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透析孩子的“造反”階段

發(fā)布時間:2022-01-22 教育孩子誠實的故事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小孩子聽的故事

我有2個2歲半的雙胞胎孩子,兩2孩子很可愛,一家人都很喜愛他們。可是他們很調(diào)皮,經(jīng)常鬧得家里雞犬不寧,從1歲起就開始和我們作對。到了2歲半,有的時候竟然和自己過不去。他們常常絞盡腦汁去做一件事情,可是馬上又會改變主意。有時說兩句還好,有時說他們還生氣。有一次,他們商量著要拆一輛玩具汽車,我說:“不如媽媽給你們買個四驅(qū)車自己組裝好不好?”哥倆頭也不抬地說:“不要?!薄澳悄銈儾鹜炅丝梢傺b起來。”“行啊”,回答得倒是干脆。于是,他們忙活整個下午把車拆開來,可是組裝了一半就沒有興趣了,扔在一旁不管。奶奶看不過,幫著收拾了一下。我順嘴說了他們兩句,結(jié)果兩孩子不樂意了,把房門一關(guān),不理我們了。到了吃飯的時候我才發(fā)現(xiàn),他們居然把收音機拆了一半又裝起來了,理直氣壯地跟我說:“看,我們裝起來了。”真讓人哭笑不得。這種情況一再發(fā)生,不管我好說歹說,他們一概不理,事事都和我們對著干,真是十足的叛逆者。

為“造反者”辯護的理由

很多父母為孩子不聽話的行為頭疼不已,實際上,幼兒心理學家認為,父母的這種擔心有點多余,因為過了2歲的孩子,本來就處于反抗階段,無論你多么權(quán)威,只要不合他胃口,他就會反抗到底。用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話來說,這個時期叫“自我中心”時期。

曾有專家做過這樣的研究:將2歲至5歲的幼兒分成兩組,一組反抗性較強,另一組反抗性較弱。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反抗性較強的幼兒中,有80%長大以后獨立判斷能力較強,反抗性較弱的幼兒中只有24%長大以后能夠自我行事,但是獨立判斷事情的能力仍比較弱,常常依賴他人。因此,專家認為,反抗行為有時候意味著孩子有其獨立自主的想法,不受干預也不受支配,這正是孩子發(fā)展判斷力的良好時機,值得父母重視。若只一味要求孩子服從你,那么他的判斷力自然就難以發(fā)展。

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幼兒的反抗其實是在拒絕父母太具體的照料,比如他想自己穿鞋,自己用筷子,自己洗手絹等。如果是有語言表達能力的4~5歲孩子,他可能會說:“我自己穿鞋可以嗎?”“我自己洗,不用幫忙?!钡钦Z言能力還十分匱乏的2歲幼兒,只會說“不要”和“自己做”,很難把自己的想法傳達給父母,而被誤以為是在“反抗”、“任性”等。其實孩子并不是毫無道理地抵抗,他們只是在堅持自己的主張。如果這些主張得以實現(xiàn),對于孩子“自我”的確立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幫助孩子確立“自我”呢?

幫助孩子確立“自我”

對于2歲大的孩子,反抗不是什么壞毛病。做父母的為何不能突破傳統(tǒng)的束縛,勇于接受孩子的想法,甚至容許他反對你的做法呢?如果這時候你能夠想到:孩子的反抗并非反叛,而是一種表達他自己的方式,你是不是會放下你的虛偽的自尊,接受孩子的想法呢?

1、允許孩子造反

幼兒到了2~3歲的時候,好像天性促使他們自己做決定,不允許他人的干涉。這正是“造反有理”的時期,爸爸媽媽們既不要過多地干涉孩子干什么,也不要催促他們做什么。當孩子特別想要自己脫衣服或者穿衣服的時候,父母就應該放手讓他們自己去穿;孩子洗澡時,爸爸媽媽應該盡量讓他有充足的時間在澡盆里玩耍;吃飯時,爸爸媽媽要讓他們自己吃,而且不要催促他。如果他不愿意聽從大人的建議外出散步或者回來睡覺的話,也不要用生氣的語言呵斥他們,而要多說一些有趣的事情來引導他去按照大人的話去做。

2、鼓勵孩子合理的造反行為

心理學家曾經(jīng)做過這樣一個追蹤調(diào)查:在2~3歲孩子中各抽出100反抗性較強和幾乎沒有反抗性的孩子,追蹤調(diào)查他們至青年期的情況。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反抗性較強的100個孩子中,84人意志較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和判斷事物作出結(jié)論的能力;而在反抗性較弱的孩子中,只有26人意志較堅強,其余的遇事都不能獨立承擔任務,作出決定。由此可見,孩子的反抗行為并非是一件壞事。只要他反抗得有理有據(jù)、合情合理,那么這種行為將有益于他以后獨立人格的發(fā)展。

3、制止、轉(zhuǎn)化不合理的反抗行為

孩子的反抗性行為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對于不合理的反抗行為,不能采取簡單粗暴的態(tài)度,而應該引導、轉(zhuǎn)化,可以采取冷處理和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方式。當孩子的行為錯誤時,父母給予否定或者暫時的不理睬,待孩子冷靜之后再說服引導;也可以采取漠視法或者用其他的活動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認識到,無理的反抗行為是無效的、錯誤的。

總之,造反、反抗行為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出現(xiàn)的問題,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以免加劇逆反心理。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孩子發(fā)脾氣的“5個階段”


孩子發(fā)脾氣的“5個階段”

最近有個媽媽留言:“我兒子不管說什么都聽不見,就一直哭。也不說為什么哭、怎么了。反正不高興就哭。你就拉個窗簾他都能哭半天”!其實,這肯定不只是一位媽媽的煩惱。因為很多媽媽都回復了:“我家也是”、“同款兒子”。對于很多2、3歲的孩子來說,發(fā)脾氣簡直是家常便飯。雖然每個孩子發(fā)脾氣的原因各不相同,有時候即便是親爹親媽,也弄不清楚孩子為啥突然就不高興了。不過,孩子這個年齡段的“大脾氣”,還是有些規(guī)律可循的。我們來看看孩子發(fā)脾氣的5個階段。

一、憤怒

孩子的憤怒行為,比如尖叫、大哭、和扔東西,通常會在發(fā)脾氣時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別看孩子小,尖叫大哭起來,噪音不亞于高峰時段的公·交通。

二、憤怒 + 悲傷

孩子發(fā)脾氣,通常有兩個不同的階段:憤怒,然后是悲傷。

但是,憤怒和悲傷不一定總是先后出現(xiàn),很可能是在憤怒的同時,也包含著悲傷的情緒。

而在旁邊看著的家長,很可能只注意到孩子的怒火,——畢竟孩子哭、叫起來確實已經(jīng)足夠讓人煩心了——而忽視了孩子內(nèi)心的悲傷。

三、憤怒程度降低

如果孩子還非常憤怒,情緒很激動的時候,爸爸媽媽即便蹲下身,想抱抱孩子,也可能被孩子推開、背過身、“無情”地拒絕。

憤怒的情緒,驅(qū)使著孩子,讓他拒絕安慰。所以,這個時候不要試圖跟孩子講任何道理,孩子很難聽進去。我們只需要默默地陪在孩子身邊,等他的憤怒漸漸平息,再試著安慰。

四、想要一個擁抱

一旦“山呼海嘯”的脾氣過去了,孩子就可以接受來自爸爸媽媽的幫助了。

事實上,孩子自己也很不喜歡失去控制,孩子自己也很不喜歡脾氣暴躁!只是,2、3歲的孩子,還無法很好地控制、處理這些情緒。所以,發(fā)脾氣既是孩子情緒的表現(xiàn),也是孩子求助的呼聲,孩子自己也很不想陷在這失控的情緒里。

當憤怒的情緒過去,孩子才會意識到:自己特別需要爸爸媽媽的支持,來重新建立起和爸爸媽媽的連接,讓自己的“失控”“沮喪”都趕緊好起來。

這時候,就是爸爸媽媽和孩子重新拉近關(guān)系,重新發(fā)生鏈接的好時機。給孩子一個擁抱、和一個吻,對孩子說:“嗯,剛才真是不容易,我們好難過啊”承認剛才發(fā)生了不好的事情,它令人心煩,但現(xiàn)在,不好的事情已經(jīng)結(jié)束了。

五、繼續(xù)前行

孩子通常能比成年人更快地轉(zhuǎn)換情緒。

所以,我們經(jīng)常看見,孩子們臉上還掛著眼淚,卻已經(jīng)在笑瞇瞇地玩玩具了。

即便孩子的脾氣讓大人頭疼,但其實,孩子也在從發(fā)脾氣的過程中,學習如何控制和處理情緒,如何控制沖動。

只是,幼小的孩子難免有“自我控制崩潰”的時候,作為爸爸媽媽也無法完全避免。

可是,我們能夠想辦法,盡力減少孩子發(fā)脾氣的頻率和強度。

爸爸媽媽可以嘗試

1、實踐預防:確保您的孩子充分休息,并且不會過度緊張,對防止發(fā)脾氣很有效。

2、適當讓孩子放松一下。確保孩子有自由的時間玩耍、瘋跑,不用過度擔心弄臟、弄亂。不是很危險、很必要的時候,就盡量少對孩子說“不”。因為對孩子說“不”的時機很珍貴,盡量留到需要制止真正危險、或面對原則性問題的時候再說。比如:不能玩火、不要在馬·上瘋跑。

3、保持冷靜。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真的很能激起爸爸媽媽的怒火。

不過,孩子發(fā)脾氣,既是孩子情緒的表現(xiàn),也是孩子求助的呼聲。如果爸爸媽媽能保持冷靜。輕輕地,但堅定地試著抱著你的孩子,以免他傷害自己或他人。讓他遠離憤怒的根源,孩子就會得到一個恢復的機會,他會很快好起來。

4、試試幽默。對于溫和的發(fā)脾氣,嘗試用幽默來緩和這種情況。

不過要注意,別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在取笑他。所以,這種時候,爸爸媽媽分享自己的經(jīng)歷,用“自嘲”的方式會比較好。比如:“爸爸上次搭積木,全部都倒了,氣的我頭發(fā)都豎起來了!你看過爸爸頭發(fā)豎起來的樣子嗎”?

5、在面對沮喪時,給孩子更多的處理問題的建議。穿不上鞋子,于是生氣得哭起來,爬梯子爬不上去,急的發(fā)起脾氣……

當孩子感到沮喪的時候,幫助孩子掌握一門戰(zhàn)勝眼前困難的技能,孩子會很有成就感。當然,在這之前,我們得先理解和認同孩子的需求和情緒。比如:我知道你想爬梯子,這個梯子太危險了,稍后們?nèi)ス珗@,爸爸帶你爬滑梯。

6、和孩子討論他的脾氣。等孩子平靜下來之后,我們可以和孩子談談他如此沮喪的原因。但要注意的是,討論的目的,是讓孩子明白,剛剛發(fā)生了什么,認識自己的情緒,比如:我剛才感到很難過、我玩具被收走了我很傷心、我很委屈……絕不是為了讓孩子“認錯”或是“追究責任”,比如我們常常聽見的:“你自己說,你剛才錯了沒有?”

即便讓孩子“認錯”,也不一定教會了孩子更好地情緒處理方法。就像很多家長都會抱怨:每次都認錯,但從來都不改!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卻可以讓孩子從真實的經(jīng)歷中,學會更好的情緒處理方式。

7、不用自責。如果孩子已經(jīng)暫時崩潰了,他很可能對著爸爸媽媽,口不擇言地喊出:我討厭你!不要媽媽!

聽起來當然很傷人,但爸爸媽媽要明白:孩子這樣的行為,并不是針對你,他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挫敗感。這是孩子最憤怒的時刻,但是,感覺是會改變的。只要爸爸媽媽能平靜地處理,孩子一定會很快好起來。

輕松度過孩子的賭氣階段


在2歲的時候,孩子就慢慢地顯露出自己的棱角了。他們不再那么乖,那么聽話,而是會毫無緣由地在地上打滾或是大吵大鬧。嘗試著使他們鎮(zhèn)靜下來,卻只會惹來小淘氣們更大的脾氣。作為父母,有時也只能聽之任之。如果這樣的鬧劇發(fā)生在公共場合,比如大街上或是超市里,那么做父母的就只能蹲在孩子身邊想辦法了。

《隨他去》、《可憐的孩子》、《還有一招》里面就刊登了很多關(guān)于這樣的鬧劇上演時周圍旁觀者的評論。

昨天,孩子的嘴里還滿是甜蜜的“爸爸”、“媽媽”,怎么現(xiàn)在就變成“我不要”了呢?難道什么事情做錯了嗎?同樣是面對著爸爸媽媽那滿是親切笑容的臉,嘴里吐出來的字怎么就變成“不!”、“我不要!”,或者干脆是憤怒的叫嚷了呢?

孩子的安慰階段對于父母是非常辛苦的,對孩子也同樣充滿著痛苦。其實,這時孩子的叫嚷并不是不服從父母的表現(xiàn)。從2歲到4歲的這個困難階段是一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階段之一,有時人們更傾向于將這一階段稱為“獨立階段”,這里的獨立并不意味著反抗,而是與周圍劃分界限,使自己脫離出來并逐漸變得獨立。這種意志會促使他們成長為一個真正的自己,孩子會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自己的需求與愿望區(qū)別于其他任何人。(在青春期,孩子還會經(jīng)歷第二個、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困難的賭氣階段,經(jīng)過這個階段以后,孩子們不僅意識到自己不僅僅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同時還擁有著獨立的個性)。

其實,這時孩子的狂躁癥并不是針對父母,它是一種自我欠缺狀態(tài)下的不知所措的驚慌表現(xiàn)。因為在孩子看來,眼前的世界非?;靵y,而孩子內(nèi)心中對于自己可以獨立走路和說話這樣的事實有著無比的自豪感,以至于產(chǎn)生過大的自我意識和冒險精神。他們會覺得自己猶如一個小小的上帝,無所不能。比如就像此時此刻,生命本身似乎就是一個能夠被自我意識所支配的商店。然而現(xiàn)在,這種萬能的幻想?yún)s被殘酷的現(xiàn)實破滅了,最痛苦的是:是被自己的父母所破滅!在這個時期之前,孩子還能夠與父母和諧地相處,但突然間,父母被孩子認為是“邪惡”的象征,因為他們總是無緣無故地阻止自己做喜歡的事情。孩子們正高高興興地在浴室里擺弄著浴液、洗發(fā)香波之類的瓶瓶罐罐,可是還沒等他們完成自己的作品,父母卻出其不意地闖了進來,打算教訓他們。軟弱與絕望的感覺立即象火山一樣爆發(fā)出來,內(nèi)心的恐懼在此時更加劇了他們絕望無助與憤怒的程度。

這種伴隨著沖突、攻擊性的自我意識階段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經(jīng)歷了這個階段后,他們懂得了:

其他人的需求與愿望和自己不同。

因此需要妥協(xié)與退讓,但這并沒有任何危害,無論如何,我還是可以堅持自己的想法。

我不是全能的,正因為如此,人們才能夠互相賴以生存。

矛盾會導致緊張與對立,但我可以承受這種緊張與對立,而并非一定要找個途徑來發(fā)泄(例如通過大吃一頓,叫喊或是發(fā)怒)。

即便是在我大喊大叫的時候,爸爸媽媽也是愛我的。

一切過去以后,我和父母之間還是那么深地愛著對方,或許愛得更深。

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意志,也可以變得很乖。

因為孩子在安慰階段將變得獨立并能夠自己積累經(jīng)驗和教訓,因此壓抑孩子在安慰階段的自我意志,或者是通過限制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以達到懲罰的目的,都是毫無意義的。孩子的軟弱與驚慌失措,沒有必要被刻意強調(diào),因為即使是通過教育,安慰階段對于孩子成長來說也是不可避免的。明白了這一點,對于父母和孩子來說都容易過得多了。

如果自己的孩子已經(jīng)度過了這樣一個安慰階段,你就會對那些在對自己孩子大吼大叫的人投以同情的目光。在大街上,一對年輕的夫婦剛好在與調(diào)皮的孩子做斗爭,如果此時你投去一個會意的目光,也一定會得到一個善意的微笑作為回報的。

聰明寶貝再造智力最佳階段


他提出,如果把17歲時所達到的普通智力水平看做100%,那么從出生到4歲,就獲得50%的智力;從4歲到8歲又能獲得30%的智力;而余下的20%的智力則是在8歲~17歲這個時期獲得的。

盡管人們對布盧姆的這個假設(shè)還有爭議,但是對從出生到8歲這一時期是人的智力發(fā)展最快時期的論點,看法都是一致的。他們認為嬰幼兒期、童年期最容易接受外界刺激,最容易形成大腦神經(jīng)聯(lián)系。

我國兒童心理學工作者也認為:4歲前,是兒童發(fā)展形象視覺和口語語音的最佳期;5歲是掌握數(shù)概念的最佳期;5歲~6歲是豐富口語詞匯的最佳期;7歲是兒童品德形成的最佳期。如果在這些關(guān)鍵期里能對兒童進行及時的教育和培養(yǎng)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教育心理學的另一角度分析,8歲前這一階段人生經(jīng)歷了兩次大的環(huán)境轉(zhuǎn)變和兩次角色轉(zhuǎn)換,它是兒童品德個性形成的重要階段。按心理學理論把人生初期劃分為6個階段:0~1歲為乳兒期,l~3歲為嬰兒期,3~6歲為幼兒期,7~12歲為童年期。

兩次角色轉(zhuǎn)換即經(jīng)歷了從嬰兒到幼兒,從幼兒到兒童的轉(zhuǎn)換。兩次環(huán)境轉(zhuǎn)變即從自由的無拘無束的以個體生活的家庭到紀律約束的以集體生活為主的幼兒園;從以游戲活動為主的幼兒園到以學習為主的正規(guī)學校班級。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看到有好多小學生看上去活潑、頑皮、聰明、智力也正常,但就是學習成績一直上不去,究其原因,就是沒有適應上述兩次環(huán)境轉(zhuǎn)變和角色轉(zhuǎn)換。已經(jīng)是小學生了卻仍是幼兒的心理,已經(jīng)在學校正規(guī)班級了卻還像在自己家一樣貪玩任性。

正如我國兒童教育家陳鶴琴所說:“從出生到7歲是人生重要時期,兒童的習慣、語言、才能、思想、態(tài)度、情緒等都要在此時期打好基礎(chǔ),如果基礎(chǔ)不牢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易造就了”。

事實的確如此,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年齡小、經(jīng)驗少、玩性大、模仿性特別強,最易受周圍環(huán)境影響,這時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既容易又牢固。在這一階段如果教育得法,引導得當,可以使兒童的自我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得到增強,逐步形成誠實、認真、負責、助人為樂等優(yōu)良個性品德,從而為其今后一生的幸福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總之,了解人類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視關(guān)鍵期教育。從而自覺投入到孩子的早期教育實踐中。

孩子成長三階段“教育要點”


讓自己成長為自己,讓孩子成長為不同于其他人的極富個性的自己,家長和老師都可以在對孩子教育的整個過程中不斷地自我教育和自我發(fā)展。

人的意識是階段性的發(fā)展,7年為一個周期,孩子成長通常可以分為如下三個階段——

第一個成長階段:7歲

這個階段主要用于物質(zhì)身體的建設(shè),身體的成長極其迅速。

在孩子的意識中,他自己和世界是一個統(tǒng)一體,周圍的一切都影響著他的生命力。松子、石頭、貝殼、樹枝、花草和動物都是孩子感興趣的對象,孩子好爬、好跳和好動。過早地開發(fā)孩子的智力就會透支生命力,而影響孩子的整體平衡發(fā)展。

教育要點:

在第一個七年里,兒童是通過模仿來學習,所以在華德福的幼兒園里,沒有正規(guī)的訓練和指導,尤其是知識、智力方面的教學。玩耍是孩子的生活和學習,讓孩子做家務、過家家、扮演各種人物、看偶戲、捏蜂蠟、繪畫、唱歌、跳韻律舞、聽故事和做游戲,以及盡力去探索大自然。

保護孩子的生命力去著重于物質(zhì)身體的建設(shè)。堅持有韻律和規(guī)律的作息和活動。

換牙是這個階段進入下一個階段的象征。

第二個成長階段:14歲

這個階段主要是感覺的發(fā)展。此時,孩子開始用自己的眼睛來觀察外面的世界,用心體會,形成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同時,也在尋找楷模和權(quán)威力量來追隨,并通過感覺來學習。這時孩子有參與生活活動的強烈意志,并通過感覺來表達和體驗心靈中細膩的感受。

教育要點:

孩子通過想象和感受來學習。教育和教學應以藝術(shù)的方法或通過藝術(shù)來進行。學習的方式一定要跟孩子的生活有聯(lián)系,并讓孩子有體驗和感受。

青春期是這個階段進入下一個階段的象征。

第三個成長階段:青春期21歲

此階段最活躍的是思想意識的發(fā)展。孩子的心智逐漸走向成熟,他們會用挑剔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和周圍的人,形成個人的判斷力、獨立的思想和抽象的理想,他的辨別和判斷能力增強,甚至會很固執(zhí)。他執(zhí)著地追求自然界中的真理,渴望探索這個真實的世界,并在尋找真理的過程中挑戰(zhàn)老師和家長的權(quán)威。

教育要點:

針對孩子求真、求實的天性,強烈的求知欲和思考力,加強知識的傳授和智力的開發(fā)。

相關(guān)推薦

  • 孩子成長的關(guān)鍵階段 “讓自己成長為自己”,讓孩子成長為不同于其他人的極富個性的自己,家長和老師都可以在對孩子教育的整個過程中不斷地自我教育和自我發(fā)展。 人的意識是階段性的發(fā)展,7年為一個周期,孩子成長通??梢苑譃槿缦氯齻€...
    2021-11-05 閱讀全文
  • 孩子發(fā)脾氣的“5個階段” 孩子發(fā)脾氣的“5個階段” 最近有個媽媽留言:“我兒子不管說什么都聽不見,就一直哭。也不說為什么哭、怎么了。反正不高興就哭。你就拉個窗簾他都能哭半天”!其實,這肯定不只是一位媽媽的煩惱。因為很多媽媽都回...
    2021-05-26 閱讀全文
  • 輕松度過孩子的賭氣階段 在2歲的時候,孩子就慢慢地顯露出自己的棱角了。他們不再那么乖,那么聽話,而是會毫無緣由地在地上打滾或是大吵大鬧。嘗試著使他們鎮(zhèn)靜下來,卻只會惹來小淘氣們更大的脾氣。作為父母,有時也只能聽之任之。如果這...
    2021-09-10 閱讀全文
  • 淘氣是孩子成長的必經(jīng)階段 導讀:孩子總是在不斷地尋找著淘氣的對象,并以此為樂。為了不傷害孩子的自發(fā)性,就應盡量容忍孩子在這一時期里淘氣,當然也不是永遠支持下去。 會爬之后,孩子充滿活力的表現(xiàn)真是隨處可見。前面我們已經(jīng)講過,孩子...
    2021-09-28 閱讀全文
  • 聰明寶貝再造智力最佳階段 他提出,如果把17歲時所達到的普通智力水平看做100%,那么從出生到4歲,就獲得50%的智力;從4歲到8歲又能獲得30%的智力;而余下的20%的智力則是在8歲~17歲這個時期獲得的。 盡管人們對布盧姆...
    2022-02-20 閱讀全文

“讓自己成長為自己”,讓孩子成長為不同于其他人的極富個性的自己,家長和老師都可以在對孩子教育的整個過程中不斷地自我教育和自我發(fā)展。 人的意識是階段性的發(fā)展,7年為一個周期,孩子成長通??梢苑譃槿缦氯齻€...

2021-11-05 閱讀全文

孩子發(fā)脾氣的“5個階段” 最近有個媽媽留言:“我兒子不管說什么都聽不見,就一直哭。也不說為什么哭、怎么了。反正不高興就哭。你就拉個窗簾他都能哭半天”!其實,這肯定不只是一位媽媽的煩惱。因為很多媽媽都回...

2021-05-26 閱讀全文

在2歲的時候,孩子就慢慢地顯露出自己的棱角了。他們不再那么乖,那么聽話,而是會毫無緣由地在地上打滾或是大吵大鬧。嘗試著使他們鎮(zhèn)靜下來,卻只會惹來小淘氣們更大的脾氣。作為父母,有時也只能聽之任之。如果這...

2021-09-10 閱讀全文

導讀:孩子總是在不斷地尋找著淘氣的對象,并以此為樂。為了不傷害孩子的自發(fā)性,就應盡量容忍孩子在這一時期里淘氣,當然也不是永遠支持下去。 會爬之后,孩子充滿活力的表現(xiàn)真是隨處可見。前面我們已經(jīng)講過,孩子...

2021-09-28 閱讀全文

他提出,如果把17歲時所達到的普通智力水平看做100%,那么從出生到4歲,就獲得50%的智力;從4歲到8歲又能獲得30%的智力;而余下的20%的智力則是在8歲~17歲這個時期獲得的。 盡管人們對布盧姆...

2022-02-20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