哪些時間段適宜給嬰兒念故事
發(fā)布時間:2021-06-09 給幼兒講故事 給幼兒園講故事 嬰兒早期教育導讀:要幫這個階段的孩子念故事書最容易,也可以最隨性;家里的任何書都可以隨手拿起來念,也不用拘泥于要怎么念。
兒子一個半月大時,有一天到了喝牛奶時間,我順手拿起手邊的故事書,將封面對著他。其實當時只是好玩,結果卻驚訝地發(fā)現(xiàn),他應該尚未發(fā)育完全的眼睛,竟然很有規(guī)則地上、下、左、右轉(zhuǎn)動著看完了一頁,我不相信地再翻了一頁,他的眼睛又重復地移動了起來,而且一頁接一頁看下去。我無法得知他究竟看到了什么,但這個發(fā)現(xiàn)卻提醒了我,小孩子可能會對書本感興趣。于是,誤打誤撞地為他開啟了閱讀人生。
喂奶、翻書、說故事,同時進行
可能有人會發(fā)出疑問,媽媽一手喂奶、一手拿書,哪來第三只手翻書呢?所以,我會準備特別做給小小孩看的厚板書,比較容易用一只手翻頁,然后一邊喂奶、一邊翻書、一邊說故事。或者,你也可以先準備十幾本童書在手邊,只讓嬰兒看每本書的封面,這也是挺不錯的做法。
有時候,我會選擇靜靜地陪他,讓他自己看;或是讓他邊看圖,我則一邊嘰嘰呱呱地解說著內(nèi)容──這樣總是讓我覺得自己好象神經(jīng)有問題,怎么對著沒有反應的嬰兒自說自話。其實,一邊喂奶、一邊看書的順帶好處是,孩子常常不知不覺地就把牛奶喝光了,不會因為其它事分心而無法喝完牛奶。
母乳媽媽專心享受當下!
如果媽媽是喂母乳呢?那要怎么一邊喂奶、一邊看故事書?請各位媽媽教養(yǎng)孩子時,一定要以自己的直覺來變通實行,不能死守著書上所說的來做,所以碰上喂母乳時就別想著還要念故事書了吧!我覺得喂母乳是全天下最幸福的親子時光,這樣的時間稍縱即逝、而且一去不復返,所以好好地專心享受它吧!
說真的,很多時候奶也喂了、尿布也換了,什么都不會做的嬰兒還是眼睜睜地望著你;這時候?qū)寢寔碚f,念故事書是打發(fā)時間,而對孩子來說,則是蘊含了無限可能的教育功能,這么簡單好用的方式,何樂而不為呢!
任何書本都可以念
要幫這個階段的孩子念故事書最容易,也可以最隨性;家里的任何書都可以隨手拿起來念,也不用拘泥于要怎么念。我可以肅穆地念起阿彌陀佛的佛經(jīng),也可以用歌劇的架式念起唐詩,只要家里的嬰兒沒有大哭抗議,怎么做都可以。
一位在紐約學畫的朋友,也是從女兒一出生不久,就開始給她看不同畫家的作品畫冊。朋友表示,如果不是聽到我說兩個月大的兒子會看書,她也不會想到要幫這么小的孩子念故事書或是讓她看畫冊。朋友還發(fā)現(xiàn),當女兒八個月大時,就好象很有主見地,會特別喜歡某個畫家的作品,只要拿到這位畫家的畫冊,就會靜靜地欣賞好久,像是上輩子就認識這位畫家呢!
如何把握讓孩子愛上書本的黃金時期?
只要孩子還在用奶瓶喝奶,都是讓他們愛上書本的最佳時機。因為一天二十四小時里,這個時期的孩子除了睡覺和喝奶,其它時間通常都是處于非靜止狀態(tài);所以只要遇到孩子愿意平躺下來,會趕緊挨著他們旁邊躺下(趁這個機會趕快休息一下,等會兒才有體力再戰(zhàn)),然后就這樣一本接一本地念起故事書來。而以下的時機,都非常適合用來念故事書:
1、用奶瓶喝牛奶的時間
2、用奶瓶喝水的時間
3、睡覺之前(包括午睡)
4、累了躺在床上無所事事時
5、孩子早上剛醒來,還乖乖躺在床上時
這些時機每天都會在生活中出現(xiàn),所以非常適合,而且通常這時孩子都已經(jīng)自動地乖乖躺在床上了。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哪些兒時記憶讓你念念不忘?
曾幾何時,我們也是無憂的孩子,有各種各樣的童年美好,現(xiàn)在的我們陸續(xù)邁進了爸媽的門檻,童年不再。但是永遠不要低估一顆擁有童真的心,想到小時候難以忘懷的瞬間,有沒有想流淚的沖動呢?哪些兒時記憶讓你念念不忘呢?
哪些兒時記憶讓你念念不忘?哪些兒時記憶讓你念念不忘?
為了吃片藥被打
一次貌似是我生病要吃藥,我媽說吃藥后再吃糖,我說我就要先吃糖再吃藥,我媽說你敢!然后我就真的把藥全扔了,把糖吃到嘴里,然后一頓暴打。后來,哭著哭著又被媽媽喂藥了,結果水又被我弄灑了,緊接著又是一頓暴打?,F(xiàn)在,對吃藥還心有余悸呢。
忘不了小雪人的味道
我們那時候都吃5分錢的小豆冰棍,只有表現(xiàn)好了,媽媽才會獎勵吃2毛錢的小雪人。每次吃小雪人,都可舍不得了,舔了又舔,那蓬松的口感、入口的奶香,那叫一個享受,而且一聽小雪人這個名字就莫名的激動。
丟沙包從來不覺得累
小時候最喜歡丟沙包,下午放學后,處處能看到丟沙包的情景。幾個伙伴聚到一起,不分男女,就開始了丟沙包“大戰(zhàn)”。你丟我躲,你躲我丟,完全不覺得累。如果不是天黑了媽媽喊著回家吃飯,是絕對不會結束游戲的。
就迷拍畫游戲
我們學校附近的小攤上都能買到一張張16開大小硬紙片,上面印有各式各樣的圖案,每天班里的男生都要玩上幾個小時再走。不過,要想當常勝將軍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情,紅腫的手掌就是代價。欣賞贏回來的畫片也是一件很痛快的事情。
網(wǎng)友有話說
好懷念無憂無慮的時光,一直還記得媽媽給我買5角錢的小雪人的味道,好想念我的媽媽。@香草冰激凌
那時候我們還很小很小,只記得吃吃吃,玩玩玩~@連連看
我現(xiàn)在還能收到孩子爸送我的六一禮物,心里開心極了。@小手牽大手
特想問下,北京游樂園真得不開了嗎?@皇城根是我家
小時候,每年六一都會看場電影,只是忘記了內(nèi)容,只記得電影院里全是吃瓜子的聲音。@缺你啊
無論你已為人父母,或是想成為父母,相信你的心中都會有難以忘懷的童年的美好。競爭激烈的現(xiàn)在,一句別輸在起跑線上,孩子們的童趣被壓制。請父母別忽視了孩子的天性和需求,讓孩子們快樂,放下功利,多陪陪孩子,尊重孩子的真實想法,為孩子們快樂成長創(chuàng)造條件。
育兒觀念:如何給孩子適宜的愛
育兒觀念:如何給孩子適宜的愛
愛孩子是動物的本能,這種本能也讓人類得以生存繁衍。但人類不同于動物,社會化程度更高,如何給孩子適宜的愛,怎樣愛孩子才能夠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思想、能感受、會選擇、有責任的獨立的人,這需要家長的智慧,即愛是一種能力。
一、我愛你,是因為“你就是你”
通過親子關系的建立,情感的表達,行為的體現(xiàn),讓孩子確信“我有天生被愛的資本”,不是因為我表現(xiàn)更好,或者成績更優(yōu)秀而得到了更多的愛。或者,如果我表現(xiàn)不好,我得到的愛就要被收回。那么,這份愛于孩子而言,就是一種不安全感的起源。他得到愛的同時,也是恐懼的,因為他知道這份愛隨時會離他而去。
我們可以通過言語和非言語的交流,讓孩子確信他是值得擁有愛的,我們愛的是他本身,而且這份愛不是一種威脅。經(jīng)常抱抱孩子,孩子缺抱比缺鈣更嚴重。他可以通過愛的心理感受,去確認他在別人心理的存在,同時賦予自己獨一無二存在的價值。這份愛會帶給他一種天生的自信和力量,讓他相信愛,同時也擁有真正愛別人的能力。
二、愛是無條件的接納
接納,甚至比付出,更加不容易。
我們有真的完全接納過孩子嗎?難道,我們不是一味地想要去控制我們的孩子嗎?這份以愛為名的控制背后,其實是我們的恐懼,我們的擔心,我們的以為。
我們恐懼,孩子沒有我們的管教,會失控;我們擔心,孩子的未來;我們以為,我們可以通過控制,去改變孩子。
但是,我們真的接納過真實的孩子嗎?可能,我們內(nèi)心只是更能接納正常的孩子的行為吧!
接納真實的孩子很難,根源于我們不能和自身的不完美和諧共處。但是,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我們身為父母當然也是不完美的。我們在改變、在突破不完美之前,首先應該深深的接納自身的不完美,而不是壓抑起來,因為那本身就是我們無法回避的自己。同時,也正是因為這些不完美,引領我們遇見完美的自己。
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接納這份真實。盡管,我們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別人家的小孩”,但請帶著這份欣賞,去觀察、去傾聽、如理解這個真實的存在。
我們也許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孩子對我們的愛真的是無條件的。他對于父母沒有選擇權,并且無條件地接納家庭的所有情緒。但孩子給我們一個重新體驗生命的機會,通過參與他的生命成長,也讓我們反思自我成長的問題。所以,我們要感恩生命。
三、愛是有界限的
有界限的愛,是一種負責任的愛,也是親子之愛的本質(zhì)。
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建立一種親密關系,但親子之愛不同,它是一種分離之愛,是一種距離之愛。教育孩子的過程,是要不斷去學習和體會分離的過程。
在分離的過程中,也是孩子逐步形成自我,擁有自由之人格和獨立之思想的過程。并且,這種分離越健康,孩子也會越獨立,就越擁有更確信的安全感和信任。
基于這種分離的本質(zhì),我們也要學會去尊重孩子被分離后的獨立的人格。尊重孩子的領域界限、身體界限、主權界限和情緒界限。允許孩子去嘗試種種的不好,去犯錯。知識可以經(jīng)由別人傳授而得到,而人生智慧必須靠體驗才能獲得。
四、愛是不含誘惑的深情和沒有敵意的堅決
如何深愛你?用不含誘惑的深情;如何拒絕你?用沒有敵意的堅決。”——心理學家科胡特創(chuàng)造了這兩個充滿詩意的語句。前者即,我愛就愛了,無條件地愛,也不會誘惑產(chǎn)生一個讓你需要我的境況。后者即,我不答應你時,我態(tài)度堅決,但毫無敵意,不會說你無價值。敵意與誘惑,都會讓孩子迷失自己的心靈。對于孩子的需求,這兩句話表達了最有力也是最溫暖的關系。
我們用沒有敵意的堅決和不帶誘惑的深情,將愛以干凈通達的方式傳遞給孩子,不以愛之名戕害孩子的真誠、自由、尊嚴和信任;不以增加的優(yōu)勢地位索取心靈資源;不以自己的權勢侵入別人的心理空間;不以“為你服務”的名義索要“為我服務”;不讓人負有如蛆附骨的心靈債務。
我們應該堅持內(nèi)心的堅定,愛孩子的同時放棄交換和功利,進入“沒有敵意的堅決和不帶誘惑的深情”的情感世界。這是我們每個人小時候最為需要的,也是現(xiàn)在最為迫切的。
育兒觀念:尊重孩子,給孩子適宜的愛
孩子是家庭的未來,父母也是孩子的永遠的老師,愛孩子是天下所有父母的本能,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愛,這種愛把握適度,對孩子的成長起著積極地助推作用,將對其終身發(fā)展起著有益的影響。那么怎樣給孩子適度的愛,讓孩子能感受和理解你對他的愛呢。隨著全國學前教育《3-6歲兒童發(fā)展指南》宣傳月的到來,讓我們一起學習,重溫,反思“愛”的教育,把脈“愛”的溫度。
在如今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對愛的理解各不相同,有的父母覺得愛孩子就是處處呵護孩子,把孩子當成“小皇帝”“小公主”來養(yǎng),什么都給孩子最好的。有的父母覺得愛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給孩子報了各種培訓班,在家還輔導孩子練習寫字、認字給孩子充分的知識技能儲備,還會拿自家的孩子與其他孩子比較,生怕孩子會落在別的孩子后面。也有的父母覺得愛他就是給他吃飽喝足,由著他好了。這些都是出自父母良苦用心的愛,但是這樣的愛給孩子帶了什么呢?過多的幫助,呵護,讓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離開成人就變得焦慮不安。過多的學習任務,早早地剝奪了孩子的童真,剝奪了孩子探索發(fā)現(xiàn)世界的機會,過于放縱,孩子,唯我獨尊,情感缺失。。。。。。
由此可見,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更是卓越的智慧,只有尊重孩子給孩子適度的愛,才能讓孩子在愛的體驗中獲得情感,態(tài)度和習慣的多元發(fā)展。
1、愛孩子請尊重孩子的興趣與想法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成人要用平等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孩子,尊重他們的想法。這樣才能獲得孩子的信任,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在家庭中,孩子的想法會很多,家長要善于做一個傾聽者,肯定給孩子積極的想法,并鼓勵孩子付諸行動。在孩子感受被關注的時候他會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2、愛孩子請適度放手
孩子的學習經(jīng)驗不是在成人的說教實現(xiàn)的,更不是成人的幫助能替代的。孩子的學習經(jīng)驗是在不斷的體驗與自我建構中積累的。因此,愛孩子請家長要適度放手,做一個有心的旁觀者、支持者,用心地去發(fā)現(xiàn)孩子在學習中的一些困難,建構的新經(jīng)驗等。并適度地給予指導和鼓勵,幫助孩子去感受自我學習的樂趣,形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
3、愛孩子請給予孩子空間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孩子的發(fā)展速度都是不同的,每個孩子的學習需要一個過程,父母要善于發(fā)現(xiàn)自己孩子的特點和興趣所在,并給與鼓勵和支持,給孩子適度的空間。切不可拿其他孩子的優(yōu)點與自己孩子的弱點進行比較。更不可將自己的理想強加給孩子。
最后,讓我們一起用讓我們用耐心、愛心和智慧,陪著蝸牛散步去!
育兒觀念:家長如何給孩子適宜的愛
育兒觀念:家長如何給孩子適宜的愛
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說起愛孩子,每個家長都會滔滔不絕地講述自己是如何如何愛孩子。其實不然,怎樣愛孩子不僅是個方法問題更是一門藝術。也許有的家長聽了此話不屑一顧:“愛孩子嘛,這是連老母雞都會的事兒,還有什么學問和藝術啊?!币灿懈改笗Щ竺H唬骸拔夷敲磹酆⒆樱瑸槭裁催€打動不了孩子的心呢?”
事實上,愛孩子并非像老母雞護小雞那么簡單,但也不是想像中的那么深不可測,關鍵在于我們是否懂得愛和是否會愛。
?原因與分析
第一,從家長角度分析:大人們工作忙,掙錢忙,沒有時間管教孩子,平時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少。即使和孩子在一起,也很少主動與孩子溝通、交流,以為只要管孩子吃飽、穿暖,要什么給什么就可以了。根本沒有想過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如案例一)。
家長平時太忙,無暇顧及孩子,但有時靜下心來想想又愧欠孩子,家長們常用的辦法是“愛不夠,錢來湊”,有時孩子要什么給什么,把孩子寵壞了。
家長在愛孩子方面有如下誤區(qū):
誤區(qū)一、惟有“讀書高”。這是家長最普遍的心態(tài)。有位家長和我說:“我認為孩子的惟一任務就是讀書,只要書讀好了,什么家務事都不用他做?!钡聦嵡∏∠喾?,家長越是有這樣的想法,結果是許多孩子書也沒有讀好,家務事更沒有做好。
誤區(qū)二、惟有“開心好”。現(xiàn)在大多是獨生子女,經(jīng)濟負擔不重,部分年輕家長只圖自己愜意,不想花太多心思和精力去管教孩子,覺得只要讓孩子開心就好,所以孩子提出的要求只要不是太過分,盡量滿足孩子。一位孩子尚在讀幼兒園的家長說:“如今只有一個孩子,寵點嬌點也算不了什么。孩子愛干什么就讓他干什么。我們也懶得給他做規(guī)矩,自己樂得省心。因為一給孩子做規(guī)矩他就不開心,我們心也煩,所以想想也犯不著?!?/p>
還有的年輕家長,由于種種原因,干脆把孩子丟給老人教養(yǎng)。結果是這些孩子長大后有部分不會尊重別人,沒有好的生活習慣,自由散漫,“大錯不犯,小錯不斷”。
誤區(qū)三、惟有“攀比強”。現(xiàn)在家庭生活條件日益向好,部分家長助長了社會上一些攀比之風。有位家長的觀點帶有一定的普遍性,他說:“我自己小時候家里窮,沒有條件讀書,所以文化水平低,為此吃了不少苦。我發(fā)誓不能再讓孩子走我這條路了,所以我覺得只要別的孩子有的東西,自己的孩子也不能少?!本褪菓阎@種心態(tài),一些家長有什么名牌或高檔玩具就買什么。結果是滿足了家長的虛榮心和好勝心,但是不是符合孩子的心愿卻不得而知。
第二,從孩子的角度分析:
1、從孩子具有冒險心理的角度講:
幼兒時期,是最富于幻想,最具有冒險精神的時期。初生牛犢不怕虎,在各種媒介的影響下,幼兒喜歡模仿,尋去刺激,只想找點新鮮好玩的事干干,干完了自認為所謂的“大事”,卻不知道已經(jīng)觸犯了錯?;蛘哒f,即使知道自己犯了錯也無所謂,因為他們認為反正有父母可以靠。
2、從孩子的自我意識角度講:
幼兒時期正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時期,他們往往只體會自己的感覺,不顧別人的感受,表達自己的觀點往往不假思索,沖口而出,很容易傷害他人。不易體會到父母對他無私的愛,以及為這些愛所付出的心血。
有位家長感嘆道:“我們父母盡心照顧自己孩子的生活,送孩子上學,接孩子回家,琢磨孩子的愛好,有時說話也加倍小心,但不知什么時候你就上了他所謂的“自尊”,他就誤解了你,你對他的好就像是在害他一樣。你嚴厲一些他就拒絕和你溝通,你對他的好像是在害他一樣。你嚴厲一些他就拒絕和你溝通,你對他放松一些就上網(wǎng)沒完,真是的,做父母難呀……”
?方法與建議
父母對孩子的教養(yǎng)不是花最多的時間、最大的精力去順應孩子,去關注孩子。而是花有效的時間、有價值的精力去幫助孩子盡快建立起良好的生活、學習等方面的習慣,培養(yǎng)其獨立生活的能力,讓孩子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
1、讓孩子體驗挫折
現(xiàn)在城里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即使在農(nóng)村,最多也只有兩個孩子,所以,每個孩子都是家里的寶貝,受到全家人的呵護。尤其是和祖輩同住或請祖輩幫助帶孩子的人家,更是呵護有加,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有個孩子曾和我說:“從小全家都護著我,我提什么要求他們幾乎都能滿足。如果不能馬上滿足我的要求,我就學孫悟空大鬧一通,他們拿我沒辦法,最后還是得滿足我?!比绱艘粊恚⒆拥乃叫牟粩嗯蛎?,變得霸道無理取鬧起來。
還有,現(xiàn)在不少孩子有一種“輸不起”的心態(tài)。比如孩子受不得半點委屈,如果在學校被老師批評了,或讓同學嘲笑了,他都會長時間不開心,回家就對大人發(fā)脾氣。此時大人應好好與孩子溝通和共情,談自己小時候同樣遇到過此類事件,并教育他該如何對待。要不然無原則哄著他和讓著他,不想讓他體驗挫折,長此以往,寵壞孩子,到頭來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應該讓孩子體驗一些挫折,使孩子懂得在人生的道路上并非事事一帆風順,碰到困難和問題不要逃避,要敢于面對,用于解決。讓孩子明白有許多人生經(jīng)歷每個人必須要自己面對,別人是無法替代的。
2、愛在心里要有“度”。
愛在心里要有“度”,是讓我們做家長的要懂得如何愛。下面就說幾個事例。
①把愛藏起一半。這是一位懂得怎樣愛孩子的母親所講的意味深長的話,很精彩。對孩子“要把愛藏起一半”,意即要求父母親學會節(jié)制地愛、理智地愛。如果父母為了疼孩子,從孩子小時起就什么事兒都由父母包辦代替,什么時候都不想松手放開,那么一旦孩子大了,離開了父母,到那時父母的愛將會鞭長莫及,最后受害吃苦的還是孩子。
②將愛寓于無聲。在與孩子情感交流時,親吻、握手、撫摸、擁抱以及目光接觸等都是溝通方式。這些動作看起來似乎不值一提,但對那些需要慰藉和鼓勵的孩子來說卻彌足珍貴。
生活中,做父母的應學會并善于運用這樣“無聲勝有聲”的愛的語言,讓它們?nèi)〈詈⒆觽冾^疼的嘮叨和訓斥。
③“硬”心腸的背后是什么?許多父母都有這樣一個想法:只要孩子讀書好、成績好,能考上大學,什么事都不需要孩子做,自己再苦再累也值。我認為這句話本身并沒錯,但遺憾的是,家長這種良苦用心未必都能見效。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孩子書沒有讀好,事也沒有做好。
3、讓孩子學會獨立
常聽到許多家長不時發(fā)出感嘆:“別看我兒子長得比他爸還高,可還真是個小孩,什么事都不懂,也不會體諒父母。我在他那個年齡,都已獨立地工作了,現(xiàn)在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獨立?”“是呀,甭說我女兒都讀高二了,除了任性,遇事一點主見也沒有,還都依賴著我們”。為什么孩子依賴性那么強,缺少獨立主見?
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可從小事做起。比如孩子的房間從小就要讓他學會自己整理;孩子上學有時忘記帶文具什么的,不要給他送去,讓他自己跑回家拿。這樣他才會長記性,而且能養(yǎng)成不依賴他人不責怪別人的好習慣。
4、不刻意“塑造”孩子,就是較好的教育和愛護。
記得溫家寶總理曾說過:“孩子需要的不是貴重的玩具,不是鮮花,也不是蛋糕,他們需要的是一個活潑的童年?!?/p>
①為孩子提供一個相對自由的心理空間。只有當父母不想過多地控制孩子和不刻意地“塑造”孩子時,孩子才有一個相對自由的心理空間,孩子才有可能發(fā)揮自己的長處。
②給孩子一個發(fā)泄情緒、表達不滿的通道。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因為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所以孩子的負性情緒往往是不由自主地向父母發(fā)泄。此時的家長若要把他的“勢頭”壓下去是最簡單的方法,但也是最差勁的做法。比較好的做法是暫時以不和孩子爭辯的方式“示弱”,讓他發(fā)泄,表達他的不滿。等他的“激烈言辭”過后,找個適當?shù)臅r機和他談心和溝通,讓他自己認識到剛才的行為舉止有什么不妥之處,這樣孩子才會慢慢成熟起來。
③幫助孩子意識到自己在家中的責任。當孩子學習有進步的時候,或當孩子回家后自覺完成作業(yè)的時候,及時表揚他。并告訴他:“爸爸媽媽做好自己的工作,你讀好自己的書,每個人都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也就為我們的家盡到了責任,那我們的家就是個幸福的家?!焙⒆勇犃诉@番話,他會感到自己和大人一樣在為這個家“出力”,在盡到自己的責任,心里理會感到高興,有一種被肯定、被信任的感覺。此后“讀好自己的書”就會變成孩子的一種自覺的行為加以強化。請思想,它的效果能代替家長多少叮嚀和嘮叨啊。
給寶寶講故事的正確時間
導讀:只要孩子還在用奶瓶喝奶,都是讓他們愛上書本的最佳時機。
寶寶一個半月大時,有一天到了喝牛奶時間,我順手拿起手邊的故事書,將封面對著他。其實當時只是好玩,結果卻驚訝地發(fā)現(xiàn),他應該尚未發(fā)育完全的眼睛,竟然很有規(guī)則地上、下、左、右轉(zhuǎn)動著看完了一頁,我不相信地再翻了一頁,他的眼睛又重復地移動了起來,而且一頁接一頁看下去。我無法得知他究竟看到了什么,但這個發(fā)現(xiàn)卻提醒了我,小孩子可能會對書本感興趣。于是,誤打誤撞地為他開啟了閱讀人生。
喂奶、翻書、說故事,同時進行
可能有人會發(fā)出疑問,媽媽一手喂奶、一手拿書,哪來第三只手翻書呢?所以,我會準備特別做給小小孩看的厚板書,比較容易用一只手翻頁,然后一邊喂奶、一邊翻書、一邊說故事?;蛘?,你也可以先準備十幾本童書在手邊,只讓嬰兒看每本書的封面,這也是挺不錯的做法。
有時候,我會選擇靜靜地陪他,讓他自己看;或是讓他邊看圖,我則一邊嘰嘰呱呱地解說著內(nèi)容──這樣總是讓我覺得自己好象神經(jīng)有問題,怎么對著沒有反應的嬰兒自說自話。其實,一邊喂奶、一邊看書的順帶好處是,孩子常常不知不覺地就把牛奶喝光了,不會因為其它事分心而無法喝完牛奶。
母乳媽媽專心享受當下
如果媽媽是喂母乳呢?那要怎么一邊喂奶、一邊看故事書?請各位媽媽教養(yǎng)孩子時,一定要以自己的直覺來變通實行,不能死守著書上所說的來做,所以碰上喂母乳時就別想著還要念故事書了吧!我覺得喂母乳是全天下最幸福的親子時光,這樣的時間稍縱即逝、而且一去不復返,所以好好地專心享受它吧!
說真的,很多時候奶也喂了、尿布也換了,什么都不會做的嬰兒還是眼睜睜地望著你;這時候?qū)寢寔碚f,念故事書是打發(fā)時間,而對孩子來說,則是蘊含了無限可能的教育功能,這么簡單好用的方式,何樂而不為呢!
任何書本都可以念
要幫這個階段的孩子念故事書最容易,也可以最隨性;家里的任何書都可以隨手拿起來念,也不用拘泥于要怎么念。我可以肅穆地念起阿彌陀佛的佛經(jīng),也可以用歌劇的架式念起唐詩,只要家里的嬰兒沒有大哭抗議,怎么做都可以。
一位在紐約學畫的朋友,也是從女兒一出生不久,就開始給她看不同畫家的作品畫冊。朋友表示,如果不是聽到我說兩個月大的兒子會看書,她也不會想到要幫這么小的孩子念故事書或是讓她看畫冊。朋友還發(fā)現(xiàn),當女兒八個月大時,就好象很有主見地,會特別喜歡某個畫家的作品,只要拿到這位畫家的畫冊,就會靜靜地欣賞好久,像是上輩子就認識這位畫家呢!
如何把握讓孩子愛上書本的黃金時期
只要孩子還在用奶瓶喝奶,都是讓他們愛上書本的最佳時機。因為一天二十四小時里,這個時期的孩子除了睡覺和喝奶,其它時間通常都是處于非靜止狀態(tài);所以只要遇到孩子愿意平躺下來,會趕緊挨著他們旁邊躺下(趁這個機會趕快休息一下,等會兒才有體力再戰(zhàn)),然后就這樣一本接一本地念起故事書來。
以下的時機,都非常適合用來念故事書:
1、用奶瓶喝牛奶的時間
2、用奶瓶喝水的時間
3、睡覺之前(包括午睡)
4、累了躺在床上無所事事時
5、孩子早上剛醒來,還乖乖躺在床上時
這些時機每天都會在生活中出現(xiàn),所以非常適合,而且通常這時孩子都已經(jīng)自動地乖乖躺在床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