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行為暗號巧破譯
發(fā)布時間:2021-09-07 幼兒行為故事 寶寶入園 寶寶班教育筆記導讀:事實上,小家伙每天都在用自己的“暗語”在向你表達著他的心聲,只是爸爸媽媽沒有讀懂罷了。
家中的寶寶開始幼兒園生活已經(jīng)有段時間了,好奇的爸爸媽媽總是想聽寶寶講講在園里都做了些什么??墒菍殞殔s總是“金口難開”,問了半天也是毫無收獲。難怪經(jīng)常聽到年輕的爸媽這樣抱怨:“唉!這個小家伙!真不知道他小腦袋里整天都琢磨些什么,想聽他說說心里話,好難??!”
寶寶為什么不向父母講出心里話呢?是他們真的“惜字如金”。還是小小年紀就和父母有“代溝”?都不是!事實上,小家伙每天都在用自己的“暗語”在向你表達著他的心聲,只是爸爸媽媽沒有讀懂罷了。
暗號一:哭鬧
爸爸媽媽因為工作原因,把妮妮放到奶奶家整整半個月。接回家后。原來蠻乖的妮妮,現(xiàn)在卻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兒大哭大鬧,要不就是毫無緣由地發(fā)小脾氣,又或是粘著爸爸媽媽寸步不離,活像一個小尾巴。
暗號破譯:關愛
雖然寶寶很小,但感情卻很豐富。長時間被冷落,會讓他們?nèi)狈Π踩?,從而焦躁不安。他們需要被關注、關心、關愛時,卻又還沒有足夠的能力表達出來。所以常常以“無理取鬧”的方式吸引爸爸媽媽的注意。
所以,要盡量避免對小寶寶長時間冷落。當然,平時就要記得,常常對寶寶表達你的愛。對待寶寶想“含蓄”一點表達愛可是毫無作用的哦!小家伙才不懂呢!你只要張開雙臂給寶寶一個熱情的擁抱?;蛘邥r不時在寶寶嫩嫩的小臉上來一個甜蜜kiss,也許寶寶莫名的哭鬧情況會減少很多呢!
暗號二:沉默
有一天,媽媽發(fā)現(xiàn),原本整天小嘴不停,追著媽媽說這說那的豆子突然變得不愛說話了。這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一天豆子從幼兒園回到家,興沖沖地想對媽媽講幼兒園里的事兒。從客廳跟到廚房,又從廚房跟到臥室。一直圍著正在干家務的媽媽轉(zhuǎn)。本來媽媽就累得暈頭轉(zhuǎn)向,再加上豆子的表達能力實在是不算好。說了半天一件事兒也沒說明白。媽媽就說:“豆子乖啊,去自己房里玩會兒玩具啊,媽媽忙,幼兒園的故事一會兒再說吧!”
這下倒好,小喇叭徹底沒電了,晚上媽媽想聽豆子講幼兒園的故事時,小家伙卻耷拉著腦袋,不說話了。
暗號破譯:耐心
很多時候。寶寶不是不想說話,只是有時寶寶想說點什么時,卻一下子被父母打斷或糾正。又或是寶寶說了半天,父母卻置若罔聞,完全沒聽寶寶說了什么,甚至有點不耐煩地要求寶寶閉嘴。這樣,寶寶滿腔的說話熱情就會像被潑了冷水般一下子滅了。
如果寶寶興致很高地想和你說話,爸爸媽媽一定要表現(xiàn)得很有興趣,不論寶寶的表述水平如何,都耐心傾聽,千萬不要拿“我很忙”當托詞。
雖然2至3歲的寶寶在語言能力和技巧上會有突飛猛進的進步,可以掌握至少200個詞語,但是依然不足以描述出他所看到的整個世界。
所以,耐心點,不要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替寶寶說出他要說的話,一定要聽他把話說完。如果寶寶實在支支吾吾說不出來,爸爸媽媽可以恰當?shù)靥嵝┬栴},引導寶寶順利地把心里話表達清楚。
暗號三:回避
小茹2歲多了,在家里總是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可不知怎的,一到幼兒園,就變得沉默寡言,老師怎么哄逗都不開口。特別是在許多小朋友面前讓她講個故事或是唱首歌,簡直比登天還難。平時要有陌生的叔叔阿姨想和她說話,她總是躲在媽媽的身后或是使勁拽著媽媽的衣服不松手。
暗號破譯:鼓勵
對小寶寶來說,他面對的是一個未知的世界,幼兒園對他來說是新的環(huán)境,對陌生的人抗拒與恐懼是一種本能,采取回避或拒絕交流的方式其實是寶寶本能的自我保護行為。
用溫暖的大手摸摸寶寶的小腦袋,對他說:“寶寶不怕,寶寶是最棒的!”,這樣略顯溺愛的行為,卻常常能給畏生的寶寶最大的心理支持。讓他可以勇敢地邁出第一步。
那么,如何才能很好地和小寶寶溝通,輕松讓寶寶說出心里話呢?
A、找準時機:爸爸媽媽要想聽聽寶寶的心里話,也要選擇好時機。和小家伙談心,千萬不能選擇那種正襟危坐的座談形式。他才不吃這一套呢!最好選擇寶寶興奮點比較高的時機,例如從幼兒園回家的路上、在游樂園玩耍時、剛從超市回來時等。接觸的新鮮事越多,寶寶的話匣子越容易打開。
B、選對方法:既然想要聽寶寶說出心里話,就要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也許寶寶說得并不清楚,也沒有絲毫的邏輯性可循,但是,爸爸媽媽一定要保持耐心,認真地聽寶寶說每一句話。如果寶寶實在表達不清,可以適當?shù)靥嵋恍┬栴},幫寶寶理清一下思路。千萬不可以聽到一半就不耐煩地打斷寶寶,這樣會嚴重影響寶寶說出心里話的積極性的。
C、擺正位置:雖然是家長,但不要總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否則小寶寶也會“心生畏懼”的。既然想讓寶寶說出心里話,就一定要放低姿態(tài),把自己擺在和寶寶平等的位置上。即便是寶寶說的話并不對,也要尊重寶寶的發(fā)言權(quán),表揚寶寶的誠實,然后再幫他認識到不足和不對的地方。如果對寶寶的想法,總是持否定的態(tài)度。一味譏笑寶寶的無知、批評他的不足、拒絕他的要求、責備他的錯誤,那么,想要再聽寶寶說說心里話可就難嘍!
“暗語”寶寶小測試
好了,說了這么多。還是測測家中說“暗語”的小寶寶,到底是哪種溝通類型的吧!
stepone
帶著寶寶一起逛超市,你拿起一袋寶寶平時很喜歡吃的糖果,放到購物車里,但是想想又覺得怕寶寶長蛀牙,結(jié)果又當著寶寶的面把它放回了超市架子上,這時寶寶會……
A、大哭大鬧,用力搶回糖果,抱在懷里,并擺出一副“想拿走,門兒都沒有”的樣子。
B、有往回拿糖果的動作,但如果媽媽制止的話,往往選擇放棄抵抗,只是會目不轉(zhuǎn)睛地望著心愛的糖果。
C、沒有任何強烈反應,但會牢牢抓住購物車里另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
steptwo
幼兒園里的老師,經(jīng)常會怎樣評價你的寶寶?
A、很外向,發(fā)言很主動,喜歡對著其他小朋友背兒歌或是表演唱歌等小節(jié)目。
B、喜歡笑,也很聰明,和小朋友們都相處得不錯。
C、喜歡一個人玩玩具,很聽話的小朋友
stepthree
周末,帶著寶寶來到游樂場,看著漂亮的旋轉(zhuǎn)木馬,寶寶會怎樣呢?
A、很興奮,并且躍躍欲試,甚至連排隊都等不及。
B、很高興,如果爸爸在下面拿著相機或DV,高聲呼喊寶寶的名字,和旋轉(zhuǎn)木馬在一起的寶寶還會配合地對著鏡頭微笑。
C、癡癡地望著旋轉(zhuǎn)木馬,對媽媽提出玩一下的建議,沒有太過強烈的反應,但如果不玩就帶著他離開,小家伙會依依不舍。
測試結(jié)果
選A比較多清楚溝通型
清楚溝通型的寶寶基本能夠表達他們自己的需求與目的,作為爸媽大可不必傷透腦筋去解讀寶寶的心思。他絕對是個有戲劇天分的寶寶。訊息清楚型的寶寶通常是不會有表達困難的問題的,因為他們會運用自身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來接收你發(fā)出的訊息,并用各種方式發(fā)出訊息向你回應。
選B比較多含蓄溝通型
含蓄溝通型的寶寶在表達自己的感受或回應爸媽的訊息時,并不能提供非常明確的線索。含蓄型的寶寶會用他自己覺得最簡單的方式來讓你了解他的需要,經(jīng)過一段時間之后,你便會熟悉他的這種表達方式,這些方式正是你和寶寶親子溝通的基礎。
選C比較多被動溝通型
被動溝通型的寶寶反應比較和緩。當你用熱情的聲音呼喚他的時候,他往往不是用聲音來回應,而是用微笑。如果您的寶寶屬于這一種類型,那么爸媽觀察的重點就應放在他是否能夠用某種姿態(tài)來回復你這一點上。注意了,不要忽略被動型寶寶對愛的需求哦!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編輯推薦
寶寶破壞行為家長不要隨意責罵
導讀:寶寶們經(jīng)常會有撕紙、摔東西的行為,家長們切不可大驚小怪,甚至吼叫呵斥,這只是孩子們鍛煉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的一個階段,家長們要正確引導,積極鼓勵,陪伴他們走過正常的成長階段。
寶寶們經(jīng)常會有撕紙、摔東西的行為,家長們切不可大驚小怪,甚至吼叫呵斥,這只是孩子們鍛煉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的一個階段,家長們要正確引導,積極鼓勵,陪伴他們走過正常的成長階段。
是否遇見過這樣的情況?你興高采烈地拿來一本童話故事書,準備和愛子愛女好好分享感人的、有啟發(fā)性的、有教育意義的美麗童話的時候,寶寶卻突然“唰”的一聲把書撕成兩半了;你滿心期待地拿回一個變形金剛,打算給他一個驚喜,等待著他“哇”的一聲撲向你表達感謝的時候,寶寶卻“啪”的一聲用滿地碎片打破了你的幻想。此情此景,你一定火冒三丈了吧,但是還是要勸你發(fā)火之前冷靜一下,這些并不都是寶寶的錯哦!
孩子的身心成長自有他的一套規(guī)律,有其自身的階段特征,家長們是急不來的,有些父母覺得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就主動承擔起“引導”的義務,以為可以啟發(fā)孩子們的心智,說不上哪一個不經(jīng)意的舉動就會引發(fā)出寶寶們的天賦,給孩子們帶來影響一生的改變,所以愛子心切的爸媽們就不惜血本為兒女購置各種玩具、書籍、益智用品等等,但是家長們的一廂情愿孩子們也許“并不領情”,不是他們不喜歡或是不需要,也許是他們還沒到那個年齡,當然也不會對這些滿載著父母深情厚望的東西感興趣。
撕紙、摔東西,這些不是因為孩子們脾氣暴躁、智育不高,這只是他們在鍛煉手眼的協(xié)調(diào)能力,也是他們通過破壞,了解事物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增加感性認識的一個階段,家長們?nèi)绻靼琢诉@個道理,也不會對他們的暴力活動大驚小怪了。家長們也完全可以利用這個階段,鼓勵孩子們打破物品表層,滲透入了解內(nèi)部構(gòu)造,在滿足孩子們需求的同時,也許可以啟發(fā)孩子們其他的天賦??梢砸龑Ш⒆觽兯杭埖臅r候注意顏色和形狀的拆分、組合,以此完成他對顏色和圖案的認知,在破壞玩具的時候引導他們不要暴力摔破,而是用螺絲刀或是其他工具拆解開,最好能拆能合,不僅知道怎么弄壞,還知道怎么樣才能弄好,這樣也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邏輯能力和動手能力,我國著名的青年圍棋大師、90年代末期的“全國十佳少先隊員”古力,小時候就是通過拆玩具來鍛煉智力開發(fā)的。
小孩子搞破壞,在家里玩“天女散花”、“龍卷風襲擊”甚至還有大搞“地道戰(zhàn)”,家長們看見了可千萬不能扣上“不學無術(shù)”、“玩物喪志”等帽子,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的鍛煉途徑,家長們一定要順其自然的同時積極鼓勵引導,這樣才能避免拔苗助長,才能正確引領孩子們健康成長。
寶寶必學的為人處世技巧
不是只有成年人的世界里才會有為人處世的,在孩子微妙的時間里也有一些微妙的關系。因此家長應該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把為人處事的技巧告訴教給孩子,讓孩子成為一個為人處事的高人。
不敢拒絕他人的幾個小心眼
小心眼一:他們說我小氣怎么辦?
寶寶雖小,但是很容易受成人世界的影響。如果父母特別好面子,總是做一些并不太愿意做但為了保全自己面子不得不做的事,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熏陶下,寶寶也會養(yǎng)成這樣的習慣。
補救措施:好面子的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寶寶長大了就有可能遇事總是因掰不開面子而吃虧,吃虧之后心里又十分難受,精神上常常很痛苦,從而心理嚴重失衡。要改變寶寶的這種狀況,父母本身應做出榜樣,該拒絕時就拒絕,如果沒有拒絕就不要后悔。認清這個道理,才能心安理得地拒絕他人。
小心眼二:他們欺負我怎么辦?
寶寶在跟比較大的孩子玩耍時,那些大孩子可能會嚇唬寶寶。由于害怕被欺負,所以對別人提出的任何要求,寶寶都會無條件地滿足??蛇@樣做,一方面會鼓勵那些欺負他的人繼續(xù)采取這種野蠻方式要挾他,另一方面也會讓寶寶對自己越來越失去自信,進入一個更加嚴重的惡性循環(huán)。
補救措施:父母可以讓膽小的寶寶從學會拒絕父母、熟人入手,再慢慢過渡到拒絕一些較好說話的小伙伴。只要利用機會多鍛煉,寶寶的膽子就會越來越大,再不會因膽小而不敢拒絕別人了。
小心眼三:小朋友不跟我玩怎么辦?
人天生就是害怕孤獨的,寶寶也一樣。如果小伙伴都不跟自己玩,寶寶的心里會沒著沒落。為了能和小伙伴一起玩,寶寶有時會刻意地去討好周圍的小朋友。
補救措施:寶寶因為害怕別人不跟他玩而不敢拒絕,這是人際關系依賴癥的表現(xiàn)。父母可把教育的重點放在培養(yǎng)寶寶獨立性上,讓他學會獨處,學會自主,而不是總跟著別人跑??朔巳穗H關系依賴性,有了獨立性,寶寶自然也就學會拒絕了。
養(yǎng)育錯誤造就順從寶寶
錯誤一:總是無條件地滿足寶寶的任何要求
不管寶寶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有的父母總是想方設法滿足寶寶的一切要求。殊不知,父母的這種做法會給寶寶打造一個過分純粹的環(huán)境,讓他覺得他的任何愿望都可輕易實現(xiàn),他周圍的人群都會對他很好,不會對他構(gòu)成任何威脅。這樣,寶寶將來就不會對陌生人產(chǎn)生任何戒心,有可能給寶寶的心理帶來不良影響。
錯誤二:總是軟硬兼施讓寶寶按父母的意志做事
父母生怕寶寶吃少了,即便確實吃飽了,或者胃口不好不想吃,媽媽還是會不停地勸說:“寶寶,再吃一口,多吃點,長高高?!睂殞毻婺喟屯娴谜饎?,媽媽過來大驚小怪地嚷嚷:“天哪,小手弄了!”不勝枚舉的事實雖然凝聚了一片無可厚非的愛心,但長期處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寶寶就會養(yǎng)成乖乖聽話的習慣,而失去了表達自己意志的能力。
錯誤三:總是說服寶寶滿足他人的要求
家里來了小客人,父母總是希望寶寶能做得很紳士很淑女。于是,當別的寶寶想要某個玩具或做別的什么事,而自己的寶寶恰好也熱衷于同樣的事時,父母可能處于禮儀習慣極力說服寶寶滿足小客人的要求。其實,無論寶寶拒絕小朋友的要求,還是滿足小朋友的要求,給他自己做主的權(quán)力都非常重要。因為,寶寶在這個與小朋友交往的過程中,能學會有效地拒絕別人,也學會友好地與人相處,這同樣是寶寶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種經(jīng)歷。
拒絕他人保護自己的安全法則
即便寶寶很小,父母也可嘗試告訴寶寶一些拒絕他人的安全原則。這樣,在父母潛移默化的教導下,寶寶就會學會條件反射式地采取正確方式拒絕他人。在告訴寶寶這些原則時,媽媽沒必要向?qū)殞毥忉屧?,只要告訴他正確的做法就可以了。
·如果獨自在家,正好有陌生人前來拜訪,堅決不要開門。
·接聽電話時,不要告訴對方自己的名字、地址、此刻誰在家里等任何與家里有關的信息。
·去哪里玩,一定要事先告訴父母。
·自己的物品可給別的熟悉的小朋友玩,但是不一定非跟他們玩。
·不要一個人跑到戶外玩耍。
·不要獨自到空空的大樓、安靜的門道等地方玩耍,也不要獨自到加油站、戲院、餐館或其他公共場所的洗手間等地方玩耍。
·有任何不對勁的事,別忘了打報警電話。
·不管陌生人給的東西多誘人,都不要接受。
·無論如何,不要坐陌生人的車去任何地方,哪怕他看起來很友善,或他堅持說是爸爸媽媽的好朋友。
·如果陌生人說要帶你去一個很好玩的地方,或和你玩一種很有趣的游戲,千萬不要輕易相信。
·如果不認識的人把手放在寶寶的肩膀上,或有意碰寶寶的身體,最好的辦法是大聲尖叫:“我不認識這個人,幫我打110”,或高聲喊叫:“救火啊!”這樣就會立刻引起周圍人群的注意,及時得到救助。
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這是寶寶必須讓孩子學會的技巧之一。要讓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學會恰當?shù)鼐芙^,不僅是自我保護必須邁出的第一步,而且也是將來采取更恰當方式與人交流需要掌握的一種處事技巧。
評估寶寶行為特質(zhì)
“氣質(zhì)”一詞,是由公元一九五六年開始,美國紐約大學一群兒童發(fā)展學家以行為科學的角度,針對一群嬰幼兒所進行的長期觀察研究中,得到嬰孩對于各式各樣內(nèi)在或外在刺激,一種與生俱來天生的反應行為方式。
9大氣質(zhì)評估行為特征
1.活動量
活動量大的寶寶睡眠時間短,即使睡著了,可能還是動作頻繁;嬰兒期躺在床上手舞足蹈、動得很厲害。
活動量小的寶寶能安靜坐在行進中的娃娃車;能安靜讓人洗澡;可以安靜讓人梳頭、剪指甲。
2.規(guī)律性
規(guī)律性高的寶寶每天大約都定時定量吃奶或餐點;差不多時間睡覺、醒來;每天情緒起伏的表現(xiàn)與時間也很固定。
規(guī)律性低的寶寶每次吃牛奶的量相差很大;經(jīng)常在不同的時間要求給予額外的食物;運動量的大小也不容易觀察。
3.趨避性
所謂趨避性是指初次接觸新的人、事、物時行為反應。
趨避性傾向接受的幼兒,能馬上接受新的食物并咽下;能接受初次來家中的客人。
趨避性傾向退縮的幼兒,置身新環(huán)境最初幾分鐘會表現(xiàn)煩躁不安;對副食品的濃度、味道、溫度改變時,最初的反應是拒絕的。
4.適應度
“趨避性”是觀察孩子對人、事、物第一次接觸的反應,而“適應度”是觀察孩子第一次接觸之后的行為反應。
適應度高的孩子對日常生活例行如梳頭、洗臉等容易接受不反抗;進入新環(huán)境幾分鐘內(nèi),就能夠適應;改變副食品只要一~二天內(nèi)就能接受。
適應度低的孩子,同一天內(nèi),對同一種吵鬧聲會作多次反應(如狗吠、打鐘聲);與陌生人相處15分鐘后,仍表現(xiàn)出警覺害怕的樣子。
5.反應強度
反應強度是指孩子對于刺激的反應是微弱或是激烈,這個項目的觀察是不分正向或負向的。除非特別激烈的孩子,不免令人擔心會不會侵犯到別人,或是反應特別微弱的孩子,會不會老是讓人欺侮,這兩種極端的情形是需要父母的協(xié)助。
反應強度微弱的孩子遇到熟人時的反應并不熱烈;輕微的碰撞、疼痛仍然保持愉快或安靜。
反應強度激烈的孩子換尿片、衣服時,會有強烈情緒反應;對陌生人的反應無論喜惡都很強烈。
6.反應閾
前項“反應強度”是觀察孩子反應是否強烈,而“反應閾”則是要了解孩子從感覺到反應的門檻刺激量,例如:視、聽、觸、味、嗅覺等,孩子需要刺激量是大或小。
反應閾低的孩子當母親外表服飾或發(fā)型改變時,寶寶會凝視觀看;牛奶種類改變時,或給果汁時,會有所反應。
反應閾高的孩子當玩玩具時,會忽略熟悉的聲音不加以注意;改變副食品味道或濃度,繼續(xù)進食沒什么反應;當尿片濕了,沒什么反應。
7.情緒本質(zhì)
指孩子正向(如:愉快、友善、高興);或負向(如:妒嫉、忿怒、不愉快)等情緒的表現(xiàn)。
情緒本質(zhì)正向的寶寶換尿片、衣服會發(fā)出愉快的聲音及表情;第一次到陌生環(huán)境有愉快的表現(xiàn);輕微傷害仍然保持微笑與安靜。
情緒本質(zhì)負向的寶寶正要入睡或醒來時經(jīng)常煩躁不安;自己一個人玩耍時會哭泣;當身體不舒服時,會顯現(xiàn)煩躁不安。
8.注意力分散度
有的幼兒在進行某些活動時,很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分散原有的注意力,有些幼兒則表現(xiàn)不易分心,這就是“注意力分散度”易或不易的定義。
注意力分散度易的寶寶當尿片濕時,可以用抱他、跟他玩、看電視來安撫情緒;喝牛奶、聽到電(話)鈴聲時,會停止吸食并注意聲音來源。
注意力分散度不易的寶寶煩躁不安時,以玩具、歌唱、逗他都不能安撫。
9.堅持度
有些父母會以為堅持度高的孩子就很好,其實不然,尤其在幼兒子尚未建立正確的是非觀念時,堅持度高的孩子可是非常讓父母頭痛的。
堅持度高的孩子可以連續(xù)玩一種玩具10分鐘以上;看電視可持續(xù)一段時間;對喜歡的玩具,雖然伸手拿不到,會嘗試用各種方法去獲得。
堅持度低的孩子每玩一種玩具的時間不到1分鐘,就想玩其它東西或做其它動作;觀看其它小朋友游戲時,不到1分鐘就轉(zhuǎn)移視線看其它地方。
留心寶寶的失常行為
導讀:你家孩子有過失常行為嗎?你是否關注過?在生活中,多留心孩子的各種行為,防微杜漸。
有的父母可能對寶寶的擠眼睛、弄鼻子行為感到困惑,也曾對寶寶突然間屏住呼吸、咬人撞頭而擔心。其實這些現(xiàn)象都是寶寶在成長過程中經(jīng)歷的一些事情,慢慢的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行消失。
失常行為1:屏住呼吸
寶寶受到情緒刺激,或要求得不到滿足,以及疼痛等物理因素的刺激時,臉就會變得腫脹、通紅。最初寶寶會哭叫,隨即因過度換氣之后屏氣、呼吸暫停,因為沒有氧氣的吸入,二氧化碳在體積堆積,寶寶的口唇由紅色變?yōu)榍嗌詈筠D(zhuǎn)成為紫色。同時出現(xiàn)四肢強直,有的寶寶甚至出現(xiàn)四肢抽動,全過程短則10多秒鐘,長達2-3分鐘,然后重新開始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神志逐漸恢復。這種“屏氣發(fā)作”實為嬰幼兒時期一種呼吸方面的神經(jīng)官能癥。1-3歲的孩子較為常見,隨著年齡增長,幼兒發(fā)作的次數(shù)也會減少,通常3-4歲時發(fā)作就會停止。
對策
●寶寶屏氣發(fā)作時,要及時了解孩子的情緒變化,盡量避免情緒方面的刺激,以減少屏氣發(fā)作的次數(shù),一旦發(fā)作你要及時安撫,或把孩子抱到室外,換一個環(huán)境也許就能緩解寶寶的情緒。
●但是寶寶常常以此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父母平時要對他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寶寶屏氣發(fā)作時,可以適當?shù)目酥埔恍绮灰桃庾⒁馑?,不要去寬慰他。這雖然很難做到,但不這樣做,會間接鼓勵孩子繼續(xù)保持這個習慣。不過在孩子屏住呼吸這段時間內(nèi),家長要注意觀察寶寶會不會跌倒而傷害到自己。要讓寶寶明白,這種行為并不能使他得到想要的東西。
提醒:絕大多數(shù)屏氣發(fā)作不超過1分鐘,有的發(fā)作后立即入睡也就不會有什么問題了。但倘若反復出現(xiàn)較為嚴重的屏氣發(fā)作就可能造成腦細胞受損害,對寶寶健康尤其是智力發(fā)展有一定的影響。寶寶屏氣發(fā)作時間過長,會造成大腦暫時性缺氧,很可能導致寶寶意識喪失,四肢陣攣性抽搐、大小便失禁等危重癥狀,這時應該及時去醫(yī)院搶救,除了氧氣吸入外,還應注射鎮(zhèn)靜藥物。
所以當發(fā)覺孩子出現(xiàn)以下情況時,請及時就診:孩子在沒有發(fā)脾氣時突然停止呼吸;孩子在昏厥或睡著的情況下而不是在完全醒著的時候屏住呼吸(這有可能是神經(jīng)出現(xiàn)問題的一種信號);屏住呼吸時肌肉同時出現(xiàn)痙攣、抽搐現(xiàn)象(這有可能是羊癲瘋的癥狀)。
失常行為2:眨眼睛、抽鼻子
在1-6歲的孩子中,幾乎有25%的孩子會不停地眨眼睛、抽鼻子、聳肩膀。大多數(shù)抽動行為都是暫時性的,只持續(xù)幾個星期到幾個月的時間,慢慢的會自行消失。寶寶的這些動作都是不自主的,可能是由于孩子正在成長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發(fā)生了肌肉痙攣和抽動。
對策
應盡可能忽視它,不要讓孩子知道你很在乎他的這種抽動,以免抽動頻率更高,持續(xù)時間更長。單純的抽搐并不是嚴重的心理紊亂或是有潛在疾病的一種信號。
提醒:當發(fā)覺孩子出現(xiàn)以下情況時,請及時就診:孩子熟睡時,這種抽搐還不會消失;抽搐經(jīng)常發(fā)生并持續(xù)3個月以上;抽搐的同時還伴有其它的行為如哼哼聲和眨眼睛;抽搐時大叫大嚷,全身不停地抽動。
失常行為3:撞頭
有些寶寶會隨時隨地搖頭晃腦;有的會在童床上將后腦勺或前額往床沿、墻壁撞去;有的寶寶會不停地在床上翻滾搖動,直到身體或頭部頂?shù)酱策厼橹?;有的寶寶則有事沒事猛打自己的小頭。據(jù)觀察研究發(fā)現(xiàn),寶寶的這些節(jié)奏性動作通常出現(xiàn)在6個月之后。此時小寶寶已能感受到規(guī)律的節(jié)奏,所以他們會不自主地搖頭晃腦,甚至撞頭撞腦也無所謂。由于男寶寶的運動能力稍強一些,所以這種行為男寶寶多見。一般等到4歲以后,孩子的這種行為才會逐漸消失。
對策
把嬰兒床四周包上襯墊,改用沒有輪子的嬰兒床,或?qū)⒋部恐鴫吂潭ê?,防止寶寶亂滾亂撞把嬰兒床震得到處跑而發(fā)生危險。
提醒:當發(fā)覺孩子出現(xiàn)以下這些情況時,請及時就診:孩子撞擊頭部的側(cè)面,可能是耳部感染疾病的一種預兆;孩子在白天并不想睡覺的時候也經(jīng)常撞擊頭部(這可能預示著孤獨癥或是精神上出現(xiàn)了某種問題);超過4歲的孩子仍然一直撞擊頭部(孤獨癥的另一個信號);孩子撞擊頭部的時間過分長;孩子猛撞頭部以至引起了腫脹或是受傷;如果孩子有自殘傾向,甚至出現(xiàn)語言、智能發(fā)展延遲的跡象,以及持續(xù)性的不自主運動,也應尋求小兒神經(jīng)科和兒童心理科醫(yī)師的協(xié)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