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知識:孩子撒謊應(yīng)該怎么辦?
發(fā)布時間:2020-08-03 幼兒園中暑了怎么辦教案 幼兒園著火了怎么辦說課稿 教育孩子筆記 育兒知識:孩子撒謊應(yīng)該怎么辦?兩三歲的寶寶在一定時期內(nèi)可能會撒謊,但是他們那時候可能還不能理解說謊話與說真話的概念,這種無傷大雅的謊話雖然不會造成什么很大的影響,但是一旦孩子形成了撒謊的習慣就會不利于今后的發(fā)展。孩子撒謊應(yīng)該怎么辦呢?孩子撒謊的真正原因。
1、因害怕受到懲罰而撒謊
孩子不小心弄壞了什么東西,害怕媽媽會責罵,所以通過說謊來尋求避難所。兩三歲的孩子已經(jīng)有了一些基本的是非判斷,當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做錯了事時,會因為害怕受到懲罰而選擇撒謊。特別是已經(jīng)有過做錯事被懲罰的經(jīng)歷,就會通過捏造謊話來掩飾錯誤。解決方式:家長在這個時候應(yīng)該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種說真話的寬松環(huán)境,告訴孩子人都會犯錯,但是犯了錯應(yīng)該勇敢地承認。當孩子主動說了實話之后,家長應(yīng)該先表揚孩子的誠實,然后再去妥善處理孩子的錯誤。
2、因表現(xiàn)欲萌動而撒謊
幼兒時期,孩子的表現(xiàn)欲會愈發(fā)強烈。當孩子學會了一首新歌,或是學會了一種新的游戲時,就會高興地向父母展示。表現(xiàn)欲強的孩子希望能夠在父母這里得到自我的認同感,在表現(xiàn)欲的驅(qū)使下,孩子會不自覺地說出一些“大話”,這種“大話”往往被父母理解為說謊。解決方式:父母首先要在言語上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肯定他們的能力,提高其自信心與積極性。然后再對孩子給予客觀的評價,逐漸培養(yǎng)孩子對于自我客觀的認知。
3、受成人言行影響而撒謊
幼兒的模仿能力很強,成人在社會交往中一句漫不經(jīng)心的謊話,都有可能會被孩子模仿。特別是父母經(jīng)常當著孩子的面說這些謊話,孩子以后更容易出現(xiàn)類似的說謊情況。還有可能是家長答應(yīng)了孩子什么事但是沒有做到,這樣孩子會覺得大人在說謊,那他以后也會不自覺地說謊。解決方式:家長一定要在寶寶面前樹立良好的威信,要知道身教勝于言教。當父母告訴孩子要說實話時,也要注意反思自己是否給孩子樹立了一個好榜樣。同時,許諾孩子的事情就要認真履行,如果不能兌現(xiàn)要向孩嬰兒紙尿褲排行榜子說明理由,取得孩子的諒解。
4、為取悅父母而撒謊
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孩子如果表現(xiàn)得好就會非常高興,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如果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就會對孩子大聲訓(xùn)斥。長此以往,孩子很容易為了取悅父母而說謊,而父母還可能因為不了解情況而強化孩子的說謊行為。解決方式:父母對于孩子的期望應(yīng)該盡量合理,只有適當?shù)钠谕拍艹蔀楹⒆忧斑M的動力,否則只會成為孩子的壓力,讓孩子產(chǎn)生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同時,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無條件的愛和充分的尊重,這樣孩子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育兒知識:孩子被叫“小偷”父母應(yīng)該怎么辦
如果我們家長帶著懷疑到孩子身上求證反復(fù)詢問“是不是你偷的?”,這不是聰明的教育方式。人往往有個奇怪的心理,就是一旦認定的某些事情,總會千方百計找證據(jù)論證,但往往這樣的證據(jù)已經(jīng)不夠客觀了。懷疑孩子偷東西,父母如果采用不恰當?shù)膽?yīng)對會傷害了孩子,即使孩子真的是偷了,也會因為大人錯誤的處理而讓事情更糟糕。
沒有什么事情比知道父母不相信自己更能慫恿一個孩子變得不誠實
孩子偷東西家長應(yīng)該怎么辦
當孩子偷東西時,家長應(yīng)該怎么辦?——這是我們作為家長經(jīng)常遇到卻不愿進行探討的問題之一。有一點爸爸媽媽們一定要知道,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出現(xiàn)的行為都有不同的含義。
幼兒是不會故意偷竊的。4歲或5歲以下的孩子對于“物品所有權(quán)”沒有任何概念。他們并不知道拿走屬于他人的東西是不對的。他們根本不知道你我有別這件事情,只要我們后續(xù)慢慢幫助孩子完成“你”、“我”、“他”三者的割裂,這個現(xiàn)象自然會解決。
如果孩子已經(jīng)上了小學出現(xiàn)了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他們?nèi)狈ψ钥啬芰ΑD呐滤劳蹈`是不對的,他也有可能拿走某樣?xùn)|西,這僅僅是因為他無法控制自己。家長必須培養(yǎng)孩子通過誠實方式獲得所需之物的能力。與此同時,父母也必須將物質(zhì)誘惑最小化。
就接近青春期的孩子或者13-19歲的青少年來說,他們偷竊通常是為了尋求刺激或是盲目模仿周圍的朋友。青少年試圖借此獲得主宰人生的良好感覺,或是填補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感情空虛。這個問題就比較嚴重了。
孩子偷東西的常見原因
孩子的基本需求沒有獲得滿足
對于沒有經(jīng)濟能力的兒童來說,他的衣食住行都要完全依賴自己的父母。倘若孩子感覺自身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他最終會選擇自己動手。最為簡單的解決之道莫過于“自取所需”。
孩子需要更多關(guān)愛
孩子覺得生活里缺乏情感和關(guān)愛——這可能是兒童偷竊行為更加普遍的誘因。如果小朋友的情感需求無人問津,他們內(nèi)心深處會覺得空虛,就有可能通過偷竊來填補這份空白。有偷竊習慣的兒童通常比較孤獨,在學校人緣一般,與朋友相處也會有問題。他們?nèi)狈Ρ憩F(xiàn)自身感受的渠道和機會。
孩子希望主宰自己的生活
孩子對于自身弱點有著非常強烈的意識。他們?nèi)狈χ髟鬃约荷畹哪芰?。部分孩子在這方面確實有困難。如果孩子的依賴感覺出現(xiàn)了問題,他們可能會進行偷竊,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控制感或者反叛感。
來自同齡人的行為誘導(dǎo)
其實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進入到校園這個小社會團隊,朋友對孩子的影響特別大,我們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朋友什么樣的品質(zhì)是好的,應(yīng)該如何交朋友。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有來自同伴的壓力一定要及時溝通發(fā)現(xiàn)問題。
如果懷疑孩子偷東西家長應(yīng)該怎么處理
我們要知道沒有什么事情比知道父母不相信自己更能慫恿一個孩子變得不誠實。所以千萬不要去跟孩子當面對質(zhì)啊什么的,更不要往孩子身上貼小偷的標簽,偷拿東西就只是一個錯誤的行為,千萬別上升到人格人品。
我們需要做的是將東西丟失的事實告訴孩子,這樣說的目的是,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知道這件事情了,而不是神不知鬼不覺。如果孩子偷了東西后,當父母提起時會有這樣的特征:表情不自然、不敢直視父母、眼神閃爍甚至緊張冒汗等,家長可以從這些小細節(jié)探出端倪。旁敲側(cè)擊讓孩子主動承認錯誤。如果通過告知孩子事實發(fā)現(xiàn)孩子并沒有偷,一定要選擇相信孩子。
不同性格特質(zhì)的孩子可以用以下這幾種方法委婉的試探:
善良的孩子→激發(fā)同情心
通過渲染孩子的偷拿行為給別人帶來的傷害,“真糟糕呀,爸爸這個月丟了50塊,如果找不回來就不能吃早餐了”,激發(fā)孩子的同情心;
固執(zhí)的孩子→告知后果
通過讓孩子知道偷拿行為的后果,“如果再找不出來,我得叫警察叔叔來調(diào)差了,警察一定能找出小偷”,讓孩子更謹慎地做出選擇;
愧疚的孩子→聲東擊西
通過聲東擊西,“前天鄰居娜娜偷拿了媽媽的唇膏藏起來,后來主動拿出來承認錯誤,娜娜媽還表揚了娜娜呢,好孩子就該這樣”,讓孩子知道媽媽會原諒自己的一時魯莽;
冷靜的孩子→透露端倪
通過透露父母發(fā)現(xiàn)的某些異常,“冬冬,老師說你最近買了不少零食,能告訴媽媽零食哪里來的嗎?”孩子們很聰明,通過聯(lián)想,就能知道自己已經(jīng)被父母懷疑。
有時候很多錯誤不見得一定要讓孩子說出口,我們讓孩子意識到錯誤,以后不再犯了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
孩子真的是偷拿了別人的東西怎么辦
如果孩子在商店或者小伙伴那偷拿了東西,家長發(fā)現(xiàn)后必須監(jiān)督孩子歸還物品。要求孩子進行道歉并求得對方的諒解和原諒。在道歉時,爸爸媽媽應(yīng)該陪著孩子一起去,告訴孩子別害怕我們知錯就改是個好孩子,這樣他更容易改正錯誤。
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我們就讓它過去,不要以后時不時就拿出來擠兌孩子,私下爸爸媽媽兩個人需要仔細分析找出孩子偷拿東西行為的根本原因。如果孩子需要更多關(guān)注,家長就要更加關(guān)心他。如果孩子渴望控制自己的生活,家長需要給他更多零花錢以及更大的支配自由。如果孩子需要借助某件東西來融入自己周圍的同齡人,那么就買給他吧。適當?shù)淖稣{(diào)整。
我們不管發(fā)生什么事情都需要一如既往地信任孩子,很多錯誤都不能表明孩子品質(zhì)不好或行為不端。犯錯是每一個小朋友都會產(chǎn)生的問題,我們需要正確的看待。當然了如果是別人家的孩子出現(xiàn)了這樣的情況,我們也需要善意的引導(dǎo)千萬別傷害別人家的孩子。
育兒知識:孩子沉迷電視該怎么辦?
育兒知識:孩子沉迷電視該怎么辦?
一般情況下,糾正這種心理偏差,多有以下幾種方法:
1、對于孩子看電視過多的行為,家長可給予適當?shù)呐u。心理學認為,給孩子適當?shù)谋頁P和適當?shù)呐u都是極為重要的,表揚可以使孩子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批評又可以適當?shù)丶m正孩子的錯誤,使兒童對自己的錯誤行為感到負疚,從而改正錯誤。但是,家長一定要掌握批評的方法,不能靠打罵來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實行“后果報復(fù)”,即如果孩子電視看得過多,家長可以禁止或減少他們看電視,以此來矯正他們孤獨、不與人交流等性格缺陷。與此同時,父母還要多與孩子交流,多為孩子提供與人接觸、與人交談的機會。
2、完全禁止孩子看電視,這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能的。最好的辦法是家長和孩子一起著電視,并利用這種機會與孩子交流。這樣既提高了孩子的鑒賞能力,又增進了兩代人之間的感情,同時還為孩子提供了與人交流、鍛煉語言能力的機會。當然,家長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看電視,但我想,只要您能隔叁差五地抽點兒時間陪孩子看電視,一定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3、利用餐問、睡前的時間多和孩子交談,尤其要和孩子談?wù)勲娨暪?jié)目?;加须娨暪陋毎Y的孩子,注意力幾乎都在電視上,這是家長打開孩子的“話閘子”的主要契機。家長可以利用孩子對電視節(jié)目的喜愛來與之交談,以避免他們因看多了電視而影響語言的發(fā)展,使孩子不致于患有自言自語、語言單調(diào)等疾病。同時,這種做法還可以使孩子愿意向家長傾述心中的所思所想,便于家長及時地了解孩子,引導(dǎo)孩子。
4、有的家長怕孩子哭鬧就打開電視機,借以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將孩子推給電視去“代管”,使兩代人之間出現(xiàn)情感距離,這是對孩子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所以,希望父母們能盡量抽出時間,和孩子們一起精戲、散步、逛公園,給孩子提供廣闊的活動空間,使他們明白:除了電視,世界上還有許多有趣的事物。
5、俗語說,“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家長每天都迷在電視上,要看到“再見”為止,很難想象孩子能經(jīng)得住誘惑。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位教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所以,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要先要“管教”住自己。
孩子說謊,爸爸媽媽應(yīng)該怎么辦
有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孩子說謊其實是一種比較正常的行為。有的孩子可能從兩歲的時候開始,一直到12歲都會有說謊的行為出現(xiàn),這個時候被稱作最不誠實的時候。
專家說明,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里面,說謊率為96%;4歲孩子每兩個小時說一些沒有多大影響的謊話率為80%;6歲的孩子,基本上一個小時就會出現(xiàn)一個謊話。
如果孩子經(jīng)常性說謊的話,那跟孩子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guān)系,爸爸媽媽一定要學會正確引導(dǎo),這樣才能夠讓孩子變成一個誠實的人。
孩子知道自己的謊言嗎
孩子現(xiàn)在還小,可能并不知道自己說了謊。孩子說的一般都是隨機謊言。比方說爸爸媽媽問他有沒有吃掉水果的時候,孩子說吃掉了,可是他們面前的盤子仍然裝滿水果,因為孩子現(xiàn)在還不會藏起揭穿謊話的證據(jù)。
孩子到了上學的年紀的時候,孩子會變得為了避免懲罰,或更復(fù)雜的原因而編造謊話。通過說謊的行為孩子可能會提高權(quán)力和控制感。在孩子6歲的時候,孩子會慢慢知道爸爸媽媽不可能知道全部的事情,自己心里在想什么,爸爸媽媽是不會知道的。
孩子說謊的理由
根據(jù)臨床兒童心理學家塔尼亞解釋,孩子說謊其實是孩子大腦發(fā)展的一個標志。孩子之所以會說謊。是因為孩子的意識當中對真相有所了解,孩子在想著另外的一種情況,然后希望自己傳達的信息能夠讓別人相信。
事實上,一些專家覺得這是孩子處于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過程當中出現(xiàn)的行為,有的孩子可能還會說出“善意的謊言”。
如何讓孩子不說謊
專家告訴爸爸媽媽的一個辦法是,可以主動跟孩子說:“告訴我發(fā)生了什么”,然后在平時的生活中,要積極倡導(dǎo)誠信和透明。
第二,孩子說了真話以后,爸爸媽媽要表揚孩子,然后要鼓勵并且支持他們把誠實放首位。要跟孩子說,爸爸媽媽十分喜歡你告訴我們真相。
要是爸爸媽媽搞清楚孩子在故意誤導(dǎo),可以跟孩子說清楚:說謊是不被認可和接受的,一定要學會說出真相,這樣爸爸媽媽才會更加信任你們。
還要跟爸爸媽媽說的是,孩子聽到的謊話越多、自己也會說更多的謊話。孩子平時會觀察爸爸媽媽的行為。因此,爸爸媽媽不管是善意的謊言,還無關(guān)痛癢的小謊,都不能隨便說。爸爸媽媽還要讓孩子區(qū)分謊言的性質(zhì),特備是對于學齡前孩子。
幻想和想象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項非常正常的行為。所以,爸爸媽媽不要隨便給孩子貼上“說謊”的標簽。
在生活中,爸爸媽媽可以適當?shù)乜滟澮幌潞⒆樱骸澳愕南胂罅芫剩 被蛘摺澳阏f的這些吸引了我的注意”。特別是當孩子說出夸張、俏皮的想象,比方說“我家的寵物是恐龍”,爸爸媽媽可以詢問一下孩子:是什么樣的恐龍?你平時和它是怎么玩的呢?
育兒知識:老師應(yīng)該怎么做
發(fā)現(xiàn)孩子自信心不足
幼兒園中班上課表現(xiàn):上課舉手少,發(fā)言不積極,
育兒對策:幼兒園老師要做到一視同仁,孩子發(fā)言后,一定要鼓勵為主。
幼兒園中班上課表現(xiàn):注意力渙散
育兒對策:中班老師可以通過用一些拍手的方式,讓孩子集中注意力。
幼兒園中班上課表現(xiàn):游戲中發(fā)現(xiàn),容易退讓,放棄主見、順從他人。
育兒對策:平時可以給家長一些建議,不要包辦孩子的一切,多帶孩子多參與戶外活動,開闊視野,多溝通,性格也會變得開朗。平時孩子如果提出建議,不要駁斥孩子,聽聽他是這么說。小事讓他自己做主。
幼兒園中班上課表現(xiàn):游戲中發(fā)現(xiàn),不愿做領(lǐng)導(dǎo)者,喜歡選擇最為容易完成的任務(wù)。
育兒對策:對于缺乏挑戰(zhàn)、不夠自信的孩子,幼兒園中班的老師應(yīng)該在分配任務(wù)的時候,就有意識的輪換,并且在孩子完成后,給予鼓勵和表揚,讓其他孩子說說他完成的怎么樣。
育兒知識:孩子厭食怎么辦?
育兒知識:孩子厭食怎么辦?
孩子厭食通常是由于缺鋅、鐵、鈣、貧血、胃病消化不良等疾病引起消化功能降低而影響食欲;飲食單調(diào)且無規(guī)律也會影響孩子的食欲。還有一點家長都沒有注意,就是餐桌教育。很多家長喜歡吃飯的時候絮絮叨叨說個沒完,各種數(shù)落孩子的不是。孩子大多會表現(xiàn)出不情愿、吃飯慢、吃飯少。遠離厭食,家長們可以這么做:
第一:制定獎懲制度
可以采用比賽的方式跟孩子一起進餐,比如:看誰吃得快、吃得多,贏的人有獎勵、輸?shù)娜藭袘土P,激起孩子的興趣,讓孩子開開心心的吃飯。當孩子乖乖的吃飯的時候可以夸夸孩子,或者獎勵孩子喜歡的東西、帶孩子玩游戲等,這都是促進孩子食欲的有效方式。
第二:和諧就餐氛圍
有些孩子出現(xiàn)厭食是因為對進餐這一事情有恐懼、害怕的情緒,尤其是經(jīng)常在餐桌上聽到爸媽的爭吵、或受到責罵、驚嚇等,都可影響孩子的食欲而引發(fā)厭食。所以,在孩子進餐的時候要注意給孩子提供一個和諧的就餐氛圍,家長們不要在餐桌上吵架,或者大聲嚷嚷,以免使得孩子產(chǎn)生恐懼的心理而抵觸進餐。
第三:提供美味的食物
有些孩子之所以會出現(xiàn)厭食,多是因為家長的飯菜不合胃口,或者是總是做孩子不喜歡的飯菜等,這都可以影響孩子的食欲。家長們不妨多學習烹飪,提高廚藝,多做孩子喜歡吃的飯菜,為了達到營養(yǎng)均衡,可以把孩子平時不太喜歡的食物患者按照孩子喜歡的樣式、口味來做,或者是摻雜進其他喜歡的食物當中,既可以應(yīng)對孩子挑食,又能促進食欲應(yīng)對厭食。
第四:自覺遠離餐桌教育
為了更好的應(yīng)對孩子厭食的發(fā)病,大家不要再把餐桌教育進行下去了,應(yīng)當遠離餐桌教育,餐桌是補充營養(yǎng)、品嘗美味的地方而不是進行教育的地方,在平時的時候就要注意給孩子提供一個舒適、溫馨、輕松的就餐環(huán)境,盡量不要在餐桌上爭吵、打罵孩子,多跟孩子講不同食物的好處和營養(yǎng)價值,做好言傳身教的工作,千萬不要在餐桌上批評飯菜不好吃或者出現(xiàn)偏食、挑食的行為,以防孩子效仿。
育兒知識:孩子愛哭怎么辦?
在中國有名的古典小說《紅樓夢》中,愛哭的林黛玉和開朗的薛寶釵,最后的下場嚴格說起來也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是在一般人的觀念里,愛哭總讓人覺得很誨氣、很令人不愉快。所以,只要孩子一哭,家長就莫明其妙的跟著情緒不穩(wěn),這是人之常情。
實際上,無論是成人或小孩,哭有它正面的意義。想想我們每個人剛出生時,如果不哭,接生人員都要想辦法讓我們哭,哭表示健康、生命力,但從那一刻以后,我們卻要想盡辦法阻止孩子哭泣,似乎有點違反常理。愛哭的孩子怎么辦?
當然,我們并不贊成孩子沒事亂哭,一點小事就用哭來表達,這是情緒表達不適當,不純粹是哭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要教導(dǎo)的不是叫孩子不哭,而是教他:應(yīng)該在適當?shù)臅r候哭,而且不該哭的時候不要哭。
孩子愛哭的原因
那么,我們也要了解:為什么孩子總是哭得不是時候?才能夠適當協(xié)助他們管理情緒。一般來說,孩子愛哭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1、孩子先天多愁善感
以天生氣質(zhì)來說,就是情緒本質(zhì)負向的孩子。情緒本質(zhì)負向的孩子遭遇不如意時,通常會以負向的情緒:如哭鬧、發(fā)脾氣等來表達。這是他的個性傾向,但家長不了解,就容易跟著孩子鬧脾氣,以致于親子之間經(jīng)常鬧得不愉快,而無法心平氣和地教導(dǎo)。
2、哭只是獲取的手段
現(xiàn)在的家長孩子生的少,太過寶貝孩子,怕孩子哭,所以,從小只要孩子哭,大人總是滿足他、妥協(xié),讓孩子感覺到用哭來得到想要的或避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是很有效的。
3、語言表達能力不夠
由于家長或帶孩子的人照顧太周到,從小孩子不必說話,只要用哼的或用哭的、用指的,大人就知道他要什么,使孩子的語言表達應(yīng)用能力無法成長,于是慣用哭鬧動作來表達。
愛哭的孩子怎么辦?
4、父母的態(tài)度過嚴厲
大人太兇,一點小事就對孩子疾言厲色,嚇壞了孩子,使得孩子成了好哭的小媳婦以博取同情。
5、常常被父母所忽略
父母連孩子的基本需要都不能完全滿足。如:父母不常陪伴、接近的孩子;或者大人總忙著照顧小的或忙著自己的事。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如:被愛或安全感等不滿足,就會顯得焦慮、不安,表現(xiàn)出來的是愛哭或不快樂的神情。
找出問題原因
孩子的哭有它正面的意義,但哭得不是時候就要找出原因:天生情緒本質(zhì)負向、慣用哭來達成目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夠、大人對孩子太兇、或者被忽略的孩子等等,都比較容易表現(xiàn)出愛哭的傾向,你的孩子愛哭是屬于哪種原因呢?找出來才有辦法協(xié)助他。以下的親子生活現(xiàn)場實例,跟你分享解決方法。
小孩子在外受委屈后,除了哭,其他什么都不會,你說怎么能不讓人揪心?
改善親子教育方式
從小教孩子看事情的光明面,增進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凡事鼓勵孩子說出來,只有他用說的不用哭的,才給予正面響應(yīng);培養(yǎng)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同時也要反省自己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是不是忽略了孩子,或太兇、太嚴厲?或者太保護?當然更不能孩子一哭就妥協(xié)。最后,還要給孩子時間,協(xié)助他逐步改善,等孩子身心成熟度夠了,情況自然會逐漸好轉(zhuǎn)。
另外,哭,并不一定是件壞事。大哭后,孩子可以感覺輕松、減輕壓力。有些學者發(fā)現(xiàn)愛哭的人甚至比不愛哭的人生理與心理更健康,因此,父母不要為了清靜,過于抑制孩子的哭。
愛哭的孩子怎么辦?
恰當?shù)淖龇ㄊ?/p>
1、理解孩子的敏感性
敏感的孩子感到疼痛的閾比其他孩子更強烈。不準孩子哭是不道德、不友善的。為了讓敏感的孩子少哭、少流淚,應(yīng)該鼓勵說他是一個堅強者,引導(dǎo)他克制哭,對他抱有理解、同情,反而可減少他的孤獨感和脆弱感。
2、培養(yǎng)孩子的自尊心
缺乏自尊心的孩子易敏感而哭泣,因此提高孩子的自信自尊使孩子善于自我認可,產(chǎn)生成就感。不應(yīng)該對孩子期望過高,要求他做超出能力之外的事。
3、不要強化孩子的哭
哭時不能給予表揚,不能因此給予特權(quán)或取消規(guī)矩,或因哭而免予懲罰等。父母對孩子的哭應(yīng)采取中性態(tài)度,使孩子分散注意力而停止哭泣??山o一定的安慰,不能給太多同情,否則會哭得更兇。媽媽抱一抱,就會使他雨轉(zhuǎn)晴而高興起來。
愛哭的孩子怎么辦?
4、讓孩子用語言表達
教會孩子善于明白地表達自己的痛處,說清為什么要哭,這時媽媽給些安慰,可以減少哭的機會。
5、父母學會控制情緒
因這種孩子特別敏感,所以對大人的焦慮、緊張、憤怒、憂郁等情感,極易被影響,因此大人自己要放松,控制好自己的情感,不影響孩子。如果情緒已經(jīng)表露,最好立即對孩子進行簡單的解釋,免得孩子不斷地猜想,加重敏感。但不可將自己的情緒向孩子沒有必要承受父母的情緒。
6、多些鼓勵少點批評
對孩子要少批評,多表揚,例如,你自己把背心脫下來,真了不起,讓我們看看衣服上的小狗,如果我們把它調(diào)到前面來,就更好了。孩子做事沒有達到大人所希望的那樣,但他只要盡力了,就別批評他。假如孩子驕傲地告訴父母,我自己洗手了,父母不要急于指責他把水灑得到處都是,而應(yīng)先鼓勵他自己洗手是件好事,然后再幫助他把水擦掉。
7、多些溫柔多些幽默
對敏感的孩子來說,大人瞪眼、失望的表情,都會此起反應(yīng),所以大人要有控制,更不要大聲罵孩子,對他們溫和與幽默或許效果更好,但當敏感的小孩做了錯事時,也不要因怕他哭而不批評,要清楚地說明錯在哪里。既不要斥責,也不能無原則。
8、別為孩子亂貼標簽
不要對孩子貼上敏感、好哭的標簽,否則以后就難以摘此標簽。如要把孩子的敏感告訴老師或保姆的話,不要當著孩子的面,不要動不動就對人說這個小孩哭得像狼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