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時間與嬰兒發(fā)展
發(fā)布時間:2022-02-16 幼兒園游戲發(fā)展 嬰兒早期教育 游戲與幼兒園今天,大多數人都能充分認識到與寶寶經常進行互動交流的重要性。嬰兒所能體驗到的外部世界的確令人吃驚。然而,通過與大人(和其它孩子)進行互動交流,寶寶從中獲益的程度令人更為驚訝。
每天您都應抽出一定的時間,與寶寶玩游戲并開展互動交流。實際上,您在一天里的任何時間都能以游戲的方式與寶寶進行互動。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把游戲融入生活的方法。比如,你可以在吃飯時玩游戲,也可以把其他日?;顒优c玩游戲相結合。
首先,為提高親子活動交流質量,您應為寶寶選購適齡玩具?,F在市面上甚至有適合嬰兒的益智玩具(研究人員最近了解到,嬰幼兒了解世界的能力超乎我們之前的想象。教育專家認為,即使在嬰兒時期,選用適齡的寓教于樂的玩具,并使寶寶開始學習的過程也是尤為重要的。)
如果家里有稍大點的孩子,您也會希望讓他參與到嬰兒的游戲互動中。當然,在孩子與嬰兒游戲時,您需要確定一些行為規(guī)范,確保他們在游戲中都不受傷害。
盡早與您的寶寶進行互動,您和寶寶都能夠從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首先,你們之間的關系將更緊密,感情更融洽,將來對雙方都有好處。其次,寶寶會更多地感受世界,實際上就是較早地開始學習。最后,與寶寶游戲將成為您終生難忘的美好回憶。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給孩子游戲的時間
吃晚飯時兒子忽地問我:“媽媽,什么時候放暑假了呀?”“怎么問起這個?”我驚訝的反問兒子,“今天我們同學在一起說電腦游戲,我很羨慕,但是我知道你是不會讓我現在玩的,等放暑假了我就可以做我想做的事,玩電腦,看幽默書都可以了?!甭犓@樣說,我的心里雖然不是滋味,但是也能體諒他的感受。
是啊,現在的孩子從很小的時候起就被時間趕著跑,一會兒練琴、一會兒練字的,游戲的時間也被削減,使得不能悠閑玩的孩子們,動不動就覺得累,沒有什麼事也會覺得煩,不開心,但是學習的效率卻不是很高,自覺性和主動性也不夠。雖然心里很明白要給孩子充分的時間玩耍,才能使他身心感到輕松愉悅,才能有情感去創(chuàng)造、想象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從而使孩子的個性及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發(fā)展。然而現實中卻總是給孩子一些學習的壓力,無形中也學別的家長那樣,讓孩子學這學那的……
千言萬語,做人父母的,尊重孩子,培養(yǎng)孩子是永遠學習不完的課程,更重要的是:作為家長,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是對孩子的最好教育。
小游戲幫助孩子打發(fā)等待時間
對4歲以內的孩子來說,等待是個難熬的過程。無論是去醫(yī)院、銀行,還是超市、餐廳等,都免不了經歷長長的等待時間,如果父母能事先準備一些小游戲,也許孩子從中還能受益呢!
在餐廳:DIY加趣味
在菜還沒有上桌前,是寶寶最耐不住寂寞的時光,打發(fā)這段等待時間需要媽媽事先做些準備。
看照片認人:事先帶好全家人的照片,其中可以有爺爺、奶奶、叔叔、阿姨,也可以是今天一同吃飯的小哥哥、小姐姐。媽媽邊指點著照片上的人,邊告訴寶寶現場是哪位。
提示:這個游戲適合1歲左右的寶寶。如果寶寶玩膩了這個游戲,也可以指著餐廳里的服務員或者陌生人問寶寶:“那是不是你的阿姨呢?”最后當然應告訴寶寶,她們不是自己家的阿姨。
快樂拓圖案:準備好一支筆和一張紙,把紙放在一枚硬幣、一把叉子或是凹凸不平的桌子上,讓寶寶拿著蠟筆拓下面的圖案。不一會兒,一張紙質的硬幣、叉子等不同的圖案出現在紙上了。
提示:這個游戲適合2歲左右的孩子。不過游戲玩畢,最好帶孩子洗手后再用餐。
制混合飲品:先點上兩杯飲料,最好是紅茶和牛奶,讓孩子用兩根吸管放進嘴里,一根通往牛奶,另一根通往紅茶,同時吸到的兩種飲料在寶寶的嘴里混合成了自制奶茶。
提示:這個游戲適宜于3~4歲的孩子。游戲會讓寂寞的寶寶感興趣的。不過,別讓孩子飲料喝得過多。
在醫(yī)院:簡單而不費力
孩子生病了,精神一般不會很好,所以準備游戲的原則是,簡單而不費力,不然反而容易增加孩子煩躁的情緒。
寶寶不見了:抱著寶寶的媽媽,突然問:“寶寶呢?寶寶怎么不見了?”一邊問一邊用目光掃過能看見的每個角落,甚至還可以在背包或者皮鞋里假裝找寶寶的蹤影。最后看著懷抱里的寶寶說:“??!你在這里!”
提示:這個簡單的小游戲,非常適合1歲左右的小寶寶,雖然游戲時可能會招來一些異樣的目光,但是只要能逗孩子樂,就沒有什么可以顧慮的。
投紙巾比賽:可以用兩張紙巾揉成小團,然后再準備一張紙或一本雜志,放在距離孩子幾十厘米的地方,看看寶寶能不能成功地將紙巾團扔到紙或雜志所在的區(qū)域內?;蛘吆秃⒆右黄鹜稊S,看誰投得準。
提示:這個游戲比較適合2歲左右的孩子。但是游戲結束后別忘了收起雜志和紙,并將紙巾團扔進垃圾箱。
猜在哪只手:如果寶寶因要打針而哭鬧,可以先問護士要個棉球,先把棉球放在一只手里,然后把手背到后面,變換著棉球所在的位置,最后讓寶寶猜棉球到底在哪只手上。也可以讓寶寶試著操作這個游戲,由你猜。
提示:這個游戲比較適合3歲左右的孩子。如果游戲中,棉球掉到地上,切忌別撿起來再玩,以免污染孩子的手。
在銀行:會安靜學記數
帶寶寶去銀行,常常要經歷一個漫長而無聊的等待時間。此時媽媽需要準備的小游戲,不僅要培養(yǎng)孩子學會安靜,還要能幫助他了解一些簡單的數據。
使勁揉紙團:可以用一張銀行單據,把它揉一揉,然后再給寶寶,讓他把紙團揉得更皺些。這個看似簡單的游戲,對小寶寶的吸引力會很大。
提示:這個游戲適合1歲左右的小寶寶。只需一張紙就行,多了就會造成浪費,游戲結束應及時將紙團扔進廢紙桶內。
回贈小秘密:媽媽可以輕聲地在孩子的耳邊說點什么,他一定會集中所有注意力去聽清楚媽媽的話,而且很快會“回贈”另外一個小秘密。小聲說話和聽話可以讓寶寶變得非常安靜而不吵鬧。
提示:這個游戲適合2歲左右的孩子。對于孩子而言,秘密對他們是最有吸引力的。如果在喧鬧的場所,那就更有意義了。
模仿填單據:銀行有很多需要填寫的單據,如果孩子已經學會寫自己的名字和數字,那就可以讓他在相關空格里填上自己的名字和家里的電話,還可以照著媽媽寫的家庭住址填寫。
提示:這個游戲比較適合3~4歲的孩子。在模仿填單據時,可以讓他在一張紙上反復寫很多次,順便幫他記住這些重要的信息。
幼兒空間智能的發(fā)展與培養(yǎng)
一、什么是空間智能?
什么是空間智能?有沒有單獨的視覺或空間想象的能力存在?回答是肯定的。近百年來,心理學家對空間智能的研究與探索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04?1938):肯定空間因素存在于智力中,并將其定義為:一種在空間或視覺表象方面的才能。包括:能從不同角度辨認出對象的能力;能想象外形運動及其各部分之間轉換的能力;對空間關系的思考能力。
第二階段(1938?1961):確定空間因素相互不同的程度。認為至少有三種獨立的空間智能因素:一是精確地覺察空間模式并作相互比較的能力;二是定向,即不被空間模式以不同方式呈現而糊涂的能力;三是想象,即理解表象在三維空間中運動或操作想象中物體的能力。
第三階段(1961?現在):確定空間智能在其他能力的復雜的相互關系中的地位,認為空間智能的核心是準確地覺知視覺世界的能力,是能夠再造視覺經驗(即使物體不在眼前)的能力。
二、幼兒空間智能的發(fā)展
嬰兒最初能在空間移動??蹣跚學步時,能在腦中形成靜態(tài)的大腦表象;學齡期,能活躍地在空間領域中從事對表象和對象的操作,使靜態(tài)表象變?yōu)閯討B(tài)表象,但空間智能仍局限在具體的情景和對象方面;直到青春期,才能處理抽象空間概念,能把圖像表征世界與命題陳述及推理相聯系,能理解幾何學。因此,兒童的空間智能有一個從靜態(tài)空間感知到獲得動態(tài)概念空間的發(fā)展過程。
三、幼兒空間智能的識別與培養(yǎng)
空間智能不是幻想,而是一種能力,是人的思維的一部分。幼兒的空間智能具有以下特點:
1、圖像思維,可清楚地說出視覺表象。
2、能輕松看地圖及其他圖表。
3、喜歡畫畫、泥工等藝術。
4、喜歡拼圖、下棋、走迷宮及類似的游戲。
5、喜歡想象,并創(chuàng)造出內心的表象。
6、喜歡看幻燈、電影或其他視覺上的表演。
7、有好的色彩感覺,經常用圖像來記憶。
根據空間發(fā)展規(guī)律,早期培養(yǎng)空間智能必須按規(guī)律進行。
1、日常生活中,讓幼兒去感受、體驗行走的路線和認明標志物,如熟悉幼兒園路線,公共汽車線路圖、公園導游圖等,發(fā)展空間定位能力。
2、通過畫畫,發(fā)展其空間能力;提供橡皮泥等讓孩子塑造立體物體;提供各類積木,讓孩子在搭建中形成對前后、上下、遠近等有關空間智能的概念。
3、提供各類幾何、二維、三維圖形,讓孩子在自由拼搭中,發(fā)展空間智能。
4、變動畫里的物體,造成不同的景象,讓孩子觀察。
5、進行戲劇性游戲,模擬表演,發(fā)展透視能力。
育兒經驗:如何把握游戲時間
育兒經驗:如何把握游戲時間現在的信息時代,到處充斥著電子產品:電視,電腦,智能手機,IPAD,真是應有盡有。但我們做家長的總是想盡量減少孩子與電子產品的接觸,一來怕孩子看多了傷害眼睛,二來也更怕孩子會沉迷于電子產品,減少了與他人的接觸??墒且耆沤^孩子跟電子產品的接觸,顯然不實際也不現實。電子產品的內容很豐富,有時連大人也難以抗拒,對任何事物好奇心正重的孩子們又如何能抵抗。孩子在家里,家長可以通過自己不看,來達到這個目的,可是到了外面,不可能要求身邊所有人都這么做。那么怎樣做既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能掌握好這個度呢?我想總是要讓孩子適當地玩一會??蛇@又產生了新的問題,有時候,孩子會說玩一會,趁著孩子安靜地玩耍的時候,大人往往趁機去做一些家務。一時疏忽,可能就一下子玩了半小時?;蛘呒议L覺得差不多了,讓孩子停下來,可孩子總覺得還只是一小會,還不夠,就軟磨硬泡還要接著玩。后來我就想到了應該把時間具體到幾分鐘??梢允?分鐘,10分鐘,或者兩人來個討價還價,商定到7分8分。商定好了之后,就當著他的面,在手機上把小鬧鐘調起來,或者讓他自己來設這個小鬧鐘。時間一到,鬧鐘一響,就要停下來。剛開始,給鬧鐘調時間,對于孩子來說也是一種游戲。時間到了,他會很高興地說時間到了。后來他開始在時間到了后說還要再玩一會,我會視情況給他一次機會,但也明確規(guī)定時間。到目前為止,第二次時間到了,他都能準時停下來。因為他知道,如果第二次還不停下來,那下次想玩,就沒那么容易拿到手了。孩子天性貪玩,橫加阻攔可能更增加了他的好奇心甚至反抗,但抽象的自控能力在他來說還不能理解,也暫時達不到那個自律高度。通過手機鬧鐘,或者時鐘指針,讓他有一個具體的時間概念,我想在他自律能力的培養(yǎng)上也會有一定功效的。
父母與嬰兒間的神秘色彩
嬰兒的社會關系,總的來說,是非常簡單的,他們主要是同照看人發(fā)生接觸,而一般情況照看人是父母。如果是別的人,如保姆、祖父母等,情況也是一樣的。
父母與嬰兒間的神秘色彩
一、母-嬰同步性
母親和嬰兒之間,似乎多少有些神秘的色彩,他們彼此不用言語,卻能很好地協調起來。當嬰兒需要母親的時候,母親似乎總是恰好準備要去看她的小寶寶;而當母親去看寶寶的時候,寶寶也似乎總是正在等待著她的到來。這種緊密協調的關系被稱為母-嬰同步性。據觀察,僅僅幾個星期的嬰兒的在接觸母親時就會睜開和合上眼睛。母親和她的小寶寶之間存在著類似“交談”的關系,在許多方面相似于成人間的對話,只是嬰兒不會用詞而已。
這樣的交流如何進行的呢?一個母親也許凝視著她的小寶寶,平靜地等待著他談話、動作。當小寶寶天真地做出了反應時,母親也許通過模仿嬰兒的姿勢,或者對著嬰兒微笑,說某些事情來回答嬰兒。母親每這樣做一次,中間都略有停頓,以給嬰兒一個輪流“交談”的機會,好像嬰兒在這種交流中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當這種交流持續(xù)時,寶寶明顯地表現了緊張,他的動作和聲音不僅變得更頻繁,而且更突然和不穩(wěn)定。在某些時候,寶寶放松和打斷這種緊張,不去注視他的母親,而是用一小會兒時間注視或觸摸其他的物體。在一個適當的間隙之后,母親和寶寶都又回到對彼此的注意上去,繼續(xù)開始了他們的交流。
直到寶寶幾個月時,這種母-嬰之間的協調活動仍就保持著。但這時的交流有了新的內容和形式,小寶寶開始主動影響他的母親,他友善地同母親微笑,注視并咿咿呀呀地談話。這種母-嬰同步性強化著母親和寶寶的關系,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寶寶成年以后與家庭的關系。
二、同父親的相互作用
在對寶寶的影響方面,父親和母親確實有很大的差異。比如,父親和母親同寶寶玩同樣的游戲,但他們的方式不同。同父親的游戲往往傾向于出現激動的情形,比如,有些父親喜歡忽而把孩子高高舉起,忽而又放在床上。同母親相比,父親傾向于更多的競爭感,而更少的交談。父親總是喜歡用更多的時間同孩子玩,而不是“交談”。
無論是母親還是父親,都能以適當的形式同他們的小寶寶發(fā)生相互作用,這是無容置疑的。所以應當相信,父親和母親在培養(yǎng)、教育自己的子女中有著同樣的義務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