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在活動中鍛煉自己
發(fā)布時間:2021-04-25 孩子在幼兒園能學到什么 在幼兒園孩子不合群怎么辦 幼兒在涂鴉墻的活動方案 今晚睡不著。還是去寫寫博客,看著同事的博客一天天增多。還在原地踏步,有點著急,反正也睡不著,發(fā)發(fā)牢騷吧!反正也沒有人來張望,說出來痛快些。人有好幾種:有的會說,有的會寫,有的會鬧,有的會干。其中最后一種人最笨,她沒有別人的花言巧語,也沒有別人的文學水平,也不會鬧,只有默默地奉獻著。
記得有一次單位的活動,讓我欣賞了她,也了解了有些人的自以為事。有的人認為自己很會寫,到處去寫,只要有論文能發(fā)表就算自己是能人。而這種人為何理論不能和實際操作聯(lián)系上呢?有一句話說的好:說的比唱歌還好聽。說的就是這樣一類人吧!有的人自認為自己很能干,不去努力,整天想看別人的笑話。惟恐天下不亂。有的人教育孩子當成討好家長就行了,只要和家長交朋友,把孩子會放在你的手中。其時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
當你一踏進幼兒園大門時,你己經(jīng)成為家長心目中的威信,你的一言一語他們都在認真的傾聽,你的一舉一動他們在觀望你。而你打著“班級家長工作做的最好”去討好家長,那怕我們的活動全心全力地為幼兒服務,你也會說:“隨便他,”你知道嗎?身為教師的你,你的教育權威就在無聲中消失了,自己的單位都隨便他,那家長還會隨便你嗎?她也會說:隨便他。你的后果是:看著其他班級熱熱鬧鬧的場面,而你孤單行。就因為一句討好家長話,(自認為是為家長著想)、你的班級工作就很少人會支持你!那我們用心去做的工作也就被你的話受到影響。也許你還在心里暗笑忙里忙外的班級,笑人家是傻瓜呢?但你知道嗎?你可悲到什么程度嗎?
要知道我們是老師,為人師表的老師!我們面對的是孩子。不要光去討好家長,這樣工作是很難開展的。我們的工作是為了教育好孩子,我們要處處為孩子著想。我們要抓住一切的機會去教育孩子,在一切的活動中讓孩子受益,讓孩子在活動中鍛煉自己,讓活動中展示自己,不要輕易大型活動,大型活動才能真正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Yjs21.COm
(話有點過激,但是事實!困了想睡了。老公和女兒已經(jīng)做無數(shù)的夢吧!)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擴展閱讀
讓孩子在活動中學習
本網(wǎng)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白尯⒆釉诨顒又袑W習”!
最近我們班開展的等分活動是如火如荼啊,不管是在教學活動中、區(qū)域活動中還是在孩子的生活活動中,我們無時無刻地都在讓孩子認識等分。
對于我們大班的孩子來說,圖形的基本特征他們都已經(jīng)了解了。
于是,我們結合我們班的特色活動“剪紙”,讓孩子通過對圖形的分割和拼合,使孩子們來認識圖形之間的關系。
認識圖形之間的簡單關系是對已知圖形的進一步認識,這也能幫助孩子理解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孩子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促進了孩子們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由于我們班的孩子認識掌握等分是通過折紙、剪紙等形式來學習的,這些活動是在平面紙上進行的,孩子們在操作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觀察他們分合的是否正確,教師在分合中引導孩子說出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這樣,他們在剪剪、折折、拼拼中找到了許多等分的方法:橫著分、豎著分、斜著分。
我們還根據(jù)區(qū)角中投放的各種材料來進行等分活動的認知,這樣一段時間后,孩子們在熟練掌握了剪紙樣等分方法后,我們幾個老師經(jīng)過商量討論后,又讓孩子用目測的方法每天來練習等分實物。
比如每天在加點時對各種食物進行等分,如:香蕉、蘋果、面包、火腿腸等實物,孩子們在游戲活動中愉快地進行了學習,逐漸掌握了多種等分的方法,使此活動更加有趣了
不知道本文“讓孩子在活動中學習”是否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了解更多相關內(nèi)容可以瀏覽其他頁面!
讓孩子自己展示自己
很快就要吃飯了,孩子們都在那里說話。想起我們班的孩子有些靦腆,要多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這時我提議讓小朋友們來為大家唱歌、講故事、數(shù)數(shù)等等的形式讓幼兒參與。一開始,孩子們都很拘謹,后來,慢慢形成了一種定式,孩子們也就習慣了,并且都搶著要到前面來展示,一些活潑的孩子都開始踴躍參與。但也有靦腆的孩子。丹丹就是個不愛表現(xiàn)自己的孩子,并且來到我班時間不長,對老師的要求和班里的一些常規(guī)還不太悉。丹丹,你來試試好嗎?我試著問她,沒抱太大的希望。她手中一邊玩著衣角,一邊膽怯的走了上來,實在是讓我沒有想到。丹丹給大家表演了一個手指游戲,真的是棒極了!丹丹,如果你的聲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我們再來試試?丹丹又說了一邊,這次聲音明顯大了許多。我又引導小朋友集體對她進行了鼓勵,丹丹笑得合不攏嘴。其他的幼兒現(xiàn)在也爭先恐后的要參加。當孩子都輪完一輪,我們也開飯了。孩子們吃飯的時候臉上也掛著笑容。現(xiàn)在,我們把飯前的空余時間留給孩子們,成為孩子們自己展現(xiàn)自己的機會。孩子們現(xiàn)在能大膽的表現(xiàn)自己,在活動中也能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我們應多給孩子這樣的空間,讓孩子們有自己展示自己的機會。
在日常生活中鍛煉幼兒的意志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幼兒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特別注意對幼兒這方面的培養(yǎng)。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活動可以鍛煉幼兒的意志,使他們養(yǎng)成不怕困難的良好習慣,將受益終身。我覺得應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讓幼兒在活動中不受到別人的影響和干擾。許多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往往不能有始有終,看到別人游戲就會轉(zhuǎn)移注意力,而去進行別的活動。這時就需要教師進行引導,鼓勵幼兒把事情做完、做好、專心致志。
其次,要對失敗不灰心。例如,在午睡起床疊被子這一環(huán)節(jié),我班有個小男孩總是疊不好被子。疊幾下被子嘆一口氣,看到自己總是疊不好,索性把被子胡亂地一扔,煩躁不堪,向我投來求救的眼神。我明白他的心思,但并沒有急于幫他,我用另一床被子給他邊講解邊示范,鼓勵他一定會自己疊好的。他試探著在我的提示下把被子疊好。雖然疊的不是特別整齊,但我仍然給他以鼓勵,夸獎他做的很好,并告訴他不能因為有一點困難就退縮。從此以后,這個孩子能夠自己做事了,碰到困難也很少再出現(xiàn)煩躁情緒了。教師的鼓勵、引導使他逐步養(yǎng)成了鍥而不舍的良好習慣。
再次樹立自信心。有的幼兒對自己缺乏自信心,比較膽小、懦弱,說話聲音小,做事情認為自己什么都不行,消極被動。對這樣的幼兒,教師一方面要多接近他們,多給予鼓勵;另一方面,教師對這部分幼兒在活動時要多提問,多請他們當值日生、負責人,給他們鍛煉的機會,使他們在實踐中增強自信心。
利用值日生活動培養(yǎng)和鍛煉孩子
剛升入中班不久的一天,李毅坤小朋友將教室里的地面打掃得干干凈凈,還沒來得及回座位坐下,我就看見龍龍的小椅子下面有一塊廢紙,看樣子是剛剛從圖畫本上撕下來的。說實話,當時心里很生氣,可是轉(zhuǎn)念一想我訓他一頓效果會好嗎?我面對全班孩子說:“李毅坤剛才掃的這么干凈,看誰的桌子底下又有了廢紙”。我話音未落,龍龍急忙彎下腰撿起來了。于是,我利用值日生活動對幼兒進行責任心的鍛煉和培養(yǎng),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首先讓幼兒明確值日生工作的作用和意義。我讓孩子們集體討論:為什么要做值日生?值日生應該做哪些工作?通過討論孩子們明白了每一個小朋友都是班里的一員,是我們班的小主人,理應為班集體服務,為小朋友們服務。
我對班里的值日生工作進行分工,將孩子們分為五個小組,每組六個人,他們分別負責自然區(qū)花草的澆水工作,養(yǎng)殖區(qū)小金魚和小烏龜?shù)奈故彻ぷ?整理玩具櫥里的玩具和幫助老師對杯巾進行消毒。另外我還要求每個小朋友早上對自己的桌椅進行擦拭,經(jīng)過努力,孩子們已經(jīng)順利的適應了值日生的工作,每天早上來到幼兒園我們中二班的小朋友們都能認真地做值日呢。
通過做值日生,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親自勞動并參與管理的機會。并且改掉了許多的壞習慣,對于自己和同伴的勞動成果能夠做到珍惜??粗麄冊谧鲋等盏倪^程中得到了鍛煉,我很欣慰。
讓孩子自己吃魚
今天是升入中班后的第一次吃魚。用餐前,我提醒他們現(xiàn)在是中班小朋友,一定要學會自己吃魚這個本領,所以老師誰也不幫忙,小朋友自己想辦法把魚吃掉。末了我還問了他們一句“孩子們有信心嗎?”“有!”我原以為會有很多請求幫助的聲音,可結果卻出乎我的預料。在隨后的用餐中孩子們都是自己吃的魚,并且讓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吃魚方法,我歸納一下大致有以下三種:第一種先吃中間肉多的地方,沒有魚刺的地方吃完了就把魚翻個個,一個手不行另外一個手也幫上忙了,等到?jīng)]有魚刺的肉吃完了,魚的美味好象還意猶未盡,于是他們把邊上有肉帶著刺的部位也吃到了嘴里,吃掉了肉再把魚刺吐出來。這種吃法是最成熟的一種,不過只是幾個幼兒。第二種是先把頭、尾及邊上的刺去掉,留下中間一塊魚肉,再用勺子挑著肉吃。這種吃法幼兒人數(shù)最多,雖然吃到的肉比第一種少些,但它的好處是不容易被魚刺卡到喉嚨。第三種吃法是用勺子東挑一塊肉西挑一塊肉,挑著挑著魚刺就混在了一起,找不到?jīng)]刺的肉,又不敢把魚和刺一起吃進嘴里,只好放棄去吃別的菜了。這種吃法吃到的肉是最少的。餐后我表揚了所有的幼兒,夸他們真的都很能干,沒有老師的幫忙也能自己吃魚了。離園時我聽到思羽對奶奶說;“今天中午是我自己吃的魚。”我聽到這話不禁讓我有很多的感觸?!敖裉焓俏易约撼缘聂~?!焙芷胀ǖ囊痪湓?,話語中流露出很多的自豪和自信,我突然覺得小班時我對有些孩子太呵護了。那時生怕他們被魚刺卡到喉嚨,又怕他們吃不到很多的魚肉,因此吃魚時,我和保育老師總是細心地幫他們把魚刺分離,再讓他們吃,殊不知孩子魚是吃到多了,本領卻沒有學到。新《綱要》指出“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地獨立要求,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并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蔽覀冋娴亩嘧尯⒆佑绣憻挼臋C會。當然造成我們過度保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家長們對孩子的不放心。他們總覺得孩子太小,自己穿衣穿不整齊,自己吃飯吃不干凈,因此更多時候?qū)幙砂k代替,這種心理也把壓力轉(zhuǎn)交給了我們?!笆∈浅晒χ浮笔窃诟嬖V我們嘗試后就會有經(jīng)驗。今天用第三種方法吃魚的小朋友雖然吃到的少,但其實他們沒有意識到這點,相反他覺得是自己吃的,反而對自己很自信。相信下次、下下次一定會一次比一次吃到的多,不久的將來他們也能學會第一種吃魚的方法。吃魚如此,做其他事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家長和老師更多的時候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動手去做,也許一開始他們會做得很糟糕,我們不要責怪他們而是要給予指導和鼓勵,因為不久他們就會做得很好。
讓孩子自己選擇
這天早晨像往常一樣,孩子們陸陸續(xù)續(xù)地進了班級,自由的選擇活動區(qū)玩,有的玩橡皮泥,有的玩小車,有的玩積木,有的涂涂畫畫等,室里自由游戲秩序井然??匆姇r鐘指向了八點十分,我想到該組織孩子們?nèi)敉饬?。于是照例放一段音樂,示意大家整理。許多孩子們聽見音樂聲便自覺地收起手里的玩具材料。整理得快的就已經(jīng)坐在小椅子上等候出發(fā),整理得慢的正在加快速度。我發(fā)現(xiàn)有好幾個孩子似乎并不在乎音樂的提示,全然不顧周圍的同伴一個個整理,他們還在忙碌自己的游戲。我沖著那幾個孩子說道:“快點過來,我們要走了。”說完用嚴厲的眼神注視那幾個孩子。只見他們拽著手中的物品極不情愿放回,一副很不心甘的樣子。我有點生氣,走過去,看見一個孩子正在搭一座象房屋的樣子;另兩個孩子的手里還拿著橡皮泥沒有放回去。難怪他們不愿意整理,原來還想繼續(xù)他們的游戲,不舍得離開。
如果我在這時候強制中斷他們沒有完成的,那么他們會怎么想?心情會不會因此不悅?以后對該活動還有沒有持之以恒的興趣呢?孩子的要求合理嗎?規(guī)則是為自己方便,還是為了孩子的發(fā)展?當設定的班級常規(guī)和的需要之間發(fā)生沖突時,是該服從規(guī)定還是滿足需要呢?常規(guī)是社會的客觀存在,幼兒期是個體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逐步認識、理解和遵守常規(guī)是必要的。常規(guī)對秩序感的建立及保障園教育的順利進行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在園《學前教育課程指南》中指出:要關注的主體意識和初步的社會意識的孕育,為學會生活、學會探究、學會表達提供靈活多樣的課程及其空間。同時,我們要針對兒童的發(fā)展變化和個體差異,有效地實現(xiàn)目標。所以,我讓還沒完成游戲的幼兒讓他們玩好后再出來戶外活動,兩個孩子開心的繼續(xù)進行起來,不一會兒工夫,兩個孩子收好了玩具,蹦蹦跳跳的出來和大家一起戶外活動了,他們的臉上露著滿足的笑容。
在日常生活中鍛煉寶寶的數(shù)學思維
數(shù)學具有抽象性、嚴謹性、邏輯性等特點,而幼兒的思維具有直觀形象性的特點,呆板地向他們灌輸數(shù)學知識,不符合他們的年齡特征,不僅收不到好的學習效果,反會引起他們對數(shù)學的反感和厭煩。家長可在平日與幼兒的隨機交談中寓教于樂,將孩子輕松地引入數(shù)學領域。
如節(jié)假日,家長帶著孩子外出,乘公共汽車,可和他一起數(shù)車站,若要乘8站才能到達目的地,那么,可讓孩子說說現(xiàn)在乘過了幾站,還要乘幾站才能到達目的地,如是熟悉的路還可讓孩子逐一將每站的站名報出來。若乘客不多,還可以數(shù)到站時上下車的人數(shù),比比是上車的人多呢,還是下車的人多;前門上來了幾人,中門上來了幾人,合起來是幾人……
僅這一個話題,幼兒就可以學習數(shù)數(shù)、比多少、加減法等。家長與孩子一起數(shù)數(shù)、算算中不就對他進行了數(shù)學啟蒙了嗎?
又如,茶余飯后,家長可和孩子一起玩手指游戲,邊玩邊數(shù)邊比: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個好朋友,花樣變不完。伸出大拇指,我倆一樣粗;伸出小拇指,你倆一樣?。荷斐鲆恢皇?,中指最最高;伸出兩只手,十指排排隊。
再如,喝飲料時,可以問孩子,易拉罐是什么形狀的?這時,家長就可以與孩子比賽,說出像圓柱體的東西,看誰說得多。假如經(jīng)常喝飲料的話,不妨每次把空罐收起來,積少成多,以后還可讓孩子按罐的大小、高矮、粗細、顏色、品種等玩分類游戲。
通過交談進行數(shù)學啟蒙,不需要家長們花很多時間去精心準備,只要做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找機會,便可自然而然地進行,從中激發(fā)孩子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五常法讓孩子自己管住自己
玩具滿地都是,床鋪亂七八糟,家里的擺設被乾坤大挪移,到處沒有一處是干凈的。父母們提起孩子“邋遢”就頭大,不知該怎么辦。孩子通常都管不住自己,能管好自己的人也不是孩子。但如果你想有一個輕松育兒生活,不妨試試五常法,讓孩子自己管住自己,教育孩子學習自我管理。
五常法是日本人推崇的一種品質(zhì)管理技術,包括:常組織(Structurise)、常整頓(Systematise)、常清潔(Sanitise)、常規(guī)范(Standardise)及常自律(Self-discipline)五項。當運用到孩子身上時,則可從小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及自理能力,再發(fā)展到行為自律。小朋友從實際的生活中,了解到自己的事是自己做,再加上父母的鼓勵,令小朋友更有信心獨立自理。
1、常組織
扔掉不需要的物品(例如一年沒有用過的物品),并將保存的物品分層管理,要點在于集中存放及盡量減低存量。
好處:訓練小朋友的觀察能力,常常檢查家居物品是否衛(wèi)生及完整,并限制物品數(shù)量,夠用即可。
實行方法:五常法強調(diào)“一就是最好”,建議小朋友只有一個放置玩具的架、一個鞋架及一格飾物格等。讓小朋友門自己篩選哪些玩具需要,哪些是不需要的。父母要和孩子們商量擁有物品的數(shù)量,讓小朋友從小學會取舍,將不需要的物品轉(zhuǎn)送別人。
2、常整頓
首先決定物品的“名”及“家”,以致能在短時間內(nèi)取得或放好物品,提高效率。
好處:做個富有責任感的小朋友,曉得將物品分類,令物品有“名”及“家”,用完放回原處。
實行方法:“五常法”讓小朋友學習一個分類的概念,每件物品都有個家,并貼上卷標,讓小朋友自行將物品放回原處。譬如書本放在架子的最上層并貼上卷標,而玩具放在膠盒內(nèi),鞋子則放在鞋架內(nèi),讓小朋友在30秒內(nèi)找到對象。
3、常清潔
小朋友要保持個人清潔,也有責任去負責保持清潔。使其樹立“我不會使東西變臟”,而且“我會馬上清理東西”的觀念。
好處:每天清潔身體及衣服,保持健康衛(wèi)生的生活習慣。
實行方法:為了讓小朋友知道自己面部、手部是否清潔,衣服、鞋襪是否整齊,父母可特別將鏡子掛在適合小朋友的高度上,幫助他進行自我檢查。此外,父母可鼓勵小朋友分擔家務,吃完東西要收拾餐具及桌椅,以及定時收拾書桌。
4、常規(guī)范
經(jīng)過父母與孩子溝通后,利用透明度、視覺管理及園林式環(huán)境,為孩子提供規(guī)范化的環(huán)境,減少錯誤并且提高辦事效率。
好處:建立小朋友的自信心,樂意與人溝通,能自訂或與父母合作制定生活標準,遇到事情知道如何解決、怎樣尋求幫助。
實行方法:父母可利用透明膠盒貯存對象,增強物品處理的透明度。父母亦可讓小朋友在房門外,掛上圖畫及文字,告知父母“我在做什么?”,增強彼此溝通,同時讓小朋友感到被尊重。在家中放置小盆栽,讓小朋友學習照顧,更可營造一個和諧環(huán)境。為了減少孩子出錯,父母可在家中危險的地方掛上“不準進入”的標志,讓孩子識別,免生危險。
5、常自律
持續(xù)地、自律地執(zhí)行上述“四?!?,養(yǎng)成遵守規(guī)章制度的習慣。當父母了解到小朋友的長處與短處,再按情況做出適當?shù)莫勝p,讓小朋友從他律(以成人的贊賞作為標準)、紀律,發(fā)展成為自律。
好處:做個自尊感強的孩子,懂得自我管理生活。
實行方法:當孩子在收拾或清潔上負責任,就會得到一個印,取得若干數(shù)量后,孩子可以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父母亦可與孩子一起調(diào)校鬧鐘,讓孩子學習自己起床。小朋友可每天觀看工作清單,學習“今天的事今天做”。
在實施“五常法”的過程中,父母必須首先了解五常法,并以身作則。父母必須在教導上有共識。如果小朋友做錯事,父母必須要有共同處事的原則。其實小朋友不知道自己正在運用“五常法”,但當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弄干凈桌面或把椅子移好后,會獲得成人贊賞時,他們自然地會繼續(xù)做,小朋友就不知不覺地學習了,而且可以不斷增強信心。當然,若小朋友做錯就需要罰。父母必須按小朋友的能力去制定標準,而非按成人的要求,過高過低都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