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誤區(qū)真會害了孩子,尤其是第一個!
發(fā)布時間:2020-12-14 幼兒一個具體的活動設計方案 設計一個幼兒園教學活動方案 開學一個月幼兒園工作總結這3個誤區(qū)真會害了孩子,尤其是第一個,家長們是萬萬想不到的。
誤區(qū)一:三歲看老
俗話說:“三歲看老”,許多家長都覺得孩子0-3歲這個階段非常關鍵,是大腦神經(jīng)元發(fā)育的黃金時期,如果把握不好,孩子以后再怎么教育都沒用了。
其實,這種擔心倒是多余了。據(jù)研究,雖然3歲前確實是孩子大腦神經(jīng)元發(fā)育的黃金時期,但并不表示這時的大腦已經(jīng)發(fā)育成熟,神經(jīng)元的密度與大腦發(fā)育成熟并無直接關聯(lián)。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0-3歲的孩子語言能力非常差,詞匯量也非常少,但到了5歲后就會爆發(fā)式成長,10天便可能學到原來1年的詞匯量。
所以,家長真沒必要糾結于孩子的頭三年,讓孩子學這學那,生怕輸在起跑線上。最好的教育便是通過有效的引導,發(fā)現(xiàn)孩子的興趣點,并進行重點培養(yǎng),這樣要比死磕孩子的前三年有用的多。
誤區(qū)二:總對孩子說不能
我們時??吹剑S多父母生怕孩子出問題,這也要管,那也要管,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
這是教育孩子的“大忌”,教育千萬不要只告訴孩子“不能做什么”,還要告訴他們如何做。比如,你不能與別的同學打架,但如果真的與同學有沖突怎么辦,如果同學打孩子怎么辦?要告訴他做到不首先挑事,不首先動手,如果真的起了沖突,要學會保護自己,萬不得已可以用武力保護自己,在適當?shù)臅r候要盡量尋求老師的幫助。
此外,要讓孩子不做什么事,家長首先要做到,這邊說了不能隨地吐痰,轉身自己就來了一下,這樣的”言傳身教“怎能教育好孩子。
誤區(qū)三:多多報興趣班
看吧,每到周末,鋼琴班、英語班、繪畫班……各類興趣班如同廟會,都是家長帶著孩子穿梭的身影。據(jù)統(tǒng)計,一二線城市平均每個孩子報2個興趣班。“沒辦法啊,這也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特長,讓他以后更具競爭力!”大部分家長都會這么說。
可是,真的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競爭力嗎,這么多興趣班里,有幾個是孩子真正愿意上的,有幾個是與他們興趣相結合的。
其實,孩子真正缺的不是特長的學習和鍛煉,而是我們真正的陪伴。有專家指出:幼兒階段的陪伴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如果忽視孩子的心理變化,缺少與他們的溝通,孩子很可能變得叛逆、不聽話。
少報幾個興趣班吧,多陪陪孩子吧,多與他享受現(xiàn)在的快樂!
小編語:所謂“誤區(qū)”,無非是家長放不下”家長“的身段,沒有把孩子當作一個真正的個體來看待,結果往往是“費力不討好”,反被孩子埋怨!所以,將選擇的自由交給孩子吧,這樣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孩子入園后常見的三個誤區(qū)
選擇到合適的幼兒園只是入園的良好開始,寶寶入園后爸爸媽媽們也要采用正確的方式幫助寶寶盡快地適應幼兒園生活哦!誤區(qū)一:寶寶哭家長跟著焦慮寶寶入園時哭鬧,許多家長也表現(xiàn)出焦慮的情緒,甚至一起哭,這樣會讓寶寶更緊張,越發(fā)不想上幼兒園。正確的做法:將寶寶送到幼兒園后,要微笑著與寶寶再見,然后立即離開。寶寶最開始入園,哭鬧是正常現(xiàn)象,家長適當安慰后就可以走了,要相信老師有能力把寶寶哄好。誤區(qū)二:寶寶入園家長躲在墻角看有些家長把寶寶送到幼兒園后,聽到寶寶哭鬧很不放心,便躲在墻角、門后、窗外看,或中途來看。如果被寶寶發(fā)現(xiàn),只會強化哭鬧行為,導致寶寶平靜后又開始哭起來。正確的做法:面對寶寶的哭鬧,家長們要做的就是不間斷地送寶寶去幼兒園,上三天歇兩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會使寶寶產(chǎn)生依賴心理,習慣用哭鬧的方式解決問題。誤區(qū)三:問寶寶在幼兒園有沒有哭鼻子在與寶寶討論幼兒園生活時,很多家長都會問寶寶有沒有哭鼻子?是不是想媽媽了?獨自去幼兒園,已經(jīng)讓寶寶覺得受了很大委屈,家長稍加強化,就會讓寶寶傷心備至,更加對幼兒園產(chǎn)生逆反心理。正確的做法:對于初入園的寶寶,爸爸媽媽們要多與老師聯(lián)系溝通,了解寶寶在幼兒園的行為和表現(xiàn),以便回家后能與寶寶暢談他們的幼兒園生活,密切觀察寶寶身體與情緒上的變化,及時給寶寶心理安慰。要選擇正面的話題,可以問寶寶在幼兒園有哪些高興的事?今天做了什么好玩的游戲?引導寶寶發(fā)現(xiàn)幼兒園的樂趣。如果寶寶不愿意說幼兒園的事,也不要勉強他,在他愿意說的時候,會主動表達。
你以為瞞著孩子吵架是好事,其實會害了他
你以為瞞著孩子吵架是好事,其實會害了他
就在剛剛,我對丈夫的行為十分憤怒,一氣之下我離開了廚房回到臥室,讓丈夫一個人在廚房為孩子們準備早餐。我曾經(jīng)以為自己能像之前一樣咬緊牙關,等孩子們上學之后再與丈夫理論,但是這一次,我做不到。
我在臥室給丈夫打了一個電話,讓他過來聊一下剛剛發(fā)生的事情,我很清楚,如果要準時上班,我和丈夫只有七分鐘的時間來解決這次沖突。
“說說今天早上的事吧,”我先開了口:“昨晚我們約定好了今天由你接孩子回家,對嗎?”
丈夫點了點頭,于是我變得更加咄咄逼人:“可是你今早卻反悔了,我覺得你從來都不遵守承諾?!?/p>
丈夫并沒有退縮,他說:“我并不是故意的,只是今早臨時接到了出差通知,你難道不能理解一下嗎?”
……
于是我們夫妻二人就這樣開始爭吵起來,長期以來的疲勞和壓力讓兩個人完全忽略了對方的言辭,只想證明自己是正確的。
當我和丈夫全部發(fā)泄完畢的時候,我突然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就站在門口。
“你們都聽到了嗎?”我問,孩子們慢慢地點點頭,試著向前走了幾步。
于是,我又問孩子們:“你們想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吵架嗎?”
孩子們又點了點頭,我緩緩解釋道:“昨晚爸爸答應了媽媽一件事情,但是爸爸今天卻反悔了,媽媽心里很受傷?!比缓?,丈夫也解釋說:“爸爸確實犯錯了,但是媽媽的態(tài)度太不友好了,爸爸也感到很傷心?!?/p>
最后,丈夫總結道:“爸爸媽媽都感到傷心和憤怒,不過爸爸媽媽也正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p>
我和丈夫讓孩子們了解夫妻爭吵的原因其實很簡單:父母應該讓孩子們知道,維持健康良好的家庭關系很辛苦。所以孩子們在與他人相處時,也要學會更多地去在意他人的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爭吵很常見,但更重要的是積極地去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傷心和憤怒。
卡迪夫大學的戈登·哈羅德教授曾經(jīng)做過一項關于夫妻爭吵對孩子影響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父母在孩子面前進行激烈的討論,可以更好地幫助孩子了解如何解決分歧。
同時,研究也指出,涉及肢體沖突和言語辱罵的夫妻爭吵會在情感上傷害孩子,但是以合理的方式表達夫妻分歧,可以讓孩子受益良多,畢竟,孩子們在生活中也會遇到?jīng)_突。
因此,告訴孩子如何表達不滿的情緒,如何通過談判、溝通和妥協(xié)等技巧化解矛盾,也是父母必須去做的。
反過來說,如果父母不讓孩子了解夫妻爭吵的原因,這對孩子來說也并不是好事。因為孩子們是敏感的,他們能夠感受到父母對彼此的不滿。如果父母對夫妻間的矛盾避而不談,反而會增加孩子的擔憂。
我不知道我的孩子們是否能從今早的爭吵中學到什么,但我希望孩子們明白,良好家庭關系的標志不是沒有爭吵,而是爭吵之后更像一家人。
錯誤的稱贊害了孩子
很多成人都知道,稱贊孩子會讓孩子有上進的動機,會愈想做好。從「刺激到反應」的理論上來看,給了正向刺激,當然會有正向反應,而且種瓜得瓜嘛!稱贊孩子的教養(yǎng)歷史,不管中西(尤其是西方),都是很淵遠流長的。
但這樣的認識只對了一半!更重要的一半是,「如何稱贊」比「要不要稱贊」來得重要。這點在學術研究上、實際與幼兒的互動上,都得到了左證。因為稱贊不得當反而會對孩子產(chǎn)生負面效應,來看以下這個例子,就會明白了。
稱贊不當?shù)呢撓蛐?/p>
六年前,我教過一個叫小諦的學生,他是個很謹慎的五歲小孩,做任何事都會考慮再三,不容易犯錯,也不會輕易踩到別人的地雷,他是成人眼中的乖小孩。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總是遇事猶疑,不愿做他沒有信心的嘗試,這樣的處事態(tài)度(基本上,也有天生氣質的導向),就成了他的學習態(tài)度,比如說學寫字母。
握筆能力不是他的強項,所以他不太愿意做寫字母的練習,他總說:「我不會寫,我不知道怎么寫a?!沟珖乐斠稽c來說,他的問題不是不會寫,應該是:「我沒辦法把a的圓形,寫得那么圓,所以我不會。」顯而易見的,他不是懶惰,而是不愿意犯他心目中的錯誤,不愿意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他自覺自己是一個禁不起挫折的孩子。
身為老師的我,理所當然的決定以正向的稱贊來導引他!那天,他拿著一個他自認寫得很好的a來找我,他滿心的歡喜都寫在臉上。我也很開心的順口就說:「哇,你的這個a,是你寫過最好的一個!」我這樣的反應,在理論上是沒有錯的。既是拿孩子的成就與他自己的相比,不涉及無謂的競爭、正面評論孩子做得好的地方,這樣的稱贊不是「你好乖或你是好孩子」之類的空泛語,所以應該會讓小諦愈來愈有信心練習寫字才對!
但我做錯了,換句話說,我稱贊錯了,而且錯得離譜!
那天過后,小諦非但沒有意愿提筆寫字,拒絕的態(tài)度也比以前更明顯。雖然我一直說,「你寫得很好呀,你看你那天……」但他總是婉拒我的邀請。直到有一天,我看他在畫圖,才真正懂他!小諦那時用彩色鉛筆在畫一個小孩,他用心的握著筆,畫身軀、畫五官,在他努力畫完兩只大耳朵后,他把用具收好,對他的同伴說:「我不畫了。」同伴問他:「為什么?我還沒畫完,我還要畫車子?!剐≈B則回答說:「我不想畫了,不然我又會畫錯?!?/p>
我聽了以后,吃了一驚!原來,小諦很敏銳,對自己的要求也很高,所以一旦自己所做的達到一定的水平,因為害怕失敗,就絕不會再嘗試第二次。這個發(fā)現(xiàn),讓我對他的學習反應,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這個領悟,也讓我知道,我對他的稱贊不但沒有幫助,反而害了他。因為我的稱贊,證實了他認為「自己不行」的想法:
1.「既然是最好的a,那我以前寫的,其實全部都很差!你看吧,我果然是不行!」
2.「只要我不再寫,那我的表現(xiàn)就不會讓別人失望,也不會讓自己失望!」
善良的小諦,因為我自認為的好稱贊,更不敢嘗試、更沒有信心呀!而我這個老師,在他的生命中是如此重要,因為我是他每天在學校八個小時,那「家的延長線」,所以他不愿意讓自己失望的同時,也不愿意讓我失望!
我在難過之下,開始探索稱贊孩子的方法。因為我相信,正向的導引和贊賞,在教養(yǎng)的原則路上是不會錯的,因為那是引發(fā)動機和行動的來源!但稱贊的方法,應該是有商議的空間。于是,在我看了幾份報導和研究后,馬上采取了另一個稱贊的方法:「稱贊孩子的努力,而不稱贊孩子的成就!」
稱贊得當?shù)恼蛐?/p>
那天,小諦順著我的鼓勵,練習寫著圓形的字母系列(c、o、a、d、g)。我請他坐在我旁邊寫,就在他不是很有信心的寫下第一個a時:
我指著那個字母的圓弧形部位說:「我可以看得出來,你很努力的轉彎,你看到這個圓弧了嗎?」
小諦點一點頭,很專心的看著。
我又繼續(xù)說:「我寫給你看,你以前的圓弧度是這樣轉,你現(xiàn)在的是這樣!會這么圓,是因為你一直練習,很努力的練習呀!」
我在小諦的面前,模擬他在兩個月前,剛剛練習寫a時的字形給他看。小諦看了一直笑,然后就自己提著筆,邊寫邊笑著說:「你看,這個也轉得很好喲!啊,這個,長得像我以前寫的……」
就這樣,小諦拿著筆一直寫。最重要的是,他一直笑著寫,很有信心的寫,不怕失敗的寫,與自己一直挑戰(zhàn)的寫。那當下,我好感動的看著他,體會到「適當?shù)姆Q贊,所能帶給孩子的無限信心和希望」。我好謝謝小諦,教會了我如何真正的看待孩子的努力,而不是成就!努力,是自發(fā)的;成就,是別人給予的。自發(fā)的,會讓自己在自己的定義里,更上層樓;別人給予的,隨時可拿走,是靠不住的、是被動的,也就是「趙孟能貴之,亦能貶之」呀!
在這次的領悟后,六年來,我用同樣的原則和方法,看見了更多孩子的努力,也鼓勵了許多孩子的動機與行動。
正確的語言可激發(fā)潛力
五歲的安娜,對寫作文裹足不前,她覺得自己的作文寫不好,因為她能想到的句子都很短,像是:「Iliketoplay.」于是我對她說:「你現(xiàn)在寫出了四個字,以前你只能寫詞喲。我想下一句,你一定可以再多加一個字的?!?/p>
安娜聽我一說,就自己用手指頭算了算,一會兒,很開心的對我宣布:「我找到五個字了!」于是她用五個字造了下一句:「Iliketoplaygames.」購
而我也很開心的回答:「你真的做到了,是五個字呀!」
就這樣,安娜又努力挑戰(zhàn)六個字、七個字的句子。她好開心,也充滿信心!
稱贊孩子的努力,而不稱贊孩子的成就!用這個原則,你會看到不一樣的小孩!
父母陪伴孩子的3個誤區(qū)
父母陪伴孩子的3個誤區(qū)
1、可以睡懶覺
偶爾睡個懶覺當然不是什么大問題,可是如果天天睡懶覺,睡到中午才起來,那就成問題了。關鍵是等到寒假結束,需要恢復到早睡早起的規(guī)律作息,由于原先生物鐘已經(jīng)打亂了,需要一段時間重新調整。
對策
可以不完全按照平時的規(guī)矩來,稍稍寬松一些,偶爾做些平時不能做的事,但這并不意味著寒假沒有規(guī)矩。睡懶覺這件事,重要的不是幾點起床,而是每天都在相對固定的時間起床,而不是任由他想睡到什么時候就睡到什么時候。
2、可以徹底放松
有不少家長認為放假了就讓孩子“放松放松”,不用參加興趣班,這是很好的見解!不過,對于已經(jīng)上學的孩子來說,學校布置的寒假作業(yè)還是要完成的。學琴、學畫之類的小孩子,需要每天有一定時間練習,不能隨意間斷,即便在寒假里也需要堅持。
對策
父母事先跟孩子一起商議好大家都認可的日程表,可以規(guī)定每天幾點到幾點是學習的時間,或者規(guī)定每天要有多長時間是必須用于學習的,或者每天要完成多少學習任務(比方畫一張畫,練一張紙的字等),但具體安排在什么時候可以相對靈活一些。
3、讓孩子“宅”在家
孩子在家或僅是老人陪伴,容易一整天抱著電子設備??刺嚯娨?、玩電腦帶來的一個問題是活動不足,還常常伴隨著吃零食的壞習慣。不僅容易發(fā)胖,而且精神狀態(tài)也不好,常常是一副懶懶的、百無聊賴的樣子。
對策
周末家長有空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公園逛逛,或者安排一些體育鍛煉。家長上班的時候,也要請看護人多帶孩子出門去玩,還可以鼓勵他跟小區(qū)里同年齡的孩子一起玩,小孩子之間的追逐打鬧,自有他們的樂趣,也達到了活動身體的目的。
注意不要給他太多“不可以”,手、臉、衣服、鞋子弄臟了回家洗洗就好,玩的時候讓他盡興,不要挫傷了孩子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