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農具的“新生命”
發(fā)布時間:2021-06-21 教育隨筆 教育筆記新生 小班教育隨筆教育隨筆:農具的“新生命”
已是農忙季節(jié),根據開學初“田園課程”的計劃,我們小班年級組將“農具”這一具有鄉(xiāng)土特征的物品,納入到了園本課程的開發(fā)中來。
在活動開始前我們就商定了將哪些農具作為重點介紹給孩子們,我們一致認為孩子常見及有特殊意義的農具先納入進來,于是教師們就自選了小鍬、小拖車、釘耙、籃子、簸箕、鐮刀、篩子、扁擔、籮筐、鋤頭等十余種農具,并各自認真查閱了相關資料,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進行了課程設計,并計劃實施了“有用的農具”系列主題活動。
在活動中,我們以實物、圖片的形式介紹各種農具的特征及用途,將孩子帶到了種植園內進行實地演示,并設計了一些以農具為材料的游戲。
在活動中我們發(fā)現(xiàn),童年時期的我們,在圍繞著農具玩耍的好多情景都躍上心頭,當孩子們在與農具的親密接觸中體驗到快樂與興奮的時候,我們更是開心與這次“農具”課程的開發(fā),因為,我們挖掘出了本土文化中的“寶藏”,深刻的體會到我們創(chuàng)造出來的價值。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延伸讀
教育隨筆:讓生命淋淋雨
教育隨筆:讓生命淋淋雨
“我、強強、平平同住在一個苗圃里,我又矮又瘦,歪著脖子,強強枝大葉茂,英俊挺拔,平平如其名,比我強點,但也平平常常。有一天,強強被一有錢人請到院子里,吃喝不愁,逍遙自在。平平被請去公路旁,天天風吹日曬,但他有同伴們的鼓勵,憑著自己的不懈努力,頂著灰塵越長越結實,越長越高大。我隨便被人插在小山上,沒人搭理。吃不好,睡不好,炎炎烈日,咆哮的風雨,猙獰的雷電。但每天早上,我能真切的感受到朝陽的活力與熱情。它告訴我,不要放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希望。于是我變得堅強起來了,學會了在風中微笑,與風雨斗爭也充滿了樂趣。多年過去,強強的主人敗落,無心管他,養(yǎng)尊處優(yōu)的他失去了呵護,不久枯枝敗葉,根死干休。平平長得筆直結實了,被人安放到屋中央做了棟梁,一位藝術家發(fā)現(xiàn)了我,贊不絕口把我移去坐了盆景…..”
這是晚上閱讀到的一篇文章《讓生命淋淋雨》,感慨頗多,想到了孩子們的成長。三棵樹不同的生長環(huán)境,造就了他們的未來。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提高,孩子們多數(shù)像文章中的強強一樣,在家人百般的呵護下,養(yǎng)尊處優(yōu),不僅吃喝不愁,個別還驕橫任性,成了蠻不講理,惹是生非的熊孩子。而熊孩子一旦離開了大人的呵護,便和強強一樣很難適應新的生存環(huán)境。還記得曾讀過的另一篇文章《教師的“責任心”,請適度》說的是孩子們在家里和幼兒園期間,有家長和老師悉心照顧,事事提醒,而去了小學之后沒有了提醒,爸爸媽媽發(fā)現(xiàn)孩子灌滿水的水壺依然滴水未減,衣服丟三落四,而孩子們的回答是“我不渴”“我不會開水壺蓋”“我忘記穿外套了”,在幼兒園養(yǎng)成的好習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瞬間崩潰。這些都說明我們家長和幼兒園老師在照顧孩子時把握好尺度,要責任有度。而文中的平平和我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生長,在與風雨日曬的斗爭中不斷成長,磨練了意志,充滿了生命的激情與昂揚斗志,磨難讓它們的生命變得更強大。其實我們孩子們的成長何嘗不需要逆境和挫折,適時地挫折能夠更鍛煉孩子。只有經歷過逆境和挫折磨練的孩子將來才會有更強的適應社會不同環(huán)境的能力,才會更強大。
生活的磨難在孩子們的成長中也是一種財富,它能使孩子更堅強,使孩子將來的人生更精彩。親愛的老師和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別忘記,讓生命淋淋雨。
教育隨筆:玩具是我的
教育隨筆:玩具是我的
晨間桌面游戲時,浩浩(2歲10個月)和霖霖都在建構區(qū)玩積塑,盛積塑的玩具筐一開始放在桌子中間,大家都從中間的筐子里拿玩具,浩浩可能因為個子小從筐子里拿玩具有些困難,便要把筐子拉到他的身邊,旁邊的霖霖從另一邊拉住筐子不放,兩人爭執(zhí)起來,筐子被扯得有點變形,浩浩看到霖霖拉著筐子不放,便去掰霖霖的手,霖霖仍不放手,大聲申辯:玩具筐應該放中間!浩浩根本不聽,還是使勁地掰霖霖的手,霖霖有點泄氣地松手,求助地看著我。
分析:
桌面游戲時,玩具筐放在桌子中間一直以來成了一條默認的規(guī)則,個子小的浩浩因為拿玩具有困難破壞了這條規(guī)則遭到霖霖的反對,一個堅持遵守規(guī)則,一個執(zhí)意破壞規(guī)則,沖突便發(fā)生了。嚴厲制止或者幫助浩浩拿一些玩具出來可以很快化解爭執(zhí),但是于孩子的內心不會有任何觸動。
我想勸浩浩自己把筐子送回到桌子中間,就問他:浩浩,你為什么要把玩具筐拉到自己這里?因為我的玩具太少了。浩浩邊從玩具筐里拿玩具邊說。
我看看其他小朋友拿到的玩具,再看浩浩的玩具,確實他的比較少,應該與他夠玩具困難有關。我又問他:如果其他小朋友還想用玩具,可是筐子離得太遠夠不著怎么辦?浩浩抬頭看看周圍的小朋友說:那我就給他、她,還有他(浩浩指著沒有和他爭玩具筐的小朋友),就是不給他(浩浩指著霖霖強調不給他)!
玩具是大家的不是你的,大家自己拿著玩就可以,不用你給的。我說。
玩具就是我的!浩浩邊玩邊堅決地說。
分析:
以玩具筐拿到自己身邊別人拿玩具也有困難來教育浩浩,浩浩因為有切身體驗,應該能夠理解自己的做法欠妥,可是自我中心意識很強,性格又倔強的浩浩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采用了逃避問題的方法從側面指出霖霖和他不友好,他也會對他不友好,并對老師的說教產生了逆反心理。
這時,因為浩浩把筐子拉到自己面前,桌面的空間小了,玩積塑時有些玩具放不下掉到了地上,浩浩便不再管玩具筐,干脆把玩具都拿到地上玩起來。我把玩具筐又放回桌子中間,并提醒他:浩浩,我把玩具筐放回去了。浩浩抬頭看看玩具筐沒有反對,繼續(xù)在地上玩玩具。
分析:
浩浩對老師把玩具筐又放回桌子中間沒有反對,說明他從內心里已經意識到錯誤并想再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下去,況且玩具筐放在自己這邊實實在在縮小了玩玩具的空間,但是倔強的他還是不肯自己把筐子放回去,而是選擇了在地上玩。
一會兒,浩浩拿著插好的積塑造型對我說:老師,你看!
哦!浩浩真棒!你插的是什么?我馬上表揚他。
我插的是樹林。浩浩得意地對我說:
你看,這兒還有小鳥的家呢。他又指指插塑造型下方的一個方形小洞說。
可愛的浩浩徹底地把自己從事件中脫離開來。
反思:
浩浩因為不足齡,初入園時我們對他給予了很多的關心與幫助,很多事情都依著他,這次他在游戲中搶玩具筐與我們平時或多或少地寵了他有關。但這個事件又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教師工作中的失誤,桌面游戲時沒有關注到象浩浩這樣拿玩具有困難的幼兒,所以沒有調整游戲場地與規(guī)則。事件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幼兒討論這樣幾個問題:搶玩具筐對不對?拿不到玩具怎么辦?玩具放在哪里玩起來更方便?讓幼兒自己來修訂規(guī)則,選擇游戲場地與玩法,這樣更能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
教育隨筆:會滾動的玩具
教育隨筆:會滾動的玩具
區(qū)域活動時間到了,孩子們到各自喜歡的活動區(qū)自主活動……只見瑩瑩小朋友來到了益智區(qū)。選擇滾一滾這個活動,瑩瑩認真地觀察框子上的圖片,并用手指指著小框上的圖片說道:“這個是能滾動的玩具,這個是不能滾動的玩具。”瑩瑩將裝有玩具的筐放到自己面前,開始仔細地進行分類。??!找到了這個可以滾動的玩具,說著瑩瑩拿起了彈珠,放到了貼有可以滾動的筐子里,并將筐子中的所有彈珠都投放進去。繼續(xù)尋找,好半天都沒有進行下一次的投放。
于是我走到她的旁邊對她說:“是遇到什么問題了么?”“老師我找不到可以滾動的玩具了?!薄澳憧梢韵日也豢梢詽L動的玩具,剩下的我們可以再進行下一步分類?!薄班培?,好的,老師。”只見瑩瑩低下頭開始尋找不能滾動的玩具,正方形的積木不能滾動,長方形、三角形的積木也不能轉動,瑩瑩將其投放到不能滾動的筐子里。
可是操作不一會又停了下來?!袄蠋煟O碌倪@些我分不出來了?!敝灰娍鹱永镞€剩下陀螺、瓶蓋、圓柱形小木塊。“你可以分別拿出來試一試,看看哪個能滾動?!爆摤搶A柱形小木塊放到桌子上開始試驗,“老師這個是不能轉動的玩具?!薄艾摤摚憧梢栽僭囋?,把小木塊兒豎起來試試看。”
“老師,老師,這個小木塊可以滾動。”“嗯,瑩瑩你可以試著換個角度去試試玩具會不會滾動?!苯又摤撃贸銎可w在桌子上嘗試,并將瓶蓋投放進可以滾動的筐子內。
瑩瑩又拿出了陀螺,在桌子上嘗試后想要投放進可以滾動的筐子里?!艾摤摚覀儎倓傔x擇可以滾動的物體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可以朝你推動的方向前進,你看小陀螺可以么?”她想了想說:“不可以,可是陀螺可以轉動?!蔽艺f:“對,陀螺是可以轉動的物體”。于是,瑩瑩將陀螺投放到不可以滾動的框里。
很快瑩瑩完成了分類投放,又學到了新的知識,瑩瑩很高興地問我:“老師我厲害么?”“嗯,瑩瑩很棒,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地幫玩具找到了自己的伙伴。”她滿臉自豪。
《指南》中指出:在區(qū)角活動中孩子會遇到困難,教師適當?shù)亟槿?,在活動中作為觀察者和引導者。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經驗進行操作,感知物體是否可以滾動,尊重幼兒的想法,引導幼兒自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讓幼兒在科學性的活動中發(fā)展孩子的探究興趣,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有更進一步的提高和發(fā)展。
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fā)探究興趣,尊重幼兒能力,對幼兒游戲材料進行精細加工,吸引幼兒目光。讓幼兒喜愛益智區(qū)“尊重幼兒在發(fā)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個幼兒都能獲得成功和滿足?!?/p>
教育隨筆:農田里的快樂
教育隨筆:農田里的快樂
又到了秋收時節(jié)了,農民都在田間干些什么呢?田里現(xiàn)在都長著什么呢?收了嗎?小朋友們都熟悉嗎?孩子們感興趣嗎?……帶著這樣的活動目標,我們小班年級組的老師們,精心策劃和組織了一次參觀田園的活動,這也是第一次將小班的孩子們帶出幼兒園,來到鄰近的農田邊進行參觀,一路上孩子們邊走邊問,興致很濃。
剛走到水渠邊,孩子們就歡呼雀躍的跑進農田,摸摸稻草,踩踩軟軟的泥土(前天才下過雨,田里有點濕濕的)哇,真舒服啊。走到一片稻田,妮妮迫不及待的告訴我這是水稻,原來孩子們對水稻還是很了解的啊。何不讓他們說說對水稻的認識呢。孩子們說稻以后會變成米,可以放進鍋里煮成我們每天吃的香香的白白的米飯。還好事先我做了很多關于水稻生長變成米的相關知識的準備,趁著孩子們的熱情高漲,就講給他們聽聽,沒想到一個個聽的很仔細哦。
接著又來到一塊稻田,這塊農田里的水稻已經收割了,農民把稻草一堆一推豎起來,扎起了草堆。孩子們一個個跑到草堆邊,扒開稻草,將小腦袋伸進去……這就是傳說中的躲貓貓的游戲嗎?看到孩子們這么熱衷于這個游戲,不如大家就一起來玩玩吧。
在參觀的過程中,孩子們發(fā)現(xiàn)了很多好玩有趣的事物,剛出苗兒的蠶豆、鋪滿碎碎小草的小路、耕田挖溝的拖拉機……不過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孩子走在那窄窄的溝渠上,伸出雙手,走一走,跑一跑,真是開心。
秋天是美麗的季節(jié),也是收獲的季節(jié),小朋友走進大自然,來到了田野,去觀察、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秋天的美麗。我想這樣的體驗是在課堂上學不到,體會不到的快樂!同時這樣的體驗活動,進一步激發(fā)了孩子對田園的熱愛和興趣。
教育隨筆:玩具是大家的
從第一天我成為大一班的真正成員到現(xiàn)在已經有半月多了,我發(fā)現(xiàn)我們班的孩子格外調皮,特別愛動,不喜歡靜,我也許是剛來的原因吧,孩子們欺負生人,無論我和他們接觸時的聲音有多大,他們總是像沒聽到我說的話一樣,對我愛理不理,各人忙各人的,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都是霸道的小皇帝,而我又是剛融入這個集體,對我這樣的態(tài)度是很正常的,尤其我們班的胡耀友,是出了名的調皮蛋,根本不聽話,我利用各種方法和他們交流,溝通,通過各種游戲活動,讓他們了解我,最后他們才慢慢接受了我。
其中有一件事我記得特別清楚。
有一次戶外活動,胡耀友跑過來告狀:“老師,王瀚生搶我的蹺蹺板?!蔽伊⒖膛苓^去,問王瀚生:“你怎么和他搶哪?”他說:“老師,胡耀友玩了很久了,一直不下來,我看這樣才來搶的”,我聽到后就告訴胡耀友:“你把翹翹板讓王瀚生玩會吧,你是好孩子啊?!蓖蹂牭胶蟾吲d地跑去坐翹翹板了,我覺得事情應該過去了,也沒往心里去,沒想到過了一會胡耀友又來到我跟前滿臉不情愿地說:“老師,我不想當好孩子了,我想當壞孩子”。我聽到后一愣,連忙問他為什么???他說:“當好孩子就要把玩具讓給別人玩,自己玩不到了,所以我不想當了”,我連忙蹲下把胡耀友拉在懷里,告訴他:“玩具是大家的,大家一起玩才可以,你自己玩是很高興了,可別的小朋友會高興嗎?你有沒有為大家想過,如果是別人占著玩具不讓你玩,你會高興嗎?”他聽到后直搖頭,我說:“是啊,你也會不高興人家一直玩而不讓你玩吧,所以我們要學會分享,”。通過我們的談話,他改變了自己的錯誤想法,臉上露出了笑容,也慢慢地接受了我的意見。和王瀚生商量著一起玩翹翹板。
孩子們,讓我們共同努力,一起加油吧!度過在幼兒園的美好時光。
教育隨筆:玩具“搬家”了
區(qū)角活動結束了,在收拾玩具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部分玩具“搬家”了。開始我認為是孩子們沒有收拾好就離開了,想查一下是誰干的,但孩子們誰也不承認,后來有孩子告狀,才知道是王伯軒干的。
我強壓住心中的火,心想:“王伯軒是班上最聽話,平時表現(xiàn)最棒的孩子,他今天為什么不敢承認錯誤?擺放玩具要整齊,這是我經常強調的呀。”于是我問他原因,誰知他怯生生地說:“老師,這些玩具,我們在美工區(qū)已經玩夠了,所以才搬到了娃娃家玩?!蔽铱匆姟鞍峒摇钡募t色珠子,明白了許多,順勢問他;“在娃娃家里用它干什么?”王伯軒趕緊解釋說:“我給我的娃娃戴在頭上,很漂亮的。”我恍然大悟,多虧我冷靜處理了這件事,否則孩子的聰明才智就會被抹殺在萌芽之中……
這件小事,讓我印象很深。是呀,平時我們總是提倡放手給孩子,不過多限制孩子,可是我們在工作中往往為了完美、整齊,而去過多地要求孩子。在活動中,我們?yōu)榱藵M足孩子的游戲需要,把材料適當重新組合也是完全可以的呀。
教育隨筆:玩具怎么玩
區(qū)角活動時,孩子們最喜歡的就是去建構區(qū)和益智區(qū)玩玩具,剛開始時孩子們是很安靜的,可是一會之后就會由靜到動,從不說話到大聲地爭論,在每次玩玩具,孩子們都會把玩具撒落一地,把這個玩具扔到別的玩具盒子里,有的小朋友不想玩自己的玩具,就會把玩具扔在地上等等,弄得亂七八糟的。
一天,班里一個男孩子把玩具扔到地上,我就拿了一盒玩具坐在凳子上,對小朋友說“XXX,你們喜歡玩玩具嗎?”“喜歡”“老師呢,也喜歡玩玩具,但是我發(fā)現(xiàn),我們班呢有好多玩具,但是有的小朋友好像不喜歡呢,我不喜歡玩這個玩具?!蔽胰恿艘粋€玩具在地上,我用眼睛看了看小朋友,“不知道玩具疼不疼,怕不怕臟。我想玩這盒玩具也想玩另一盒玩具,那我就把它兩盒混在一起,就可以同時玩了?!蔽覀儼嘤行∨笥颜f“老師,你這樣是不對的,不能把玩具扔在地上,玩具會疼的,玩具也怕臟的。而且不能把玩具混在一起,那樣不好分開?!薄皩Γ荒苣菢幼?,那樣是不對的”小朋友們異口同聲。我說“那老師做的不對,我向小朋友保證,不會再這樣做了,那小朋友呢”“小朋友也不能這樣做?!比油婢叩模煸谝黄鸬男∨笥淹低悼戳宋乙谎?,把玩具撿了起來。
從那之后,班里扔玩具的現(xiàn)象少多了,小朋友們之間還出現(xiàn)了相互提醒的行為,我想孩子們在家庭教育中,他們的父母是不是也會用同樣教育方法,來教育自己的子女呢?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研究的。
教育隨筆:送玩具回家
今天和往常一樣,把孩子們都送走以后,我和蘇老師邊走邊聊天,忽然聽到有孩子的哭聲,我回頭一樣,原來是我們班里的正浩媽媽抱著正浩回來了,我心里犯嘀咕了,今天沒有小朋友欺負他啊,他更不會去欺負別的小朋友,我和蘇老師又沒有批評他,那是怎么回事呢?我正想著,他媽媽說生氣的說:“浩浩,你自己跟你楊老師說說我為什么抱著你回來。”可是他一個勁的哭,什么都不跟我說。他媽媽用手擰他的屁股,可他還是不說,他還真倔啊。他媽媽從他的口袋里掏出一把雪花插片來:“你跟你楊老師說,這是什么?”倔強的他還是低著頭,一句話也不說。他媽媽跟我和蘇老師說:“我抱著他剛出門口,他就給我掏出來看,我問他誰給他的,他說小朋友給的,我就問他那個小朋友叫什么名字,他支支吾吾的半天也沒說誰給他的,我一聽就知道他在撒謊?!蔽野押坪票н^來:“浩浩不是故意的對不對?浩浩只是想和他們做朋友,想帶他們回家玩對不對?但是,晚上的時候浩浩是不是在自己的家里啊,他們也有自己的家,他們的家就是幼兒園,你如果把他們帶走了,你如果把他們帶走了,他們會想媽媽的?!边@是他才慢慢的把頭抬起來了,他悄悄地跟我說:“我不帶他們回家了,我明天再來玩?!彼麐寢屵@才不生氣帶著他回家了。
一個孩子的習慣是從小就培養(yǎng)的,一個好的習慣可以成就一個好的性格,一個好的性格可以成就一個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