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異對孩子有什么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09-18 幼兒園游戲有什么 孩子上幼兒園學(xué)什么 ?幼兒園開學(xué)有什么準備離婚造成孩子的影響
1、父母離異是孩子心靈健康的殺手,而這十五年就是現(xiàn)如今高達30%離婚率的一個重要埋伏——這階段因為父母離異而遭受了心靈創(chuàng)傷的孩子,長大后會加倍的不信任婚姻,這一代人的離婚率較之父輩母輩,會呈翻番態(tài)勢。不敢想象的是——在離婚率高得離譜的今天,他們的后代將來成人進入婚姻后,又會創(chuàng)造怎樣的離婚率。
2、但值得憂心的是在對100名少年犯進行的抽樣檢查中發(fā)現(xiàn),有60%的人來自離異家庭,父母的出軌、爭吵,是造成他們暴力冷漠性格的真正元兇。可以這樣說,父母離異是孩子心靈健康的殺手,而婚姻的殺手,則是現(xiàn)代人日趨上癮的出軌癖。
3、人的每一個舉動,都能從童年生活中找到相對應(yīng)的影子。越來越多的普通人也開始認同起這個心理學(xué)上的道理。父母、家庭、生活環(huán)境,那些看似只是“人生道具”的星星點點,卻常常對人的一生有著難以估量的影響。
4、有這樣一個怪圈:那些父母曾經(jīng)有過外遇經(jīng)歷的孩子,成年結(jié)婚后,出軌率往往更高。而那些遭遇暴力丈夫的太太,追究到其童年生活中,會發(fā)現(xiàn)她們往往也有位同樣的暴力爸爸。兒女的婚姻常常是父母婚姻的一份“翻本”。宿命論者稱其為“逃不脫的輪回”,實際上這是一種兒女對父母的心理模仿,雖然心心念念告訴自己“不要走向那條路”,但不自覺的潛意識里,卻一步步模仿著走向更遠。
5、不少離異夫妻,對孩子的影響,不是到他們大學(xué)畢業(yè)而終止,恰恰是到他們大學(xué)畢業(yè)才剛剛開始,工作后融入到社會生活中,人際交友,婚姻戀愛,每一方面都才會更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出童年的黑影。
6、有些女人從二十熬到三十,從三十熬到三十后,每次提及“婚姻”,總是莫名的恐慌,她不是不渴望安定,只是父母的婚姻,在她的內(nèi)心里,埋下了一顆“不信任”的種子。他日,即便勉強結(jié)婚,往往也會以看待父親母親的眼光來看待丈夫,極力的從他身上尋找自己童年印象中的共識。一個過不好日子的女人,都是為心態(tài)所害。 當今出軌大潮勢不可擋,每個人都沉浸在誘惑中盡力滿足欲望的膨脹。
7,科技越發(fā)達,越缺少當面溝通的機會,很多父母常年在外,孩子成了留守兒童,他們只能在微信里看見父母,猶如虛幻從來不不曾真實體驗過父母的愛,這種交流被高科技所代替,慢慢的孩子的表達能力開始下降。
8,來自學(xué)校同學(xué)的壓力,有些熊孩子當著離異孩子的面,罵她是沒有娘的孩子,這心靈創(chuàng)傷是極難恢復(fù)的,每次家長會都是爺爺奶奶代替,這給孩子幼小的心理照成毀滅性打擊,她開始變得不愛交流,變的沒有自信,變得自閉。
9,因為父母的離婚導(dǎo)致孩子心理缺乏安全感,學(xué)習(xí)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沒有耐心,內(nèi)心自卑,這種安全感會伴隨他一生,出現(xiàn)在未來婚姻中。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離婚了對孩子有什么影響
真實的故事
常言道:“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其中一本就叫“婆媳經(jīng)”。
小時候,大姨就離婚了,原因不是對丈夫有多不滿,而是因為和婆婆相處不融洽。
比如,丈夫回家把賺來的錢給了婆婆,婆婆和其共處一室,卻總是叨叨叨,嫌棄大姨的生活狀況不好,不會持家等等。
大姨也不是一個善茬,面對婆婆的指桑罵槐,反唇相譏。于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的矛盾愈演愈烈,直到關(guān)系崩盤。
姨夫夾雜在母親和妻子之間,無所適從,但是,行動上卻打從心里更偏向于自己的母親,甚至不惜虐打大姨。
大姨自覺得實在受不了,最后只能選擇離婚!
我的大哥哥那時候年紀僅僅8歲,就這樣夾雜在父母的硝煙中,最后成為了那個犧牲品!
從小,他就是成為了一個沒有母親呵護的孩子,沒有母愛陪伴的孩子。如今的他雖已經(jīng)長大成人,心智卻是有些扭曲。
我依稀記得,在我八歲那年,去學(xué)??达w哥哥,媽媽買了一大兜的零食,姥姥拿著水果在旁邊跟著,大姨并沒有來,他見到我們,掃視了一眼,只喃喃說了一句,我媽呢?就不再說話。我清晰記得他那眼神中盡顯的一片落寞。
那時候,我見到的他和大姨在時已經(jīng)截然不同,曾經(jīng)的他穿著整齊干凈,笑容純凈,我們手拉手在姥姥的院子里面嬉鬧,童趣而美好。
這一次,他穿著破了洞的褲子,脖子上面一層黑土,仿佛數(shù)月沒有洗澡的模樣,瘦瘦弱弱,表情黯淡。
回家,我躺在奶奶的懷里嚎啕大哭,一直囔囔著飛哥哥太可憐了,太可憐了。
奶奶一直在寬慰我,可是那時我內(nèi)心受到的打擊仍然是非常之巨大!
上了大學(xué)后,和外出務(wù)工的大哥恰巧在同一座城市,他主動聯(lián)系了我。
我們見了面,十年未見,他的臉滄桑盡顯,在我這里,歲月早就已經(jīng)模糊了他的模樣。
他早早步入社會之中,承擔(dān)起養(yǎng)育父親的責(zé)任,一個人在外闖蕩數(shù)年,靠做大餅為生。
如今父親病重在床,奶奶早已經(jīng)撒手人寰,大姨早已經(jīng)改嫁多年,他的童年就這樣被奶奶母親父親三人親手毀掉。
我問他,你恨大姨嗎?他只是笑而不語,沒有回答。
可是我知道他心中的答案,換做是我,也不能枉然。
后來,和大姨相認,我感覺他至始至終也沒有真正對大姨敞開心扉,最后借走大姨4萬元錢,便離開了這里。
如今,兩年時間已經(jīng)過去,卻仍尋不得蹤跡,甚至沒有一通報平安的電話,那一段歲月,大姨整日以淚洗面,無心生計。
家人懷疑大哥哥被帶進了傳銷組織,也許已經(jīng)遇到危險,雖然擔(dān)憂,但是卻沒有人愿意往最壞處想。
借助這篇文章,我也想對飛哥哥說:“家人永遠是家人,大人曾經(jīng)有過不得已的苦衷,犯下了“彌天大罪”,為你的童年蒙上一層陰影,這些我都可以理解。但是請你不要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家人在盼望你歸來,快回家吧!大哥!”
父母離異對孩子的影響
吶喊:一個離異家庭女兒的心聲
"除了離婚就沒有別的方法了嗎?辛苦經(jīng)營20年的家就這樣棄之不顧了嗎?我們是什么?被你們一人分一個帶走了事是嗎?那么多恩情你都不記得了嗎?“家”是什么意思?你們懂嗎?“家”就是你們什么時候不想要了就不要了嗎?
你們把我們放在哪?否認自己自私,但是我們怎么辦?不想再回去看見后媽和跟她一起過來的她的女兒,很煩,真的很煩。累,回到家還要小心謹慎互相客套真的很累,家本是一個讓人放松的地方但卻成了我的負擔(dān)。想要一個完整的家?也許下輩子吧!'
美國耶魯大學(xué)的耶魯兒童研究中心主任阿爾伯特早在80年代指出:“離婚是威脅著80年代兒童的最嚴重和最復(fù)雜的精神危機之一。”這種家庭解體所帶來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
父母離異,對孩子的影響究竟有哪些?
離婚子女更容易產(chǎn)生心理問題,比如強烈的自卑感、被遺棄感、怨恨感等消極情緒。這些情緒時刻影響著孩子的身心,如果,養(yǎng)育一方?jīng)]有盡到自己的責(zé)任或者是給予孩子足夠多的關(guān)愛,自然會心理扭曲,深深自卑,陷入極度恐慌,煩惱之中。
另外,他們?nèi)菀兹笔詈蛯W(xué)習(xí)上的自信心,父母離異的孩子容易產(chǎn)生偏執(zhí)的想法,更自卑導(dǎo)致更加頑劣,不好管束,學(xué)習(xí)的自律性也會大大降低,生活上也有畏手畏腳的表現(xiàn),不容易融入他人的生活,對于別人的關(guān)心也更加敏感。
他們?nèi)菀壮霈F(xiàn)較嚴重的性格缺陷,很多孩子的個性上要么獨,要么放蕩,總是性格樂觀向上,朋友也會比較少,讓自己長期陷入一種孤獨的狀態(tài)中。
他們心靈上受到的創(chuàng)傷有很長時間的持續(xù)性,難以平息和恢復(fù),父母離異的傷害是非常持久的,是深深耕植在孩子的心中的,尤其是對于那些年幼便被拋棄的孩子來說。
結(jié)婚要想好,生孩子更要做好準備!
最近看了一期《愛情保衛(wèi)戰(zhàn)》,里面就有一對父母,男25歲,女孩23歲,兩人是網(wǎng)友相戀,七天網(wǎng)聊就見面,見面數(shù)月就結(jié)婚,結(jié)婚之前就有了寶寶。
男的家里窮,女生沒要彩禮錢,如今他們帶著孩子與父母在同住在農(nóng)村,家中積蓄很少。
男人仍然網(wǎng)聊,還對別的女人表達愛意,并且總是當著孩子的面發(fā)脾氣,摔打東西,還一直理直氣壯地說,家里的東西都是自己花錢買的,隨便摔。
面對主持人的質(zhì)問,仍陣陣有詞,絲毫不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有悖于倫常,對不起一個父親的責(zé)任與稱謂!
女人在家休息,孩子發(fā)燒仍然蒙頭睡覺,一心想著自己的父母和弟弟那邊,連家中采購車輛時,也不肯拿出積蓄。
我看了節(jié)目,就氣不打一處來,兩個未成年人,各都心懷鬼胎,想把日子過好?那簡直是癡人說夢!
涂磊老師點評,仿佛都已經(jīng)懶得說太多,他的意思大體就是,男男女女都要對自己負責(zé)任,對自己的婚姻負責(zé),也警告現(xiàn)在年輕的男女,請準備好了,再要孩子,否則,最受傷的還是那個尚還幼小的心靈!
一個對自己的人生都不負責(zé)任的男人,不配當父親,一個對自己的婚姻都不負責(zé)任的女人,也不值得同情。
兩人都沒有轉(zhuǎn)身,估計面臨的就是離婚的局面。
離婚,對于已經(jīng)成人的父母來說,只是一時的難過,但是對于一個兩歲的孩子來說,卻是致命性的災(zāi)難。
離婚父母們,請三思而后行
既然當初能夠相愛,死心塌地在一起,甚至可以沖破重重阻礙,為什么就不能堅持呢?
咱們父母一輩,大多是相親,甚至有很多是包辦的婚姻,他們性格無法磨合,品性沒有摸清,就稀里糊涂的拜了天地,入了洞房。
雖然婚后矛盾重重,但是,大多數(shù)的60年代的父母都挺了過來,那時候的離婚率比起現(xiàn)在自由戀愛的80后,90后離婚率低得多。
只是因為那一代人的責(zé)任感更重,道德感也更強。
當然,不是說,婚姻已經(jīng)無法繼續(xù)了,兩個人還要硬生生在一起,但是,還是奉勸,能別離婚就不要離婚。
20到30歲之間,離婚問題最主要的是性格不合,或者是父母干涉太多。解決起來無非是,通過溝通,傾訴去理解對方。
而且,勸奉父母盡量不要和兒女在一起居住,男人在妻子和母親中間要學(xué)會聰明的處理事情,切記不可偏向任何一方。
婆婆也要學(xué)會體諒,體諒兒媳婦的不容易,才是對兒子最偉大的愛!
30到40歲或者以上,最主要的矛盾是出軌,也就是婚外情,因為這個年紀的人,往往事業(yè)有成,功成名就,荷爾蒙蕩漾,極其容易被身邊的年輕姑娘所吸引。
這就要求男士盡量恪守住自己的本心,而女方也不要一心撲在孩子家庭身上,把自己變成黃臉婆,而是要充實自己的生活,活得越精彩,越容易擁有一段持久的婚姻關(guān)系。
如果真的離婚了,那么父母究竟該如何做呢?
首先,要做理性、負責(zé)的離異父母
父母的離異對于孩子來說是非常不幸的,他們的心靈會受到深重的打擊。這個時候,為了孩子較為正常的成長,離異父母應(yīng)該理性地看待離婚和前配偶,不管是否與孩子一起生活,都不可以推卸為人父母的責(zé)任。
離婚了,也要用文件規(guī)定好,撫養(yǎng)權(quán)一方的責(zé)任與義務(wù),規(guī)定好另一方的看望時間以及其他義務(wù)。兩個人,要通過合理化的方式,來填補孩子內(nèi)心的空洞,切忌一方養(yǎng)育,另一方則完全撒手不管。
其次, 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樹立榜樣
父母要給孩子貫徹的是,即使爸爸媽媽不在一起了,但是仍然會像從前一樣愛你。
要學(xué)會利用法律的武器,為孩子爭取合法的權(quán)益。
并將自己快樂,積極,自信的人生態(tài)度生活狀態(tài),展現(xiàn)給孩子,讓孩子逐漸消除內(nèi)心障礙。
父母離異孩子的心理會有什么影響
結(jié)婚,一開始是兩個人,隨著時間流逝,他們有了自己的孩子,但是生活并不是一帆風(fēng)順,夫妻之間有了隔閡,開始吵架、冷戰(zhàn),漸漸走到婚姻的盡頭。離婚率越來越高的當今社會,離婚已經(jīng)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一對對夫妻開始演起了離婚大戲,爭財產(chǎn)、爭孩子,他們開始惡言相向。在這個過程中,受傷害的總是孩子。
不論是和平離婚,還是開演各種離婚大劇,都很容易造成孩子心靈上的傷害,影響到孩子心理健康,在成長過程中,孩子可能會缺乏父愛或者缺乏母愛,容易造成孩子性格內(nèi)向、自卑、性格扭曲、情感缺失等。父母以及原生家庭對于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甚至父母的婚戀觀也會延緩給孩子,給孩子以后的生活蒙上一層陰影。
心理專家指出,父母在離婚的過程中,發(fā)生爭吵、淚水、相互貶損等行為,都會成為孩子經(jīng)驗記憶的一部分,會被記錄到“父母”、“婚姻”“家庭”等標簽中。在以后在某個瞬間,這些負面的情緒,不好的記憶會重新被釋放出來,從而影響到孩子對于家庭以及婚姻的看法。
想要降低離婚對于孩子的影響,那么父母應(yīng)該是經(jīng)過友好的協(xié)商、負責(zé)任地分開這種方式。那么離婚時,父母該怎么做,才能減少孩子受到的傷害呢?
一、向孩子解釋說明離婚的原因不是因為他
父母告知孩子離婚時,要給孩子一個原因,比如性格、感情方面等等,一定讓孩子了解到父母離婚不是因為他。否則,孩子會認為自己是個壞孩子,是自己做錯了事導(dǎo)致父母分開,從而會非常自責(zé),那么這樣,孩子成長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自卑、以及厭惡自己的心理。
二、讓孩子清楚了解以后生活的安排
離婚后要跟孩子講清楚和誰一起生活,以及父母怎么分工,例如何時可以見到另一方,長假和節(jié)假日怎么過等等?;蛘弑M可能征求孩子的意見,十幾歲的孩子可以參與討論,主要讓孩子感覺到生活的可控性和穩(wěn)定性。
三、在孩子面前,不要講述另一方過多的過錯
如果當著孩子的面,極力批判自己曾經(jīng)的另一半,即孩子的父親或母親,這樣會讓孩子恨上另一方,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而且孩子會想:“我有這么糟糕的父母,那我是個什么樣的人?”,造成孩子潛意識中的自卑。所以,跟孩子談?wù)摿硪环綍r,不要過多講述對方的過錯。強調(diào)作為父親、母親,他(她)是非常愛你的。
離婚對孩子的影響是什么
我們經(jīng)常能聽見這樣的聲音:“他/是單親家庭的孩子,你要不要多考慮考慮,萬一他/她對于感情的理解受到父母的影響了呢?”“他/她的父母離婚了,誰知道他/她會不會“遺傳”父母的婚姻模式呢?”離異家庭這四個字,幾乎成了一頂莫名其妙的帽子被強制性的扣到了很多人的頭上。這些朋友因為生于這樣相對特殊的家庭中,便莫名的承受了許多本不該他們所承受的壓力。
究竟,離異家庭對孩子有著怎樣的影響呢?這些影響,是否真的會映射到下一代的婚姻中呢?
? 父母離婚,對孩子心理的影響? ?
首先,出于孩子的某種奇怪的邏輯,他們會認為父母的離婚是由于自己的過錯造成的。我想這是由于他們已經(jīng)習(xí)慣于為各種事情而受到責(zé)備,以至于在被證明無辜之前,都會想當然地認為自己犯了錯。
其次,他們會認為離開的父母永遠消失了,并且再也不是自己的父母了。而且,如果離開的父母確實沒有通過各種方式與孩子保持聯(lián)系,孩子就會深信自己不值得愛了,而這種想法會妨礙孩子一生。這就是為什么離開家的父母必須要承諾經(jīng)?;貋硖酵⒆樱⑶乙堰@個承諾作為莊嚴的義務(wù)來履行。如果他住在很遠的地方,也可以通過信件、電話、生日禮物和圣誕禮物甚至情人節(jié)禮物來與孩子保持聯(lián)系。
第三,小孩子會有這樣的恐懼:如果父母中有一方離他而去——在他的心中這是遺棄——另一方接下來也會這樣做,從而使他成為孤兒。
最后,如果父母一方使孩子相信另一方是一個無用的人,孩子就會確信自己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無用的人,因為他是父母共同所生的。
?父母離婚,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孩子容易產(chǎn)生強烈的自卑感、被遺棄感、怨恨感等消極情緒。專家在多個案例中發(fā)現(xiàn),多起因家庭父母離異,子女在情緒、情感上發(fā)生大的變化。他們在父母離異的過程中以及離異后表現(xiàn)出:膽小怕事、孤僻、易怒、走極端、不相信人等狀況,這些行為和性格表現(xiàn)直接影響到他們與周圍的同學(xué)、師長、朋友的交往。
孩子容易缺失生活和學(xué)習(xí)上的自信心。大多數(shù)離異家庭的子女有不同程度的行為障礙。由于家庭的破裂,致使部分孩子喪失生活和學(xué)習(xí)上的信心,在行為上具有較多的逆常表現(xiàn)。
心靈上受到的創(chuàng)傷有很長時間的持續(xù)性,部分不易平息恢復(fù)。不少離異家庭的子女,父母是在他們讀小學(xué)階段就離異的,但當問及他們的父母親時,他們一般都是閃爍其詞,不愿多談父母和他(她)的家庭。
和所有事情一樣,每一件事物都有自己的兩面性?;橐鲆嗳唬m然夫妻離異對于大部分孩子有著這樣那樣的影響,但離異這件事情,也真的是因人而異,關(guān)于父母離婚,我們來聽聽不同的聲音。
父母離異的孩子未必不能健康成長
以平常心對待單親家庭的孩子
如今離婚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情了,我們的身邊或多或少都有幾位有過婚姻,但又重新開始新生活的朋友。這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家庭的孩子心理健康,陽光向上。絕不應(yīng)以點概面,并不是每一個父母離異的孩子心理都不健康。至于那一部分有些問題的孩子,導(dǎo)致心理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也絕不只是源于父母離婚這么簡單。一對夫妻以離婚收場,其間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比如性格不和、第三者插足等。如果這些本就不幸福的夫妻不選擇離婚,而選擇為孩子湊合著過,這個家庭能說是一個氣氛正常的家庭么?在一個氣氛不正常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心理狀況,往往會有更加嚴重的問題。
以平常心對待單親家庭子女
父母離異,對孩子的不利影響是無容置疑的。但是當婚姻關(guān)系實在無法維持時,不離婚孩子仍然會受到傷害。有些夫妻,離婚前大打出手,但離異后,卻能常常心平氣和地一起討論孩子的問題。有些家庭的父母離異,反倒給孩子創(chuàng)造了一個安寧的環(huán)境。所以絕不應(yīng)一味反對父母離異。部分父母離異的孩子仍然能夠健康成長,而且 他們比其他孩子更自立,更懂事,更能吃苦,更體貼父母,學(xué)習(xí)成績也很好,性格看上去也開朗大方。這是因為他們的父母雖然離異了,但對孩子的愛沒有改變,并 且離異的父母雙方能夠理性相處,允許對方關(guān)心孩子。所以,父母離異是否會傷害孩子,還要看是怎樣的父母,以及離異過程中及此后怎樣和孩子相處、交流,是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還是消極的心理暗示
最近,“今夜私語時”開展了“私·交”活動,在眾多的報名表中,小編我也發(fā)現(xiàn),有很多的朋友在擇偶欄中特意標注了,“最好非單親家庭”的字樣。抱著好奇的態(tài)度,小編在網(wǎng)絡(luò)上進行了大量的搜索,發(fā)現(xiàn)單親家庭的子女在婚戀上遭遇歧視的現(xiàn)象并不鮮見。
但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且不全面的,現(xiàn)在單親家庭非常非常多,很多成長在單親家庭的子女,反而比那些成長在完整的家庭的孩子更成熟。所以,不論是單親家庭或者是健全的家庭,選擇伴侶方面還是要看這個人怎么樣。
離異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其實,離異家庭的孩子性格還是莫衷一是的,離異前后孩子的生活環(huán)境,父母離異時的方式,離異發(fā)生時孩子的年齡等因素都會綜合作用在孩子身上。
但是基本上,就我本人來說,父母在我小學(xué)5年級的時候離異,當時弟弟3歲,媽媽沉重的問我,如果媽媽和爸爸離婚你同意么。11歲的我思考了一下之后說同意。
然后問我,那媽媽和爸爸你跟誰呢?我說:我跟弟弟過。現(xiàn)在想來,都震驚于自己的強大啊。很聽話的爸媽于是就離婚了。但,他們是很好的父母,努力在讓離異對子女造成的影響最小化。
首先,他們在離異后,因為孩子們都還小,所以一直搭伙過日子,但互不干涉對方私生活,直至我初中畢業(yè),弟弟上小學(xué)。徹底分開后,爸媽每周盡量會均衡與我們相處的時間,保證孩子同爸爸和媽媽相處的時間上平衡。
他們還會互相關(guān)心對方,經(jīng)濟上、生活上互相幫助,甚至互相建議對方再找什么樣子的伴侶。在各自均又結(jié)婚后,依然互相關(guān)心對方的家庭,從不因為撫養(yǎng)費的問題產(chǎn)生任何爭執(zhí),永遠在共同努力解決問題,從不推諉計較,甚至神奇的我和弟弟發(fā)生重大事件要慶?;驔Q定時,兩個家庭的四個長輩會同時坐在一起幫助我們,可以愉快的聊天、談笑。
一方家庭發(fā)生問題,另一方家庭總會火速趕去參與解決。
我結(jié)婚時,爸媽牽手上臺,四位長輩都邀請了自己的親友共同為我慶祝,他們的桌子甚至都挨在一起。
即便和諧如此,我和弟弟身上還是出現(xiàn)了離異家庭孩子的性格傾向。
1
首先,我們極度缺乏安全感。這是必然的,因為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都清醒的意識到了自己同大多數(shù)孩子的背景不同,因為自我認知就不同,造成了不同的思維方式,總是更關(guān)注自己是否被保護的很好。
我睡覺時,甚至枕下都必須藏著匕首。因為只有一個長輩在家,我不知道如果遇到緊急情況,會不會需要我的幫忙,有備無患。因為安全感的缺失,我睡覺穿衣方便逃跑,我一個人在家必須在房屋的中心睡覺,可以掌握各個方向的動靜等等。
2
生活技能過度強悍。世界上的人類分為男人、女人、離異家庭子女。無論性別,他們總是較早的承擔(dān)起生活的負擔(dān),經(jīng)濟上、心理上,靠山意識比較薄弱,幾乎從不依仗自己的家庭,即便自己的家庭可以提供足夠幫助。就我來說,我需要幫忙,但總是會糾結(jié)于跟哪方開口,于是還是干脆自己解決了。
我的爸媽,原本就特別注重我獨立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離異后更加注重精神上的獨立和抗打擊能力。我神經(jīng)強悍到婚后丈夫出軌都可以坦然面對。生活技能上,強悍到變態(tài)。水工、電工、焊工、油漆工、修各種車、修各種玩具、修電腦、修手機、修理一件玩具可以重新焊接電路板,洗衣、做飯、整理、清潔等各種家務(wù),中餐、西餐、韓餐、日餐、家鄉(xiāng)菜。每天連晚飯都4菜一湯。戶外生存能力,生火、搭帳篷、徒手斗藏獒。。。一個中國三線城市的女生,生生具備了歐美硬漢的功能。
3
極度缺愛。其實離異家庭子女大部分還是能得到比較足夠的關(guān)愛,甚至多于普通家庭,但是我們就會對依偎父母膝下等溫馨畫面有執(zhí)著的追求。
在選擇伴侶時渴望得到更多更多更多的愛。要求愛的信號的強烈程度經(jīng)常會讓我們迷失??赡苓^早的向往家庭生活,可能永遠也不想過家庭生活。倍加珍惜感情,卻總是有惶恐感,仿佛即將要失去,永遠感覺美好是事物或感情對自己來說是奢侈。渴望愛卻又不會強烈的表達感情。
4
極度明確自己和自己所求。目標感強烈。生活效率極高。熱衷于迅速達成目標,并且尋求最優(yōu)解決辦法。過早的看透自己的需求,只要滿足需求的關(guān)系,可以長期甘之如飴。
對于作為女人的我來說,不太懂得一些女人的能力,比如撒嬌,任性,溫柔,騷情。偏重于像一個渴求著大量愛的強大生活機器。懂得并需要生活的激情,卻羞于且不善于充分的表達,做的比說的多。
5
面對打擊,承受能力過強。任何事情的打擊都沒有激烈的情緒表達,第一反應(yīng)是解決問題,很久之后才會想到自己受到了傷害。
離異對小孩的影響有多大
我單親,媽媽的錯,我暴露的。小時候5歲左右,蠟筆小新的年紀,媽媽帶一叔叔來家,讓我喊叔叔“爸爸”。小不懂事,回奶奶家,跟奶奶說:“我有兩個爸爸!”奶奶沒言語,一番調(diào)查后,結(jié)果我單親了。法院判給我爸,還好一直長得就跟我爸、我爺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不然還得跟法醫(yī)走一趟。
今天,我差3年30歲。大學(xué)大一,前女友多事,才同我媽取得了聯(lián)系。也就說,我5歲到20歲沒有媽媽這個概念,呃,也沒有爸爸,因為我6歲,爸爸又帶了個媽媽回家,爺爺奶奶怕我受欺負,就一直住在爺爺奶奶家。后來爸爸的家庭,是標準的三人之家,也就說,我有了同父異母的弟弟。而我,一直在爺爺奶奶家,一次把同在爺爺奶奶家里的姑姑惹到了,我姑說:“你回你自己家去,這是我家?!保ㄎ覅s不知道我爸家住在哪里)
上高一,我在家逆反過一次,質(zhì)問我爺爺奶奶,我算什么?質(zhì)問我爸爸,你為什么要生我?高三升大學(xué),發(fā)生了點事,我感覺自己是爸爸的一個經(jīng)濟包袱罷了。小時候家境很好,爺爺、姥爺(親媽),都是退休后當?shù)卣话咽诌^年過節(jié)上門拜訪的人,可是我后來的媽媽因為我想買5塊錢的玩具車,把我鎖在我爺爺家的某個屋里質(zhì)問我半個小時,就一個問題是:“買玩具車你想怎么玩?”沒錯,我急中生智的說出:玩具車的300種用法,最后還是沒給買。
小時候,坐爸爸的車,沒有爺爺絕不敢坐,若是自己坐,必須把安全帶系上,手攥得緊緊的,不是爸爸車技不好,也不是有了安全意識,是因為怕爸爸帶我出去找個地方把我扔了。說句良心話,沒有爺爺奶奶,我也許,早就在死在街上了。
高中,患上了輕生,因為不知道自己活著為了什么,曾背著爺爺奶奶喝過某次為了花園殺蟲用的殺蟲劑,最后患了嚴重的胃病,現(xiàn)在落下吃面食反酸的毛病。(感謝那個調(diào)殺蟲劑的工人,要不是他有意坑錢,多加了那么多的水)
每年母親節(jié),群發(fā)短信,祝媽媽節(jié)日快樂,然后接到兩個特別客氣的電話。小時候?qū)W習(xí)不好,爺爺很著急,請家教請輔導(dǎo),我爸卻說:順其自然吧。后來中考,成績沒出來時候,我們家很悲觀,爺爺找關(guān)系托人想把我送重點高中,我后來的媽媽卻跟我說:技校也是不錯的。(她兒子成績比我悲觀多了,最終爺爺找關(guān)系送到重點高中)我則是靠著分數(shù),進了最普通的高中。(我解鎖了“萬事靠自己”成就,成功說服爺爺,不用他幫忙)
我的家庭,被那個男人毀了!你說,我恨么?不,我不恨,也是因為他,我今天活的很好,承受力很強。高考后,怕又悲劇了,爺爺提前聯(lián)系了列賓學(xué)院,因為他的大學(xué)老師就是俄國人,所以他哈俄,但又因為我高一下學(xué)期轉(zhuǎn)了藝術(shù),所以只能聯(lián)系俄國列賓。爸爸媽媽一聽學(xué)費價格,沒言語,然后,我后來的媽媽跟我姑私下說:XX(我名字)的事,我不能說太多。我爺?shù)谝淮瘟R娘,說,我和你奶砸鍋賣鐵也供你上學(xué)。后來成績下來,成績不錯,能上一本,爺爺樂得不行,這場風(fēng)波就過去了。上大學(xué)的學(xué)費,我爸出,生活費,我爺出,我懂事,大一我大學(xué)處在的城市是全國前十的城市,我每個月900元(2008年)我爺一度還以為這里物價不高。后來,我奶跟別人說過,知道我不夠,生活費漲了400。
這些年,我了解人和人一種狀態(tài),叫做“面子上過的去就行了”。問題是,這個狀態(tài),是我對我爸和兩個媽媽的狀態(tài)。大學(xué)畢業(yè),頭兩個月,各種冷嘲熱諷,后來體制內(nèi)了,他們找不到刺了,開始挑我和爺爺奶奶說話隨便的錯了。媽的,我和爺爺奶奶,又不是普通的爺爺奶奶的關(guān)系,那是我“父母”呀,說話隨便一點,,還是錯了?
后來,姑姑的孩子,找我特正經(jīng)的拍著桌子長談了一次,主要思想是,你和爺爺奶奶不能說話那么大聲,要孝順爺爺奶奶,要是我巴拉巴拉怎么樣,你看你,怎么怎么怎么這樣,一點不尊重,一點不孝順。進過神轉(zhuǎn)折后,最終落腳在,你花爺爺奶奶的錢,有一半是我媽的。那天,我回到家,又問自己,活著到底是為了什么?我現(xiàn)在不敢回家,每天5點半下班,去健身房磨蹭到8點,回到家,等行孝心的姑姑都走了,我才能舒服的和爺爺奶奶開玩笑說笑話。
寄人籬下的滋味,也不過如此。我在爺爺家住每一分鐘,都在占我姑的便宜。你說,我羨慕哪些父母恩愛的小孩么?羨慕,我現(xiàn)在最羨慕一件事,很小的一件,坐朋友父母的車,朋友父親、母親、還有我朋友都在,朋友父親開了個玩笑,朋友母親也順著說了句笑話,朋友笑的不行了,我卻哭了。你說,原配打小三,是為了自己打么?或許是為了孩子吧。父母離婚,最慘的卻是孩子。
離婚會對孩子造成什么影響
在家庭結(jié)構(gòu)中,家庭成員的完整與殘缺對子女教育有著很大影響。單親家庭由于其家庭結(jié)構(gòu)的特殊性,在子女教育等諸多問題上也有其特殊性。單親家庭最大的受害者,當然是失去朝夕相處的父親或母親的孩子。在一個家庭中,他們是弱小的,除了父母,他們一無所有。所以失去父親或母親對他們的打擊和心理壓力就可想而知。有研究表明,單親家庭中,大部分孩子在家庭變故的很多年之后,其心理創(chuàng)傷仍難以愈合。經(jīng)過多年的教育實踐活動我發(fā)現(xiàn),單親家庭會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心理方面的,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
一、沒有安全感,膽小、敏感、消極、自卑的心理。一直以來,父母都是孩子們心目中的驕傲,父親,在孩子心中,是百事通,是萬能者,是世上最了不起的人,而母親則是他們生活中和心靈上最最親密的人。處在一個沒有父親或母親在家庭里,孩子就自然沒有這份優(yōu)越感,也由于世俗的偏見,認為離婚總是不光彩的事,單親孩子的自卑感便油然而生,變得很敏感,特別是小孩子們在鬧別扭的時候,就會更覺得自己是如此勢單力薄。此時他們的內(nèi)心會想,如果我要有父親(或母親)在身邊,一定會比現(xiàn)在更強大,這種想法自然而然的就激發(fā)了他們內(nèi)心對父母的怨恨。
二、極端、暴戾、孤僻、叛逆。因為父母離婚而不理解父母和憎恨父母的孩子很多。他們的內(nèi)心是十分矛盾也是十分痛苦的,在憎恨父母的同時,內(nèi)心又是那么地渴望父愛和母愛。因此父母離婚的孩子總是不由自主得要干出一些極端的、出格的事情來,好引起父母和他人對自己的關(guān)注。一個求助者就曾經(jīng)和我談到了這個心理,他說從小到大只要看見別人一家三口的溫馨場景,就十分痛恨自己的父母自私的離婚行為,因而常??刂撇涣俗约?,特想干出點兒驚天動地的事情,甚至總想著自己干出犯罪的事情才好呢,好讓他的父母為他們當初自私的離婚行為內(nèi)疚一輩子。
三、容易撒謊、分裂人格。因為離婚,很多父母都會覺得對不起孩子,于是都希望自己能夠補償孩子一些無論是物質(zhì)上的還是精神上的東西,離了婚也盡量在孩子面前和平相處。于是孩子對父母都親、都很依賴,可是分離時卻必須做出取舍,因為他們想盡辦法也不能把父母都拉在自己身邊。由于父母離婚的孩子很早熟也很敏感,他們能洞察到對媽媽不能說爸爸好,對爸爸不能說媽媽好。有時不能告訴爸爸,媽媽的生活真相。有時不能告訴媽媽,爸爸的新動態(tài)。孩子就這樣每天都生活在察言觀色和各種矛盾之中,糾結(jié)于父母之間的敏感關(guān)系之中,漸漸的就習(xí)慣于撒謊、隱瞞、偽裝自己,人前是一個樣子,人后又是另一個樣子,形成分裂的人格。
四、厭世、嫉妒、敵對。父母離婚會使孩子產(chǎn)生消極心理,覺得生活就是這個樣子,婚姻就是這個樣子,在今后的生活和婚姻中遇到困難也往往不去做出積極的努力,放任自流的逃避著自己的責(zé)任。遇到感情問題,他們大多會用愛情是曇花,男人不可信,女人靠不住等等厭世的心理去面對,更有甚者長大之后喜歡追求各種情感刺激,對偷情、一夜情等畸形的情感產(chǎn)生極深的依賴心理。因為家庭的不完整,他們嫉妒別人談自己的父母,談自己溫暖的家,甚至不愿看見別人和父母在一起的溫馨場面,嫉妒使他們產(chǎn)生了一種羞于啟齒而又十分強烈的憎恨心態(tài)。他們不相信周圍的人,很難包容周圍的人,因為沒有愛的安全感,使他們不善于與周圍人進行情感交流,常常偏激的把他人的過錯放大化,把他人的善意批評或好言相勸,看成是惡意的舉動。對于和他人產(chǎn)生的矛盾和分歧,他們輕則置若罔聞,重則尋機報復(fù),經(jīng)常挑起一些帶有惡作劇色彩的事端,更嚴重的甚至以對他人的戲弄或毆打為樂,以至于他們經(jīng)常很孤立,很難與人和諧相處。
五、對婚姻沒有清晰的概念,婚后難以適應(yīng)家庭生活。這是離婚家庭出來孩子長大以后的最大苦惱。由于對婚姻缺乏清晰的概念,不善于包容別人的他們對另一半有著過于完美的要求,這常常使他們?nèi)∩岵欢?,很難找到自己心目中的婚姻伴侶,即便找到了婚姻的伴侶,進入了婚姻,也會產(chǎn)生種種不適應(yīng),因為一旦進入了婚姻,既需要維系兩個人的關(guān)系,同時也需要維系兩個大家庭的關(guān)系。面對婚后變得復(fù)雜的家庭關(guān)系,離婚家庭的孩子往往會不知所措,甚至采用適得其反的方法把家庭關(guān)系變得越來越糟糕,使自己的婚姻也陷入危機。這是因為他們沒能在一個完整的家庭中學(xué)習(xí)和掌握到父母處理各種家庭關(guān)系的方法,所以當他們自己需要承擔(dān)起家庭的重任之時,很難勝任自己的家庭角色。父母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師,一個孩子的婚姻概念從哪里來?不就是在長期的家庭生活中,模仿自己父母的婚姻模式嘛!
六、單親一方和孩子之間相互有著很強的依賴心理。單親家庭里的孩子都有很強的依賴心理,因為他已經(jīng)失去了一個親人,不能再失去一個。其實單親的爸爸或媽媽也一樣,已經(jīng)失去了一個不能再失去另一個了,于是他們彼此依賴,相依為命。等到了孩子上學(xué)工作離開家的時候,這個單親會非常地難受痛苦和孤獨。甚至等到這個孩子到了婚姻的門檻時候,這個單親往往要阻撓或著干預(yù)孩子的感情和生活,張口就是為了孩子好,自己把孩子帶大如何不容易,與孩子稍有分歧就認為子女不孝,覺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委屈。有的還在子女成家有了另一半的關(guān)愛后覺得失落,爭搶照顧子女的衣食住行,想通過這種方式繼續(xù)保持子女對自己的強烈依賴。
實際上呢,這些單親是接受不了子女由依賴自己轉(zhuǎn)為對婚姻中另一半的依賴。而子女長大成家離開父母,與另一半相互依賴共度余生,于情于理都是人類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而且因為生活背景和社會閱歷的不同,日常生活中產(chǎn)生意見分歧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父母不應(yīng)該一直讓自己處于領(lǐng)導(dǎo)者和決策者的重要地位,子女的意見和想法也同樣需要父母去尊重。而單親一方之所以容易偏激的把這些矛盾擴大化,是因為這個單親不舍得自己的孩子心有所屬,更是這個單親割舍不了長期以來自己和孩子心在一起的捆綁。這種不舍是單親父母最大的心結(jié),好多案例顯示了這個心結(jié)不僅帶給了他們自己,也帶給了他們身邊的人極深的生活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