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媽媽美國育兒的“痛苦”經(jīng)歷
發(fā)布時間:2021-04-23 幼兒園媽媽的節(jié)日說課稿 育兒游戲 幼兒園媽媽的游戲十多年前,蔡真妮移居到了北美,那時,兒子小州7歲。后來她又生了女兒凱莉、兒子三豬?,F(xiàn)在,他們一家住在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州,仨孩子分別上高中、小學和幼兒園。
蔡真妮大學念的是師范,在國內當過老師,教育孩子有自己一套想法。但到美國生活后,異質文化的沖擊,使她的育兒方法不得不改變,先前習以為常的手段,被硬生生地擰了過來。
經(jīng)歷過用國外方式管教孩子的“痛苦”后,蔡真妮真切地領悟到了中美教育觀念上的差異。
咱們拿孩子當“物”,他們把孩子當“人”
出于職業(yè)習慣和當媽的責任,來到國外,蔡真妮特別留心人家是怎么管教孩子的,通過點滴生活小事,細細地品味觀察著。
“老外當父母的,特別尊重孩子,跟小孩說話,父母都要蹲下來,平視孩子。他們把孩子看成一個完全獨立的人,從小就讓孩子自主,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到人家做客,主人拿東西給小孩吃。這時,一般中國孩子都要看父母的眼色行事,等爸媽發(fā)話才敢動手。老外的父母絕對不表態(tài),拿不拿,吃不吃,是孩子的事,你自己決定好了。
“看他們給小嬰兒換尿布,媽媽嘴里會嘮嘮叨叨的:寶貝,我要給你換尿布了,可能你會有些涼呵,沒關系,馬上就好。咱們會覺得,小嬰孩能聽懂啥呀!可人家從孩子很小時起,無論對孩子做什么事,會告訴孩子為什么這樣做,父母總是平等地對待孩子?!保荚囎8>W(wǎng) 692P.CoM)
在美國這些年,蔡真妮說她沒見過一個老外的小孩是大人追著喂飯的,都是自己吃。幾個月能抱住奶瓶時,就自己抱奶瓶喝,等到一歲左右,大人給系個大飯兜,小孩就用自己的一套小盤小碗,坐在小孩吃飯的特制椅上,用手抓著吃,抹得到處都是。
“我家老大生在國內,老二從小是姥姥帶的,吃飯那叫費勁兒,都是追著喂的。等到三豬時,我自己帶得可輕松了。說了你可能都不信,我家三豬現(xiàn)在3歲半,餓了,能自己烤面包、抹果醬吃,拉開冰箱自己倒牛奶喝。凱莉9歲,早餐都是自己弄,吃完了上學去。老大更不用說,從高中開始我就沒給他做過早飯,而且到了周末,他還會為全家人做頓早餐呢。老外從小就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不像咱們,只要孩子學習好,生活上的事老媽全包了?!?/p>
有了三豬后,蔡真妮參加了當?shù)氐摹皨寢尵銟凡俊?。這個俱樂部有五六十人,全是在家?guī)Ш⒆拥哪赣H,每周活動一次。大家聚在一塊,分享育兒心得,帶著孩子一起玩。跟這些美國媽媽比,蔡真妮感覺美國媽媽對孩子更放手。
“咱們見孩子摔了,會趕緊扶起來,她們不。兩歲小孩摔趴了,媽媽頂多看一眼,該干嘛干嘛。像我女兒小時候跌倒,姥姥不僅要去扶,還要哄著,什么東西磕絆的,還得打那東西幾下。這樣其實會讓孩子有一種心理,不管出了什么錯,都怨別人,是別人的責任。老外不這樣,你摔跤了,那是你自己不小心,是你的責任。摔痛了吧,下回該知道注意了?!?/p>
在“媽媽俱樂部”里,蔡真妮不斷地進行比較,自我調整,有意識地接受美國好的育兒觀念。她說跟這邊華人媽媽比,覺得自己做得不錯,但與美國媽媽比,還差得挺遠。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外國媽媽的16條育兒經(jīng)
外國媽媽在育兒實戰(zhàn)當中,是如何育兒的呢?在育兒的過程中她們最看重的又是什么呢?我們來一起學習一下吧!
1、懷孕時,期待過男孩女孩嗎?
外國媽媽:女孩。我更喜歡女孩。懷孕早期時,我還以為是男孩,但在第16周時做了檢查,發(fā)現(xiàn)是女孩,我很高興,直到孩子出生那一刻,我知道自己的愿望終于實現(xiàn)了,那種滿足感和成就感不是語言所能表達的。
2、懷孕飲食刻意攝取營養(yǎng)嗎?
外國媽媽:不刻意。只是每天服用孕婦專用的維生素,吃東西比以前小心一些了,我覺得這樣就足夠了。我很喜歡吃水果,特別是橘子,所以孕期吃了不少橘子,但并不是因為它有營養(yǎng)而吃的。
3、給孩子做“胎教”嗎?
外國媽媽:有過。我讀過一些關于“胎教”文章,但我只拿聽音樂當作“胎教”,覺得這就很好了。另外,懷孕時我還在澳洲參加了醫(yī)院舉辦的一些講座課程,學習如何在分娩時避免疼痛、如何呼吸等。
4、是自己帶孩子,還是交給父母或者保姆?
外國媽媽:自己帶。那可是一份很美好的快樂,怎么能放棄呢?在澳洲,年輕的父母有了孩子幾乎都是自己帶的,不可能奢望得到老人太多的支持,不像在中國,孩子的祖父母都會來幫忙。我除了自己帶孩子,還請了阿姨,忙不過來的時候就讓她幫忙。
5、是自己哺乳的嗎?會因為擔心身材走型拒絕喂養(yǎng)嗎?
外國媽媽: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我不在乎自己身材走型。其實在當媽媽之前我也有過顧慮,可是等孩子一出生,看著她粉嫩的小臉,我就有一種感覺―為了孩子我什么都可以不在乎了。我覺得母乳是孩子最好的食品,任何食物不能比。
6、孩子多大抱出門的?
外國媽媽:2周大時。越早越好。女兒2周大的時候就帶她出去做檢查了。每次我們帶她出去,她都很高興,而且食欲也增加了,睡眠質量也提高了,精神狀態(tài)更好。我覺得越早越好,這可以讓她長得更健壯。
7、多大給孩子吃輔食?
外國媽媽:6個月。主要喂她雞蛋黃和米糊,因為這些食物富含營養(yǎng),對孩子發(fā)育有利。不過要把它們做成孩子易于吸收的糊狀物才行。米糊不像我們平常喝的米粥那樣有顆粒,而是要熬更長的時間,讓米粒徹底變成糊狀。這樣雖然有點麻煩,但對孩子有好處。
8、孩子多大開始獨自睡?
外國媽媽:從生下來開始。一生下來我就把她放在自己獨立的小床上了。我總是在她的床邊,觀察她的各種反應,并不防礙我照顧孩子。我們的傳統(tǒng)就是這樣,從孩子一出生就讓她一個人睡,讓她知道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空間,這對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很有好處。
9、有固定的陪孩子時間嗎?
外國媽媽:有。周末一定是屬于孩子的。平時她父親每天至少和她玩1小時。
10、會放心地讓孩子在家里滿地爬嗎?哪怕有樓梯?
外國媽媽:會。我會放心地讓她在地上爬,這沒有什么不安全的,還能讓她得到充分的鍛煉與自由,也熟悉家里的地形。但我不會讓她離開我的視線范圍。
11、孩子摔倒時讓他自己爬起來還是扶他起來?
外國媽媽:如果她沒事,就讓她自己爬起來。如果她哭了,那我會扶。對孩子的鍛煉和教育不能超過她所能承受的范圍,無論是體力還是心理,否則會起反作用。
12、抱孩子時讓孩子面朝里還是面朝外?
外國媽媽:兩種姿勢都有過。女兒很小的時候,我更喜歡讓她和我面對面。但當她稍微大一些時,我更多的是讓她面朝外,這樣她可以更多地觀察和感受外界事物包括人。
13、給孩子喝熱水還是冷水?
外國媽媽:冷水更多。我們的傳統(tǒng)就是給孩子喝冷水,我們沒有給孩子喝熱水的習慣。尤其是帶孩子出門,喝冷水更方便。
14、刻意避免孩子看電視嗎?
外國媽媽:是。我覺得看電視對孩子的眼睛不好,不過每天我會讓她看半小時的兒童教育節(jié)目,這有助于開發(fā)孩子的智力,但只有半小時,超過這個時間就不可以。
15、將來會讓孩子學鋼琴、畫畫之類嗎?
外國媽媽:不會替她做決定。我覺得關鍵是孩子是否喜歡,我不打算強迫我的孩子做什么,哪怕是有用的技能,還是讓她自己去體會和認識吧。我會帶她去嘗試,讓她有機會領略這些項目的樂趣,但最終決定的還是她自己。如果強迫孩子學習她不感興趣的東西,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更不可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16、還想再生孩子嗎?
外國媽媽:會,我們一直很期待再有一個孩子。因為從懷孕到生產,再把孩子從小帶大,這個過程真的充滿樂趣,我非常享受。只是還沒決定好什么時間要,這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問題。但再要一個孩子這件事,我們毫無異議。
朗朗媽媽育兒經(jīng)
朗朗媽媽育兒經(jīng)
朗朗6個月了,慢慢也摸索出一些帶寶寶的經(jīng)驗,尤其是育兒嫂不在的一個月,真是快速成長為全能媽媽。
看著一屋一庫房和寶寶有關的各種用品,我也整理一下,推薦幾種自認為比較有用的東東給新媽媽們參考。
1哺乳枕:自己買了2個,朋友送了一個。一直到現(xiàn)在都在用,真的非常的好用,喂奶很省力氣,寶寶躺在上面也很舒服,媽媽胳膊也不累。
2吸奶器:我買的新安怡手動吸奶器,剛買的時候還真不清楚啥情況需要用,現(xiàn)在可是知道了。剛開始下奶的時候刺激乳汁分泌,吸奶用。寶寶沒喝完就不喝了,漲奶時吸空奶用。(6個月得了2次乳腺炎,都是睡覺的時候時間長了給憋的,如果及時用吸奶器吸空就不會有這問題)為了延長母乳喂養(yǎng)時間,將多的奶吸出來凍上用。
3尿布臺:有月嫂和育兒嫂在的時候換尿布基本都是她們做,所以沒覺得咋樣。自己帶寶寶那一個月,在床上換尿布做撫觸,老腰都快斷了。馬上把這些事情都改到了尿布臺上去做,腰輕松多了。不換尿布的時候,朗朗也很喜歡躺在尿布臺上使勁的踹腿做鍛煉,成了他的健身臺。
4腰凳:寶寶過了4個月已經(jīng)很硬實了,非常喜歡坐在腰凳上,讓大人帶著到處走走看看,尤其是看鏡子里面的時候,手舞足蹈的,特別的開心?,F(xiàn)在天氣暖和了,帶寶寶出門也沒用推車,育兒嫂直接一系腰凳,朗朗就坐在上面,大人不那么累,朗朗活動也自如,非常的方便。
5MP3播放器:我用的itouch,下載了許多的兒童歌曲,兒童音樂故事,世界名曲,搖籃曲等等。接上音箱,白天大部分時間都在放。朗朗從一出生就聽。玩的時候挺兒歌,童謠,睡前聽世界名曲搖籃曲,感覺他還是挺喜歡的,我跟著兒歌一起給他唱,逗他玩的時候,他笑的特開心。
奧巴馬媽媽的育兒經(jīng)
奧巴馬剛出生不到一年,他的爸爸老奧巴馬獲得了兩個求學機會,一個是紐約新學院大學提供的足夠一家三口在紐約生活的優(yōu)厚獎學金,一個是去哈佛大學讀經(jīng)濟學博士,老奧巴馬對奧巴馬媽媽安說:“我怎么能拒絕最好的教育呢?”
這是1961年,而1964年,安提出離婚,老奧巴馬沒有異議。此后,老奧巴馬帶著另一個美國女子去了肯尼亞老家工作。
本來,安有很多理由對老奧巴馬憤怒,她一邊帶兒子一邊求學,生活非常拮據(jù),而且自他們離婚后一直到1982年老奧巴馬遭遇車禍去世,奧巴馬只見過爸爸一次。
然而,安沒有表現(xiàn)過對老奧巴馬的憤怒。實際上,每當和兒子談起他的爸爸,安說的都是優(yōu)點。她對奧巴馬說,他爸爸聰明,幽默,擅長樂器,有一副好嗓子……
不僅如此,而且或許更重要的收獲是,媽媽這樣談到爸爸,在極大程度上減輕了父母離婚給奧巴馬帶來的心理上的沖擊。他的內心不僅不必分裂,還學到了豁達,并且也學會了如何在糟糕的情形下看到積極的一面。這可能是奧巴馬現(xiàn)在展現(xiàn)出的樂觀性格的重要緣由。
顯然,奧巴馬也繼承了媽媽的這一天性。美國民主黨內初選中,盡管一開始希拉里占據(jù)明顯上風,并在后來也給他造成過嚴重挑戰(zhàn),但奧巴馬和他的競選陣營從未亂過陣腳,每次都能化險為夷。
冠軍媽媽高敏的育兒經(jīng)
跳水冠軍:高敏
現(xiàn)在身份:中國勞倫斯冠軍委員會委員,奧運公益工作者。
冠軍經(jīng)歷:多次奪得世界冠軍,自1986年起連續(xù)7年未曾輸過一場國際大賽,被譽為“跳水女皇”,連續(xù)3年被評為年度世界最佳跳水運動員,蟬聯(lián)第24、25屆奧運會女子跳水3米板金牌。
有高敏在的地方,就有笑聲。
說到開心的事情——比如孩子在母親節(jié)送上貼心祝福,她當然要開心大笑?;貞浧鹉切┨魬?zhàn)的時刻——每次為金牌奮斗與努力,她自信而從容地微笑。而當碰到難過的事情時——汶川地震后高敏第一時間奔赴現(xiàn)場為孩子們進行心理援助,站在廢墟上她依然保持笑容,因為,“只有樂觀你才能戰(zhàn)勝災難?!?/p>
高敏的口頭禪就是:“想讓我不笑那不可能?!边@樣的一位開朗媽咪,會怎樣和孩子們相處?她會和孩子們一起瘋玩嗎?在孩子們犯錯的時候能夠板起臉嗎?孩子們碰到了困難會向她求助嗎?聽聽高敏的回答吧。
1.“兒子夸我,哈哈,我真高興!”
出生在美國,在加拿大長大的小兒子超超,英語當然是十分地道。出生在四川的高敏,發(fā)音就沒有那么準,結果經(jīng)常被兒子“嘲笑”。但前不久,高敏受邀去CCTV和崔健搭檔做了一期英文節(jié)目,在電視前收看了媽媽節(jié)目的超超,這下對她是刮目相看,一回家,他就大叫起來“會說話的女人回來了!”,這就是古靈精怪的他對媽媽進行的表揚,逗得高敏哈哈大笑。
2.“絕不送兒子去吃我以前吃的那種苦!”
按中國人傳統(tǒng)的觀點,“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為了成功小時候吃苦是應該的,但按照這個模式成功的高敏,卻完全有了不同的認識。回憶起站在世界跳水頂峰的歲月,高敏一直說那其實不算成功,每天她都在害怕失敗,巨大的心理壓力讓她退役后甚至有了“想在森林里躲一輩子”的念頭。她希望孩子快樂地成長,這已經(jīng)是一種成功。高敏也會送孩子去學跳水,但一個星期不過兩堂課,能取得什么樣的成績都看孩子自己的。小兒子超超在運動上更有些天賦,是小小足球迷,高敏把他送去俱樂部訓練,而且經(jīng)常坐在看臺上看他比賽?!耙驗槿绻也蝗タ?,他會從頭到尾把每個細節(jié)都講給我聽一遍?!闭Z氣聽起來有點無奈,但更多的是寵愛和驕傲。
3.“我要做的事情,就是讓孩子們每天過得開開心心?!?/p>
在事業(yè)上發(fā)展得順風順水,但高敏并沒有蛻變成女強人,她仍然是爽朗愛笑,而且還帶點童真味道的大女孩形象。說起對孩子的教育,也沒有什么雄偉目標。她用最樸實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孩子們也不會覺得我是奧運冠軍,很出名,就和別的媽媽有什么不同。和別人一樣,在家里,我能做的事情就是讓孩子們每天開開心心,高高興興?!?/p>
高敏如何用奧運精神教育孩子?
1.“享受”比“獲得”更重要,喜歡一件事就去做好了。
2.功利心要淡,以何種方式對人,人家就會以何種方式對你。
3.人與人是平等的,父母與孩子更是平等的。
冠軍媽媽錢紅的育兒經(jīng)
游泳冠軍:錢紅
現(xiàn)在身份:游泳學校校長,那函國際體育有限公司董事長,2008年北京奧運游泳比賽現(xiàn)場解說。
冠軍經(jīng)歷:第25屆奧運會女子100米蝶泳冠軍,多次在世界級游泳比賽中奪冠。
在身份還是運動員的時候,游泳就是錢紅的一切。幾乎在所有對這位奧運冠軍進行的采訪中,我們都能看到那個教練摔碎化妝盒的小故事。但現(xiàn)在她的身份變了,是別人的妻子,是兩個女兒的母親,是公司的董事長,是游泳學校的校長,是熱心體育公益的社會名人。而假如你要問她哪個身份最為重要,毫無疑問,她的答案是妻子和母親。
錢紅的肩上,有巴掌大的一片文身,波浪狀的圖案襯著3個字“傲云?!薄_@就可以簡要地概括蝶泳皇后的所有:傲是傲樂涵,錢紅的大女兒,呢稱大寶;云是賽云娜,錢紅的小女兒,呢稱二寶;海,則是舍蒼海,錢紅的另一半,呢稱大海。而波浪的含義無需解釋,錢紅始終未曾離開泳池,而且公司也在代理著美國的知名泳裝品牌tyr。
媽媽是冠軍,女兒也要是冠軍
職業(yè)運動員的生活里只有超常劑量的訓練和一次次比賽,在剛退役的時候,錢紅的確也曾經(jīng)想過再也不回泳池了,休息了一段時間后,她選擇了去新加坡留學?;貒?,做起了代理童裝銷售的生意,后來因為合約關系,停止了和臺灣廠商的合作。那時候,錢紅心底的小浪花又悄悄泛起了。
“1996年前后吧,開始籌備我的游泳學校,但1998年才建成。除了保定的錢紅游泳學校,后來又在西單文化廣場地下辦了錢紅游泳俱樂部?!睕]有那么大的壓力,錢紅發(fā)現(xiàn),原來她是那么享受泳池中的一切?!耙灿蔚荆旧弦x游池里沒人時。有時候朋友起哄,讓我來一個,一游,游池里大家都靠邊了,因為非專業(yè)的愛好者很少有人游蝶泳,這下又變成表演了。”
自己游是次要的,培養(yǎng)下一代游泳人材才是錢紅掛念在心的,而兩個女兒也是她的“特殊學生”,特別是大寶,從小就顯示出良好的水感,動作標準而且成績提高很快。雖然沒有想現(xiàn)在就把孩子送進專業(yè)隊,但在小學選擇上,錢紅還是頗費了一番思量,最后選了一所有游泳特色的寄宿小學。“我當然也尊重孩子的意愿,但是既然有這個先天條件也有興趣,推她一把何樂而不為。”
現(xiàn)在大寶是周一送,周五接,她如此形容自己的生活:“周一早晨就像打仗一樣送大寶去學校,緊接著送二寶去幼兒園,晚上把唱著歌的二寶接回家,然后掐指算著,還有四天就可以把大寶接回來了。”
錢紅生活里的下一件重頭大事,是為即將召開的北京奧運會的游泳比賽擔任現(xiàn)場講解,而集合了趙劍華、王濤、馬燕紅等重磅級冠軍和宋世雄、沙桐等著名解說員的這支隊伍,也被戲稱為解說“國家隊”,而這一次,錢紅沖刺的心情,分外輕松。
錢紅如何用奧運精神教育孩子?
1.做人,立志要早。
2.不要斤斤計較于一時的挫折,有時候那就是成功的前奏。
3.有時候為了達成目標,需要有豁出去的勁頭。
英國媽媽的育兒心得分享
看看英國家庭的育兒理念,看看他們都是怎么教小孩的!
家庭成員:
爸爸:StevenSmith英國駐渝副領事
媽媽:GillianSmith英國文化交流官
大兒子:GeorgeSmith12歲
小兒子:CallumSmith10歲
媽媽Gillian先后生下兩個兒子,大兒子George在英國出生,小兒子Callum在新加坡出生。兩個寶寶出生時的體重相差很大,老大George生下來的時候體重2.95公斤,老二Callum生下來時,體重為5公斤。盡管出生時體重相差了近一倍,但是醫(yī)院為兩個新生寶寶的各項指標評分均為10分。為此,媽媽Gillian感到十分驕傲:“我在懷孕期間繼續(xù)從事各種正常的日常工作,堅持活動,很少在床上長時間睡覺。懷孕時多活動,保持正常的生活節(jié)奏,這為胎兒在子宮內的生長發(fā)育提供了一個穩(wěn)定而充滿活力的母體環(huán)境。”
寶寶們生下來后,她給兒子們母乳喂養(yǎng)了6個月。盡管媽媽Gillian在開始母乳喂養(yǎng)的時候也出現(xiàn)過疼痛不適的感覺,但在婆婆和姐姐的幫助下,她堅持了下來。媽媽Gillian總結了自己養(yǎng)育兩個兒子的經(jīng)驗:“最重要的就是盡早建立有規(guī)律的生活作息,這對媽媽和寶寶兩者都有好處?!?/p>
每天堅持有規(guī)律的作息
寶寶們降生后,媽媽Gillian漸漸讓寶寶們按照一個固定的作息時間表來生活。早上7:00起床,中午11:30吃午餐,然后12:30~2:00午睡,睡醒后玩耍,下午5:00吃晚餐,傍晚6:00洗澡,晚上7:00上床睡覺。媽媽Gillian認為,當寶寶沒有吃飽或者沒有睡好的時候,情緒往往很差。當寶寶吃好、睡好之后,寶寶往往情緒上很快樂。
當然,媽媽Gillian也承認,寶寶并不是天生就有這樣的規(guī)律作息。剛出生的寶寶往往3~4個小時就會醒來一次,需要哺乳。但是媽媽可以逐漸讓寶寶往這樣的作息時間上靠,到了晚上,給寶寶哺乳完之后,就把寶寶放到床上,讓寶寶自己安靜地入睡。而且不必一聽到寶寶啼哭,就馬上去哄、去抱。而且晚上7:00正好也是丈夫Steven下班回家的時候,媽媽Gillian認為這個時候小孩子到床上去睡眠,就不會過多影響到成人的生活,讓夫妻二人可以安靜地共進晚餐,交流分享一天來的感受。
一個半月就分房睡眠
媽媽Gillian認為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如果長期和媽媽同房睡眠,夜間入睡后,呼吸時聞到了媽媽乳房分泌出的乳汁的味道,反而更容易興奮而蘇醒過來。因此,當兩個寶寶出生一個半月之后,媽媽Gillian就讓寶寶在自己的兒童臥室睡覺。這樣寶寶可以睡得更踏實,常常一覺睡上6個小時,而媽媽也能夠在夜間獲得更充足的睡眠,不必半夜起來照料寶寶。當丈夫需要自己的時候,媽媽還可以和丈夫有更多的私密空間和時間。
這樣寶寶養(yǎng)成習慣,到晚上吃完最后一頓母乳或輔食后,去洗澡,然后就到自己的床上睡覺。早晨醒來,媽媽再給寶寶喂奶。這為媽媽騰出了屬于自己的寶貴時間,不必每天晚上去給寶寶哄睡。早期分房睡眠帶來的另一個好處在于:一個半月的小寶寶在不知道什么叫分房睡眠時,就獨立睡眠了,之后爸媽就不會看到懂事后的寶寶因為不愿意分房睡眠而嚎啕大哭的模樣。這既省去了一個大麻煩,又免去了寶寶的一次痛苦體驗。
早期嘗試各種食物味道
由于大兒子George出生時體重較輕,媽媽Gillian就一直純母乳喂養(yǎng)到4個半月的時候,才開始逐步添加輔食。剛開始就是喂一些紅薯泥、煮蘋果、米粥之類的。而小兒子Callum由于出生的時候體重比較重,發(fā)育比較成熟,而且胃口相對于哥哥來說也顯得大一些,純母乳喂養(yǎng)到3個月時就開始添加輔食了。媽媽Gillian的經(jīng)驗是早一點添加輔食,寶寶們適應得更快。她說:“有時候我們經(jīng)常看到一些媽媽老想著寶寶會不會喜歡這種食物,那種食物是不是合寶寶的胃口?實際上,只要按照寶寶正常的生活作息,到了寶寶餓的時候,讓寶寶坐在自己的椅子上,逐漸給寶寶嘗試各種原料制成的輔食,饑餓的寶寶這時候往往不會挑剔,感覺什么都是好吃的。畢竟寶寶越小越容易適應各種不同的口味。如果到年齡比較大了,再讓寶寶品嘗不同的蔬菜、水果、肉類,那么寶寶往往會因為不習慣新口味,而不容易接受?!?/p>
當然,在生活中Smith夫婦倆都喜歡健康的新鮮食品,每到寶寶們放學回到家,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吃媽媽親手烹飪的英國美食,講講一天來的趣事,每個人都會覺得這是他們生活中很美妙的時光。
寶寶們的成長點滴
說起寶寶們兒時的活動與愛好,媽媽Gillian說,她的兩個兒子喜歡用樂高積木搭東西、畫畫、涂色、玩水等,通過大量的活動,讓寶寶們發(fā)展肌肉技能。在來中國之前,他們一家生活在越南。由于越南氣候比較炎熱,每天早上6:00~7:00和每天晚上5:00-6:00,寶寶們都到戶外去玩耍。到兒子們過生日的時候,媽媽Gillian會把小朋友請到家里來,給兒子烤出獨特的卡車形狀的蛋糕,還請來魔術師為孩子們表演,并送給兒子一只活潑可愛的白兔作為生日禮物。
媽媽Gillian還給兒子們準備了不少嬰兒圖書,讓寶寶們觸摸不同材質制成的畫頁。她每天堅持這樣和兒子們閱讀圖書,到兩個寶寶6、7歲的時候,閱讀能力已經(jīng)和10歲兒童相當。從閱讀中,兩個寶寶獲得了大量的詞匯,每次接受測試的時候,他們的得分都相當高。在交友方面,由于兩個寶寶都很富有愛心,他們交朋友總是很快,而且非常容易。
兩兄弟的性格特點
雖然出生在同一個家庭,兩個寶寶卻有著各自不同的性格和愛好。老大George心地善良,富有愛心,喜歡幫助他人,性格相對比較嚴肅,對電腦和建構游戲比較感興趣,喜歡把生活和物品安排得井井有條。老二Callum則比較輕松愉快,性格隨和,喜歡運動,他滿1歲時就開始能夠走路,2歲左右開始開嬰兒小汽車?,F(xiàn)在Callum很擅長奔跑,喜歡踢足球,長大想當一個足球運動員。
對于兒子們不同的個性特點和愛好,媽媽Gillian坦然接受而且鼓勵兒子們朝著自己的興趣愛好方向去發(fā)展。每當看到兩個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她總是感到十分驕傲。
爸爸育兒熱情耐心
爸爸Steven是一個很喜歡寶寶也樂于幫助妻子照料寶寶的好丈夫。當媽媽Gillian在外忙碌工作的時候,他會像妻子一樣照料自己的兩個寶寶,給寶寶們做飯、讓寶寶們吃飯,給寶寶們洗澡,帶寶寶們上床,給寶寶們講故事。現(xiàn)在,兩個兒子已經(jīng)長到十多歲了。當一家人聚在一起時,大家喜歡一起從事一些有趣的活動,比如一起看電影,一起讀一本書,一起下國際象棋,一起玩大富翁的游戲,一起玩抽抽樂積木游戲。
爸爸Steven尤其喜歡關于鳥類的書籍。他收集了大量的鳥類圖書,有空的時候,就和兒子們一起看這些圖書,了解各種鳥的生活習性、外形特征、棲息地點、繁殖生育等內容??吹桨职諷teven如此著迷于這些生動活潑的小鳥,兩個孩子也對此頗有興趣。通過這樣的家庭活動,Smith一家有了更多的共同興趣愛好,這讓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更好地互相理解、互相陪伴、互相支持,形成一種寶貴的家庭合力。
親子聚會提升帶養(yǎng)水平
媽媽Gillian認為親子聚會對她有很大的幫助。當寶寶們出生后,年齡相仿的寶寶和媽媽往往每周聚會一到兩次,每次在不同成員的家庭中。這樣的親子聚會讓媽媽們有機會觀察到其他寶寶的發(fā)育、情緒、行為、愛好,而且媽媽們之間的互相交流也提高了每個媽媽的信心,獲得了實際有效的育兒建議和方法。媽媽Gillian帶著寶寶們從出生后不久就開始參加這種親子聚會,一直到寶寶們進入幼兒園之前。
每周堅持這樣的活動,不僅為媽媽們提供了交流學習的機會,而且也讓寶寶們獲得了接觸他人的機會。寶寶們習慣于外出、習慣于到不同的場所、習慣于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習慣于看到陌生的成人面孔、習慣于和各種性格脾氣不同的人打交道。這樣到了入托的時候,媽媽Gillian離開后,寶寶們也沒有大哭大叫,很快就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
戶外活動振奮精神
媽媽Gillian的另一個重要經(jīng)驗就是每天要帶寶寶們到戶外活動。這不僅可以讓寶寶呼吸戶外新鮮的空氣,而且寶寶能夠接觸到草地、沙地,感受到戶外的種種季節(jié)變化。寶寶們如果長時間待在室內,容易變得無精打采、厭倦、情緒低落。因此,帶寶寶們到戶外活動是一種很好的育兒方式。加上健康的飲食和睡眠,媽媽Gillian很自豪地說:“兩個兒子除了得過小感冒,一直都很健康。”
待人接物從小培養(yǎng)
作為英國文化交流官,媽媽Gillian還很重視培養(yǎng)寶寶們待人接物的基本禮貌。當兒子們剛剛會說話的時候,如果朋友給兒子們一塊巧克力,媽媽Gillian就會教兒子們說“謝謝!”雖然兒子們說過一次,下一次遇到同樣的情景可能又忘記了,那么媽媽Gillian就會50遍、100遍、200遍地提醒孩子們當接受別人饋贈的物品時,要說謝謝。媽媽自己會示范,讓兒子們在無數(shù)次觀看和模仿中牢記在心。
當孩子們吃完飯,要離開飯桌的時候,媽媽Gillian教孩子們詢問一句:“我吃好了,可以離開飯桌了嗎?”得到媽媽或爸爸的肯定回答后,孩子們才離開飯桌。其意思就相當于中國人常說的:“我吃好了,大家慢慢吃?!钡玫皆谧榔渌说氖卓虾螅烹x開飯桌。
而對于在家中工作的家政人員,她從來不允許孩子們冒然地對他們說“我想要一杯水……”,而是讓孩子們禮貌地說:“可以幫我倒杯水嗎?”媽媽Gillian認為尊重是對任何人都應該持有的態(tài)度,不會因為別人的地位、工作、家庭背景、膚色、國籍不同而有不同的態(tài)度。
冠軍媽媽王軍霞的育兒經(jīng)
長跑冠軍 王軍霞
現(xiàn)在身份:健康跑俱樂部創(chuàng)始人,多項健康公益活動代言人。
冠軍經(jīng)歷:第25屆奧運會女子5000米冠軍,是中國第一位獲奧運會長跑金牌的運動員,被譽為“東方神鹿”。
因為老公姓戰(zhàn),王軍霞的兒子出生時,朋友幫忙起的名字全是十足陽剛,火藥味充足的:戰(zhàn)斗、戰(zhàn)爭、戰(zhàn)役、戰(zhàn)利品……王軍霞現(xiàn)在提起來還是覺得好笑。而最終這對父母給孩子選定的,是一個偏文質彬彬的名字,戰(zhàn)意博。意在淵博,再配上戰(zhàn)這個天生雄風的姓,所有美好的寄托盡在其中。
作為一名冠軍媽媽,所有人都會問的問題是:“你會讓自己的兒子子承母業(yè)嗎?”王軍霞顯然也回答了不少遍,所以答案非常簡潔:“不管他將來干什么,運動都是必要而有益的,培養(yǎng)健康的身體和心態(tài)是我最看重的事情。”
母親對孩子總是呵護備至的,王軍霞的做法看上去卻大有不同,而這些,都是她自己在成長經(jīng)歷中悟出來的?!暗谝淮我姷酱蠛5臅r候,我不會游泳,但偏偏要下去試試,下了海差點就上不來,但是第二天我還是要去,直到海浪再也不能把我打翻為止。我覺得那樣的經(jīng)歷非常寶貴。我教孩子游泳也是這樣,不給他救生圈,也不在旁邊隨時等著伸出援手,我把他扔到水里,讓他自己學,只有這樣學會的,才是他自己的。”
這樣的教育方式,在王軍霞和兒子的各個生活場景里都可以見到?!昂⒆右硼B(yǎng),家長千萬別小心翼翼地一直跟著,讓他去跌倒,那種疼痛是教會他長大的最寶貴經(jīng)歷。”冬天東北的大雪天,她會帶孩子走出溫暖的房屋,和他一起在雪里打滾,滑冰滑雪滑冰車,跌倒了自己起來。父母在小孩玩火的時候都會急忙制止,但王軍霞卻會采取另一種方式,她會讓兒子用手去碰觸蠟燭的小火苗,親自感受到燙,比大人教他100次“它會燒傷你,不許碰”更有效。去電視臺錄制節(jié)目的時候,有時候王軍霞也會應制作單位的邀請帶上兒子,但和其他媽媽不一樣的是,她不會把兒子攏在身邊當乖寶寶,而是隨他自己到處走,去觀察那些他感興趣的新鮮玩意兒。
身體上是如此,心理教育上,王軍霞也是如此。有些冠軍媽媽喜歡把金牌收藏在箱子底,怕孩子受到影響。但王軍霞對此的態(tài)度是坦然的,奧運冠軍是光榮的事情啊,為什么不對孩子說呢,但絕不用強調,所以,“現(xiàn)在在孩子的心中,‘奧運冠軍’就和‘代言人’‘采訪記者’這些一樣,是我干過的某種工作。比起媽媽這個身份來,那些都并不重要?!?/p>
王軍霞如何用奧運精神教育孩子?
1.只有在困難中,才能學會解決困難的方法。
2.坦然的心態(tài)會讓很多事情變得更容易處理。
3.要胸懷大愛,盡自己的一份力回報社會。
冠軍媽媽鄧亞萍的育兒經(jīng)
乒乓球冠軍:鄧亞萍
現(xiàn)在身份:北京奧運會奧運村部副部長
冠軍經(jīng)歷:連續(xù)8年世界排名第一,先后獲得多個世界冠軍頭銜,在第25屆、第26屆奧運會上獲得4枚金牌,是唯一蟬聯(lián)奧運會乒乓球金牌的運動員。
一則廣告成為視頻網(wǎng)站上的熱點話題。這是鄧亞萍和媽媽一起拍攝的強生為“媽媽的愛”喝彩廣告。給人印象最深刻的,莫過于那段媽媽深情的獨白:“只要你正直,善良,腳踏實地,堅持或放棄,媽媽都支持,要做就做最好,在別人眼里你是冠軍,在我眼里,你永遠都是個孩子……”
畫面里的小女孩,在媽媽的鼓勵下長大了。成為世界著名的運動員,也成為一名母親。而當鄧亞萍抱起孩子時,她又一次重復了那句話:“只要你正直,善良,腳踏實地?!眿寢尩男钠鋵嵕褪侨绱耍还芩嗝雌胀ɑ蚴嵌嗝唇艹?,只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媽媽”,她們的想法就會變得毫無二致。
當我們經(jīng)歷重重檢查手續(xù),坐進鄧亞萍在奧運大樓的辦公室中,聽她聊起孩子、家庭和自己的工作時,這種印象得到了再一次的印證。
愛,同時意味著責任。
兒子林瀚銘是2006年3月出生的,瀚和漢字同音,有廣闊之意,又和翰林的翰相近;而銘則是希望孩子記住所有值得紀念的事情。兩個字就有說不盡的含義,鄧亞萍的一片愛子之心也體現(xiàn)無余。
也許換了另一個人,33歲的年紀才當媽媽,還有學業(yè)要繼續(xù)完成,再加上繁重的社會工作,這樣的挑戰(zhàn)很難應付。但對成功地完成了那么多次超級轉型的鄧亞萍來說,這并不算是有難度的問題。雖然也碰到“他雖然小卻能控制我,我得根據(jù)他的需要調整生活節(jié)奏”這樣的問題,但鄧亞萍很快適應了,并且逐步培養(yǎng)出了自己的育兒風格。
“我覺得在很大程度上,我教育孩子的態(tài)度是和父母教我的方式一脈相承的。我記得一件事情,那是10歲左右,我想加入省運動隊卻被拒絕了,原因是我的身體條件并不適合打球。那時候,我面臨的選擇就是,要么回到普通學校,要么冒著永遠也不能成功的險走下去。雖然那時候我年紀很小,但父母卻把決定的權利交給了我。我記得父親告訴我,你可以選擇打球,我們不會干涉你的決定,但一旦選擇,你就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雖然孩子還小,還沒有面臨人生的這些選擇,但鄧亞萍卻從小就把這樣的觀念教給他。她說自己不會成為替一切安排的媽媽,卻會在旁提醒孩子做每個決定的時候,都要慎重,都要想好如何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按通常的說法,我應該被劃入嚴母的行列吧。我愛他,很愛很愛他,但愛同時意味著責任,愛的表現(xiàn)絕不僅僅是關心他的吃飯穿衣身體健康。”
“小家”讓“大家”
是媽媽,同時又是中國體育的標桿人物,身兼多職,特別是在奧組委任職,在2008年這個特別的時候,鄧亞萍的生活難免受到諸多影響。而她在采訪中,最常提到的一句話,就是“‘小家’讓‘大家’”。小家當然指的就是她和老公、孩子以及公婆組成的家庭,而大家,則含義多多,既是指北京奧運,也可以指她負責的奧運村,更是指奧林匹克這個大家庭。2008年8月這場舉世矚目的盛會,現(xiàn)在是鄧亞萍生活的最大主題。
“基本上我每天7點鐘就會到辦公室,因為再晚就會堵車,我沒有時間可以浪費在路上了。晚上的下班時間是沒準的,只要有事情,就需要立刻處理?!边@樣的情況下,她和兒子的相處時間少得可憐。兩歲多的小家伙,正是最可愛也最黏人的時候,可每次回家只能看到孩子熟睡的臉,對媽媽來說,這簡直就是一種折磨。
但鄧亞萍就像我們一直所認識的那樣,毫無怨言地克服困難,露出熟悉的微笑:“我為一生里能夠承擔這樣的一次任務而感到無比驕傲。
鄧亞萍如何用奧運精神教育孩子?
1.碰見挑戰(zhàn)不退縮,懷著必勝的信心去迎接它。
2.付出的時候不要斤斤計較于回報。
3.要有責任感,只要承諾了一件事情,有再大的困難也要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