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小球也會滑滑梯 滑滑梯兒歌

發(fā)布時間:2021-08-06 幼兒園游戲滑滑梯 幼兒園滑滑梯教案 幼兒兒歌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小球也會滑滑梯 滑滑梯兒歌》,希望精彩的內容能夠幫助到你!

中班科學:小球滑滑梯

教學目的:

1激發(fā)幼兒探索的欲望,體驗探索的樂趣

2幼兒感知球滾動的快慢與滑梯的高低有關系,不同的球滾動的快慢不同

教學準備:大小不同的球

教學過程:

1比一比球在不同高度從滑梯上滾下來

幼兒探索哪個球滾得快,為什么?

2比一比不同的球從同一高度滾下來

幼兒觀察什么球先滾下來

教學總結:

幼兒對球與滑梯都很熟悉,我們開展了這次活動,讓幼兒把球放在滑梯上玩,幼兒通過玩球激發(fā)了探索欲望,對探究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案配合兒歌:滑滑梯兒歌

兒歌滑滑梯歌詞排好隊呀滑滑梯,滑滑梯,大家不推也不擠,不推也不擠,慢慢上,別著急,啦啦啦啦啦啦啦啦滑滑梯.

不知道本文小球也會滑滑梯 滑滑梯兒歌是否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可以瀏覽其他頁面!

yjs21.cOm更多幼兒園說課稿編輯推薦

小班平安教案—安平安全玩滑梯


下面是《小班平安教案—安平安全玩滑梯》的內容一文,給你帶來豐富精彩的內容,歡迎閱讀!

運動目的:

1.幼兒學會用準確的要領玩滑梯。

2.資助幼兒明白用不準確要領玩滑梯易造成危害。開端造就幼兒的平安意識。

運動預備:

1.小兔、小狗胸飾多少,拍照機。

2.編排情境演出。

運動歷程:

1.導入運動,引發(fā)愛好。兔媽媽:"本日氣候真好,小兔,媽媽帶你們出去玩??矗鞘钦l?(小狗)他們在干什么?(滑滑梯)"

2.旁觀情境演出,向幼兒先容滑梯及其弄法。(1)狗媽媽是奈何教小狗玩滑梯的?為什么要如許玩?(2)人多的時間應當奈何玩滑梯?小結:玩滑梯人多時要先排好隊,一個隨著一個,不擁擠推拉。從樓梯這邊上去兩手扶好了,一層層地往上爬。眼睛看好樓梯,爬到頂,坐穩(wěn)后,兩手扶著滑梯雙方,兩條腿并攏,再滑下來。幼兒園教案要是不如許好好玩滑梯,做不準確的行動,就會產生傷害。

3.幼兒訓練玩滑梯,引導幼兒按準確的要領玩滑梯。(1)兔媽媽:"適才我們看了小狗滑滑梯,你們會不會象它們那樣玩?"(2)兔媽媽:"孩子們,你們想不想再玩一遍?此次,你們玩的時間,媽媽給你們每個拍張照,看誰滑的好。"(實時改正幼兒不準確的行動,勉勵幼兒用準確的要領玩滑梯。)

運動發(fā)起:

1.此運動宜擺設在開學初舉行,讓幼兒一開端就控制玩滑梯的準確要領。

2.一樣平常生存中幼兒玩大型活動用具時肯定要有成人掩護,引誘幼兒準確地玩種種活動東西,漸漸在運動中造就幼兒的平安意識。

運動區(qū)運動:

1.用在此運動中拍攝的幼兒相片部署成"我會玩游戲"角,對所用準確要領玩大型活動東西的幼兒的在其相片四周貼五角星。

2.引誘幼兒在修建角建構滑滑梯等,教小娃娃用準確的要領玩活動東西。

關于小班平安教案—安平安全玩滑梯的精彩內容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關注我們了解更多內容!

小班音樂主題教學:小兔子玩滑梯


本網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缎“嘁魳分黝}教學:小兔子玩滑梯》!

【教案目的】

1、欣賞音樂,聽辯音樂的上行和下行,感受樂曲表現的愉快的情境。

2、喜歡聽音樂,體驗隨樂表現的樂趣。

【教案準備】

大小不一的紙盒子,七個搭成樓梯狀。

【教案流程】

一、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1、師出示大大小小的盒子,搭成樓梯狀。引導幼兒數數有幾個?看上去象什么?

師:今天我們小五班來了許多盒子朋友,我們一起來數數有幾個?

師:看上去像什么?

2、師在最高的盒子上搭一根長的板,再引導幼兒說說象什么?

師:這樣看上去又像什么?

二、初步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和快樂的情境。

1、師出示小兔子,來玩滑滑梯。師邊演示教具邊引導幼兒看小兔子玩滑梯的時候是聽著音樂的節(jié)奏玩的。

(師演示一遍小兔子玩滑滑梯,無音樂)

師:太好玩了,它還想玩一次,這次要聽著音樂玩。

(師再演示一遍小兔子玩滑滑梯,配上音樂)

2、師出示小狗,演示玩滑滑梯。

(師演示一遍小狗玩滑滑梯,配上音樂)

3、出示小猴子,演示翻著跟斗玩滑梯。

三、感受音樂的上行和下行。

1、聽聽音樂分幾段?第一段是小狗在做什么?第二段是小狗在做什么?

2、請小朋友用自己的小手做小狗,跟小狗一起來玩滑梯。

四、體驗隨樂表演的樂趣。

1、除了用紙盒做滑梯,老師還能用身體做滑梯,請小朋友看老師的示范。

2、請幼兒也來做滑梯,聽著音樂,一只手做小狗玩滑梯。

3、除了用手做滑梯,還會用身體的哪些部位做滑梯呢?

4、師示范全身徒手動作表示玩滑梯,請幼兒看什么動作表示的是音樂的第一段,什么動作表示的是音樂的第二段?(老師來到一座很大的滑梯下面,小朋友能不能看到老師上去和下來)

5、請幼兒跟老師一起去玩滑梯。(上去的時候要走穩(wěn),下來的時候要滑穩(wěn),聽著音樂一步一步地走上去。)連續(xù)找空地方變換不同的身體動作做滑梯的造型。提醒幼兒在做小狗玩滑梯的時候要聽著音樂,有節(jié)奏地玩。

6、師:我要去玩一個很特別的滑梯,師哼音樂做動作,問幼兒特別在哪?(從彎來彎去的滑梯上下來的。)

7、幼兒創(chuàng)編各種滑下來的動作。

五、延伸活動。

老師的腿做一個滑梯,抱幼兒從自己的腿上滑下去。

不知道本文小班音樂主題教學:小兔子玩滑梯是否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可以瀏覽其他頁面!

大班科學教學:滑動的纜車


下面是《大班科學教學:滑動的纜車》的內容一文,給你帶來豐富精彩的內容,歡迎閱讀!

【教學目標】

1、會看圖示了解制作方法,選擇游戲材料,獨立完成玩具纜車的制作。

2、嘗試借助風力等外力促使“纜車”滑動前進,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準備】

制作步驟的圖示(取材料和工具——畫纜車——打洞——組裝)、小盤子、卡紙、2厘米左右長的吸管、鞋帶、記號筆、打洞機、剪刀(如圖)。

【教學玩法】

1、幼兒根據圖示取一個小盤子,放上卡紙、吸管、鞋帶、記號筆、打洞機、剪刀(如圖)。

2、在卡紙上按圖示畫出纜車或自己設計畫出纜車,沿線剪出“纜車”輪廓,在“纜車”上端找到中心位置,用打洞機打一個小孔,將一段吸管插入孔中,然后將鞋帶從吸管中穿過。

制作完成后檢驗“纜車”能否在鞋帶上靈活移動(如圖)。

3、幼兒雙手分別握住鞋帶兩頭并拉緊,想辦法讓鞋帶上的“纜車”滑動起來。

4、探索在雙手不擺動的情況下讓“纜車”滑動起來的方法。

規(guī)則:

1、拉直鞋帶,讓“纜車”在鞋帶上滑動起來。

2、在雙手不擺動的情況下,想辦法讓“纜車”滑動起來。

3、在雙手不擺動的情況下,想辦法讓“纜車”從低處往高處滑動,再從高處往低處滑動。

評析:

“滑動的纜車”游戲過程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動手做:幼兒通過觀察與畫畫、打洞、穿繩等系列操作活動,獨立制作一個可玩、可探索的“纜車”。第二部分是動手玩:幼兒想方設法讓掛在鞋帶上的“纜車”能夠在不同條件下滑動起來。

剛開始時,幼兒一般會雙手拿著鞋帶的兩頭,自然地將鞋帶一頭舉高,一頭放低,這樣“纜車”就會從高處滑向低處。但是,這樣的游戲很快會讓幼兒失去興趣。此時,教師引導幼兒開展新的探索,即可在固定鞋帶位置、雙手不能上下擺動的情況下讓“纜車”滑動起來,以引發(fā)幼兒的思考和嘗試。在游戲過程中,我們發(fā)現,有幼兒鼓起了嘴巴去吹別人的“纜車”,他們驚喜地告訴教師和同伴“用嘴吹氣,產生風力,可使‘纜車’向前移動”“吹氣的力道越大風就越大,‘纜車’滑得也更快”;又有幼兒產生了合作游戲。孩子們最后還發(fā)現“用嘴吹氣,不僅可使‘纜車’從高處往低處滑動,還可使纜車從低處往高處滑動”。

一個好的游戲既少不了游戲材料,更少不了對幼兒游戲興趣的激發(fā),“滑動的纜車”游戲符合這兩個設計要素。該游戲也可配合“我們的城市”“去旅游”等主題活動開展。

不知道本文《大班科學教學:滑動的纜車》是否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可以瀏覽其他頁面!

小班體育活動:竹梯樂


本網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缎“囿w育活動:竹梯樂》!

【教案目的】

1、嘗試用多種方法平穩(wěn)地爬過竹梯。

2、積極參與活動,體驗與同伴一起玩竹梯的快樂。

【教案準備】

1、音樂。

2、長竹梯、平衡木、場地布置。

【教案流程】

一、熱身運動:隨音樂模仿各種小動物

二、基本練習:在竹梯上嘗試各種爬法

幼兒自由練習爬竹梯。

三、提高難度:在竹梯上爬上爬下

1、梯子一端搭在平衡木上,嘗試從下往上爬。

2、嘗試從上往下爬。

四、創(chuàng)設情境:爬過小橋

五、放松運動:游戲《大氣球》。

不知道本文小班體育活動:竹梯樂是否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可以瀏覽其他頁面!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梯形


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梯形

我說課的活動是中班的數學《梯形》

一、設計思路:

梯形是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幼兒所要認識的平面圖形中最難理解的一種,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兒認識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應的圖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兒用語言描述梯形的特征。我把本活動的目標定為:

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圖形的干擾在各種圖形中找出梯形。

2、認識不同的梯形,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動手能力。

3、誘發(fā)孩子們學習圖形的興趣。

重點: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難點:認識不同的梯形。

二、說準備

為了更好的進行教學,我做出以下準備: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活動室內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圖畫。

教師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長方形娃娃、梯形娃娃。

幼兒學具:包含有梯形的的圖畫若干張(沒涂色)。

三、說教學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成為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顒又薪處熞闹杏心繕?,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得主體。因此我采用了操作法,情景法,互動法,并設計游戲形式,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充分發(fā)揮幼兒學習的積極性。為了更好地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幼兒聽一聽,說一說、做一做等多種形式,讓幼兒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

四、說程序設計

課堂教學是幼兒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fā)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yǎng)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tǒng)地規(guī)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fā)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設計了四個主要的教學程序:

復習整理基礎上,滲透新知識點——新授活動——鞏固活動——生活化延伸

1、通過尋找、涂色活動讓幼兒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

讓幼兒找出圖中不是長方形、正方形的圖形并涂上顏色。

由于梯形的概念幼兒不容易理解,所以活動設計我就不從概念入手,而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反復感受,逐步理解梯形的特征。

2、觀察了解梯形特征。

(1)出示梯形,提問:這個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你們看,它上面的邊短,下面的邊長,上下兩條邊平平的,旁邊兩條邊斜斜的。這個圖形像什么?

(2)小結:這個像滑梯的圖形,名叫——梯形。

(3)不過,梯形寶寶可調皮呢,它一會兒翻跟頭,一會兒躺下睡覺,你們看這樣還是梯形嗎?(小結:原來梯形可以倒著放,睡著放,它們都是梯形。)

(4)分別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讓幼兒了解它們也是梯形。

提問:這個一邊可以當滑梯的圖形,是不是梯形?這個兩邊有一樣長滑梯的圖形,是不是梯形?

幼兒認識梯形的另外一個難點是梯形的多樣性。幼兒認識的特點是先入為主,容易形成定勢。所以活動開始時就要讓幼兒接觸各種梯形,每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所看到的、制作的梯形都是各種各樣的。

3、通過再一次的操作活動讓幼兒鞏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1)來了一些小客人,他們說肚子餓了,想吃梯形餅干,小朋友能幫助他們嗎?

(2)先請小朋友們從各種形狀的餅干中挑選出1塊梯形餅干,舉起來給老師檢驗。

(3)再選擇2塊不同的梯形餅干,給同伴檢驗后喂小客人,并對小客人說:“請吃梯形餅干”。(教師在旁注意檢驗)

此環(huán)節(jié)是我在教學中有意設置的一個難點,給小客人喂梯形餅干幼兒得選擇2塊不同的梯形餅干,給同伴檢驗后喂小客人,并對小客人說:“請吃梯形餅干”。這里必須選擇不同的梯形餅干,對一部分幼兒來說,是需要思考一下的。只有讓幼兒經過一定的努力跨越過去才能從中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從心底里得到滿足。

4、通過尋找生活中常見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對梯形特征的認識。

(1)讓幼兒在活動室周圍張貼的圖片中,尋找梯形寶寶,先請一名幼兒找找、說說。

(2)鼓勵全體幼兒尋找梯形,跟同伴和客人老師說說梯形寶寶藏在哪里。

在整個指導過程中哦注重“三最”:即最大的觀察(努力觀察每位幼兒,避免籠統(tǒng)評價);最小的干預(教師角色進行退位,不干預替代);最多的鼓勵(鼓勵幼兒的點滴進步)。

另外,努力把握“玩數學”的度。不在游戲中刻意地“教”,讓幼兒在游戲中充分發(fā)泄情感,感受愉悅。

這節(jié)課,我通過四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既遵循了概念教學的規(guī)律,又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指導幼兒觀察、游戲,操作,獲取新知;同時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和各項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使幼兒學有興趣、學有所獲。

走平衡板,走梯形路


網站小編為你編輯《走平衡板,走梯形路》一文,希望為你人工作帶來幫助!

幼兒園走平衡板圖片

幼兒園走梯形路圖片

【教案準備】

平衡板,梯形路。

【教案過程】

1、請家長帶寶寶來到場地邊緣,教師在場地中介紹器械并示范玩法。

師:“小朋友們,這里有幾座小橋,我們要來學習走小橋,看老師是怎么走過去的?!笔痉稄钠胶獍搴吞菪温飞献哌^。

2、家長牽寶寶小手,自由選擇器械練習,引導寶寶走平衡板和梯形路。

提示家長:根據寶寶走步能力給予適當協助,當寶寶熟悉游戲后,可適當減少輔助力量,鼓勵寶寶大膽走上平衡橋和踩踩梯形路。建議讓寶寶光腳練習,提高足底觸覺的敏感性。

3、教師將平衡板和梯形路有機組合,家長帶領寶寶有序地跟隨教師游戲。

教案總結:

近日我們班利用戶外活動時間,組織幼兒練習走平衡木。練習在高低不一的平衡木上做各種動作,發(fā)展了幼兒的平衡能力和身體活動的能力。

從平地上的平衡走,變化到一定高度和寬度上的平衡木走及進行各種動作的平衡練習,這對幼兒的身體活動是一個新的問題,有一部分幼兒會由此產生害怕的心理,故在活動器具的選擇和活動方法的提供上,要讓他們有一個逐漸過渡、慢慢適應的過程。

不知道本文走平衡板,走梯形路是否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可以瀏覽其他頁面!

梯形面積說課稿集錦


你是否因為尋找一個好的教案模板而感到苦惱?要成為一名成功的教師,必須充分準備好課前的準備工作。作為一名杰出的老師,教案的編寫十分重要,因為它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為此,欄目小編為你精心收集整理了梯形面積說課稿,希望以下網頁的內容能夠幫助到你!

梯形面積說課稿(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梯形面積的計算》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九冊第五單元多邊形面積計算中較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梯形面積的計算是這部分內容的基礎和重中之重,學生只有掌握了這部分內容,才能正確地運用它解決實際問題。

2、學生分析

對于梯形,學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認識,如何激活學生的相關經驗,適時進行數學化,讓學生經歷實際操作、合作交流、歸納發(fā)現和抽象公式的過程,是本課教學的關鍵。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并能應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重點: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

難點:理解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理解梯形面積公式中為什么要除以2的道理。

二、說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本節(jié)課我在教學中主要體現以下的教學方法:

1、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系,根據圖形面積計算之間的內在聯系安排教學順序,以促進知識的遷移和學習能力的提高。以圖形內在聯系為線索,以未知向已知轉化為基本方法開展學習。

2、體現動手操作、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采用讓學生動手實驗,先將圖形轉化為已經學過的圖形,再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探索轉化后的圖形與原來圖形的聯系,發(fā)現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這樣一個過程,同時按照學習的先后順序,探索的要求逐步提高。

3、注意練習的探索性,形式多樣化,以促進學生對計算公式的理解和靈活運用。

三、說學法

1、重視動手操作與實驗。本單元面積公式的推導都是建立在學生數、剪、拼、擺的操作活動之上的,所以操作是本單元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既要做好引導,又要注意不要包辦代替,一定要學生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礎上進行操作,通過實際操作活動,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

2、引導學生探究,滲透“轉化”思想。

3、注意培養(yǎng)學生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師注意不要把學生的思維限制在一種固定或簡單的途徑或方法上,要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從不同的途徑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解決問題。

四、說教學流程

(一)復習引入

師:我們已經學過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請大家回憶一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

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的推導過程,從而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用割補法和拼擺法可以把一些圖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

師出示一輛小汽車的圖片,讓學生說一說車窗的玻璃是什么形狀,接著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上能找到梯形,并設問:怎樣計算這些梯形面積?

引入本課教學并板書課題。梯形的面積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學具,動腦筋想辦法推導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與同桌交流想法。教師巡視,個別交流、輔導,注意發(fā)現不同的推導方法。

(三)拓展延伸,深化提高

師:誰能說說梯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你是怎樣推導出這個公式的?

指名匯報,注意讓學生匯報不同的推導方法。

學生可能匯報以下三種推導方法,教師應予以肯定。

方法一:(拼的方法)兩個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得出結論: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方法二:(剪的方法)把一個梯形剪成兩個三角形。得出同樣的結論。

方法三:(剪的方法)把一個梯形剪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得出同樣的結論。

全班交流時,如果學生還能提供其他推導方法,只要合理,教師都應予以肯定和鼓勵。

師:用字母表示公式S=(a+b)×h÷2

(四)、作業(yè)設計

1、先量出圖中有關數據,再計算圖形面積。

2、解決問題

(1)一個零件的橫截面是梯形,上底是8厘米,下底是12厘米,高是4厘米,這個零件橫截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方厘米?

(2)、一塊白菜塊的形狀是梯形,它的上底是12米,下底是10米,高是15米,如果平均每平方米種白菜12棵,這塊地里一共可以種白菜多少棵?

(五)、全課總結。

本課主要讓學生用學過的方法試著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以及利用梯形的面積公式解決實際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

梯形面積說課稿(篇2)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認識計算梯形面積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活動中,經歷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過程。

3.能運用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自主探索中推導出梯形面積公式。

教學難點:能理解和運用梯形面積公式。

【教學準備】

尺子、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紙片、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問題。

1.出示堤壩橫截面,感受求梯形面積的必要性。

說一說:如何求出圖中梯形的面積?

預設:聯想到三角形等面積公式推導方法,可嘗試把梯形轉化成以前學過的圖形,再比較轉化前后圖形之間的關系,也許就能求出梯形的面積。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把梯形轉化成學過的圖形,并比較轉化前后圖形的面積。

(1)預設一:把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拼組”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發(fā)現:一個梯形的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

推導:由“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得出“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預設二:可以把梯形通過“割補”轉化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發(fā)現:梯形的面積等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梯形高的一半。

推導:由“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得出“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2.怎樣計算梯形的面積?

(1)通過比較轉化前后圖形之間的關系,得出“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2)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積公式“S=(a+b)×h÷2”

(3)運用公式求出堤壩橫截面的面積“(20+80)×40÷2=2000m?”

3.師生小結。

三、練習應用,鞏固提升。

1.滑梯側面的形狀是一個梯形,已知梯形的上底是2m,下底是5m,高是1.8m,求出它的面積。

2.在方格紙上畫一個梯形,高是4cm,上底是5cm,下底是7cm,這個梯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每個小方格的邊長表示1cm)。

3.先測量,再計算下列圖形的面積,并與同伴交流。

四、全課總結,強化延伸。

這節(jié)課,我們運用拼組法、割補法等,通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再一次感受了“轉化”的思想。

梯形面積說課稿(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

2、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抽象、概括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掌握轉化的思想和方法,進一步明白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可以相互轉化的。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難點:理解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每人準備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有等腰、直角、一般梯形)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同學們,之前我們學過的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是如何計算的?

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也就是S=ah。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也就是S=ah÷2。

2、指名讓學生說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3、師:根據前面的學習,我們把要研究的圖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就能找到所求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今天我們要研究的梯形的面積,可以怎樣轉化呢?下面我們就來實踐操作一下吧。

二、探究

1、師: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梯形,這些梯形有什么特點?

生:各種梯形,每種兩個。

提出要求:(1)選擇自己喜歡的梯形把它拼成我們學過的圖形。

(2)想一想,拼成怎樣的圖形,是利用怎樣的方法拼成的?

(3)它們的高與梯形的高有怎樣的關系?它們的底與梯形的上、下底有怎樣的關系?它們的面積與梯形的面積有著怎樣的聯系?

2、學生先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

教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把轉化前后的圖形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找準。

3、師:(出示課件)現在畫面展示的是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重疊在一起,哪個小組能說一說剛才你們將其拼成了什么圖形?是怎樣拼的?

各小組推選1人向全班匯報過程與結果。(教師逐一配以課件演示)

三、匯報

四、總結

師:學完這節(jié)課,你收獲了什么呢?跟大家說說吧!

學生討論。

老師小結: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經歷了梯形的轉化過程,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梯形面積說課稿(篇4)

一、教材分析:

1.關于大綱對幾何知識的教學要求。大綱指出:“幾何初步知識的教學要充分利用和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引導學生通過對物體、模型等的觀察、測量、拼擺、畫圖、制作、實驗等活動,掌握形體的基本特征和面積、體積的計算方法,并注意在實踐中應用,以利于培養(yǎng)初步的空間觀念。”

2.關于本課知識在整個學段,在本冊教材知識體系中的地位、作用。本課知識是對前面所學的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知識的發(fā)展、鞏固和應用,梯形的面積是小學階段的幾何知識的重要內容,為后面的組合圖形的求積知識以及進一步學習立體幾何知識做好鋪墊。學習梯形的面積能夠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本領,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3.關于教材的編排意圖:

(1)本課教學的知識點是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2)本課知識在編排時是按照知識的內在的邏輯順序和學生的認知順序進行有序編排的。第九冊中的幾何初步知識是在學生學過直線和線段、角和垂線、平行線、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基礎上進行講解的,而梯形的面積計算是在學生學習了梯形的概念、特征及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之后進行的,尤其是在學習過三角形的面積之后,學生對用兩個完全一樣的圖形拼成一個新的已學過的圖形的計算方法已初步掌握,這為本課學習求梯形面積的思想方法打下了基礎,所以教學時一定要放手指導學生根據舊知識自己發(fā)現規(guī)律,在掌握運用規(guī)律的同時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4.關于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來源,能夠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梯形的面積,并會計算一些簡單的有關梯形面積的實際問題。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

(3)結合教材教育學生,梯形面積計算在實際中有廣泛的應用,要認真學好這些知識,以后更好地為社會服務。同時通過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使學生初步懂得用運動、變化的觀點來觀察事物。

5.關于教學重點:掌握和應用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6.關于教學難點: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二、教學指導思想及教法、學法設計:

(一)教學的指導思想和教改意圖

1.充分體現現代素質教育的指導思想,把數學學習過程變?yōu)閿祵W活動過程,讓學生去主動探索發(fā)現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以體現素質教育的精神和數學教學的新觀念,改變傳統(tǒng)的以傳授法為主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2.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讓學生在教師有目的地指導下親自擺一擺、拼一拼、剪一剪、想一想、看一看,通過動手、動口、動腦、動耳,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注意訓練學生的數學心理素質,加深數學知識的印象,提高學習效率。

3.充分體現練好雙基、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的指導思想。在練好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適時滲透遷移、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思考策略,對數學知識進行抽象概括、分析綜合、比較推理,提高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

(二)教法、學法設計

1.運用電教、實物演示、操作等直觀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利用投影儀顯示圖形的合并、分化過程,將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再將一個平行四邊形切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讓學生在剪拼圖形的實踐活動中感知梯形面積的推導過程。

2.巧妙地創(chuàng)設探究問題的情景。在導入新課時,通過拼圖游戲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去操作發(fā)現“將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數學思想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投身于數學規(guī)律的探索之中。

3.運用遷移規(guī)律學習數學新知。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知識是學習本課的知識基礎,教學中必須充分利用這兩個基礎知識以及學習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培養(yǎng)學生運用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的能力,有效地進行知識的正遷移。

4.運用嘗試教學法。①在探索梯形面積公式時,進行嘗試;②學習例3時進行嘗試。

5.運用化歸的思維方法學習本課知識?;瘹w法就是將當前有待解決的問題,經過轉化,歸結為已經解決或容易解決的問題。本課教學中,先把梯形的面積轉化為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時,又把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轉化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和梯形的高,從而推導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樣可以緊緊抓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和分化點,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6.講練結合,及時進行反饋、矯正。在新授過程中依靠學生的實踐活動來探索規(guī)律;揭示公式之后,立即學習例3鞏固新知;在鞏固練習中,設計有坡度的題目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當堂完成,及時反饋,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技能和思維能力。

(三)教具、學具準備:投影儀及若干制好的圖片,鉛筆刀、粉筆。學生自制若干梯形圖片、一個平行四邊形圖片、一個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圖片、剪刀一把。

三、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的教材分析、教學的指導思想及教學設計,本課按以下幾個教學步驟進行教學:

(一)復習鋪墊,準備遷移。(約3分鐘)

首先投影出示一組平行四邊形圖形,并復習平行四邊形公式,板書: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然后投影出示一組三角形圖形,并復習它的面積計算公式,板書: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再投影出示一組包括一般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的各種梯形,提問這是什么圖形?怎樣判斷它們是梯形,指出它們的底和高。這一過程為知識的遷移做好鋪墊準備工作。

(二)游戲導入,激趣引新。(約4分鐘)

先讓學生用準備好的若干梯形紙片拼圖,并有目的地選擇幾個圖形在投影中顯示,如圖:

(崗亭)(輪船)(臺燈)(飛機)

然后讓學生用準備好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圖片分別在圖中的各種梯形中“鋪”方格,提問能否很快準確數出究竟有多少個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

在此基礎上,教師巧妙提問:“能不能把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我們熟悉的圖形,來探索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呢?”此時,教師用彩筆將圖中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圈起來,學生定會受到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方法的啟發(fā),積極動手拼圖。這一過程可以較好地創(chuàng)設探究問題的情景,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憤悱狀態(tài)。

(三)操作思考,探索規(guī)律。(約12分鐘)

第一步:學生在自己座位上動手操作,將游戲拼圖中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或正方形。

第二步:將學生操作過程反映在投影上,觀察雙片投影演示:先顯示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再抽移轉動圖片,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然后出示思考題。

①原來是幾個什么圖形?拼成一個什么圖形?

②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梯形的上、下底及高有什么關系?

提問板書:平行四邊形的底=梯形上底+梯形下底

平行四邊形的高=梯形的高

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梯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提問后板書:梯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

第三步是學生再觀察教師將一個平行四邊形切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然后教師指導學生將自帶的平行四邊形也剪成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思考:

①把平行四邊形剪開后得到什么圖形?

②剪出的梯形上底、下底、高與平行四邊形的底、高有什么關系?

③剪出的一個梯形面積與平行四邊形面積有什么關系?

第四步是判斷推理、得出規(guī)律。提問根據板書和操作,你認為梯形面積怎么求:

根據提問板書:

梯形面積=平行四邊形面積÷2=底×高÷2(平行四邊形)

=(上底+下底)×高÷2(梯形)

第五步是將梯形的面積公式與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加以對比,強調“÷2”的道理。

第六步是看書進一步驗證自己推導公式的思考方法是否正確。

這一過程通過“拼”和“剪”的兩個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并適時進行轉化,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通過看、聽、動、思等活動充分感知公式的推導過程。加深對公式中“上底+下底”和“÷2”的理解。

(四)學習例題,運用規(guī)律。(約5分鐘)

先提問要求梯形的面積必須知道什么條件,同時告訴學生梯形面積公式在生產實踐中有廣泛的應用,我們要學好它,為祖國建設服務,然后出示例3,讀題后教師用鉛筆刀垂直切下一支粉筆,告訴學生小刀切后出現的圖形叫做“橫截面”,最后讓學生獨立嘗試解題,計算后看書對照。

這一過程是教育學生梯形面積公式在實際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再讓學生嘗試運用公式進行解題,理解并運用公式。

(五)及時練習,反饋鞏固。(設計課堂檢測,約8分鐘)

第一題是基本題,一個梯形的上底是5米,下底是8米,高是6米,面積是平方米。讓學生對照條件將數字帶入公式進行計算。

第2題指出拼圖游戲中的一個梯形的上、下底和高的長度,口頭列式求它的面積,這樣照應開頭。

第3題是對各種不同類型的、變式的梯形進行口頭列式求出面積。

第4題是課本第71頁第3題,看圖中堤壩中的數字進行列式解答。

第5題是選擇填空(如下圖)。目的在于讓學生正確地找出圖中的上底、下底和高,求出面積。

題目是:正確的求積算式①(15+8)×4÷2

是()②(15+8)×10÷2

③(4+10)×15÷2

④(4+10)×8÷2

第6題是設計一條發(fā)展智能的提高題給學生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題目是:將三個邊長是5厘米的正方形連接橫放,后鋸掉兩邊正方形的一個角,形成一個梯形(如圖),求梯形的面積。

這一過程設計的目的是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鞏固本課所學知識,提高學生運用公式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前面1、2、3題是口頭回答,第4題完整解答,第5題進行討論解答,第6題是智能發(fā)展題,一部分學生可以在課外完成。

(六)完成課堂作業(yè),進行課堂總結。(約8分鐘)

課堂作業(yè)是練習二十第1題三條題目,課后完成練習二十第2題。

課堂總結提問: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2.梯形面積公式中為什么要“除以2”?它與三角形面積公式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這一過程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獨立進行課內作業(yè),當堂完成,檢測課堂教學效果,及時嬌正。課堂總結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并進一步理解公式中“除以2”的道理。

附:板書設計:

梯形的面積

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

平行四邊形的底=梯形的上底+梯形的下底

三角形面積=底×高÷2平行四邊形的高=梯形的高

梯形面積=平行四邊形面積÷2

=底×高÷2

=(上底+下底)×高÷2

梯形面積說課稿(篇5)

學習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猜測、填表、討論等方法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遷移前面學法,自主探究梯形上下底、高與平行四邊形的底、高之間的關系,能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應用公式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2、培養(yǎng)觀察、推理、歸納能力,體會轉化思想的價值。

3、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長新圖形面積研究的策略意識,獲得成功體驗,提高學習自信心。

學習重點:

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學習難點:

理解梯形推導公式過程中梯形上、下底與平行四邊形的底之間的關系。

學習準備:

剪下書后的梯形

學習過程:

一、先學探究

■先學提綱(另見《補充習題》、《當堂反饋》相關練習,有記號標明)

1、按算式畫出相應的圖形,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算式:4×34×3÷2

2、復習梯形的有關知識:舉一梯形。

說說梯形的基本特征及各部分名稱。

■學情預判:學生在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上可能會困惑不解,要加強引道。

二.交流共享

■后教預設:充分利用圖形的可視化特性,進行教學,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

【板塊一】學習例6:

(1)出示例6:

用例6中提供的梯形拼成平行四邊形。(注意:組內所選的梯形都要齊全)

(2)小組交流:

你認為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所需要的兩個梯形有什么特點?

測量數據計算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一個梯形的面積并填表。

(3)如何計算一個梯形的面積?

從表中可以看出梯形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還有怎樣的關系?(小組交流)

得出以下結論:

這兩個的梯形,無論是直角梯形、等腰梯形、還是一般的梯形,都可以拼

成一個

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

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

因為每個梯形的面積等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

所以梯形的面積=

(4)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積公式:

三、反饋完善

1、試一試:一塊梯形的麥田,上底是36米,下底是54米,高是40米。求這塊麥田的面積。

2、完成P15練一練

一個梯形的面積與整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3、P5動手做

四、總結回顧: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想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平行四邊形,學習目標,計算方法,自信心,教學

梯形面積說課稿(篇6)

一、基于課程標準

本節(jié)課的內容標準是:能利用方格紙或割補等方法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課程標準對本節(jié)課的學段目標規(guī)定為:

1、經歷探索物體與圖形的位置關系,再認梯形,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2、能探索出解決梯形面積的有效辦法。

3、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相關。

二、基于教材

《梯形面積》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并能靈活運用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以及理解梯形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好這部分內容,既發(fā)展了學生空間觀念,又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后面學習組合圖形的面積打好了基礎。因此我把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會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確定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

本節(jié)課教材第88頁,由車窗玻璃抽象出梯形,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接著88頁中間,通過不同的剪拼的方法,自己探索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教材89頁的例3是對梯形面積公式的應用,結合生活實際解決問題。89頁的“做一做”是求車窗玻璃的面積,和本節(jié)課的導課前后呼應,更貼近生活。

三、基于學生經驗

本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是五年級學生,學生已經了解了梯形的特征,理解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并初步感受到“轉化”的數學思想。但是,本節(jié)課不僅讓學生利用一種方法推導出梯形面積公式,而且還要感受梯形面積公式推導方法的多樣化,這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困難,所以理解梯形面積公式推導方法的多樣化就成了本節(jié)課所要突破的難點。

四、敘寫學習目標

1、用推導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方法,通過自主探究,能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并能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

2、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通過合作、觀察、比較,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發(fā)展自己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

在學生的展示和教師的講解中運用課件,把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生動、形象、直觀的呈現給學生,有利于學生對公式各種推導方法的理解,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五、評價設計

本節(jié)課我采用的評價方式是交流性評價、表現性評價和應用式評價。根據確定的學習目標,力求評價的可操作性和可檢測性。

針對目標1,我采用交流式評價和應用式評價,評價任務是推導梯形的面積公式和會求梯形的面積。

針對目標2,我采用交流式評價和表現式評價,評價任務是利用梯形的面積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針對目標3,我采用交流式評價和表現式評價,評價任務是滲透轉化、遷移的數學思想方法。

下面我就結合我的課堂教學實踐將本課的教學媒體應用以及效果向大家做一個簡要的介紹。

六、教學流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演示課件),我先引導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公式以及它們的推導過程,使學生再次感受轉化的數學思考方法,為新知學習及知識的遷移作好充分的鋪墊。然后利用汽車窗戶的形狀抽象出梯形,導入新課。

(二)猜想驗證,探究新知。

在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應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先讓學生大膽猜想梯形可以轉化成以前我們學過的什么圖形,然后再動手驗證自己的猜想,最后把自己的推導方法演示給大家。學生推導的方法是具有局限性,這時教師用課件將多樣化的推導方法演示出來: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這是大部分同學都用到的方法,課件的演示使學生直觀的看到平行四邊形面積等于兩個梯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加下底,高就是梯形的高,因此就推導出了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還有一些方法在課堂上出現的較少,用一個梯形通過剪拼的方法,把梯形轉化成三角形,這個三角形的面積就等于梯形的面積;還可以先找到兩腰的中點,連一條線,沿線剪開,通過翻轉,把它轉化成平行四邊形等等。課件圖文并茂的演示,使學生清楚的看到轉化后的圖形和梯形之間的關系,彌補了學具展示不夠規(guī)范、清楚的不足;避免了講解抽象,學生難以形成清晰、完整表象的弊端。從而拓展了學生的思路,激發(fā)了學習興趣,也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

(三)應用公式,鞏固新知。

習題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基礎練習,利用公式直接求出梯形的面積。二是利用所學公式解決實際問題,求水渠、河壩的橫截面積,機翼的面積,圓木總根數,這些習題離學生的生活較遠,課件真實的再現生活情景,從而幫助學生弄懂了題意。三是拓展練習,尋找合適的條件,求出圖形中梯形的面積。

梯形面積說課稿(篇7)

教學目的:

1、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梯形的面積。

2、通過操作和對圖形的觀察、比較,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轉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梯形面積時的運用,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運用轉化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正確地進行梯形面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

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

教學準備:

投影、小黑板、若干個梯形圖片(其中有兩個完全一樣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提問:我們學習過哪幾種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計算公式分別是什么?

2、你能說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如何推導的嗎?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呢?

3、創(chuàng)設情境:

投影顯示:

啟發(fā)談話:同學們能依照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的方法,把梯形也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計算出它的面積嗎?(板書課題)

二、新課展開

1、操作探索

⑴拼一拼,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動手拼一拼。

提問:你拼成了什么圖形,怎樣拼的?演示一遍。

⑵看一看,觀察拼成的平行四邊形。

提問:你發(fā)現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之間的關系了嗎?

出示小黑板:

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每個梯形的面積等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

⑶想一想:梯形的面積怎樣計算?

學生討論,指名回答,師板書。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師:(上底+下底)表示什么?為什么要除以2?

⑷做一做:計算“前面出示的梯形”的面積。

2、擴散思維

師:如果我們手中只有一個梯形,你們能不能自己動腦想出別的計算方法推導它的公式?下面小組討論。分組匯報:

生1:做對角線,把梯形分割成兩個三角形,如下圖⑴:

生2:從上底的一個頂點做另一腰的平行線,把梯形分割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如上圖⑵。

生3:從上底的兩個頂點作下底的垂線,把梯形分割成一個長方形和兩個三角形,如上圖⑶。

師:同學們真聰明,想出了好多種方法,推導出了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但不管采取何種方法都可以得出梯形的面積是“上底與下底的和乘以高再除以2?!?/p>

3、抽象概括

師: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積,用a、b和h分別表示梯形的上、下底和高,那么梯形的面積你會表示嗎?

生:s=(a+b)h÷2

4、反饋練習

完成課本p81做一做(一人板演)

三、應用深化

出示例子:一條新挖的渠道,橫截面是梯形,渠口寬2.8米,渠底寬1.4米,渠深1.2米,它的橫截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解釋:舉例說明“橫截面”的含義。學生嘗試計算:

(2.8+1.4)×1.2÷2

=4.2×1.2÷2

=5.04÷2

=2.52(平方米)

答:它的橫截面的面積是2.52平方米。

2、反饋練習:完成p82第1題

四、鞏固練習:p82第2題

五、全課小結

六、作業(yè):p82第3、4題

教學后記:

實踐操作是兒童智力活動的源泉,在教學中我以實踐操作為切入點,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積極推動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讓學生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獲得感性材料,為概括出新概念、總結新方法打下基礎。

在教學是我注重了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梯形面積說課稿(篇8)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梯形面積的計算》。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課:1、說教材2、說教學策略及教法3、說學法4、說教學程序5、說板書設計。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九冊88頁的內容《梯形面積的計算》。

2、教材簡析:梯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學好這部分內容,既發(fā)展了空間觀念,又培養(yǎng)了運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更為今后學習幾何知識奠定了基礎。

3、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掌握梯形面積公式,理解推導過程。

(2)能力訓練: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3)素質培養(yǎng):滲透旋轉和平移的思想,讓學生在拼剪中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在美,培養(yǎng)團隊合作意識。

4、教學重點:理解梯形面積公式,掌握計算方法。

5、教學難點:通過圖形的轉化推導面積公式。

6、教學關鍵:借助圖形之間的轉化,溝通知識間的聯系,合理使用多媒體,促進學生獨立推導出面積公式。

7、教具準備:電教多媒體、實物投影。

學具準備:各種梯形卡片若干、小刀、膠水。

二、說教學策略及教法

這節(jié)課主要本著“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以活動為主線,以創(chuàng)新為主導”的思想。主要教法有引導法、直觀演示法和討論法等。在教學策略上,把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化為學生“拼、剪、畫、說“的活動,通過小組活動、操作實踐等手段借助多媒體的演示,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使抽象的知識變得直觀形象,給學生一個創(chuàng)新的空間。變“講堂”為“學堂”,從而從根本上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建構一種新型的現代教育模式。

三、說學法

在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把學習的鑰匙交給學生,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授以科學的思維方法,這節(jié)課學生主要采用以下兩種學法進行探究學習:1、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運用這種方法,便于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合作精神。例如,讓學生尋求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看誰想出的辦法多,學生在組內合作交流,互相可以得到啟發(fā),共同理清思路。2、遷移嘗試法: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模仿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運用轉化的方法推出梯形面積計算公式。學生在模仿、遷移、推導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思考,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說教學程序

本節(jié)課屬于幾何知識中公式推導教學。根據內容特點和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特點,教學程序可分為五大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聯系學生熟悉的例子,創(chuàng)設一個能激起學生認知沖突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計算一個上底3厘米、下底5厘米,高4厘米的梯形彩紙的面積。這時大多數學生會束手無策,就在學生產生認知沖突時導入課題:“同學們,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內容《梯形面積的計算》”。精心設計好這個開端,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新知的學習環(huán)節(jié)。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又使學生明確了探索目標與方向。

第二環(huán)節(jié):搭建腳手架,激活思維。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針對學生求梯形面積時遇到的困難而設計的。這樣一來就為學生解決新問題做了認知上的鋪墊。這一環(huán)節(jié)共分兩步進行:第一步操作鋪墊;第二步再現舊知。操作鋪墊是先讓學生將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任意擺成各種各樣的圖形,然后再要求學生擺成一個學過的圖形:如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昂脛印笔呛⒆拥奶煨裕瑘D形的拼擺操作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對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操作驗證,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積累了豐富的表象,使學生獨立思考,自由探索有了基礎;第二步再現舊知,先讓學生說一說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公式是什么?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又是怎樣?再用多媒體演示,揭示圖形的轉化方法,為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提供內在的類比推理。接著問學生:回顧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這時安排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讓學生從中感悟到用轉化的方法可以解決新問題,從而對學生的學法做了有力地指導,使學生更好地自己把握自己學習的活動。

第三環(huán)節(jié):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建構主義學說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體主動建構的過程。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中,要充分相信學生,并為之提供主動建構的過程,從而使“有意義學習”的實現成為可能。這一環(huán)節(jié)也分兩步進行:第一步,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各種梯形,鼓勵學生操作,尋找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讓學生拼拼剪剪中實現轉換,比一比哪一組同學想出的辦法多。由于剛才提出的問題比較大,答案不唯一,這樣整個課堂就完全放開了,讓學生自己去找。這時學生就開始動手操作了,剪得剪,拼得拼,教師在這個時候,會積極參與小組的討論之中,并引導組織好學生的學習活動,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體;第二步,交流驗證是學生在小組間相互交流,展示不同的思考方法。除了這些方法外,可能還有其它的方法,那么學生匯報時要充分肯定他們的推理與計算。學生在交流與展示中相互得到啟發(fā),這樣學生就經歷了一個學習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使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得到更好的發(fā)展,也就可以收到“保底不封頂”的效果。

第四環(huán)節(jié):點撥歸納、解決問題。學生經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的悟出了梯形面積公式,但不一定講得清道理,有的學生在公式的理解上存在障礙,基本處于似懂非懂狀態(tài)。這時應抓住時機,引導學生梳理思路找出最簡便的解題方法,接著就重點演示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讓學生觀察原梯形和所拼圖形之間有什么關系?師生共同推導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出來,這時候計算公式的得出,也就水到渠成了。接著讓學生看書質疑,理解公式。最后進行課堂小結: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想出什么問題,這樣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第五環(huán)節(jié):綜合練習、拓展延伸。練習是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徑,為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層次的練習:

1、自命題練習:學生自己出題自己解答,并進行自評互評。這樣擺脫了由老師出題,學生依次解答的一貫做法。老師只在關鍵的地方加以點撥、引導。這樣設計,學生不但感興趣,而且這個出題與解題的過程,更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鞏固。

2、鞏固練習:先讓學生以搶答形式練習,直接用公式求面積,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一道實踐與計算相結合的綜合性題目。

3、對學有余力的學生設計一道思考題,供他們解答。這些練習緊扣教學重點,既有層次,又有梯度,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學生學好知識的自信心。

五、說板書設計

梯形的面積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S梯形=(a+b)×h÷2

這樣的設計既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又做到了重點突出。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梯形


導讀:梯形是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幼兒所要認識的平面圖形中最難理解的一種,尤其是梯形的概念。

我說課的活動是中班的數學《梯形》

一、設計思路:

梯形是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幼兒所要認識的平面圖形中最難理解的一種,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兒認識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應的圖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兒用語言描述梯形的特征。我把本活動的目標定為:

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圖形的干擾在各種圖形中找出梯形。

2、認識不同的梯形,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動手能力。

3、誘發(fā)孩子們學習圖形的興趣。

重點: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難點:認識不同的梯形。

二、說準備

為了更好的進行教學,我做出以下準備: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活動室內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圖畫。

教師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長方形娃娃、梯形娃娃。

幼兒學具:包含有梯形的的圖畫若干張(沒涂色)。

三、說教學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成為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顒又薪處熞闹杏心繕耍壑杏杏變?,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得主體。因此我采用了操作法,情景法,互動法,并設計游戲形式,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充分發(fā)揮幼兒學習的積極性。為了更好地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幼兒聽一聽,說一說、做一做等多種形式,讓幼兒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

四、說程序設計

課堂教學是幼兒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fā)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yǎng)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tǒng)地規(guī)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fā)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設計了四個主要的教學程序:

復習整理基礎上,滲透新知識點——新授活動——鞏固活動——生活化延伸

1、通過尋找、涂色活動讓幼兒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

讓幼兒找出圖中不是長方形、正方形的圖形并涂上顏色。

由于梯形的概念幼兒不容易理解,所以活動設計我就不從概念入手,而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反復感受,逐步理解梯形的特征。

2、觀察了解梯形特征。

(1)出示梯形,提問:這個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你們看,它上面的邊短,下面的邊長,上下兩條邊平平的,旁邊兩條邊斜斜的。這個圖形像什么?

(2)小結:這個像滑梯的圖形,名叫——梯形。

(3)不過,梯形寶寶可調皮呢,它一會兒翻跟頭,一會兒躺下睡覺,你們看這樣還是梯形嗎?(小結:原來梯形可以倒著放,睡著放,它們都是梯形。)

(4)分別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讓幼兒了解它們也是梯形。

提問:這個一邊可以當滑梯的圖形,是不是梯形?這個兩邊有一樣長滑梯的圖形,是不是梯形?

幼兒認識梯形的另外一個難點是梯形的多樣性。幼兒認識的特點是先入為主,容易形成定勢。所以活動開始時就要讓幼兒接觸各種梯形,每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所看到的、制作的梯形都是各種各樣的。

3、通過再一次的操作活動讓幼兒鞏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1)來了一些小客人,他們說肚子餓了,想吃梯形餅干,小朋友能幫助他們嗎?

(2)先請小朋友們從各種形狀的餅干中挑選出1塊梯形餅干,舉起來給老師檢驗。

(3)再選擇2塊不同的梯形餅干,給同伴檢驗后喂小客人,并對小客人說:“請吃梯形餅干”。(教師在旁注意檢驗)

此環(huán)節(jié)是我在教學中有意設置的一個難點,給小客人喂梯形餅干幼兒得選擇2塊不同的梯形餅干,給同伴檢驗后喂小客人,并對小客人說:“請吃梯形餅干”。這里必須選擇不同的梯形餅干,對一部分幼兒來說,是需要思考一下的。只有讓幼兒經過一定的努力跨越過去才能從中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從心底里得到滿足。

4、通過尋找生活中常見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對梯形特征的認識。

(1)讓幼兒在活動室周圍張貼的圖片中,尋找梯形寶寶,先請一名幼兒找找、說說。

(2)鼓勵全體幼兒尋找梯形,跟同伴和客人老師說說梯形寶寶藏在哪里。

在整個指導過程中哦注重“三最”:即最大的觀察(努力觀察每位幼兒,避免籠統(tǒng)評價);最小的干預(教師角色進行退位,不干預替代);最多的鼓勵(鼓勵幼兒的點滴進步)。

另外,努力把握“玩數學”的度。不在游戲中刻意地“教”,讓幼兒在游戲中充分發(fā)泄情感,感受愉悅。

這節(jié)課,我通過四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既遵循了概念教學的規(guī)律,又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指導幼兒觀察、游戲,操作,獲取新知;同時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和各項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使幼兒學有興趣、學有所獲。

相關推薦

  • 兒歌《滑滑梯》教案7篇 我們聽了一場關于“兒歌《滑滑梯》教案”的演講讓我們思考了很多,經過閱讀本頁你的認識會更加全面。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所以老師寫教案可不能隨便對待。教案是評估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依據。...
    2024-10-04 閱讀全文
  • 滑滑梯課件匯總 教案課件是老師需要精心準備的,這就需要我們老師自己抽時間去完成。嚴格按照教案進行授課可以保證教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沒有值得借鑒的優(yōu)秀教案課件素材?欄目小編今天為大家精選了一篇與“滑滑梯課件”相關的文章,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還請收藏本網頁網址與他人分享!...
    2024-03-07 閱讀全文
  • 滑滑梯課件錦集 每個老師都需要教案課件,但是教案課件并不是隨便寫寫就可以的。教案是促進學生探究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工具之一,那么如何才能算作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呢?相信“滑滑梯課件”一定能夠讓讀者有所思考,希望本文可以讓您的工作和生活注入更多的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意!...
    2023-12-10 閱讀全文
  • 教育隨筆:滑滑梯 今天,我和韓老師打算帶孩子們出去滑滑梯,聽到這個消息之后大家可高興了,在教室里一番交代之后,我們排著隊伍來到了滑梯旁,雖然大家的興奮勁兒很高,但是大家還是排著隊有序的輪流著來滑??墒菦]過多久,本來有序...
    2021-05-20 閱讀全文
  • 小朋友一起滑滑梯 本網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缎∨笥岩黄鸹荨?!教案目的?1用正確方法玩滑梯。 2培養(yǎng)幼兒安全意識。 教案過程: 1教師向幼兒介紹滑梯及其玩法。 (1)怎樣玩滑梯?為什么要...
    2021-08-01 閱讀全文

我們聽了一場關于“兒歌《滑滑梯》教案”的演講讓我們思考了很多,經過閱讀本頁你的認識會更加全面。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所以老師寫教案可不能隨便對待。教案是評估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依據。...

2024-10-04 閱讀全文

教案課件是老師需要精心準備的,這就需要我們老師自己抽時間去完成。嚴格按照教案進行授課可以保證教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沒有值得借鑒的優(yōu)秀教案課件素材?欄目小編今天為大家精選了一篇與“滑滑梯課件”相關的文章,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還請收藏本網頁網址與他人分享!...

2024-03-07 閱讀全文

每個老師都需要教案課件,但是教案課件并不是隨便寫寫就可以的。教案是促進學生探究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工具之一,那么如何才能算作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呢?相信“滑滑梯課件”一定能夠讓讀者有所思考,希望本文可以讓您的工作和生活注入更多的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意!...

2023-12-10 閱讀全文

今天,我和韓老師打算帶孩子們出去滑滑梯,聽到這個消息之后大家可高興了,在教室里一番交代之后,我們排著隊伍來到了滑梯旁,雖然大家的興奮勁兒很高,但是大家還是排著隊有序的輪流著來滑??墒菦]過多久,本來有序...

2021-05-20 閱讀全文

本網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缎∨笥岩黄鸹荨?!教案目的?1用正確方法玩滑梯。 2培養(yǎng)幼兒安全意識。 教案過程: 1教師向幼兒介紹滑梯及其玩法。 (1)怎樣玩滑梯?為什么要...

2021-08-01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