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幼兒園常見委屈及解決策略
發(fā)布時間:2021-12-25 常見幼兒故事 幼兒園游戲策略 寶寶入園當寶寶從幼兒園回來后眼淚汪汪地在家里呆坐著,
或者死活不肯去幼兒園,
當寶寶訴說在幼兒園受了委屈……你該怎樣與老師溝通,
又該怎樣安慰自己可憐的小寶貝兒?
三四歲的寶寶入園后會遭遇各種各樣的問題:不適應幼兒園嚴格的作息時間而被老師當做“搗蛋鬼”揪來批評;孩子帶去幼兒園的球和小自行車屢被其他孩子搶用;孩子好不容易被選上文藝匯演的舞臺,卻在最后一刻遭淘汰,而老師忙于最后的彩排,對“落選寶寶”并無一句安撫;幼兒園屢屢遺失公用玩具后,老師提出來,所有的孩子在離園前都要把褲兜翻過來檢查……遭遇這些“事件”,身為父母,我們的情緒可能是氣惱、憤懣,又特別地憐恤受委屈的寶寶……要不要就孩子的心態(tài)和情緒去跟老師溝通一次呢?到底哪種方式更有利于寶寶的教養(yǎng),也更有利于幼兒園師生關(guān)系的和諧發(fā)展呢?
媽媽經(jīng)驗:哪些情況需要父母介入溝通
丁丁媽:當幼兒園嚴格的作息時間已經(jīng)成為孩子對幼兒園抵觸情緒的源泉時。
丁丁去了幼兒園,別的還好,就是時間長達兩個半小時的午睡成了丁丁的夢魘。他是那種白天睡得很少的孩子,晚上8:00上床,早上7:00醒,睡得很足,非常不適應幼兒園里漫長的午睡。丁丁躺在小床上煎魚,只要老師一轉(zhuǎn)身,他就撩撥附近床鋪的其他小朋友,做鬼臉,翻筋斗,發(fā)怪聲,受到老師的多次批評。我也很急,求救于其他小朋友的媽媽,她們對我“秘授機宜”說,應該盡量縮短丁丁晚上的睡覺時間,比如,讓他熬到10點鐘再睡。這個法子我試了,行不通,一到晚上8:30,丁丁已經(jīng)困得不行,好像用火柴棒去把他的眼皮撐起來,都撐不住。丁丁老受批評,越來越不喜歡幼兒園,每天吃午飯的時候就緊張,生怕睡不著。丁丁越緊張,就越睡不著,等孩子們?nèi)c鐘起床去玩桌面游戲時,丁丁反而哈欠連天,直想睡覺。老師更生氣了,更認為丁丁是有意在搗蛋。
解決方法
因為丁丁委屈得不得了,我只有背著他去跟老師做了一次溝通。我說了我們?nèi)已舆t丁丁睡眠的努力,老師的態(tài)度馬上和緩下來,她反而安慰我說:“丁丁的作息時間也是不錯的,將來去了小學是沒有機會午睡的,丁丁會很習慣,其他小朋友反而要重新適應。”我提出可不可以讓丁丁不午睡,老師很為難,說這樣做可能會引發(fā)其他小朋友的攀比——比如有的孩子純粹是為著貪玩不午睡,他也許會說“為什么丁丁可以不睡覺我不行,這不公平!”老師認為這會引發(fā)管理上的混亂。最后,我與老師商議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與丁丁約定先睡半小時,如果半小時后還睡不著,老師就帶他去活動室玩一些折紙類的游戲(此時,別的孩子都睡著了,不會發(fā)現(xiàn)丁丁的“特殊待遇”)。一個人玩紙藝是很容易發(fā)困的,一般玩了半個多小時,丁丁的眼皮就耷拉下來,老師會帶他去睡覺?,F(xiàn)在,丁丁對上幼兒園要午睡這件事,已經(jīng)完全沒有心理負擔了。
媛媛媽:當孩子在幼兒園的正常權(quán)益老是受到其他孩子搶占時。
我家媛媛所在的幼兒園是一所有著體育傳統(tǒng)的幼兒園,從中班開始,孩子們都要學習滑旱冰、騎小自行車和打少兒排球。旱冰鞋、小自行車和排球都是自備,原則上都是自用。我們都給媛媛買了最好的裝備,生怕孩子的運動安全有個差錯。結(jié)果呢,全班小朋友的裝備都放在一起,老師一說“開始”,媛媛的好東西都被別人搶走了,輪到她拿時,球是癟的,小自行車是沒有輔助輪的。媛媛回家哭得梨花帶雨,奶奶心疼地說:“你可以告老師呀!”媛媛哭道:“老師不管這事,讓我自己找小朋友解決!可是我不敢……”
解決方法
我很快意識到這可不是一個小問題,看著媛媛無助而傷心的眼神,我知道這件事給她造成的陰影可能一時半會兒難以消除,長此以往,她會認為人的本性就是欺負人的,就是恃強欺弱的,這不好。我去找老師溝通,老師聽了媛媛的情緒反應也很吃驚,她說,把所有的裝備放在一起混著玩是她的主意,目的是不想讓四五歲的小孩過早地覺察到“貧富差距”,她卻沒有料到孩子之間,卻由此有了“強弱差距”。經(jīng)過反復思量,我們一起想了一個“相對公平”的辦法,將全班36個孩子分成四組,每組輪著有一次選裝備的優(yōu)先權(quán),這就使得買了普通裝備的孩子,與我家媛媛一樣瘦弱膽怯的小朋友,一樣有著選擇較好裝備的機會,同時又不讓他們覺得老師在幫他們,不傷及他們的自尊。
這兩天,這個問題已經(jīng)解決了,媛媛很高興地回來告訴我說,孩子們已經(jīng)打破了一個人獨玩的局面,三三兩兩組合起來玩。因為,誰都想玩好球,騎好車,如果你這次不想到別人,下次別人也不帶你玩了!
玲玲媽:當孩子成為委屈的“陪練”,而老師又沒有及時安撫時。
到文藝匯演前一刻,老師才通知我家玲玲說,16個打小鼓的寶寶,最后只需要12個上臺表演,她和另外三個小朋友被淘汰了。這事兒前一天沒有預兆,孩子還在興高采烈練習打鼓,結(jié)果,老師說,“你不用準備演出服了”,玲玲整個人都焉了。文藝匯演那天,她鬧肚疼,死活不肯去幼兒園??粗倚膯蕷獾哪觾?,我心疼極了。
解決方法
我去找她們老師講了自己的看法:“幼兒園的選拔和競爭,要避免最終只淘汰四分之一的小朋友的這種情況,16人當中選12人,與24人或32人中選12人,對被淘汰的孩子的打擊是不一樣的。少數(shù)幾個小孩子被淘汰,他會認為自己是這個群體中表現(xiàn)最差、最笨拙,或者是老師最不喜歡的小朋友。”老師聽了我的分析,道歉說,她們忙昏了,真的沒想過這么深;當時只想著舞臺的縱深度不夠,不能容納四排孩子打小鼓,換作三排孩子上場,可能效果更好。“事已至此,可怎么彌補呢?”我和老師商議了半天,一致認為該給這4個淘汰的孩子組織一場“復活演出”,讓她們給來開家長會的小朋友的爸爸媽媽表演一場“花樣小鼓”,為此,老師和正式參演的小朋友,都紛紛為她們的重新排練出主意、想辦法,開心的笑臉終于又回到玲玲的臉上。
彬彬媽:當孩子被評價為“問題小孩”,而流露出對未來小學學習的懼怕情緒時。
一上大班,一學習拼音和算術(shù),彬彬就仿佛成了一個問題小孩,他屢屢把p成q,d寫成p,u寫成n,又把2和5寫反,好像成了“2”和“5”鏡子里的影像。這種錯誤講了多遍不改,老師就有點著急上火,有一次老師開玩笑說:“你這種情況還擇什么校呀!白花錢?!蔽覂鹤踊貋硪荒槼钊?,說,媽媽我怎么這么笨,沒有小學老師會喜歡笨小孩的,我怕從幼兒園畢業(yè),怕去上小學。我的心像被揪了一下。也許幼兒園老師是無意的,但一句無心的玩笑話很可能被孩子都放大成對自己根深蒂固的評價。長此下去,孩子自然對學習越來越畏懼,對就要到來的小學生活越來越畏懼。
解決方法
我把我的看法委婉地跟老師提了,建議她多增加對孩子的鼓勵,也增加對小學老師的“正面宣傳”,不要一味強調(diào)小學老師要求嚴、懲罰多,要多對孩子說:“小學的學習也很有意思,老師組織小朋友做游戲,上體育課還玩‘老鷹抓小雞’呢?!薄靶W里的很多內(nèi)容老師都教給大家了,大家還小嘛,所以學起來會有一點困難,不要緊,大家都是聰明孩子,慢慢來!”老師有點慚愧地說:“彬彬媽你真的很有辦法?!庇终f:“看來教彬彬這樣敏感的小朋友,咱還真得多講究方法,多付出觀察和耐心?!?/p>
其他有賴于與老師溝通的情況
1.當孩子有不舒服但又必須拜托幼兒園看護時
雖然有晨檢,但有些孩子的健康狀況不佳,卻未必能引發(fā)老師的關(guān)注。此時父母必須將孩子的病況告知老師,說明沒有傳染問題,以便于老師安排食堂做一份清淡的病號飯,并提醒孩子增減衣物,減少活動量并安排休息。
2.當孩子昨日受傷而老師未及時發(fā)現(xiàn)時
即使你不想追究誰的責任,遇到這種情況也要告訴老師,提醒老師對全體小朋友進行安全教育,如有“肇事者”,應找他特別認真地談一次話,以杜絕“事故”苗頭的再次發(fā)生。這也是對幼兒園的關(guān)注與負責。
3.當孩子沒有聽清回家后的功課時
發(fā)生這種情況,要么是自家寶寶注意力不夠集中,而老師沒有發(fā)現(xiàn);要么是老師布置的口頭作業(yè)和任務沒有以書面通知的形式寫在黑板上,孩子和家長都會有遺忘。提醒老師改進“布置功課”的方式,可以方便父母和孩子共同執(zhí)行。
專家指路
想取得更好的溝通成效,要注意三原則n4507.cn
原則一:換位思考
畢竟兩三個老師要照管三四十個孩子的生活起居、活動安排,留心到他們每個人的情緒變化,是非常累的一件事,所以平時要求孩子們步調(diào)一致也是為了方便管理,帶著某種不得已的成分。父母跟老師去做溝通,多數(shù)是希望老師給予自家孩子更多的精力和關(guān)注,照應到孩子的個性化需求,而這些要求可能會給老師帶來額外的壓力和不便,對此,千萬不要以指責、對峙的態(tài)度去參與溝通,不要說“您有沒有學過教育學心理學?”或者說,“我家寶寶受了這么大委屈您都沒有注意到,您太疏忽了。”要對老師的辛苦抱以感激之情。在與老師的溝通中,應該換位思考,對老師的些微疏忽予以充分諒解。
原則二:找準溝通的時機
如果在早上入園時找老師溝通,一般來說,老師只能給你兩三分鐘來談問題。因為這個時候老師很忙,要觀察每個小孩的情緒,檢查必帶的東西是否帶齊,因此除非孩子帶病帶傷入園,要拜托老師照應,此時不是深談的良機。下午四點到五點之間,是家長接孩子的高峰期,老師也是應接不暇的。過了下午五點,大部分孩子都被接走了,老師的情緒完全放松下來,此時的溝通才有利于雙方談得深入,談得心平氣和。
原則三:最好避開孩子這個“當事人”
很多溝通話題不可避免地將議論到孩子的性格缺陷、生活能力缺陷,以及孩子在人際交往上的缺陷。因此避開孩子的在場是十分重要的,否則會強化孩子在這方面的自卑與不安。怎樣避免孩子在場呢?很簡單,談話當天可由父母雙方一起去,其中一方帶孩子去玩幼兒園的大型器械,另一方留下來與老師交流即可。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巧妙化解寶貝的“小委屈”
當你看到寶寶哭喪著臉,撫摸著被小朋友弄壞的新玩具時;當你看到寶寶淚流滿面,揉著碰破的傷口時……是不是覺得既心疼、又著急?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免要遇到受委屈的時候。
這時,如何化解寶寶受到的委屈,才是最重要的事。
妙妙被老師誤解了
妙妙的媽媽去幼兒園接她時,看見妙妙站在門口,老師蹲在她面前,端著飯碗,說:“今天你一定要把飯吃完才能回家?!泵蠲詈蹨I,不吃飯也不說話,看上去委屈得很。老師有些為難地告訴媽媽,妙妙的早飯和午飯都沒怎么吃,一天無精打采,也排除了生病的可能。媽媽看妙妙怎么都不想吃飯的樣子,也沒有勉強她,跟老師道過歉后領妙妙回家了。一路上,妙妙哭哭啼啼,任媽媽怎么問,都不肯說話。
為什么?
直到晚上,媽媽幫妙妙刷牙時,才發(fā)現(xiàn)她的牙齦腫了,一碰就很疼,因此才不愿意吃飯。
如何做?
媽媽先是給餓了一天的妙妙喝了她最喜歡的巧克力牛奶,讓她填飽肚子,然后安慰了妙妙:“妙妙牙疼,但是不知道怎么跟老師說,被老師誤會了,是不是?但是老師很關(guān)心妙妙啊,不好好吃飯對身體不好。明天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會準備一些牛奶和豆?jié){,但是妙妙要自己跟老師說清楚牙疼的事情,好不好?”
轉(zhuǎn)天,妙妙主動告訴老師自己牙疼,果然得到了老師的理解和照顧。媽媽趁熱打鐵,向妙妙強化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要求。嘗到這樣做的甜頭之后,妙妙的自理能力比以前強了許多。
琳琳的演出被取消了
琳琳是個很獨立的孩子,就連上少年宮學舞蹈,都不用媽媽幫忙換衣服,更不用家長在外面等。美中不足的是,琳琳是個“小馬虎”。這不,因為粗心大意,她受了一次“委屈”。星期日下午,琳琳的爸爸照例把她送到少年宮就離開了。沒想到,下午來接她的時候,琳琳撲到爸爸身上大哭起來。問過老師才知道,因為琳琳沒有按照要求穿紅舞鞋,所以她要表演的集體舞被取消了。
為什么?
原來,上一次練習結(jié)束后,老師一一告訴家長下周有小型匯報演出,需要準備紅色舞鞋,但琳琳的爸爸來得比較晚,那時老師已經(jīng)下班了。老師讓琳琳自己記住,琳琳也表示沒問題。但是琳琳回家后一心想著看動畫片,把這件事忘在了腦后。
如何做?
琳琳做事丟三落四的毛病一直改不掉,其實這正好是個讓她改正缺點的好機會。爸爸并沒有一味地哄琳琳,只是安慰她更好的演出機會還在后面,這次錯過了還有下次。
回家的路上,爸爸買了一個漂亮的小本子,告訴琳琳要把應該記住的每一件事都寫或畫在上面,每天晚上看一看。爸爸開玩笑說:“這樣,琳琳的"健忘癥"準能治好了!”琳琳終于破涕為笑。
鵬鵬的新玩具被小朋友搶走了
奶奶買菜回來,看見鵬鵬與陽陽在小區(qū)花園里爭得面紅耳赤,一看到鵬鵬奶奶,陽陽就咧嘴要哭。奶奶趕緊把鵬鵬手中拿著的草編花環(huán)搶過來,塞給陽陽,一邊說:“是鵬鵬哥哥不對,不該跟弟弟搶玩具,奶奶批評他!”一邊拉著鵬鵬回家。
不料,一路上鵬鵬一直要掙脫奶奶的手,一邊掙扎一邊喊:“奶奶壞!壞奶奶!”到家后,不停地捶打著桌子,憤怒得很。
為什么?
爺爺把鵬鵬領到陽臺,問鵬鵬剛才是怎么回事。鵬鵬說:“那個花環(huán)是我好不容易才編好的,陽陽硬要搶過去,奶奶不但不幫我,還幫他!奶奶是壞奶奶!”
如何做?
爺爺看著鵬鵬起伏的小胸脯,知道他又委屈、又生氣,就讓鵬鵬看一看陽臺上的花。杜鵑花嬌艷欲滴,茉莉花芬芳撲鼻,鵬鵬看了一會兒就平靜了下來。爺爺問:“你看花開得好看嗎?”“好看!”“你知道花為什么能這么漂亮嗎?因為它們都長在同一塊土里,一起分享陽光,一起吸收養(yǎng)分,從來不分什么你我?!甭斆鞯涅i鵬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爺爺又說,“小朋友們在一起也是一樣啊,今天你把自己的東西讓給別的小朋友,明天別人也會把他的玩具給你玩,這樣大家都能玩得更好,你說呢?”
后來,鵬鵬不但學會了分享,還學會了把一起玩的小朋友分成小組,互相交換玩具,當上了“孩子王”。
小旭弄壞了洗衣機
一進門,媽媽就被眼前的情景嚇倒了:水從衛(wèi)生間一直流到客廳,地上到處都是肥皂沫,小旭更是渾身上下濕透。更要命的是,剛買不久的洗衣機壞了,咣當咣當響。媽媽生氣地把小旭關(guān)在小屋里,讓他好好反省。吃飯的時間到了,媽媽叫小旭出來,可是小旭撅著嘴蹲在那里,怎么叫都不動。
為什么?
爸爸回家后,小旭傷心地告訴爸爸,他看媽媽工作太辛苦,想幫她洗衣服。但是擰開洗衣機后就不知道怎么用了,才弄成了這個樣子。
如何做?
爸爸先是跟媽媽說明了情況,告訴她誤解了孩子,讓媽媽跟小旭誠懇地道了歉,小旭原諒了媽媽。之后,爸爸又告訴小旭,以后如果想學做家務,一定要在爸爸媽媽的指導下學習,千萬不能自己動手,水、火、電都是很危險的東西,稍有不慎就會釀成大禍,媽媽是怕小旭出危險才批評他的。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后,小旭再也不獨自使用家里的電器了。
對于孩子的委屈,要安慰、道歉,同時也要從孩子身上找原因,避免委屈再次發(fā)生。
孩子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適當?shù)厥芤恍┪灰姷檬菈氖?,這對培養(yǎng)寶寶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都有好處。當孩子受到委屈、傷心急躁的時候,家長要先穩(wěn)定孩子的情緒,讓寶寶平靜下來,再根據(jù)自己了解的情況幫寶寶分析事情的原因和解決之道。順利化解寶貝的委屈,讓寶貝在挫折中增長生活經(jīng)驗,對寶貝的成長來說是一劑良藥。
寶寶反抗期的原則和策略詳解
幫助寶寶度過反抗期的原則
尊重孩子,讓孩子有權(quán)力做出他自己的選擇。
處于反抗期的孩子不喜歡大人居高臨下地吩咐他做這做那,哪怕孩子自己也明白大人這樣提議是為他好,孩子還是擺出一副完全不合作的態(tài)度,這時,你可以把自己所企盼孩子接受的幾種可能擺在一起讓他選擇。孩子在你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行駛了自主權(quán),既表現(xiàn)了他的獨立性,又往往能心甘情愿地順從你的建議,雙方皆大歡喜。要是孩子的個性特別犟,已經(jīng)在反抗中嘗到某種樂趣,爸爸媽媽也不用點破他,不妨順著孩子的心思,反著來要求孩子,說不定反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今天下雨,想讓寶寶穿上雨鞋,爸爸媽媽可以倒過來跟他說:“今天不要穿雨鞋哦!會把漂亮的雨鞋弄臟的!”爸爸媽媽的“反其道而行之”,使得幼兒的“反抗”正好可以“負負得正”,最終能夠達到原先的目的。
巧搭梯子,讓孩子自然下臺。
孩子有時是為了逞能而耍犟,最后又發(fā)現(xiàn)讓他獨立去做某件事,大大超出了他的能力,孩子就被沮喪所籠罩,此時,年輕爸媽千萬不要擺出“興災樂禍”的樣子,這會大大傷害小孩的自尊心,這時,最好的做法是要顧全他的面子,幫他“搭梯子”,讓他體面下臺,事后再幫他分析成敗的原因,幫他把做不好的事分解成幾步,降低做事的難度,再與他分享成功的喜悅。這樣做多了,就可以大大增加孩子與大人的合作意識,讓不必要的“不合作”降至最低。
因勢利導,不要破壞孩子情緒。
孩子玩得高興的時候,父母打斷而要求他做他不情愿的事,這正是引發(fā)孩子對抗的導火線,在安排孩子的作息時間時,要在各項活動之間安排“緩沖期”,因為幼兒不比大人,很難在三五分鐘內(nèi)從他沉迷的事情上把注意力轉(zhuǎn)換過來,因此,要是你想讓孩子照著你的時間表走,起碼提前一刻鐘就要“預告”,讓孩子提前有心理準備,再用“轉(zhuǎn)移注意力”的辦法讓他配合你,他的反抗欲就來了個“軟著陸”。
幫助孩子度過反抗期的生活策略
媽媽們都知道,孩子的反抗欲一旦被激發(fā)出來,要平息它可不是那么簡單,因此,要是孩子的壞脾氣已經(jīng)給你造成很大的困擾,調(diào)整一些生活起居的細節(jié)也能讓孩子放下對立、緊張的情緒。
盡可能避免讓孩子沮喪的情形:例如,給孩子買的玩具,應適合他的年齡特點,太復雜的積木和拼圖很容易讓小寶寶脾氣暴躁,因此,看到孩子將積木或拼圖的“零件”無理地扔出去,應該想一想,是不是應該給他換一點“簡單”的玩具。
培養(yǎng)孩子有規(guī)律地做事,讓孩子剛學步時就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做事分步驟,有條不紊,這樣他們才能盡可能做到心平氣和。
鼓勵孩子睡午覺,孩子若是睡眠不足,脾氣也會焦躁。這么小的孩子貪玩,很少主動表示“困了”,“要睡覺”,父母要及時提醒他。
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如果你感覺到孩子的情緒越來越緊張,這時可以放些音樂跳跳舞,或者馬上帶孩子去戶外做游戲。
楊楊2歲多了,媽媽發(fā)現(xiàn)她現(xiàn)在變得不聽話了。以前父母說什么是什么,現(xiàn)在可好,動不動就和媽媽唱反調(diào),你說東他就說西;讓她不要去摸魚缸里的小金魚,她偏撈金魚玩;不讓她鉆到床底下去,她偏鉆進去;路遇熟人,讓她開口叫人,她偏扭過頭去一聲不吭;讓她去睡午覺,她卻賴在電視機前不肯走;洗澡水都涼了,要讓她當出浴小公主,她死活不愿出浴缸,最后都凍感冒了,把媽媽氣得夠嗆。有人告訴楊楊媽媽:你們家楊楊進入“第一反抗期”了!
專家點評:爸媽不妨用體會生活的態(tài)度來理解“寶寶的反抗期”。隨著寶寶個體的成長,身體力量與能力的進步以及語言的發(fā)展都促使年幼的寶寶有了更多自我探索的機會,當他能依靠自己的感官、思維以及基本的交流能力與這個世界互動之后,面對成人的要求與指令的態(tài)度自然不同——他確實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與興趣“sayno”了。由此看來,在當今世界不再做專制的父母,并非是從青少年的青春期開始,而是新手父母就要學習的“父母課程”了。
解決寶寶去幼兒園坐不住的方法
寶寶不肯好好坐在餐桌前吃飯是件讓父母頭疼的事,跟在他后面亦步亦趨地喂飯,其后果:不是衣服上倒上了菜汁,就是腳底下踩到黏呼呼的米粒。還有呢,長期喂飯也會導致不好的習慣養(yǎng)成。原因在哪里呢?我們先來看看。
子吃飯坐不住的表現(xiàn)
1、看動畫片:大多數(shù)家庭的吃飯時間就是動畫片節(jié)目開始的時候,這種誘惑寶寶很難抵擋,他們往往吃上一口就往客廳里趕。
2、跑來跑去:孩子在幼兒園被“束縛”了一天,一回到家后就喜歡亂竄,有時只是無目的無目標地晃悠。吃飯?任飯菜都涼了,他也不來看上一眼。
3、玩玩具:在某段時間,孩子可能對某個玩具特別著迷,例如奧特曼或是火車俠,幼兒園里不能帶去,就回家后捧著玩,吃飯時也不肯放手。
如何對付吃飯坐不住的孩子?
吃飯前
1、為孩子準備一套專用餐具
兒童餐具比較適合孩子,可以帶孩子一起去購買,讓他自己選擇喜歡的餐具,以促進吃飯的興趣。
2、提早十分鐘通知孩子吃飯
若孩子玩得正高興時,突然被打斷,難免會有生氣、反抗和拒絕的心態(tài),所以即使面對一個2歲大的孩子,也應該事先告訴他即將要做的事,然后給予他緩沖時間,將玩具收拾干凈,準備用餐。
3、讓孩子一起幫忙
為了滿足孩子的學習欲望,吃飯前媽媽可以叫孩子一起來幫忙,如整理餐桌、擺碗筷等,這樣,孩子會充滿對用餐的期待,乖乖坐下吃飯的可能性也就提高。
4、換換烹調(diào)方法
孩子吃飯坐不住的理由,不一定在于菜的味道不好,有時是因為烹調(diào)的方式讓孩子無法接受。所以不妨經(jīng)常換換烹調(diào)方式,清蒸啊、紅燒啊,讓寶寶有新鮮感。另外,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喜歡色彩鮮艷的食物,若把飯菜做成灰灰的,恐怕就難吸引孩子乖乖坐著吃飯了。此外,溫度太冷或太熱的食物孩子也不會喜歡。
5、餐中多加孩子喜歡吃的東西
雖然均衡攝取各類食物,才可幫助孩子健康地發(fā)育成長,但也不可強迫孩子進食??上纫院⒆酉矚g吃的食物為主,再由少至多,漸漸加入其它的或新的食物,讓孩子接受各類食物,這樣可以發(fā)掘更多孩子喜歡吃的食物,只要飲食更富變化,孩子自然樂意安安穩(wěn)穩(wěn)坐下吃飯。
吃飯時
7、教會孩子用筷子
不少吃飯坐不住的孩子都是由父母喂飯的,所以孩子三歲后,父母就可以教他學用筷子,學會自己吃飯,也容易坐得住。三歲以下的孩子也要讓他學會用勺子自己吃飯,若他能自行吃光,就會有成功感,慢慢就能增加他對吃飯的興趣。雖然開始弄得滿桌飯粒,臉上身上都一塌糊涂,但是這是必須有的一個開始。
8、飯桌上別罵孩子
吃飯時氣氛要輕松點,令孩子自在。媽媽千萬別為了讓他多吃一口而想方設法,甚至大動干戈。不要總是急著問:“你還想再吃嗎?”如果寶寶說:“吃飽了?!备改妇蛣e再強求他吃了。這樣,他才能慢慢體會出吃飽了是個什么概念。不會剛吃幾口飯就往外跑。
9、讓孩子有饑餓感
孩子之所以不肯乖乖坐下吃飯,有時是因為他不餓。所以,要想辦法讓他有饑餓感。父母可以在孩子吃了幾口就跑開的時候,心平氣和地說“好了,孩子吃飽了”,然后把碗收掉,不要在乎他剩下多少。幾次下來,孩子就會知道不乖乖坐下吃飯就會餓肚子。這個方法聽著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因為父母首先要硬下心來,不能總擔心孩子餓,給他零食吃,那就適得其反了。
吃完飯
10、多表揚
當孩子能夠很安穩(wěn)坐住吃飯時,不要忘了表揚他。或是飯后爸爸媽媽可以陪他玩一會兒作為獎賞,讓他產(chǎn)生關(guān)于吃飯的快樂記憶,以后對吃飯就不會排斥了。爸爸媽媽平時也要有意識地多給孩子灌輸"好好吃飯,長得更快,變得更聰明"之類的觀點
寶寶撒謊原因以及應對策略
撒謊是每個寶寶成長過程中必然經(jīng)歷的一種現(xiàn)象,寶寶撒謊與他所處的環(huán)境以及他的認識能力相關(guān),一般分為以下幾種形式:
幻想性撒謊
3歲內(nèi)的寶寶無法分清想像與現(xiàn)實,常常把想像的事物當作現(xiàn)實的事物來描述。他們往往會即興、隨意地把自己聽到的故事,看到的事物經(jīng)過自己的想像加工,套用到現(xiàn)實的人或事上去,出現(xiàn)沒有邏輯、不真實的“撒謊”;他們也可能把自己的愿望施加到某件事情上,把本來不存在的事情說得跟真的一樣,但是又漏洞百出,這只是他們通過想像表達自己愿望的一種方式。他們的這種撒謊沒有明確的目的性,帶有非常明顯的幻想痕跡。
被動性撒謊
寶寶天性想要做好某件事情,獲得媽媽或其他自己喜愛的人的贊賞。當他們做錯事情后,會因為擔心受罰而說謊。其實,寶寶天性純真、直率,他們不會隱瞞自己的意圖,不會掩飾自己的情緒,不會控制自己探索的欲望。但當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誠實引起了媽媽的不滿甚至是責罰時,為了逃避寶寶就會嘗試說謊。尤其當寶寶說謊后成功逃避責罰時,他們的說謊行為就會得到鼓勵。
行為性撒謊
有些被父母嬌生慣養(yǎng)的寶寶,習慣于一切玩具、食品都歸自己所有。他們不管是不是自己的東西,只要自己喜歡都有可能悄悄地把它拿回家。為了怕媽媽發(fā)現(xiàn)而失去這些東西,寶寶也可能編一些想像的小謊言來讓自己的行為變得更加合理。
四大策略,將謊言轉(zhuǎn)化成智慧
可能媽媽們沒有想到,在寶寶的謊言背后還孕育著智慧種子吧!
對寶寶而言,撒謊,尤其是幻想性撒謊是他們思維能力得到發(fā)展的最好見證。只要媽媽根據(jù)寶寶撒謊的情況分別對待,并進行恰當引導,寶寶的撒謊就不再是令媽媽頭痛的問題。相反,利用寶寶的撒謊行為,媽媽可以培養(yǎng)出一個更加充滿想像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聰慧寶寶。
策略一:正確對待寶寶的撒謊行為
撒謊的過程其實就是寶寶想像與創(chuàng)作的過程,它對培養(yǎng)寶寶的想像力與創(chuàng)造力發(fā)揮著不可低估的作用。當寶寶像露露一樣撒謊時,媽媽千萬不要訓斥他:“露露,瞎說什么呢?你哪兒有芭比娃娃?”聰明的媽媽會說:“寶寶,你沒有這樣的芭比娃娃,但是你確實很希望有一個這樣的芭比娃娃,對吧?你的想像力真豐富!你再想想,你想要的芭比娃娃還能做些什么?我們來編一個芭比娃娃的故事好不好?”如果媽媽策略指出寶寶的問題,同時寬容對待寶寶的幻想性撒謊行為,并對他們的幻想性撒謊行為進行誘導,寶寶就會在誘導下擺脫錯誤的撒謊行為,并大膽地想像與創(chuàng)作。如果發(fā)現(xiàn)寶寶有幻想性撒謊行為,媽媽千萬不要因?qū)殞毴鲋e而訓斥他們。要知道,這樣的處理方式極有可能扼殺一個未來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策略二:給寶寶創(chuàng)造更多的幻想性“撒謊”機會
比如,寶寶對媽媽做飯的事十分好奇,那么媽媽在跟寶寶玩耍時可以來一次幻想性“撒謊”競賽活動。通過這種活動激發(fā)寶寶的想像力,挖掘他們的語言智能。媽媽一邊假裝做各種洗菜切菜的動作,一邊對著寶寶嘮叨:“現(xiàn)在我要給寶寶做飯了,我把茄子洗干凈,咚咚咚咚切成絲,給寶寶做個魚香茄子煲……好了,魚香茄子煲做好了,現(xiàn)在該寶寶給媽媽做好吃的了”。于是,寶寶會在媽媽的誘導下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給媽媽或家里其他人做出很多的“美味佳肴”來。
策略三:讓責罰變得更策略些
當寶寶做錯事,為逃避責罰而撒謊的時候,媽媽不要如臨大敵般地對待他們。這樣會給寶寶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同時也不見得能立竿見影地改變寶寶的撒謊行為,相反還可能讓寶寶更加依賴撒謊來逃避責罰。聰明的媽媽可以利用寶寶的這次錯誤做點別的文章,既讓他們明白自己的錯誤,又不失時機地利用撒謊行為開發(fā)寶寶的智力。比如,媽媽可以直截了當?shù)刂赋鰧殞毜腻e誤,溫和地提醒寶寶以后不要犯同樣的錯誤,然后再給他們提出要求:你可以通過別的方式彌補自己的錯誤行為,并免于懲罰,比如編一個自己想像的故事等。
策略四:給寶寶一次設法補救方案的機會
如果寶寶發(fā)生行為性撒謊,媽媽一定要相信寶寶會改正錯誤,并可給寶寶提供一個設想補救方案并實施方案的機會。這樣,既可以讓寶寶自省,同時也可通過給予寶寶設法補救方案的機會,讓他們開動腦筋自己解決問題,養(yǎng)成自己對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的習慣。比如,寶寶拿了別的小朋友的玩具回家,媽媽可以讓寶寶自己思考,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方式來彌補自己的錯誤?聰明的寶寶可能會想出很多方案,如把玩具還給人家并道歉;把玩具還給人家的同時,把自己的玩具借給人家玩;把玩具先還給人家,然后再與人家商量,說服小朋友把玩具借給自己玩一會兒等。如果寶寶想不出方案,媽媽可以給寶寶一些提示:“菲菲的玩具被你拿走了,她會很難過啊,你怎么辦她才不會難過呢?”
愛說謊的寶寶更富于創(chuàng)造力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一般,寶寶從3歲開始就會說謊,到小學二、三年級時,謊言最多也最嚴重。
但說謊是每個寶寶的必須經(jīng)歷的一個過程。站在寶寶智能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寶寶動輒說謊媽媽也不必過分擔心。因為,心理學證實:說謊者必須具備將自己未曾體驗的事,說得像確有其事的能力,這表示他們具有將語言與行為分離的能力。也就是說,善于編造謊言的寶寶具有較強的創(chuàng)造力。心理學研究證實:會說謊的寶寶比不會說謊的寶寶創(chuàng)造力高得多。
因此,如果聽到寶寶說謊媽媽千萬不要大聲斥責,這樣的態(tài)度可能會剝奪寶寶創(chuàng)造和思考的機會,對寶寶的智力開發(fā)與心理發(fā)育造成不好的影響。媽媽惟一需要做的就是采取適當?shù)姆绞秸_地引導寶寶,讓寶寶的撒謊行為拐個彎,進而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