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必讀:少兒英語學習的幾個階段
發(fā)布時間:2021-06-16 少兒英語課堂游戲 幼兒學習故事 幼兒學習少兒英語學習的幾個階段:
聽說讀寫啟蒙
階段
3-5歲
看簡單雙語動畫、聽簡單英文兒歌;家長有意無意說簡單日常用語;主要目的是灌輸英文概念,磨耳朵家長說日常用語,孩子能聽懂并作出簡單回應;或是肢體回應;能唱簡單兒歌無
無
掃盲階段
6歲
看原版動畫,可嘗試裸聽有聲讀物,繼續(xù)磨耳朵,接受外語系統(tǒng)培訓自發(fā)使用日常用語;根據(jù)有聲讀物簡單復述;會唱多首歌曲學習Phonics拼讀規(guī)則;認讀簡單的單詞;讀Phonics分級讀物ABC完整書寫,簡單單詞書寫
全面發(fā)展階段
7-9歲
可接受英文(課堂基本用語)授課;聽懂篇幅略長有聲讀物;接受不借助字幕兒童動畫能和外教進行簡單對話;就一些主題有自己的簡單觀點;用語表達的自己意愿讀原版分級讀物;練習Phonics拼讀單詞;讀兒童英文故事
能識別出簡單語法練習;看圖說話,
提高階段
10-12歲
聽懂英文長篇兒童故事;可接受看英文簡單科普;聽得懂短幅小演講大意比較流利的進行日常對話;有自己的觀點
可以接受提高閱讀深度、長度、廣度、難度
簡單完整段落的寫作
啟蒙階段:3-5歲
啟蒙階段,關鍵是英文概念灌輸,方式之一就是大量的聽。比較我們孩子,一般在兩三歲學說話時,都會說一些簡單的漢語,主要原因就是生活在漢語的環(huán)境當中,耳濡目染,日積月累,自然而然孩子就會說話了。
因此,家長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英文的環(huán)境,聽兒歌,當背景音樂,看一些簡單的Flash童謠和故事等等,避免孩子大一點兒空降來的英語學習,這樣孩子以后才不會排斥。
水滿則溢,孩子積累的多了自然會發(fā)聲。
掃盲階段6歲
繼續(xù)大量的聽,把家里的聽力環(huán)境改成英文背景,并把睡前聽力培養(yǎng)成孩子的習慣。
學習自然拼讀,把聽力詞匯量轉化為內在的儲備,運用Phonics認讀單詞,培養(yǎng)英文閱讀的興趣,對于家長和老師的英文交流做出簡單回應。
如果孩子這個時候還不是很愿意說,家長不要過于心急,只要孩子對于外界英語做出回應,說明他已經能聽懂并且開始表達自己,只是開口說還需要再去積累,同時也需要大家的鼓勵。
全面發(fā)展階段7-9歲
系統(tǒng)的學習英文教材,開始接受正式簡單語法、精讀、拼寫的學習。
同時注重詞匯量的積累,這個部分仍然很強調聽和說,系統(tǒng)的學習Phonics之后,認讀能力水平也要有所提高,另外,泛讀分級讀物也是詞匯量積累的方式之一。
提高階段10-12歲
一般情況下,兒童在10歲之后,在認知方面會有大幅度的飛躍。英語學習也會由“通用英語”向“學科英語”轉變,即把英語語言學習當成一門學科?!?51336.Com 合同幫幫網】
這時候,可以加強語法、讀寫的訓練。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幼兒英語口語學習必經10個階段
家有兒女的家長們,如果你家中有寶寶學英文的話,那么對照以下10個階段,就能清楚地知道孩子的英語口語水平處在哪個級別了,瑞思學科英語資深教育專家認為,孩子學英語,要從興趣、熱情入手,然后不斷練習演講演示,點滴各界才能過到“口語之王”的水平。
1. Enthusiasm積極熱情
萬事開頭難,有了興趣和熱情,學習英語口語不再是難事。
2. Obsession沉迷其中
凡事沉浸其中,才能最終學到真東西,少兒英語學習也如是。
3. Discomfort略有不安
在英語學習路上,總有坎坷和崎嶇之時,克服之后便是坦途。
4. Shyness羞于開口
總有一段時間是不敢開口說英語的時候,但只要張口,在接下來的日子里,英語學習就不難了。
5. Lack of Understanding缺乏理解
學習英語,如果全都理解了才能學通的話,就大錯特錯了,以有知來推測未知,才是學英語的最佳方法。
6. Frustration挫折
凡事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學習英語也如此。
7. Revelation新發(fā)現(xiàn)
在學習的路上,總有新發(fā)現(xiàn),新刺激,這樣才能一直激勵著你一路向前。
8. Excitement興奮
學習路上不僅僅是挫折和羞于開口,還會有新奇和興奮常伴左右。
9. Embarrassment尷尬
不要害怕出丑,做任何事都有尷尬的時候,克服之后就能一路向前。
10. Triumph!獲得成功!
英語學習的最后一站,也是終極目的就是獲得成功,掌握并精通這一語言才是學習的最終目標哦。
各位家長可以對照這10個階段,檢測一下孩子處在哪個等級上呢?其實大部分的孩子可能處于第3階段之前,而造成這個的主要原因就是“羞于開口”。因為總是擔心自己的發(fā)音不標準,所以干脆就不說了,這使得我們的英語學習止步不前~學習英語自信心很重要,有了自信,相信你也能侃侃而談,順利走向第10個完滿階段,來一個華麗的轉身,成為那個驚艷四座的人~
學英語第二階段-成長階段
成長是小學一二三年級時期,只要關注三件事:進入體系、聽說突破、自然拼讀即可。
兒童英語體系有很多中分類:標準體系是教學大綱、課程大綱、義務教育等階段大綱;測評體系就是諸如考試,各種測試等;課程體系就是標準體系和考試體系的連接,對于家長來說一般課程體系就是對教材的選取和教授。直線教學里三個體系都要存在,因為只有標準體系、測評體系和客車體系三者一體時,英語學習才是直線的。比如一直學,突然要去考過托福,兩個體系脫節(jié),是完全對不上的,如果三者結合得最好,就是最佳的,就是直線。
聽說突破在此處與學齡前不同,要強調聽懂,而且說要說得好,說得準,即有學習性的對待少兒學英語。
自然拼讀就是看字能讀聽音能寫。此時,如果孩子掌握自然拼讀能力,生字就不用教,孩子自己就能學會了。自然拼讀在開始的時候字母名和字母音,要注意英語字母名擱到單詞里是漢語字母音里很混淆的;之后,注意元音輔音的組合,以及雙元音與不同字母相同發(fā)音的規(guī)律。
就如同一直學英語四六級突然要去考過托福,兩個體系脫節(jié),是完全對不上的,如果三者結合得最好,就是最佳的,就是直線。
選擇體系的原因:
課程體系——
案例:一女孩三年級開始學英語,11歲劍橋五級,KET考了85分,12歲PET考了83分。13歲上有氧讀寫。14歲CAE考了63分,英語成績十分優(yōu)秀。但是有一次,電話告訴對方自己郵箱時,讀不準G和J,著急之后說了個“勾”。 一男孩9歲到11歲期間,把原版哈利波特全部讀完了,并且在這個期間他創(chuàng)作了20萬字英語小說,12歲時候出版了,英文也非常棒,11歲FCE考了67 分,PET考了70分,13歲CAE考了82分。 兩個孩子CAE得分分別是63分、82分,相當于雅思6.5分、8分,6.5可以上研究生了,而8分可以去諾丁漢大學博士。而男孩之所以82分的CAE得益于后來進行了課程體系學習。
測評體系——
所有的學習都要有測評,考試和學習與生俱來的,考試只是測評一種方式??梢园ê⒆由险n發(fā)言情況和平時綜合能力,來計算考試成績。關鍵是考的內容和考的形式是促進你學習的,那才是一個值得你為它學習的考試。當然,要先掌握體系制定的標準的所有技能,然后才去考。要積極參與自檢考試和第三方(比如國內、國際通認)的測評。
媽媽需知的幾個“什么時候”
寶寶每天總在哭,這種情況什么時候會有所改善?
在寶寶出生后的好幾個月里,哭泣都會伴隨著他每天的成長。2~3周大時,哭泣的情況會開始增加,到6~8周大時達到高峰,然后慢慢減少,到4個月時就越哭越少了。在傍晚和清晨的時候,寶寶會哭得比較多,因為過了漫長的一天,他們的情緒需要得到一定的釋放。
當寶寶哭泣時,爸媽首先要檢查寶寶的基本需要是否被滿足(如尿了、餓了等)。如果不是這些原因,那很可能是因為寶寶覺得孤單了,用他喜歡的方式安撫他一下就可以了。
寶寶什么時候會笑?
寶寶的社會性微笑會在長到6周時出現(xiàn),12周時這種微笑會常見起來,等到寶寶6個月,他就會經常對熟悉的人微笑了。如果寶寶3個月還不會微笑,爸媽最好向兒保科醫(yī)生咨詢一下。因為大多數(shù)寶寶在這個年齡段,都會對熟悉和喜歡的人或玩具露出微笑。
什么時候寶寶會對自己的名字有反應?
在寶寶5個月時會對自己的名字有反應,在平時的生活中,和寶寶多多說話,并重復他的名字會對他的理解有幫助。不久之后,他就能把他的名字和自己聯(lián)系起來。當你叫他時,他就會把頭轉向你哦。
寶寶總是咿咿呀呀,他什么時候能夠說話?
許多寶寶在12個月時能說1~2個詞語,也有不少寶寶要到16~18個月時才說出第1個詞。大部分寶寶在1歲時已經理解不少詞的意思,他們懂得的要比會說的多。如果你的寶寶咿呀作語,模仿各種聲音,其實他就是在回應你,表示他明白你的意思,說話之日指日可待了。
我每天要陪寶寶玩多久?寶寶需要獨處嗎?
你想和寶寶玩多久就多久,你是他最愛的玩伴。當然,寶寶也需要有時間一個人待著,這樣他就能逐漸理解: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并不是媽媽的一部分。你可以找機會把寶寶放在毯子上,并放些小玩具在他旁邊,讓他一個人待會,這樣他就有機會自己探索周圍的環(huán)境,學習獨處和娛樂自己,但注意不要讓他一個人待太久。幾周后,你就能知道你的寶寶能夠自我獨處多少時間。做個會觀察的媽媽,讀懂寶寶的信號,在他要哭之前先把他抱起來,與他互動。
我的寶寶剛出生,到多大時我能讓家里來的客人抱他?
只要客人事先洗手,不要對著寶寶咳嗽和打噴嚏,就沒什么問題。但注意不要讓太多人抱寶寶太久,新生寶寶的免疫系統(tǒng)還沒發(fā)育成熟,所以很容易受到細菌感染。當寶寶長到1~2個月時,就沒必要對外面的細菌這么敏感和警惕了。
什么時候可以帶寶寶外出兜兜?
從出生的醫(yī)院回到家,寶寶已經算是外出過了。這方面媽媽完全可以根據(jù)常識加以判斷,帶寶寶到附近的便利店買東西,或在小區(qū)里逛逛都可以。只要外出時寶寶穿戴得當,不要在外面待太久就沒問題。大多數(shù)爸媽在外出時都給寶寶穿得太多了,寶寶會因為太熱而發(fā)燒,體內的水分也會因此很快流失。
什么時候寶寶會開始長頭發(fā)?
這很難說,每個寶寶都不太一樣,有早有遲、有快有慢。有些寶寶一出生就有一頭濃密的頭發(fā),有些則比較稀疏,這屬于胎發(fā)。胎發(fā)在出生后的6個月內會慢慢自行脫落,所以沒必要為寶寶剃胎毛。在這之后,有些寶寶馬上會長出顏色不同、質感不同的新頭發(fā);有些寶寶則需要一段時間來長頭發(fā)。
寶寶的“尖”頭什么時候能夠變圓?
不用擔心,長長就會好。順產寶寶的腦袋“尖”或者說呈錐形,是因為經過產道時被擠壓所致,他的骨縫尚未閉合,所以頭型會自然回復。爸媽可以通過經常變換姿勢的睡眠方法來改造寶寶頭型,10~12個月后,寶寶的頭型就會完全固定。
寶寶愛吃自己的大拇指,是不是安撫奶嘴比較好?什么時候他才能不吃?
寶寶通過吮吸來使自己平靜,在胎兒時期,寶寶就用這種辦法有效處理自己的緊張情緒,大拇指比安撫奶嘴更好的原因有以下幾點,它不會掉在地上,不用通過奶嘴鏈(它比較容易鉤到其他東西)系在寶寶衣服上,寶寶完全可以自行控制。
大約在4、5歲,當寶寶找到其他方法安撫自己時,就不會再吃大拇指了。不過,即便到了那個時候,當覺得壓力太大的時候,寶寶也會偶爾吃吃大拇指。
不要強迫寶寶戒除吃手指的習慣,除非他自己準備好放棄了,因為你不大可能成功,只能給寶寶和你自己帶來困擾。
什么時候寶寶會和其他寶寶一起玩耍?
同伴交往也有一個過程,在寶寶1歲以前,爸媽不要對寶寶的同伴社交抱太多期望,1~2歲的寶寶更多的時候也只是平行玩耍,即各玩各的,互相之間沒有明顯交流,除非當兩人都要搶同一個玩具。真正的交流式玩耍,比如寶寶們能夠一起玩“過家家”、互相追逐等游戲,則要到寶寶2歲以后。3歲左右的寶寶才會對“分享”這件事有概念。在他們理解之前,爸媽可能要不停地為寶寶間的爭搶作仲裁。2~3歲寶寶更傾向倆人結伴玩耍,而不是組成小分隊,和很多人一起玩。
什么時候寶寶開始能夠記事?
在寶寶2個月時,寶寶就能識別那些熟悉的面孔和聲音,特別是天天能夠見到的那些。新生寶寶一出生就能聽出媽媽的聲音,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1周后就能聞出媽媽的味道,這些可以說是寶寶記憶的開端。3個月的寶寶能夠再認1~6天前給他看過的新圖片和新玩具。9個月的寶寶能夠記得更細節(jié)的東西,比如他喜歡的玩具到底放在家中的什么地方,可以模仿一周前學到的東西,即延遲模仿——先前經驗在延遲一定時間后,出現(xiàn)對該經驗的模仿行為,這也顯示寶寶出現(xiàn)了一定的回憶能力,14~18個月時他能回憶更多。1歲的寶寶能夠理解客體永存,2歲時能有意識地回憶以前發(fā)生的事情。
什么時候能知道寶寶是左撇子?
寶寶到底愛用右手還是左手,在他6~9個月大時能看出些端倪,真正確定要到寶寶2~3歲,因為他開始慣用那只手。有些寶寶在18個月時,就能判斷出他的偏好。有些寶寶則兩只手都會用,直到5~6歲才會做出選擇。這件事和遺傳大有關系,如果爸媽都是左撇子,那寶寶是左撇子的概率在45~50%。但無論寶寶愛用哪只手,做爸媽都不要試圖去影響或糾正寶寶,如果寶寶確實是個左撇子,非要強迫他用右手的話,不僅不能改變這個事實,還會給寶寶的成長帶來困擾。
最全的少兒英語啟蒙資源,爸媽必須收藏
少兒英語啟蒙是每個爸爸媽媽都在做卻又擔心做不好的事情,我們該在什么時候啟蒙?又該使用哪些資源呢?針對家長的不同需求,整理少兒英語啟蒙需要的各類資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長A要給孩子在3歲以前啟蒙:
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做語音啟蒙,關鍵是在于調動聽覺和視覺,建立音與意的聯(lián)結。怎么去操作呢?如果家長的英語很好,可以帶著孩子來讀英文繪本。通過講繪本來提供與孩子生活相關的語音輸入,通過繪本上的圖畫與故事來創(chuàng)造視覺信息。孩子則通過語音信息和視覺信息的結合,以認知為橋梁來達到語音啟蒙。請大家記住,非生活相關的、與孩子認知無作用的啟蒙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它無法走進孩子的生活和內心,也不能讓孩子有使用它的動力。不能用,就等同于沒有用。關于繪本閱讀,又是另一個大的話題,感興趣的家長們可以去網上搜索,有很多的相關資料。也可以讀一讀的汪培珽的《培養(yǎng)孩子的英文耳朵》,以及安妮鮮花的《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這兩本里都有介紹如何選書,還有書單推薦。不過,書單是非常個性化的,適合于他們的孩子卻未必適合你的孩子。比如很多媽媽們就反饋汪培珽的書單稍難,這點還請家長們仔細選擇。
如果家長擔心自己的發(fā)音不夠好,反而誤導孩子,我建議使用電子資源?,F(xiàn)在的網絡很發(fā)達,不怕找不到,只怕不知應該去找什么。3歲以下的孩子對于歌曲和童謠非常喜歡,歌曲對于語言學習更是有極高的意義。我們對于失語癥患者的治療,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就是要他唱歌。雖然失語癥患者無法直接說話,但卻可以通過唱歌來重拾說話的能力!童謠則通過押韻的文字以及節(jié)奏感,幫助孩子們建立語言的音韻意識和音律意識。我最喜歡的歌曲是Super Simple Songs系列、Susie Tallman系列以及金寶貝系列,童謠我推薦經典的Mother Goose,這些都可以在網上找到。有一款APP叫嘰里呱啦,家長們可以下載來用用。它的特點是資源豐富,剛剛我提到的資源都可以找到。但是缺點是,資源松散,系統(tǒng)性差一點,如果目的性不明確的話,很難找到你想要的資源。在嘰里呱啦中,我還推薦大家去嘗試的是親子對話學習。比如早上叫孩子起床,就可以說Time to get up! 準備出門上學了,可以說Let’s go!晚上親子閱讀前清理玩具時,可以說Let’s clean up your toys.
無數(shù)的研究和實踐證明,如果孩子能有來自父母的互動式的、與生活高度相關的、出現(xiàn)頻率高的對話內容,他的語言學習效果是非常高的。
家長B的孩子在3-6歲時開始啟蒙:
同樣,繪本閱讀和歌曲、童謠是不可或缺的資源。孩子們的閱讀還需要停留在Fiction(故事)階段,不要著急進入non-fiction(非故事)。
這個年齡可以加入英文的動畫片了,每天20分鐘左右,Peppa Pig(粉紅豬小妹)、Dora the Explorer(愛探險的朵拉)、Mickey Mouse Clubhouse(米奇妙妙屋)都是不錯的資源。請大家注意一點,語言學了是要用的,不用的語言是留不住的。從腦科學的角度也是一樣,語言只有在應用時才能進入腦,單純的把音頻視頻當背景聲音是不能幫他們學好英語的。那在3歲以下的孩子可以嗎?他們的目標是做語音啟蒙,不是學習和應用語言,所以他們是可以當背景音樂聽的。不過,在睡前聽聽這些音頻是有好處的,可以進入潛意識,就是我們所說的“不知道為什么但是就知道應該是這么說的”。那么問題就清楚了,3-6歲孩子學英語,不僅要帶他們讀英文繪本,讓他們看英文動畫片,還要給他們在睡前聽歌曲和童謠,還要找機會讓他們把學到的英語用出來。家長可以去下載另一個很好的APP,叫做“魔力童英語”。上面有大量的優(yōu)秀的英語學習動畫資源、可以練習聽力和口語的電子繪本、歌曲、互動小游戲,還有完整的以玩帶學的自然拼讀課程。
第一, 少而精。并不是每位家長都有大量的時間去尋找資源,即便找到了,也未必可以都能用到或者用透。Less is more, 少即是多,如果能將這些資源少量多次地滲透在家庭學習中,并一直堅持下來,效果不會比海量資源要差。
第二, 使用方便。并不是所有家長都是專業(yè)的教育者,能夠懂得如何搭配使用資源。就像并不是每個女人都懂得如何將衣柜里幾十件衣服都能搭配得宜一樣。我們需要的,就像one piece的連衣裙一樣,方便好用。
家長C的目標是要通過考試:
目標是要通過考試,所以可以關注考試所關注的領域,比如單詞的認讀、拼寫以及課文的背記等等。相關的建議我相信孩子的小學任課老師會有很多,照著做通常就沒錯。如果孩子吃力,可能是因為啟蒙的時間晚造成的??梢远嘟o他準備一些英文的分級讀本,不要以考核為目的讓他無壓力閱讀,在閱讀中得到樂趣。之所以建議無壓力閱讀,目的是不讓他失去興趣??梢試L試閱讀經典的分級讀本系列,像《培生兒童英語分級閱讀》系列、《I can read》系列、《牛津閱讀樹》系列,都是體系清楚、內容合宜并且數(shù)量充足有益于保持長期閱讀習慣的書目。對于已經失去興趣的孩子,我強烈建議送他去以興趣為主的英語培訓中心,此時切不可再送去強化記憶與學習成績的培訓班。道理很簡單,英語,他在一處沒了信心沒了興趣,就要再創(chuàng)造出來另一個地方讓他重拾信心和興趣。英語是門耗時十幾年的科目,越早失去興趣只會讓孩子越來越痛苦。另外,也可以讓孩子去學習自然拼讀,這不僅可以幫助他們提高閱讀能力,也能高效學習詞匯。我再推薦剛才的APP,魔力童英語,這個既適合小點的孩子進行語音啟蒙,又有Phonics課程,可以幫助大點的孩子學習自然拼讀。里面的資源豐富,又不松散。內容系統(tǒng)性強,同時還保留很強的娛樂性和互動性。還有,我要澄清一點,并不是說啟蒙晚的孩子就學不好英語,事實上,多項研究證明,青少年時期以前開始學外語的孩子的學習效果要好于成年后開始學習的人。即便是我們跟著學校的時間表來決定開始英文學習的時間,也同樣處在學習外語的最佳時期。我這里ABC的分類,不是依據(jù)學習效果,而是依據(jù)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和規(guī)劃,請大家不要誤解。
英語如何學?0-15歲英語學習路線圖!
少兒英語啟蒙的最佳時間,如何判斷?
哺乳期媽媽常有的幾個煩惱
哺乳期要煩惱的事情太多了啊。首先,要適應“從此睡眠是路人”的生活。小嬰兒的需求可不等人。你就是一奶媽加大型人肉安慰器。娃隨哭隨到,隨哭隨喂,還要花式哄著。一覺睡到天亮?那是不存在的。如果你家孩子是天使寶寶的,請接受我發(fā)射過來的羨慕飛鏢。
其次,喂養(yǎng)煩惱一大堆啊。母乳的,可能有乳頭痛、奶不夠、漏奶、急性乳腺炎、漲奶、喝湯喝成飯桶,腰身粗一大圈等多種煩惱。這些煩惱有可能是多樣并發(fā),被嚇到了吧?奶粉喂養(yǎng)的,你以為就好過了嗎?并沒有哎!首先操心到哪里買更安全放心的奶粉。我敢說,80%的需要奶粉喂養(yǎng)的中國媽媽,最后都被逼成了奶粉營養(yǎng)研究專家。其次,漲不漲價?囤的夠不夠?轉奶有沒有問題?上不上火?大便是否便秘?每一項都夠媽媽頭痛。爸爸呢?他們默默為自己點了一首《無所謂》。
再次,初次為人父母的你,和粉粉嫩嫩的小嬰兒,最大限度勾起各路人馬的“好為人師”之心。最有資格叉著腰指點你的,現(xiàn)在非你家婆婆莫屬了。還會時不時拋出一句:你老公,當年就是被我這么養(yǎng)大的!噎死你不償命。至于此過程中產生的各種齷齪、撕逼,想必每一個經歷過得媽媽,此刻都想說一句:“婚后流的淚,都是婚前腦子進的水。”
不過,不管什么樣的困難,都是難不倒你的。親愛的,加油,一切困難都是暫時的,熬過去就好了。
首先,哺乳期讓人煩惱的事情可多了,沒有最煩惱,只有更煩惱。
一,漲奶。從開始的少奶或者無奶,大量喝水大喝各種肥膩的湯水,終于有奶了。漲奶的痛至今難忘,剖腹產手術后下床的痛苦都沒讓我哭,奶漲的讓我哭的稀里嘩啦。然后各種硬塊,請催乳師通乳。我這還算好的,聽說有的媽媽都急性乳腺炎發(fā)高燒了。
二,夜奶夜哭
孩子第一個月吃的少,一會兒一吃,感覺整夜都是喂奶喂奶,這還算好的,有時候也會大哭,抱著孩子走來走去。累的虛脫。
三,抱睡
孩子小的時候,可能是腸絞痛,也可能是缺乏安全感??偸窍矚g大人抱著睡。白天還可以接受,晚上累的要命,抱著坐在床上石化一樣。胳膊手腕腰椎酸痛。
四,大寶添亂
大寶畢竟還是個孩子,有時候你好不容易哄睡了二寶兒,大寶一聲就把他叫醒了。有時候覺得大寶故意找茬,氣死人了。
目前為止還沒有添加輔食,以后預估還有寶寶的輔食煩惱以及斷奶的煩惱。
少兒學英語困惑有幾多?
暑期快到了,省城眾多培訓機構紛紛看好暑假市場,其中各類英語學習班尤令家長關注。讓孩子流利地掌握英語,現(xiàn)在幾乎成為每個家長為孩子設計的學習目標之一,因為這不僅是今后求職就業(yè)的一項重要技能;更主要的是能為孩子打開認識世界的又一扇窗口。
目前,太原市各小學從一年級到三年級起步不等地開設了英語課,但是不少家長并不滿足于孩子在學校學到的東西,一位家長這樣說:“在學校孩子多,老師根本顧不過來。校外培訓班小班教學,又有外教授課,形式活潑,更適合孩子?!毖巯绿写蟠笮⌒〉挠⒄Z培訓機構不下100家,不少家長為選擇何種方式大傷腦筋。記者為此走訪了一些學校英語教學和培訓機構從業(yè)人員,欲為家長解開心頭迷惑,但卻出了這樣的結論:解開少兒學英語的困惑,其實最應解決的是家長對待英語學習有無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以下幾種表現(xiàn),大大有悖于學習的目的和規(guī)律:其一貪多嚼不爛型。在某小學教一年級英語的蘇老師介紹說,有些家長今天讓孩子學這個,明天又換成另一種,其實英語入門知識大同小異,重要的是應該堅持系統(tǒng)的學習。對于學習興趣濃的孩子,可以在完成校內學習后,在校外選擇適合的內容進行系統(tǒng)的、連續(xù)的學習,求得進一步提高。而對于大多數(shù)孩子來說,能把學校教給的內容完全吃透,也會取得循序漸進的進步。
其二重壓強迫型。在太原美康學校,曾有一位家長領著上六年級的兒子來報名學習,校長王棟在與這個孩子聊天時,發(fā)現(xiàn)他的英語講得不錯,但卻愁眉不展,沒有這類孩子應有的自信。等把孩子單獨叫來,問他“你喜歡英語嗎?”時,這個孩子竟令他吃驚地說:“我恨英語”。原來父母對他不間斷的學習安排,已使孩子產生嚴重的厭煩心理。后來,王棟告訴這個男孩的家長,你的孩子已經學得不錯了,不用再報班學了,回去多聽多讀就可以了??梢娚賰簩W英語,培養(yǎng)興趣最關鍵。
其三急于求成型。學習一種語言,可以說沒有速成的訣竅,但一些人認為花上大價錢,就能迅速解決問題。還有些家長不辭辛苦地進行陪讀,可看到孩子在課堂上表現(xiàn)不夠出眾時,便厲聲訓斥,弄得孩子越來越沒有自信。
其四花錢買安慰型。這種情況較為普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落于人后的家長,看著別家孩子都報了班,也把孩子送進了培訓班。錢花出去了,似乎也獲得了心理上的某種安慰,便認為交給老師用不著多管,對孩子學得咋樣則很少過問。
以上這些不正確的心態(tài),對于孩子學習百害而無一益。對此,有關專家開出良方:學習英語要把握好三個關鍵詞:興趣、習慣、堅持。
“興趣”———人常說,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少兒學英語重在激發(fā)和培養(yǎng)興趣,培養(yǎng)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使孩子與人樂于用英語進行簡單的交流。但是某些學校為了能“交代”家長,對低年級學生用所謂的考試成績來證明他們的教學水平,是十分不可取的,相反多用做游戲、模擬場景等方法可以提高孩子的積極性,激發(fā)學英語的興趣。還有些家長并未額外地加重孩子學習的砝碼,而是選擇適合孩子的英語類動畫片,使其在輕松的氣氛中,增強對英語學習的感性認識,應當說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習慣”———學習語言特別需要營造一種氛圍和環(huán)境,形成“浸入”式的習慣和積累。一位培訓機構從業(yè)者這樣對記者說,我英語學得好,有一個重要因素是,小時候大哥每天早上都要聽英語磁帶,這樣的氛圍當時并未覺得有何益處,但日積月累,就會有不小的長進。再者,對于參加校外培訓的孩子來說,每周學習一兩次,并不能完全解決問題,老師只是對如何學習提供了正確的引導,家長則需要幫助孩子,把課堂上得到的引導貫穿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之中。
“堅持”———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是“聽—說—讀—寫”,依次漸進。剛入門學英語時,大多數(shù)孩子會覺得趣味盎然,但學習幾個月后,便會產生枯燥的感覺。這時候,要積極引導孩子多聽、多讀、多說,鼓勵孩子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鼓勵孩子走出這段枯燥期,持之以恒地通過成體系的堅持學習,變化和進步就會日益明顯起來。
家長從自身做起,建立學習英語的良好心態(tài),將對孩子學習產生積極的促進和引導。此外,在采訪中,一些專家還建議,家長要綜合考慮自己孩子在校學習的情況,然后再確定是否需要為孩子選擇校外英語學習課堂,以及選擇何類校外英語學習課堂。在慎重地分析比較的基礎上,選擇社會信譽好、辦學態(tài)度嚴肅踏實、管理正規(guī)的培訓機構,因為正確的選擇是成功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