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孩子聽話可能心理問題多

發(fā)布時間:2021-12-09 孩子教育問題 孩子的教育問題 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大多家長以為,好孩子的標準就是一切聽大人囑咐,按大人意圖辦事的特別聽話的孩子。安靜,很少打架和打鬧,遵守紀律,認真聽講,老師說啥是啥,對自己要求很嚴格、很受老師喜愛。

這可以說是家長們的公識,可心理學家指出,這樣的“聽話”孩子很有可能是問題兒童。因為這樣的孩子心理上往往過于防衛(wèi),一切按大人指導辦事,一旦失去了大人的指點,就會茫然不知所措。如果在成長中不能形成獨立的意識,缺乏獨立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往后發(fā)展很可能導致心理上不健康,人格上有缺陷,甚至束縛智力的發(fā)展。因此,學校和家庭不應對兒童管教過嚴,更不要把孩子往既定的模子里套。要知道,淘氣的孩子往往興趣廣泛,知識面廣,心理發(fā)展也比較健康。

所以,教育孩子和對孩子的要求不要面面俱到,而應讓孩子有一定的獨立性、自主性。只要孩子遵守日常生活規(guī)律,講衛(wèi)生、有禮貌、不自私、不說謊,其他問題則不必多加干涉。這樣也有助于培養(yǎng)天真活潑、聰明伶俐、身心健康的好孩子。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編輯推薦

孩子的心理問題需要家長的更多關注


導讀:孩子的心理其實是很復雜的,當然他們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家長應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幫助解決,莫讓心理問題影響了孩子的成長。

兒童的性格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活潑,有的安靜;有的愛和他人交往,可稱之為社交型的(sociable),有的不愛和他人交往,可稱之為非社交型的(non-socialte)。這兩類兒童都是正常的,你的孩子可能屬于第二類,這類孩子并不“壞”。

兒童有先天秉賦的一面,但出生以后,在社會化進程中,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也不能忽視。你可以創(chuàng)造一些環(huán)境,使他的社會化過程“走”得更好,愿意和他人交往。比如:

1、他已經(jīng)四歲了,可以與他講和小朋友玩的道理了。多說,有好處,但如果短時間內(nèi)效果不大,也不要批評和責怪,性格一旦養(yǎng)成,改變比較困難,批評和責怪會使他更退縮。

2、在假日,可以帶他到親友家去串門,和親友的孩子一塊玩,你也參加,他也許會愿意,次數(shù)多了,也會改變不合群的性格。

3、和成人打照呼,叫聲“老師好”是有禮貌的表示,但如果孩子不這樣做,并不是很嚴重的事。我有兩個同事的孩子,五六歲以前從不和人打招呼,也不是什么大錯誤。這些孩子再大一點會好一些。不要以為孩子不叫人,自己沒面子,是否可以放松些,不強迫他這樣做?有時你一定要他叫人,他就是不叫,反而會使自己很尷尬。

4、和幼兒園老師經(jīng)常聯(lián)系,希望老師常講些合群、有禮貌的兒童人人喜歡的故事,對他會有好處。

5、有時可以和他一同看有性格開朗主人翁的圖畫故事書,在不經(jīng)意的情況下讓他學習活潑的性格。

6、孩子在你們和別人講話時不高興,甚至用石頭砸人家,是不愿意你們冷落他,要用激烈的行為“找回”你們對他的注意,你們知道他有這個“毛病”(當然,這種獨占爸爸媽媽的心理也不是對的,這是獨生子女常有的問題),就應該事先和他講:“爸爸媽媽要和叔叔阿姨談點事,你一個人玩一會兒積木(或他喜歡的玩具),等一會兒叔叔阿姨走了,我再和你玩”,“大人講話的時候,你不要打人家,媽媽不喜歡你這樣做”等。孩子已經(jīng)四歲了,這個道理他是能懂的。

7、常和孩子玩游戲,激發(fā)他的歡樂情緒,這對于培養(yǎng)他有開朗的性格有很大的好處。

教育不當引發(fā)孩子心理問題


導讀:孩子的心理健康應引起高度重視,家長和教師要端正教育觀念,多以平等的心態(tài)與孩子溝通,杜絕責罵和訓斥,關注孩子精神上的變化,如焦慮、膽小、孤獨等心理癥狀,及早預防,使孩子的身心健康保持在平衡狀態(tài)。

黑龍江省大慶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最近的一次調查結果顯示,兒童心理問題不容樂觀。專家分析,這主要是由于家長和學校教育引導不當帶來的。

這家心理衛(wèi)生機構在對2000名小學生和學齡前兒童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有30.3%的孩子存在明顯的心理障礙和心理問題,其中40%有情緒不穩(wěn)定(經(jīng)常發(fā)脾氣、心情時好時壞、學習時情緒忽高忽低、心煩等),適應不良(對新環(huán)境如學校生活不適應、不習慣老師的教育方法、與同學相處不好等),學習壓力感過強(感到學習負擔重、聽到考試就緊張)等問題。

這家中心的心理科主任趙希武等人分析認為,造成兒童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習至上的錯誤家庭教育觀念。一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期望值過高,把孩子的學習看得過重。父母的這種觀念通過各種方式傳遞給孩子,往往造成子女學習壓力過重。其次,社會上成才觀念的誤區(qū)也間接影響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使他們認為只有上大學才是成才,否則就要被家庭和社會歧視,迫使孩子把過多的時間投在學習上,影響了孩子的社會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人際關系問題也隨之產(chǎn)生。此外,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也影響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的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用挖苦、尖刻的語言刺激學生,更加重了學生的心理負擔。

兒童心理科醫(yī)生姜欣指出,除了學習,孩子們都有愛玩的天性。在玩耍中,他們學會了與人相處,模仿伙伴們的為人處世方法,學會忍讓、寬容、合作等人際交往的優(yōu)良品質和性格,這是兒童自我發(fā)展的需要。違背孩子成長的正常發(fā)展規(guī)律,管束過嚴,經(jīng)常打罵,會形成兩類性格的孩子:一類孩子壓抑天性,變得內(nèi)向、膽小怕事,沒有自信心,敏感自卑,創(chuàng)造能力差,不會與人交往;另一類較倔強的孩子則形成逆反心理和反抗性格。

專家提醒,孩子的心理健康應引起高度重視,家長和教師要端正教育觀念,多以平等的心態(tài)與孩子溝通,杜絕責罵和訓斥,關注孩子精神上的變化,如焦慮、膽小、孤獨等心理癥狀,及早預防,使孩子的身心健康保持在平衡狀態(tài)。

孩子心理有問題要及時就診


導讀:家長要及時敏感地關注孩子的變化。因為孩子遇到心理問題都會有所反映,只是很多家長忽略了這些癥狀。比如孩子的學習成績突然下降、或者孩子突然不看電視了、變得愛發(fā)脾氣了等,父母常常針對這些表象去批評責備孩子,這更加造成孩子心理的封閉。

約七成前來求助的兒童青少年延誤就診,大部分延誤半年左右,其中部分孩子的問題在掩蓋了兩三年后才顯露出來。專家表示,青少年自己不愿就診和父母怕丟面子是錯過“黃金治療期”的兩大原因。

小學一直是優(yōu)秀生、乖乖女的小蓓進入初中時因為一次誤會被老師批評,內(nèi)向的她從此總是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處于焦慮、害怕上學的情緒中,而且出現(xiàn)了強迫癥狀。但忙于生意的父母沒有注意到孩子的變化,處于心理困擾中的小蓓不和同學、老師交流,也不把心事告訴父母,兩年多過去,心病越來越嚴重,造成了她學習效率低下,心理壓力變成了真實的壓力。

市心理咨詢中心兒少門診類似小蓓這樣的案例為數(shù)不少,同樣的情況也出現(xiàn)在瑞金醫(yī)院兒童青少年心理門診和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咨詢中心。市心理咨詢中心兒少門診程文紅博士表示,孩子年齡越小,有了心理問題就越容易延誤。大部分青少年因為經(jīng)歷簡單、礙于面子等,不會想到或者不愿意主動到專業(yè)機構求助,同時也不愿對父母說。有的父母覺得有心理問題很丟人,不愿正視孩子的問題。

怎樣才能保證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要等到問題出現(xiàn)嚴重后果時才亡羊補牢?程文紅博士說,家長要及時敏感地關注孩子的變化。因為孩子遇到心理問題都會有所反映,只是很多家長忽略了這些癥狀。比如孩子的學習成績突然下降、或者孩子突然不看電視了、變得愛發(fā)脾氣了等,父母常常針對這些表象去批評責備孩子,這更加造成孩子心理的封閉。

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咨詢中心有關負責人也表示,要學會“傾聽”孩子情緒或行為變化背后的“聲音”,多聊天,在孩子心中建立對自己的信任感,同時也能了解到孩子的困惑,及時幫助解決。但是如果孩子真的有了心理困惑,不面對、不承認是危險的做法,一定要盡快咨詢專業(yè)心理咨詢師或精神科醫(yī)生,以免造成更大的傷害。

孩子行為異常,注意心理問題


許多年輕父母面對孩子表現(xiàn)出異常行為時,往往感到疑惑,不知哪些是該重視的,哪些是無關緊要的。在此,我們?yōu)榇蠹医榻B一些6歲以下孩子的常見心理疾?。?/p>

咬指甲

咬指甲是兒童時期很常見的不良行為,男女兒童均可發(fā)生。程度輕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溝炎。另外,愛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等問題。

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嬰兒期是一種常見的現(xiàn)象,到2-3歲以后,這種現(xiàn)象會明顯減少。隨著年齡增長,會逐漸消失。如不消失,則是一種不良的行為偏差。

屏氣發(fā)作

指嬰幼兒在受到刺激哭鬧時,在過度換氣之后出現(xiàn)屏氣,呼吸暫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嚴重者可出現(xiàn)短暫的意識障礙。短則半分鐘到1分鐘,長則2分鐘到3分鐘。多見于2歲以內(nèi)的孩子。

口吃

指說話時言語中斷、重復、不流暢的狀態(tài),是兒童期常見的語言障礙。約有半數(shù)口吃的兒童在5歲前發(fā)病。

言語發(fā)育延遲

是指兒童口頭語言出現(xiàn)較同齡正常兒童遲緩,發(fā)展也比正常兒童緩慢。一般認為18個月不會講單詞,30個月不會講短句者均屬于言語發(fā)育延遲。

選擇性緘默癥

是指已獲得語言能力的孩子,因為精神因素的影響,在某些特定場合保持沉默不語。如在學校里不講話,但在家里講話。這種心理問題多在3-5歲時起病。

遺尿癥

指5歲以上的孩子還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間經(jīng)常尿濕床鋪,白天有時也尿濕褲子。多見于5-10歲的兒童,男孩多于女孩。

抽動癥

指局限于身體某一部位的一組肌肉或兩組肌肉出現(xiàn)抽動。表現(xiàn)為眨眼、擠眉、皺額、咂嘴、伸脖、搖頭、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見于5歲以上的兒童,男孩多于女孩。

入睡困難

指兒童在臨睡時不愿上床睡覺,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動,或反復地要求父母給他講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強入睡。

夜驚

指在睡眠中突然驚醒,瞪眼坐起,驚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氣急、出汗等癥狀,多半發(fā)生在入睡后2小時內(nèi),醒后不能回憶。以5-7歲的兒童最為常見。

睡行癥

指睡眠中突然睜眼,坐起凝視,下床走動。多半發(fā)生在睡后2小時內(nèi),醒后不能回憶。見于任何年齡的兒童,多見于5-12歲兒童。

夢魘

指從噩夢中驚醒,能生動地回憶夢里的內(nèi)容,使孩子處于極度緊張焦慮狀態(tài)的一種睡眠障礙。多發(fā)生在后半夜,多見于學齡前兒童。

偏食

一種不良的進食行為,指兒童不喜歡或不吃某一種食物或某一些食物。偏食在兒童中很常見,在城市兒童中所占比例較高。

拔毛癖

是指兒童時期出現(xiàn)的經(jīng)常無緣無故地拔自己的頭發(fā)、眉毛、體毛的不良行為。多見于4-5歲以上的兒童。

攻擊行為

指因為欲望得不到滿足,采取有害他人、毀壞物品的行為。兒童攻擊行為常表現(xiàn)為打人、罵人、推人、踢人、搶別人的東西(或玩具)等。兒童的攻擊行為一般在3-6歲出現(xiàn)第一個高峰,10-11歲出現(xiàn)第二個高峰??傮w來說,攻擊方式可分暴力攻擊和語言攻擊兩大類,男孩以暴力攻擊居多,女孩以語言攻擊居多。

退縮行為

是指膽小、害羞、孤獨、不敢到陌生環(huán)境中去,不愿意與小朋友們玩的不良行為。這種兒童對新事物不感興趣,缺乏好奇心。

依賴行為

是指兒童對父母過分依賴,并與年齡不相符的一種不良行為。這種兒童如果父母不在,便容易發(fā)生焦慮或抑郁。

分離性焦慮

是指6歲以下的兒童,在與家人,尤其是母親分離時,出現(xiàn)的極度焦慮反應。男女兒童均可得病,與患兒的個性弱點和對母親的過分依戀有關。

神經(jīng)性尿頻

指每天的排尿次數(shù)明顯增加,但尿量不增加、尿常規(guī)正常的一種心理疾病。排尿次數(shù)可以從正常的6-8次增加到20-30次,甚至每小時十多次,每次排尿很少,有時僅幾滴。以4-5歲的兒童為多見。

神經(jīng)性嘔吐

指一種反復的餐后嘔吐,但不影響食欲、體重的心理疾病。常常具有癔癥性格,自我中心、暗示性強,往往在明顯的心理因素作用下發(fā)病,以女孩為多見。

性識別障礙

是指兒童對自身性別的認識與自己真實的解剖性別相反,如男性行為特征像女性,或持續(xù)否認自己具有男性特征。多見于3歲以上的兒童。

孤獨癥

是一類以嚴重孤獨,缺乏情感反應,語言發(fā)育障礙,刻板重復動作和對環(huán)境奇特反應為特征的疾病。多見于男孩,男女比例為4-5:1??偠灾还芎⒆佣啻?,只要是發(fā)現(xiàn)孩子出現(xiàn)行為異常、學習困難、睡眠障礙、性格缺陷、情感障礙、社交不良、性角色偏差等情況,都應該及時帶孩子去兒童心理門診,請兒童心理醫(yī)生和你一起關注孩子的心理發(fā)展,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相關推薦

  • 聽話的孩子心理問題多 大多家長以為,好孩子的標準就是一切聽大人囑咐,按大人意圖辦事的特別聽話的孩子。安靜,很少打架和打鬧,遵守紀律,認真聽講,老師說啥是啥,對自己要求很嚴格、很受老師喜愛。 這可以說是家長們的公識,可心理學...
    2022-04-13 閱讀全文
  • 多理解孩子、傾聽孩子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多理解孩子、傾聽孩子”,希望精彩的內(nèi)容能夠幫助到你!耐心地聽一聽孩子的心聲:孩子做錯的每一件事,都是有原因的。 表面看是孩子忘了收好玩具,而實際上可能與老師提供的游戲時間、游戲材料...
    2020-07-16 閱讀全文
  • 孩子不聽話找心理原因 導讀:孩子大了,卻變得不如小時候聽話了。孩子不聽話的因素有多種,其中心理原因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值得大家注意。 路路越來越“不聽話” 大家都夸兩歲的路路聰明可愛,可媽媽最近在抱怨:路路真是越大越不聽話...
    2021-10-15 閱讀全文
  • 孩子的心理問題需要家長的更多關注 導讀:孩子的心理其實是很復雜的,當然他們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家長應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幫助解決,莫讓心理問題影響了孩子的成長。 兒童的性格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活潑,有的安靜;有的愛和他人交往,可稱之為社...
    2021-09-25 閱讀全文
  • 當心打孩子打出心理問題 關鍵詞: 導讀:中國政法大學田嵐、何俊萍兩位教授針對“家庭體罰子女現(xiàn)象”的調查顯示,近2/3兒童曾經(jīng)遭受過家庭暴力。在接受調查的498名大學生中,54%的人承認自己在中小學階段經(jīng)歷過家長的體罰,高達被...
    2022-01-01 閱讀全文

大多家長以為,好孩子的標準就是一切聽大人囑咐,按大人意圖辦事的特別聽話的孩子。安靜,很少打架和打鬧,遵守紀律,認真聽講,老師說啥是啥,對自己要求很嚴格、很受老師喜愛。 這可以說是家長們的公識,可心理學...

2022-04-13 閱讀全文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多理解孩子、傾聽孩子”,希望精彩的內(nèi)容能夠幫助到你!耐心地聽一聽孩子的心聲:孩子做錯的每一件事,都是有原因的。 表面看是孩子忘了收好玩具,而實際上可能與老師提供的游戲時間、游戲材料...

2020-07-16 閱讀全文

導讀:孩子大了,卻變得不如小時候聽話了。孩子不聽話的因素有多種,其中心理原因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值得大家注意。 路路越來越“不聽話” 大家都夸兩歲的路路聰明可愛,可媽媽最近在抱怨:路路真是越大越不聽話...

2021-10-15 閱讀全文

導讀:孩子的心理其實是很復雜的,當然他們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家長應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幫助解決,莫讓心理問題影響了孩子的成長。 兒童的性格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活潑,有的安靜;有的愛和他人交往,可稱之為社...

2021-09-25 閱讀全文

關鍵詞: 導讀:中國政法大學田嵐、何俊萍兩位教授針對“家庭體罰子女現(xiàn)象”的調查顯示,近2/3兒童曾經(jīng)遭受過家庭暴力。在接受調查的498名大學生中,54%的人承認自己在中小學階段經(jīng)歷過家長的體罰,高達被...

2022-01-01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