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留些時間讓孩子主動探索
發(fā)布時間:2022-03-03 讓孩子學會乘坐電梯教學設計 教育筆記讓孩子學會分享短篇 幼兒教師教育筆記讓孩子學會分享不要按照成人的意愿把孩子的時間安排滿,要多留一些時間讓孩子自己安排,如果孩子還小,可以給他多提幾個建議讓他選擇。
媽媽從市場上買回一個菠蘿,年幼的寶寶被這個從未見過的東西吸引住了,好奇地問:“媽媽,這是什么?”這位母親可能會有兩種方式對待孩子。
一種方式是:母親耐心地告訴孩子:“這是菠蘿,是可以吃的。它的外面很硬,有很尖的刺,你不要去摸它哦!它很重,你提不動它;但是它是圓的,你可以滾動它。你聞一聞,它是不是很香???現(xiàn)在我們把它拿到廚房去切開,切好后用鹽水泡一泡,吃起來就又香又甜了?!?/p>
另一種方式是:母親告訴孩子“這是菠蘿?!焙闷娴暮⒆右欢〞@個菠蘿采取行動,比如他可能摸了一下菠蘿,趕緊又把手縮了回來,并且對著媽媽喊:“媽媽,這個菠蘿很刺手,我被它刺了一下?!眿寢尰貞f:“是的,孩子,菠蘿會刺手,不要緊的?!焙⒆佑肿テ鸩ぬ}的葉子想把它拎起來,可是菠蘿很重,孩子很快就把它放下了?!皨寢?,這個菠蘿很重,我拎不動它?!薄笆堑模ぬ}很重?!焙⒆涌赡苡謬L試著滾動菠蘿,結(jié)果它真的滾動了。孩子高興極了:“媽媽,我把菠蘿滾動了。”媽媽也很高興:“你真能干!”“媽媽,我聞到一股香香的氣味,菠蘿是不是可以吃的?“對,孩子,菠蘿是一種水果,是可以吃的?!薄霸鯓映匝??”“把皮削掉,切成一片一片的,然后用鹽水泡一泡,就可以吃了?!?/p>
這兩種方式有什么區(qū)別?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嗎?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
第一種方式使孩子很快就學會了有關(guān)菠蘿的一些常識,但是由媽媽直接告訴孩子的,不是孩子自己發(fā)現(xiàn)的。將來媽媽又會帶回來一件新的東西,孩子也可能會像這次那樣等著媽媽告訴他關(guān)于這個東西的知識。
第二種方式最終也讓孩子了解了有關(guān)菠蘿的常識,但都是孩子通過自己的嘗試發(fā)現(xiàn)的,孩子不僅懂得了菠蘿的特性,他還學到了認識菠蘿的方法,你可以摸它,可以拎它,滾動它,聞它,切開它,嘗它……兩種方法的結(jié)果很不一樣:第一種方式孩子很快學到了知識,可是他是被動接受的;第二種方式孩子也學到了知識,速度比較慢,但是孩子同時學到認識事物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孩子體會到了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樂趣和成功感,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形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大部分父母可能都在不自覺中采用了第一種方式對待孩子,這其實是剝奪了孩子主動學習的機會。所以,我們給父母下面這些建議,幫助孩子建立主動學習的習慣:
不要按照成人的意愿把孩子的時間安排滿,要多留一些時間讓孩子自己安排,如果孩子還小,可以給他多提幾個建議讓他選擇;
◇鼓勵孩子主動探索,不要太多不必要的“不準”;
◇在孩子專心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干擾他,更不要在身邊不斷提醒他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
◇在孩子解決問題遇到困難時,不要急于幫助他,可以給他提些建議;
◇不要急于把結(jié)果告訴孩子,要給孩子充分的時間自己去發(fā)現(xiàn);
◇不要代替孩子做檢查作業(yè)、收拾書包的工作,也不要養(yǎng)成整天看著孩子做功課的習慣,要讓孩子自己去做這些事情。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育兒觀念:爸爸請多分一些時間給你的孩子
育兒觀念:爸爸請多分一些時間給你的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的家庭都是媽媽擔當者主角。爸爸很少參與其中。爸爸的時間都給了工作。
在我們每天的接送中,爸爸總是帶著孩子直接就回家了,很少跟老師對孩子的表現(xiàn)進行溝通交流。對孩子的表現(xiàn)不管是好,還是不好。還有一些家長,甚至是孩子正在進行的一項操作還沒有完成,也不管了,直接和孩子說不要做了,我有點事情快回家吧!
在我們幼兒園舉行的家長開放日中,能夠來參加活動的大部分是媽媽,爸爸來參加的是極少數(shù)的。究其原因,大多的家庭認為是:”爸爸才是家中的重要支柱,教育這樣的事情交給媽媽或者是完全的交給爺爺奶奶了。爺爺奶奶的觀念中最最重要的是孩子吃得好,長的身體棒棒的就可以了。
家庭教育中爸爸的缺失,使得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數(shù)性格比較軟弱,依賴性強,男孩子缺乏陽剛之氣。
在孩子們的眼中,爸爸是很厲害的。是自己的榜樣。,一些研究也充分的顯示了爸爸經(jīng)常能和孩子在一起的,孩子的智商會比較的高,而一些缺失父愛的家庭,孩子的行為會出現(xiàn)一些缺陷,成年后也會出現(xiàn)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
各位為了家庭忙碌的孩子爸爸們。請你們?yōu)榱撕⒆拥慕】党砷L,多分一點時間給你的孩子,讓孩子的表現(xiàn)越來越好!
給孩子多一點思考的時間
案例:小敏是一所幼兒園的老師,在給小朋友講完故事后,照例提問了問題。孩子們紛紛舉起了小手。小敏讓性格內(nèi)向,不愛說話的平平來回答問題,可是他站起來后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這時,其他的孩子說:“老師,讓我說吧!讓我說吧!”小敏看著平平,他小聲地說:“老師,讓我再想想!”“老師,讓他想好了再說吧,我已經(jīng)想好了。”貝貝小朋友迫不及待地說,其他小朋友也迫不及待地想要回答問題。小敏安慰孩子們:“老師保證你們都會有機會說的,讓我們再等一等平平吧!”小敏用眼睛鼓勵平平大膽說,平平終于勇敢的說出了自己的見解。小敏和孩子們一起用力鼓掌。
這種生活中的小細節(jié),我們時常會遇到。但是真正能做到像這位老師一樣,尊重孩子的這一句“讓我再想想”,尊重孩子思考的權(quán)利,不知道能有多少家長做得到。很多老師和家長沒有耐性陪著孩子一起探索生活,往往就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殊不知,這樣沒有耐性的行為其實是一個很嚴重的錯誤。它會在無意中剝奪了一個兒童探究的權(quán)利,會扼殺了他成功的欲望,會熄滅了他創(chuàng)新的火花。
學習應該是兒童的自主行為,自主探究是兒童的權(quán)利,教師和家長都無權(quán)剝奪?!白屛以傧胂耄 边@是一個求知者對成功的渴望,是一種執(zhí)著的個性,是燃燒著的創(chuàng)新的火焰。兒童們渴望成功,渴望以自己智慧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成功,哪怕是一丁點兒,也將會成為他們自豪的資本,自信的源泉,激起他們無休止的創(chuàng)新欲望。
留更多的時間來陪孩子——對網(wǎng)癮孩子教育引起的思考
幾年前,曾從電視里看到過杭州有一家訓練營,專門招收那些家長難管的孩子的。訓練營的老師對于不聽話的孩子采用一定的懲罰手段,如用皮鞭等物進行抽打等等,當時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如今幾年過去了,這樣的訓練營是越來越多了,相關(guān)的報道也經(jīng)常見之報端。
昨天,我打開電腦瀏覽新聞時,看到了一件令人揪心的事,一個家長因孩子沉迷于網(wǎng)絡,就把孩子送到了一個訓練營,沒想到短短的幾天,孩子就因被毆打與缺乏引用水而造成了腎衰竭.
雖然這樣的事例僅是個別,但這樣的現(xiàn)象卻令人深思,為什么家長都愿意把孩子送到這樣的訓練機構(gòu)去?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全國有數(shù)百家以挽救網(wǎng)癮和問題少年而存在的訓練營。這些訓練營大多數(shù)是商業(yè)機構(gòu),且收費都比較昂貴,一般都要一萬元以上.訓練營的訓練內(nèi)容基本上沒有心理輔導,只有少得可憐的法制教育,其余的全部都是“生理輔導”和”軍事訓練”。曾經(jīng)參加過訓練營的一個孩子說,訓練營說是24小時管理,實際上就是把你往操場上一扔,讓你靜站一天,不許吃飯,也不許喝水。吃飯的話也根本沒有肉,全部是大白菜.
這些訓練營的出現(xiàn)不能不說是時代的產(chǎn)物,因為現(xiàn)在的問題孩子與受網(wǎng)癮毒害的孩子太多了,家長又沒有切實可行的辦法,才把孩子送到那些地方,其實做家長的也都明白到那種訓練營去是少不了挨打的,但是如果不到萬不得已,誰都不愿意送去.
究其原因,家長的責任是推脫不了的.但是社會的負面影響又是巨大的.現(xiàn)在大街上到處是網(wǎng)吧,雖然政府明令禁止未成年孩子進入,但是,那些沉迷于網(wǎng)絡的孩子因為有那樣一個“家”可以讓他們宿夜而徹夜未歸。家長對此是束手無策,也就是在這樣的一種形式下,那些“魔鬼訓練營”才會應運而生。
發(fā)現(xiàn)孩子網(wǎng)癮很大想辦法挽救,我們說“亡羊補牢,為時不晚”。但是把孩子送往那樣的訓練營不是合適的選擇。家長應抽出更多的時間來關(guān)心孩子,多陪陪孩子,經(jīng)常和孩子一起交流與溝通,讓孩子把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其他事上來,才是真正有效的辦法,要不然,只能是治標不治本。
小孩子交往的規(guī)律探索
小孩子和伙伴們一起玩的時候,他們的交往有著獨特的方式和特點。2歲-3歲的孩子也開始互相學習:他把泥巴扔到墻上,真好玩,我也要扔。他和伙伴分享快樂。
學前兒童在一起玩時,也有機會檢驗他們在家里學到的東西。和朋友意見不一致,迫使孩子們學習自我控制。
從4歲開始,兒童發(fā)展出了解決問題的能力,盡管這時孩子需要指導才知道如何妥協(xié)。
5歲的孩子如果和朋友有了沖突,就不想去幼兒園,感到孤獨。到了6歲,孩子們開始選擇性地交朋友。
6歲左右,兒童開始尋求同齡人的接納和批準。體育或其它競爭與合作的活動是一個途徑,課業(yè)成績是另一個途徑。
8歲時,一個層級社會結(jié)構(gòu)已具雛形:頂層是最受歡迎的一些孩子,處于中層的孩子有幾個好朋友,底層是被拒絕的孩子,他們總是制造麻煩。支配著小學兒童友誼關(guān)系的大欺小、強凌弱法則,對孩子們來說是嚴酷的,但這些法則,對兒童社會性心理的進一步發(fā)展也是有好處的。孩子們需要增加他們在別的孩子眼中的得分,一個孩子處于社會層級中的位置可能是暫時的。有些兒童滿足于有一個親密的朋友,而另一些則有很多好朋友,或是很多熟人,還有些孩子是孤獨的,而他們自己喜歡這樣。
切記,別在這些時間批評孩子!
一般家長在家里對孩子進行行為指導和批評教育都是隨心所欲的:孩子放學不專心做作業(yè),而是直奔電視機或電腦,家長就開始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這是一種教育的誤區(qū),不能有效地解決孩子的問題。
教育與批評孩子最好在家中
一家人可以在一周選擇一個時間坐在一起,開誠布公地交流。父母可以借此機會提出對孩子的要求,孩子也可以對父母提出意見。在平等交流之后,孩子如果認識到錯誤,父母可以督促孩子自己訂出改正錯誤的計劃表。孩子普遍自尊心很強,他對于自己寫下的計劃是會認真對待的。
這幾個時間點切莫批評教育孩子
教育與監(jiān)護孩子雖是父母的權(quán)利,但并不意味著你可以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地批評孩子。有些時間父母不應該批評教育孩子。
一是早上出門時。一日之計在于晨,父母要幫助孩子懷著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的到來,溫馨地與孩子道別,而不是讓孩子從早上開始就受氣。
二是一起吃飯時。很多父母平時不抽時間陪孩子,只有吃飯時專心面對孩子,看到孩子有什么問題,或者突然想到孩子有什么問題,就開始教育孩子。這樣會影響孩子的食欲,破壞本來寧靜的家庭時光,讓孩子覺得和父母吃飯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嚴重影響他的身心健康。
三是父母脾氣變壞時。父母脾氣已經(jīng)很壞,很容易一張嘴就罵人,結(jié)果傷了孩子,也損害了自己做父母的慈愛形象。此時,一定要息怒,等自己心平氣和后再開口。
四是發(fā)生直接沖突時。孩子說好晚上8點回來,結(jié)果10點才回來。父母早已窩了一肚子火,這時如果開口,必然發(fā)生直接的沖突。倒不如把事情壓后,等第二天再聽孩子解釋。而且,父母表現(xiàn)了寬容與大度,會讓孩子自覺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古人批評孩子也講時機
古人對批評教育孩子的時機也很講究,他們認為,年幼和地位卑微的人有過錯的時候,不應該責備。清人陳繼儒認為“卑幼有過,慎其所以責讓之者”。他認為以下七種情形不宜批評孩子:
第一,“對眾不責”,即不要在眾人面前責備孩子。
第二,“愧悔不責”,即慚愧后悔不責備孩子。
第三,“暮夜不責”,即夜晚不責備孩子。
第四,“正飲食不責”,即吃飯時不責備孩子。
第五,“正歡慶不責”,即正在歡慶時不責備孩子。
第六,“正悲憂不責”,即正在憂傷時不責備孩子。
第七,“疾病不責”,即正在患病時不責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