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寶寶何時入園?
發(fā)布時間:2021-04-30 寶寶入園 寶寶入園第一天寄語 寶寶班教育筆記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外國的寶寶都是什么時候入幼兒園的。
美國:
在美國因媽媽產假短,很多媽媽都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將寶寶送入幼兒園日托,甚至全托。美國一些私立幼兒園接受的寶寶年齡也越來越小,最小進幼兒園的孩子只有3-4個月。
美國對招收低齡寶寶的幼兒園的規(guī)格會有嚴格限制,包括教師與孩子的比例、每個班孩子人數(shù)、園內設施等需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要求,法律都有明文規(guī)定。
加拿大:
加拿大社會福利比較好,很多媽媽都可以不為工作發(fā)愁。因此,她們大都會考慮多帶寶寶一些時間,不會過于急著將寶寶送入幼兒園。一般來講,都要等孩子到2歲左右才考慮送進幼兒園。
瑞典:
在瑞典,團結合作的重要性一直得到強調,孩子從很小的時候起就接受了這樣的教育。幾乎所有家庭中父母都工作,夫婦雙方有16個月的育兒休假,孩子1歲多以后便將其送到幼兒園,讓孩子在集體中成長。在瑞典,人們都對這種培養(yǎng)子女的方式非常放心。yjS21.coM
新西蘭:
新西蘭公立幼兒園一般都招收2歲以上的孩子,一些私立幼兒園會招收3個月以上的嬰兒。新西蘭崇尚讓孩子自然發(fā)展,因此幼兒園不會教孩子東西,只是讓他們隨便玩耍。老師也不會對孩子提出過多的要求,甚至連3歲半的孩子還不會自己入廁,他們也會認為是很正常的事情。
日本:
日本父母工作壓力非常大,雙職工比較多,因此很多家庭都會很早就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幼兒園招收的最小的孩子可以小到3個月。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國外寶寶什么時候入幼兒園
美國:在美國媽媽的產假短,很多媽媽都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將寶寶送入幼兒園日托,甚至全托。美國一些私立幼兒園接受的寶寶年齡也越來越小,最小進幼兒園的孩子只有3-4個月。美國對招收低齡寶寶的幼兒園會有嚴格限制,包括教師與孩子的比例、每個班孩子人數(shù)、園內設施等需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要求,法律都有明文規(guī)定。
加拿大:加拿大社會福利比較好,很多媽媽都可以不為工作發(fā)愁。因此,她們大都會考慮多帶寶寶一些時間,不會過于急著將寶寶送入幼兒園。一般來講,都要等孩子到2歲左右才考慮送進幼兒園。
瑞典:在瑞典,團結合作的重要性一直得到強調,孩子從很小的時候起就接受了這樣的教育。幾乎所有家庭中父母都工作,夫婦雙方有16個月的育兒休假,孩子1歲多以后便將其送到幼兒園,讓孩子在集體中成長。在瑞典,人們都對這種培養(yǎng)子女的方式非常放心。
新西蘭:新西蘭公立幼兒園一般都招收2歲以上的孩子,一些私立幼兒園會招收3個月以上的嬰兒。新西蘭崇尚讓孩子自然發(fā)展,因此幼兒園不會教孩子東西,只是讓他們隨便玩耍。老師也不會對孩子提出過多的要求,甚至連3歲半的孩子還不會自己如廁,他們也會認為是很正常的事情。
日本:日本父母工作壓力非常大,雙職工比較多,因此很多家庭都會很早就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幼兒園招收的最小的孩子可以小到3個月。
國外寶寶如何度過暑假
不少中國的寶寶把電視當成了暑期生活中的主角,在電視前花費的時間占了很大比重,家長們是否對國外的寶寶如何過暑假比較好奇呢?那就看看國外寶寶的暑期安排吧,或許會給家長們一些啟發(fā)。
美國:在美國到了暑假,孩子們一般都不會閑呆在家里,而是去參加各種各樣的夏令營。美國老師還會給很小的孩子一個課題,讓他寫論文。孩子會自己去找資料弄清楚,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把知識教育轉變到獲取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上。美國一公司經(jīng)理為滿足孩子們的愿望,投資創(chuàng)辦了一個企業(yè)家夏令營,讓孩子們暑期學當企業(yè)家。
法國:法國巴黎的不少學生,尤其女生都利用暑假參與對老年人和殘疾兒童的義務照顧活動,幫助他們做家務,陪伴散步或上醫(yī)院等。
加拿大:在加拿大,暑期孩子們的主要活動有劃獨木舟、探險、學習駕車。孩子參加這些活動后變化很大,顯得成熟很多。此外,他們也會抽出時間去打工賺錢,但這個時期的打工,并不真正為了支付自己的生活費用,而是一種社會實踐。
澳大利亞:在澳大利亞,假期是孩子們表現(xiàn)自己的最好時機,不管他們干什么,都是在沒有壓力的外部環(huán)境下進行的,隨孩子自己去安排,做自己喜歡的事,參加社區(qū)活動、旅游、打工等。但他們重視和倡導孩子去參加沒有任何報酬的義務勞動,其種類包括學習輔導、環(huán)境保護、家務勞動、幫助殘疾人、為患者服務等。
如何應對寶寶入園時的分離焦慮
首先我們來看看孩子入園的分離焦慮可能會有哪些表現(xiàn),以下這些需要引起家長的注意:
1、情緒變化。部分孩子入園的分離焦慮會表現(xiàn)為從聽話懂事的小孩突然變得脾氣暴躁不容易溝通;一部分孩子表現(xiàn)為從活潑開朗的小孩突然變得安靜內向不愿意說話;小部分孩子還會表現(xiàn)出一些頑固性習慣,比如,吮吸手指、吮吸衣被、啃咬指甲、撫摸生殖器等等。
2、生理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飲食、睡眠等健康方面。孩子可能會出現(xiàn)睡眠不好、做噩夢、講夢話、食欲不振、大便習慣改變等情況。甚至有的孩子一(提)到幼兒園就會肚子痛。
入園的分離焦慮其實挺普遍的現(xiàn)象,不過我們還是有很多方法幫助孩子平穩(wěn)地度過:
在入園之前家長可以做的
1、在入園幾個月之前,帶孩子到附近幼兒園多看看。觀看幼兒園里小朋友們開心地集體上課集體游戲,讓孩子了解幼兒園的生活,熟悉幼兒園的環(huán)境,讓孩子感覺到幼兒園是個美好愉快的地方,充滿歡樂和愛的地方,逐漸建立起“上幼兒園”的概念。
2、如果家長無法帶孩子直接去幼兒園感受生活,那么可以通過繪本讓孩子了解幼兒園的生活,孩子了解入園后的生活安排,并且掌握一些新狀況的應對辦法,他的擔憂焦慮就會減少,等待入園的過程也會充滿樂趣。
3、讓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幫助孩子做好生活準備,例如,自己吃飯、睡覺、上廁所、穿脫衣物等等。
4、讓孩子掌握一些溝通交往能力,以便他能盡快與小朋友們融洽相處,例如,怎么打招呼、表示友好、征得允許、尋求幫助等等。
5、與孩子玩幼兒園游戲,模擬幼兒園生活,讓孩子體驗幼兒園小朋友的角色,讓孩子了解將在幼兒園里面對的規(guī)則,幫助他快速適應。
在入園之后家長可以做的
1、要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和想念。其實,愛和想念是彼此的,當我們第一次離開孩子去上班,當孩子第一次離開我們去上學。我們和孩子一樣,都會經(jīng)歷一次又一次難熬的心理斷乳期。
2、給孩子帶上一個他最喜歡的安撫之物??赡苁呛⒆幼钕矚g的一件玩具或者一條毯子,能讓他在新環(huán)境中感受到家和家人的氣息,得到安慰和溫暖。(老師可能在后期慢慢的幫助孩子戒掉這些依賴)
3、帶孩子熟悉新的環(huán)境,結識新的朋友。如果能夠找到住得比較近的小朋友,一起上學放學,周末一起玩耍,這樣也能增加孩子上學的興趣。
4、當面告別,把笑容和鼓勵留給孩子,并約定再見面的確切時間。千萬不要不告而別,也不要表現(xiàn)得很難過很擔憂,讓孩子誤以為是被遺棄了。
5、遵守和孩子約定的時間,體驗再相聚的幸福。滿足孩子對愛的需要,讓他充分釋放壓抑了一天的情緒,并幫助他調整好情緒,讓他體會到你的愛。
6、放學之后可以陪著孩子繼續(xù)在幼兒園玩一會兒,強化孩子在幼兒園里快樂的感受,增加第二天入園的積極性。
7、避免不良暗示。當孩子頑皮或不聽話時,千萬別說:你再不聽話,就把你送到幼兒園去。。。。。。諸如此類的話會讓孩子對幼兒園產生恐懼心理,會加重入園時的分離焦慮。
8、及時有效溝通。剛入園階段每天和幼兒園老師保持溝通,交換孩子的表現(xiàn),關注孩子的細微變化,積極尋求老師的支持和幫助,盡量給孩子更多的關愛。
最后
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我們的成長過程,所有孩子與我們一起遇到的問題,都需要坦然地面對,耐心地一起解決。第一次上幼兒園,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家長來說都是前所未有的大挑戰(zhàn)——“當我想念你的時候,我知道你就會回來!”——其實不是孩子離不開我們,而是我們也習慣了離不開孩子!最后,祝孩子們入園順利!入園快樂!
如何幫寶寶順利入園
時下正是新學期開始,也是春季新生入園時刻,首先祝賀寶寶們又長大了一歲。三歲左右是兒童發(fā)展的轉折期,他們渴望與同齡伙伴交往,父母應如何幫助孩子從家庭生活進入集體生活,并愉快地進入幼兒園是成功的第一步。
人是社會的人,兒童從小就應該有集體的生活體驗。起初,在入園前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特點。例如:
精神上的變化:在家庭熟悉的環(huán)境中,以我為中心,所有人的寵愛集于一身;而在幼兒園只有一、兩個老師需要照顧許多小朋友,這樣他們會感到有“失落感”……
物質上的變化:在家里他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父母或爺爺奶奶就會馬上送上來;而進入幼兒園他們要學會輪流、等待和分享。
環(huán)境上的變化:家庭中熟悉的環(huán)境,熟悉的人;而在幼兒園有許多小伙伴,陌生的人、陌生的環(huán)境;從沒有規(guī)律的生活變成有規(guī)律的生活,并要遵守一定規(guī)則。這種變化往往給孩子帶來失落感、孤獨感和陌生感。
以上這些變化我們稱:暫時分離焦慮期。那么,如何減少孩子這種不安全感和消除分離的焦慮呢?
第一:孩子入園前,父母首先要帶孩子參觀附近的幼兒園,了解幼兒園里有老師和有許多小朋友,了解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安排等。
第二:家中作息時間與幼兒園同步,同時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獨立吃飯、穿脫衣服、鞋,并會認清自己的物品;對年齡較小的孩子,父母要細心為其衣物標上記號,以方便孩子認取。
第三:培養(yǎng)孩子自己使用的物品用完(玩完)能放回原處,養(yǎng)成收拾玩具和獨立睡覺的習慣。
第四:孩子上幼兒園開始接送時,要多鼓勵他,并讓他高興地上幼兒園,盡可能早些接回。父母還要做到及時與老師交流,了解孩子在園情況,做到家園教育同步。
第五:在接送的路上、家里或陪伴孩子玩耍時,鼓勵孩子講講在幼兒園發(fā)生的事情,耐心傾聽孩子的講述,合理指導孩子如何友好地與伙伴交往、學習;此時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良好時機。
第六:沒有特殊的情況堅持送孩子上幼兒園;慢慢地使孩子懂得幼兒園里朋友多,學會適應集體生活,愿意與同伴交往;為日后學習、生活、思維提供交流和表達機會。
此外,孩子出現(xiàn)暫時分離焦慮是正常表現(xiàn),父母不必擔心,這說明孩子的心理發(fā)展是良好的。我們通常說了解孩子是教育的前提,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高度的耐心引導和高超的教育藝術。
國外家長如何對待寶寶任性
任性的孩子總是非常讓父母感到頭痛,因為他們好像總是渾身精力充沛,總是跟父母反著來。這可要怎么辦才好呢?下面就來看看國外的家長是如何對待任性寶寶的吧!
有的孩子從幼兒園回來,一刻不停地在屋里又蹦又跳,一會兒竄到沙發(fā)上,一會兒又爬到床上,屋里被弄得凌亂不堪,他自己也渾身大汗,滿臉通紅;有的孩子看電視時,總愛把音量放得大大的,家里人簡直無法談話、學習和休息,誰要說他幾句,他就大吵大鬧,不管地上是水是泥,躺在地上又哭又叫;有的孩子常發(fā)“人來瘋”,客人來了,喜歡拿著東西亂扔,一會兒投個布娃娃,一會兒又拋個小枕頭,甚至能把一只拖鞋踢進一盆香噴噴的雞湯里。
任性的孩子總是非常讓父母感到頭痛,因為他們好像總是渾身精力充沛,總是跟父母反著來。父母越是不允許的事情,孩子們越是玩得歡實。父母說了又不肯聽,這可要怎么辦才好呢?下面就來看看國外的家長是如何對待任性寶寶的吧?根據(jù)國外的一些行為科學家的研究,我們提出如下一些方法供家長選用。
一、強制休息片刻
對于又蹦又跳的孩子,作為懲罰,可采取把孩子帶進另一間小屋,讓他脫離使之興奮的環(huán)境,兩眼冷靜地審視他,強制他休息片刻。
二、轉移注意力
如果孩子愛在客人面前扔東西,不妨在屋里門上設一只尼龍靶盤,當客人來時,征得客人的同意,大家一起投擲,看誰扔得準。這樣既滿足了小孩的表現(xiàn)欲,又使孩子從游戲規(guī)則中學會約束自己,使無序的亂動遷移成有序的競賽。
三、一個輕柔的暗示
如果孩子正在撥弄電視機音量,你千萬不要大聲叫罵,不妨在他眼前做一個輕輕走動的動作,再問他:“你知道,媽媽最喜歡怎樣看電視?”然后引導他把音量放小,問他:“為什么媽媽喜歡這樣做?”
四、培養(yǎng)自我管理的意識
任性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是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平時注意培養(yǎng)孩子自我管理的的意識,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讓孩子把玩完的玩具放進柜里,睡覺起床后把小枕巾蓋在枕頭上,久而久之,他會學會約束控制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的習慣。
只有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增強了,孩子的任性自然就會減弱了,通過培養(yǎng)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往往能讓孩子遠離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