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共育:爸爸媽媽,你有這樣做過嗎?
發(fā)布時間:2020-06-10 家園共育 家園共育教育筆記 幼兒園我的爸爸媽媽說課稿學齡前兒童,由于年齡小,各方面能力畢竟是有限的,作為家長,你是否碰到過以下的情況:
看著孩子笨拙的動作,干脆上前幫一把。
看到孩子冥思苦想得不出答案,干脆直接告訴他。
看到孩子把房間弄得亂七八糟,替他整理了算了。
如果這些事您都做過了,那么以下提出的建議很是適合您。
先看兩個案例
案例1
“這樣不就行了嘛,很簡單的!”
幼兒園的親子活動課上,一個孩子在玩各種各樣的鎖玩具,媽媽在旁邊看。剛開始,孩子通過自己的探索打開了幾把鎖,但后來碰到一把比較復雜的鎖,孩子動動這兒,又動動那兒,正抓耳撓腮地想辦法。這時,媽媽伸手幫他打開了:“這樣不就行了嘛,很簡單的!”
案例分析:孩子有自己的思維發(fā)展特點與相應的水平,對于成人來說很簡單的事情,對他們來說也許是“很費腦筋”的大事;但是他們愿意為此費腦筋,并常常因為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而興奮不已。
但有很多家長不明白這個道理,不懂得“等待孩子”自主探索事物的重要性,覺得自己幫他找到答案是最省事的途徑。但這種方式卻剝奪了孩子自主發(fā)展的機會,以后還可能使孩子養(yǎng)成依賴性和惰性。
案例2
“我自己來!”[個人總結(jié)網(wǎng) wWW.676u.com]
浩浩今年三歲半。有一天早晨,媽媽想幫浩浩穿鞋子,準備送他去幼兒園。誰知浩浩推開她的手:“我自己來!”由于時間快來不及了,媽媽便執(zhí)意幫他穿,而小孩卻堅持自己穿。媽媽一生氣,強硬地替他穿好,結(jié)果孩子大哭起來。
案例分析:
孩子有自己動手完成自己事情的天性。我們經(jīng)??梢钥吹竭@樣的情景,家長剛幫孩子整理好小書包,孩子卻把東西一件一件拿出來,再一件一件放回去。家長為了省事,有時會代替孩子做一些事情;但孩子是不希望成人事事插手的,他們更想要的是體驗整個過程的快樂,而非結(jié)果。
案例反思:不要去打擾孩子的活動
一、保護孩子的自主活動本能
同樣有這樣一個例子:屋子里放著一摞疊好的毛巾,一個兒童把一條毛巾取下來,放到另外一個地方;然后拿下第二條,放在第一條的上面;隨后是第三條、第四條……直到把所有毛巾挪動完畢,然后又一條一條地把這些毛巾挪回到原處。
他這樣做是沒有什么目的的,他只是體驗這個過程。值得慶幸的是,在這個兒童挪動毛巾時,沒有家長看到,因此沒有受到成人的吆喝。沒有成人的干擾,他才能如此輕松快樂。這就給了我們啟示:家長千萬要學會等待、耐心,盡量不去干擾孩子的活動。
二、保護孩子自己的行動節(jié)奏
當成人看到一個兒童正努力做某些似乎毫無成效的事情,而這些事情成人瞬間就可以完成,并且會做得完美得多,這時他就想去“幫助”這個兒童了。
但是兒童有自己的行動節(jié)奏,而且節(jié)奏是不易改變的,只有隨著年齡的增長才有改變的正當理由。
其實當兒童被迫接近于成人的節(jié)奏時,他是痛苦的。然而很多成人,特別是獨生子女家長并不了解這一點。而最為嚴重的后果是,這種“幫助”孩子做事的方式,容易使孩子依附于成人,而懶得再自己做任何事情。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事是孩子們可以自己做的,只是由于身邊有可以依賴的人,他們就不做了,放棄了可以自己做的事,也就永遠得不到通過自己努力而隨之帶來的快樂。
由此可見,家長要做的就是最好不要去打擾孩子的自主活動,保護孩子天賦的自主活動本能,并尊重孩子自己活動的節(jié)奏,讓他們真正地自己享受自己活動的過程,并且在自主活動過程中自由地成長。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育兒心得—做媽媽的你有過這些煩惱嗎
育兒心得—做媽媽的你有過這些煩惱嗎
從懷孕到現(xiàn)在我一直是全職太太,在家做好家務(wù),安胎,養(yǎng)胎,生孩子,帶孩子。老公一直很執(zhí)著,就想讓我一心帶小海,他出去賺錢,這一點我很欣慰。畢竟每天都能看到我的孩子成長!一天比一天個子高,身體壯,表情豐富,手腳靈活,懂事!我更明白教育他是我的職責。
剛開始,小海剛出生的時候,我沒有帶孩子經(jīng)驗,什么都不懂,導致孩子養(yǎng)成每天要抱著睡的習慣,后來回東北,我發(fā)現(xiàn)別人家孩子都是自己躺著睡,孩子睡的非常舒服,睡睡還能伸伸懶腰,蹬蹬腿,看看還睡在自己懷里,渾身痱子的小海,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在我懷里一定很累吧,我暗暗下定決心,一定把孩子養(yǎng)成放在床上的習慣。
說實話真的很難,他很敏感,剛放到床上立刻睜眼睛,然后開始哇哇哭,非要抱著,抱起來又接著睡了,一個系列折騰下來,放五六遍都放不下來,后來,我使用了一個特別殘忍的方法,從東北回來,孩子只要吃完奶確定他睡著,就把他放床上,他醒了他抱他起來玩,因為他一直是很困的狀態(tài),玩不了多長時間又睡去了,再把他放在床上,反復性的醒了就抱起來玩,讓孩子腦子里有一種思想意識,“我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躺床上睡覺,一種是沒覺睡”,大概是兩天孩子就不用抱著睡覺了,可以自己踏踏實實的睡在床上,還打鼾聲呢!說實話這種方法真的很殘忍,不過為了孩子有優(yōu)質(zhì)的睡眠折騰兩天還是值得的!
小海是六個月的時候會坐的,那時還有點坐不穩(wěn),我會讓他坐坐躺躺,坐著的時候給他拿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那時公公總說我,“他都不會坐你讓坐,”,三翻六坐,科學家說孩子到六個月脊柱長成可以獨立坐著了,我沒有聽老人的,孩子到這個該坐的月段,就是該給他做鍛煉,我會把他周圍放著枕頭和玩具,大概一個星期小海就會獨立坐著了,還可以輕松去拿身邊的玩具!他的好奇心特別強,他會玩玩這個,摸摸那個的,我也特別省事,在旁邊還能洗個衣服,收拾屋子,這個是我當時最欣慰的事情,要是他不會坐,我每天都干不成什么,做家務(wù)都要抱著個大肉蛋子!累都累死了!
在小海七個多月的時候老公出去上班了,我自己一個人在家?guī)Ш⒆?,我接受以前教訓,孩子依賴心理非常強不能總抱著,要給他養(yǎng)成坐著或者躺著玩的習慣,我不忙得時候都會坐在他附近和他一起玩耍,教他一些簡單的發(fā)音、兒歌、稱呼等!不過另外一個難題難到了我,我家是二層樓,我們住在樓上廚房在樓下,我做飯的時候只能抱著孩子做,非常累,那時小海都二十多斤了,他還總亂動,我一直手切菜,打雞蛋非常的麻煩不方便,有種欲哭無淚的感覺,做頓飯自己累的都不像樣了,后來在小海八個多月的時候買了個學步車,孩子以前沒有坐過,他對這個他動車就動非常害怕,嚇的哇哇哭,不過上面有音樂又會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慢慢的他就適應了,偶爾還會走幾步,這個學步車真的給我?guī)硖蟮姆奖懔?,我做飯,洗衣服,做家?wù)把孩子放在里面就可以了,他會一點一點的滑著走,慢慢的,他認識到學步車的好處,就是幫他想去他要去的地方,拿他想拿的東西,隨之,他也成了搗蛋鬼,總是把屋里弄得一團糟,不過我沒有阻止他,我不想去制止孩子的好奇心,只要是不會傷害到他的就行,不過有些也需要孩子自己嘗試,舉個例子,我家有個裝蔬菜的箱子,小海對里面花花綠綠的東西非常好奇,總是去翻,我怎么勸他都不聽,把他拽過來他還去,非常執(zhí)著,那天他從里拿出根蔥,放到嘴里,我沒有立刻阻止,我觀察他的表情,他辣的哭起來,從那以后再不也不抓那個籃子里的東西。
寫了這么多,我只是想告訴說,孩子小的時候不要總抱著,孩子剛出生是不重,但是孩子的依賴心理非常強,等到他20多斤的時候你在一直抱他,你就知道什么是欲哭無淚了,甩都甩不掉。春夏秋這三個季節(jié),總抱孩子孩子容易起痱子內(nèi)火還重,有些明理的老人都不會一直叫抱著孩子,我現(xiàn)在最想告訴媽媽們的就是,如果孩子剛出生誰要是一直抱著孩子你就可以扇他的臉,因為這不是幫你,這是害你。我說的都是我個人經(jīng)驗
爸爸、媽媽,我愛你們——家庭教育隨感
當“愛的教育”在我們幼兒園遍地開花時,我們的家長朋友們也感受到了這份濃濃的愛意,并在家庭教育中滲透著、引領(lǐng)著,寫下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以下就是我班一位家長寫的“育女心得”,與大家共同分享。
我們常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寶寶的成長離不開爸爸媽媽的言傳身教。小小的他們耳濡目染,默默地感受著家人的溫情,模仿著家人的言行。
當我給寶寶89歲高齡的曾祖母洗臉洗腳時,寶寶靜靜地站在我的身邊,不時用稚嫩的小手為曾祖母拉拉起皺的衣角,拍拍她身上的灰塵。我知道父母的行為在這個時候就是“教育”,無聲勝有聲啊!回到家之后,她居然拿來了一個空水盆,仰起她可愛的臉蛋笑著說:“媽媽,寶寶幫你洗腳?!闭f完纏著我要來幫我脫鞋襪,學著先前的我,有模有樣地幫我洗起了腳。
有說有笑,那么快樂。呀,一個4歲不到的孩子,在她幼小的心靈里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她那么的純真,那么的稚嫩,那天使般的話語讓我的內(nèi)心在飄著小雪的日子里,仿佛涌進了一股溫泉。我的寶寶在長大。
下雨天,母女倆乘著三輪車高高興興地往家的方向趕。到了呂公橋上,眼看著車夫吃力地上坡,寶寶突然停止了她優(yōu)美動聽的“我愛我的幼兒園”的歌唱,轉(zhuǎn)過頭來告訴我:“媽媽,我們下車吧!”
“為什么呀?”
“你看,老爺爺騎車這么累,我們下車他會不累的?!睂殞氈蓺獾男∧樕贤嘎吨笕税阏?jīng)。
“噢!”我欣然同意。
我的寶寶,你長大了,你懂得關(guān)心、照顧別人了。
想想以前,每當爸爸要離開平湖幾天的時候,總會告訴她:“寶寶,爸爸不在家的日子里,你要照顧好媽媽。不要頑皮噢!”這時候的她,總是又蹦又跳地叫著:“爸爸,你放心,我知道啦!SEEYOU~”
在家中,每晚睡前,寶寶總會吻一下我們的臉,有時會說:“爸爸媽媽,我愛你們!”然后聽著故事慢慢地進入了夢鄉(xiāng)。我們平時也經(jīng)常將“你好”“謝謝”“要我?guī)兔帷薄啊边@些話掛在嘴邊,每當寶寶幫我們撿起掉落在地上的書本時,我們總會說聲“謝謝!”
這些不經(jīng)意間的對話總是在不知不覺間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的孩子。而我的孩子也正在用她的成長告訴著我們她的懂事、她的乖巧。雖然我們能做的有限,但是我們只要把能做的做好,用最好的自己去做一個四歲孩子的父母,讓她可以很驕傲地跟大家說:我愛我的爸爸媽媽。
育兒,爸爸媽 媽樹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了嗎?
育兒,爸爸媽媽樹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了嗎?我有一個視我為掌中寶的爸爸,和一個對我疼愛有加的媽媽。雖然他們對我的愛是一致,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卻時常演繹出不一樣的“愛的版本”,大小沖突不斷。
情景一
某天晚上,在戶外玩泥土,因自己不信守規(guī)則(老是有意講泥土撒出去,有意去弄臟別人的衣服),(屢屢勸說不聽的情況下)被媽媽打了兩下小手。盡管哭泣之后,媽媽已經(jīng)擺平了我的心緒,也讓我知道自己所犯的錯誤和有可能產(chǎn)生的后果。
可是回到家后,見到爸爸,我還是放聲大哭一場。也許是我的哭相太夸張了,讓爸爸錯覺為我是受了天大的委屈,而不是做錯了事情。
爸爸得知我是因為被媽媽打后,厲聲質(zhì)問一旁的媽媽,“你怎么能下手這么重,讓她哭成這樣?”
媽媽聽后一臉的不悅。反問一下爸爸,“你怎么不問一下你的寶貝女兒,是為什么會被打?”
“不管怎么樣,你也不能去打她?你不知道女兒是我的心頭肉嗎?看到她哭成這樣,我……”剛應酬剛回來的爸爸,估計是有了酒精的刺激,完全屬于情感占上風類型了。
你怎么能這么說?好像全世界就只有你疼xx一樣?……”媽媽強壓住心中的怒火看到我在場,到嘴邊的后話,媽媽就又咽了回去。
情景二
從出生到現(xiàn)在,我是極度不愛喝水的。這點我是遺傳了爸爸的基因,不到非??诳实臅r候,是不會去要水喝的。
可是最近我感冒了,周四下午就開始反應有點輕微的咳嗽(我已經(jīng)是第二次因為天氣轉(zhuǎn)變問題,而我卻拒絕爸爸給我添加衣服,而引發(fā)感冒了)。為了讓我快點恢復,媽媽就絞盡腦汁,想讓我多喝點水,以促進新陳代謝。
那天晚上,媽媽拿兩個布娃娃,放在我的身邊,有意地渲染了一番氣氛,想讓我和娃娃們一起喝水。媽媽把水瓶伸到我的嘴邊時,我真的是有點心動了,剛要吸入,爸爸發(fā)話了,“哎,不喝就算了!你怎么老是喜歡按自己的主觀意愿行事呢?”
爸爸這么一說,我馬上把靠近嘴邊的水瓶推開了,“我不喝了,要和爸爸去玩了?!彪y得在這個時候有支持我的主力軍,我趕緊散一邊去了。
一旁的媽媽是氣得冒泡了,很生氣地說了爸爸一句,“你怎么老是喜歡做這種消極的暗示呢?”
“那是因為,你對我們的寶寶不夠尊重?!本尤怀渡稀白鹬亍边@字眼了,難道尊重就不用分是非,不用分對錯?媽媽真的是無語了,也不想在我的面前和爸爸做任何理論了。
xx媽心語:對子女的教育,出現(xiàn)意見分歧本身是很正常的??墒窃凇胺制纭泵媲?,xx爸時常表現(xiàn)出的是那么感性,甚至是那么公開化,完全不忌諱孩子。
而這種情況下面,女兒都是選擇對她“有利”的爸爸,每次我的努力都是無濟于事?,F(xiàn)在已經(jīng)讓女兒錯覺為:不管什么時候爸爸都是她的靠山!每次我批評她或是爺爺不順著她,女兒就會說,“我要去找爸爸?!?/p>
看到書上提及的,家庭教育不統(tǒng)一,有很多弊端:
使父母的威信降低,破壞家庭教育的效果
孩子總是認為,大人的話就是正確的,尤其是在自己眼中有威信的人說的話就一定是正確的。因此,當父母的教育意見不一致,尤其是在孩子面前發(fā)生爭執(zhí)、甚至彼此否定對方的時候,會使孩子對父母產(chǎn)生失望的情緒,破壞了自己在孩子眼中的形象,降低了自己的威信,從而影響了教育的效果。
削弱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發(fā)展
自我控制能力是指一個人控制和支配自己行為的能力,這種能力是從小逐漸形成并發(fā)展的,并且需要父母幫助和支持。
當他出現(xiàn)一定的行為后,如果父母一致肯定或否定,他就會知道自己正確與否,并學會在新的環(huán)境中繼續(xù)或停止、改正這種行為,從而發(fā)展自我控制能力。但如果父母意見不一致呢?孩子再次遇見同樣的環(huán)境,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究竟應該怎樣做,更談不上有意識地改正自己的行為。
容易使孩子不明是非
孩子太小,他的是非判斷標準來自于成人,尤其是父母。家庭當中,當父母產(chǎn)生分歧的時候,他往往會覺得勝利一方的觀點就是正確的,而事實上也許并非如此。長此以往,小孩的是非觀會變得模糊,甚至顛倒是非。
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教育觀點不一致時,雙方容易發(fā)生爭執(zhí),甚至爭吵,使家庭氣氛變得緊張。
小孩也許并不知道你們在吵什么,但他知道父母是因為他而發(fā)生了爭吵,有的膽小、內(nèi)向的孩子會因此感到惶恐不安。
在以后的日子里,為了不使父母發(fā)生爭吵,他常常會小心慎微,即使在家庭中、在父母面前也不能表現(xiàn)出孩子的天性,生怕因為自己的不小心又使父母發(fā)生爭執(zhí)。孩子在如此的自我壓力下,成長受到影響,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方面。
真的不知道,在這種環(huán)境下,女兒的心理和情感,會朝什么樣的方向去發(fā)展?
后記:家庭教育戰(zhàn)線不統(tǒng)一的問題,著實讓我憂心、糾結(jié)了許久。拿著這些弊端理論,在前天晚上和xx爸徹底敞開心扉做了一次交談。xx爸已經(jīng)表態(tài)(他不是不知道家庭教育不統(tǒng)一的禍害,而是事發(fā)一刻,自己老是控制不好),他會朝“統(tǒng)一戰(zhàn)線”做努力,極力避免孩子在場時當面爭執(zhí)。當然我也是一樣,對他的做法有疑義時,我就暫時保留自己的意見,事后再做討論。
希望我們彼此的努力,可以給xx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讓女兒健康成長!
這6件事媽媽別管,必須讓爸爸來做
父親在孩子成長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性格的塑造、性別的認知、人際關(guān)系的處理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心理學家弗洛姆說過:「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育兒路上,這6件事,媽媽一定要放手讓爸爸去做。
1、主動分擔家務(wù)
倫敦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爸爸做不做家務(wù),會影響孩子尤其是女兒的職業(yè)選擇。
在爸爸不做家務(wù)的家庭中,女兒傾向于選擇老師、護士、家庭主婦等職業(yè),而在爸爸做家務(wù)的家庭中長大的女孩在職業(yè)選擇上更自由和多元,會挑戰(zhàn)CEO、企業(yè)高管、軍官等男性化的職業(yè)。
不僅僅是職業(yè)的選擇,女兒的婚姻觀、親密關(guān)系的建立,都深受父親的影響。
曾經(jīng)有一個短片《你的樣子,就是你女兒未來老公的樣子》刷爆朋友圈。
短片中,年邁的父親看著自己曾經(jīng)寵愛的小姑娘每天下班后要洗衣服、做飯、陪孩子做作業(yè)、收拾家務(wù)……忙得焦頭爛額,而女婿則在一旁悠閑地喝咖啡。
2、每天擁抱孩子一次
一位男性朋友說,他每天回家都得「二進」家門。因為家里有兩個小寶貝,大寶開門后得到一次爸爸的擁抱。然后朋友需要退出門外,再敲一次門。這一次二寶來開門,爸爸要再度擁抱二寶。兩個小家伙對這件事樂此不疲,每天都搶著誰先開門。
朋友說,自從有了這個進門儀式,親子關(guān)系直線飆升,就連妻子看著都嫉妒了。
我們都知道,孩子天生喜歡和父母親昵,喜歡擁抱。這是因為,和父母的肌膚接觸,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愛和安全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爸爸的擁抱,給孩子帶來的肯定和震撼,遠遠超過媽媽。
黃磊在綜藝節(jié)目《拜托了冰箱》中也曾提到,父親的力量比較大,擁抱孩子的時候會讓孩子有一種包裹感和安全感。
親愛的爸爸,多抱抱你的孩子,讓他在你的懷抱里睡覺、讀書、聽故事、聊心事,在你溫暖有力的懷抱中底氣十足地去看世界。
3、每天至少陪孩子玩5分鐘游戲
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在《游戲力》中提到,在打鬧游戲中,父親是孩子最好的游戲?qū)ο蟆?/p>
研究表明,與爸爸摔跤、拳擊,只要適度,會有助于孩子的成長,比如常和父親打鬧的男孩,跟別人相處得會更好。
爸爸內(nèi)心都住著一個小男孩,他們跟孩子玩起來,會更有創(chuàng)意,也會更有趣。
鄧超曾經(jīng)說過,等等和小花很喜歡跟他玩,因為他跟孩子們一起玩得特別瘋。
陪伴的時間不在于多而在于精,5分鐘或許不多,但爸爸全情投入其中,日積月累,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放手讓爸爸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意和滿滿的游戲力,陪著孩子玩游戲,成為孩子們最好的玩伴,會讓孩子的童年更加多彩和有趣。
4、陪孩子做一件「他想做」的事
英國兩個小男孩在父親的影響下具有極強的冒險精神,并在4年前跟爸爸約定了一個冒險任務(wù)「在18歲前,完成500次冒險」。
每一次冒險,都是對世界的一次探索。
他們一起學習用網(wǎng)兜捕魚,在雪地里建造冰屋,在野外生存……
最激動人心的是,他們一起改造了一艘玩具船,取名為「冒險號」,于2017年5月29日,將其放入大海開始了「環(huán)游世界」的夢想。
父親,是我們對未來與未知充滿好奇的源頭。
帶著你的孩子去爬山,去滑雪,去學習捕魚,去尋找各種稀奇古怪的植物,去探究恐龍的秘密……
而跟著父親一起探索世界的孩子會更加勇敢、獨立,具有冒險精神,并保有一顆仰望星空的好奇心。
5、定期安排跟孩子的「獨處」時光
陳小春在兒子出生后也會常常抽時間陪著兒子Jasper,但跟Jasper并不是特別親近。依然記得《爸爸去哪兒》第一期中,他對Jasper大吼,而Jasper一直處于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狀態(tài)。
后來,在節(jié)目錄制的過程中,兩人有了獨處的機會,一起露營,一起做飯,一起聊天,一起做游戲……陳小春越來越了解兒子,而兒子跟他的關(guān)系也越來越親近,會常常跟爸爸說「我愛你」。
爸爸跟孩子建立更親密的關(guān)系,需要一對一獨處的時光。你可以獨自帶著寶貝去露營,去旅行,去海邊看日出,也可以帶著他一起去外地出差……
6、每天陪孩子吃晚餐
美國的傳奇教師雷夫·艾斯奎斯在北京大學的一次演講中,曾給中國家長提出了四點建議,第一條就是每天一定要和孩子在一起吃晚餐。
而他們的總統(tǒng)奧巴馬就一直堅持這個原則——每晚6:30要和家人一起吃飯,每周最多錯過兩次。
餐桌上,可以討論一天的經(jīng)歷和見聞。父親說說單位里的,孩子說說學校里的,那些有趣的,新鮮的,彼此了解彼此在外的生活。
可以分享一個話題。討論最近看過的一本書或一場電影,看到的一篇報道,甚至是聽過的一個笑話。
可以討論家庭活動。比如周末的旅行計劃,去哪里,自駕還是乘車,準備什么攻略,大家都參與其中。
烹飪節(jié)目主持人茱莉亞·蔡爾德曾說:「同親愛的家人一起享用晚餐,絕對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原始、最單純的快樂,它不但滿足著我們靈魂的需要,也會成為我們生命中的永恒?!?/p>
這種快樂和永恒,將成為孩子未來成長的基石。
親愛的爸爸,將「與孩子共進晚餐」列入你的日常清單吧。
耶魯大學一項研究表明:父親帶大的孩子往往智商更高,更自信,也更優(yōu)秀,走向社會以后會更容易成功。
孩子的成長,需要媽媽溫暖的懷抱,更需要爸爸強壯有力的臂膀和引領(lǐng)。
育兒路上,爸爸應該擔起父親的責任,在孩子的童年記憶中留下清晰而美好的身影,而不只是一團影子。
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爸爸還要記得寵愛媽媽喔,最好的教育,是爸爸愛媽媽。
在愛的浸潤中長大的孩子,見過愛的模樣,才會懂得去愛別人,像小太陽一樣散發(fā)出愛的光芒,給愛的人滿滿的愛和溫暖。
今日話題:你覺得爸爸媽媽應該“陪讀”嗎?
最近經(jīng)常聽說孩子在上課外班的時候后面有一些爸爸媽媽在旁聽,有些爸爸或者媽媽還會認真的記筆記,晚上回家如果孩子不會了再給孩子講一遍!感嘆爸爸媽媽認真負責的同時也會反思這樣做到底對不對?是不是真的對孩子有幫助呢?
再或者孩子年紀小的時候,學校留作業(yè),爸爸媽媽晚上要坐在孩子旁邊“監(jiān)督”,大家覺得爸爸媽媽應該“陪讀”或者陪著孩子學習嗎?如果需要監(jiān)督娃們學習,大家又覺得怎么樣的方法更合適呢?下面我們收集了一些家長的觀點供大家參考:
@如如媽加油:要是陪讀,父母做筆記,回家應該是孩子給父母再講一遍效果才好。孩子聽進去理解了,又能張開嘴講,效果應該不一樣的吧。
@zhangyi_cameo:低年級最好能陪讀,可以適時糾正小朋友不好的學習習慣,督促他們能思想集中地完成作業(yè)/學習。同時可以和孩子一起復習當天老師教的知識點,幫助他們鞏固加深。再有就是培養(yǎng)孩子預習的習慣。個人感覺孩子小的時候,家長的陪讀還是很重要的。
@童媽girl:我覺得在孩子比較小,不是很自覺的時候需要陪讀,我本人也比較青睞有陪讀的興趣班,確實回家一旦有些題目不會還可以點撥一下,否則是一頭霧水不知道,有時候看了答案還是百思不解。
看來,各位家長也是各有不同的想法的。小編覺得,陪讀不是不可行,但是要適度。家長們在孩子比較幼小的階段都會比較擔心孩子出現(xiàn)問題,這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過度的陪讀勢必會導致孩子產(chǎn)生依賴心理。所以,家長們切記:該放手時要學會放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