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學齡前孩子的道德發(fā)展
發(fā)布時間:2021-04-05 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幼兒道德故事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中國人最講究傳統(tǒng)美德,道德教育是每位中國家長的必施之計。學齡前孩子道德發(fā)展的關鍵之一,就是孩子同情心的發(fā)展。當孩子還是一個幼兒的時候,您的孩子是非常的以自我為中心。無論您的孩子想要做什么,他總覺得他所做的一定是正確的?!肮健保诤⒆拥哪X海中,意味著“得到他想得到的”?!芭c他人友好的相處”,在孩子看來,就是“要求別人去做他所要求做的”。
但是,到了學齡前這個年齡階段,您的孩子開始從“自我為中心”轉移到“有道德”上面來了。您學齡前的孩子開始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而且開始會關注到周圍的人了。當然,這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還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當強迫孩子在他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和道德兩者之間做一個選擇的時候,您那四歲大的孩子仍然會毫不猶豫的選擇他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然而,當孩子自己的利益不受到威脅的時候,他還是會直率的表現(xiàn)得很有道德,會關注他人的感受。
作為家長,您可以通過下面介紹的一些方法來幫助您的孩子從小做一個有道德,有同情心的人:
1)、做一個樂于助人,有同情心的好榜樣
2)、關注孩子的感受,鼓勵孩子大膽的和您交流他自己的感想。當您這么做時,試著探尋您的孩子出現(xiàn)這種情緒的原因:為什么你要這么做。YJS21.cOM
3)、跟孩子交流您的感受。真誠的,耐心的跟孩子解釋您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
4)、展現(xiàn)您對他人的關注。(包括您周圍的親戚)。如果您的孩子看到您是如此的關注他人的感受,那么他自己也會深刻的體會這其中的暗含的價值。
5)、在您能做到的情況下,讓孩子看到您對他人的同情心,是出自某些原因的,或只是單單出于道德而已,讓孩子清晰的知道您這么做的原因。比如,遇到某種情況時,您可以跟孩子解釋說:“我知道你想要那塊蛋糕,但是如果你不把這塊蛋糕讓給這個小客人,他會傷心的哭的?!?/p>
6)、將孩子的做法和別人的感受聯(lián)系起來。您學齡前的孩子不會總是能自己意識到他的行為對別人的影響。讓孩子明白這之間的相互影響。比如,您可以這么問孩子:“當您給一個小孩一塊蛋糕時,她臉上綻放的笑容了嗎?”并解釋說:“那是小孩在跟你說謝謝?!?/p>
7)、強調(diào)這條金科玉律:想要別人如何對待你,那么你就先友好的對待別人。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重視孩子的德育
都寵得愛不釋手,但我們深知孩子早期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不容忽視,“養(yǎng)不教,父之過”,培養(yǎng)好一個孩子是父母不可推卸的重要任務。
如今的社會環(huán)境下成長的孩子,在營養(yǎng)和智育方面應該是處于同一起跑線上的,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但孩子的成長仍受諸多因素影響,良好品德的養(yǎng)成也就起到了舉足重輕的作用。首先,家長是孩子行為的被模仿對象,家長的言行舉止對幼兒的成長產(chǎn)生的影響最大,所以我們努力需要為其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健康的家庭環(huán)境:在平時的交談中杜絕一切粗話、臟話,多使用禮貌用語,比如奶奶幫孩子盛飯、夾菜時孩子說聲“謝謝奶奶”,爺爺給孩子洗臉、洗腳時說聲“謝謝爺爺”,當然,孩子給我們拿毛巾、遞筷子時我們也說聲“謝謝”,讓孩子在健康和睦的家庭環(huán)境下成長,現(xiàn)在孩子已經(jīng)懂得在開飯前喊家里人吃飯了,我想一個懂禮貌的人應該更容易被別人接受。其次,孩子也有自尊,同樣需要得到尊重,家長總是在自家孩子面前說他不好,不如別家孩子聽話,孩子的心里肯定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所以當孩子又學會了一首兒歌、一段舞蹈或吃飯?zhí)貏e快的時候我們會給以表揚和獎勵,提高孩子積極性和自信心,也提高了家長在他心目的中形象,何樂而不為呢。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作為家長,我覺得不能為孩子護短,家長的護短,會導致孩子從走向歪路,甚至會導致他走向犯罪,小孩子不犯錯誤是不可能的,當孩子做錯事,我們也要學會批評他,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我們絕不能妥協(xié),孩子畢竟是孩子,有時道理講不通時偶爾打打小屁屁還是有一定效果的。
育兒心得:重視孩子的能力發(fā)展
育兒心得:重視孩子的能力發(fā)展
教育小孩,不應該以學習表現(xiàn)來衡量,更應該重視他的能力發(fā)展,尤其是孩子的動手能力。現(xiàn)在很多家庭都是與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住一起,寵的小孩無法無天,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
孩子如果對父母存在很大的依賴感,事事都依靠父母,即使是自己可以動手做的事情也推脫,就會在心理上產(chǎn)生惰性,難以自覺地動手實踐,甚至在父母的督促下也不愿動手。我們要減少為孩子做事的沖動,在生活中,只要孩子自己可以做到的,就應該自己去做。只有在實踐過程中,才能培養(yǎng)出獨立的意識。作為父母,把信任傳達給孩子,孩子就會樹立“我能行”的心態(tài),并在實踐中不斷印證這種感覺。
俗話說:“養(yǎng)不教,父子過?!比松聛淼臅r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長過程中,后天的學習環(huán)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學習成績雖重要,但是一個人的品質(zhì)、動手能力更重要。
學齡前應重視幼兒心理健康
三至六、七歲的孩子處于幼兒期,也叫學齡前期。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有的長托在幼兒園,有的仍在家里。家庭和幼兒園都應重視幼兒的心理衛(wèi)生問題。
首先要讓孩子擺正在家庭中的地位,“扮演”好他應當擔當?shù)摹敖巧?。存在決定意識,存在也決定一個人的性格形成。幼兒正處于性格勾畫藍圖的時期,也是個打基礎的時期,家庭成員對他的態(tài)度,尤其是把他擺在什么位置上,讓他擔當什么角色,都對他的性格形成起巨大作用。出于母愛之心,人們對獨生子女尤為珍愛,這是人之常情,但不少人往往把母愛和溺愛混淆起來,以孩子為核心,嬌生慣養(yǎng)。這從眼前看,孩子隨心所欲,幸??鞓?,父母快慰,心情舒暢。但從長遠觀點看,并不利于孩子成長,尤其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因為這樣嬌慣的孩子,大都任性,自我中心、自私、無禮,缺乏獨立性,怯懦等。這些不良的性格特點一旦穩(wěn)定下來,就會變成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將來一旦失去家庭的保護,父母的仗恃,就會變得膽小、畏縮,人際關系緊張,勢必在心理上遭受更多的沖突與創(chuàng)傷。另外,嬌生慣養(yǎng)的孩子往往缺乏獨立性,缺乏克服困難的毅力和頑強精神,這對他們長大成才也是有影響的。
搞好幼兒心理衛(wèi)生,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讓孩子多多感受和睦家庭的溫暖。
這個問題對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情緒和性格都有重要意義。在一個和睦家庭里,人們敬老愛幼,互相關心,互相愛護,這種和諧溫馨的氣氛,有利于幼兒心理衛(wèi)生。相反,有的家庭夫妻不和,把孩子夾在中間,拉來推去,弄得孩子無所適從,恐懼不安。有人研究證明,這樣的孩子易患口吃、夜尿癥和胃病等,尤其是破裂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更大。據(jù)一項少年犯罪的調(diào)查來看,少年犯罪出現(xiàn)率最高的是四歲喪母或喪父的人。另對135名少年罪犯調(diào)查,其中有40%的人出身于破裂家庭。在破裂家庭中,父母離婚對子女的影響更大,因為喪父母的孩子常受人同情,而離婚者的子女易受人歧視,更有害于心理衛(wèi)生。
2.正確對待幼兒的口吃和遺尿等疾病。
口吃多是因幼兒模仿或精神突然緊張造成的,男孩大約有4%,女孩大約有2%。口吃看起來是件“小事”,可對孩子的心理挫傷卻很嚴重,往往形成孤獨、退縮、羞怯、自卑等不良性格待征。所以.家長要防止孩子口吃,患了口吃不要譏笑他,更不要打他罵他,要鼓勵他樹立信心,精神放松,慢慢糾正。五歲以后的孩子尿床,這叫患遺尿癥。遺尿癥除少數(shù)是生理原因以外,大都是由于精神緊張造成的,也有的是父母對孩子溺愛不加訓練造成的。五、六歲的孩子尿床,自己感到不好意思,家長萬萬不可再用羞辱甚至責罵的辦法來企圖治好他的遺尿癥。因為孩子越緊張,遺尿癥越難治好。同時,因遺尿而受責罵很容易形成孩子焦慮、抑郁、自卑等不良性格。
3.正確對待孩子的過失和錯誤。
孩子年齡小,知識經(jīng)驗少,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因而出現(xiàn)過失和錯誤都很正常。成人尚“吃一塹,長一智”,孩子更是在過失和錯誤中不斷學習增長見識的。基于這個道理,對于孩子的過失和錯誤要心平氣和,教育要耐心細致,尤其要講清道理,不要讓孩子心里感到委屈。批評教育孩子時父母口徑要一致。假如一方批評,一方袒護,就會使孩子是非混淆,不愿接受教育。批評教育孩子的目的不是父母出氣,或是讓孩子服軟,而是要引導孩子認識錯誤,鼓勵孩子心情舒暢地改正錯誤。
4.支持孩子多做游戲。
游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是孩子的天職,也是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途徑。要讓孩子多玩自己愛玩的游戲,要支持孩子們在一起玩,成人不必多加干涉。孩子們多在一起玩,就是學習,就是交際,而且更能飽嘗游戲中的樂趣,這對他們身心健康發(fā)展是有益的。
最后,不要無視孩子的獨立愿望。幼兒在心理發(fā)展上有個自我中心時期,三歲就可表現(xiàn)出獨立的愿望。雖然他們能力有限,但往往這要自己來,那要自己干,顯得不太聽話了。常聽有的父母說:“真氣人,才三、四歲的孩子就有主意了,就不聽話了!”其實,這正是孩子心理發(fā)展的一個明顯標志,是獨立性開始發(fā)展的表現(xiàn)。有人稱這時為孩子的“第一個反抗期”。這個提法也好,有助于提醒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獨立性的重視。這時孩子要求獨立,有時不太聽話,正是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只宜因勢利導,切不可違背規(guī)律硬是要治服孩子的“強勁”。否則,不僅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會留下精神創(chuàng)傷,等長大成人易罹患某些心理疾病。
學齡前孩子的交談方式
9~18個月。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剛剛學會用手,便迫不及待地到處嘗試,眼前的任何東西都想碰一碰,但這并不是有意搗亂,只是對身邊的一切都十分新奇而已。這個時期的孩子還不能預見自己行為的后果,因此特別需要有人看管,以免受到意外的傷害。
此時父母的教育方式比較簡單,瞪眼睛或皺眉頭就可以讓小孩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沒有必要給他們做更多的解釋,只需對他們的行為給予明確的答復(可以或不可以)就行。這個時候,你一定要耐住性子,有時一個信息需要重復幾遍甚至幾十遍,他們才能記住。完全沒有必要為此發(fā)脾氣,因為孩子還沒有更多的理解能力。一般來說,能夠較早度過這個階段的孩子,到3~4歲時就會比較聽話。
18個月~2歲半。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jīng)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喜歡展示自己的“威力”,開始學會頂嘴,并且具有攻擊性。如果說9~18個月時他們還是“冒險家”的話,現(xiàn)在可就成了“入侵者”和“滅絕者”。你會發(fā)現(xiàn)他經(jīng)常打甚至咬其他小朋友,為了好玩而揪小狗的鼻子或尾巴。這時孩子的心智尚未發(fā)育完全,無法克制自己的情緒,不是哭就是鬧,令人頭疼。不妨時不時讓他們碰點釘子,讓他明白花瓶掉在地上會摔碎,小狗不是玩具,咬人會使別人受傷等等。為了擺脫糾纏,你還可以試圖向他說明,規(guī)矩并不是爸爸、媽媽定的,它對所有人都有約束力。
無論什么人,都不能傷害別人。同時他自己也受這些規(guī)矩的保護,比他大的人也不能隨便欺負他等等。這個時期是對父母耐心的一次考驗,千萬不要動不動就大發(fā)脾氣,這樣做非但于事無補,還會將暴躁的性格傳染給孩子。平息怒火,耐心地向他解釋原因,效果會好得多,這樣還能讓孩子學會自我克制。
2歲半~5歲。
這是個問題成堆的年齡,幾乎每句話里都有個“為什么”。此時,在教育孩子時應比以往更注重方式、方法,要使他們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而不能那樣做。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孩子開始向外界,尤其是身邊的人模仿學習的時期,因此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及孩子在和什么人接觸。
從這個時期開始,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正?;顒?,比如當他正在畫畫時,你可以先提醒他,不久就要吃飯了,而不是要他立即放下手中的畫筆。在家庭生活中也應給予他們一席之地,暗示他們已經(jīng)長大了,應該自己管理自己。但注意不要模糊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界限,要使他們明白,父母在家里具有絕對的權威。
給學齡前孩子立“規(guī)矩”
孩子一歲時搶小朋友的玩具,因為他以為凡是看見的就是自己的;兩歲時,他不肯讓別人玩他的小車,因為他不懂分享;三歲時,他常把“不”掛在嘴邊,因為他要自己“做主”。我們明白孩子的發(fā)展規(guī)律,所以我們給他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等他慢慢長大。
即便不考慮孩子們性格上的差異,他們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也會有不同的思維和行為方式,父母們正在逐漸意識到,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對孩子不良行為的處罰方法也應該有所轉變。那么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們的最佳處理方式是什么呢?
年齡不同,規(guī)矩不同
1歲大的孩子
特點:好奇、好動,而且精力充沛。此時他們所面對的挑戰(zhàn)和重大任務是探索周圍的世界。
典型行為:開始認知語言,懂得一句話里字詞的前后關系了;他們還不了解外界的環(huán)境究竟是個什么樣的,比如說,他們并不知道玻璃花瓶摔在地上會碎的;一旦他們想要,他們就要馬上得到,讓1歲的孩子等待簡直是太困難的事情了。他們沒有行為和情緒控制的能力。
父母怎么辦:
·合理地調(diào)整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梢越o孩子做示范,告訴他哪些行為是正確的,但是不要堅決要求孩子一定做到。成人說話的語氣和面部表情是讓孩子明白教誨的最好方式。說話的態(tài)度是堅定的,但是反應不要過于強烈。
·管理的重點要放在預防工作上。保證家里的一切設施對孩子來說都是安全擺放的,把容易摔碎的東西都收起來。
·可以用安慰和轉移孩子注意力的辦法使他停止哭鬧。
2歲大的孩子
特點:他們的生活被自己情緒的巨大波動和起伏所占據(jù)。他們所面對的挑戰(zhàn)和重大任務是了解自己的各種感覺和情緒。
典型行為:不斷地對外界作出一些嘗試,想知道其他人的反應是什么;還不能正確地認識和傳達自己強烈的情感,有時候,他們的情緒甚至會高度膨脹,無法控制;他們發(fā)現(xiàn)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每件東西都能夠得到,所以就頻繁地大發(fā)脾氣和哭鬧。
父母怎么辦:
·將與孩子抗爭的激烈程度降到最低點。清楚地向孩子闡述你的期望是什么,而不要對孩子大喊大叫。不要過高估計孩子的能力,只給他一些簡單的選擇就行了。如果有必要,還可以給予一些物質(zhì)刺激讓他與父母合作而不是對抗。父母一定要意識到這個年齡的孩子的主要“工作”就是不停地試探你。
·幫助孩子控制他的情緒。如果他打人,那么就教導他用語言來表達他的氣憤,而且要向孩子解釋:“我們不打人,打人會使別人受傷的?!?/p>
*謹慎對待孩子的大發(fā)脾氣。有時可以冷處理,不理睬他的哭鬧和發(fā)脾氣,更不能妥協(xié),但是一定要呆在孩子的附近,直到孩子不再哭鬧為止,然后再給他講道理。不主張?zhí)幜P孩子,也不能讓孩子獨自呆在房間里悔過,但是可以把哭鬧的孩子帶到一個安靜的地方使他慢慢平靜下來。
3歲大的孩子
特點:這個年齡的孩子的自立形式是通過任性來表現(xiàn)的。他們所面對的挑戰(zhàn)和重大任務是學會更好地控制他們的情緒。
典型行為:在父母的要求中,孩子們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他們也愿意去按父母說的做,比如睡覺前要洗漱。但是,父母別指望孩子能夠始終合作;他們能夠理解原因和結果這個概念了;孩子發(fā)脾氣和哭鬧仍會經(jīng)常發(fā)生。他還會噘嘴生氣了或者哭哭啼啼地抱怨。不過,他能夠慢慢地更好地應付挫折了。
父母怎么辦:
·交給孩子一些“工作”去做。不要因為他沒有堅持到底完成而懲罰他,而是對他的每個努力都表現(xiàn)出非常贊賞。
·讓孩子用做游戲的方式來表演一下好的行為舉止。比如,放一段音樂,讓孩子在音樂結束以前要作好飯前的準備工作:洗手、擺放好他的小碗和小勺、雙手交叉不摸東西等著開飯。
*懲罰孩子的時間要短。雖然3歲的孩子已經(jīng)發(fā)育到能夠承受面壁3分鐘的懲罰了,但是為了避免事態(tài)的嚴重發(fā)展,還是讓孩子少受點挫敗的折磨為好,盡早結束懲罰,想辦法讓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
4歲大的孩子
特點:這個年齡的孩子的社交能力不斷發(fā)展。他們所面對的挑戰(zhàn)和重大任務是學會合作,使自己的需求與其他人的達到均衡。
典型行為:更加專注于游戲和各種活動。因此,當他們玩得正起勁的時候,讓他們放下玩具或者停止游戲就變得格外地困難;因為他們更加了解自己缺什么和想要什么,所以他們會用更加強烈的方式來抱怨;有時他們會隱瞞事實的真相來滿足自己個人的需要。但是他們并不知道這樣做是在欺騙,是錯誤的行為。
父母怎么辦:
·給予孩子充足的時間去結束游戲然后再做另一件事情。
·對孩子的哭鬧置之不理。不要對他的哭鬧過于關注,也不要有明顯不同于往常的反應。
·冷靜地對待孩子的謊言和欺騙行為。處于這個年齡的孩子有這種行為是正?,F(xiàn)象。不要因為他做了什么或者沒有做什么就貶低他,使他產(chǎn)生羞愧感。
5歲大的孩子
特點:他們能夠領會父母具體的要求和規(guī)則了。他們所面對的挑戰(zhàn)和重大任務是依據(jù)自己懵懂的道德意識去做事。
典型行為:開始學習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一想對方會是什么樣的感受;已經(jīng)能夠懂得遵守規(guī)則,也能做一些簡單的家務事。但是,他會超越界限試探你,看看你有什么反應;雖然距離理想的目標還很遠,但是與以前比較,孩子到了5歲就能夠更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沖動。如果他們的欲望不能夠得到滿足,他們也很少摔門、打人或者大哭一場了。
父母怎么辦:
·拓寬孩子的視角??梢詥柡⒆樱骸澳阆矚g別人這樣對你嗎?”然后告訴孩子他這種行為給別人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向孩子解釋清楚為什么要遵守行為準則。
·制定并嘗試一種行為管理體系。比如,每天早上把畫的三張笑臉貼在墻上,如果孩子有了不好的行為就把笑臉變成苦臉,并注明犯規(guī)行為是什么。一旦3個笑臉都變成苦臉,他就要受到小小的懲罰了。如果一天下來哪怕還剩了一個笑臉,也要給孩子一些鼓勵。
·設一些限制使孩子明白自我控制的重要性。比如告訴他:“給你3分鐘的時間停止大哭小叫,否則你就得自己呆在房間里不允許玩玩具了。[!--empirenews.page--]
從4歲起對孩子嚴格一點
按照孩子的發(fā)展規(guī)律,他們在4歲以前還不了解規(guī)則和行為后果之間的聯(lián)系。從4歲起,我們就可以加強紀律。
制定規(guī)則:對4歲及更大的孩子,我們可以針對他們最令人頭疼的行為表現(xiàn),諸如和小朋友打架啦,說話粗魯無禮啦,制定一份規(guī)則清單。育兒專家建議,對于4~8歲的孩子可以制定不超過5條的規(guī)則。
確定違規(guī)的后果:父母要清清楚楚地寫明,如果違反規(guī)則,將有怎樣的后果,比如說短時期內(nèi)不再享受某些“好處”。(選擇孩子最喜歡的活動作為“好處”,如出外游玩,請朋友上家里來,或者在臨睡前看影碟。)一旦孩子違規(guī)時,立即貫徹行為后果。這個時候,無需警告,不用討價還價,也沒有第二次機會。如果小家伙認為有商量的余地,他們可就不大會把你的規(guī)則當真了。
做好反反復復重申規(guī)則的準備:研究學齡前兒童的教育專家說:“在兒童這個年齡段,父母要想他們聽話去做某事,或許得說上個百八十遍才行?!?/p>
規(guī)則要公平合理:我們要了解各年齡段的相應特點,以保持合理的期望。如果你4歲的兒子總是在飯桌旁坐不住,你就要知道,通常6歲的孩子會比4歲的時候更加能夠“坐得住”,而等到8歲,他們的表現(xiàn)還會要好很多。
面對孩子違規(guī)的行為,父母的反應要言行一致,平靜迅速:有些父母往往空發(fā)號令,光口頭嚷著要怎么怎么樣,譬如,“不準那樣!”或者“叫你別干,我說話算話的!”但從來都不落實到真正的行動上。要記住老話——行動比言語更有力。
管教技巧:新約法三章
安心拒絕
如果孩子苦苦央求,嗚嗚抱怨,胡攪蠻纏,軟磨硬泡,總讓你禁不住心軟——“就這一次吧”,你的孩子就會斷定,當媽媽說“不”時,其實意味著“還有機會”。然而請記住,以長遠的眼光看來,妥協(xié)是有害的。一旦說了“不”,就一定要堅持。
如果孩子求你買一件你不想給他的東西,譬如含暴力的電腦游戲,或者晚飯前吃的糖塊,你得說“不”,然后解釋為何拒絕他。一旦你給出了解釋,就別再討價還價,談判協(xié)商,甚至放棄剛才的主張。你要做的只不過是設下規(guī)則。你要傳達給孩子的信息是——你是父母,有些事情你說了算。
選擇措辭
“公平”和“信用”這類詞對孩子很管用,我們可以好好利用這一點。例如,當6歲的兒子堅決不肯清理桌子時,你可以說:“大家都為打掃房間出了力,你不干你那份活兒,不公平?!被蛘咛崆熬妫瑢δ?歲的女兒說:“你打算啥時候把玩具收好???”如果她說晚飯后會做,卻沒有執(zhí)行,你可以直截了當?shù)刂赋觯骸澳銢]守信用!說好了要做的,現(xiàn)在要說到做到。”
另一個巧點子就是表示驚訝。當孩子胡鬧時,父母往往會說:“又來了”或者“你老改不了!”然而更好的方式是表現(xiàn)出不解和驚訝——盡管這可能需要奧斯卡明星級的演技。你可以說“你最近表現(xiàn)好多了,我可真沒想到你會打小朋友!我知道你喜歡小明,你心里肯定不想這么做的?!?/p>
適可而止
紀律嚴明并不意味著苛責甚至虐待。父母不管是制定規(guī)則還是實施懲罰,都應該心平氣和,飽含關愛,注意別脅迫和恐嚇孩子。
懲罰也不要過分。別老想著“該怎樣才能教訓教訓這小子?”多想想怎樣能幫助孩子達到你的期望。說到底,有效的紀律還是為孩子自己好:如果他現(xiàn)在對簡單的規(guī)則——如“不打妹妹”或“說真話”——都置之不理,他怎么能學會在將來與人打交道時尊重朋友、坦誠待人?記住,紀律嚴明的目標不是權力與控制,而僅僅是為了教會孩子如何在生活中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