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果有以下3點表現(xiàn)典型是缺愛
發(fā)布時間:2021-05-26 幼兒園工作總結愛孩子 什么是教育筆記 教育孩子筆記孩子如果有以下3點表現(xiàn)典型是缺愛
航航生活在一個離異的重組家庭里,他被判給了爸爸,但是他爸爸又重新組建了一個新的家庭,并且有了一個小寶寶,所以他平時都是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偶爾會回來看他。
在平時他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時候,都特別的乖巧,能夠自己按時起床去學校,但是只要他爸爸一回來看他,他就會很任性。晚上要和爸爸一起睡,第二天還會賴床,讓爸爸給他穿襪子,會在爸爸面前撒嬌,想爸爸對他多一點關愛。
其實他就是缺乏父母的愛,本身就缺母愛,這父愛爸爸還又有了一個小寶寶,把他的父愛又分走了一大半。所以在爸爸回來的時候,他就會做一些無理取鬧的事情,讓爸爸對他多一點的關愛。
他知道爸爸陪他的時間不多,所以他希望爸爸能夠多照顧他自己的情緒,能夠多陪陪他。一般孩子有幾下以下表現(xiàn)就說明孩子缺愛。
過于懂事,在外不自信
一些孩子是特別的懂事,想要做好每一件事,能夠贏得他人的贊許,這樣的孩子內心是缺乏安全感的,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吸引到別人的注意力,但往往這些還是在外面是比較自卑的,因為孩子內心是缺愛的,導致他內心的缺失。
孩子頑皮是孩子的天性,偶爾的調皮氣人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是完美的小大人那則是缺愛。[教師范文大全 jk251.cOM]
太過于看重他人的看法
一些孩子很在意別人對他自己的看法,他在人前都會小心翼翼的,很會察言觀色,注意到別人的神情,別人一皺眉,他會趕緊不說話,乖乖的站在一邊低著頭。這樣的孩子活得太累了,內心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生怕別人不喜歡自己。
察言觀色雖是個褒義詞,但是用在這些孩子身上,恰恰說明了孩子會察言觀色說明孩子內心有恐懼感,缺乏真正的安全感,缺乏關愛。
愛啃手指頭
不少孩子都有啃手指的習慣,根據(jù)心理學家測驗,小孩子啃手指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xiàn),平時寶媽們要多注意孩子有沒有啃手指的行為,如果有要及時的改正,并多給孩子一些關愛,不要讓他自己一個人長時間的呆著。
如果孩子出現(xiàn)以上幾個表現(xiàn),家長要多多留意孩子,在平時給孩子多一些關愛照顧,要多注意孩子情緒上的變化,哪怕工作再忙,也要記得回家后給孩子做一些互動,或者給孩子一個擁抱,說媽媽今天好想他,你要讓他知道爸爸媽媽是愛他的,這樣也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你家孩子有這些表現(xiàn)嗎?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現(xiàn)在孩子缺的是什么?
“現(xiàn)在孩子缺什么”,相信這個問題會讓許多家長好好思考一番。是啊,不愁吃,不愁穿,各種玩具一大堆,大人圍著孩子轉,還缺什么呢?
缺批評和懲罰
鼓勵表揚能讓孩子充滿自信,“拇指教育”一段時間被奉為包醫(yī)百病的靈丹妙藥。
但過度過濫的表揚會漸漸讓孩子對此麻木、失去感覺。聽慣了順耳的話,時間一長就聽不得批評,即使做錯了也不能批評。
因此,對孩子的言行做出正確的評價,無原則的贊美會造成孩子是非不清、驕橫跋踾。當然這并不是說對孩子只能批評不能表揚,只是表揚要掌握分寸,孩子確實經(jīng)過努力取得了成績,就要肯定贊美,注意不要泛泛夸獎,而是要明確到具體的事和行為,也不夸大其詞。要給予孩子必要的紀律約束和適當?shù)呐u,如果錯誤比較嚴重,批評還可更嚴厲些甚至可以是懲罰,這樣有助于提供明辨是非的能力。家長要根據(jù)孩子的不同情況、教育的不同內容,學會選擇運用不同的“指頭”,贊貶交替,各有側重,既尊重孩子,有激勵孩子不斷進步。
缺鍛煉和饑餓
體育鍛煉的缺乏,衣食無憂的生活,飲食文化的繁榮,讓孩子吃飽吃好的心愿,讓他們沒有了饑餓感,因此孩子不愿吃飯、吃得不多成了不少家長的心思。事實上,適當讓孩子有饑餓感,能幫助孩子正確對待正餐,吃得更香,并且養(yǎng)成少吃零食的好習慣,也能調節(jié)腸胃功能。當孩子偶爾提出不想吃飯或吃得太少時,勿需大驚失色。只要確定孩子身體健康沒病,家長可以讓他少吃點或者不吃,只要自己堅持讓孩子多活動鍛煉,不貪吃零食,孩子終會覺得饑餓,自己要求吃飯的。
缺勞動和自立
父母或爺爺、奶奶輩的精心照顧和疼愛,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懷,使得孩子缺少勞動和自我服務的機會,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吃苦能力差,肢體懶惰,不僅阻礙身體的發(fā)育,還會影響智力發(fā)育。建議家長該放手時就放手,給孩子足夠的機會和時間去學習必要的自我服務技能,適時的幫助和提醒,肯定鼓勵的話語,耐心的等待,一定會讓你的孩子學會照顧自己、管理自己的玩具物品。孩子大一點后,還可以讓他在家適當?shù)姆謸彝趧眨鐠?、修理草坪,澆水,喂養(yǎng)小動物,整理衣櫥等,從小培養(yǎng)為家庭服務的意識和能力。有時可以有意識地鍛煉他們,讓他們參加一些野營活動,接受挑戰(zhàn),戰(zhàn)勝自我,長大才能成為獨立、有責任心的人。
缺正確的自我意識
幾個大人圍著孩子轉,一味的以孩子為中心,無論是在哪種環(huán)境中,主角都是他,會讓孩子產(chǎn)生錯覺“世界是以我為中心的”,“我是最重要的”。事實上,一旦所處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比如進入幼兒園,他就很有可能由主角變?yōu)榕浣?,甚至有時會被忽視、不被重視,這時孩子可能會有失落感、挫折感。因此怎樣讓孩子適應其中角色的轉變,調整心態(tài)以適應新環(huán)境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家長要學習時常進行中心點轉移,不事事以孩子為先,讓他適應新的變化,慢慢學會及時調整心態(tài),從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
缺同伴和合作精神
現(xiàn)在獨生子女居多,孩子們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沒勁,沒人和我一起玩?!薄疤珢灹恕!苯ㄗh家長可以從同事、朋友或是鄰居家的孩子中挑選年齡相仿、合得來的小伙伴,定期搞些聚會、郊游等活動,甚至還可以嘗試讓孩子互相在同伴家做一天小客人,這樣孩子不會老是覺得寂寞,而且還可以在活動中促進交往,培養(yǎng)集體意識、合作精神、分享、公正等社會性意識和行為,為將來步入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
缺和大自然的親密接觸
對電視、電腦、游戲機的熱衷,各類興趣班、特長班的活動,加上鋼筋水泥的城市,使得現(xiàn)在孩子們很少有時間和機會親近大自然,很多家長會有這樣的感慨,現(xiàn)在的孩子一生下來就生活在成人精心設計好的世界里,物質雖然富有,但孩子們往往并不滿足、開心,回憶起自己的孩提時代只是玩沙玩土,沒有很多玩具和好吃的食物,但經(jīng)常覺得很開心,至今腦海里一定還有幾件令人難以忘懷的事情,看來“在蜜罐里泡得太久就覺不出甜味了”。帶孩子們與大自然來個親密接觸吧,光腳接觸泥土,在陽光下、草地上追逐,到田梗旁認認各種蔬菜、農(nóng)作物等等,相信從大自然這本教科書中,孩子們會學到很多書本上、電視里學不到的知識,受益終身。
孩子心理壓抑的表現(xiàn)竟是如此
孩子心理壓抑的表現(xiàn)竟是如此
對于成年人而言,如果錯過一頓飯,不過是過后再吃罷了,但是,對一個依賴別人給他食物的嬰兒,延誤吃飯時間卻會是對身心的雙重折磨。那么,你怎么知道孩子感覺痛苦呢?當孩子感到壓力時,他們可能出現(xiàn)以下7種怪異的表現(xiàn)。
1、哭泣
通常孩子哭泣是由于饑餓或疲勞,但哭泣也是減輕壓力的一種自然方式?!昂⒆釉囍鴮⑺幸姷降囊磺醒b進心里,試著理解這個世界,這對他來講有點不堪重負?!卑l(fā)展心理學家阿利瑟·所特這樣認為,她著有《流眼淚與發(fā)脾氣》一書?!翱奁且环N自然愈合機制”,當孩子受到太強的刺激,不知如何放松時,他們就垮了下來,然后大聲啼哭,這就是為什么在生日聚會上總會有很多哭成淚人的孩子。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眼淚仍然是他們在情緒激動時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所以不應該阻止孩子哭泣,也不要忽視他們的哭泣,應該充滿愛意,心平氣和地對待。如是嬰兒啼哭,可抱著他們搖一搖,直到他們恢復平靜。研究表明孩子被抱著的時間越長,他們哭泣的次數(shù)就越少。即使年齡大一些的孩子,抱著他們也可使其恢復平靜。
2、不安的睡眠
夜晚對孩子來講是很難度過的。把嬰兒或咿呀學語的孩子和他們的父母分開,他們會很自然地感到焦慮。在想象力豐富的學齡兒童腦子里,壁櫥可能是妖魔鬼怪的藏身之所。如果說你的孩子長期失眠,那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在困擾著他們。
賓州的喬伊·凱斯在上6年級時就開始經(jīng)受長期失眠的折磨。那個時期,他的母親蘇注意到:喬伊早晨不愿意起床,整天無精打采,還會常常無故亂發(fā)脾氣。在醫(yī)療檢查無異常的情況下,喬伊坦言,他總在晚上擔心作業(yè)沒做完,所以很不容易睡著。為了讓孩子放松,蘇和校長談了一下,給孩子在白天另外安排一些時間做作業(yè)。這樣,他晚上就不會再擔心作業(yè)沒完成了。校長答應了她的請求?,F(xiàn)在,喬伊有更多的時間來完成作業(yè),晚上睡得好多了。
在睡覺前和你的孩子聊聊天,給他們一個機會說出心里話,這有可能會改善他的睡眠不佳。
3、疾病反復
如果你的孩子叫嚷肚子疼或頭疼,但又沒有任何外在的癥狀,那么他可能就是精神緊張。曾經(jīng)有一個父母正在鬧離婚的孩子表現(xiàn)得非常焦慮,他不斷地去校醫(yī)務室檢查,說自己頭疼。作為父母,即使你懷疑孩子在裝病,也應該帶他去看醫(yī)生。
華盛頓特區(qū)國家兒童醫(yī)院的急診和社區(qū)兒科主任本·基特曼建議,一旦診斷出疾病,應首先治療兒童的情緒和心理,而不是身體?!拔覀冃枰P心的是孩子,不僅僅是他的胃,”基特曼說, “我應該盡量安排和你的孩子單獨相處而又無人打擾的時間,和他一起度過這段時光,讓他感到你是值得信賴的,因為你可以解決那些給他的生活帶來壓力的難題?!?/p>
4、攻擊性行為
每個人都知道咿呀學語的孩子也會發(fā)脾氣,但這些行為不總是古怪的?!罢Z言能力有限的兒童減輕壓力的唯一方式就是咬、激怒或欺負他的玩伴。造成這種行為的原因雖然和電視或錄像上的暴力情景不無關系,但孩子的憤怒更可能源于心情壓抑”。這就是阿利瑟·所特稱的“碎餅干現(xiàn)象”——一個兩歲的孩子不大可能由于得到一塊碎餅干而感到不安,只是將其作為借口釋放早晨郁積的沮喪心情?!斑@種行為傳達的主要信息是他需要一切放慢速度,”所特說,“給你孩子安排的活動應當盡量簡單,以確保他有足夠的時間自由玩耍。”
這就是說,你應該盡量少地告訴他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否則只能增加他的壓力。孩子需要無憂無慮地玩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5、過度憂慮
孩子看到新聞中災難的報道而害怕颶風是情理之中的事。同樣,學生害怕臨近的考試也是正常的。但如果他們害怕所有的人和事就不正常了,他們越感到軟弱無助,害怕的東西就越多。
凱利·西克是新墨西哥州教育醫(yī)療顧問,她建議孩子減輕恐懼和憂慮的方法就是正視他們。說“沒什么好怕的”是毫無用處的,相反,應該讓孩子集中精力應付他們控制范圍內的事。
愛麗斯·安多斯在她6歲的兒子勞根第一次不想去上學時不知所措?!皠诟鶈栁摇铱刹豢梢蕴^一年級的第一天?’”愛麗斯回憶說,“我問他擔心什么,他告訴我他整周都在擔心‘等于’,他說,‘我知道2加2等于4,10加10等于20,可是如果老師問我50加25等于多少,我就不知道了’”。愛麗斯告訴孩子,或許班上其他孩子也不知道,但老師會教他們,因為這是她的職責?!拔业脑捠顾判亩嗔恕?,愛麗斯說,“他愉快地度過了上學的第一天?!?/p>
6、說謊和欺騙
四五歲的學齡前兒童有時會撒謊,但他們通常并不知道他們行為的后果。他們只是在區(qū)分什么是真實的,什么是虛假的。大一點的孩子在已經(jīng)能夠分清真假的情況下也會撒謊,這大多數(shù)是因為他們受到很多的壓力。
8歲左右的孩子更關注自己在學校的一切。10歲的時候他們會有諸如“別人喜歡我嗎?”這樣的社交考慮。歸根結底,他們是想取悅于父母,擔心會辜負他們的期望。如果承認自己辜負了父母的期望,他們會感到羞愧。因此,他們就編造一些父母喜歡聽的話,或讓他們高興,或喜歡講故事時自己受到關注和贊賞。
“如果你發(fā)現(xiàn)孩子在說謊或欺騙你,請記住他們在按著父母的暗示行事?!比绻愕暮⒆勇牭侥愦祰u自己停車沒付費,或撒謊以避開工作會議,你要小心自己在樹立壞榜樣。最好把誠實的重要性和說謊的后果講給孩子聽。如果說謊已經(jīng)成了他的一種習慣,你就應該帶他看醫(yī)學專家了。
7、拒絕吃飯
很多專家提醒家長注意孩子的飲食。如果出現(xiàn)厭食或其它表示不滿的肢體語言,家長應認真對待。如果對此忽視,就有可能發(fā)展成飲食紊亂癥。
2—8歲的兒童十分挑食,這是人所共知的?!坝械暮⒆雍芴羰?,有的則害怕吃飯?!币晃谎芯匡嬍澄蓙y的專家卡洛里·戴雷解釋說。
一些挑食的孩子胃口小,沒有食欲。另一些明確表示不喜歡某些飯菜,但最終他們會吃掉喜歡的飯菜;而對于可能患有飲食紊亂的孩子,他們就干脆不去想自己餓不餓。談到飲食,簡單地把食物分成“好的”和“壞的”或過量運動以“燃燒脂肪”,可能意味著你的孩子正在試圖通過一種不健康的方法控制自己的身體,從而達到控制壓力的目的。
1994年發(fā)表在《飲食紊亂研究》上的一篇文章報道,1——5年級的學生里有40%的女孩和25%的男孩在減肥。孤立無助的感覺和自卑會引起對食物的反感,但多數(shù)情況下,父母一方丑陋的體態(tài)或對別人胖瘦指指點點的態(tài)度會影響孩子。因此,父母并不總能正確判斷孩子是否患飲食紊亂癥。
“不要強迫你的孩子吃飯,而是應該經(jīng)常改變飯菜的種類,”鼓勵孩子幫你做飯,幫你準備他們愛吃的飯菜。如果他在吃飯時的不良傾向持續(xù)很長時間或體重減輕很多,最好找治療飲食紊亂的專家尋求幫助。
溫馨提示:
認識到你的孩子生活中存在壓力,耐心地和他們一起分析解決這些問題對每位父母來說都是必要的。當然,你不可能解決孩子們生活中的所有問題,但你可以為孩子提供處理問題的建議,幫他們成長為快樂的、有著良好適應能力的人。
專家點評:善意的謊言是愛的表現(xiàn)?
寶寶調皮,總想怎么鎮(zhèn)住他。一兩歲撒野的時候,就拿大灰狼來嚇唬他。晚上他不睡覺,說句:“大灰狼來了!”他立即乖乖睡覺,不出十分鐘就睡著了。
(兩歲寶寶心語:大灰狼一定是很可怕的動物,連媽媽都害怕,我得聽話,乖乖地睡覺。)
到了三四歲,他不怕大灰狼了,大灰狼不管用了。
(三歲寶寶心語:媽媽天天拿大灰狼嚇唬我,我可不再上當了,這個游戲不好玩。)
點評:兩歲的寶寶天真、簡單,沒有形成一定的判斷力,特別容易受哄騙。媽媽習慣用“大灰狼”來哄騙寶寶,可以輕而易舉地達到預期目標。寶寶過了三歲,語言表達能力與判斷力有了一定的進步,媽媽常說的謊話再作為矯正寶寶的某些不乖行為,手段就行不通了,得另想辦法,難道還要繼續(xù)采取哄騙的方式嗎?
有次上街,碰到一個乞丐,灰頭土臉的。寶寶對他很警惕,很緊張,鉆到我懷里,偶爾探頭看看他。路上,他不停地問關于乞丐的事。“媽媽,他為什么那么臟?他的媽媽呢?他爸爸呢?他家在哪兒?他打不打人啊?他吃那些臟東西肚子痛不痛?”
當時我覺得沒什么,就隨便敷衍了幾句:“他不聽爸爸媽媽的話,爸爸媽媽就把他攆出家門。他沒有錢,沒有房子,所以就在街上撿垃圾吃,睡大街。沒有人給他洗澡,所以他很臟!”寶寶聽了默默地一句話也不說。有一次他手里拿著糖,還扔了兩顆給乞丐。
點評:媽媽的解釋滿足了寶寶的好奇心,而且寶寶在聽完之后還生出一定的同情心,說明媽媽的言論影響了他的行為,是個好媽媽的作為。
有一次,我叫他洗澡,他偏不,怎么勸也不洗。我忽然想起了那乞丐:“你不洗澡,就要變成乞丐啦!好臟哦!”這招果然靈,寶寶立即自己脫了衣服去洗澡。邊洗邊說,“媽媽,乞丐不洗澡,好臭哦!我要洗得干干凈凈的!”我不住地點頭,以為找到了對付他的妙方。
點評:在兒童形成行為習慣的過程中,媽媽以何種態(tài)度和方式去引導寶寶行為的發(fā)展方向,決定了寶寶的哪些行為會消除,哪些行為會保留,進而影響他整體的心理狀態(tài)。這位媽媽仍然采取了"哄"的方式。不過從媽媽口中說出的謊言并沒有讓人感覺到絲毫的欺騙意味,反倒成為另類激勵,鞭策著寶寶朝著某個方向努力進取。你看,因為媽媽的謊話,寶寶乖乖地脫了衣服去洗澡了。
又有一次,他玩了玩具不肯收拾。無論我怎么叫他都不予理睬。我一急,拉起他朝門外走:“你不聽話,媽媽不要你了!到大街上當乞丐去!”他大哭著求饒:“媽媽媽媽,我錯了,我錯了!”之后去收拾了玩具,平日里愛說愛笑的他,悶悶的,一句話都沒有,只靜靜依偎著我。
(寶寶心語:當乞丐?太嚇人了!比“大灰狼”還可怕!)
我的心為之觸動了:是做得過分了嗎?因為當時在氣頭上,也沒重視。
點評:媽媽雖然覺察到自己有些過分,但沒有重視起來,也許是認為善意的謊言是必要的。正是在媽媽所編造的謊言中,寶寶認真吃飯了,喜歡上刷牙和洗臉了,更用功讀書了,家庭中的善意謊言成為一條亙古不變的教子定律代代相傳。
又有一次,我跟寶寶開玩笑,說他是爸爸廠邊的一個乞丐生下來扔在路邊的,我看著可憐,就撿回來養(yǎng)了。他信以為真,仔細地問:“扔在哪兒?你怎么看到的?”
我哈哈大笑,說是開玩笑的,你就是我生的。寶寶又一次沉默了。
點評:雖然善意的謊話是出于對寶寶的無限期待與關愛,但誰又能保證每一次用謊言包裹下的好心與善意終將令人接受、引人走向正確呢?實際上,善意的謊言有危害性,它讓寶寶覺得周圍的世界很不可靠,使他處于深度的恐懼之中,也不利于他了解事情的真實邏輯,對寶寶思維邏輯的形成是一大困擾,更嚴重的是對心理的一種摧殘。
對這些事,我依然沒有引起重視。直到昨天,家里來了個小妹妹,比他小一歲。他不喜歡這小妹妹,處處刁難她。小妹妹把一個玩具扔地上了,他追著要小妹妹撿起來,小妹妹跑了,他抓到小妹妹就往門外推,邊推邊說:“你不聽話,把你攆出去當乞丐!”語氣很歹毒。小妹妹來的這兩天,寶寶一直都很不友好,無論怎么教育,他總是與小妹妹水火不容。今天看到他這副樣子,就在他的屁股上狠狠揍了幾下。
點評:媽媽在生活中有意和無意的說謊行為,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寶寶的行為和心理情緒,正如寶寶對待小妹妹表現(xiàn)出的語言暴力傾向,長此下去,長大后多半會沒有同情心,對別人的痛苦無動于衷,自尊心很低,甚至帶有暴力傾向。
老公立即護起短來了,不讓我打,還責問我:“是誰說要攆寶寶出去當乞丐的?”是啊,這么狠毒的話,出自最親最愛最信賴的媽媽的口!我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深深傷害了我最愛的寶貝稚嫩的心!我這么對待他,他也這么對待小朋友,將來他就這么對待爸爸媽媽!對不起,寶貝,媽媽錯了!
點評:真是個好媽媽!做為父母,勇于承認錯誤并糾正錯誤,難能可貴。
其實,像我這樣嚇唬寶寶的媽媽很多,今天把我的心得寫出來,是想告誡媽媽們慎用這種教育方式。如果給寶寶的心靈蒙上了陰影,甚至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我們將后悔莫及!我想這種傷害一時半會是不會顯露的,但它潛伏在靈魂深處,將來對寶寶的人格、家庭、婚姻等都會造成不良影響。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我要用圣潔的母愛來感化寶寶,用真善美的情感來凈化寶寶的心靈!讓他成長為一個充滿愛心、真誠、善良、堂堂正正、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點評:真正愛孩子的媽媽懂得:媽媽的誠信可以換取寶寶的誠信,媽媽的謊言所得到的決不僅僅是寶寶的謊言。要培養(yǎng)心智健全的寶寶,除了要有一顆母愛之心外,還要從我們一點一滴的行為做起,自己不說謊,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答應寶寶的事情就力求做到,當實在無法做到的時候,也要給寶寶一個合理的解釋,讓他感覺到,爸爸媽媽是真誠可信的。這才是好媽媽真正的愛的表現(xiàn)。
這十種溺愛孩子的表現(xiàn),你有嗎?
溺愛,是一種失去理智、直接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的愛。如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愛孩子有害,但卻分不清什么是溺愛,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沒有溺愛。以下10種溺愛的形式是比較典型的實例,不是每個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或多或少都會有幾種,或各種都有輕度表現(xiàn)也是值得警惕的,我們要以合理的愛,來保護孩子的健康成長。
表現(xiàn)1: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如吃“獨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獨生”,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孩子過生日得買大蛋糕,送禮物……這樣的孩子自感特殊,習慣于高人一等,必然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不會關心他人。
表現(xiàn)2:過分注意
一家人時刻關照他,陪伴他。過年過節(jié),親戚朋友來了往往嘻笑逗引沒完,有時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圍在中心,一再歡迎孩子表演節(jié)目,掌聲不斷。這樣的孩子自認為自己是中心,確實變成“小太陽”了。家里人都要圍著他轉,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寧,注意力極其分散,“人來瘋”也特別嚴重,甚至客人來了鬧得沒法談話。
表現(xiàn)3:輕易滿足
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有的父母還給幼兒和小學生很多零花錢,孩子的滿足就更輕易了。這種孩子必然養(yǎng)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享受、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并且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
表現(xiàn)4:生活懶散
允許孩子飲食起居、玩耍學習沒有規(guī)律,要怎樣就怎樣,睡懶覺,不吃飯,白天游游蕩蕩,晚上看電視到深夜等。這樣的孩子長大后缺乏上進心、好奇心,做人得過且過,做事心猿意馬,有始無終。
表現(xiàn)5:祈求央告
例如邊哄邊求孩子吃飯睡覺,答應給孩子講3個故事才把飯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態(tài),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養(yǎng)不出責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喪失殆盡。
表現(xiàn)6:包辦代替
我曾問一些媽媽,要不要求孩子勞動,有的竟說:“我疼都來不及,還忍心讓孩子勞動?”也有的說:“叫‘小東西’做事更麻煩,還不如我?guī)退隽?。”所以三四歲的孩子還要喂飯,還不會穿衣,五六歲的孩子還不做任何家務事,不懂得勞動的愉快和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責任,這樣包辦下去,必然失去一個勤勞、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進的孩子。這決不是聳人聽聞。
表現(xiàn)7:大驚小怪
本來“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聲不響爬起來繼續(xù)玩。后來為什么有的孩子膽小愛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時表現(xiàn)驚慌失措,嬌慣的最終結果是孩子不讓父母離開一步。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表現(xiàn)8:剝奪獨立
為了絕對安全,父母不讓孩子走出家門,也不許他和別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時刻不能離開父母或老人一步,摟抱著睡,偎依著坐,馱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來怕飛走。這樣的孩子會變得膽小無能,喪失自信,養(yǎng)成依賴心理,還往往成為“把門虎”,在家里橫行霸道,到外面膽小如鼠,造成嚴重性格缺陷。
表現(xiàn)9:害怕哭鬧
由于從小遷就孩子,孩子在不順心時以哭鬧、睡地、不吃飯來要挾父母。溺愛的父母就只好哄騙、投降、依從、遷就。害怕孩子哭鬧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打罵爸媽的孩子會變成無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無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種子。
表現(xiàn)10:當面袒護
有時爸爸管孩子,媽媽護著:“不要太嚴了,他還小呢?!庇械母改附毯⒆樱棠虝境鰜碚f話:“你們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會好;你們小的時候,還遠遠沒有他好呢!”這樣的孩子當然是“教不了”啦!因為他全無是非觀念,而且時時有“保護傘”和“避難所”,其后果不僅孩子性格扭曲,有時還會造成家庭不睦。
拓展閱讀:父母何時該放手?專家告訴你。
父母過分干涉孩子的生活其實是剝奪了他們成長的機會。孩子3歲之前不能與父母分離,否則容易產(chǎn)生不安全感;7歲之后應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幫助其建立自己的人際關系;15歲以后則要絕對放手,必要時給予啟發(fā)和建議。另外父母不要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當孩子合理頂撞自己時不必反應過激,而面對外人批評要適時引導孩子改正錯誤。
學會給孩子的表現(xiàn)做點評
學會給孩子的表現(xiàn)做點評出差三天回到家,發(fā)現(xiàn)**表現(xiàn)欠佳:玩玩具,玩具扔得滿地都是,拒不收拾,全部奶奶代勞(事實上,奶奶收得沒有他好,他自己收,很懂得分門別類了);索要零食,要求看動畫片,遭到拒絕,甚至只是晚了一點滿足,便涕淚交加;啃人,咬人;在墻上和地上亂寫亂畫……
實施溫情主義沒能奏效,我又沒忍住,對他大加呵斥。說:“**,你剛才的表現(xiàn)很不好!”
等睡足了覺,調整好了生活狀態(tài),這才明白過來,自己又犯了錯了。身心俱疲之下,耐心本來就有限,何況**兩周多,正是淘氣得了不得的階段。明明是自己沒發(fā)現(xiàn)這些,卻認定孩子表現(xiàn)不好,真是太過份了。
現(xiàn)在心情平靜下來,不免就想,自己對孩子的要求,其實真的太高了。我自己三十有三,工作十多年,結婚也快十年,而且一貫來很注重自省,可是,犯的錯誤,身上的缺點,又何其的多???總是要求孩子不要這樣,不要那樣,否則便是表現(xiàn)不好,這是對孩子的苛責啊。
其實誰都不想表現(xiàn)不好,誰都希望天天都有人夸獎,孩子可能特別想表現(xiàn)好的,但壓力一大,表現(xiàn)如何好得起來呢?
于是想,得允許孩子有表現(xiàn)不好的時候。這樣,他才能真正穩(wěn)定地表現(xiàn)得好。
但每天,或者每隔若干天,都在孩子和自己都心情平靜的時候,給孩子的表現(xiàn)做一個點評,可能是個不錯的辦法:寶貝,你今天玩了積木后,把它們收起來了,而且收得很快,這樣做真好!你今天早晨不想喝牛奶,把牛奶倒在地上,還差點把杯子摔掉,媽媽打掃了很久,這樣做不太好。不過呢,每個人都有時候心情不好,媽媽相信你下次不會這樣做了。媽媽很愛你……
這種點評,掌握好了技巧,讓孩子分清了正錯和錯誤,又有充分的理解和愛,應該能讓孩子成長得更好。
孩子早慧的10點生活表現(xiàn)
早慧兒童一般有以下表現(xiàn):
1、求知欲和好奇心強烈。什么都想知道,對什么都好奇。
2、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能在其他孩子認為沒有問題的地方提出問題。
3、觀察細致。善于觀察出其他孩子容易忽視的,然而對整體或整個事物至關重要的細節(jié)。
4、思路寬闊。思路廣、思路寬,善于舉一反三,問一知十,觸類旁通。
5、自信心強。什么都想自己做,相信自己能把想要做的事做成。
6、想象力豐富。聯(lián)想豐富奇特,能從一想到二、三,還能想到看來毫不相關的四。
7、記憶力驚人。能把難記的事轉化為形象、生動的場面加以記憶。
8、語言表達水平高。喜歡模仿大人說話,說話條理清晰,邏輯性強。
9、好勝心強。不論什么情況都不服輸,喜歡超過別人。
10、有領導能力。辦事爽快,有組織才能,其他孩子樂意聽他指揮。
這樣做可以輕松改掉孩子的缺點
家長們必須明白,你的眼睛如果盯在孩子的缺點上,你下個世紀也無法改變他。我們必須讓孩子自己找到自我價值。孩子對外界毫無興趣的原因——自我價值極低。自我價值能讓孩子感覺“我很好,我是有價值的……”這種感覺才讓他腰板挺直了。之后,他生出一種自我完善的需要,這時候,你教他方法,他才有改變的能力。
父母都知道孩子既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你把孩子的優(yōu)點像根嫩芽,逐漸放大,時間一長把優(yōu)點固著下來,最后,在他的心理系統(tǒng)產(chǎn)生自我價值升高的現(xiàn)象,一個人感覺自我價值升高,之后會產(chǎn)生自我完善的欲望。如果沒有這些,我們把眼睛盯在孩子的暗點上,不斷地確認,不斷地產(chǎn)生一種叫自卑感的東西,這種劣等感,讓孩子產(chǎn)生巨大的痛苦,為了活下來,他會拼命地阻抗別人,為自己辯護,找別人的缺點,以獲得心理平衡,怕受傷害。在他的精神境界里,根本看不到自己的缺點,他因為在防護,而這時你和他說什么,越這樣說他的自我價值越低。自我完善的欲望,沒有這欲望就沒有動力,好像沒有燃油的汽車,根本無法開動。
我們要真的想讓孩子改變缺點,就是先強化優(yōu)點,強化到他自己也認為他有這些個優(yōu)點,然后,他自我完善的欲望開始產(chǎn)生,自我價值開始升高,這個孩子才產(chǎn)生我想要改變缺點的欲望。這個時候才可以改變。
我在做咨詢時,我所做的第一個是轉變他的觀念,問他“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自己說完以后,我來一條條破除舊的不正確觀念。記憶力不好,不正確;沒有理科天賦,不正確;沒有文科天賦,不正確……把他錯誤的自我觀念破除。第二個,表達我的欣賞,讓他確立自我價值,逐漸使這些孩子感覺:“我真的挺好的!”
讓孩子逐漸找到他的自我價值,你才可以指出他的缺點,告訴他:“你必須改變缺點,否則你實現(xiàn)不了你的目標!”他開始想:“好,我要改!”這才可能真的去改變缺點。所以要想讓孩子改變的話,只有遵循這個規(guī)律才可以。我用個不太恰當?shù)谋扔?,如果把一棵樹移到本地來,這棵樹有很多的樹杈,都是不需要的??墒且苼硪院?,我們正常的的方法,先把根埋進地里,澆上水,活了之后,枝葉長出來了,這時你才能把杈削掉,加上漆,如果樹根還沒有長住,就“卡嚓”一下剪掉枝葉,你沒有錯,樹杈是不需要的!可是把枝杈去掉,引起水分流失,樹也死掉了!這就是我們很多家長不斷地批評、苛責、埋怨孩子的結果!你說的都對,可是把孩子打擊過火了!最后,孩子缺點真的沒有了,什么也不想做,不想學習,不想做事……
有很多家長對我說:“我那個孩子,人格絕對沒問題,但是他天天也不愿和別人接觸,也不想學習,這咋辦呢?”
你現(xiàn)在能知道這里面的深層原因了吧,如果一個孩子想要跟你沖撞,想跟你逆反心理,不聽話,不斷地犯錯誤……,另一個孩子啥也不想做了。我問一問各位“教練”,你認為哪個孩子是可以塑造的?
我對啥也不想做的孩子,基本上感到無能為力!現(xiàn)實生活中不能離開他的環(huán)境,如果他能跟我生活在一起,我可以用一個月,把他重新激勵起來,重新燃起生命的熱望,否則,一次談話是不管用的。一個孩子不斷地犯錯誤,不斷地沖突,他的內心有把火,那是自我價值在燃燒著。還可以做,只不過方向不對,需要調整,校正過來就可以了;啥也不想做的孩子,就像爐子里的火,已經(jīng)滅了!你需要重新燃起他的自我價值,他現(xiàn)在的狀態(tài)是長時間輸入的錯誤信息的結果,現(xiàn)在只有家長用更長一點的時間輸入正確信息,無條件愛孩子承認他的價值,才可以傳達進去。
孩子,如果有人打了你…
教育界曾經(jīng)有一個課題是:“你的孩子,如果被別的孩子打了,你會教育孩子怎么辦?”
辯論很多,印象最深的是四個觀點:
1.用合適的方式告訴長輩。
2.要盡量避免正面沖突。
3.如果不是什么大事,則要懂得吃虧。
4.打回去啊。
從前,我對這個課題一直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因為許多年前,我還沒有孩子,人生的重心,就是一個人的成長。我也不會想到,多年之后,當我自己遇到“孩子被打”后,孩子自己的反應,會顯得如此寬容和理解。
前些日子,和女兒去游樂園玩。周末的游樂場就像一個巨大的澡堂,每個人都自顧自,似乎沒什么交集。
女兒很喜歡去游樂場,三歲了,孩子多的地方,似乎總是感覺有了自己的小世界。
忽然間,一個男孩沖了過來,奪女兒手中的玩具,并狠狠地用手打了女兒的臉。我為什么覺得這是狠的,因為女兒的臉一下子撇了過去。
女兒沒有哭,她比我的反應更加決斷和直接,她伸手打了那個小男孩,打在了那個男孩子的手臂。
男孩子開始大哭,我和女兒站在原地。女兒還是會膽小,不停地往我身上湊。但她知道,我從來不隨意批評她,犯錯需要承擔責任,女兒并不是主要的過錯一方。
男孩撒潑打滾躺在地上。我和女兒站在一邊。我也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孩子。我一直覺得,每一個孩子的模樣,就是原生家庭的教養(yǎng)。那種深刻地印記,是逃也逃不掉的。
他的母親跑了過來,抱著兒子說,是不是妹妹打了你,是不是妹妹打了你。那鏡頭,我恍惚間覺得自己在看電視劇。
男孩子自然忘了自己伸手先打了我的女兒,只說“妹妹打我”。他的母親一邊斜著眼,一邊惡狠狠地對我說:你得讓你女兒道歉。
而她似乎并沒有看到,女兒臉上還有她兒子的淺淺的掌印。
我覺得我有必要告訴她,這個事情的過程:
一、你兒子先打了我女兒,而且打在臉上,你兒子手上的玩具就是從我女兒手上奪來的。
二、我女兒臉上還有你兒子的手印,你可以仔細看。
三、你兒子向我女兒道歉的話,我女兒也可以向你兒子道歉。
那個家長斜了我一眼,抱著兒子就走。
女兒看起來很高興,這個大大咧咧的孩子啊,第一次摟著我又親又抱。我知道,女兒喜歡我的決定。
說真的,這些年看到很多“孩子傷害孩子”的新聞:
1.2015年,某個小學生因為被同桌欺負,同桌經(jīng)常用筆戳她的手臂,還各種侮辱她,導致神經(jīng)衰弱,不敢上學,最后嚴重到一聽說上學,就渾身發(fā)抖。欺負她的那個學生家長是學校的一個老師,所以班主任并沒有對欺負的同學做出任何處理,聽之任之,一直到這件事被媒體爆出,才對欺負的同學進行管教。
2.2015年,“高中女生遭同學輪番施暴不敢吱聲”視頻傳在網(wǎng)上引發(fā)熱議,畫面中,那個女生不斷地被扇耳光,卻一聲不吭。
我一直覺得,性格的所有線索都可以追溯至童年。凱瑟琳·凱利-萊內曾經(jīng)有一句話是,為什么童年的記憶特別真切,那是因為它們是最初的人生體驗,帶著某種特殊的味道。一個人長大后的樣子,或多或少是童年許多個瞬間堆積而成的。這件華麗的袍子充滿著時間的虱子,它們牢牢地抓著,怎么也甩不掉。
我常常在想一句話:不傷人是一種教養(yǎng),但不被別人傷害是一種氣場。而這一點,或許從孩子開始面對這個世界,就開始需要讓他知道了。
我婆婆曾經(jīng)很奇怪的問我:在別人打了女兒之后,看到女兒沖過去還擊,也從不把她拉回來。
我說,我相信一個孩子的判斷。而事實也證明,在孩子的心中,永遠是愛憎分明的,他們對愛她的人充滿著好感,對傷害她的人會回擊。而這又是人最初也最珍貴的棱角。
我一直不贊成從前的教育方式,對別人的傷害要忍讓,甚至要以德報怨,因為我覺得被傷害后不反抗,會讓孩子漸漸失去對這個世界最初的好惡的判斷,讓傷害的人知道自己不可以隨意被傷害,其實就是一種本能。
所以,
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一定要尊重精神和肉體的第一意愿,不害怕地反抗;
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一定要披好你的鎧甲,讓他們無處可攻;
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也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讓人得逞,但也不讓人太傷。
不進一寸,也不失一毫,我始終覺得,這個世界從來是有經(jīng)緯度的,不會因為你的忍讓而縮水,也不會因為你的強悍而膨脹,你要懂得游刃有余最好的方式是,內心柔軟而有原則,身披鎧甲而有溫度。
孩子,做一個勇敢而溫暖的孩子,不暖到燙傷自己,也不冷到凍傷身體,如果有人打你,就勇敢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回擊。你的回擊越擲地有聲,你的未來更充滿坦途。
沒有人可以照顧你一生,而你要學會愛著自己,從現(xiàn)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