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觀念:“媽媽,我從不拿你和別人比較,但你總說別人的孩子好”
發(fā)布時間:2020-07-25 幼兒園我的好媽媽說課稿 幼兒園說課稿喜歡你 你很特別幼兒園大班說課稿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孩子也成了我們一個攀比的理由;
不知道是出于激勵孩子,還是出于面子,
我們總能聽到:你看別人家怎么怎么樣……
01
昨天在菜市場遇見一對母子在路邊爭吵,兩個人都很不高興,我路過他們身邊的時候,聽男孩媽媽在說:
“你不是說這次進步了么?還是沒有考過豆豆啊,你下回可要努力了??!”
盡管男孩媽媽說話沒有很大聲,但是語氣里充滿難以掩飾的失望,而小男孩也很倔強,朝他媽媽在吼:“為什么總拿我和豆豆比???他那么聰明,我這次不是考過碩碩了嘛。”
他的媽媽低低地嘆口氣,又搖搖頭,仍然不滿意:“你干嘛總是和碩碩比?要比就比學(xué)習(xí)好的?!?/p>
男孩張了張嘴想說什么,但是大概又想不出什么語言來反駁媽媽,低頭灰心地說了句:“哦。”
然后男孩媽媽就把這個話題轉(zhuǎn)移過去了,問她的兒子:“晚飯你想吃什么?。颗殴沁€是蝦?”小男孩兒根本提不起興趣,依然低沉地說:“隨便啊。”
我心里想,好可惜啊,吃一頓美味大餐的心情就這樣被他媽媽攪黃了,而且他的媽媽還渾然不覺自己做錯了什么,轉(zhuǎn)身就忘記了自己剛才把孩子同別人比來比去,非讓兒子親口承認被比下去了才問他想吃什么。可憐的孩子,被最親的、最愛的媽媽否定了。
02
我們不妨換位思考一下。
如果孩子說:
“誰誰的媽媽做菜比飯店還好吃?!?/p>
“誰誰的爸爸是哪個公司的老板,一年賺100多萬。”
“誰誰的爸爸,他生日的時候送給他一輛寶馬?!?/p>
“誰誰的家里,每年都要出去旅游3次。”
……
末了再加一句“我的爸爸媽媽怎么這么沒用?”試問作為家長的你感受會如何?
心里一定不好受吧?
希望父母能從小種下這樣一棵種子,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種子。雖然需要你的精心澆灌,但發(fā)展成什么樣子是沒有參考的,玫瑰有玫瑰的美麗,百合一樣有百合的清新,哪怕是仙人掌必定也有他獨到的一面,怕的就是拔苗助長,還等不及開花就夭折......
你看人家誰誰誰怎么怎么樣,你看你……
這句話最傷害孩子的心。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自己不喜歡聽的話,也不要說給孩子聽。
每個孩子都最愛自己的媽媽,在他們眼里,無論自己的媽媽有什么缺點,無論媽媽愛大吼大叫還是溫柔體貼,都可以接受,都不影響孩子對媽媽的無條件接納和無條件的愛。
每個孩子都是這樣,看到自己的媽媽,眼睛都會發(fā)亮,會跑過去張開雙臂,迎接自己最愛的媽媽。孩子都可以做到這樣,為什么作為父母的我們,做不到呢?
03
不要總拿自己家孩子和別人家孩子比,如果真要比,請學(xué)會“三比”:“自己跟自己比,今天跟昨天比,這次跟上次比”。不斷指出孩子“自己跟自己比”“今天跟昨天比”“這次跟上次比”的進步,哪怕是一丁點的進步,孩子就會積極向上,充滿自信。
如果確實覺得別人家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值得自己的孩子學(xué)習(xí)的話,最好先對自己的孩子表現(xiàn)好的方面給予表揚和肯定,然后再客觀分析別的孩子表現(xiàn)比較好的方面,之后才在此基礎(chǔ)上建議孩子如何學(xué)習(xí)別人的長處,這樣孩子的心里會更容易接受。
如果家長堅持這樣做,在孩子心中,家長就會是一個偉大、善解人意、懂得尊重、真愛孩子的好家長。
請發(fā)自內(nèi)心地相信我們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好的,這樣的愛才是他所需要的良性的愛。加油,爸爸媽媽們。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媽媽不要拿我和別人比,讓孩子有一個愉快的童年
俞悅是一個漂亮的小女孩,記得小班剛剛進來的時候,每天總是不愿放開媽媽的手,總是會問好多遍:“顧老師,媽媽什么時候來接我呀?”面對這個漂亮又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我們給予了充足的耐心和愛心。漸漸地她熟悉幼兒園這個新環(huán)境,對周圍一切事物總是充滿了好奇,這兒看看,那兒摸摸,但是總是顯得有些膽怯。
俞悅媽媽每天都會來幼兒園接送孩子,每天早上總是會與老師們主動交流,“你看xxx怎么樣,但是俞悅怎么樣”是俞悅媽媽的口頭禪。于是每天都會上演類似這樣的對話:“顧老師,你看我們遇到鄒佳秀小朋友早上吃餛飩她可以吃兩碗,還要加一個雞蛋,但是俞悅一碗都吃不了,真是讓我頭痛?!薄邦櫪蠋?,你看周瑾鈺跳舞跳得多好呀,但是俞悅也去學(xué),讓她在大家面前表現(xiàn)一下都不敢,真是讓我頭痛?!薄邦櫪蠋?,你看黃思睿去畫畫班,畫畫學(xué)的多好,但是俞悅?cè)W(xué)畫畫老師都說她不認真,真是氣死我了?!薄邦櫪蠋煟憧磸埑杏罨丶叶颊f得出今天學(xué)了些什么,你看俞悅問她就只會躲到我的身后……”不難看出,俞悅媽媽就像許多望子成龍的父母,寄語孩子很高的期望。還喜歡將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進行比較。
于是我留心觀察俞悅,發(fā)現(xiàn)孩子的節(jié)奏感、身體協(xié)調(diào)性確實沒有別的孩子好,多數(shù)孩子已經(jīng)掌握的動作,她做起來拍子總是不對,而且常常出錯。在幼兒園跳舞時總表現(xiàn)出興趣缺缺的樣子,每當(dāng)我問小朋友誰愿意來為大家表現(xiàn)一下,她總是藏起自己的小手,低著頭生怕老師請她,顯得那么的不自信,還皺著一張小臉。但是她對于畫畫卻很感興趣,能夠?qū)⒆约旱钠嫠济钕氘嬒聛?。針對這一發(fā)現(xiàn)我與俞悅媽媽進行交流,“俞悅媽媽你覺得孩子最擅長什么呀?”“俞悅挺喜歡畫畫的,家里的的客廳茶幾上、書房、電視機旁都會有她的畫,而且呀她只要看到電視里的東西也可以自己畫下來,畫得還有模有樣的呢!有時候她想法都讓我感到驚奇?!睆挠釔倠寢尩幕卮鹬锌梢钥闯觯€是十分了解孩子的愛好的,于是我繼續(xù)追問。“那孩子參加舞蹈班時開心么?”“哎,每次送她去舞蹈班總是垂著頭,還說自己跳的不好,小朋友都笑話她,可是周瑾鈺她們都能跳得那么好,俞悅怎么就學(xué)不好呢,我回家還總是幫她復(fù)習(xí),付出的努力都不比別人少呀?!卑l(fā)現(xiàn)俞悅媽媽的問題是喜歡將孩子進行對比,于是我把俞悅在學(xué)校的表現(xiàn)告訴她,俞悅媽媽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她說:“顧老師,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也確實存在一些問題,總是拿俞悅與別的孩子進行對比,孩子的壓力很大,臉上總是缺乏笑容,當(dāng)媽媽的總是希望孩子過得快樂,有一個愉快的童年,謝謝您......”
在一次區(qū)域游戲講評時,我意外地發(fā)現(xiàn)俞悅高高地舉起了小手,而且還挺著胸膛,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于是我請她來介紹一下自己的作品,俞悅介紹自己的作品海底世界,下面的小朋友都露出了欽佩的眼神,“哇,她連海蛇都畫出來了,真能干呀......”俞悅的小眼睛都笑彎了。自由活動時,俞悅拉著我的手對我說:“顧老師,我告訴你一個小秘密,媽媽現(xiàn)在就讓我參加畫畫班了,可以不去學(xué)跳舞咯,我要畫一幅畫送給媽媽......”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是獨一無二的,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讓孩子有一個愉快的童年。
“媽媽,我是不是比別人笨?”
有一位媽媽從不說一些令孩子泄氣的話,也不會去抱怨孩子,責(zé)罵孩子。她在找不到適當(dāng)?shù)拇鸢盖岸际潜3殖聊宰陨淼某惺苋ブС趾⒆拥囊徊讲匠砷L,孩子在這樣寬容的環(huán)境下,最后交出優(yōu)秀的成績。
這個孩子對一個問題一直想不通: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卻只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回家后他問道:“媽媽我是不是比別人笨?我覺得我和他一樣聽老師的話,一樣認真地做作業(yè),可是,為什么我總比落后?”
媽媽聽了兒子的話,感覺到兒子開始有自尊心了,而這種自尊心正在被學(xué)校的排名傷害著。
又一次考試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還是第一名。
回家后,兒子又問了同樣的問題。這位媽媽也在思索這個問題:難道我的兒子腦袋真不夠聰明嗎?在班上成績不甚突出的他,平時已經(jīng)夠辛苦了,在我這里還要給他一次打擊嗎?最后這位媽媽還是依然保持沉默,因為她想為兒子的問題找到一個完美的答案。
就這樣2年過去了,兒子也小學(xué)畢業(yè)了,雖然他比過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沒有趕上他的同桌,不過與過去相比,他的成績也一直在提高。再后來這個孩子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清華大學(xué)。
他講了小時候的一段經(jīng)歷:"那年我小學(xué)畢業(yè),媽媽帶我去看大海,我和母親坐在沙灘上,母親指著前方對我說,兒子,你看那些在海邊爭食的鳥兒,當(dāng)海浪打來的時候,小灰雀總能迅速地起飛,它們拍打兩三下翅膀就升入天空;而海鷗總顯得非常笨拙,它們從沙灘飛入天空總要很長時間,但是真正能飛躍大海橫過大洋的還是海鷗。"
教育,是對生命個體的尊重和喚醒,是對人的內(nèi)在潛能的開發(fā)和拓展,讓孩子健康地生長,需要一種平和的心境,一種智慧的胸襟,一種獨特的魅力,這一切必須以寬容為基礎(chǔ)!作為父母,我們需要鍛煉自己寬容的能力,少打少罵,多包容,多鼓勵,孩子才會在一個平和積極的環(huán)境中健康長大!
在陪孩子讀誦經(jīng)典也一樣如此,我們都要去學(xué)海鷗的笨拙,從沙灘飛入天空總要很長時間,然而,真正能飛躍大海橫過大洋的還是海鷗。有時我們做家長要慢慢的陪著孩子長大。不可急躁,奢求一步登天,套用一句話:孩子,你慢慢來!
每一個孩子都是我們的天使,每一個父母都是孩子的守護神,讓我們用足夠?qū)捜莸男?,對待我們的孩子,言傳身教,多要求自己,少要求孩子,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長!
育兒觀念:別指望他人給你帶孩子
育兒觀念:別指望他人給你帶孩子
一
住我家樓上的小夫妻愛吵架,在整棟樓都出了名。
有時半夜兩三點,夫妻倆也會突然“開戰(zhàn)”,罵罵咧咧摔盆砸碗,甚至大打出手,兩歲多的兒子被嚇得嚎啕大哭。
吵來吵去,原因居然只有一個:男方的父母不來帶孩子。
沒孩子的時候,二人世界過得有滋有味,房貸車貸不在話下。但自從有了孩子,公婆卻守著鄉(xiāng)下的幾畝薄田不肯到城里來長住,說“把孩子放回老家,我就給你帶”。
妻子不想把孩子放回老家做“留守兒童”,只得無奈做了全職媽媽。雙薪家庭變單薪,經(jīng)濟壓力由此而生,夫妻間的感情也隨著“錢”而變俗變糟。
她吐苦水:“我父母要帶我哥家的雙胞胎,顧不了我。公婆年紀并不大,身體也很好。我想不明白為什么他們不幫我們帶孩子,更不明白為什么我老公不去說服他們。想起這事兒我心里就擰成一個‘疙瘩’,覺得是他們虧欠了我!”看的出,她為此很痛苦,甚至掉入了“你們都不給我?guī)Ш⒆?,我跟你們沒完”的泥淖。
其實,“強扭的瓜不甜”。試圖改變不能改變的人和事,只會消耗女人有限的精力。與其整天抱怨、爭吵,不如多想想如何有質(zhì)量地陪伴孩子。
更何況,為此跟老公終日吵得天翻地覆,既傷害夫妻感情,又給孩子營造了充滿火藥味的家庭氛圍。何苦呢?得不償失?。?/p>
人活著不如有些骨氣——你們不幫我?guī)Ш⒆?,那我就自己帶,而且我還要把他養(yǎng)得很好。若她以這種方式“賭氣”,想必能發(fā)現(xiàn)另一番人生。
二
大學(xué)舍友F結(jié)婚多年,因習(xí)慣性流產(chǎn),懷孕多次未果。好不容易終于努力保胎生下了兒子。全家人都樂壞了,早早請來一個據(jù)說經(jīng)驗非常豐富的高價月嫂伺候月子和帶嬰兒。
寶寶滿月,我便興沖沖地帶著禮物去看他們娘倆,卻發(fā)現(xiàn)新媽咪一臉憔悴和苦悶。原來,孩子出生后就跟月嫂睡,全家人也挺滿意挺省心的。但在寶寶出生26天的時候,月嫂不知為何辭職走了。
這一走可不得了啊,接下來的幾天寶寶哭鬧不止,不要任何人抱,睡眠很少,質(zhì)量也不好。新手媽咪F一籌莫展,手忙腳亂自己也沒休息好,就覺得好煩好煩,煩得產(chǎn)后抑郁癥都要發(fā)作了。索性就擺明了態(tài)度不愿意帶孩子。
更讓人看不懂的是,當(dāng)我問F:“好多人沒有母乳,千方百計的催奶。你為什么寧可吃回奶藥,都不給寶寶吃母乳?太可惜了!”
她說:“因為奶粉誰喂都可以啊!我想盡快上班,不想讓寶寶太依戀我,所以不敢母乳,甚至不敢怎么抱他?!蔽也唤粤艘惑@:“你又不缺錢,干嘛急著上班?”
她說:“好幾個人盯著我的職位呢,我再不回去就徹底被冷藏了,反正公婆愿意給我?guī)Ш⒆印T僬f,我們將來要送兒子出國,花錢的地方多著呢,靠老公一個人打拼不行啊!”
因為怕寶寶太依賴自己而故意不與孩子親近?我想F大概是還沒有適應(yīng)媽媽這個身份,隨口說的吧??珊髞恚紱]過完3個月的產(chǎn)假,就真的去上班了。
現(xiàn)在寶寶才不到半歲,就獨自常住爺爺奶奶家,他們夫妻倆們每周末去看他。真是心疼這孩子,和留守兒童有什么分別……
你經(jīng)歷了千辛萬苦,才得到一個小天使,卻在寶寶最需要你的時候把他交給別人帶,連他睡得好不好、每天喝幾次奶都不了解。再高的職位,再多的收入,值得嗎?對孩子來說,什么都比不過媽媽溫暖的懷抱呀!
三
在親朋好友眼里,我算是個很“作”的媽媽。
因為,我拒絕公公婆婆要幫我?guī)Ш⒆拥暮靡?,放棄高薪的工作,心安理得花著老公賺的錢,“沒出息”的在家?guī)Ш⒆印?/p>
而且,我一個人帶孩子分分鐘累成狗:喂奶、陪玩、陪睡、做輔食、做家務(wù)、隨時隨地收拾娃的“作案現(xiàn)場”,還要時刻繃緊每一個神經(jīng)細胞以確保娃的安全。
為了給娃“37℃的愛”,松垮沒型的哺乳內(nèi)衣,愛美的我穿了兩年多;從懷孕起就收起了心愛的口紅和高跟鞋,素面朝天地蹬著運動鞋散步遛娃,平和自信的笑容成了我最好的化妝品。
也曾有朋友問,你脫離社會至少三年,會不會out?會不會永遠就追不上自己原本的腳步了?
是呀,作為全職媽媽,我當(dāng)然害怕自己脫離社會,也曾因暫停事業(yè)而迷茫過。好在現(xiàn)在網(wǎng)絡(luò)空前發(fā)達,學(xué)習(xí)資源很豐富,夜深人靜的時候讀幾頁書、聽聽喜歡的線上講座,感覺心里踏實了許多。所以,只要我不愿意,就不會被封閉。
當(dāng)然,經(jīng)濟壓力是一個逃不開的話題。供房供車養(yǎng)孩子人情往來,全體壓力都背在孩子爸一人身上,好在,老公擦了擦頭上的汗說:“媳婦,謝謝你做我的‘財政部長’,放心吧,我還挺得?。 ?/p>
我們認真權(quán)衡過,三年全職媽媽的生涯,換來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且讓我學(xué)會跟隨孩子的腳步、聽從自己的內(nèi)心,真心覺得太超值了。
看著孩子健康快樂,對周遭的事物充滿愛心和好奇心,我所有的辛勞和委屈都煙消云散。見證一個小生命的成長,我的心里滿是感恩,如是而已。
請勿拿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
“你看看隔壁家的某某某,學(xué)習(xí)多自覺??!”“我同事的女兒今年考上重點中學(xué)了,你怎么就沒人家這么爭氣呢!”……您小時候是否經(jīng)常聽到父母嘮叨這些熟悉的話語,您現(xiàn)在是否也常對孩子這樣說呢?最近,一篇名為“別人家的孩子”的帖子在網(wǎng)上“走紅”,網(wǎng)友們紛紛響應(yīng)“別人家的孩子”是自己的“夙敵”,因為自己一路就是被父母“比”著長大的。上學(xué)時,比的是成績,畢業(yè)時,比的是證書,而工作后比的則是職業(yè)、收入。
微博熱議
“別人家的孩子”
“從小我就有個夙敵叫‘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孩子從來不玩游戲,不聊QQ,不喜歡逛街,天天就知道學(xué)習(xí)。長得好看,又聽話又溫順,回回年級第一,還有個有錢又正兒八經(jīng)的男/女友。研究生和公務(wù)員都考上了,一個月七千工資。會做飯,會家務(wù),會八門外語。上學(xué)在外地一個月只要400元生活費還嫌多……”
最近,這則廣泛流傳于網(wǎng)絡(luò)和微博的熱帖引發(fā)眾多網(wǎng)友的共鳴,在新浪微博上,關(guān)于“別人家的孩子”的微博就有一萬六千多條,并且衍生出不同的版本。多數(shù)網(wǎng)友都表示自己小時候被父母拿來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過,痛恨這個無處不在的攀比對象。
做我自己abc:大人總拿別人家的孩子與自己家的孩子做比較,比如說“看看人家誰誰誰,人家干什么都比你干得好,再看看你”大人可知道孩子聽了心里什么滋味嗎?
Dr_Bruce:人最大的敵人不是自己,而是“別人家的孩子”。
八月堂:每個媽媽心里都住了個“別人家的孩子”。
吳雨熹peter:“別人家的孩子”引發(fā)社會大討論。孩子為什么會反感呢?因為孩子根本不知道家長對他/她的要求是什么?特別是孩子進入12歲后的“身份認知模糊期”,他/她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樣的人!而家長又反復(fù)拿“別人家的孩子”——這個泛個性的優(yōu)點集合體來指導(dǎo)他/她,孩子必然會迷失方向。
歇在樹上的風(fēng)_p23:與女兒一起讀《別人家的孩子》,女兒慨嘆:我怎么不是“別人家的孩子”。我對她說:你一直都是別人的“別人家的孩子”。
學(xué)途:家長們總喜歡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做對比,或是把自己沒有上好學(xué)的心愿強加到自己孩子的身上,但是你知道孩子的想法嗎?
CrossCloud:會覺得別人家的孩子都好而自己家的不好。那是因為有的家長雖然和自己家的孩子朝日相處,但確不懂如何客觀評價孩子,更多地看到了缺點,而卻非常愿意看到或聽到其他孩子如何優(yōu)秀云云,殊不知有時看到的只是表面。
痛苦經(jīng)歷:“別人家的孩子”無處不在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別人家的孩子’無處不在!也許還會延續(xù)到高中、大學(xué)?!爆F(xiàn)在讀初三的小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從小學(xué)開始,父母就總是拿我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這個‘別人家的孩子’有時是具體的人,有時是他們虛構(gòu)的,總之當(dāng)我學(xué)習(xí)放松、退步,或者他們對我有什么新要求的時候,這個‘別人家的孩子’就會適時地出現(xiàn)?!毙『阏f,一開始我的心態(tài)是很生氣,覺得父母為什么老覺得別人的孩子比我強,認為他們不喜歡我,后來被說多了就覺得厭煩,對他們的這種所謂的“激勵”的教育方式很厭惡。
家長經(jīng)驗:把自己孩子也當(dāng)成“別人家的孩子”
公務(wù)員陳梅佳曾經(jīng)因為“別人家的孩子”而與女兒有過一段不開心的經(jīng)歷。那時女兒上初二,有一次她無意中在女兒面前說起同事的女兒在英語競賽中獲得了二等獎。哪知女兒非常敏感,立馬很委屈地說:“為什么你們總是說別人的好?你找別人的女兒做你女兒好了!”以前看到女兒類似的反應(yīng),陳梅佳都會認為女兒不夠虛心,見不得她表揚別人??墒沁@次女兒竟然說出“你找別人的女兒做女兒好了”,她才覺得問題有點嚴重。
后來冷靜下來一想,陳梅佳才意識到不該以這種方式來激將女兒,她的本意是想讓女兒“知恥而后勇”,激發(fā)女兒學(xué)習(xí)的斗志,哪知倒讓女兒越來越覺得自己不如人,對自己失去信心。陳梅佳說:“我們總是一眼就能洞察別家孩子的優(yōu)點,卻對自家孩子的長處置若罔聞。我們也總是不遺余力地去夸贊別家孩子的優(yōu)秀,卻對自家孩子吝惜一句真心的贊美。后來,我和丈夫決定把自己的孩子當(dāng)成‘別人家的孩子’來看待,多發(fā)掘孩子身上的優(yōu)點,多給予贊美之詞,漸漸地,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變得開心了,對學(xué)習(xí)的自信心也增強了。”
專家建議:比別人不如比自己
廣州市越秀區(qū)某中學(xué)心理咨詢室的黃老師表示,很多父母愛拿“別人家的孩子”來比較,目的是為了給自己家的孩子一個奮斗和努力的目標(biāo),但事實上,這樣做不僅難以起到一種激勵的作用,還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上進心,甚至影響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度。
父母應(yīng)該讓孩子“和自己比”,而不是“和別人比”,例如拿孩子這次成績和上次成績進行比較,拿孩子的優(yōu)點和缺點來比較。此外,如果確實覺得別人家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值得自己的孩子學(xué)習(xí)的話,那么最好先對自己的孩子表現(xiàn)好的方面給予表揚和肯定,然后再客觀分析別的孩子表現(xiàn)比較好的方面,之后才在此基礎(chǔ)建議孩子如何學(xué)習(xí)別人的長處,這樣孩子的心理會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