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別讓孩子過早的陷入競爭

發(fā)布時間:2021-12-11 教育孩子誠實的故事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朋友的女兒剛上一年級,就出現了嚴重失眠,凌晨三四點鐘就睡不著了,原因是學校評“小紅花”,競爭很激烈,她老擔心自己評不上。失眠,一個人們通常認為只屬于成人的困擾已經侵蝕著年幼的孩子了。誠然,激勵是教育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方法不當,過早將激烈競爭引入孩子的生活反而會害了孩子。

“排他性競爭”不適合孩子

有一位在公司做管理工作的媽媽,特別崇尚“鰻魚效應”。其“理論依據”是:以前漁夫捕魚時最犯愁的就是帶魚捕上來后很容易死,后來,一個聰明的漁夫在船艙中放進了帶魚的天敵——鰻魚,于是,鰻魚追著帶魚咬,帶魚被迫四處逃竄,帶魚體內生存的欲望被激發(fā)出來,死亡率大大降低。

這位媽媽認為,對孩子也應該讓他早早地懂得競爭、學會競爭,把他的競爭天性“激活”。

初聽這番話頗有道理,但仔細澄清一下,便發(fā)現這個類比有點簡單化了。

競爭是成人社會的游戲規(guī)則。《現代漢語詞典》中對競爭的釋義是:“為了自己方面的利益而跟人爭勝?!边@種成人職場上的拼殺遵循“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規(guī)則,是一種“排他性競爭”。

而孩子們生活在“太平天國”中,他們之間并沒有根本性的利益沖突,并不是非得爭出個你輸我贏的結局不可。將來即使孩子上了小學,參加競爭性比較強的運動會尚還提倡“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精神,況且,“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跟人爭勝”是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健全優(yōu)良的品格的。

電視臺要來幼兒園給孩子們拍攝一段錄像,老師、孩子和家長知道了都很高興。攝制組來了以后,發(fā)現為了取得較好的視聽效果,不能讓所有孩子都參加,沒想到,第二天就有家長來園告狀:“老師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原來是沒上節(jié)目的個別孩子回家后就不吃飯,發(fā)脾氣,哭訴:“某某還沒有我表現好呢,為什么她上電視我不能上電視?”“老師偏心,喜歡某某,不喜歡我?!奔议L知道后不但沒有正面引導孩子,而且還把老師告到園長那里,弄得園長和老師都很被動。

輸不起的孩子真痛苦

競爭本身是個中性詞,對人具有健康向上的積極作用的就是良性競爭,使人變得自私、狹隘、妒忌、規(guī)避、退縮的就是惡性競爭。孩子“輸不起”就是惡性競爭的消極影響。

輸不起的孩子常常是這樣的:

■生氣

中班孩子在進行拍球測試,蓓蓓(化名)剛拍了兩下,球跑了,她氣得噘著嘴不拍了。小朋友幫蓓蓓把球揀過來,她還是不拍,老師來勸也沒用。蓓蓓平常就是這樣,總是跟自己過不去,稍微有點不順心就生氣。

■說謊

上大班的都都(化名)經常制造“家園矛盾”。美術課上他的作品沒有得到老師的表揚,他就跟媽媽說:“今天老師狠狠地批評了我?!迸抛粵]有坐在中間,他就告訴媽媽:“老師不讓我學習,讓我坐在旮旯里?!庇谑菋寢尦榇祟愔e話去和老師“溝通”,把老師弄得哭笑不得。

■攻擊

可可(化名)和睿睿(化名)是幼兒園小班的孩子。老師近來發(fā)現,畫畫或手工活動時,每次做到一半,可可就會把睿睿的工具搶走。原來,睿睿的畫和手工作品常常得到前來觀摩的其他老師或家長的稱贊,這使可可“醋意”大發(fā),就搞起了小破壞。

■退縮

佳佳(化名)上小班了,她很喜歡幼兒園和老師??墒牵幸欢螘r間她卻不想上幼兒園了,媽媽問佳佳為什么,佳佳不說;媽媽問老師,老師也說不清楚。后來,佳佳總算說出了心里話,她不想上幼兒園的真正原因是“畫不好氣球”。

■任性

媽媽覺得洋洋(化名)是個小“兩面派”,在外面,尤其是在老師或比他大、比他厲害的孩子面前,洋洋是低眉順眼的,可是在家里,他就任性得很是“囂張”。什么事都得順著他,否則他就百般耍賴、撒潑,直到取得最后“勝利”,一家人都被他折騰得筋疲力盡,苦惱不堪。

總之,輸不起的孩子要么情緒低落,心理痛苦,態(tài)度氣惱,要么性格傾向不可愛,影響他們將來和諧性格的形成。

過早競爭帶給孩子的:

過早引入競爭會影響孩子內在動機的形成

孩子的行為是由動機引起的,而動機可能來自孩子自身,也可能來自外界。比如,孩子認真聽講,可能是因為他喜歡聽,也可能是因為害怕老師批評。

研究表明,來自孩子自身的動機更強烈、更穩(wěn)定,可以保證行為持續(xù)的時間更長、更有效果;相反,由客體引起的動機不夠穩(wěn)定,也不夠強烈。所以,好的教育者應該努力將外界的要求轉化為孩子內在的動力。過早引入競爭,會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外界事物上,使得孩子僅僅是為了得小紅花好好表現,而不是做自己想做的事。

過早引入競爭會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

兒童階段是許多心理品質發(fā)展和形成的時期,此時孩子的心理和行為都很不成熟,如果壓力過大,會引起他們的焦慮和不安。特別是那些要強,但又比較內向的孩子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他們希望在競爭中取得好成績,但又害怕得不到,因此常常處于緊張狀態(tài)。過度緊張還會影響他們的身體發(fā)育,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因此,教育者應該給孩子提供一種平和的發(fā)展環(huán)境,讓他們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下感受和體驗,不斷地發(fā)展自己、豐富自己。

過早引入競爭會影響孩子自信心的形成

自信心對一個人的發(fā)展十分重要,它會帶給人勇氣和力量,幫助人戰(zhàn)勝困難,走向成功,缺少自信心的人總認為自己不行,即使有很好的機會出現,他們也會放棄。兒童期是自信心培養(yǎng)的關鍵年齡,取得成功會增加他們的自信心。而競爭不可避免會帶來失敗,如果經常處于失敗地位,孩子會感到自卑,認為自己不如別人。其實人的發(fā)展是多方面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如果孩子還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勢,他們就不能正確對待競爭中的失敗。因此,過早引入競爭,會引起孩子對自己的片面和負面評價,不利于自信心的建立。

讓孩子感受挫折和失敗是必要的,但這不是目的,而只是幫助孩子成長的手段。因此,無論運用何種教育手段,一定不要忘記教育的根本,那就是促進孩子的發(fā)展和健康成長。這是每個家長和老師應該時刻牢記的。

可見,對孩子實施“排他性競爭”教育,會使孩子對人對事缺乏理解、寬容和大度,而且很容易因一件小事就挫敗了自尊和自信。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小編推薦

關于孩子最強的競爭力


導讀:將尊重當成生活組成部分的孩子更有可能呵護別人的權利。因為他們呵護別人,所以他們也尊重自己。

場景:

阿雯是我同事的女兒,5歲,皮膚白得要命,活像個安安靜靜的瓷娃娃。

樣子像,性格也像。這天同事跟我聊起了女兒,抱怨說她在幼兒園太斯文了,一點競爭力也沒有。

“就連說話都不夠人快,慢聲細氣的,跟她老爸一個樣,急死人?!蓖赂艺f起上個周末去幼兒園接她回家時的事情,好像還在生氣。

那天在幼兒園,阿雯跟一個小男孩發(fā)生了點矛盾,好像男孩還動了手。下午雙方家長都來接孩子,老師便把大家叫到一起,把責任說清楚。

事情明明是男孩不對,可同事當時的感覺卻好像是阿雯闖了禍似的—對方媽媽上來就不??诘厝氯拢蟮臎]說完小的又搶過去說,母子倆把個話頭搶來搶去的,誰也不讓著對方,更別說讓阿雯了。小雯雯幾次想開口都沒有機會,張了張嘴最終都還是作罷了。

同事急了,沖著阿雯直埋怨:“你倒是說話?。∧悴徽f別人還覺得是咱們錯似的—”

阿雯的回答讓在場的人都沒有想到:“我是想說,可我得等阿姨說完啊!爸爸說,打斷別人說話不禮貌!”

同事說到這里簡直啼笑皆非:你說說這孩子,還有救嗎?都是他爸爸教的!這將來長大了能不吃虧嗎?

……

我被這個小女孩的那句話深深吸引:多么優(yōu)秀的一個小女孩!這哪里是沒有競爭力?哪里是什么膽怯、懦弱?我想我的同事搞錯了:這是尊重啊!至于同事的擔心更是毫無根據了:一個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不會吃虧的,因為從這種品質,孩子還可以慢慢學會很多東西:比如自尊,比如友善,比如文雅,比如寬容……

這么小的孩子就已經明白了這個道理,我敢斷言:她的人生,她的將來,已經無敵。

分析:

假設要家長們來評價場景中這個小女孩,相信相當一部分的態(tài)度會和這位媽媽一樣。因為他們平時就是這樣教育子女的:“你就不能厲害點嗎?你這樣會吃虧的!”

如果這厲害指的是競爭力,我們不反對;但如果家長將攻擊力也當成競爭力來培養(yǎng),我們就難免擔心了—攻擊力習得的同時,孩子勢必會失去一些品質。其中首當其沖的,就是對他人的尊重。

道理很簡單:尊重意味著承認某人或者某事的價值。這是個強迫我們要體貼入微地對待別人和重視人生的品質,也是預防暴力、非正義以及仇恨的基礎。它之所以可以有效地管理我們身處的這個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奧妙就在于一個有趣的社會學機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將尊重當成生活組成部分的孩子更有可能呵護別人的權利。因為他們呵護別人,所以他們也尊重自己。

而孩子一旦失去了尊重,家長面臨的煩惱就不僅僅是被頂嘴那么簡單了:基本禮儀的喪失還只不過是皮毛,緊接著到來的,就是對權威的藐視乃至無視和對他人的懷疑乃至敵意。這時,試想一下,別人對他還會尊重嗎?再下一步,孩子就會連自己也不尊重了。真到了這一步,后果只有一個,那就是自甘墮落。

要孩子學習尊重,家長首先要做好表率。那些對孩子粗魯施教的家長不妨問問自己:如果你也用這種方式對待你的朋友,你還會有朋友嗎?不要因為孩子們無可選擇就恣意行事,記住詹姆斯·鮑德溫所說的:“孩子們從來不擅長聽從長輩的話,但從來不會不模仿他們?!?/p>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陷入了粗魯無禮的泥潭,你制止他的態(tài)度一定要明確。比如清晰地告訴他你不喜歡他對你說話的語氣以及身體晃來晃去表達的不屑,要求他馬上停止,重新表達他想要說的話。如果他堅持不改,那么索性掉頭就走,下次再談。

3歲孩子為何愛競爭?


在幼兒園門口,總能聽到孩子們嘰嘰喳喳地對“接駕”的爸媽邀功請賞:“媽媽!今天我跑步得了第一名!”“今天老師夸獎我的被子疊得最整齊?!薄傊⒆觽儾畈欢喟衙總€小游戲都當成一較高下的比賽。三四歲的孩子為什么喜歡和別人比賽呢?

3歲起競爭意識日益強大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結果:3歲到3歲半的時候,孩子的競爭意識就日益強大起來,這個年紀的競爭是本能的,也是不可或缺的。寶寶在競爭中受益匪淺:學會評價自己和別人的能力;學會與他人相處(競爭也是人類交流的一種方式);學會面對壓力;學會自信;學會應付失敗和成功;學會自我展現等。

當然如果事事競爭、時時競爭,就會過猶不及,壓抑孩子的天性,導致偏執(zhí)。

不要阻止孩子的競爭

競爭標志著孩子的成長,以及衡量成長是否適齡,所以阻止孩子的競爭是沒有多大意義的,父母需要給予一定的鼓勵,或者予以疏導,比如孩子在某一方面的競爭中失敗了,父母應該告訴他“你雖然在幼兒園跑步很慢,但是你的手工做的特別漂亮?!?/p>

成功和失敗在這個年紀表現得很直接,雖然孩子在“失敗”時的挫折感是真切的,但是只要批判標準是天然的,或者小朋友們自己定的,而不是外界,比如老師或者家長強加的,孩子們就會特別快地擺脫挫折感。

競爭鼓勵也不能頻繁

由于競爭是這個年紀的孩子的天性,他們在幼兒園也適應了競爭機制,如果父母把比賽當成伎倆使用,孩子會乖乖上鉤。但是如果家庭中類似的競爭鼓勵過于頻繁,甚至每天都以成敗論犒賞,孩子就會有過大的壓力,還會產生一種讓人傷心的錯覺:爸爸媽媽的愛與我的成績、能力有關。

如果競爭的動力來自孩子自身,就聽之任之。如果父母的虛榮心煽風點火,或者反之,父母禁止孩子與別人競爭,那都是有害的。

孩子入托過早易有攻擊行為


導讀:有關專家認為:三歲前入托的孩子易發(fā)展出攻擊性性格、反社會行為。

有關專家認為:三歲前入托的孩子易發(fā)展出攻擊性性格、反社會行為。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不惜一切代價培養(yǎng)孩子成長,吃、穿、住、行等自不在話下,教育上也不遺余力地進行投資,從風靡全球的“胎教”熱到少年大學生就可看出,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真是到了瘋狂的地步。

在全世界范圍內,由于許多媽媽忙于工作,在過去的十年里,入托兒所的孩子增加了四倍,有的孩子在學走路時就被送到了托兒所。許多兒童專家稱托兒所是“監(jiān)獄”,一些年僅6個月大的嬰兒被送到那里,從早晨8點到下午6點,他們一直在那里呆到上學,這些孩子主要是城市孩子,數量成千上萬,約占入托孩子的5%,而35%的父母在孩子兩歲后就把他們交給托兒所。

但是,據英國報道,專家警告說,早教要有個尺度,一味強調對孩子的教育而忽視了孩子的天性反而會對孩子造成傷害。澳大利亞兒童教育專家、著名的臨床醫(yī)學家史蒂夫-比杜爾夫就提出警告說,把年齡不足三歲的孩子交給托兒所會增加損害他們正常心理發(fā)育的危險。

很多托兒所無法照顧到孩子,遭到忽視的孩子往往有恐懼感

由于現代工作節(jié)奏加快,壓力增加,許多父母忙于工作,無法照顧孩子,所以各國政府把增加托兒所和幼兒園作為解除父母后顧之憂的政策,僅在英國,就有25萬名三歲以下的孩子入全托或者半托,甚至有5%的父母把從6個月大到3歲的孩子“扔進”托兒所,那些孩子大部分的時間在孤獨中度過。澳大利亞兒童教育專家、著名的臨床醫(yī)學家史蒂夫-比杜爾夫具有20年的兒童教育經驗,他曾提倡早期教育,可是他現在發(fā)現,理想與現實總是很難相符,但他改變了自己的觀點,聲稱父母才是培養(yǎng)孩子的最好老師,托兒所和幼兒園只不過是在做“二流”工作。

因為,最好的托兒所試圖滿足非常小的孩子的需求,但由于孩子太多,老師根本照顧不過來,所以結果往往是事與愿違。而那些差的托兒所根本無法照顧到孩子,只是給他們提供吃喝,完全讓他們自己活動,這些遭到忽視的孩子往往有恐懼感,他們感到失去母愛的凄涼,這對孩子來說無疑是一個噩夢,他們身上表現出來的孤獨感看了讓人心碎。

別讓你的孩子做小氣鬼


導讀:如何對待孩子的小氣行為?必須探究原因,“對癥下藥”。

孩子在交往中的小氣行為,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1、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特征造成。小氣是孩子發(fā)展過程中的自然現象,是自我意識的本能體現。孩子對心目中一切物件常理解為是“我”的,從未感受到別人的需要。如“我的小床”、“我的玩具”、“我的……”。

2、父母自身行為的影響。如:鄰居來借物品,父母怕東西被弄壞而表現出的故意搪塞,無意中成了孩子的反面的教材。

3、教育上的問題。同伴交往時,孩子看中了同伴的玩具卻遭對方拒絕,因此當別的小伙伴向自己提出借玩具時也表現出小氣行為,父母見后卻不置可否,甚至給予一些口頭上的鼓勵,這樣,孩子的小氣行為便愈加嚴重。孩子將自己的玩具借給小同伴,或將自己的食品分給同伴后,得到的是家長的訓斥,這會造成有意識地培養(yǎng)了孩子的小氣行為。家長的無謂犧牲。如:好吃的菜先讓孩子吃,好的水果先讓孩子挑……這種無謂的犧牲在很大程度上滋長了孩子的自私心理,而一旦孩子出現小氣行為后,家長往往不分析原因便找出一個相當流行的說法:“家里只有一個孩子,要是有兩三個孩子便知道分享了?!薄伴L大就好了”。以此作為掩蓋自己教育的失誤。

如何對待孩子的小氣行為?必須探究原因,“對癥下藥”。

1、以自我為中心造成的小氣行為,家長不必擔心,允許孩子有一個逐步改變的過程,等過了這一階段,孩子的社會發(fā)展需求轉強,他會要求同伴和團體接受他,自然開始有了借別人玩具玩或把玩具借給別人的欲念。家長應適時引導孩子去了解自己和周圍人的關系,幫助孩子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束縛。

2、做孩子的楷模。鄰里交往、同事往來時,家長應以自身無私的行為給孩子樹立榜樣,這樣才能在孩子面前有說服力。

3、樹立正確的教子觀。要教育孩子做到:

(1)學習分享。這首先要從家庭中做起:家長不能過分溺愛子女,使其懂得好東西應該大家品嘗,應具有尊敬長輩的美德。當家中來客人時,可有意識地讓幼兒幫助“招待”客人,如拿糖果給大家吃或拿玩具請小客人玩等。其次,家長應多給孩子與同伴相處的機會,讓他帶著玩具和同伴交換著玩,增加其與同伴分享的經驗。當孩子知道對方玩過以后會還給自己或是自己也有過玩他人玩具的體驗時,自然會主動與他人分享并感到快樂的。

(2)學習贈與。可常常鼓勵孩子把舊時的物品(玩具、衣物等)捐出來,因為他長大了,不再需要了。讓他親自把東西贈與鄰家的弟弟、妹妹或捐給孤兒院的孩子們,也可在節(jié)日里,讓孩子向同伴贈送禮物,從中體會愉悅的感受。另外,家長應正確地給孩子以適當的鼓勵。家長如能在孩子有好玩具、好東西而懂得分享時給予及時的肯定、贊許,則孩子將會努力使自己逐漸改掉小氣的毛病。

相關推薦

  • 孩子的競爭 相對于大人們的競爭,孩子們之間的競爭就更加直接和可愛,每次只要老師想調動以下孩子的積極性,都會不約而同的選擇最有效的一招“今天我們來比賽,最好的小朋友老師發(fā)個五角星”。 一次,上唱歌課,我請小朋友上臺...
    2020-11-14 閱讀全文
  • 怎樣讓孩子更有競爭力? 只要孩子思考了,不管對錯,都應該得到鼓勵和表揚,這樣,他們才敢于思考。 怎樣讓孩子更有競爭力? 在小學階段,第一是習慣養(yǎng)成,第二是思維開發(fā),第三就是前程設計。 很多家長埋怨:“我孩子不學習,光看課外書...
    2021-04-06 閱讀全文
  • 別讓孩子加入“低頭族” 從電腦到智能型手機、平板,不僅大人離不開它們,甚至小朋友也輕易就上了癮。一方面電子產品給生活帶來了便利,另一方面,對這些由“屏幕”陪伴長大的孩子而言,一盒拼圖、一件玩偶,甚至是一群小伙伴,都遠遠不如一...
    2021-01-25 閱讀全文
  • 讓孩子在良性競爭中健康成長 案例:自從我班選用小組長值日生的活動開展之后,幼兒之間的積極性相當高,參與性很強! 上周的小組長和值日生任期一周結束后,這一周的小組長值日生的評選又緊張的開始了!看著一張張小手舉起,而小手下面的的臉蛋...
    2021-05-22 閱讀全文
  • 不要讓男孩過早地進入幼兒園 由于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講究競爭的社會,家長們常常過早地把孩子送入幼兒園。對此,他們還給出了各種合理的理由: “讓孩子去幼兒園學點東西,增強他的競爭力?!?“為了孩子將來能過上幸福的生活,趁著孩子小,...
    2022-02-05 閱讀全文

相對于大人們的競爭,孩子們之間的競爭就更加直接和可愛,每次只要老師想調動以下孩子的積極性,都會不約而同的選擇最有效的一招“今天我們來比賽,最好的小朋友老師發(fā)個五角星”。 一次,上唱歌課,我請小朋友上臺...

2020-11-14 閱讀全文

只要孩子思考了,不管對錯,都應該得到鼓勵和表揚,這樣,他們才敢于思考。 怎樣讓孩子更有競爭力? 在小學階段,第一是習慣養(yǎng)成,第二是思維開發(fā),第三就是前程設計。 很多家長埋怨:“我孩子不學習,光看課外書...

2021-04-06 閱讀全文

從電腦到智能型手機、平板,不僅大人離不開它們,甚至小朋友也輕易就上了癮。一方面電子產品給生活帶來了便利,另一方面,對這些由“屏幕”陪伴長大的孩子而言,一盒拼圖、一件玩偶,甚至是一群小伙伴,都遠遠不如一...

2021-01-25 閱讀全文

案例:自從我班選用小組長值日生的活動開展之后,幼兒之間的積極性相當高,參與性很強! 上周的小組長和值日生任期一周結束后,這一周的小組長值日生的評選又緊張的開始了!看著一張張小手舉起,而小手下面的的臉蛋...

2021-05-22 閱讀全文

由于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講究競爭的社會,家長們常常過早地把孩子送入幼兒園。對此,他們還給出了各種合理的理由: “讓孩子去幼兒園學點東西,增強他的競爭力?!?“為了孩子將來能過上幸福的生活,趁著孩子小,...

2022-02-05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