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一定不能縱容孩子的這四個壞習慣
發(fā)布時間:2021-05-17 幼兒園我的爸爸媽媽說課稿 幼兒園四個太陽說課稿 簡短的給孩子的一封信孩子從生下來,就需要父母的關愛,甚至每個孩子都希望爸爸媽媽多多寵著自己,想想自己小時候也希望這樣,直到自己做了爸爸媽媽,當然對孩子多加呵護也是必要的!但是,爸爸媽媽要理智,千萬別寵壞了,如果孩子出現了下面的行為,一定要制止,不能慣著!
1.大人說話假裝聽不見
一提醒孩子做他不喜歡的事,他就像沒聽見一樣,直接漠視大人的話。
分析:事事做提醒,下指令,會讓孩子養(yǎng)成被動的習慣,漸漸地還會厭煩,不想理會你說的話。這種習慣發(fā)展下去,會讓孩子變得目中無人,不懂尊重別人。
糾正方法:說話時盡量走到孩子跟前,告訴他該做什么。讓他看著你,并且回答“好的,媽媽?!陛p撫他的肩膀,呼喚他的名字,關掉電視等行為都會有助于集中他的注意。如果他不聽話,告訴他后果是什么。
2.得不到就發(fā)脾氣,甚至動手
一要玩具,父母不肯,就大發(fā)脾氣,看電視時只看少兒頻道,轉臺慢了都要鬧一番?
分析:在人前一鬧,愿望就被滿足。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越來越任性、粗暴。將來遭遇拒絕、遭遇挫折,哪還有好的心態(tài)去解決問題?
糾正方法:孩子發(fā)脾氣時,應該默默地把他抱起來,或是平靜地注視他,等孩子自己安靜下來。媽媽們要知道,這種脾氣暴躁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不要覺得孩子這是“變壞了”,去責怪、訓斥他。
3.說大話,夸大事實
人家有2輛小汽車,孩子就說自己有5輛,人家考了90分,硬說自己考了100分,爭吵起來,不依不饒。
分析:你可能覺得這不是什么大問題,哈哈一笑就過去了,但如果說大話變成一種習慣,證明孩子的虛榮心越來越強。
糾正方法:了解孩子說謊的目的,告訴他即便是說謊,目的也不一定能達到。謊說多了,別人可就不信了。糾正這種現象,對比較小的孩子,講故事是很好的教育方法。
4.過分依賴父母
早上等著媽媽幫穿鞋,晚上等著媽媽幫收書包,發(fā)現上學沒帶水彩筆,氣急敗壞地給媽媽打電話,“快送過來!”
分析:這樣會導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遇到一點小事就開始著急慌張,遇事從沒想過要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問題。
糾正方法:大人平時切忌過于代勞、過于保護;交流的時候,多向孩子提問,激發(fā)她的思考能力;鼓勵孩子自己動腦完成事情;建立孩子的成就感及自信。
好的習慣就像一抹清新的陽光,照亮了孩子前進的道路,孩子就會少走彎路了!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行為習慣:孩子是否有個好習慣,跟爸爸媽媽有關
整理了行為習慣:孩子是否有個好習慣,跟爸爸媽媽有關,希望對新手爸媽對早期孩子正確教育引導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相信大家一定聽到過這樣的一句話:“爸爸媽媽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很多人都是相信這句話的,一個家庭之中爸爸媽媽有著良好的各種習慣,那么他們的孩子身上肯定也有著良好的習慣;相反,孩子身上就會有壞習慣。
1.對人有禮貌
在文明禮貌方面,孩子遠不如早些年那一群孩子好,這主要是因為如今的生活環(huán)境造成的?,F代人都住在商品房里,周圍的鄰居一個都不認識,孩子也不可能像之前那樣生活在一個大院里,一起玩,見人就會打招呼,所以在禮貌上方面缺少強化意識。
事實上,這也只是一個借口,爸爸媽媽有禮貌,孩子肯定也會見人微笑,打招呼,有禮貌。
2.要尊重他人
對于孩子來說,他暫時還不知道什么是尊重,不過大人都知道,比如在別人講話時不隨意插嘴。
爸爸媽媽平時就要對孩子有所要求,爸爸媽媽講話時,孩子要好好聽著,等大家都說完了再說話,不能打斷別人的話,這其實就是在尊重別人。爸爸媽媽以身作則,孩子肯定也能夠慢慢學會,并不需要過多地對孩子嚴格要求,好的習慣是在生活中慢慢養(yǎng)成的。
3.要懂得感恩
如今很多孩子沒有學會感恩,總是覺得爸爸媽媽的付出是應該的。這主要是因為現在家庭大多孩子少,孩子是全家人的焦點,讓孩子養(yǎng)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模式,所以就不會換位思考,也不懂得感恩。
爸爸媽媽在日常生活中要教會孩子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懂得如何去感受和體會他人的辛苦,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學會感恩。
4.爸爸媽媽做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做孩子的好榜樣,而不是壞榜樣:爸爸媽媽時時刻刻都要提醒自己,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孩子都會效仿呢。
寶寶的三大壞習慣,父母一定不能縱容
葉圣陶先生把“習慣”和一個人的“能力”聯系起來:走路和說話是人人具備的兩種基本能力,這是因為我們從小就習慣了,無論哪一種能力,要達到習慣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們有了那種能力。比如,張三記憶力不強,就是張三沒有把看見的聽見的事物記下來的習慣,李四表達能力不好,就是李四沒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說出來的習慣。因此,習慣養(yǎng)成得越多,那個人的能力就越強。做人做事,需要種種能力,所以最要緊的是養(yǎng)成種種的習慣。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對習慣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他認為:“好習慣是人在神經系統(tǒng)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地增長,一個人畢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還清的債務,這種債務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chuàng)舉失敗,并把他引到道德破產的地步。”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p>
就是說,習慣可以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命運。
幼兒時期是人生的起步階段,同時也是各種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階段。我們家長應該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和熏陶,比如,生活習慣、待人習慣、閱讀習慣、勞動習慣,等等。
關于怎樣培養(yǎng)好習慣,育兒專家都有很多經典的著作,就不啰嗦了,也許以后會總結一些具體的實例。今天,想說幾個“反面教材”,不良習慣,對人的一生的負面影響也是難以估計的。
(1)愿望沒有得到滿足,就要發(fā)泄情緒,甚至動手打人。
我們和幾個朋友一起外出旅游,其中一個朋友的孩子5歲,僅僅相處了三天,這男孩的火爆脾氣,讓所有人都崩潰了!
看電視時,他說要看少兒頻道,他媽媽只不過慢了一秒鐘的時間,他居然抓起遙控器拼命往電視機上砸去,一邊還撕吼尖叫;吃晚飯時,他喝了很多飲料,他媽媽說不能喝太多,結果他居然一巴掌打在了媽媽的腦袋上,還理直氣壯地哭喊;朋友們一起打撲克,他想玩,就單獨給了他和笑笑一副,誰知他不領情,非要玩大人的,一怒之下把整桌東西都掀翻了……
別人的孩子,我不會干涉。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提醒孩子的家長:必須盡快幫助孩子糾正惡習。如果希望世界都圍著他一個人轉,一點愿望沒有滿足就大發(fā)雷霆,那么將來長大到了社會上,肯定會撞的頭破血流!當他遭遇拒絕、遭遇失敗、遭遇挫折的時候,不會有很好的心態(tài),去面對問題,更不能理智地解決問題。
要讓孩子學會等待,學會考慮他人的感受,學會控制情緒。
(2)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做事沒始沒終。
一個朋友的孩子已經8歲,上小學了,我?guī)еπθニ彝?。他先拿出一堆拼圖,和笑笑一起拼,當笑笑還沉浸其中,他忽然撒腿跑開,沖到房里,拿出一個奧特曼變形玩具。笑笑抬頭看了看,又低下頭,依然專注于手中沒有完成的活兒。
小哥哥哼哼哈嘿地比劃了兩下,又轉身翻開抽屜,拿出一張碟,對笑笑說:“弟弟,我們看灰太狼吧?”笑笑非常冷靜地說了一句:“不要三心二意?!弊尭绺绲膵寢岊拷Y舌。是的,笑笑2歲的時候,我就在生活中告訴他,做事情不要三心二意。朋友很煩惱,說她兒子一直就是這樣,三分鐘熱度,沒耐心,不能堅持,現在上學了,老師也批評他不能集中注意力,總是東張西望,回家做作業(yè)呢,也很磨蹭,本來半小時能完成的事兒,他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一會看電視一會打槍居然能折騰兩個小時。
如果從小做事情就沒始沒終,長大以后可能很難成器,并不一定是干什么驚天動地的豐功偉業(yè),即便完成再小的事,也需要一個認真投入和持之以恒的態(tài)度,而且,不能專注,就意味著工作、生活沒有效率,三心二意虎頭蛇尾,也讓人感覺缺乏責任感。我讓朋友先不要著急,她兒子顯然已經養(yǎng)成了“習慣”,當務之急是幫助孩子糾正惡習,雖然改變很難,但是為時不晚。
(3)依賴性強,不愛思考,遇到問題就找媽媽。
一位網友媽媽發(fā)來的求助,女孩5歲。她說,孩子的獨立性很差,特別依賴媽媽,不僅僅是穿衣吃飯等自理能力,還有生活中其它方面,比如,畫畫的時候打不開彩筆盒,不會自己想辦法,就是找媽媽;玩滑梯和小朋友發(fā)生沖突,不會自己面對,就是哭著要媽媽;看動畫片里提出的問題,不會自己思考答案,就是問媽媽……
獨立,是一個人的良好習慣;愛思考,是一個人的優(yōu)秀品質。習慣于依賴別人的人,心理上往往比較脆弱,不能承受風雨。我們愛孩子,就要舍得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走。我們能夠擁有孩子多少年?。坑幸环N依戀,是為了分離!我提的幾個建議:日常生活中,家長不要過于代勞、過于保護;交流的時候,多向孩子提問,提問,激發(fā)她的思考能力;鼓勵孩子自己動腦筋完成事情,別忘了適時給一點啟發(fā);讓孩子擁有成就感,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結語:
還是這句話:孩子無錯,家長有責。以上惡習的形成,家長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過度順從,會導致孩子自私蠻橫;過度保護,會導致孩子軟弱無能。所以,改變孩子,先從改變自己開始吧!
家園共育:不能縱容孩子的假期壞習慣
家園共育:不能縱容孩子的假期壞習慣
暑假到了,孩子們離開了有規(guī)律的幼兒園生活,回歸家庭生活后,代為看護的大多為老人,很容易溺愛孩子,漸漸地孩子們就會養(yǎng)出一些壞習慣!等到開學在糾正,真的要費很大的力氣,不如從一開始就杜絕這些壞習慣產生的可能!
1睡懶覺
偶爾睡個懶覺當然不是什么大問題,可是如果天天睡懶覺,睡到中午才起來,那就成問題了。最基本的起居作息一亂,連帶著吃飯、游戲、學習什么都跟著亂。更糟糕的是,等到假期結束,還要恢復到早睡早起的規(guī)律作息,又需要一段時間重新調整,非常折騰。
對策
可以不完全按照平時的規(guī)矩來,稍稍寬松一些,偶爾做些平時不能做的事,但這并不意味著在假期里可以沒有規(guī)矩。比如睡懶覺,重要的不是幾點起床,而是每天都在相對固定的時間起床,而不是任由他想睡到什么時候就睡到什么時候。
2吃零食
放假在家,各種零食隨手可得。吃多了零食,最明顯的問題就是不好好吃正餐了,而且,吃太多零食,熱能轉變?yōu)橹?,堆積在大腦組織中,導致神經網絡發(fā)育不良,也會使智力水平降低。
對策
當然可以讓孩子吃一點零食,這也是生活樂趣,但最好能事先商議好一個比較合理的飲食方案,比如每天可以吃一點什么東西、吃多少,別人給零食時怎么處理等等。
3看電視
看電視其實不是什么太大的問題,只要有更有趣的事情可做,小孩子是不會太過分迷戀電視節(jié)目的。把看電視排在假期壞習慣的第三位,純粹是因為這是一件孩子常常想做而遭到父母禁止、因此發(fā)生許多沖突的事情。此外如果孩子已經懂得上網,做父母的可能還會擔心他“沉迷于網絡”甚至“染上網癮”。
對策
看電視太多會影響視力、會變笨、坐太久活動不夠等等道理不妨都跟孩子講講,相比簡單粗暴地“不許你看電視”而言,這是更尊重他的方式。最好的辦法還是和他“談判”,得出一個大家相對來說比較能夠認可的方案,因為是他親自參與制定的,他就會有意愿去遵守。給孩子決定自己要做什么、該做什么的自由,而不是亦步亦趨地跟在他屁股后面:“不要看太多電視!”“你怎么又在上網?”
4“宅”在家
老是窩在家里,還常常伴隨著吃零食的壞習慣,容易發(fā)胖不說,精神狀態(tài)也不會好,常常是一副懶懶的樣子。當然這其中也有家長的原因,怕孩子因為天氣太熱而中暑,就不讓孩子出門了,其實做好完善的防暑措施,孩子還是不會出現問題的。
對策
周末早晨天氣不太熱的時候,父母有空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公園逛逛,或者安排一些體育鍛煉,連逛街也算是一項“運動”。父母要上班的時候,也要請看護人多帶孩子出門去玩。注意不要給他太多“不可以”,手、臉、衣服、鞋子弄臟了回家洗洗就好,玩的時候讓他盡興,不要挫傷了孩子的積極性。
5兩面派
說到老人帶孩子可能會過分溺愛,一方面助長了孩子的一些壞毛病,另一方面,如果父母和這些看護人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看法、做法不一致,小孩子可是很會察言觀色的,容易變成小小“兩面派”。事實上這種不一致會給孩子造成混亂的感覺,對他的心理和人格成長很不利。
對策
在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做父母的首先要拿穩(wěn)主意,然后盡量和其他看護人溝通,保持一致性。每天晚上不妨開一個小小的家庭會議,把孩子在這一天里的表現說一說,評議評議,不是開“批斗大會”,只是把事情拿出來讓大家知道,讓一切都變得公開、透明。當然,著重表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是很重要的。
6依賴心
本來在幼兒園里已經會自己吃飯、上廁所、收拾東西了,待在家里,在老人照管的情況下,又變得事事依賴。這些“退化”行為,對孩子可沒有好處。
對策
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盡量讓他獨立完成。對于年紀小的孩子,是自己吃飯、自己穿衣、自己收拾玩具等等。家長要有耐心,可以陪伴他,但要讓他自己慢慢做,傳遞給他的信息是:“你可以做好哦,我相信你?!睂Υ笠稽c的孩子,甚至反過來,還可以讓他幫大人一點忙,他會因為自己可以承擔一定的責任,而感到很自豪。
7人來瘋
自己在家的時候好好的,一旦帶出去,到了人多的場合,就變得任性起來。要么瘋得不得了,大喊大叫的,或者對人不太有禮貌,不讓別人好好說話;要么就表現得很“拗”,一定要這樣那樣,不然就撒嬌耍賴發(fā)脾氣;或者有很強的表現欲,什么事情都要“我來我來!”尤其是在有其他小朋友的場合,一定要大家都注意他、說他最好。
對策
“人來瘋”的背后,很可能是孩子受到的關注不夠多,如果父母平時給予他足夠的關心,孩子內心就會很安穩(wěn),不需要在特殊場合來獲取額外的關注。不過即便如此,遇到人多熱鬧的場合,小孩子變得興奮,也是常有的事,父母只需要用平靜的口吻簡單地告訴他“要講禮貌”、“不要打擾到其他人”等等就可以了。一定不要在人多的場合過分訓斥孩子,這會很傷他的自尊心,切忌切忌!
8臭脾氣
作息紊亂和“宅”在家中的副作用,就是能曬到太陽的時間少了。光照不足不僅不利于鈣質吸收,還會引起抑郁癥狀。你可別奇怪家里的小朋友怎么狀態(tài)不佳、脾氣臭臭呢!沒準就是抑郁的表現。而孩子通常覺得“我辛苦了一個學期,假期就應該放松”,不僅在家為所欲為,連脾氣都見長了。
對策
為什么孩子在幼兒園就會遵守規(guī)矩,在家就肆無忌憚。是因為家更讓他有歸屬感和安全感,這不見得是壞事。但也需要給他建立一定的規(guī)則和秩序,這樣他才能更自如地做自己喜歡的事,如果太過放任,反而會使他缺乏安全感,茫然不知所措。
假期安全,注意事項
不讓孩子獨自在家,不讓孩子攀爬陽臺、門窗或其他高處;
教育孩子不玩家中的插座、開關、打火機、尖銳或易吞服的物品;
家中的藥品要妥善保管,煤氣閥門要及時關閉,熱水瓶要放在孩子不易碰到的地方;
孩子外出要有家長或監(jiān)護人陪同,不離開成人的視線;
教育幼兒乘坐公交或私家車時,尤其上下車時注意交通安全;
讓孩子牢記一個聯系電話,萬一發(fā)生意外可以立即撥打。
爸爸媽媽,別讓孩子看不懂
在幼兒園生活時間長了,每天和形形色色的家長打交道,有時也會走進孩子們的家門,走進他們真實的家庭生活。了解得多了,有時你會感嘆:現在的世界很精彩,現在的世界很無奈。現在的爸爸媽媽雖然給了孩子太優(yōu)越的物質生活,但對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心靈的關愛少之又少。在大人的紛紛擾擾中,孩子們已經越來越看不懂父母和世界了。
浩浩是春節(jié)過后來幼兒園的大班男孩,長得很清秀。報名那天,孩子的爸爸拿不出任何關于孩子的證件和證明,就是纏著園長要入園。經過園長的悉心解釋,他終于同意回去試著找找相關資料,直到孩子報到的那一天,他也只是帶來了村里的一個簡單證明。在辦完孩子的入園手續(xù)后,他很緊張也很嚴肅的找到我,根本顧不了孩子,有時打個電話就是要老人們對孩子嚴厲點,孩子不管不顧年邁生病的爺爺奶奶,依然我行我素,氣得老人在家大發(fā)雷霆。有一次暑假,小威去媽媽那玩,沒過幾天就被“遣送”回老家。爸爸一年四季就是春節(jié)回家?guī)滋?,趕上日期早,還可以接送兒子幾天,在家看見兒子太淘,有時也會控制不住脾氣對孩子動粗。時間長了,孩子也無所畏懼。今年開學時,我們了解到小威爸爸媽媽離婚了,孩子徹底變成了一個皮球??粗鵁o憂無慮的孩子在操場上和小伙伴玩耍,我真的有一種心痛的感覺。
常說幸福的家庭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開放自由、物質豐盈的今天,我們的家庭倫理責任感為何世風日下,看著一個個聰活潑的孩子,我們的家庭、我們的父母還有什么障礙跨越不了呢?親愛的爸爸媽媽們,在你們追求自己的幸福浪漫時,你們打算把你們的孩子置于何境地?為什么要讓無辜的生命去承擔你們放任的責任呢?
爸爸媽媽要培養(yǎng)這些影響孩子性格和命運的良好習慣
俗話說:“三歲看大,八歲看老。”良好的習慣有助于成長和進步。所謂,行為影響習慣,習慣又塑造性格,而性格又決定命運。
寶寶睡眠、吃飯、睡眠和大小便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不少媽媽。孩子好的生活作息習慣,可以改變他一生的命運。嬰幼兒時期是人生的起步階段,也是各種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階段。如果從小不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寶寶吃飯習慣要從小培養(yǎng)
1,新生兒因每次進食量較少,常常是不定時進食,因而需要按需喂養(yǎng)。隨著時間的推移,進食量會逐漸增加,家長也要培養(yǎng)寶寶按時就餐的習慣。
2,如果寶寶每天按時就餐,到吃飯時間就會分泌消化液,促進消化道蠕動,產生食欲,這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寶寶消化系統(tǒng)功能發(fā)育還不完善,消化能力水平低,胃容量小,越小的寶寶生長發(fā)育越快,對營養(yǎng)的需求量也越大。所以,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才能滿足寶寶日常生長發(fā)育的需要。
注意事項:寶寶吃飯的環(huán)境不要太嘈雜,以免影響進食情緒;進食最好一次性喂飽,一次時間不要太長;不要讓寶寶含飯不咽或邊吃邊玩;進餐的位置要固定,不要邊走邊吃。
教寶寶正確使用餐具
1,訓練寶寶使用餐具可以增加食欲,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所以,需要從小開始培養(yǎng)寶寶用奶瓶喝奶。等10個月以后再培養(yǎng)使用杯子喝水、奶或者果汁等??赡軇傞_始的時候會拿不穩(wěn),或者嗆到、灑出來,但只要多練就會慢慢好轉。1.5歲的時候,寶寶基本就可以自己捧著杯子喝水了,剛開始只需要在杯子里倒一點水,然后試著用手扶著讓他們喝。
2,1歲的時候,家長要教寶寶自己吃飯。從開始手把手的教,到寶寶自己拿著小勺舀著吃。也許最初學吃飯會比較糟糕,且弄得到處都是,但家長要尊重寶寶吃飯的熱情。
注意事項:吃飯前先給寶寶洗手,餐具要選擇安全、無毒、小巧玲瓏且不易摔破的,教寶寶吃飯時要看好寶寶,以免發(fā)生燙傷、被筷子戳到等危險狀況。
培養(yǎng)寶寶睡眠習慣的重要性
1,充足的睡眠是保證寶寶健康成長的首要條件之一,良好的睡眠習慣又要確保寶寶足夠睡眠的前提。
2,寶寶睡覺時消耗的氧和能量最少,可以很好的消除疲勞。同時,睡眠有助于腦細胞的發(fā)育和完善。
3,睡眠期間,寶寶腦垂體分泌的生長素比清醒時增加3倍,有助于生長發(fā)育。
培養(yǎng)寶寶大小便習慣
1,了解寶寶大小便的規(guī)律,培養(yǎng)定時大便,自己坐盆的良好習慣,從小進行常規(guī)性訓練,有助于養(yǎng)成有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提高寶寶自信心。
2,培養(yǎng)寶寶大小便的習慣,有助于幫助寶寶建立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
3,讓寶寶有規(guī)律的大小便,可以在大腦建立起一系列的條件反射,提高機體的工作效率,保證各器官良好的工作和休息。
家長該如何安排寶寶一日作息?
1,每天堅持讓寶寶按時進餐、睡眠、活動,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嬰幼兒身心正常發(fā)育。
2,寶寶的消化系統(tǒng)發(fā)育還不成熟,消化能力弱,合理安排寶寶的飲食,能保證他們能獲得足夠的營養(yǎng),促進嬰幼兒的生長發(fā)育,合理的作息可以保護寶寶的消化功能。
3,注意幼兒的睡眠安全,仔細觀察寶寶睡眠狀態(tài)。健康的寶寶在睡著以后安靜、呼吸均勻,頭部略有微汗,有時候還出現一些微小的表情;如果出現煩躁不安,時而哭鬧亂動,睡后易醒或寶寶皮膚干燥發(fā)燙,呼吸急促,脈搏加快,搖頭抓耳等現象,應盡快帶寶寶去醫(y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
4,根據嬰幼兒不同月齡的生理特點進行安排。年齡越小,吃睡的時間和次數越多,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減少。
5,根據季節(jié)特點,冬季也常可安排晚上早睡一些,夏季晝長,晚上可稍晚點上床,午睡時間可適當延長,保證寶寶有足夠的時間休息。
6,一天作息要動靜結合,腦力和體力活動結合,室內和戶外活動結合,讓寶寶生活的有規(guī)律,精神愉快。
不同月齡的寶寶睡眠次數和時間對照表
年齡次數白天睡眠(小時)夜晚睡眠(小時)總睡眠(小時)活動時間(小時)飲食次數間隔小時2-6月3月4日1.5-28月10日14-181.5-263.5-47-12月2月3日2-2.51013-152月3日541-3歲1月2日1.5-21012月13日3月4日3月4日4注意事項:按照作息安排來執(zhí)行,最好不要隨意更改,以滿足寶寶生長發(fā)育的需要。
不同月齡寶寶作息參照表
因為不同月齡的嬰幼兒,其生理特點不一樣,所以每天作息活動安排也稍有調整。
7-12個月嬰兒的一日作息安排參考
7:00-7:30起床、喂哺
7:30-8:30室內活動
8:30-10:30睡眠
10:30-11:00喂哺
11:00-12:00室內或戶外活動,做嬰幼兒體操
12:00-14:00睡眠
14:30-16:30室內或戶外活動,做嬰幼兒體操
16:30-18:00睡眠
18:30-19:00室內活動
19:00-20:00盥洗、坐盆
20:00-22:00睡眠
22:00-23:30喂奶
22:30-次日繼續(xù)睡眠
13-18個月幼兒的一日作息安排參考
7:00-8:00起床、坐盆
8:00-8:30早餐
8:30-10:00室內或戶外活動、游戲、喝奶
10:00-11:30睡眠
11:30-12:00午餐
12:00-14:30午睡
15:30-17:30室內或戶外活動、游戲
17:30-18:00晚餐
18:00-20:00室內活動
20:00-21:00盥洗
21:00-次日睡眠
19-24個月幼兒的一日作息安排參考
7:00-7:30起床、坐盆、盥洗
7:30-8:00早餐
8:00-9:00室內活動
9:00-9:30上午加餐
9:30-11:30室內或戶外活動,游戲
11:30-12:00午餐
12:00-15:00午睡
15:00-15:30下午加餐
15:30-17:30室內或戶外活動,游戲
17:30-18:00晚餐
18:00-20:00親子活動
20:00-21:00盥洗、喝奶
21:00-次日睡覺
25-36個月幼兒的一日作息安排參考
7:00-7:30起床、坐盆、盥洗
7:30-8:00早餐
8:00-9:00室內活動
9:00-11:00戶外活動,游戲、喝水
11:00-11:30午飯
11:30-12:00室內活動
12:00-14:30午睡
14:30-15:00下午加餐
15:00-17:30室內或戶外活動、游戲、喝水
17:30-18:00坐盆、吸收
18:00-18:30晚餐
18:30-19:30親子活動時間
19:30-21:00盥洗、坐盆
21:00-次日睡眠
很多媽媽不注重寶寶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但事實上“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