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這些教育通病你犯過嗎?
發(fā)布時間:2021-08-24 家長教育 家長教育筆記 家長教育讀書筆記我們的國人都喜歡攀比,喜歡給孩子說,你看你們班誰誰怎么怎么樣,你怎么就這么不長進,總把大人的意愿強加于孩子身上,似乎要讓孩子完成自己當年為完成的事情一樣,殊不知這樣做給孩子造成多大的負擔,做為家長,你犯過以下十個教育通病嗎?
一、對孩子期望過高,管教過嚴
被逼迫出來的“優(yōu)秀”孩子,有很大一部分有心理疾病,容易對父母,對社會產(chǎn)生怨恨。
二、不尊重孩子,為孩子做所有決定與選擇
這一點,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
三、不相信孩子,不給孩子學(xué)會“自律”的機會
當孩子關(guān)上房門,就總覺得他肯定在里面干壞事。
四、不表揚孩子,以免孩子驕傲
當一個孩子興高采烈地沖回家告訴媽媽得到老師表揚了,而媽媽卻說,受表揚就會翹尾巴,你看看你的衣服多臟!
五、喜歡橫向比較,說得最多的就是“你看某某……”
可以說這是所有家長的通病。
六、愛往孩子身上撒氣,奚落孩子。
父母將工作生活中的情緒帶給孩子,稍不順就拿孩子撒氣,還覺得孩子是自己的,想打就打,想罵就罵。
七、有條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
“你考到全班前3名,暑假就帶你去玩”“你考上名牌大學(xué),我就給你買最好的電腦”……這樣的獎勵方式,讓孩子覺得,父母對他的愛是有條件的。
八、輕易許諾,但言而無信
最本質(zhì)的原因是父母沒把對孩子的承諾看成承諾,沒有理解父母與孩子間的關(guān)系應(yīng)是平等關(guān)系,這樣的父母會讓孩子很失望。
九、總是限制孩子做他喜歡做的事情
父母總說“這個不行”“那個不行”,當孩子對一件事情表現(xiàn)出極大的天賦與熱情,家長視而不見,將孩子的愛好和夢想扼殺在搖籃里。
十、忽略了孩子品格的培養(yǎng)
電影《閃亮的風采》中鋼琴師一生的悲劇——粗暴的父親只要求他單純學(xué)習(xí)鋼琴技能,最后導(dǎo)致他在技藝上成為大師,在精神上卻變成了殘疾人。
50歲還能和孩子分享喜哀才是“潮”家長
我們生在開放的80年代,長在興起的90年代,我們的父母恰恰生在封閉的50年代,長在顛簸的60年代。
說實話,孩子都喜歡“潮”家長。這個“潮”,不是說打扮要花枝招展,而是指關(guān)注的話題不落窠臼。我結(jié)交了不少學(xué)藝術(shù)的孩子,在長輩眼里,這批弄 潮兒應(yīng)該是最出位的吧。但其中就有個女孩十分驕傲地說,找老公就要找她爹那型款的,既有品位,又講人文關(guān)懷。其實,小姑娘小時候,她爹倒是父母里唱白臉的 角兒,打罵也來,但打動孩子的是父母的人格魅力和開放的溝通。她爸從小就帶著女兒到處旅游、攝影,自己喜歡看書、收古董、養(yǎng)鳥、淘畫兒……這些言行都潛移 默化地影響女兒。老爹到了50歲,一路都和女兒互相分享喜哀,永遠作為女兒堅實后盾,叫人羨慕。
我想跟爹媽們分享個觀點,是中國音樂人張帆回憶起十年前,中國露天音樂節(jié)剛剛萌芽那會兒,年輕的音樂狂熱分子和年長的政府安保人員打交道時的情 形。大人們從開始嚴辭拒絕,到后來放手一搏,最終發(fā)現(xiàn)小年輕挺有思想。張帆總結(jié)了一句話:給年輕人一點尊嚴,他們就會加倍尊重你。
我見過一個很開明的60后媽媽。她的女兒當年在省內(nèi)一所重高讀書,但面對自己毫無興趣的數(shù)理化課程,女兒自主決定到美國去讀高中,之后又自己挑 選了一所美國藝術(shù)大學(xué)。其實,女兒在做這些決定時,這個潮媽媽也無不膽戰(zhàn)心驚,但有時堅持一下,不主動出手阻攔,沒準您就能看到孩子自己搗鼓出了一番天 地。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育兒心得—做媽媽的你有過這些煩惱嗎
育兒心得—做媽媽的你有過這些煩惱嗎
從懷孕到現(xiàn)在我一直是全職太太,在家做好家務(wù),安胎,養(yǎng)胎,生孩子,帶孩子。老公一直很執(zhí)著,就想讓我一心帶小海,他出去賺錢,這一點我很欣慰。畢竟每天都能看到我的孩子成長!一天比一天個子高,身體壯,表情豐富,手腳靈活,懂事!我更明白教育他是我的職責。
剛開始,小海剛出生的時候,我沒有帶孩子經(jīng)驗,什么都不懂,導(dǎo)致孩子養(yǎng)成每天要抱著睡的習(xí)慣,后來回東北,我發(fā)現(xiàn)別人家孩子都是自己躺著睡,孩子睡的非常舒服,睡睡還能伸伸懶腰,蹬蹬腿,看看還睡在自己懷里,渾身痱子的小海,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在我懷里一定很累吧,我暗暗下定決心,一定把孩子養(yǎng)成放在床上的習(xí)慣。
說實話真的很難,他很敏感,剛放到床上立刻睜眼睛,然后開始哇哇哭,非要抱著,抱起來又接著睡了,一個系列折騰下來,放五六遍都放不下來,后來,我使用了一個特別殘忍的方法,從東北回來,孩子只要吃完奶確定他睡著,就把他放床上,他醒了他抱他起來玩,因為他一直是很困的狀態(tài),玩不了多長時間又睡去了,再把他放在床上,反復(fù)性的醒了就抱起來玩,讓孩子腦子里有一種思想意識,“我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躺床上睡覺,一種是沒覺睡”,大概是兩天孩子就不用抱著睡覺了,可以自己踏踏實實的睡在床上,還打鼾聲呢!說實話這種方法真的很殘忍,不過為了孩子有優(yōu)質(zhì)的睡眠折騰兩天還是值得的!
小海是六個月的時候會坐的,那時還有點坐不穩(wěn),我會讓他坐坐躺躺,坐著的時候給他拿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那時公公總說我,“他都不會坐你讓坐,”,三翻六坐,科學(xué)家說孩子到六個月脊柱長成可以獨立坐著了,我沒有聽老人的,孩子到這個該坐的月段,就是該給他做鍛煉,我會把他周圍放著枕頭和玩具,大概一個星期小海就會獨立坐著了,還可以輕松去拿身邊的玩具!他的好奇心特別強,他會玩玩這個,摸摸那個的,我也特別省事,在旁邊還能洗個衣服,收拾屋子,這個是我當時最欣慰的事情,要是他不會坐,我每天都干不成什么,做家務(wù)都要抱著個大肉蛋子!累都累死了!
在小海七個多月的時候老公出去上班了,我自己一個人在家?guī)Ш⒆?,我接受以前教?xùn),孩子依賴心理非常強不能總抱著,要給他養(yǎng)成坐著或者躺著玩的習(xí)慣,我不忙得時候都會坐在他附近和他一起玩耍,教他一些簡單的發(fā)音、兒歌、稱呼等!不過另外一個難題難到了我,我家是二層樓,我們住在樓上廚房在樓下,我做飯的時候只能抱著孩子做,非常累,那時小海都二十多斤了,他還總亂動,我一直手切菜,打雞蛋非常的麻煩不方便,有種欲哭無淚的感覺,做頓飯自己累的都不像樣了,后來在小海八個多月的時候買了個學(xué)步車,孩子以前沒有坐過,他對這個他動車就動非常害怕,嚇的哇哇哭,不過上面有音樂又會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慢慢的他就適應(yīng)了,偶爾還會走幾步,這個學(xué)步車真的給我?guī)硖蟮姆奖懔?,我做飯,洗衣服,做家?wù)把孩子放在里面就可以了,他會一點一點的滑著走,慢慢的,他認識到學(xué)步車的好處,就是幫他想去他要去的地方,拿他想拿的東西,隨之,他也成了搗蛋鬼,總是把屋里弄得一團糟,不過我沒有阻止他,我不想去制止孩子的好奇心,只要是不會傷害到他的就行,不過有些也需要孩子自己嘗試,舉個例子,我家有個裝蔬菜的箱子,小海對里面花花綠綠的東西非常好奇,總是去翻,我怎么勸他都不聽,把他拽過來他還去,非常執(zhí)著,那天他從里拿出根蔥,放到嘴里,我沒有立刻阻止,我觀察他的表情,他辣的哭起來,從那以后再不也不抓那個籃子里的東西。
寫了這么多,我只是想告訴說,孩子小的時候不要總抱著,孩子剛出生是不重,但是孩子的依賴心理非常強,等到他20多斤的時候你在一直抱他,你就知道什么是欲哭無淚了,甩都甩不掉。春夏秋這三個季節(jié),總抱孩子孩子容易起痱子內(nèi)火還重,有些明理的老人都不會一直叫抱著孩子,我現(xiàn)在最想告訴媽媽們的就是,如果孩子剛出生誰要是一直抱著孩子你就可以扇他的臉,因為這不是幫你,這是害你。我說的都是我個人經(jīng)驗
教寶寶說話 你犯過錯誤嗎?
剛出生的孩子,對成人的話確實聽不懂,但嬰兒的學(xué)習(xí)能力很強,教寶寶說話,你是否犯過下面的錯誤呢?
1、認為寶寶聽不懂
剛出生的孩子,對成人的話確實聽不懂,但嬰兒的學(xué)習(xí)能力很強,當媽媽總是沖他微笑,對他說:“寶寶,我是媽媽?!薄皩殞?,這是奶,你餓了吧!”時間一長,這種語言信息就儲存在了他的腦子里。隨著他的智力發(fā)育,再經(jīng)過幾十次的語言重復(fù),他就明白,原來總抱著我的人就是媽媽。到了1歲的時候,他可能會叫“爸爸,媽媽”了;當有人對他說:“寶寶,你的球呢?”他會轉(zhuǎn)身去找,說明他已經(jīng)明白了話的意思。
2、過分滿足寶寶的要求
當寶寶已經(jīng)明白成人的話還不會從口中說出,若寶寶指著水瓶,成人馬上明白這是寶寶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遞給他,這種滿足寶寶要求的方法使寶寶的語言發(fā)展緩慢,因為他不用說話,成人就能明白他的意圖,并達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寶寶失去了說話的機會。當寶寶想喝水時,你可以給他一個空水瓶,他拿著空水瓶,想要得到水時,會努力去說“水”,僅僅說一個字,你就應(yīng)該鼓勵他,因為這是不小的進步。他懂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了。
3、用兒語和寶寶說話
兒童語言發(fā)展有其自身的階段性,一般都是經(jīng)歷單詞句(用一個詞表達多種意思)、多詞句(兩個以上詞表達意思)、說出完整句子這幾個階段,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時,應(yīng)了解這一規(guī)律,但又不能遷就他,而應(yīng)通過正確的教育引導(dǎo)孩子的語言向更高階段發(fā)展。
1歲左右的寶寶,語言處于單詞句階段,寶寶經(jīng)常發(fā)出一些重疊的音,如“抱抱”、“飯飯”、“打打”,結(jié)合身體動作、表情來表達他的愿望。如說抱抱時,就張開雙臂面向媽媽,表示要媽媽抱。
到了1歲6個月左右,孩子能用二三個詞組合在一起,表達意思,這就進入了多詞句時期。開始時能把兩個詞重疊在一起,如“吃飯飯”、“媽媽抱”??斓?歲時,出現(xiàn)簡單句,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如說出“媽媽抱寶寶”,“寶寶吃飯飯”等。在這些發(fā)展階段中,孩子用小兒語是因為其語言發(fā)展限制了他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有些父母因此以為寶寶只能聽懂這些兒語或覺得有趣,也用同樣的語言與寶寶講話,這樣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過渡到說完整話的階段。
4、重復(fù)寶寶的錯誤語音
剛學(xué)會說話的寶寶雖然基本上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但是有很多寶寶還存在著發(fā)音不準的現(xiàn)象,如把“吃”說成“七”,把“獅子”說成“希幾”,“蘋果”說成“蘋朵”等等。這是因為小兒發(fā)音器官發(fā)育不夠完善;聽覺的分辨能力和發(fā)音器官的調(diào)節(jié)能力都較弱;還不能正確掌握某些音的發(fā)音方法;不會運用發(fā)音器官的某些部位。如在發(fā)“吃”、“獅”的音時,舌向上卷,呈勺狀,有種懸空感,而小寶寶不會做這種動作,把舌頭放平了,于是錯音就出來了。對于這種情況,父母不要學(xué)孩子的發(fā)音,而應(yīng)當用正確的語言來與寶寶說話,時間一長,在正確語音的指導(dǎo)下,發(fā)音就會逐漸正確。
5、語言環(huán)境復(fù)雜
有些家庭中父母、爺爺奶奶、保姆各有各的方言,語言環(huán)境復(fù)雜,多種方言并存,這會使正處于模仿成人學(xué)習(xí)語言的小寶寶產(chǎn)生困惑,其結(jié)果是導(dǎo)致說話晚。因此在0.5~2歲這個學(xué)習(xí)語言的關(guān)鍵期,家人應(yīng)著重教他正確的語言。
家園共育:爸爸媽媽,你有這樣做過嗎?
學(xué)齡前兒童,由于年齡小,各方面能力畢竟是有限的,作為家長,你是否碰到過以下的情況:
看著孩子笨拙的動作,干脆上前幫一把。
看到孩子冥思苦想得不出答案,干脆直接告訴他。
看到孩子把房間弄得亂七八糟,替他整理了算了。
如果這些事您都做過了,那么以下提出的建議很是適合您。
先看兩個案例
案例1
“這樣不就行了嘛,很簡單的!”
幼兒園的親子活動課上,一個孩子在玩各種各樣的鎖玩具,媽媽在旁邊看。剛開始,孩子通過自己的探索打開了幾把鎖,但后來碰到一把比較復(fù)雜的鎖,孩子動動這兒,又動動那兒,正抓耳撓腮地想辦法。這時,媽媽伸手幫他打開了:“這樣不就行了嘛,很簡單的!”
案例分析:孩子有自己的思維發(fā)展特點與相應(yīng)的水平,對于成人來說很簡單的事情,對他們來說也許是“很費腦筋”的大事;但是他們愿意為此費腦筋,并常常因為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而興奮不已。
但有很多家長不明白這個道理,不懂得“等待孩子”自主探索事物的重要性,覺得自己幫他找到答案是最省事的途徑。但這種方式卻剝奪了孩子自主發(fā)展的機會,以后還可能使孩子養(yǎng)成依賴性和惰性。
案例2
“我自己來!”
浩浩今年三歲半。有一天早晨,媽媽想幫浩浩穿鞋子,準備送他去幼兒園。誰知浩浩推開她的手:“我自己來!”由于時間快來不及了,媽媽便執(zhí)意幫他穿,而小孩卻堅持自己穿。媽媽一生氣,強硬地替他穿好,結(jié)果孩子大哭起來。
案例分析:
孩子有自己動手完成自己事情的天性。我們經(jīng)??梢钥吹竭@樣的情景,家長剛幫孩子整理好小書包,孩子卻把東西一件一件拿出來,再一件一件放回去。家長為了省事,有時會代替孩子做一些事情;但孩子是不希望成人事事插手的,他們更想要的是體驗整個過程的快樂,而非結(jié)果。
案例反思:不要去打擾孩子的活動
一、保護孩子的自主活動本能
同樣有這樣一個例子:屋子里放著一摞疊好的毛巾,一個兒童把一條毛巾取下來,放到另外一個地方;然后拿下第二條,放在第一條的上面;隨后是第三條、第四條……直到把所有毛巾挪動完畢,然后又一條一條地把這些毛巾挪回到原處。
他這樣做是沒有什么目的的,他只是體驗這個過程。值得慶幸的是,在這個兒童挪動毛巾時,沒有家長看到,因此沒有受到成人的吆喝。沒有成人的干擾,他才能如此輕松快樂。這就給了我們啟示:家長千萬要學(xué)會等待、耐心,盡量不去干擾孩子的活動。
二、保護孩子自己的行動節(jié)奏
當成人看到一個兒童正努力做某些似乎毫無成效的事情,而這些事情成人瞬間就可以完成,并且會做得完美得多,這時他就想去“幫助”這個兒童了。
但是兒童有自己的行動節(jié)奏,而且節(jié)奏是不易改變的,只有隨著年齡的增長才有改變的正當理由。
其實當兒童被迫接近于成人的節(jié)奏時,他是痛苦的。然而很多成人,特別是獨生子女家長并不了解這一點。而最為嚴重的后果是,這種“幫助”孩子做事的方式,容易使孩子依附于成人,而懶得再自己做任何事情。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事是孩子們可以自己做的,只是由于身邊有可以依賴的人,他們就不做了,放棄了可以自己做的事,也就永遠得不到通過自己努力而隨之帶來的快樂。
由此可見,家長要做的就是最好不要去打擾孩子的自主活動,保護孩子天賦的自主活動本能,并尊重孩子自己活動的節(jié)奏,讓他們真正地自己享受自己活動的過程,并且在自主活動過程中自由地成長。
這些事,你誤解孩子了嗎?
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有很多特殊的時期。在這些時期里,寶寶可能表現(xiàn)得令人費解,甚至?xí)o大人找很多的麻煩。但實際上,這些時期可能是寶寶性格成長,智力發(fā)育的畢竟階段哦~
追求完美不是笨
育兒小故事:
媽媽叫卓卓把他的小桶拎過來,卓卓走向小桶準備拎,這時姥姥拿起小桶,遞給卓卓,喬喬不高興地說:"不是這樣的。"然后。他把小桶放回原來的地方,再拎起來。姥姥笑到:"這孩子可真笨。
專家分析:
卓卓不是笨,而是每個孩子都會經(jīng)歷的"完美敏感期",即做事情講究完整性。在他們的設(shè)想中,事情應(yīng)該是這樣辦,一旦他們設(shè)想好的東西被打斷,便不愿接受。這是他們從初步建立計劃做事的意識,到掌握較強的思維能力的一個過渡。這時家長在給予必要的指導(dǎo)時,不妨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寬容一些。這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xí)慣。
實施破壞不是錯
育兒小故事:
航航常常損壞家里的物品,撕毀過爸爸的稿紙,拆散過媽媽的化妝盒,自己的玩具也往往被拆得七零八落。爸爸媽媽非常生氣,經(jīng)常大聲責罵航航,甚至對航航動手,試圖阻止他這樣的行為。
專家分析:
其實,孩子在玩弄物品的時候,實際上也是一種學(xué)習(xí)。孩子的智力發(fā)育,需要不斷地信息刺激,他們四處探尋各種事物來滿足他們的這一需求。從成人的角度看,他是毀壞了一件物品,而實際上孩子從中調(diào)動了自己的手、眼、耳等感官,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所以,父母不可輕易阻止孩子的探索過程。對的確不能讓孩子嘗試的事情,也要盡量向孩子說明道理,并找出替代的事情給孩子做。如果父母經(jīng)常粗暴地阻止孩子做事,孩子就會漸漸地失去好奇心,失去了探索的動力。
重復(fù)不僅是為記憶
育兒小故事:
琪琪媽覺得很奇怪:給琪琪講的《拇指姑娘》故事,孩子聽了多少次也沒聽煩,每晚,藝可總是纏著媽媽講《拇指姑娘》的故事,從不間斷。媽媽表示:媽媽知道你記住了,不用讀了。但琪琪還是不罷休。
專家分析:
重復(fù)是孩子學(xué)習(xí)的一個特點。孩子的智力發(fā)展,不是知識在頭腦中的堆積,記住知識本身,而是通過刺激、記憶來促進腦部的發(fā)育。孩子的智力在發(fā)展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重復(fù)作為力量,當重復(fù)到達了一定程度時,新的狀態(tài)就會爆發(fā)出來。另外,孩子在聽熟悉的事物時,對事物的預(yù)見會給他們帶來信心與安全感。
依戀與自理并不矛盾
育兒小故事:
婉婉爸媽十分重視培養(yǎng)她的自理能力,從不讓婉婉粘著自己。在婉婉很小的時候,就讓她自己吃飯、穿衣,甚至為了培養(yǎng)女兒的獨立性,把她送到全托的幼兒園鍛煉。
專家分析:
粘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必經(jīng)的階段,他們從對父母的依戀中感受親情,認識世界。經(jīng)過了這一階段,孩子才能逐漸建立起健全人格。從心理發(fā)育上說,孩子很需要被重視,這與他們的自理能力并不矛盾。
家盒子提醒
爸爸媽媽千萬不要用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孩子,而要深入孩子的內(nèi)心,尊重他們的想法。在阻止孩子的行為之前,先仔細考慮孩子這樣做的原因。在對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先想一想這樣的要求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齡特征。孩子像是一本書的作者,父母越有興趣去讀懂他,他就越有動力將這本書寫得更加精彩。
教育孩子的誤區(qū)你犯了嗎
教育孩子的誤區(qū)你犯了嗎?(3周歲)
涵媽以后決定多寫寫涵媽教育孩子的誤區(qū),也就是自認是教育孩子的錯誤方法,以時刻提醒自己,改正錯誤的方法,用正確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快樂成長!
前晚涵寶如往常一樣,睡覺前畫畫,這些日子以來畫的都是大同小異的‘美洋洋’,教她別的,她就不畫了。也罷,順其自然吧。涵寶畫完畫,涵媽讓涵寶寫數(shù)字。也許有段時間沒練習(xí)了,之前從1寫到5的涵寶,竟然只會寫1、2了,3都忘了怎么寫了。涵媽手把手的教了二遍,讓涵寶寫給涵媽看,涵寶亂寫了一個,涵媽生氣地說,現(xiàn)在3也不會寫了是吧?你太讓媽媽失望了...
涵媽當時的樣子又急又氣的,把涵寶嚇的更不敢下筆了。涵媽見涵寶筆尖放在紙上,就是不肯下筆,更是生氣了。一邊大聲地說,你在怕什么,快寫啊,寫個數(shù)字有什么怕的,寫錯了沒關(guān)系,再重寫就是了,快寫!涵寶就是不下筆,一邊哭一邊說要小便。涵媽當時正氣頭上呢,于是讓她寫好一個3再去小便,涵寶就是不寫,一邊哭一邊說要小便。涵媽當時氣的差點動手打涵寶了,因為知道要小便的事并不是她本意,是涵寶想以此轉(zhuǎn)移注意力,曾經(jīng)也為寫數(shù)字這樣過。于是涵媽叫來涵爸,知道再那樣下去,肯定會打涵寶了。
涵爸進來教涵寶,涵媽坐到外面看電視(其實目光在電視上心卻在房間)。聽到涵爸說涵寶,你為什么哭呢?寫字的時候就乖乖的寫,錯也沒有關(guān)系,再寫一次就是了...過了一會兒,涵爸高興地叫涵媽進來,‘快來看,你寶貝寫的3真漂亮’。涵媽當然一個箭步地跑進去看,果然寫的錯。
涵媽進來的時候,涵寶用很可憐的眼神看著我,仿佛在說,媽媽你還不安慰一下我。涵媽的心突然疼了一下,過去摟著涵寶,細聲地跟涵寶講起了道理。
涵媽:你乖乖的寫字媽媽不會生氣的對不對?
涵寶:對,我以后再也不要惹媽媽生氣了。
涵媽:會寫字的小孩聰明嗎?
涵寶:聰明。
涵媽:不會寫字的小孩聰明嗎?
涵寶:不聰明。
涵媽:那你以后不要學(xué)寫字了好嗎?你就做個笨小孩算了。
涵寶:我不要做笨小孩,我要做聰明的小孩,明天我要學(xué)寫4、5、6...
涵媽:我們要不怕寫錯,寫錯了沒有關(guān)系啊,再寫一遍改正過來就是了,如果總是怕寫錯,那么永遠都寫不會了對不對?你想想3多簡單啊,就像畫個耳朵那么簡單。
涵寶:對,知道了,媽媽。
于是涵寶接著寫了好多個3,寫的都很不錯。寫完我?guī)退撘路X時,她嘴里還念著,媽媽,明天我放學(xué)后要寫4對不對?4就是這樣寫的,邊說還邊用手比劃著。聽著涵媽心里又一陣疼,多乖的孩子啊。
PS:涵媽覺得,夫妻雙方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齊心協(xié)力。就像涵媽,如果當時在很生氣的情況下繼續(xù)教育,只會適得其反。而這時換涵爸來教育,效果就不一樣了。
教育孩子不能用逼的,不能用罵的,不能用吼的,更不能用打的。孩子要經(jīng)常鼓勵與激勵,才會越來越自信。當然說很容易,做則難,教育孩子永遠是門很大很深的學(xué)問,在實際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需要我們不斷地提醒自己,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