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有個性而不任性
發(fā)布時間:2020-11-23 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孩子幼兒園不合群怎么辦 在幼兒園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通常所說的“有個性”是指有主見,能堅持自己的正確觀點和合理行為。任性也表現為堅持自己的想法和行為,卻是無理取鬧,即所堅持的不是合理的。
怎樣才能使孩子既保持個性又不任性呢?關鍵在于家長的教育方法是否科學合理。
家長們不妨試試下面的方法。
尊重孩子。
如果不尊重孩子,不管孩子提的要求合不合理、有沒有可能實現,都一味地給予否定,孩子因需要總是得不到滿足而產生不滿情緒,進而產生對抗心理,容易形成不服管教的性格,或是不敢提正當要求,一味順從大人,行為畏縮,膽小怕事。
不遷就孩子。
如果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也給予滿足,無原則地遷就孩子,孩子必然為所欲為,自私自利,不講道理,任性胡為。
因此,只有得到尊重又不受遷就的孩子,心理才會健康發(fā)展。
與孩子平等對話。
了解孩子提要求的真正原因,才能判別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才能區(qū)分任性與有個性的界限。
有條件地滿足孩子。
讓孩子明白需要的滿足是有條件的,不能隨心所欲。
很多家長都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性和獨立意識,如要吃什么菜、穿什么衣服、玩什么游戲等,都征求孩子的意見,這是很好的現象。
但要注意一些條件限制,如讓孩子只能在幾套方案中選擇,超過了條件限制便不能滿足要求。
只有這樣,孩子才會知道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滿足,必須放棄不合理的要求。
yJS21.com更多精選教育筆記閱讀
孩子任性好不好
所謂”任性”就是固執(zhí)己見,一意孤行,即知是錯誤也要堅持。在走訪親友和親友來訪時或外出購物時,孩子的任性往往給家長帶來很多尷尬。隨著年齡的增長其任性也在增長,孩子和父母的“間距”也在增長?!叭涡浴笔侨说男睦砘顒拥囊环N表現,是人與身具有的個性,只是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受到不同的啟迪而表現的不同。理性的表現為:以真理為目標,以現實為依具,表現為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執(zhí)著精神,一當心中鎖定了理想和目標,不惜犧牲一切,終生為之奮斗。歷史上有成就的偉人和學者無不具有這種品質和精神。而非理性的表現為:以我為中心,個人喜好為目標,不以現實為依具,表現為:固執(zhí)己見,一意孤行的唯我主義,理想和目標往往是狹隘的和脫實際的,實踐中表現為蠻橫無理,霸道和剛愎自用。歷史上的暴君,獨裁者和孤家寡人無不具有行為品質。所以孩子任性總以為是個缺點,并為之懊惱和沮喪,甚至喝斥于前,動笞于后,事畢造孩子的逆額反心理。我們既然知道“任性”是人的心理活動就不能簡單的,用粗暴的方法去進行教育,而是要結合孩子實際從心理上找原因,采取有效的方法循序漸見,春雨潤物。只要你有一棵火熱的愛心總能找到方法的。
讓孩子富有個性的發(fā)展
戶外游戲活動結束后,我象往常那樣問道:“這個游戲好玩嗎?”幾乎所有的孩子都用同一種回答說:“好玩。
”正當我準備表揚他們時,另一個聲音卻在此時大聲地冒了出來:“這個游戲一點都不好玩!”回頭一看,是讓我頭痛的“調皮鬼”蔣小宇,教室里頓時一片嘩然,不少孩子嘲笑他的回答。
我看看他,第一反應是他又開始調皮搗蛋了,故意和老師唱反調。
然后另一個聲音卻告訴我,先別急著否定,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本獨特的書,他們會用一百種語言與環(huán)境交互作用,聽一聽吧!于是,我將責備的話語先壓一壓,故意十分不解地問:“為什么這個游戲不好玩???”蔣小宇眨眨眼睛,摸摸頭說道:“因為天氣太熱了,我的全身都是汗,還有點頭痛呢,非常不舒服,所以我覺得不好玩。
”多么簡單而真切的回答啊。
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教師應該及時發(fā)現,而不是及時制止。
細想自己的教育過程,雖然嘴上常說:“給孩子自由的空間、時間,讓每個孩子富有個性地發(fā)展,”但是,當問題真正產生時,我給予的應答卻往往是“一種聲音”。
在這種單調劃一的聲音中,孩子的個性收斂了,自我張揚的表達方式不見了,瞬間迸發(fā)的火花也漸漸熄滅了。
造成這樣的原因是:在教育過程中,我們往往忽略了最真實的生活感受,習慣聽一種回答的聲音,因此就造成了孩子的定向思維、效應回答,就如同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玩具娃娃,缺少了活力和個性。
因此我們必須站在孩子的立場看待一切,給他們自我表現的舞臺,讓他們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
如何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要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重要的是幫助孩子獲得成功感,當孩子在學習上不斷獲得成功的時候,他就會感到快樂,也就會更愛學習。比如學外語,不妨向孩子學習,拜他為師,這也會極大地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和認真學習的程度。同爸爸媽媽一道學,教大人學英語,都會使他高興,但是,家長要安排好時間,最好每天一刻鐘,堅持下來、以表示認真和誠意才好。實踐證明:輕松愉快的學習,能充分調動和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和潛能,從而能增強記憶效果,掌握運用外語的能力;反之,呆板、枯燥、緊張的學習,只能抑制思維活動,降低學習效果。此外還要堅持鼓勵,不加、少加批評,讓孩子高高興興地學。為此,家長千萬不要拿自家孩子的缺點同別人家的孩子去比,說什么“瞧人家總拿前幾名,你呢?!”……,要知道,每個孩子的基礎、身體、愛好、特別是語言能力是不同的甚至是很不相同的,隨便去比只會降低他的學習興趣。可以說要想讓孩子學得好,首要是讓孩子能“愛學”、“樂學”,這是現代教育所一再強調的。還有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可以激發(fā)孩子的求知欲,從而培養(yǎng)他們對閱讀的興趣。
讓孩子畫出有自己個性的畫
繪畫對孩子來說,本身就是一種游戲.繪畫需要很強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這也是為什么人們常說:繪畫能夠反映一個人的氣質,性格和愛好.可是,許多家長在讓孩子學畫的時候,只注重繪畫技巧的運用,孩子的畫中如果只有技巧而沒有童趣,這樣的畫又有什么意義呢?讓孩子畫出有個性的畫,您要注意下面幾點:盡量不要指點孩子作畫不同個性的孩子會在繪畫中使用不同的繪畫語言.一般來說,活潑外向的孩子更喜歡用粗獷的筆觸來作畫,他們繪畫速度快,畫面連貫,流暢,有較強的表現欲;而文靜內向的孩子,他們的畫細膩,嚴謹,畫面一般都比較精致,緊湊,而且作畫的時間相對較長.例如,一個偏愛動物的孩子,通常能畫出動物身上的每一個細節(jié);一個喜歡交通工具的孩子,則能把車輛的部件憑記憶畫出來.什么個性的孩子就讓他畫什么樣的畫,這樣,孩子的原始創(chuàng)作熱情才會被激勵.您可以問他畫的是什么,但不要去干涉他畫什么,怎樣畫.一個題材,畫不同的畫同一幅繪畫題材在不同的孩子手中可以畫出不同的畫,如果您想讓孩子的畫有個性,充滿創(chuàng)造力,不妨在平時讓他練習就一個題材,畫出不同的畫面.在繪畫的過程中,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都得到了豐富,他會學著從不同的角度思考繪畫的內容,從而也培養(yǎng)了發(fā)散性思維.★聽孩子介紹他的畫如果您拿到孩子的畫,覺得只是一堆顏色的涂鴉,那么就請孩子來介紹他的畫吧.他畫了什么,這個顏色代表著什么,那邊一團又是什么.聽了孩子的介紹,您也許會驚訝,原來孩子的眼中,世界是這個樣子的,它并不像您看到的畫面那么糟糕.多讓孩子介紹他的畫,可以理清孩子的思路,讓他表達自己真正想要表達的繪畫內容.★讓孩子自己挑選顏色孩子喜歡繽紛的色彩,有些在大人眼里看來非常難看的搭配,孩子卻非常喜歡.所以,如果您的孩子用色"大膽",您千萬不要對他的畫指手畫腳,抹殺他剛剛建立起來的對顏色的熱情.
不能縱容孩子的任性
明明(化名)是我們小班的一個小男孩,看起來比其他的孩子瘦弱,而且自理能力也很差,明明的父母工作比較忙,一直有奶奶照看著。奶奶照顧孫子可謂是關心備至,樣樣都為寶寶想到了。每天早上來園,奶奶親自幫明明把外套脫下來疊好并放好。還要幫明明找到自己的小椅子,扶著明明坐下,在教室門口再觀察一陣子才安心的離開幼兒園。而其他的寶寶都是自己進教室找到小椅子坐下。奶奶每天都給明明帶許多零食和一大瓶飲料,而且大多是些膨化食品和碳酸飲料。因為吃零食太多,所以中午就不愿意吃飯了?!》艑W時我們跟明明的奶奶交流之后得知,一直以來,明明每天早上都不吃早餐,只吃零食喝飲料,不給他就哭,早上不吃飯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了。我們勸說明明的奶奶,盡量給孩子吃早餐,最好不要帶零食了?!拔覀兠髅鞣浅H涡?,啥事不依著他,就撒潑打滾,連哭帶鬧?!薄胺钙鹦宰觼碓趺凑f也不聽,有時不由著他,哭著哭著就吐了,最后還得由著他。真沒辦法!”奶奶心疼孫子,每天還是給明明帶零食。這樣不好的飲食習慣導致明明經常嘔吐,問其家長才知道明明的腸胃不好,嘔吐是經常發(fā)生的事,家長對此也已經習慣了。這不是縱容孩子的任性,任由其發(fā)展的結果嗎?任性有很大的后天因素。孩子剛一哭鬧,就心軟了,我們對孩子就百依百順。等到孩子掌握了任性哭鬧這個要挾大人的“法寶”,而無休止地惡性發(fā)展下去時,再想解決就很難辦了。孩子的任性常常是為了爭取某種需要的滿足。滿足孩子的需要一定要講究條件,對于不能或不該滿足的需要一定要堅守原則,毫不妥協(xié)。孩子任性不聽話,不接受大人講的道理,往往因為大人不懂“小人”心。如果從孩子的立場,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心感受生活,孩子的心才能和我們相通。我們一旦讀懂了孩子的心,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就會多一些順利,少一些失誤。
個性孩子
帶小班的老師都知道,孩子剛入園都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哭鬧和不合群。本學期我們班有幾個孩子特別自立,等其他孩子逐漸適應幼兒園生活后,這幾個孩子的個性也盡顯了。其中一個孩子特別特殊,也許家庭環(huán)境影響,平時大人們都顧不上他,都是盡他自己爬爬滾滾,因而造就了他無規(guī)無矩的性格,什么事都敢去試試。本來有幾個孩子玩的好好的,他一去摻合就會起爭執(zhí),有時還會出現抓傷現象。這不有的就不好向家長交待了,讓我們很被動。針對他的情況,我們向其家長反映了幾次,并不見起色,看來只好自己想辦法。孩子本性沒有好壞之分,只是缺少對錯的界限,這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愛心來引導。比如在玩桌面玩具時,他會把自己喜歡的放到身過,讓其他小朋友玩不到,并且他喜歡的還會去搶,雖然也告誡他這樣做不好,可效果并不明顯,也許他并不認為有多么的不對。于是我改變了策略,讓他去分玩具,去監(jiān)督哪個小朋友做的好與不好,結果他大有進步,效果明顯,原來“問題”孩子的問題是我們沒找到正確的方法??!寓教育于無形之中,這就是教育者的寬容和智慧,就像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盡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說立腳點上求平等,于出頭處謀自由”。壽光營里單家園單愛云
教育隨筆:不要讓“規(guī)矩”磨滅孩子的個性
教育隨筆:不要讓“規(guī)矩”磨滅孩子的個性
筆者經常到一些幼兒園參觀,在大部分幼兒園里面,教師上課時,孩子們總是坐得端端正正、整整齊齊,小手背在背后,見到人來,頭都不扭一下。面對此情此景,園長總是向筆者稱贊這些孩子是多么聽話、多么乖。然而,看著這么小的孩子如此整齊劃一地坐在小板凳上,筆者不免擔心起來,這樣的整齊,讓孩子失去了個性,還是不要的好。
每個幼兒,可以說都是一張白紙,教育將會為他們畫上絢爛的色彩,其中也包括孩子的個性。幼兒時代,孩子都是活潑好動的,面對一個班二三十個孩子,教師要讓他們整齊劃一,實屬不易,需要經過嚴格和長期堅持的訓練,這個訓練過程,對孩子來說恐怕是一道十分難過的坎。
一些家長也向筆者反映,說孩子去了幾天幼兒園就不愿意去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幼兒園要接受整齊劃一的訓練,孩子坐不住。受到教師批評后,便對幼兒園產生了恐懼心理,不愿意去上幼兒園了。
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良好習慣,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十分有好處。但如果為了整齊劃一的坐姿,對孩子進行嚴格訓練,筆者認為,可能有些違背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事實上,幼兒園里主要以活動為主,一切教育活動都以游戲來體現,真正需要孩子整齊劃一坐在那里聽課的時間很少。但為什么一些幼兒園要對孩子進行如此訓練呢?目的就是滿足一些家長的要求,還有就是給上面來的領導參觀時看。這種帶有功利性的訓練,對孩子個性培養(yǎng)十分不利。
個性培養(yǎng),是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使命和責任。筆者認為,最好的開始就是從孩子的幼兒時代啟動。在幼兒時代,由于孩子心智發(fā)展遠未成熟,是否聽話、是否乖都不重要。幼兒教育工作者對孩子表現出來的不同個性和特點,都應該包容并認可。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通過游戲等活動進行適度引導。
幼兒園教師對孩子的要求多了,規(guī)矩多了,孩子的成長就不會快樂,就會影響他們的未來發(fā)展。筆者認為,要求幼兒園的孩子整齊劃一,是“小學化”傾向的表現,無外乎就是讓孩子們多聽教師講知識,這種違背幼兒教育規(guī)律的做法,是應該予以糾正的。
也許,在許多人看來,幼兒整齊劃一的坐姿問題,是個小事,不值得這樣上綱上線,但筆者認為,從長遠看,這卻是大事,是事關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的大事,怎能不認真對待和高度關注呢?也許,在教師看來,孩子聽話、很乖,管理起來方便、簡單,不用那么費勁,也不用花那么多心思,想那么多辦法。但筆者認為,雖然管理起來簡單了,但孩子磨掉的個性卻永遠找不回來了,這損失,往往是難以彌補的。
學前教育要尊重幼兒成長規(guī)律,這話說起來輕松,但做起來實屬不易:一方面,取決于幼兒園的辦園理念;另一方面,取決于幼兒教師的整體素質。為此,筆者認為,幼兒園要遵循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不能強制性的要求孩子,規(guī)矩越多,越不利于孩子天性的發(fā)展。只有順應教育規(guī)律,培養(yǎng)孩子的個性才能有所保障。
孩子任性怎么辦
幼兒正處在生長發(fā)育階段,自控能力較差,情緒極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而發(fā)生變化,那怎樣引導任性的孩子,使他們朝健康的方向發(fā)展呢?
一、要嚴、愛適度
現在的孩子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王子”,同樣也是老師心中的“寶貝”,在真誠的愛護和關心孩子的同時,也要嚴格的堅持說服教育,不能隨意順著孩子的一些無理要求,使他們知道做的對的,大家會支持他,相反,則得不到大家的認同,使孩子慢慢改變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習慣。
二、以多種方式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在對榮玉的教育中,老師告訴孩子,得“第一”的渠道有很多,例如:在幼兒園里幫助老師和小朋友打掃衛(wèi)生、整理玩具、自己吃飯、自己穿衣,和小朋友友好相處,團結協(xié)作等等,都是“第一”的表現,都會得到大家的尊重,并不是以不合理要求排在“第一”,大家就會認可。
三、“冷”“熱”處理要恰當
對于孩子的無理要求,要重視孩子此時個性上發(fā)展的特點,“冷”“熱”處理要恰當,對其不合理要求不能遷就,一時難以說服,可采取“冷處理”,使孩子明白無理取鬧所得到的收效是不大的。
四、家園協(xié)同教育孩子
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家長的態(tài)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重視幼兒的在園教育,而家長的教育方法不恰當,要求不一致,會使其有機可乘,從而形成孩子在園很聽話,而在家仍是“小霸王”的現象。
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們都會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