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孩子的求知欲
發(fā)布時間:2020-06-08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教育孩子筆記孩子年齡小,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是他們的天性,對任何事物都充滿探索欲望,作為教師應(yīng)為幼兒創(chuàng)設(shè)探索的機會,滿足其欲望。
今天下午,剛?cè)雸@不久,有個幼兒過來報告,說是在沙池里有個刺猬,我便跟隨幼兒來到沙池邊,沙池邊已圍了好幾個孩子,有的很害怕,有的卻在談?wù)撝?,我抓住這個機會,引導(dǎo)幼兒去觀察,便鼓勵害怕的小朋友,說:“刺猬是人類的好朋友,他以老鼠為主食。
”孩子們的興趣來了,提出“刺猬是動物中的哪一類?”孩子們議論紛紛:“爬行的…哺乳的…軟體的(有刺,跟海參差不多)……”最后我告訴幼兒:“刺猬是哺乳動物……”
接著我問:“刺猬身上的刺有什么用處?”孩子們各發(fā)己見:“保護自己”“用刺摘果子”“用刺跟敵人作斗爭”……
我給孩子們講了《刺猬戰(zhàn)蛇》的故事,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
孩子的探索欲望是廣闊的、無邊的,教師要發(fā)現(xiàn)孩子的欲望,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shè)一定的、可行的機會,去引導(dǎo)他們探索、發(fā)現(xiàn)自然界中的奧妙。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小編推薦
培養(yǎng)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今天上午,在洗手間門口,看到許多小朋友在看什么,出于好奇,我也湊了過去,原來是一盆用水浸泡過的玉米皮。暢暢小朋友看到我,仰起頭問我:“老師,蒸糕???”,我被暢暢突如其來的提問問住了。我沒明白暢暢的意思,她見我沒有反映,接著又問了一句:“老師,蒸糕?。俊睍硶车牡诙鋯栐?,使我突然聯(lián)想到“農(nóng)村每逢過年,家中都要蒸年糕。蒸年糕時,為了不讓年糕與籠屜相粘,總是事先在籠屜上鋪上一層玉米皮,這樣既不容易將年糕粘到籠屜上,年糕熟后也好往外拿?!毕氲竭@里,我靈機一動,對暢暢說:“暢暢你真聰明,知道玉米皮可蒸糕用”。接著我又問:誰知道玉米皮還有什么用?有的說:玉米皮可用來編辮子。有的說:玉米皮可編鞋子,有的說:玉米皮可編墊子,還有的說:玉米皮可編書包等等。這時,我又回到暢暢小朋友的問題上,這些玉米皮不是用來蒸糕的,而是有別的用途。你們想不想知道這些玉米皮是干什么用的?“想”,小朋友齊聲回答。那么,我們回教室去問問你們的老師好嗎?孩子們帶著問題回到教室。
經(jīng)過了解,原來玉米皮是中三班牛老師準備的,她下一節(jié)課是組織孩子們用玉米皮編織。于是我就把剛才和小朋友的談話告訴了她,并告訴牛老師,孩子們是帶著問題來的。25分鐘過后,我不自覺的來到中三班,走進教室讓我大吃一驚,剛才那盆玉米皮,不到半小時時間竟然在孩子們手中變成一個個成品。有的將玉米皮編成長長的辮子;有的將玉米皮捆綁成刷子;有的將玉米皮染成紅色,中間包一個紙團捆綁起來,成為踺子;還有的將玉米皮撕成細細的,染成紅色,說是媽媽的頭發(fā)等等。牛老師告訴我這節(jié)課孩子們學(xué)的非常認真,積極性很高。
做為一名幼兒教師要時刻關(guān)注孩子的一言一行,注重“在幼兒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培養(yǎng)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開啟孩子的想象之門
潘奕霖是我班一個白白凈凈的孩子,每天都充滿陽光的來幼兒園。
他對每一件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喜歡觀察各種各樣的事物。
第一次發(fā)現(xiàn),還是在一次戶外活動上……這一天,戶外活動時,孩子們圍坐在地上,剛剛做完游戲《丟手絹》,孩子們自由交朋友,做游戲時,只見他們有的在玩手絹,有的在玩大尾巴,有的在玩二人三足,有的就繼續(xù)坐在地上自己玩。
這時,一個正趴在地上,一只腳向后翹得高高的孩子,引起了我的主意,我跑過去看,原來是曉依小朋友。
我蹲下身子,問她:“你在干什么呢?”一聽到我問=她,連忙把身子轉(zhuǎn)向了我,還用兩只小手做“v”字,放在頭的兩邊,對我說:“老師,你看,我是大蝎子”聽他一說,我仔細看了看,還真得挺象的。
一個孩子竟然有這樣的想象力,我驚奇極了。
連忙稱贊了他一番,我就繼續(xù)引導(dǎo)他并召集其他的孩子,“想想還能用身體表現(xiàn)出那些動物來?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看看你們還能表演些什么?”看著孩子們的小眼睛在轉(zhuǎn),我知道都在動腦筋呢,一會兒,一只小鯨魚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接著又來了一只大龍蝦。
潘奕霖說:“我來當(dāng)海洋王子,你是侍衛(wèi)……”孩子們玩得不亦悅乎!哈哈,我真得很驚訝,孩子們竟然能想象出那么多的動物,還用肢體語言表演了高難度的動作。
潘奕霖居然能有那么強的領(lǐng)導(dǎo)能力!真是孩子的想象力可為謂強矣!我想,每一個孩子都有更富的想象力,只是沒有開發(fā)出來,這就要求老師,要有豐富的閱歷知識,能夠運用有力的方法,去開發(fā)、引導(dǎo)、啟發(fā)我們的孩子。
這個要求很高,我們不怕,只要努力了、去做了,我相信,打開孩子想象的大門就快了。
我們幼兒教師應(yīng)抓住每個機會!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天質(zhì)!努力開啟每一扇想象之門!
滿足孩子的探索欲望
孩子的世界是美妙的;孩子的世界是多彩的;孩子的世界更是充滿神秘的,他們對什么事情都是那么的好奇:小鳥為什么會飛呀?樹葉為什么會落下來呀?魚兒為什么會生活在水里呀?等等孩子對生活充滿著好奇和探索的欲望,當(dāng)孩子探索世界的欲望端倪初露時,我們要注意保護和滿足他們。
一次吃好午飯,我?guī)е⒆拥讲莸厣仙⒉健?/p>
我手牽著第一個小朋友,正在和他講竹子長竹筍的事。
可是我回頭一看,隊伍的最后幾個小男孩圍在一起趴在了草地上,是什么吸引他們呢?“老師,快來看呀,這里有個大洞。
”我聽了忙走過去,原來真的有個大洞。
“這究竟是什么洞呢?”我自言自語地問到。
“是小蟲子洞吧,草地上蟲子多。
”顧超說道。
“不對,應(yīng)該是青蛙洞吧。
”趙鑫皺了皺眉頭說。
“我想是小刺猬的洞。
”杜銘認真地說。
我看孩子們沒有頭緒于是建議到:“我們應(yīng)該仔細看一看,掏一掏,再說。
”“好”孩子們紛紛趴下來看,有的去摸一摸,還有的男孩子把手伸進去。
“我來試試,我的手長”薛志燁說,孩子們都試著用手來掏。
最后的出結(jié)論:這個洞很深,用手不行,應(yīng)該去找長的棍子。
于是,陳虎找來了一根小樹枝,他試了試,還是不行,這根樹枝還是短。
這時大家都紛紛去找長的棍子。
“老師你看,我撿到一根很長的樹枝。
”王廣拿著一跟約一米半長的樹枝氣喘吁吁地說。
大家都緊盯著王廣去掏洞,希望這根樹枝能給大家?guī)砗孟ⅰ?/p>
“搗不動了,到底了。
”王廣告訴大家。
到底是什么洞呢?這么長?孩子們都很奇怪地思考著。
“老師,我估計是蛇洞。
”蔣明靜說道。
孩子們還是在熱烈地討論著,各自都有各自的想法。
最后我建議大家可以通過問家長、看書、上網(wǎng)查等方法來解決問題。
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表現(xiàn)欲
我們在平時的活動中,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一些孩子“沒有較好的表現(xiàn)欲”,特別是針對平時性格內(nèi)向的孩子。其實,“表現(xiàn)欲”應(yīng)該是每個孩子都有的,就看我們老師能不能抓住它們。就像我們班上的宇宇小朋友在班級故事賽中的表現(xiàn)。記得那天在請一些平時膽子較大,語言較好的孩子講完了故事以后我問:“還有誰準備了故事嗎?”教室里一片沉寂,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做聲?!拔也率菦]有了,老師”喜歡講話的昊昊最先打破僵局?!笆?,沒有了”孩子們都跟著說。這時,我看到平時內(nèi)向少言的宇宇,手掌微微地往上揚,若有似無地舉起了小手:老師,我也想講故事。我確定那只小手是向我表達著這個意思。于是,我以飽滿的熱情報幕著:“下面有請宇宇來為我們講一個故事,大家歡迎!”小朋友的目光都看向了宇宇,宇宇的臉馬上紅了起來。在我微笑眼神的鼓勵下,宇宇慢慢地從位子上站起,走向了前面?!拔抑v的故事名字叫《小兔拔蘿卜》,從前,有一位老爺爺……”宇宇開始講起故事來。雖然她的故事講得不是很熟練,語言也不是很生動,但對于一個平時較少言的孩子來說,能邁出這一步,已經(jīng)是很大的進步了。在她的故事講完后,我進行了點評,充分肯定了她的表現(xiàn)。我發(fā)現(xiàn),宇宇聽著我的點評,眼睛一直是晶亮晶亮的,感覺她整個人都變得自信起來。我想,在幼兒園的每個活動,對于孩子來說,都是一個展示的平臺,只要我們老師做個有心人,善于去觀察、發(fā)現(xiàn),其實每個孩子都是有表現(xiàn)欲的。
怎樣激起孩子讀書的欲望
-->
如果你的孩子發(fā)現(xiàn)讀書是一種順利而且有趣的體驗,那你更應(yīng)當(dāng)在他心中植入讀書的欲望。你應(yīng)該每天或至少每周數(shù)次念書給孩子聽,并形成定時讀給他聽的習(xí)慣。
選擇有趣味性的書給孩子看,比如那些有漂亮插圖的惹人喜愛的圖書。孩子們喜歡有人物、場景以及他們熟悉的事物的圖畫。同樣,他們也喜歡動物圖片,這對孩子們來說是很有魅力的。理論顯示它們是有效的工具,可以幫助孩子們在認識世界時免受傷害,并認清現(xiàn)實和虛幻之間的差異。同時還可以促進孩子們的抽象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首先,給孩子們看的書,篇幅必須短,幾頁而已,因為孩子的注意力只能集中一小段時間。另外,這些書應(yīng)有較大的插圖,細節(jié)少。孩子們大多喜歡那些有插圖但是沒有文字的圖書。
要確保書里的文字容易理解。一本字體印得很大的書看起來簡單,但卻有可能包含難字,所以事先要把它瀏覽一遍,看看里面的文字是否能被你的孩子理解接受。
讀書給孩子聽時,盡量把氣氛搞得很輕松愉悅,這樣他們會從中體會到更多樂趣。
朗讀時,讓手指在你讀過的字下移動,但不要強迫孩子看這些字或者跟隨你的手指讀字。
鼓勵孩子注意圖畫中的事物或讓他們猜測下一步將要發(fā)生什么。當(dāng)他們這樣做時,給予表揚。
如果孩子要求的話,重復(fù)閱讀某些書;一本他特別喜愛的書可以反復(fù)閱讀。判斷孩子是否對某個問題有興趣的最好方法是:看他是否常常談到它,或看他有多少回自發(fā)地回頭去看他最喜歡的書。
當(dāng)孩子顯示出他要讀書時,給他一些他熟悉喜愛而又能“讀”的書,即使他已經(jīng)記住了書里的文字。以后當(dāng)他在其他書里看到這些熟悉的詞匯時,他就能讀懂它們了。
給孩子準備一些新書,這些書里的故事最好有一定的反復(fù)性,而且再三出現(xiàn)相同的詞匯。
即使孩子已經(jīng)能夠自己閱讀也不要停止讀書給他聽。有你與他一起度過這段親密時光,他仍然會從中得到很多快樂。
教導(dǎo)孩子愛惜書籍,保持書的整潔、美觀,不讓他們亂涂亂畫。
把書放在孩子房間里低矮的書架上以便于他們翻閱。另外注意書的多樣性。
點燃了孩子們玩雪的欲望
“是誰敲著窗戶沙沙沙,是我,是我,我是小雪花,我從天空中飄下來,告訴你,告訴他,冬天來到了。。?!倍嗝词煜さ母柙~,雪是冬天的象征,冬天里的一把火,點燃了孩子們玩雪的欲望。
2013年的1月4日早晨,在熟睡中的我被一個寒顫和一聲“下雪了”驚醒,懶散的我不情愿的走到窗前,撥開窗簾推開窗戶瞇著眼一瞧:純白色的一片,再睜大眼一看:大樹彎著腰像討好我一樣的問好;屋頂像是被雪蓋了一層面被,公路像是鋪了一層白色的地毯,車子很聽話的??康穆愤叄瑸樾∨笥褌冏尩?;“下雪了、下雪了、、、”
在去上班的路上,看到一群天真可愛的小學(xué)生走在上學(xué)的路上,童真的他們盡情的嬉戲和歡笑,還有一個、二個、三個,小女孩,小朋友都傾巢而出,來到了窗臺邊看著雪白的操場,他們多想去推雪人、打雪仗啊,(由于條件有限,沒帶孩子出去),大家看著都高興了;而我也被那份快樂所感染,舞動在漫天雪花中。一個小朋友說:“雪”你好干凈??!一個小女孩說,你很會生氣,我想把你捏成一大塊,可是你卻生氣的消失了,留下了你的淚水、、、雖然外面是寒寒的,但是博園里的孩子們心里是暖暖的。
2013年的第一場雪把孩子們帶進了童話般的世界,他們的熱情完全沒有被絲絲涼意所隱藏,雪一片一片,下在孩子們甜滋滋的心里。
一句“花兒渴了”開啟了孩子的心扉
生機盎然的春季,自然角又多了許多植物:一年四季常綠的吊蘭、含苞待放的小花、一簇簇富有生機的盆景……這些都是孩子們精心選中又通過勞動精心種植的“好朋友”。自然地,孩子們的心也被這些“好朋友”的變化牽動著:
“快來看,小花開放了?!?/p>
“老師,這棵花怎么彎了下去,是不是要死了?”
“這盆花怎么有花苞,那盆卻沒有?”
……
孩子們的話讓人忍俊不禁,他們細致的觀察力和善良的童心更讓我嘆服。我與孩子們一起關(guān)心愛護著這一自然角。
這天早上,晨間區(qū)域活動時,一個孩子喊起來:“快來看啊,小花兒怎么要倒了?”忽的一下,自然角擠滿了人。我一看,果然花盆里的水快溢出來了,原本不很粗壯的莖有些傾斜,我以為又是誰淘氣造成的,立刻掃視了以便孩子們,嚴厲地問:“這是誰干的?”嘈雜聲立刻停了下來,神情有些緊張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說話。我立馬感到我的態(tài)度有些過分,于是馬上緩解了口氣:“我是想知道這個澆花的小朋友為什么要把水澆得這么多,沒其他意思,你們都去玩吧?!?/p>
大家都散去繼續(xù)玩區(qū)域活動了,只有園園在磨蹭著。當(dāng)我的目光接觸到他時,他馬上低下了頭,兩只小手不停地拽著他的衣角,嘴里似乎想說什么。我立刻走過去,蹲下來問他:“你怎么啦?”他望著我,不說話,只是一只腳輕輕地擦著地。我問他:“你為什么要給小花澆那么多水?”他輕聲說:“我看見小花的土都裂開了,覺得小花太渴了,想多給他喝些水?!蔽颐靼琢耍骸霸瓉硎沁@樣,沒關(guān)系,下次別給小花澆太多的水,要不然會淹死的。”園園看著彎下腰的小花,有些后悔的低下了頭。我趕緊說:“沒關(guān)系,我們一起來救它?!彼R上抬起頭,疑惑的看著我。于是我給小花倒出了多余的水,又添上些泥土,小花的藥又直了起來,燦爛的笑容又回到了園園的臉上。
孩子的心是善良的,但又是幼稚的,這幼稚往往會“事與愿違”,造成行為上的偏差。孩子們的善良和幼稚需要我們成人的理解和保護。對于孩子們所做的“事與愿違”的事,絕不能一味的指責(zé),而要及時的加以引導(dǎo)。一句“花兒渴了”,拉近了我與孩子間的距離,開啟了孩子的心扉,讓我逐漸讀懂兒童這本神奇的書。
克服孩子的占有心欲(中班)
今天晶晶和小琪琪他們一起玩平衡積木。因為晶晶來得早,所以就拿了一個可能是她認為最喜歡的最大的一塊圓柱的木條。那個擺木條的夾子可能因為搶不到,所以她只是拿眼睛死死地盯著它,沒敢下手去搶。但是別人玩起來的時候,別人需要用到她的那塊大木條的時候,人家嘗試跟她商量了好幾回,也沒得到她的同意。因此這根木條一直在她的手里沒有發(fā)揮作用。
中班的小孩有時候還是跟小班小朋友一樣,有著那種對玩具的占有欲。他們只要拿到東西就很開心,不管這個東西對他來說有沒有用,也不管別人是不是需要這個東西反正在我手里,我就很開心,很滿足。你要是試圖想要拿走他的東西,他就會有不安全感。
所以占著手里的“寶貝”好似我的命。這就是小朋友的一種很典型的心理現(xiàn)象。
孩子的這種占有欲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合作性。
孩子在活動中,要很好地合作,必須要能夠理解別人,能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問題。因為他能想到別人需要什么,他才會做出行動,去滿足別人的需要。但是一般對孩子來說,這種想法是很少的。所以我們需要培養(yǎng)孩子要從多去理解別人,當(dāng)然理解別人,必要先理解他,只有讓他嘗到理解別人的好處,他才會去熱衷于理解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