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來,與孩子平等地交流
發(fā)布時間:2021-12-11 平等對待學(xué)生 小學(xué)語文教學(xué)平等教案 家園共育交流記錄與孩子完全處于平等時,孩子才會把他的真實想法告訴你——這就是孩子為什么喜歡把心里話對自己的朋友說,卻不愿與父母說的原因。
在教育孩子時,父母們早已習(xí)慣了站著說話,對孩子發(fā)號施令,把自己的思維和主觀愿望強加到孩子身上,而很少考慮到孩子內(nèi)心的想法。當(dāng)自己的愿望與孩子的想法產(chǎn)生碰撞的時候,父母們就會對孩子大失所望,然后強制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根本不會考慮孩子的感受。
如果父母們蹲下來,蹲到和父母們的孩子一般高時再開口說話,情況又會怎樣呢?
至少,孩子肯定會認真地聽你說話,這一點非常重要。倘若你在說話,而他心不在焉,那么即使你說得再多,道理再正確,又有什么用呢?
蹲下來吧,只有蹲下來,不再居高臨下,與孩子完全處于平等時,孩子才會把他的真實想法告訴你——這就是孩子為什么喜歡把心里話對自己的朋友說,卻不愿與父母說的原因。蹲下來,這一步很關(guān)鍵,因為不管孩子的想法對還是不對、有無道理,你只有在了解了孩子的真實想法之后,才可能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
父母能在家庭中創(chuàng)造一種平等民主的空氣,這是孩子的幸運。在這樣的家庭,孩子會覺得父母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權(quán)威。
父母們知道,只有兩頭高度差不多,水才有可能在中間的管道里來回流動,如果一頭高,一頭低,水就只能往一個方向流了。孩子與父母的交流也是相同的道理。蹲下來和孩子說話,父母與孩子才有可能平等地交流。
美國精神病學(xué)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經(jīng)說過:“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當(dāng)成與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給他們以無限的關(guān)愛?!睙o數(shù)事實也表明,父母以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來關(guān)心孩子,反而會使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只有父母轉(zhuǎn)變姿態(tài),像對待朋友那樣去關(guān)愛子女,才有可能讓孩子感受到平等。
方萍就很聰明,她是這樣跟孩子交談的:
有一天,女兒文馨回家晚了,方萍幫女兒拿下肩上的書包,陪女兒吃飯,告訴女兒這是特意為她準(zhǔn)備的。方萍還告訴文馨,她已在窗口看了很多次,盼著文馨回來。
文馨說,她陪同學(xué)買東西去了,所以回來晚了,并向媽媽道歉。媽媽說:“孩子,媽媽知道你是一個有責(zé)任心的好孩子,相信你不會惹麻煩,但媽媽牽掛你,擔(dān)心遇到交通方面的問題或別的什么事情。以后,最好先打電話回來說一下?!?/p>
文馨高興地親了一下媽媽:“媽咪,你真好!”
方萍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看待孩子的過失,使孩子能感受到母親對她人格的尊重,感受到她與母親在地位上的平等。在父母們周圍,有許多父母喜歡用成人的思維方式來看待孩子的行為,孩子稍有失誤,就對孩子進行指責(zé)和批評,這是不科學(xué)的。
孩子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格和尊嚴,他們都希望父母能夠給予他們尊重和平等。父母只有和子女站在同一水平線上,孩子才有可能感受到平等。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是增強孩子獨立意識的有效方式。
父母不要再居高臨下,甚至死抱著某些封建殘余意識不放;也不要總是以責(zé)備、教訓(xùn)的口吻同孩子交談;更不要總是認為作為長輩,面子是萬萬不能沒有的,其實有句俗話叫“死要面子活受罪”,何況面子確實會影響父母和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父母應(yīng)該順應(yīng)這個時代的發(fā)展,真正同孩子建立一種平等尊重的朋友關(guān)系,才能使彼此拉近“代溝”,相互敞開心扉,更好地進行溝通和交流。
無論孩子的想法多么幼稚,也無論聽起來多么沒有道理,父母也要學(xué)會耐心傾聽,讓孩子盡情傾訴。父母還應(yīng)該再學(xué)會多問一些為什么,比如孩子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那樣的想法,孩子為什么會認為自己的想法有道理,孩子為什么不贊同父母的看法等等。只要這樣做了,我想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一定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通暢。也只有這樣,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才會越來越容易,父母同孩子之間的緊張關(guān)系才會越來越改善,家庭才會越來越和睦。有句話叫“家是休息的港灣”,這句話不僅針對夫妻如此,針對父母如此,同樣對于孩子們也是如此。
那么父母如果真心實意地愿意以平等、尊重的態(tài)度同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有沒有什么捷徑或者最佳方式呢?以下,是一些教育專家的意見,不妨看一看,想一想,自己有什么可以參照的。
1)忌用過激的語言
好的意識還得用好的語言來表達才行。父母的感情和孩子的幸福緊密相連,自然沒有哪位父母任何時候都沉得住氣。越是激動的時候,越有可能把不該說的話說出來。
2)跟孩子說話不宜羅嗦
有些父母教育費盡心力,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表面上看來,他們是在與孩子公開交談,殊不知他們的某些話,恰恰是堵住了孩子的嘴巴和耳朵。最常見的弊病就是某些父母那種教條似的長篇獨白,一開始就是:“當(dāng)我和你一樣年紀的時候?!苯^大多數(shù)的子女對父母的這種表演評論說:“這種說教式的談話,父母們不喜歡?!逼湫Ч上攵?/p>
在說教面前,孩子往往是緘默不語,他們的眼睛朝高處看,心不在焉,無法接受父母的教育。類似“等你成家有了孩子后就明白了”這樣的話已經(jīng)成了某些父母的口頭禪。一天要嘮叨好幾次,由于孩子是生活在此時此地,老是對他們提及未來的情況,不會有多大效果。有經(jīng)驗的父母認為:“應(yīng)該用現(xiàn)實的語言,舉出具體的理由,說明你提出的主張。”如不贊成孩子去出席某次舞會,不必提到許多“未來”的事情,只需具體說明,如:“我不讓你去是因為你年齡太小,沒人照看你,怕你出事”就行了。
3)語言一定要發(fā)自真心
凡是關(guān)系融洽的家庭,人們交談時,語言都充滿著愛心和親切感,態(tài)度和藹。而那種直來直去,不講究方式的語言,用意雖好,也會得到相反的效果。具體的語言方式,因人而宜。小李6歲的兒子,特別喜歡玩具汽車,每當(dāng)孩子做出得意之事時,他就獎勵他一部小汽車,父子感情一直非常融洽。
4)尊重孩子的個人意見
在討論一般的普通家事時,不妨也讓孩子“參政”一下。不管最后是否采納了他的意見,也讓他感受他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是家庭一員。如此,他們也會尊重長輩的。
總之,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是增強孩子獨立意識的有效方式。蹲下來說話,不僅僅是一種行為的表現(xiàn),還是一種教育觀的體現(xiàn)。只有懷著崇高的責(zé)任心和熱切的期望才能蹲下來;只有把孩子看作是平等的個體才能蹲下來。只有蹲下來,父母才能平視孩子,才能獲得和孩子真正交流的機會,才能真正明白孩子心中所想以及他們行為的真正動機。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育兒觀念:蹲下來和孩子交流
育兒觀念:蹲下來和孩子交流
作為一名家長實在慚愧,對于教育方面談不上什么心得,有的只是這幾年為人父母經(jīng)歷的種種酸甜苦辣。
從十月懷胎到呱呱落地,從教孩子學(xué)說話學(xué)走路到現(xiàn)在教她學(xué)知識講道理,我們其實也是在跟孩子一起成長……
若凡在我眼里,是很懂事的,有時也比較令人生氣!她一般很少跟我們?nèi)鰦砂l(fā)脾氣,但是畢竟是小孩子,性格又比較倔強,有時候發(fā)起脾氣來怎么說都不會聽,就只好用武力解決了。以前我沒做媽媽之前總覺得打孩子的家長是最無能的,可到了自己實際行動時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事后總是后悔不已,想想其實只要蹲下來好好跟她講她也是會聽的。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改正。好在她從來不計仇,打了她過一會兒就好了,還會跟我們一起分析挨打的原因。她說:“媽媽你打我是因為我不聽話?!蔽揖驼f:“那你能聽話嗎?”她就回答:“媽媽,我做不到?。∥易霾坏矫看味悸犜挕蹦强跉饩拖褚粋€小大人一樣。聽她這樣說真是哭笑不得。
若凡和別的小女孩一樣,心里都有個公主夢,喜歡穿漂亮衣服。我經(jīng)常給她講迪斯尼公主的故事,告訴她公主并不是穿的漂亮就可以,首先一定要心地善良,要懂禮貌、樂于助人。
幼兒園是她人生第一個學(xué)習(xí)的地方,其實我們不希望她能有多聰明能干、出類拔萃,只要平安健康、能明白一些常識和道理、將來能做一個善良有愛心的人就夠了。
其實孩子的世界真的很單純,只要我們蹲下來和孩子交流,她一定會快樂、幸福地成長。在伴隨她一起成長,感受她一天天的變化的過程中,我體驗到的是一種幸福!
父母多蹲下來和孩子平視
在和兩歲左右的孩子打交道時,父母最好能蹲下身子和他平視,并用他的語言與之溝通,所取得的效果常能出乎意外。研究發(fā)現(xiàn),安靜的、善解人意的孩子對情感指數(shù)要求要比容易暴怒的孩子低。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這個方法需要反復(fù)操練,才能使孩子很快從瘋狂的狀態(tài)中回轉(zhuǎn)過來。
小孩多用右腦生活
醫(yī)學(xué)研究顯示,成人慣用左腦解決問題和進行語言表達,而孩子更多的是用右腦生活,因為他們的大腦還沒有發(fā)育成熟,這就意味著他們可以完成右腦的“看”和“認識事物”的任務(wù),卻無法完成左腦的用“語言表達感受”的任務(wù)。所以,他們越生氣,左腦反而關(guān)閉,只能原始地用本能表達:哭泣、踢打、尖叫等。由此產(chǎn)生的結(jié)果是,父母盡管努力地用坦誠的態(tài)度對待他,也無濟于事。因為他根本聽不到父母在說什么。任何耐心和溫柔的勸誡也無法在他的大腦里留下痕跡。
提示:如果父母能學(xué)會使用孩子語言,必要時與孩子一起喊叫、抗議等,孩子會更能理解,這樣父母就和孩子之間有了可以共同溝通的解碼器了。
用孩子語言來應(yīng)對
2歲的孩子很矮小,也很脆弱,又不太會說話,只有讓這般大的孩子知道父母能明白他要干什么,才能夠得到他的信任。而要想做到這樣,父母就應(yīng)該把孩子語言作為第二語言來學(xué)習(xí)。這是很考驗媽媽能力的一個技巧:從聲音、面部表情以及肢體語言都必須跟孩子當(dāng)時情緒的激烈程度相匹配。當(dāng)孩子意識到父母能理解他的感受,那么眼淚和尖叫就會在幾秒鐘內(nèi)停止。一旦他能平靜下來,就可以開始解決問題了,如從小火車上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解釋為何晚飯前不能再吃零食了,告訴他不能搶別人的玩具等等。
提示:如果孩子很生氣,那么父母表現(xiàn)出的生氣程度只要掌握在他的1/3就夠了。千萬不要和孩子一樣扭曲面孔、攥緊拳頭,甚至做出揮拳要打的樣子,這是很不妥的。因為蹣跚學(xué)步的孩子右腦非常發(fā)達,對非語言的行為有很強的理解力,如果父母反應(yīng)過度,就可能刺激他。所以還是蹲下身子,用最簡單的語言對他喊:“你太激動了!”并大聲地重復(fù)5~6遍就可以了。子君
鏈接:
其他應(yīng)對方法
表揚:每當(dāng)孩子做得好的時候,就在他的小手背上或者衣服上貼一個小貼畫,每天晚上睡覺前數(shù)一數(shù)貼畫的數(shù)量;或是讓孩子在無意中聽到媽媽對他的表揚,其效果要比直接對他的表揚要增強5倍??偰馨l(fā)現(xiàn)孩子好的表現(xiàn)并及時表揚,就能避免孩子出現(xiàn)異常行為。
裝傻:如果父母偶爾表現(xiàn)得比較愚笨,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很聰明。當(dāng)孩子自我感覺口良好的時候,他就會很自然地更加合作。譬如和孩子摔跤,可以讓孩子輕易地把你摔倒在地,然后乞求他給你一樣他的寶貝東西,這件東西孩子肯定不想給你??赡苓@時他只能以笑來應(yīng)對你。
育兒心得:和孩子平等交流
育兒心得:和孩子平等交流
教育孩子,往往令到很多父母感到頭疼。其實,家庭教育,可以是愉快的。下面介紹給您八種愉快的家庭教育方式,不要錯過啦!
一、給孩子一個選擇
允許兒童按照他們自己的興趣去做事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幫助他們成功的最佳途徑之一。如果你讓孩子感到她有選擇去學(xué)芭蕾舞或是去練健美操的自由,她就會更賣力氣地去做這兩件事中她所選中的那件。
不過,此時她仍會需要你的大力支持。舉個例子,雖然你的孩子很愿意在星期六的早上去管弦樂隊排練,但如果你不送她去的話,她還是有可能中斷或放棄的。多數(shù)孩子的興趣愛好十分廣泛,因此父母們必須對此做出投入。除非這個孩子與眾不同,不然孩子就會失去關(guān)注的焦點,不再集中精神去做事,轉(zhuǎn)而決定去看電視或小朋友們做游戲去了。
(允許兒童按照他們自己的興趣去做事)
二、接受現(xiàn)在的他
如果你感興趣的僅僅是你的孩子是否是全班最好的朗誦者,那么,你的期望就太過分了。每個孩子都是按照自己的速度來發(fā)展、成長的。把你的孩子與其他孩子相比較會讓他認為,如果他沒能按某一特定標(biāo)準(zhǔn)去學(xué)習(xí)、做事的話,他就是一個失敗者。與此相反的是,如果你的孩子似乎在繪畫或體育上有某種天分,做父母的你就應(yīng)該給他提供一切機會去發(fā)展他的才能。
逼迫是不對的,鼓勵才是有益的。不要在一個孩子還不會走的時候就讓他去跑。但是,如果他想要跑起來時,你應(yīng)該給予他你所能給的幫助。
三、找找是否有隱藏在暗中的困難存在
這話聽起來不言自明。但實際上,你是否問過你的孩子為什么突然間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或不愿做家庭作業(yè)了嗎?也許他會在你的詢問下說出心里話——他被壞孩子欺負了,他不喜歡他的老師等等。
良好的環(huán)境同等重要。某些孩子在安靜的房間里注意力最為集中,而有些卻喜歡熱鬧的背景環(huán)境。如果你的孩子說他不喜歡被獨自關(guān)在自己的房間里,那么就讓他在廚房邊上的餐桌上做作業(yè)。如果孩子變得毫無動力了,通常他會有一個正當(dāng)?shù)睦碛伞?/p>
(孩子從不愿意像父母那樣生活的想法中找到動力)
四、積極地談?wù)撃阕约旱墓ぷ?/p>
結(jié)束了一整天令人心煩的工作之后已精疲力竭,這是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向你的孩子講述你工作中發(fā)生的令你高興的事情和令你不高興的事情也是很重要的。激發(fā)他的憧憬和熱情,他會想:“如果我努力工作的話,我會像媽媽一樣成功?!比绻闵硐萦谝环莘ξ兜墓ぷ髦?,的確沒有什么值得與孩子們分享的,那么就告訴他,如果你無法獲得一定的資格或?qū)W歷,你就無法找到一份有趣的工作。有時,孩子會從不愿意像父母那樣生活的想法中找到動力。
請父母蹲下來與孩子講話
一位訪澳歸來的老教師,談到赴澳見聞時說:澳大利亞的家長蹲著和孩子說話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第一次見到這種情景,是在朋友家。一個周末,他們請了一對青年夫婦和孩子來吃晚飯,當(dāng)這個兩歲多的孩子吃飽了,要下地去玩時,這位家長蹲下來對小孩子說話。當(dāng)時,他感到很驚訝,以為這是這位媽媽特有的教育方式而未再多問。又一個周末,當(dāng)學(xué)校的一位秘書逑蒂請我住到她家,去共度兩天周末時,我又一次見到這動人的情景。
逑蒂有一對可愛的兒女,當(dāng)我們一同去超級市場時,四歲的兒子因為姐姐先坐進汽車而不高興了。逑蒂在車門口蹲下,兩只手握住兒子雙手、臉對臉地、目光正視著孩子,誠懇地說:“羅艾姆,誰先坐進汽車并不重要,對嗎?”羅艾姆看著媽媽會意地點點頭,鉆進了汽車并挨著姐姐坐下了。
第二天上午,我們和孩子們?nèi)ス珗@玩,羅艾姆和姐姐跑跑跳跳,到湖邊去看戲水的鴨群時,不小心絆了一跤,眼淚在他的大眼睛里滾動著,馬上要流出來了。這時,逑蒂又很自然地蹲下來,親切地對兒子說:“你已經(jīng)不是小寶寶了,是不是?你是個大男孩兒,絆一下沒關(guān)系的,對嗎?”這時,我也學(xué)著在一旁蹲下來,面對著羅艾姆說:“是的,你是個大男孩了,對嗎?”孩子一下子就收住了眼淚,自豪地玩去了。
這時,我禁不住同逑蒂談起了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她說:“在我小的時候,我的父母就是這樣同我們說話的。我們認為,孩子也是人,也是獨立的人,只因為他們比我們矮一些,我們就應(yīng)該蹲下來同他們說話……”
澳大利亞母親的言語和行為使人想到:家長蹲下來同孩子在同一個高度上談話,同孩子臉對臉、目光對視著談話,體現(xiàn)了家長對孩子的尊重,體現(xiàn)了成人對小孩子的事情或問題認真又親切的態(tài)度。同時,家長可以輕聲細語地耐心說服教育,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更用不著大聲呵斥。
采用這樣的教育方式,能促使孩子意識到自己同成年人是平等的、受到尊重的人,有利于從小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尊的人格;采用這樣的教育方式,能幫助孩子認真對待自己的問題或缺點;它也為孩子創(chuàng)造了樂于接受教育的良好心境,而不是使孩子聽而不聞或產(chǎn)生逆反心理。
我想,這是一種很具體的教育方法,卻體現(xiàn)了如何看待子女同父母的關(guān)系的教育觀念,也從一個側(cè)面體現(xiàn)著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水平。
如果我們總是站著面對孩子,我們與孩子的距離,就不僅是身高上的幾十厘米,而是一代人與一代人之間的距離,是一顆心與一顆心之間不能溝通的距離。蹲下來,傾聽,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極大的關(guān)心與理解,是兒童能夠接受的一種愛護;蹲下來,傾聽,兒童離我們的距離就會縮短;蹲下來,傾聽,是我們關(guān)心兒童內(nèi)心世界的一種方式;蹲下來,傾聽,營造出來的是一種民主、和諧的相互尊重的成人與兒童的關(guān)系,再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事了。
蹲下來聆聽孩子
“蹲下來聆聽孩子”,這雖然是簡單的一句話,但在教師和家長中卻甚少踐行者。蹲下來,不僅是一種姿態(tài),更是一種教育藝術(shù)。
孩子身材矮小,如果教師、家長與孩子對話時保持一種站立的姿態(tài),會給孩子一種面對強勢的心理壓力,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蹲下來,你會更好地傾聽孩子的話語,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與孩子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關(guān)系。在民主平等的氛圍里,孩子敢于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勇于對師者、文本提出質(zhì)疑。他們不懾于教師、家長的威嚴,不囿于教師、家長的權(quán)威,創(chuàng)新的火花在這里迸發(fā),簇新的思想在這里閃現(xiàn)?!岸紫聛眈雎牶⒆印?,應(yīng)成為師者、家長的永恒追求及執(zhí)著踐行的目標(biāo)。
激賞的話語人人愿聽,聽不厭煩。孩子亦然。生活在賞識環(huán)境中的孩子,猶如沐浴在陽光中,他的心情時刻是陽光的;猶如得到了春雨的滋潤,他的學(xué)習(xí)是熱情的,思想是鮮活的,活動是充滿創(chuàng)造的。領(lǐng)悟了賞識教育的益處,“你真棒!”“你真聰明!”等賞識話語成了我送給孩子的一束束鮮花,一滴滴甘露,營養(yǎng)著他的大腦,潤澤著他的心緒。
為人師者,在聆聽中,在賞識下,在反思里,在期待間,亦是杏壇人生的一大快事;傾聽孩子成長的拔節(jié)聲,目睹孩子漸長的硬身板,諦聽孩子悅耳的歌聲,審視孩子行走的足跡,當(dāng)是生命詩意。
國外: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有位老教師,在談到赴澳大利亞見聞時說,澳大利亞的家長們蹲著和孩子說話給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澳大利亞家長的這種教育方式,能促使孩子意識到自己與成年人是平等的,有利于從小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尊和自主的人格,
老教師第一次見到這種情景是在朋友家。一個周末,朋友請了一對青年夫婦和孩子來家里吃晚飯,當(dāng)這個兩歲多的孩子吃飽了要下地去玩時,孩子的媽媽蹲下來和孩子說話。當(dāng)時,老教師以為這是這位媽媽特有的教育方式,因此并未多問。又一個周末,當(dāng)學(xué)校的一位秘書丘蒂請老教師共度周末時,他再次見到了這一情景。
丘蒂有一對可愛的兒女,當(dāng)他們一同去超市時,4歲的兒子因為姐姐先坐進汽車而不高興了。丘蒂在車門口蹲下,兩只手握住兒子的雙手,臉對臉地正視著他,誠懇地說:“羅艾姆,誰先坐進汽車并不重要,對嗎?”羅艾姆看著媽媽會意地點點頭,鉆進汽車并挨著姐姐坐下了。
第二天,丘蒂又帶孩子們?nèi)ス珗@玩,羅艾姆和姐姐跑跑跳跳到湖邊去看戲水的鴨群時,不小心絆了一跤,眼淚在他的大眼睛里滾動著,馬上要流出來了。這時,丘蒂又很自然地蹲下來,親切地對兒子說:“你已經(jīng)不是小寶寶了,是不是?你是個大男孩了,絆一下沒關(guān)系的,對嗎?”這時,老教師也學(xué)著在一旁蹲下來,面對著羅艾姆說:“是的,你是個大男孩了,對嗎?”孩子一下子就收住了眼淚,玩去了。
隨后,老教師禁不住與丘蒂談起了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丘蒂說:“在我小的時候,我的父母就是這樣同我們說話的。我們認為,孩子也是人,也是獨立的人,因為他們比我們矮一些,我們就應(yīng)該蹲下來和他們說話……”她這一番話道出了中澳家教最根本的差異點:是否把孩子看成獨立的人,是否尊重孩子的個性?
家長蹲下來與孩子在同一個高度上談話,與孩子臉對臉、目光對視著談話,體現(xiàn)了家長對孩子的尊重,體現(xiàn)了成人對孩子的事情或問題認真又親切的態(tài)度。同時,家長可以輕聲細語地耐心說服教育,而不是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更用不著大聲呵斥。
澳大利亞家長的這種教育方式,能幫助孩子正視和反思自己的問題或缺點,也為孩子創(chuàng)造了樂于接受教育的良好心境氛圍,而不至于使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影響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