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觀察記錄:和我一起來看書
發(fā)布時間:2021-06-02 幼兒園觀察記錄 幼兒園優(yōu)秀說課稿和你在一起 區(qū)域觀察記錄觀察目標
1.是否喜歡與同伴分享閱讀,體驗分享閱讀的樂趣。
2.能否與同伴大膽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觀察記錄
龔凌坐好后在一疊書中慢慢地挑選著,一邊挑選,一邊自言自語道:“這本書好像看過了?!币恢睕]有選好看哪本書。當拿起《身體里軟軟硬硬的骨頭》這本書時,她對封面仔細看起來??此谋砬椋矣X得她很想知道書的名字,但是不認識,所以愣了了好一會兒。我便過去告訴了她這本書的名字,她很開心,跟念了一遍書名后,認真翻閱起來,注意著書角的平整。這時她看到可可也過來了,就連忙讓她坐在自己的身邊,說:“我們一起看這本書吧!我還可以給你講一講呢!”于是她倆親密地邊看邊講了起來。
分析評價
1.龔凌是一個比較容易靜下心來去完成一件事情的孩子,老師都對她比較放心。2.在集體活動時,龔凌卻不容易融入集體,只跟著自己相熟的幾個朋友交流。
支持策略
1.由于孩子的年齡特點,雖然他們喜歡看圖書,但是還沒養(yǎng)成看圖講述的習慣及愛護圖書、有序翻看的好習慣。
2.龔凌是個很懂事的小朋友,不會多說多問什么,這時我們應該及時讓她了解故事名稱,讓她可以有進一步閱讀的欲望。
3.要引導她分享她看書的樂趣,并引導孩子學習她好的看書習慣和方法,在集體面前對她進行了獎勵,相信對小朋友們也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引導她多與其他朋友進行交流,培養(yǎng)其大膽交流的能力。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小編推薦
幼兒觀察記錄:愛看書的莫莫
第一次觀察:當我看到你在圖書區(qū)的墊子上坐著,兩腿盤起,放著一本書,右手的食指點著某頁上的字,嘴里發(fā)出聲音:“可不是”,然后停了一下,接著又”X貓貓大王還沒有找到”……你停停念念,看看插圖,一直把一本書翻看完。
第二次觀察:你放回第一本書,在書架前挑選一會兒書,拿起《同桌的阿達》快速的翻了幾下,并且說:“這本好看,”對旁邊的同伴說:“里面還有個小恐龍?!蓖槁牶螅骸拔腋阋黄鹂??!眱蓚€人湊在一起,一頁一頁的翻閱,你還念起個別幾個認識的字,還問同伴:“你認識嗎?”這個字我不認識。
(我看到后,提醒他們有困難可以找我。)
第三次觀察:你拿著書過來,問我:“張老師這個字時什么?”我:“這是桌!”“哦,我知道題目了!”他對同伴說:“這本書是同桌的阿達?!蓖橹貜退脑?,然后又去換另一本書。
解讀:莫莫能較專注的進行閱讀活動,并且有一定的閱讀方法,能利用自身認識較多字的能力進行圖文結合理解圖書。當老師提示后會向老師尋求幫助,具備較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
幼兒觀察記錄:鏡子和光
基本信息:
觀察對象:lck
對象年齡:4周歲7個月
觀察者:俞老師
觀察地點:外操場
觀察時間:**
兒童人數(shù):1人
成人人數(shù):1人
觀察目的:觀察該幼兒在探究中認識周圍事物和現(xiàn)象的能力。
觀察內(nèi)容:觀察該幼兒是否能感知和發(fā)現(xiàn)不斷調(diào)整鏡子的位置,讓光照到鏡子上才能反射到墻上的簡單物理現(xiàn)象。
觀察背景(事件描述前增加觀察背景,觀察背景主要包括材料、幼兒已有經(jīng)驗、場地材料擺放等內(nèi)容):
今天飯后散步孩子們要去玩鏡子。小班時候有過一次玩鏡子的經(jīng)驗,那時是老師照出光,孩子們?nèi)ゲ蹲接白印?/p>
事件描述:
幾個孩子拿著鏡子,對著太陽光晃動鏡子,將太陽光反射到墻上,部分孩子在墻上追打光點,開心的邊拍打邊笑著。Lck拿到一面方形鏡子,對著墻上使勁晃,左右晃了10秒,看看墻上毫無變化,向后退了兩步,對著墻繼續(xù)晃8秒,還是沒有看到墻上出現(xiàn)光,于是,把鏡子對著地上晃動,由慢至快晃了10秒,又對著墻晃動4秒,還是毫無變化。
lck轉(zhuǎn)身跑向后面站在陽光下晃動鏡子的小朋友。第一次對gcx說:“我們換一個鏡子好嗎?”gcx沒答應,他又跑向rzh說“我們換一個鏡子好嗎?”rzh握著lck的鏡子看了看又還了回去,繼續(xù)玩自己的。第三次lck跑到圖圖面前,說“我們換一個鏡子好嗎?”圖圖接過他的鏡子看了看,把自己的鏡子遞給了lck。
Lck拿著換到的鏡子對著墻照并不時的晃動,可是墻上依舊沒有出現(xiàn)光影。他拿著鏡子正面、反面不斷地翻看。接著又對著墻邊照邊晃動,晃了9秒,他拿著鏡子對著旁邊小朋友說:“鏡子壞了。”然后拿著鏡子跑開了。
睡覺時間到了,孩子們收好鏡子回了教室
下午起床后,和孩子們聊起了中午玩鏡子的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有好幾位小朋友和lck一樣鏡子沒有照出光影。于是,組織孩子們進行了分享交流。交流完,順應部分孩子的要求,下午可以自選鏡子游戲。Lck又一次拿起一面鏡子走到墻附近,把鏡面對著墻面像中午一樣不斷晃動。他對著墻,對著地面反復晃動了18秒,墻上依舊沒有出現(xiàn)亮光。他拿著鏡子跑向滑梯,開始玩滑滑梯。(在教師的介入下,他又返回。)
Lvk拿著鏡子離開墻面一段距離,繼續(xù)對著墻面開始晃動鏡子。Yry走過來想要幫助他,他拿回鏡子拒絕了。當他手臂揮動中無意反射到了太陽光,墻上出現(xiàn)了一個小光點,lck立即放慢晃動的速度,邊看著墻上邊慢慢變換鏡子的位置。當墻上的亮點變大,越來越清晰,lck笑著看向我,大聲說:“老師,快看,有了,有了!”
相關發(fā)展常模描述(評析部分請把觀察記錄涉及到的綱要或指南中相關的發(fā)展常模,參考如下):
分析:
1.能力發(fā)展。
《指南》科學領域目標(一)科學探究目標3“在探究中認識周圍事物和現(xiàn)象”中指出4-5歲幼兒“能感知和發(fā)現(xiàn)簡單物理現(xiàn)象,如物體形態(tài)或位置變化等?!币罁?jù)這一指標從案例中可以看出lck小朋友在不斷的感知和探究中發(fā)現(xiàn)改變鏡子的位置,讓太陽光照到鏡子上墻上就會有反射的亮光出現(xiàn)。
2.學習品質(zhì)。
案例中l(wèi)ck起初一直堅持探究,在探究無果的情況下敢于分析原因,覺得是鏡子出現(xiàn)了問題,于是主動尋找解決的辦法——找小朋友換一個鏡子,尋求幫助的過程中堅持不懈,遭拒絕兩次,第三次換鏡子成功。在兩個探究的時間段中,他雖然有兩次放棄,但是在教師介入下能繼續(xù)探究,并且拒絕小朋友的幫助,最后在自己的堅持努力下探究成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跟進措施:
1.讓其在集體面前分享交流自己的探究感受和成功經(jīng)驗,增強自信心和自豪感。
2.在分享交流中幫助其明確鏡子反光的條件:鏡子必須被太陽光照到;晃動鏡子不能過快,要適當轉(zhuǎn)動位置。
3.提供機會讓其再次探究,進一步感知和發(fā)現(xiàn)不斷調(diào)整鏡子的位置,讓光照到鏡子上
幼兒觀察記錄
觀察目的
幼兒在沙坑游戲中的交往能力
實錄
戶外混齡游戲開始后,趙逸晴和蘭伊朵帶好手環(huán)來到沙池,趙逸晴用小鏟子把沙裝進竹筒里,可是竹筒比較細,光用鏟子裝沙需要很久才能裝滿,于是邊上的蘭伊朵找來了剪好的牛奶桶,利用漏斗的方法,很快把竹筒裝滿!緊接著,趙逸晴做起了竹筒飯,蘭伊朵說:“這個都是飯,沒有菜嗎?”趙逸晴:“我們可以采一些?!庇谑撬齻儗埖谷胫癖鈨?nèi),做起了味道可口的竹筒菜飯??吹节w逸晴在竹扁上印出自己的手印,蘭伊朵對我說:“老師,我們可以給竹筒飯做成小動物的形狀,我媽媽給我蒸的饅頭就是小動物的形狀?!苯處煟骸翱梢园?,你們?nèi)ゲ牧峡蚶镎乙徽矣袥]有倒模工具。”蘭伊朵找來了一直“小烏龜”工具,嘗試把“竹筒飯”放到工具里再倒置過來,拿起工具的一瞬間,她們倆期待著,可是第一次失敗了,于是有繼續(xù)嘗試,3次之后,終于成功做出了“小烏龜竹筒飯”。
分析
孩子們在沙坑中的游戲是他們生活經(jīng)驗的再現(xiàn),游戲的主題因同伴、材料等不斷豐富延伸。沙坑是小班孩子喜愛的活動場地,低結構的沙能在孩子對游戲情節(jié)的想象中變成食物、寶藏等,玩沙的工具也有各種不同的用處,在游戲的過程中,孩子也在不斷地想象和創(chuàng)造情景。小班孩子從獨自一人游戲慢慢發(fā)展成為結伴游戲,繼而向合作游戲發(fā)展。從最初的趙逸晴獨自一人做“竹筒飯”、到兩人合作燒“竹筒菜飯”,再到最后的給“竹筒飯”做造型,我看到了她們渴望伙伴及交際交往的能力,這一種互幫互助良性的交際循環(huán)。
策略
1.沙工具的低結構、多樣性。玩沙的工具不局限于傳統(tǒng)的塑料玩沙工具,豐富玩沙材料,可以從孩子日常經(jīng)驗中的物品入手,如:廚房中的鍋碗瓢盆、衛(wèi)生間里的毛巾臉盆等等,可以從低結構材料入手,如:木棒、皮筋、白紙、易拉罐等等。
2.經(jīng)驗知識的豐富。孩子對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有一定觀察,從做“竹筒飯”可以看出孩子對超出生活經(jīng)驗知識的渴望和想象。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經(jīng)驗,在課堂內(nèi)外尋找契機滲透科學、知識,豐富孩子們的日常經(jīng)驗、拓寬孩子們的精神領域。
3.游戲主題的明確。今天的玩沙游戲,老師并沒有規(guī)定主題內(nèi)容,屬于“散養(yǎng)式游戲”。孩子全憑個人喜好、想象,自由游戲。教師可以在游戲活動開始前,豐富孩子們的經(jīng)驗、知識,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得到延伸,也可明確符合生活經(jīng)驗的場景,讓孩子在同一個經(jīng)驗情景中互相開展游戲。
幼兒觀察記錄:誰都不愛我
幼兒觀察記錄:誰都不愛我
“老師,超超打人了!”“老師,超超把我的玩具弄壞了!”每天都會有很多小朋友來向我告超超的狀。今天,成成又哭著跑來說超超偷偷拿了他的機器人,并把機器人弄壞了。這讓我想到昨天的一幕:媽媽來接超超,因為媽媽阻止他去拿別人的玩具,他競然不停地用拳頭打媽媽。面對這樣一個破壞力和攻擊力較強的孩子,我的耐心和容忍正在逐步瓦解,并生出幾分失望和憤怒。所以,當黃誼嘉在我耳邊再一次說超超要搶他的玩具還打了他時,我心中的怒火終于忍不住爆發(fā)了,我一把將超超扯到我的跟前,嚴厲地叫他看著我的眼睛,要他說出我是什么心情,為什么會很生氣,還問他今天干了些什么不對的事情。在我一連串的追問下,超超開始變得沉默起來。,然后我又問他昨天為什么要打媽媽,如果連最愛的人都要打,以后還會有誰來愛他。誰知聽到我如此發(fā)問,超超的眼角涌出了淚水,帶著一臉難過的表情憤憤地說:“誰都不愛我!”
超超在班上屬于比較活潑好動的孩子,是什么原因讓他產(chǎn)生誰都不愛他的感覺呢?是想引起別人對他的注意嗎?還是覺得沒有一個人愛他,所以用破壞行為發(fā)泄自己的情緒?還是因為他的調(diào)皮,經(jīng)常聽到別人對他的評價是否定的、消極的,有時甚至是威脅的,所以幼小的心靈便覺得在他的周圍沒有一個人是愛他的?難道這就是他每天調(diào)皮搗蛋的理由嗎?也許上面的原因都有幾分,但無論如何,如果超超一直覺得沒有一個人愛他,對自己的評價一直很消極,必將會影響到他今后的心理健康。
于是,我趕緊糾正他說:“媽媽和爸爸是愛你的?!薄罢l都不愛我!沒有人喜歡我的!”他繼續(xù)哽咽地說道。一瞬間我覺得自己的心很痛,便趕緊抱住他溫柔地對他說:“如果你以后能在拿別的小朋友的玩具之前,先向他打聲招呼的話,我相信別的小朋友一定愿意借給你的。”這時,班上很多幼兒紛紛說:“我會愿意借給他玩的。”我又接著對他說:“如果你有禮貌一點,其他小朋友都會愿意和你做朋友的,老師和他們都會很愛你的。”超超對著我點了點頭。
雖然他點了頭,但我知道在他內(nèi)心里對自己的評價和定位并不會馬上改變,要讓他有所改變,還需要關心他,用一段較長的時間去用心觀察和引導他。接下來,我開始仔細觀察超超。我發(fā)現(xiàn)超超控制不住自己、很少能安靜下來的原因,好多時候是出于他對某一樣玩具強烈的好奇心。當他拿到別人的玩具后,總是很投入地探究玩具的玩法,所以有時會弄壞,另一方面,他也缺乏與人交往的技能技巧,常常不經(jīng)過別人的允許就去動別人的玩具,爭執(zhí)、打架、告狀便是這樣發(fā)生的。
針對這一個問題,我讓他先觀察小朋友是怎么樣向別人借玩具的,同時引導他換位思考,讓他知道他的行為會給別人帶來不快樂,然后再鼓勵他用他所學到的方法與同伴交往。在一次又一次的嘗試后,他逐步學會了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愿,而且每次當他用合適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時,我都會及時地鼓勵。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幼兒狀告超超的事件明顯減少了。
一天下午離園時,超超媽媽對我說:“老師,超超是一個很皮的孩子,很難管的,辛苦你了。”這時,超超大聲地詭“媽媽,今天小朋友都夸我很棒的!”說著還請旁邊的小朋友為他作證,旁邊的小朋友紛紛表示贊同:“今天超超很聰明的。”我也真誠地對超超媽媽說:“超超的好奇心比較強,但他很聰明,我們都很喜歡他?!蓖瑫r我向超超媽媽建議,無論多忙,都要抽空多陪陪孩子,對孩子的調(diào)皮和破壞行為要換一個角度思考,要分析他的目的和動機,鼓勵他的好奇心和探索,同時給予恰當?shù)姆椒ㄒ龑А?/p>
通過多方面的努力和家園的配合,超超對自己的評價越來越積極了,自信心也越來越強了。超超的轉(zhuǎn)變也給了我很大的觸動:面對那些“惹事生非”的孩子,教師應以一顆寬容之心接受他們,并仔細分析他們行為背后的原因,以適當?shù)姆椒ㄓ|動孩子的內(nèi)心體驗,引導他們逐步改變自己。
觀察記錄:好看的紙盤
區(qū)域游戲時涵涵拿著紙盤跑到我身邊,問我:“老師,這個紙盤可以怎么玩啊?”我說:“那你想怎么玩呢?”她看看我說:“老師,我可以在上面畫畫嗎?”我說:“當然可以啦!”涵涵又說:“老師,那我在上面可以怎么畫呢?用什么畫比較好呢?”她有點猶豫不決。我說:“你去看看,老師給你提供了哪些畫畫材料,你可以選一個你感興趣的?!庇谑撬槐囊惶娜ミx擇材料了。過了會之間她拿著顏料過來了,她說:“老師,我想用這個畫,你能幫幫我嗎?”她拿著顏料還把旁邊的樂樂給吸引過來了。樂樂說:“老師,我想跟涵涵一起玩,可以嗎?”我聽了很開心,我說好的,于是他們兩個有商有量,一個去接水了,一個在選擇想要的顏料和畫筆。涵涵提醒樂樂說:“你不要把衣服弄臟了,這個很難洗掉的?!庇谑撬麄冇秩ツ脕砹藝?,讓我?guī)兔o圍上,我說:“你們兩個小朋友可以相互幫忙系的,你們自己試試?!庇谑窃谖业囊龑?,他們兩個相互幫忙把圍裙穿好了。涵涵說:“我想把紙盤變成一朵花?!睒窐氛f:“我不想畫花,我想把它變成一個小朋友?!庇谑?,他們各自畫著自己的畫。我發(fā)現(xiàn)他們沒有把顏料混合用,都是一個筆蘸著一種顏色的顏料,這個是需要表揚的。在繪畫時,他們還互相點評,涵涵說:“你用紅色會好好看一點,這個臉要畫的圓一點?!睒窐氛f:“顏料要畫的干凈一點,不然臟臟的?!甭囊环嬀统鰜恚麄兏吲d的拿到我地方,來給我看,我夸他們畫的真好看。我很想對你說:“涵涵,你真棒,可以不用老師的幫忙就完成。在這個活動中,老師只是用語言引導你,并沒有用實際行動來幫你,而你卻能把作品完成的那么漂亮。在整個活動環(huán)節(jié)中你和樂樂都配合默契?!?/p>
幼兒個案觀察記錄
背景分析:
通過與幼兒的交談以及階段性的觀察、方法實施再次通過以下幾方面,對缺乏規(guī)則意識幼兒進行二次觀察記錄:
幼兒姓名:辰辰
幼兒在園情況:
1.集體活動:
通過老師與辰辰的談話及協(xié)商設立游戲活動,他能短時間的在老師的要求下不隨意離開座位,但還是會階段性的在教室的不固定地方出現(xiàn)。還會出現(xiàn)影響到其他幼兒進行活動的情況。(需要循序漸進)
2.區(qū)域活動:
他在活動中曾隨意進區(qū),但教師了解到幼兒喜好后讓辰辰自主選擇,并提出要求鼓勵幫助幼兒,為使孩子逐步意識到做事要有規(guī)則性。
3.戶外活動:
他雖不聽從老師的要求,無規(guī)則的隨意在戶外玩耍。但教師關注他的機會較多。為了讓孩子感受到教師喜歡他,有時還和他在活動場地玩耍。并逐步提出新的要求,孩子的表現(xiàn)不反感,很開心。
4.進餐情況
進餐時:他隨意性較嚴重,不是說話影響別人就是行為影響。對此教師通過游戲法、比如(口頭游戲和競賽游戲等)吸引他的注意力,有時采取孩子們感興趣的游戲幫助他融入班級活動,能和同伴友好相處。
5.午休情況
前期教師了解辰辰因在家中沒有養(yǎng)成午休的習慣,使得幼兒出現(xiàn)午休不佳影響他人的問題。多次與家長的溝通后,暫時使用家長的陪伴方法幫助幼兒,讓幼兒盡快入睡,漸漸養(yǎng)成午休的好習慣。
6.在家情況
因幼兒家庭教育是父母和老人共同教育。因兩代人的教育方式不一致,導致幼兒出現(xiàn)缺乏無規(guī)則意識。就此教師與兩代人分別談話,溝通。使家長、教師的教育意見達到一致。雖然聽到家長說到幼兒改變較小,但老師看到了辰辰的進步。
階段性總結:
在一段時間內(nèi),幼兒來園喜歡模仿一些語言對話及行為動作。雖然有正反兩面,但讓老師有了新的想法及教育方法。需要在下階段的觀察、實施中,找出有效幫助幼兒的方法,增強幼兒有規(guī)則的意識。
幼兒觀察記錄:穿鞋
幼兒觀察記錄:穿鞋
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們?nèi)焕蠋煻家獛退麄儥z查鞋子穿的對不對,每天都有小朋友穿反鞋子,而且有的叫他們換過來之后還是反的,這讓我們?nèi)焕蠋熀軣馈?/p>
于是我想到了一首以前小朋友學過的兒歌《鞋寶寶》,我覺得兒歌的內(nèi)容很好,對小朋友是否穿對鞋子幫助很大,于是我把這首兒歌運用到了生活中,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就叫他們一邊把小腳并攏,一邊念兒歌:“兩只鞋寶寶,一對好朋友,穿對了,高興頭碰頭,穿反了,生氣背對背?!蔽易屝∨笥严嗷z查,看一看鞋寶寶是生氣了還是高興了,我看見小朋友都認真的檢查起來,嘴里還說著:“高興了”“生氣了”,我對平時經(jīng)常穿錯鞋子的小朋友會單獨講解,教他們怎樣檢查自己的鞋子,怎樣讓鞋寶寶高興起來,小朋友好像都很樂意。慢慢的,我讓小朋友當起了小老師,讓小老師帶著小朋友邊念兒歌邊檢查鞋子,特別是讓平時常穿錯鞋子的小朋友來檢查,過了一段時間,我覺得穿錯鞋子的小朋友越來越少了,讓我們?nèi)焕蠋熀荏@喜。我們知道這只是一個好的開始,以后還需我們老師繼續(xù)正確的引導。
通過這件事,我覺得老師要懂得學以致用,其實平時老師身邊有很多的兒歌、歌曲、故事等,如果能把他們正確的運用到生活中,要比老師不厭其煩地反復講解,效果要好的多,這樣既有利于孩子們掌握知識,又能提高他們的行為習慣,一舉兩得。
幼兒戶外觀察記錄
今天玩的是戶外活動自主區(qū),這個區(qū)域也是孩子們特別喜歡的區(qū)域,孩子們選擇好自己要玩的開始玩起來。我來到了小餐廳,服務員軒軒無所事事,而史老板站在門口吆喝?!笆防习澹磕銈儾蛷d的廚師呢?”我自己就是廚師,可是我要招呼客人沒法做飯?!澳乾F(xiàn)在客人來要吃飯了”,史老板放下菜單開始去炒菜,拿盤。
現(xiàn)象分析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有了明顯的角色意識,他們都很希望扮演自己心目中想要成為的人??墒菍τ诎缪莩赡硞€角色后具體應該怎么做還是很模糊。
實施措施及效果
游戲需要規(guī)則,明確的角色分工,這樣才能在游戲中履行自己的職責。我找到了服務員軒軒,軒軒說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我提示她,那你想想去餐廳吃飯的時候,那里的服務員是怎么做的呢?她立馬拿來一張菜單給我,待我點好菜她還遞給我一瓶果汁讓我慢慢等著。
不一會兒,廚師做好了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小客人來吃飯,史老板一邊做飯招呼服務員幫他上菜。大家終于都有事情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