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上幼兒園的孩子少感冒
發(fā)布時間:2021-12-13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上幼兒園學什么 讓孩子學會乘坐電梯教學設計 感冒病毒主要是通過飛沫傳染的。如果幼兒園里有小朋友感染感冒病毒后引發(fā)咳嗽、打噴嚏,在附近的孩子如果抵抗力差,通過握手和飛沫傳播就比較容易傳染上感冒。還有的孩子好動愛玩,活動量大,非常容易出汗。如果給孩子穿得多,捂得熱,等于在促使出汗加劇,汗?jié)褚路缶腿菀资芎鴽?。那么,如何讓上幼兒園的孩子少感冒?我們提供如下建議:·體質較弱的孩子,盡量選在春季入園,這個時候的天氣不冷不熱,比較適宜孩子的健康?!んw質較弱的孩子在剛上幼兒園時,建議家長只讓孩子上半天,吃了午飯回家。這樣不僅有利于孩子情緒的放松,讓他逐漸接受幼兒園外,也可減少午睡時的交叉感染,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都比較有利。·春季慢減衣:早晚多件衣,隨時添減衣,秋天慢加衣,出門進門加減衣?!わ埱?、吃東西前一定要洗手,從幼兒園回家后的第一件事是洗手。·增加戶外運動:戶外活動給孩子增加鍛煉的機會,新鮮空氣可減少生病的機會,增強孩子對冷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そ?jīng)常把孩子的被褥在太陽下曬一曬,太陽光中的紫外線能把被褥里的病菌殺死,除水分濕氣,這對預防感冒很有好處?!ぴ绯拷o孩子用冷水洗臉,晚上用熱水泡腳,可增強機體抵抗力?!ざ嗪入u湯:雞湯富含蛋白質,制作時建議放點大蒜,可起到預防感冒作用?!ざ喑晕骷t柿:西紅柿富含維生素C,且自身能協(xié)助白細胞增強抵抗病毒的(菌)作用。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編輯推薦
新學期:如何讓寶寶愛上幼兒園
時間飛逝,轉眼暑假已接近尾聲。在學校即將開學的現(xiàn)在,寶寶也該入園開始學習生涯,如何引導初入園的孩子邁好走向社會的第一步?孩子哭鬧不肯入園怎么辦?家長如何冷靜應對孩子在園期間不好好吃飯、不好好睡覺等一系列狀況?
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都有個適應的過程,特別是那些從沒有離開過父母的孩子,想第一天就快快樂樂地上幼兒園是不太可能的,要讓孩子愛上幼兒園,父母是需要動動腦筋的。作為家長千萬不能采取強制手段,要顧及孩子的感受,慢慢引導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試試這幾招,也許會幫助家長和孩子順利度過這個適應期。
一、緩解分離焦慮
家長應試圖改變關注孩子的方式。以前我們關注的重點是孩子生理的需求,現(xiàn)在就要多關注一些心理需求,這時候把我們在生活照料中形成的那種快速反應,就是說水、吃的、大小便生活照顧上的這種快速反應要收一收,讓孩子學會自己的這種能力以后,我們引導他做更多的游戲,幫他學會應付困難,孩子掌握了能克服困難的那種品質,是入園的準備工作之一。
發(fā)展孩子的同伴??梢园研』锇檎埖郊依飦?,這樣會在相對放松的環(huán)境下為孩子建立伙伴關系,這種伙伴到幼兒園去可以形成他一個很好的依托,就是說兩個孩子之間會相互照顧,因為他們在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下熟悉起來的,在這個新環(huán)境下如果其他的安全感還沒完全建立起來的時候,這個孩子、這個伙伴就是他建立安全感的一部分。
媽媽可以跟老師商量,把孩子平時喜歡的東西帶到幼兒園里,以減輕孩子的不安全感。二、順利度過適應期
送孩子態(tài)度堅決
當老師接過孩子以后,父母最好馬上離開,不要在幼兒園逗留,更應避免出現(xiàn)孩子在里面哭、父母在外面“哭”的情況。有的父母離開后,又偷偷回來看孩子,一旦孩子發(fā)現(xiàn)父母也在園內,定會產(chǎn)生依賴情緒。有的甚至會因此而哭鬧,拒絕參加任何活動。請相信,老師肯定會盡職盡責地帶好每一位孩子。父母們,請克制自己的感情,送孩子入園時態(tài)度要堅決。請記住:你心軟的表現(xiàn)只會導致孩子變本加厲地哭鬧。高高興興地送、高高興興地離開,才是明智之舉。
盡量早接孩子
孩子第一次離開家人,獨自一人來到陌生的集體中,而且一呆就是一整天,這時他心里也許會委屈地想,是不是父母不要我了。為了減少剛入園時的恐懼心理,在第一個星期可以稍微早點接孩子,讓他感受到父母并沒有忘記他。回家路上,最好用關愛的語言與孩子交流,詢問他在幼兒園進行了哪些有趣的活動,分享他的快樂,使他從內心感受到被愛。
幫老師多了解孩子
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家庭環(huán)境中長大,生活習慣也不盡相同。父母要及時和老師溝通,便于老師更多地了解孩子,更好地照顧孩子。例如,有的孩子一哭鬧就要小便,有的孩子要成人摸著耳朵才能入睡等等。另外,最初父母最好堅持接送孩子入園,鼓勵孩子積極融入幼兒園的生活。
做好精神準備
首先,要讓孩子充分了解幼兒園不僅有游戲還有其他活動,但活動時間有一定限制。其次,不要將幼兒園描述的過于理想。老師人數(shù)畢竟有限,要同時照顧很多孩子,難免出現(xiàn)不周到的時候。如果孩子覺得現(xiàn)實與理想的差距很大,就會產(chǎn)生失落感,從而引發(fā)哭鬧等行為。再次,父母應積極地與老師溝通聯(lián)系,了解孩子在幼兒園時的狀況,幫孩子輕松度過分離焦慮階段。
提高孩子身體免疫力
提醒孩子多喝水,養(yǎng)成隨渴隨喝的習慣。當你發(fā)現(xiàn)孩子的尿液不是清亮透明的,就更要注意讓孩子多喝水了。如果孩子一開始不喜歡喝,可以一次少喝點,一天多喝幾次。如果孩子生病了就接回家積極治療,但痊愈后還應該堅持送到幼兒園。這是一個增強孩子的適應性和抵抗力的過程,只是再回幼兒園的時候,要跟老師密切溝通,讓她知道孩子最近的情況,并加強保育工作。避免包辦代替,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做事,不要怕他做錯。鼓勵孩子什么都要吃,保證營養(yǎng)均衡。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為了配合幼兒園的生活,即使節(jié)假日也要堅持早睡早起,不要打亂孩子的生活習慣。堅持鍛煉身體,經(jīng)常帶孩子做些適當?shù)南捏w能的運動,不能總是“靜坐”。三、家長要調整心態(tài)
不要把孩子的哭鬧看得太嚴重
有很多孩子分離時哭得淚人一樣,而在家長離開他的視野之后,很快就又開心地玩了起來。那些面露不忍,一步三回頭,甚至抱了孩子離開的媽咪,她們的孩子往往哭鬧的時間更長一些。為什么會這樣呢?要知道,孩子是非常聰明的,他們直接看到的是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他們發(fā)現(xiàn):哦,我一哭,媽媽就能多和我呆一會兒!結果,媽媽的猶豫變相地獎勵了孩子的哭鬧,他當然越哭越起勁了。既然知道了其中的奧妙,那么媽媽應該理性地處理這個問題。首先,要認識到從家庭走向幼兒園,孩子面臨的是什么樣的問題,然后大人要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把孩子剛進入幼兒園的表現(xiàn)看成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步,平靜而理性地對待這個問題。
以正確的方式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
孩子入園之初,家長想了解孩子在園表現(xiàn)時,可以向老師提問,或查看幼兒園的家園聯(lián)系簿,幼兒園也應該主動向家長說明孩子的情況,但家長最好不要一見到孩子便立刻問長問短,顯得格外焦慮。曾經(jīng)有一位小朋友,適應得比一般孩子慢。后來和家長聊起來,才知道原來孩子的奶奶很不放心,每天孩子回到家,媽媽都要當著孩子的面給奶奶打電話,報告孩子今天哭了沒有,看上去情緒是否低落等。家長如此緊張,對幼兒園如臨大敵,家長的這種焦慮情緒當然會傳染給孩子,進一步引起孩子的緊張情緒。
讓孩子堅信上幼兒園是他的責任
當孩子在家哭鬧,不想上幼兒園時,如果您確信這只是孩子不適應的反應時,可以淡然處之。入園期間,媽媽可以多陪陪孩子,與孩子多一些身體接觸和撫慰,但一定不要隨便哄孩子說:“好好好,我們明天不上幼兒園?!眿寢尶梢院唵蜗蚝⒆诱f明:“寶貝長大了,該上幼兒園了,就像媽媽上班一樣。”然后就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對上幼兒園的問題不再討論,也不深究。這樣的態(tài)度,會讓孩子認識到,媽媽的決心不是哭鬧可以改變的。這種處理方式反而能縮短孩子哭鬧的時間,減少大人孩子的痛苦。
教育隨筆:如何讓孩子愛上表演
孩子們即將要畢業(yè)了,在畢業(yè)之前要開展畢業(yè)匯報,所以近段時間我們班一直在排練匯報的節(jié)目,可是有一天,有一些孩子對我說:“老師,為什么要每天練節(jié)目,我不想表演了,太沒意思了”。我告訴他們:“因為你們就要畢業(yè)了所以在畢業(yè)時要把你們所學到的本領展示給家長”。孩子聽后雖然都說哦,知道了。但是在排練的過程中并沒有太多的興趣,而是面無表情著急把動作做完,并不像是在表演,倒像是一個木偶人,只是在盯著老師的指揮完成動作。
到底如何讓孩子愛上表演呢?就像《指南》中提出的:“營造溫馨輕松的心理環(huán)境,通過啟發(fā)性的商談建議,使幼兒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沒有任何的約束感,在輕松的氛圍中自然地進行表演”,同時在他們表演時,教師要支持和關心他們的表演,并在幼兒遇到困難時鼓勵幼兒自己解決或者給予幫助,讓孩子樹立自信心,體會到自己是一個表演者,而不是機器人。
除了這些,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孩子的興趣,有的孩子認為自己五音不全或者肢體動作不靈敏,這些都會造成他們對表演失去興趣,這時,老師就要在這方面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從而激發(fā)學習主動性,讓他們感到自己能行的一面。所以作為老師,我們要用“新”吸引孩子的目光,用“心”讓孩子愛上表演。
如何讓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父母愛孩子是人之常理、人之常情,也是人的基本本能。但當父母親們將自己無私的愛都給予了孩子,收獲的卻是孩子的冷漠與任性時,又會感到陣陣的寒意:孩子,你為什么不懂爸媽的心?也許這時的父母親們還沒意識到:正是自己這種一味付出,不求回報的“大愛精神”造就了孩子只知索求、不懂付出、不懂感恩的性格弱點。我們都知道,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會懂得珍惜:珍惜父母將他帶到了這個美妙、精彩的世界;珍惜大地給予的草地與花香;珍惜太陽給予的光亮與余熱;珍惜大自然賦予的和風與細雨;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會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感恩教育是培養(yǎng)孩子責任感的重要基礎。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會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才會覺得自己有責任去回報社會,應該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負責;才會覺得自己有責任去孝敬長輩,應該尊重別人。所以,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在得到別人給予的愛時也要付予別人愛,要從小教會孩子懂得分享與感恩,將來才能更好的與人相處、贏得友誼、贏得真愛、擁有快樂、擁有幸福、立足社會。1、感恩教育是一種以情動情、以德報德、以人性喚起人性的人文教育。作為父母,應該以身作則,感恩身邊的人與事:時常為幫助過自己的人道聲“謝謝”、時常給自己的父母打個問候的電話、在特殊的節(jié)日里給親人們捎去誠摯的問候、在家人生病時送上一杯熱水、在朋友需要幫助時伸出你援助的雙手……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的,在父母這種無聲的感恩教育中,他會懂得識恩。2、利用故事教育法讓孩子了解感恩行為。愛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可以有意向地選擇一些有感恩教育意義的故事讓孩子多聽。一代偉人鄧小平在古稀之年說:“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深的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懷著感恩的心,詩人艾青在他的詩中寫到:“為什么我的眼中飽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甭犝f過一個人向樹道歉的故事嗎?聽說過所有正在行駛的汽車為狗讓路的故事嗎?“羊有跪乳之恩”,“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這些都因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才芬芳馥郁,香澤萬里。讓孩子從小接受這些感恩事跡的熏陶,他會慢慢學會懂恩。3、感恩教育要貫穿于日常生活中,要跟孩子“計較”他的愛。在與他說“孩子,我們愛你”后,也要讓孩子說“爸媽,我也愛你們”,讓孩子知道愛是相互的;在孩子要與你分享他喜愛的食物的時候,要“狠下心”來與他共享,讓他知道這是愛的分享;在與孩子一起出去購物回來時,別忘了讓孩子幫忙拿些細小的東西,為父母分擔工作,讓他知道什么是責任;當你累時,別忘了讓孩子捶捶背,讓孩子知道你的辛苦;當你生病時,別忘了提醒孩子給你遞上一杯熱水,讓孩子知道你也需要愛、需要關心……每個孩子的心靈都是善良的,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把握住每一個教育的契機,為孩子通向成功的寶座做好鋪墊。父母們別以“孩子還小、不懂事、做不好”來抑制孩子的潛力行為,更別小瞧了孩子的能力。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教育,孩子會漸漸懂得知恩。4、從識恩、懂恩、知恩到感恩是需要經(jīng)過一段較漫長的教育過程的,父母們別著急孩子在哪天才懂得感恩,也許就在今天,也許會在明天。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才會對生活、對人生充滿希望、充滿憧憬;才會理智地面對人生旅途中所遇到的挫折和不幸;才能從容地面對思想上、生活上的負擔。感恩,善待了自己,尊重了別人;感恩,快樂了自己,感染了別人。有一種美德,叫感恩。“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擁有感恩之心的人最善良、擁有感恩之心的人最美麗、擁有感恩之心的人最高尚。只要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顆感恩的心,相信人世間的一切都會變得更加美好、更加璀燦!
如何讓孩子養(yǎng)成如廁的好習慣?
1、同樣是用尿不濕,為什么不同的孩子對尿意感覺不一樣呢?琳琳從剛出生起,是和別的孩子一樣用棉的尿布,用尿不濕,但是,我們在給琳琳用尿不濕的時候,做到了區(qū)別對待。那就是大小便區(qū)別對待,白天黑夜區(qū)別對待。什么叫做“大小便區(qū)別對待”呢?就是我們自從給琳琳用上尿不濕起,就盡量做到小便用尿不濕,大便盡量不用尿不濕。剛出生的孩子,沒辦法要求太多,我就仔細觀察,每次琳琳大小便的時候就記一下時間,這樣一段時間下來,就大致摸清了琳琳的大小便規(guī)律,到了那個點就把尿不濕取下來把一下,嗨,這招可真靈,琳琳拉巴巴的時間從最初的一天多次,到后來的一天三次,再到現(xiàn)在的一天一次,簡直有規(guī)律的不得了。到現(xiàn)在我都搞不清楚到底是琳琳的巴巴拉的比較有規(guī)律,還是我這個當媽的把握的比較準,哈哈,應該是相輔相成吧。那什么是“白天黑夜區(qū)別對待”呢?等琳琳稍大一點,大概是13個月會走路的時候開始吧,我和婆婆就有意識地在白天把琳琳的尿不濕取下來,讓她的小PP在白天呼吸新鮮空氣,自己感受要尿尿的感覺。到了晚上再帶上尿不濕,雖然晚上帶著尿不濕,但是我和婆婆還是按照琳琳的小便時間規(guī)律,到了那個時間就把她叫起來把尿,這樣的方法也很有效,一把準尿,靈的不得了。所以,雖然夜里帶著尿不濕,但是卻很少讓它“濕”。所以,即便是哪天晚上琳琳把尿不濕尿濕了,她也會
主動爬起來,對我說“媽媽,濕了”,要求我重新給她換一個干爽的尿不濕來。正是我們的區(qū)別對待,讓琳琳從小培養(yǎng)了一種很好的感覺,每到大小便的時候自己都會很敏銳的感覺到,然后自己坐到小馬桶上尿尿或者喊大人幫忙,這樣,自然就為如廁好習慣的養(yǎng)成打下堅實的基礎了!2、同樣是用小馬桶訓練,為什么不同的孩子訓練的結果不一樣呢?女兒琳琳和小侄女瑤瑤同樣是從一歲多的時候用的小馬桶訓練大小便,為什么琳琳大小便控制自如,而瑤瑤每次尿急真的是十萬火急甚至經(jīng)常弄濕褲子呢?首先,馬桶有講究。琳琳一歲多剛會走路的時候,我和大寶專門去給她買了一個小鴨子造型的可愛兒童訓練馬桶,琳琳每次尿尿的時候我們都會提前提醒她,然后把她抱到馬桶上讓她手扶著可愛的小鴨子頭,等她尿完了再不厭其煩抱下來。半年以后,我發(fā)現(xiàn)這個馬桶不行,每一次都需要大人幫忙孩子才能坐上去,孩子覺得不方便自然不容易養(yǎng)成如廁好習慣。于是,我又重新幫女兒搜尋到了一款簡潔實用的馬桶,環(huán)形的,身后一圈扶手,女兒要是想便便了不用大人幫忙直接坐到馬桶上抓住扶手即可,真的是太簡單實用又安全了。甚至剛開始的時候,女兒寧愿坐到馬桶上看電視玩玩具,可見她對這個馬桶的喜愛程度。有了一款喜愛的馬桶,孩子有什么理由不跟著自己的感覺尿尿拉巴巴呢?
而我的母親,只是按照傳統(tǒng)的習慣給孩子吃飽穿暖,再額外教教孩子認字讀書已經(jīng)自我感覺非常偉大,則從不在意孩子的馬桶怎么樣,自己的孫女喜不喜歡,方不方便,雖然侄女小不會表達,但我今天仔細想想還是覺得,侄女的小馬桶沒有扶手,前檔又高,小孩子一個人不敢一下子跨上去,每次尿尿都要大人幫忙才能跨上去,不方便又不安全,大人正著急上火地幫著給孩子脫褲子呢,孩子不小心已經(jīng)尿出來了,你說麻煩不麻煩?這樣長此以往,怎么可能幫助孩子養(yǎng)成自己大小便的習慣呢?所以,下次再到母親那里,一定要說服母親給侄女換個馬桶!3、同樣是家長提醒引導,怎么得到的效果完全兩樣呢?俗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乳臭味干的孩子呢?從一個呱呱墜地狗屁不通的嬰兒,要把她/他逐步引導成一個耳聰目明,乖巧可愛的孩子,期間大人付出的艱辛真是五味雜陳甘苦自知,我相信,對家里的獨養(yǎng)女兒,每一個家庭都傾注了全心全意的真情付出和無怨無悔的真愛,每一位家長,包括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甚至外公外婆曾祖父曾祖母七大姑八大姨的,都會抓住一切機會對孩子進行教育引導。但是,因為每個人的教育方式不同,得到的效果就完全不同。比如,我的母親,一直信奉的教育理念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這種理念對我至今還有比較深刻地影響,直到有一天我覺醒后果斷地義無反顧地拋棄了它,所以,
我絕對不能延續(xù)母親的“以暴制暴”,堅決反對用武力影響孩子美好的一生!退一萬步講,即便是實在沒有辦法孩子實在太調皮太出格對孩子使用了武力打了一下屁股,也要給孩子把道理講明白!所以,母親對待孫女“尿褲子尿床”的反應也很簡單,要么大聲呵斥一頓再拿去洗干凈,要么一聲不響直接拿走洗干凈了事,什么掌握孩子大小便的規(guī)律,什么要耐心細致要溫柔引導,都是胡說八道!孩子大了自然就懂了!你們兄妹三個不也是這么過來的嗎?現(xiàn)在不是一個也沒有一個尿床尿褲子衛(wèi)生習慣好得不能再好了嗎?和母親不同,我和女兒在一起,總是告誡自己:耐心再耐心,細心再細心。在琳琳做了錯事的時候,在琳琳調皮搗蛋的時候,在琳琳去掉尿不濕偶爾尿床的時候,我簡直把積攢了一輩子的耐心都用上了,一遍遍地不厭其煩地提醒孩子,教育孩子,引導孩子,給孩子講道理,溫柔地啟發(fā)孩子,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的細心耐心在琳琳身上終于初見成效。每次出去玩,別的家長總說:你們琳琳真是乖啊,又懂禮貌又知道對小朋友謙讓。每當這個時候,我這當媽的心里啊,總是樂開了花。每次大小便,公公婆婆總是說:我們琳琳啊,真的是太棒了,這么小,就像個小大人似的,真是讓人省心!雖然是在夸孫女,但我這做媳婦的,心里只是一個勁兒地美!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只要我們做家長的耐心、細心,孩子都能插上翅膀,飛起來!
如何尊重孩子,讓家長滿意,讓孩子快樂
現(xiàn)在許多家長,因為一個家庭只生養(yǎng)一個孩子的原因,對孩子很是寵愛,要什么給什么,提出什么要求,家長也會盡量滿足,也許很多家長以為,現(xiàn)代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愛就應該體會在注重尊重幼兒,認為這是幫助幼兒建立自信、自尊的好方法。的確,尊重幼兒是培養(yǎng)幼兒獨立人格、獨立行使權力的有效途徑。但是,有些家長片面地理解“尊重”,認為尊重兒童僅僅是滿足孩子的需要,對孩子姑息遷就,百依百順。久而久之,將會使孩子養(yǎng)成“任性”、“惟我獨尊”的壞毛病。由此,這些孩子在幼兒園中,在和其他孩子一起生活學習的集體中,也時常會把在家里的這種優(yōu)越感帶來班中,有些甚至是無論何時何地都“必須聽我的”、“只有我才是第一的”這種唯我說了算,優(yōu)越十足的超人,不利于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同時,對于我們幼兒教師的教學教育,也增加了新的需要解決的問題,因為這往往成為班中紀律的頭號大敵。那么在現(xiàn)在的這個社會中,面對這些現(xiàn)代孩子,我們該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現(xiàn)代型的教師呢?我想首先我們自己要樹立正確的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要知道“人”是獨立的人,更是社會的人。獨立的人可以行使自己的權利。社會的人又要遵守社會公德,遵守人的道德規(guī)范,行為規(guī)范。作為老師我們要充分了解孩子,尊重他的選擇,滿足他的要求,幫助他慢慢體驗獨立,學會獨立;又要使孩子懂得人還要遵守一定的社會規(guī)范,成人之后才能夠遵紀守法。尊重涉及的問題是一個交往的問題。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有獨立行使自己權利的權利。但并不是只有孩子才有這個權利,強調尊重兒童是告訴成人不要因為孩子小而忽視他們的獨立人格,侵犯他們的權利,不要只把兒童當作小孩,凡是都得聽大人的。同樣,一味的姑息遷就孩子,把尊重兒童變成凡事都得聽孩子的也不正確。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自主、自尊、獨立是每個人共有的權利,即便今天我們都來“遷就”她,你能保證讓社會的每一個人都能做到這一點嗎?
如何讓孩子與同伴相處
幼兒園是培養(yǎng)友誼的好地方,孩子們在一起游戲、玩耍,分享玩具。在和同齡人的交往中,他們慢慢懂得如何與同伴相處。相互關心、相互尊重、真愛友情這些可貴的品質都可以從小培養(yǎng),并對孩子今后的生活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有的父母習慣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朋友,粗暴地打斷自認為不適于孩子的友誼。他們有時會說:“你別和XXX一起玩,他很臟,你可是個干凈孩子。還有XXX他的爸爸坐過牢?!逼鋵?,孩子在乎的不是同伴是否干凈,朋友的父母是誰,他們在乎的只是和同伴在一起能不能找到快樂。父母的強制命令會讓孩子很痛苦。一方面是父母的命令,一方面是友誼的快樂,在二者之間徘徊的孩子會感到很失望,慢慢的失去交友的興趣。所以,在通常情況下,最好讓孩子自己選擇友誼。父母應該教孩子分辨良莠,并使他們懂得真正的友誼會教會他們許多東西。要相信孩子,孩子們會選擇更恰當?shù)姆绞絹斫K止與不合適的朋友交往。
在孩子小的時候,和小朋友吵架是經(jīng)常的事情,父母最好不要介入孩子們的爭吵,更不應由此而攻擊其他的孩子或他們的父母。孩子們的事情要讓他們自己來解決,過了一段時間以后,他們自然會重歸于好。而父母過激的言行只會在孩子心中留下陰影。
有的父母擔心自己的孩子:“為什么他總沒有朋友呢?”其實,孩子的性格不同,羞澀的孩子即使很想出去和同齡的孩子玩,他也不會說,或著是不敢。這時,父母可以鼓勵他去和小一些的孩子玩。他不會害怕和小弟弟小妹妹在一起,會想到做出榜樣,像個大人一樣照顧別人。漸漸的,他也會有自信心,會勇敢地走出去和同齡的孩子交往了。作為父母,你也應該經(jīng)常讓孩子看見你是如何招待自己的朋友的,你的熱情,大方,誠懇會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的確,友誼對每個人都很重要。從小到大的每個階段,我們都需要朋友,和他們一起分享快樂、承擔痛苦,感受到一種安全感和歸屬感。童年時代正是學習交朋友的最好時期。
如何讓孩子自覺寫功課?
每個家長或許都有過催促孩子寫作業(yè)的痛苦經(jīng)歷。孩子不能自覺寫作業(yè),讓親子相處,只剩下作業(yè)的拉鋸戰(zhàn)。那么如何讓孩子養(yǎng)成自覺寫作業(yè)的好習慣呢?
一、培養(yǎng)自動自發(fā)習慣要趁早
當孩子是低年級時,要趁早培養(yǎng)他自覺寫作業(yè)的習慣。每天他放學回家,先陪他坐下來看看功課是什么。在輕松的氛圍下讓孩子明白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寫功課。
低年級孩子的功課很快就能寫完,這時,你最好再揀本好書讀給他聽,盡量讓孩子維持回家有三十分鐘坐在書桌前的習慣。
遇到不懂的功課,陪著孩子找工具書,和他討論。在孩子習慣養(yǎng)成前,你得讓他知道遇到困難時,他可以從哪里尋求幫助。
二、善用定時器,不必再生氣
孩子小,往往還不懂得把握時間,這時你可以請定時器來幫忙。
先幫孩子測一次時間,這樣就有了依據(jù)。然后把孩子寫作業(yè)的時間,切割成兩三個“小節(jié)”,節(jié)與節(jié)間,休息一下。隨著孩子年紀漸長,適度拉長每小節(jié)的時間,略減休息時間。讓孩子了解,只要專心做一件事,事情就能很快做完。
先要求孩子專心寫功課,再要求他全都要寫對,最后才要求他把作業(yè)寫得又快又好,循序漸進。
三、同理心讓孩子甘心練習
現(xiàn)在的孩子,不僅有學校的功課,還有各種補習、課輔、才藝班的練習作業(yè)。被這么多的作業(yè)壓著,孩子能對它感興趣么?
想讓孩子快樂上學、快樂練習,那就應該鼓勵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只有這樣,他們才肯為它流汗苦練,衣帶漸寬終不悔。
如何讓孩子自覺撿玩具?
今天的游戲中,我為小朋友準備了雪花積木,可是在游戲開始后不久,我就發(fā)現(xiàn)地上的雪花積木撒了好多,于是我在旁說了聲:“寶寶們,積木掉了,我們應該怎么辦啊?”可是不知是因為寶寶們玩得太高興了沒聽見,還是聽見了也不想撿,寶寶們誰也沒有去檢。本來碰到類似情況,我總是會讓小朋友把積木撿起來再玩??墒?,我想,為什么孩子們非要我去說了,才肯撿呢,難道真的是我的常規(guī)工作沒有做好嗎?我在思考著,能不能想到一個孩子主動愿意去撿的方法呢?孩子的成長,是我們共同的心愿!
二、這時,我看到了桌上的那個空筐,靈機一動,拿了筐說:“寶寶們,地上有這么多的蘑菇,我去采蘑菇了?!辈炱鹆艘黄┗ǚe木。這個方法真靈,所有的小朋友都放下手里的積木,搶著撿地上的積木。一會兒,就把地上撿的干干凈凈。在積木撿完后,有的寶寶說:“這是紅的蘑菇,這是黃蘑菇”。然后他們把紅的黃的各放在一邊,開始把撿起來的雪花片按照顏色進行分類,分別放在了兩個筐里。而且嘴巴里還不時的說:“這邊有好多的紅蘑菇,這邊有好多黃蘑菇。”分類進行完了之后,他們開始拼插雪花積木,整個游戲玩了很長時間,在游戲過程中,小朋友只用了雪花積木和塑料籃子兩樣東西,但他們的興趣始終濃厚,而且游戲也進行的有聲有色。在游戲結束時,我問小朋友今天玩得開心嗎,他們齊聲說“開心”,還一再要求我下次再玩“采蘑菇”的游戲。
三、我想,如果在開始時我以傳統(tǒng)的方式“命令”小朋友們撿完了積木再玩,那么他們的情緒一定會受到影響,對今天的游戲也會失去興趣。而2—3歲幼兒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他們的注意很不穩(wěn)定,易受外部環(huán)境的干擾,而且他們的模仿性強。我所采取的“采蘑菇”的游戲,一下子就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了過來。雖然到后來游戲的性質產(chǎn)生了變化,但在游戲過程中,幼兒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利用僅有的籃子和雪花積木,使游戲進行得有聲有色。這其中既培養(yǎng)了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注意事項幼兒園教育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需要非常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