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給寶寶自由

發(fā)布時間:2021-11-02 寶寶入園 給幼兒講故事 寶寶班教育筆記

導讀:蒙特梭利認為“自由”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基本人權(quán)。但是,蒙氏教育的自由卻不是放任或為所欲為。在蒙氏教室中,孩子并沒有被允許去做“任何他喜歡的事”。他只能自由的選擇有益與有用的工作。換言之,“自由并非做你想做的事,而是要做正確的事?!?/p>

“自由”是蒙氏“科學教育學”的基本原則。

簡單的說,蒙氏認為強制的“教”法,對兒童——特別是學齡前的幼兒,有害無益,除非把孩子的頭腦解放出來,否則這些民族幼苗的發(fā)展不會健全。

蒙特梭利認為“自由”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基本人權(quán)。但是,蒙氏教育的自由卻不是放任或為所欲為。在蒙氏教室中,孩子并沒有被允許去做“任何他喜歡的事”。他只能自由的選擇有益與有用的工作。換言之,“自由并非做你想做的事,而是要做正確的事?!?/p>

“自由”該如何教育呢?蒙特梭利認為以自由為基礎(chǔ)的教育,教師必須掌握三大原則,即:

1、預備符合成長需求的環(huán)境

2、協(xié)助與觀察孩子在環(huán)境中的需求

3、訂立明確的行為規(guī)范并時常提醒孩子自我控制。

因此,對孩子應(yīng)該以教育他們能獨立為前提,允許兒童依其“內(nèi)在需要”,自由的去選擇“工作材料”——教具,自由地進行“工作”(操作)。

蒙特梭利表示:“你只要冷靜的觀望,保持一種尊重孩子的行為態(tài)度,使孩子在獲取經(jīng)驗時,有完全的自由,在他們工作時不要干擾他”。

我想,在家中的大人們對孩子平日的生活教育,也應(yīng)把握上述的觀念。

讓幼兒自己做

蒙特梭利每次在演講時,總會提出這么一句話:“Helpmetodoitbymyself”(幼兒在吶喊:請幫助我,讓我自己做)。一般父母對子女呵護的很仔細,什么都幫他們做得好好的,看起來是父母的愛心實際上卻抹煞了許多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其實,孩子在學習走路時,就是嘗試“獨立”的開始。

讓我們來聽聽幼兒說什么:

我聽到了,

但隨后就忘了;

我看到,也就記得了;

我做了,

我就理解了。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擴展閱讀

自己寶寶宜自帶


導讀:目前有不少家長都喜歡把小孩交給老人或保姆撫養(yǎng),卻減少了和小孩接觸的時間,結(jié)果使孩子情緒和情感的健康發(fā)展受到影響。

心理學家曾經(jīng)用猴子做過實驗,一組猴子從小由猴媽媽撫養(yǎng),另一組由可以提供食物的電動木偶“猴媽媽”陪伴,結(jié)果,前者長大后行動靈活、表情豐富、安靜;而后者行動莽撞、呆滯、敏感、膽小、易怒。這個實驗證明了感情交流對動物成長的影響,動物尚且如此,那么人呢?

目前有不少家長都喜歡把小孩交給老人或保姆撫養(yǎng),卻減少了和小孩接觸的時間,結(jié)果使孩子情緒和情感的健康發(fā)展受到影響。

小剛一出生時一切正常,漂亮可愛。小剛的媽媽是個要強的工程師,整天忙于工作,把孩子丟給保姆。如今孩子兩歲半了,膽小、害羞,在幼兒園不敢和小朋友玩耍,一見到陌生人就躲在家人的后面,除了保姆和母親外,別人都不要,情緒很不穩(wěn)定,性格也很固執(zhí)。

像小剛這樣的孩子很多,都是因為從小缺少父母之愛造成的不同程度的情感溝通障礙。不可否認,保姆有充分的時間照顧小孩,但畢竟缺乏教育小孩的經(jīng)驗;而老年人對孫子的照顧是無微不至的,但老年人的表情和語言比年輕人少,而且對孩子保護過多,限制了孩子的活動。再加上如今“只生一個好”,樓房居住又相對獨立,孩子們?nèi)狈εc兄弟姐妹和小伙伴們交往的機會,容易形成孤僻、內(nèi)向、膽小、任性的性格,甚至出現(xiàn)情感淡漠。

廣州市晴朗天心理咨詢中心的專家指出,要想避免孩子的膽小、敏感,母親在孩子出生前不僅要做好物質(zhì)準備,還要學會科學的孕兒、育兒方法。懷孕期間要保持心情舒暢;孩子出生后,要經(jīng)常擁抱、愛撫、逗弄他,跟他說話、微笑;孩子再大一些,要和孩子一起做游戲,并且經(jīng)常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豐富的顏色、氣味和聲音刺激,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不要限制孩子們之間的交往。如果孩子出現(xiàn)了情感發(fā)育、人際交往方面的障礙,應(yīng)及時采用心理治療或心理素質(zhì)訓練來加以糾正。

給寶寶的晚安心語


天使寶貝們啊,夜晚的微風輕輕地擁抱著你們進入夢鄉(xiāng),愿你們擁有美好的晚安時光。晚上,人們常常感到莫名的傷感,并發(fā)表許多消極的言論。你知道該如何寫一些讓人心情舒暢的晚安話語嗎?成功的背后,是無數(shù)次堅持努力和不屈的意志。本文希望能給您帶來一些新的見解和收獲!

給寶寶的晚安心語(1--21條)

1、天線寶寶們說晚安,美夢在這個夜晚陪伴你們。

2、媽媽會在你夢里守護你的,不怕黑暗,好好睡覺,晚安,我最愛的小寶貝。

3、有些人的通病是,容易看見別人,不容易看見自己。在別人的問題上可以錙銖萬里,但在自己的問題上卻可以馬虎大意。一顆自私的心,自然會培養(yǎng)出一雙自私的眼睛,一種關(guān)愛的生活方式,一種在人們的是非背后說話的敏銳態(tài)度。一輩子輕蔑別人,換句話說,永遠看不到自己。

4、輕輕的晚風,送來了寶寶的好夢,今晚一定會睡得香。

5、媽媽會一直陪你,寶寶,讓你感覺到我的溫暖和安全感。

6、寶寶的小腦袋今天又變得更聰明了,晚安,我愛你。

7、親愛的小天使們,夜晚是幸福之門的鑰匙,你們將進入夢幻的花園,享受甜美與寧靜。祝福你們擁有一個美好的夜晚和美夢成真。晚安!

8、看著你對我撒謊,我比你更擔心。

9、有些事情不僅是因為經(jīng)歷,時間也會磨平你身上的棱角,時間的延長才會有你的經(jīng)歷。也會讓人變得成熟。精神磨掉一點,就變得光滑一點,嚴謹一點。而這些成熟讓你付出的代價就是青春,間接的就是你回不去那些年了。晚安!

10、寶寶親手拍攝的照片,記錄了每一個成長的瞬間,今晚要帶你們一起回憶美好時光。

11、每天晚上,寶寶都會化身為小攝影師,拍攝世界的美麗,與你們一起分享。

12、小熊貓,你今天真棒,給你一個精神鼓勵,讓我們一起快樂入睡吧!

13、天使寶貝們,夜晚的微風輕輕擁抱著你們?nèi)雺?,愿你們擁有美好的晚安時光。

14、寶寶,今天玩的開心嗎?現(xiàn)在累了,好好休息哦。

15、小區(qū)10戶9戶都安裝了防盜門,只有1戶沒有安裝,9戶一天一起被盜,只有沒有安裝防盜門的賊在這門上寫著:你相信我,我也相信你!晚安。

16、雖然沒有可愛的傻笑、皮包和肉肉的短腿,但天線寶寶帶來的善意和快樂實實在在,晚安。

17、人生有趣之處就在于,你昨天最大的痛苦,可能會變成你明天最大的力量。不管經(jīng)歷過多少痛苦,到最后都會慢慢忘記的。因為,沒有什么能抵抗時間。

18、每天醒來,你有兩個選擇:醒來,繼續(xù)睡,繼續(xù)未完成的夢;醒來,站起來,去讓你的夢想成真。

19、晚安,小寶寶,愿你有一個安靜的夜晚,讓自己感受身體的溫暖和心靈的平靜。

20、很多善良、優(yōu)雅,都是經(jīng)歷過挫折、教訓后的所謂成熟,甚至世故,那是一種自保,那其實是一種滄桑的背后。晚安~。

21、睡前一刻,想要給寶貝們帶來最溫馨的祝福,希望你們做個甜甜的夢,明天醒來時充滿朝氣和活力。晚安,糖果般的寶貝們!

給寶寶的晚安心語(22--42條)

22、小寶貝,現(xiàn)在是夜晚的時候,月亮在天空中守護著你,希望你做一個甜甜的好夢,晚安。

23、小寶貝,今天經(jīng)歷了很多有趣的事情,現(xiàn)在是放松休息的時候了,讓我們一起進入夢想的海洋,晚安。

24、寶貝,晚安,無論你身在何處,你的家人都在為你祈福,愿你擁有平安和美好的夜晚。

25、寶貝,別忘了在夢中微笑,因為一顆開心的心靈會給你帶來快樂和美好的明天,晚安,好夢。

26、宋寶寶和杜寶寶,晚安呀!在黑暗中,你們就是世界上最亮的星星。閉上眼睛,讓夢想帶你們飛翔,明天將為你們帶來更多喜悅和驚喜。

27、今晚的拍照成果堪稱完美,每一張都透露著寶寶對生活的熱愛,希望大家喜歡。

28、晚安,小寶貝們,希望你們的夢想像滿天繁星一樣美麗,不止一片。

29、月亮已經(jīng)爬上了窗戶,是時候進入夢鄉(xiāng)了,寶貝,晚安。

30、或許我是一個笨蛋,所以才會對你有所期待,期待你快一點睡覺。

31、睡前為大家送上一張寶寶拍攝的甜蜜合影,希望你們有個美夢,快樂到天明。

32、睡吧,寶寶們,用溫柔的呼吸感受爸爸媽媽的愛。閉上眼睛,做個快樂的旅行者,探索無限美好的世界。晚安,我們心愛的寶貝們!

33、晚安啦,寶寶的相機是夢想的魔法盒,拍攝下不同角度的人生,讓我們共同分享幸福。

34、親愛的寶寶們,月亮已經(jīng)掛在天空中,為你們帶來祝福,晚安,好夢。

35、寶貝,晚安,希望你做一個美夢,在夢里與精靈一起舞蹈,在甜蜜中進入奇幻世界。

36、擁抱著溫暖的枕頭,閉上你的眼睛,好好地融入夢鄉(xiāng)中。

37、寶貝,晚安。記得今天說過的那個故事,再夢里續(xù)一下哦。

38、什么是女孩真正的堅強?不是美貌,不是才華,不是裝腔作態(tài),而是一顆能在失落、悲傷、震驚、孤獨后迅速冷靜下來的心,還有被傷害后殘留的那點溫暖。需要堅強的不是你的外殼,而是你的心。

39、晚安,可愛的寶寶們,祝你們有一個充滿驚奇和歡樂的美夢之途。

40、時間不會忘記悲傷,它只會減少你悲傷的頻率。當我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醒來,我把它拿出來讓你疼,然后繼續(xù)你的生活。

41、小寶貝,蠟燭已經(jīng)被吹滅,床上的綿羊也開始入場,安靜地閉上眼睛,讓我們一起進入夢想的世界,晚安。

給寶寶選個好保姆


導讀:一些保姆帶孩子,就是著眼于如何“照顧”好孩子,不讓他們餓著、哭著、累著、困著,完全一副“公事公辦”的姿態(tài),只要完成主人交給的任務(wù)就行了,至于如何讓孩子更健康、快樂,如何和孩子建立更親密、溫暖、信任的關(guān)系,根本不在她們的考慮之內(nèi)。

如今,許多家庭為了減輕育兒負擔,紛紛請來保姆,而保姆在幼兒成長中的影響,卻往往被父母忽視了。常有這種情況:父母的性格都比較活潑、開朗、善于交際,而他們的孩子卻文靜內(nèi)向不善于跟人和睦相處,原因是與他朝夕相處的保姆的性格正是如此。還有的幼兒甚至連處世的態(tài)度、說話的語氣都酷似保姆。由此看來,保姆的性格很有可能為幼兒的性格打上深刻的烙印。

筆者接觸過這樣一位保姆,她來自偏遠農(nóng)村,今年21歲。她說自己選擇這份工作,純粹是出于經(jīng)濟上的考慮??墒莿偨o一個1歲半的男孩做了幾天保姆,就被辭退了。問及原因,她說人家嫌她不會笑,對孩子總是冷冰冰的。她委屈地說:“我覺得自己也沒做錯什么呀,他們讓我做的,我都盡力做好了,照顧孩子吃好、喝好、睡好。孩子又不是我的,干嘛讓我總對他笑,再說,我也笑不起來?!?/p>

這位保姆到此時也沒有意識到自己被辭退的理由,就更談不上如何讓她培養(yǎng)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了。身體健康上的照顧固然重要,但對于成長期的孩子,更重要的是給予心理上的關(guān)愛和溫暖。從這個實例,我們可以看到,一些保姆帶孩子,就是著眼于如何“照顧”好孩子,不讓他們餓著、哭著、累著、困著,完全一副“公事公辦”的姿態(tài),只要完成主人交給的任務(wù)就行了,至于如何讓孩子更健康、快樂,如何和孩子建立更親密、溫暖、信任的關(guān)系,根本不在她們的考慮之內(nèi)。即使偶爾與孩子親昵等也只是出于完成任務(wù)的考慮,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

寶寶傷害自己是自虐?


導讀:孩子是家長的心頭肉,是大人的掌中寶,孩子傷害自己,受傷的是孩子,可心疼的是家長。孩子自虐總是有其內(nèi)在原因,家長們一定要弄明白原委,讓自己的孩子健康地成長。

媽媽困惑

天藍風輕:小恒在生氣時總是緊握雙拳,做出極度不滿的表情,有時還使勁地拽自己的頭發(fā),想要把自己弄傷似的,請問應(yīng)該怎樣對待他的這種行為?

豆媽媽:豆豆(2歲)最近不知道怎么回事脾氣特別大,稍微不順心就要用拳頭使勁打自己的頭,我們怎么也制止不了。

Lucy123:我女兒妮妮27個月,在幼兒園她不喜歡別的小朋友碰她,別人動了她就不高興,但又不告訴別人,只是使勁咬自己的手,回家后她的手上還有很深的兩道牙印。

看到寶寶用千奇百怪的方式在傷害自己,當爸媽的都難過,每個寶寶在自己眼里都是天使,都呵護得很小心,但他們自己這樣折騰難道不疼嗎?怎樣才能制止這樣的自虐行為?

寶寶為何會自虐?

寶寶自虐一方面可能是有時因自我要求高沒能達到滿足,或受到不當?shù)呢熈R造成的,寶寶想以讓身體承受一些疼痛的方式來釋放壓力,達到自我安撫的作用。比如在緊張的時候小恒喜歡扯頭發(fā),豆豆用力拍腦袋,有些寶寶則會咬手指、咬嘴唇、揪耳朵、打滾等。

另一方面,這也是寶寶對于愛與歸屬需求的表現(xiàn)。寶寶某些意愿無法得到滿足,語言表達能力有限,不能很完整地表達其需求,導致與人溝通欠缺,象妮妮那樣咬自己的手,或有其他的激烈身體動作,都是為了發(fā)泄不滿情緒,或引起大人注意。

爸媽應(yīng)當怎樣做

一旦寶寶生氣,再次采取自虐方式表達時,爸媽不用驚慌。首先要冷靜,找到原因后根據(jù)情況不同對待。你可以這樣做:

傾聽擁抱

鼓勵寶寶用恰當?shù)姆绞奖磉_自己的情緒,無論是喜是悲。你先保持自己的心態(tài)平和下來,輕輕擁抱和撫摸情緒激動的寶寶,耐心詢問他到底想要做什么,及時疏導寶寶的情緒,建議寶寶停止自虐行為,讓寶寶盡快安靜下來,而不是繼續(xù)刺激寶寶,激化他的情緒。你的理解和擁抱對寶寶來說是獲得安全感的良藥。

對于年紀幼小尚無法隨心所欲的寶寶,因為做不好而發(fā)脾氣時,要輕聲告訴他不要著急,可先示范給他看,再讓他自己做一次,如果能順利就稍加獎勵。

寶寶的自信來自哪里?


導讀:自信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怎樣幫助孩子辨識自己的能力、接納自己的獨特性、對自己有信心?發(fā)展心理學家、教育工作者、行為生物學家一致建議,要想讓孩子自信、快樂地成長,同理心、清楚的界限、挑戰(zhàn)這三大原則缺一不可。

你大概很熟悉這樣的情景:一個擁擠的游樂場里,女兒正準備從滑梯上溜下來,卻被另外兩個孩子擠開,她不知所措地愣在那里;沙坑里,孩子一轉(zhuǎn)身,小鏟子卻被別的小朋友拿走了,她眼帶憤怒、責難,卻開始向你求救。你即使再講求謙讓美德,也不免暗自希望孩子能據(jù)理力爭?!盀槭裁次业呐畠耗敲礇]自信,連對矮她半頭的小孩都沒轍?”“為什么我的孩子那么畏縮,不敢理直氣壯地把玩具要回來?”你由此會擔心,孩子三歲時眼看著自己的玩具被搶走,到30歲時會不會把大好的工作機會拱手讓人?

孩子真的需要這種強悍地把別人推開、自我為中心的特質(zhì),才能在漫漫人生中有所收獲嗎?這就是所謂“自信”?答案是否定的。在人生旅途上只顧推開別人勇往直前的人,或許能擁有一份人人稱羨的事業(yè)、一輛奔馳車以及足夠用到下輩子的存款,但這些外在的成就并不等于自信。這樣的人愛吹噓,常表現(xiàn)出掌控大局的氣勢,實際上卻經(jīng)常不滿足,有錯時總是怪罪別人。專家說,只有真正自信的人才能自我反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點,勇于承認錯誤,心口如一,因此容易贏得別人的信任;他堅持自我,能在重要時刻做出適合自己的正確決定;他討人喜歡,很少陷入恐懼,不訴諸暴力,不易上癮;他能享受人生和人生中的出其不意。

自信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怎樣幫助孩子辨識自己的能力、接納自己的獨特性、對自己有信心?發(fā)展心理學家、教育工作者、行為生物學家一致建議,要想讓孩子自信、快樂地成長,同理心、清楚的界限、挑戰(zhàn)這三大原則缺一不可。當然,父母不可能、也沒必要每天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恪守這些原則。更重要的是,這三大原則應(yīng)該在日常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同理心——親子關(guān)系的基石

人類辨識自己的第一面鏡子,就是他的父母。從出生的第一天開始,嬰兒就從父母的臉龐和反應(yīng)上,辨認出自己,心理學家稱之為“反映”。孩子發(fā)出“咿呀”的聲音,父母也以“咿呀”的聲音回應(yīng);孩子咧開嘴,父母就報以笑容;孩子感覺孤單,父母就把他抱起來安慰;孩子感覺無聊,父母就逗他玩,讓他高興。慢慢地孩子從這些互動中學到:“我很有價值,如果我感到無聊或是餓了,有人會來照顧我?!?/p>

嬰兒通過和父母的親密接觸,開始認識周圍環(huán)境,學習表達自己。日常生活中,父母以同理心去傾聽、觀察嬰兒的需求,感受他的感覺,并做出適當?shù)捻憫?yīng),就能教導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緒,并主動表達。通過不斷重復、可預期的互動,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的愛,感受到父母很希望了解自己。建立了這層信任,孩子就知道自己有能力表達感覺,而且能讓自己的需求獲得滿足。這是一種很好的感覺。

躺在搖籃中的寶寶哭了,是需要安靜,是害怕,還是希望被抱起來?是尿布濕了,累了,還是真的餓了?如果這些需求沒有被適當?shù)胤从吵鰜恚蛘叱扇俗龀鲆环N嬰兒不能理解的反應(yīng),嬰兒對自我的認識就會扭曲。

“如果每次哭叫,就不分青紅皂白地被母親的乳頭或是奶瓶堵住了嘴,小嬰兒就在懷疑中學到,所有負面情緒都能以‘吃’來響應(yīng)?!钡聡トR堡大學的行為生物學家郝斯娜柏提醒說。

當然,孩子的需求和大人的需求不一定時刻相符,但是為求得片刻安寧而堵住他的嘴巴,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郝斯娜柏建議,父母只要聽從自己的同理心,花點時間,就能了解孩子的“語言”,并幫助他表達自己。兒童的發(fā)展植根于每天的練習,父母的日常行為和活動足以影響孩子的期望、經(jīng)驗與情緒。

明確的界限——聰明父母的秘密

孩子成長到兩歲,自我漸漸成型,開始挑戰(zhàn)成人的權(quán)威。通過不斷問問題、主動密集地沖撞既定規(guī)則及體驗其后果,孩子才能找出那個年齡典型的行為空間。他需要知道大人眼中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底線在哪里。

這個答案要具體簡明。不論是擴大他活動空間的“可以”,或明確的禁令“不可以”,都必須前后一致。清楚的界限才能提供一種“有些規(guī)定必須永遠遵守”的安全感,幫助孩子適應(yīng)他周圍的環(huán)境。每個兩歲大的小孩都覺得通過按鈕打開爸爸的CD音響再關(guān)上是一大樂趣。如果有一天爸爸大吼禁止,隔一天卻又只在一旁搖頭嘆氣,孩子就會懷疑:“他到底讓不讓我玩?”結(jié)果反而導致孩子不斷地開開關(guān)關(guān),直至得到一個明確的答案為止。其實在這種情況下,只需輕打孩子的手指(以示處罰)、不需爭吵也不用吼叫,只要簡短、堅定的“不可以”三個字,加上一句解釋的話就足夠了。如果孩子還沒有理解或沒有行動,就直接把他抱走。必要時,每天都做同樣的動作。

父母設(shè)下清楚且一貫的界限,同時也傳遞了大社會的規(guī)范和法令。在家庭中的約定越清楚、越可預期,孩子日后進入幼兒園、學校、職場,就越有自信和他人相處。他會因為想多了解、積極參與,而主動去找界限、結(jié)果、原因。這種通過體驗得來的“理解”,不但可為孩子提供安全感,也能幫助孩子對抗無助感。

教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最困難的就是平衡點的拿捏。設(shè)定界限并長期貫徹,更是對父母本身性格、理念、自信的一大考驗。不但要收,同時也要放,容許孩子有“做實驗”的行為空間。父母如果連一點小事都不讓步,就會陷入另一個極端。

挑戰(zhàn)——孩子成長的催化劑

“我自己”大概是小小孩最常用的三個字了。父母應(yīng)尊重孩子的這個意愿,并協(xié)助他在所有可能的方式中,找出對自己最有利的,借以學習自己做決定,同時采取行動。

父母最擔心孩子會受傷,尤其在運動玩耍時?!皠e絆倒了”、“小心別摔跤”、“你這樣會撞到,很痛?!备改缚偸窍阮A期那個最嚴重的后果會發(fā)生,這反而讓孩子不確定,結(jié)果真的摔了一跤。行為生物學家郝斯娜柏在她的新書《如何建立孩子的自信》中,苦口婆心地請父母克制自己的憂慮,先提醒危險所在,然后提供解決方法,只在孩子的行為太過冒險時才插手介入。重要的是提醒孩子,但一定要把決定權(quán)留給他,這會讓他更有自信、更安全地適應(yīng)這個變動的世界。

看一個四歲的小孩削紅蘿卜、拼裝電動火車軌道,父母可能要費很大的力氣才能忍住不插手。但對孩子而言,重要的不是拿把小刀在手上,而是他覺得自己長大了、很棒、很有用,因為他可以大聲宣稱“今天我煮飯了。”在父母等待、充滿焦急情緒的五分鐘里,孩子可能會經(jīng)歷兩段軌道連接不起來的挫折,以及終于完成的那份喜悅。

孩子需要感覺到自己創(chuàng)造了一些事物,在過程中發(fā)揮了一些影響,尤其是那種剛開始看起來很不容易的事物。他必須先考慮,“我要采取的那種方式會產(chǎn)生什么效果?”這個方式需要他自己通過嘗試去尋找,必要時還可以再復制一次,然后他就會一直記得這個成功的經(jīng)驗。孩子會擁有一種很好的感覺:“我參與了好多事,我還想再去體驗新的事物,而別人也會把我當作伙伴。我有貢獻,有影響力,我知道怎樣找人幫忙,我很棒?!?/p>

但所謂挑戰(zhàn)并非意味著父母強加給孩子新的挑戰(zhàn),揠苗助長只會埋沒真正的興趣。郝斯娜柏勸告父母不要急躁,不要硬把孩子往某個方向拉扯,要有耐性并注意孩子的反應(yīng)?!爸灰驗槟銘岩赡愕乃臍q孩子還不會畫畫,便每天硬塞給他一張紙和一支彩色筆,這是沒有用的?!焙滤鼓劝刂赋觯行┖⒆酉矚g在腦中畫,有些孩子喜歡講故事或堆積木。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軌跡,大人只需要耐心等待。

父母不要以自己的期望增加孩子的負擔。父母需要的,就是對孩子自我發(fā)展能力的信任。孩子能感受到這份信任,就更有自信,就更清楚地知道“我很好,我沒有問題,這就是我”,就能很自在、很快樂地成長。帶著這份自信,請家長重回到沙坑的情景中,重點不在于你的孩子有沒有搶回那把小鏟子,而在于他如何面對因此而產(chǎn)生的內(nèi)在情緒的改變,并采取一種他認為妥當?shù)膽B(tài)度或行為應(yīng)對。也許德國的教養(yǎng)哲學、風格、方法與我國存在著文化和傳統(tǒng)的差異,但無疑從另外一個角度給中國父母提供了對家庭教育的思考和反省。

相關(guān)推薦

  • 生活答案留給寶寶自己發(fā)現(xiàn) 一種方式是:母親耐心地告訴孩子:“這是菠蘿,是可以吃的。它的外面很硬,有很尖的刺,你不要去摸它哦!它很重,你提不動它;但是它是圓的,你可以滾動它。你聞一聞,它是不是很香?。楷F(xiàn)在我們把它拿到廚房去切開,...
    2022-02-21 閱讀全文
  • 寶寶剛出生寫給寶寶的話 “期待已久的小生命,終于來報道了,母子(女)平安?!睂殞毜膩淼娇赡軙屇阌行┗艁y,不用擔心,這是為人父母的必經(jīng)之路。那么,喜迎寶寶出生發(fā)朋友圈的文案有哪些呢?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收集整理的“寶寶剛出生寫給寶寶的話”,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2022-08-27 閱讀全文
  • 給“紙寶寶”洗澡 在學習“紙的故事”中,有一個內(nèi)容是“比一比”,單玉章小朋友把涂顏色的紙弄臟了,他對旁邊的孩子說:“我把它洗干凈再涂”,可是宋長榮小朋友卻說:“不能洗,紙會爛的”……聽著孩子們的議論,我覺得既然孩子們對...
    2020-12-07 閱讀全文
  • 寶寶愛自言自語 導讀:“自言自語”是幼兒與假想伙伴的游戲言語。獨生子女更有可能有假想伙伴,這是排除孤獨和寂寞的巧妙方法。 據(jù)《農(nóng)村百事通》報道,“自言自語”是幼兒與假想伙伴的游戲言語。獨生子女更有可能有假想伙伴,這是...
    2021-10-01 閱讀全文
  • 自己寶寶宜自帶 導讀:目前有不少家長都喜歡把小孩交給老人或保姆撫養(yǎng),卻減少了和小孩接觸的時間,結(jié)果使孩子情緒和情感的健康發(fā)展受到影響。 心理學家曾經(jīng)用猴子做過實驗,一組猴子從小由猴媽媽撫養(yǎng),另一組由可以提供食物的電動...
    2021-08-17 閱讀全文

一種方式是:母親耐心地告訴孩子:“這是菠蘿,是可以吃的。它的外面很硬,有很尖的刺,你不要去摸它哦!它很重,你提不動它;但是它是圓的,你可以滾動它。你聞一聞,它是不是很香???現(xiàn)在我們把它拿到廚房去切開,...

2022-02-21 閱讀全文

“期待已久的小生命,終于來報道了,母子(女)平安?!睂殞毜膩淼娇赡軙屇阌行┗艁y,不用擔心,這是為人父母的必經(jīng)之路。那么,喜迎寶寶出生發(fā)朋友圈的文案有哪些呢?以下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收集整理的“寶寶剛出生寫給寶寶的話”,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2022-08-27 閱讀全文

在學習“紙的故事”中,有一個內(nèi)容是“比一比”,單玉章小朋友把涂顏色的紙弄臟了,他對旁邊的孩子說:“我把它洗干凈再涂”,可是宋長榮小朋友卻說:“不能洗,紙會爛的”……聽著孩子們的議論,我覺得既然孩子們對...

2020-12-07 閱讀全文

導讀:“自言自語”是幼兒與假想伙伴的游戲言語。獨生子女更有可能有假想伙伴,這是排除孤獨和寂寞的巧妙方法。 據(jù)《農(nóng)村百事通》報道,“自言自語”是幼兒與假想伙伴的游戲言語。獨生子女更有可能有假想伙伴,這是...

2021-10-01 閱讀全文

導讀:目前有不少家長都喜歡把小孩交給老人或保姆撫養(yǎng),卻減少了和小孩接觸的時間,結(jié)果使孩子情緒和情感的健康發(fā)展受到影響。 心理學家曾經(jīng)用猴子做過實驗,一組猴子從小由猴媽媽撫養(yǎng),另一組由可以提供食物的電動...

2021-08-17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