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水到哪去了
發(fā)布時間:2021-05-10 幼兒園新年到說課稿 幼兒園案例 小班教育筆記案例這一天,我和孩子們在小花園里又開始了我們的課題研究活動。當我將一盆盆的水潑在草地上、土地上、沙地上時,孩子們睜大了好奇的雙眼,興奮地又跳又叫"老師,水不見了哎!""水消失了哦!""水怎么不見了?""水到哪兒去了呢?"孩子們的興奮與好奇感染到了我,我也跟著激動地說:"咦?水到哪兒去了呢?我也很想知道哦!"于是,孩子們開動起了小腦筋,不一會兒就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我知道,因為水里有許多小洞洞,水從哪兒流走了""我知道,小草要長大,是它把水給喝掉了""是因為土里面有漏水的管子,水漏掉了""因為沙地里有恐龍蛋,它要喝水的""……"聽到孩子們千奇百怪的想法,我又驚喜又好?quot;他們怎么就有那么多奇妙的想法呢?"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孩子們繼續(xù)探索的欲望,為了培養(yǎng)孩子們的科學精神,我假裝自言自語地說:"我真想知道水到底是到哪兒去了。有什么辦法呢?"有個孩子馬上說:"我們就去找找水到哪兒去了吧!"孩子們都很贊同,決定動手了。可是怎么樣才能挖開土呢?孩子們遇到了一個小難題,但是聰明的孩子們總是能想到辦法的。這不,有孩子說:"老師,我想要鏟子。"隨即很多孩子都提出了相同的要求。覺察到孩子們的需要后,我高興地說:"好!我馬上去拿鏟子,你們還需要什么工具?"孩子們提出還要放大鏡。于是,我盡快幫助孩子們準備好工具后,我們的找水活動就開始了。
夕陽即將西下,美麗的小花園里,一群可愛的孩子們正專心致志地埋頭尋找水的去向。有的孩子正在挖土,有的孩子正拿著放大鏡這兒看看,那兒瞧瞧,有的孩子正在與朋友談論……忙得不亦樂乎。我呢?也被孩子們快活的叫聲弄得忙起來"老師,我發(fā)現(xiàn)水流到沙子里的洞洞里去了,快來看!""我發(fā)現(xiàn)水和泥巴混在一起了,真的,你來看嘛!""老師,水在草上,肯定是小草在喝水,它要長高了。""你們快看,有好多小螞蟻,是它們把水喝了""……"孩子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正興奮于自己的發(fā)現(xiàn)。我被他們感染著,為他們的激動而激動著,同時也興奮于自己的體會:科學的探究思維及方式,對于孩子來說是彌足珍貴的。作為老師,我們需要關注孩子的興趣及需要,及時為他們創(chuàng)造相應的心理及物質(zhì)環(huán)境,引導他們?nèi)グl(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讓他們體驗主動獲取知識與經(jīng)驗的樂趣。
當然,這個活動還沒有結(jié)束,這只是我班課題研究活動的一個小小的片斷.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編輯推薦
案例:小恐龍哪兒去了?
案例記錄:
星期二來園,葛天逸帶來了一只玩具小恐龍,透明的綠顏色,非??蓯?,戶外活動了,他把小恐龍放在老師辦公桌上。下午離園時,葛天逸想取回他的恐龍,可我怎么也找不到,他很不高興地說:“唐老師把我的綠恐龍弄丟了,以后我再也不帶玩具來了!”
晚上,我考慮了良久,決定請小朋友幫我的忙。第二天一早,我問孩子們:“你們誰看到葛天逸的小恐龍了嗎?”“沒有看到!”“昨天小恐龍就沒有了!”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肯定是顧磊拿走了!”一個聲音串了出來?!翱隙ㄊ牵洗晤櫪诎蜒┗ㄆ旁诳诖?!”“對,對,顧磊還把小磁鐵放在口袋里,我看到的!”“肯定是顧磊拿回家了!”其他的小孩子也附和著說。于是我問顧磊:“你拿綠恐龍了嗎?”顧磊一個勁兒地搖頭。“綠恐龍事件”成了一個迷,我決定在離園時和顧磊的家長交流一下。
下午,孩子們午睡時,我又一次里里外外找了個遍,出人意料的是我竟然在辦公桌靠墻的角落里發(fā)現(xiàn)了那只神秘失蹤的小恐龍?!鞍?,顧磊可真冤枉呀!”我也暗暗慶幸:幸虧沒找顧磊的家長。
案例分析:
雖然事情有了一個完美的結(jié)局,但給我的觸動非常大,為什么大家都不約而同的把懷疑對象指向顧磊呢?今后我該如何來扭轉(zhuǎn)顧磊在小朋友心目中的“定型”呢?帶著許多問題我仔細考慮了一番,孩子們把顧磊定為懷疑對象,究其原因:
第一、顧磊是我班的插班生,在和家長的交流中得知父母分居,孩子長期由爺爺奶奶照管,故倍加溺愛,致使孩子放縱自由,隨心所欲,品德行為習慣非常差,除案例中小朋友所舉的事例屬實外,還有如:想在床上小便就在床上小便;想在桌子上大便就大便;欺負旁邊小朋友、吐口水、拉小朋友頭發(fā)、排隊時推人等不良行為。
第二、由于顧磊的種種不良行為,所以小朋友經(jīng)常告他的狀,影響了教師正常的教學秩序,因此在集體中批評他也就成了家常便飯。為了減少麻煩,老師讓他坐在第一個,在無形中把他視做一位比較特殊的孩子,把他和其他孩子隔離開來,給顧磊貼上了壞孩子的標簽,使孩子們不愿和他做朋友,久而久之大家對顧磊也另眼相看,認為壞事總和顧磊聯(lián)系在一起,形成一種思維定勢。
我的對策:
通過小恐龍事件,迫使我對我的教育行為進行了反思,也深深的感覺到“貼標簽”對孩子的傷害,更覺得作為老師要關注每個孩子。
一、向孩子公布事實的真相。
我把找到小恐龍的經(jīng)過如實告訴給班中的孩子,消除大家對顧磊的誤解,也坦誠地向顧磊道歉(因為我?guī)缀跽J定這事于他有關),還顧磊一個清白,也以教師的實際行動告訴孩子們要尊重事實,不錯怪他人。
二、多交流溝通。
情感是溝通的橋梁,尤其對于這樣的孩子,他更需要成人對他的關愛。我經(jīng)常拉著顧磊的手,靠著我的身體,有意識形成一種親切、溫馨的氣氛?!澳憬裉爝@件衣服很干凈,很漂亮,今天肯定不會趴在地上的,對嗎?”“昨天爸爸有沒有給你講故事?。俊薄皨寢寧闳ツ睦锿媪??”“今天你和陸啟航小朋友玩得開心么?你們是怎么玩的?”在交流中,潛移默化地影響教育孩子,用愛來包容他的錯誤,讓孩子感受老師地關愛,老師對他的重視。
三、批評與表揚鼓勵同步。
二期課改的理念要求教師應以積極的態(tài)度,以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孩子??v然每個孩子都有不足的地方,但也有他的閃光點。顧磊有的地方不好是要批評,但過多的批評會使他麻木。于是我改變教育方法,努力去發(fā)現(xiàn)、挖掘他的閃光點:
他飯吃的好就表揚;在區(qū)角游戲自始自終的玩,沒有隨心所欲,就鼓勵他;同時關注其發(fā)展進程,如:午睡沒有睡著,但沒有影響旁邊小朋友是一大進步;他上課沒有專心聽,但沒有擾亂教學秩序也是進步。對他的錯誤行為中所折射出來的進步我及時在集體中加以肯定,同時也進一步對他提出要求。采用這種積極的激勵機制,使顧磊對自己有了信心,看到了希望,也逐漸使同伴改變了對他的看法,所謂一舉兩得!
四、家園同步教育。
100的幼兒園教育+0的家庭教育=50,尤其像顧磊這樣的孩子,家庭教育更顯重要,通過家訪,談心等活動,顧磊的父母被我的執(zhí)著和認真所感動,他的媽媽激動地流著眼淚說:“我要來經(jīng)??纯此?,多教教他,孩子的母愛太少了?!彼母赣H也表態(tài),生活中多和孩子親近、交流。我還把電視臺的“小鬼當家”欄目推薦給爺爺奶奶,給他們舉實例,講道理,并指導祖輩的家庭教育方法。
五、結(jié)對子。
為了讓大家接受、喜歡顧磊,我還讓能力強的小朋友和顧磊結(jié)對子,做朋友,幫助顧磊體驗成功。如請章卓豪和他一起玩建構(gòu)玩具;請趙雨晴和他一起講故事、看書……有了一次次的成功,顧磊的臉上露出了滿足的笑容,他在同伴的肯定聲中肯定了自己。
如今,在我班家園之窗的“每周寶貝”一欄中,已經(jīng)有好幾次貼上了顧磊小朋友的照片。我為顧磊的進步而欣慰。
案例:泥鰍的頭上哪去了
實錄:
前一階段,我班的自然角進行了一次整頓,那是因為得到小朋友們的爸爸媽媽的配合,他們?yōu)楹⒆觽儨蕚淞烁鞣N花卉、水里的動物等。這下子,班里好多孩子對螃蟹、泥鰍、金魚、烏龜特別感興趣,于是,我就一股腦兒的,把它們都放進了魚缸里,孩子們每天早上都會來到教室后的自然角上觀察一翻。
一天,幾名先來園的小朋友面色慌張地跑來告訴我“宋老師,不好了,泥鰍的頭不見了!”接著,孩子們就爭論起來了,有的說螃蟹的身體大,肯定是被它擋住了,有的說是螃蟹吃到肚子里去了,班上的孩子越來越多,都圍到了自然角前面,爭論著,發(fā)表著自己的觀點。看著孩子們的探索欲望這么強烈,我都有些不好意思打斷他們。
于是,我干脆把養(yǎng)螃蟹和泥鰍的那個大魚缸搬到了前面的桌子上,和孩子們一起展開討論:螃蟹最喜歡吃什么?泥鰍愛吃什么?螃蟹前面的鉗子有什么用?泥鰍怎么會只剩下一個身體的?在一翻討論、講述過程中,孩子們懂得了“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道理。最后,我們一起將螃蟹和泥鰍分開來養(yǎng)。
思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期孩子們共同的興趣常常表現(xiàn)在熱衷的討論于一件事上,這就需要老師細心觀察幼兒在任何活動中的表現(xiàn),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當前的興趣,并為他們很好的創(chuàng)設討論的情景、自由討論的氛圍,從而能很好地激發(fā)他們探索的興趣。
現(xiàn)在,大班的孩子主動探索精神更加強烈了,對于他們的發(fā)現(xiàn),作為教師的我們還應該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機會,有繼續(xù)探索的時間,并且要不斷地鼓勵他們在發(fā)現(xiàn)的基礎上進行討論、深入挖掘,從而逐漸解決問題。另外,對于孩子的探索,教師更要給予足夠的肯定,表揚他們的探索精神,最終提高他們的探索技能。
案例: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你滾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父母教育失敗,孩子離家出走的事件屢有發(fā)生。許多情況下,孩子是被家長的話逼出家門的。
沖突爆發(fā)時,家長與子女雙方都擺出唇槍舌劍,互不相讓。有些父母利用孩子依賴性強的特點,動輒就用拋開不管一類話來恐嚇孩子,發(fā)泄自己對孩子的不滿。不少任性要強的孩子,因為忍受不了父母的嘲弄逼迫而離家出走。
"你滾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父母說出這句最后通牒式的話來,想逼迫孩子就范。當然這話并不是當真的,只不過想以它來結(jié)束這場口舌之爭。
但是孩子沒法應對。他當然不想離家出走,可一旦就此低頭,便會顯出自己的軟弱,難道就這樣屈辱地留在家里?那還有什么自尊可言?
他當然要逞一回英雄。"走就走!"就這樣真的離家出走了。
因此在任何情況下,父母都不應該用這句話來要挾子女,迫其改過。孩子有錯,應該明確指出,即使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也應該讓他感受到父母的慈愛和深情的關切,從而產(chǎn)生自強、自信、向上的力量。否則,即使孩子一時屈服了,也于事無補。
再哭,讓狼把你叼走
大約是"狼來了"的故事廣為人知的緣故吧,有些父母至今還拿"狼"這張王牌來恐嚇孩子。諸如此類的話還有"再不聽話,把你送給要飯的"、"讓公安局來抓你"、"讓大夫來給你打針"等等。如此去恐嚇孩子,會給他的身心健康帶來許多不良影響。
嬰幼兒正處在身體機能迅速發(fā)展的時期,恐嚇會給孩子的精神帶來壓力,加劇內(nèi)心沖突,使其興奮和抑制失去平衡。長此以往,大腦皮質(zhì)對皮下中樞的調(diào)節(jié)能力降低,植物性神經(jīng)和內(nèi)分泌失調(diào),內(nèi)臟功能紊亂,容易誘發(fā)消化系統(tǒng)的疾病。
恐嚇還不利于兒童塑造良好的個人品質(zhì)。父母若常用
你滾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鬼、神、狼等恐嚇孩子,可能會使他建立一條條件反射,對同類事物產(chǎn)生懼怕感,造成膽小、怯懦、軟弱的個性品質(zhì)。有的孩子常常夜里哭鬧,也與此有關。
恐嚇使孩子產(chǎn)生錯誤概念而不容忽視。在他眼中,狼、要飯的、公安局、大夫等概念都與恐懼相連,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糾正過來。
因此父母不能為圖省事而胡亂嚇唬孩子。
我沒本事
"我沒本事…"是一些混得不好的父母的口頭禪。他們在和孩子交談時把自卑感表露無遺,這樣做是不妥當?shù)摹1蛔员案?傳染"的孩子,會認為"爸爸沒本事,我又能怎樣?"
教育專家的研究表明,絕大多數(shù)孩子的自卑感是由家長誘發(fā)的。父母如果能堅定自信、樂觀向上,那么,孩子對未來也是充滿信心的。
孩子的眼光常常會追逐社會現(xiàn)象,比如我們看到社會上有些人有特權(quán),而自己的父母沒有;有些人神通廣大,而自己的父母卻安守本分,便會對父母提出許多疑問。這時候,父母千萬不要用"我沒本事"來開始你們之間的談話。你應該用辯證的觀點去貶惡揚善,指引孩子踏上堅實的成才之路。
第38屆國際奧林匹克數(shù)學競賽金牌得主安金鵬,出身于河北武清縣一個貧苦家民的家庭,他有一位偉大的母親。
為了供他上學,母親賣了家里的毛驢,又四處借債為他攢足了學費。為了不讓他餓肚子,母親每個月都步行十多里路去批發(fā)一口袋方便面渣給他送去,他用的數(shù)學草稿紙也是母親從印刷廠要來的廢紙。他是天津一中惟一連素菜也吃不起的學生,是惟一沒用過肥皂的學生,衣服上打滿了補丁。
但是他從來沒有自卑過,因為他覺得母親是一位從不向苦難和厄運低頭的英雄。
是爸爸好,還是媽媽好
這句話多屬于玩笑話,卻也是不能隨便亂說的。
除了父母親,孩子的姨媽、姑媽之類的親戚最愛開這種玩笑了。"我好還是你媽媽好?"她們常用這話逗孩子。
孩子不懂,如實回答了。招來一頓奚落,"我都給你買吃的了,還是你媽媽好?"
孩子想想也是,她給我買吃的了,這是事實;媽媽好,這也是事實。怎么回答?還是不會。
不久,孩子就會答了:誰問他這個就說誰好。
漸漸地,孩子還學會說奉承話了,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他知道大人愛聽什么話,反正哄著他們玩唄,不必講真話。
“小水滴哪兒去了”教育活動自評
科學知識一直開拓是孩子們無限想象力的一門課程,隨著幼兒年齡的不斷增長,對科學的探索興趣也越來越大。根據(jù)新《綱要》精神我選的這節(jié)課是一節(jié)大班的科學教育活動,是關于水的三態(tài)變化的??赡芎⒆釉谌粘I钪袑λ娜龖B(tài)變化也有一些了解,但是我想通過這節(jié)課跟孩子們一起解決這一問題,讓孩子們對水的三態(tài)變化有更明確的了解,這也是我設計這節(jié)課的初衷。本著這一心態(tài),我將這節(jié)課的活動目標定為:通過實驗讓幼兒知道水在不同溫度下有不同的形態(tài);培養(yǎng)幼兒積極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和能力;因為節(jié)約用水一直是全球呼吁的問題,所以我將第三個目標定為提倡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節(jié)約用水。
在上課過程中,幼兒接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積極的思考,在實驗過程中幼兒緊跟教師思路走,積極思考問題
在實驗接束后,通過對實驗的認真觀察大部分幼兒能回答出水的三態(tài)在自然界中的存在,能總結(jié)出水在不同溫度中的不同變化。能舉出物質(zhì)三態(tài)變化的一些例子。絕大多數(shù)幼兒比較好地完成了實驗。
通過這節(jié)課學習,絕大部分學生掌握水質(zhì)三種形態(tài)―固體、液體和氣體,知道水的熔點和沸點。掌握了水的三態(tài)變化的原因,了解物質(zhì)三態(tài)變化的術語。還希望通過分實驗,培養(yǎng)幼兒的團隊精神。在課結(jié)束時,我考慮到幼兒有個別差異性,可能有的幼兒對實驗還不了解所以,我加了一個課后延伸使還沒有達到目標的幼兒可以繼續(xù)了解,讓其他幼兒也可以繼續(xù)探索,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
當然在上課的過程中也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例如:實驗的安全性、有時問題提出后沒有留給幼兒足夠的時間去思考我就急著說出了答案局限了幼兒的思維、我本身的一些引導語用的不到位等等。當然還有一些我自己沒有察覺到的不足請各位專家老師,給予我批評和指正,讓我能得到較快的提高。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