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熊”孩子,我們不妨學學丹麥警察
發(fā)布時間:2021-12-06 幼兒警察故事 小學學科語文教案樣本 我們的城市幼兒園說課稿娃娃玩“子彈飛”,藥店頻頻受傷,工作人員是苦不堪言。如今小肇事者被抓并被扭送到了學校,校長表示會通知家長。接下來這些“熊孩子”會得到什么懲罰?很有可能是老師的嚴厲批評,乃至被要求寫檢討,家長的大聲呵斥,乃至送上“竹片子炒肉”。這難道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嗎?
有這樣一個讓人備感溫馨的小故事,一位丹麥警察在巡邏時看到一輛自行車飛馳而來,警察測速后,發(fā)現(xiàn)車速居然接近汽車的速度。警察駕車追上了這輛自行車并攔了下來,騎車人是一名中學生,說自己要遲到了,不得不騎飛車。警察要求孩子留下了學校和姓名,并叮囑他先去上學,路上慢點騎。不久后,那個孩子的學校收到一封自行車俱樂部的來信。信中說,歡迎那個叫斯卡斯代爾的孩子參加他們的俱樂部,信中還夾寄著一張警察測定的車速。幾年后,丹麥出了位奧運會自行車賽冠軍,他正是斯卡斯代爾。
一次溫情懲罰造就了一個冠軍,改變了一個孩子的命運,這耐人尋味。咱們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在處罰“熊孩子”時,能否學學那位丹麥警察的做法呢?平心而論,孩子投擲玻璃片、鐵皮等不僅會損害人家的財物,也不安全,大人確實應該教育。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孩子這么做是出于對網(wǎng)絡游戲的迷戀,主觀上并無太大惡意,而愛玩也是孩子的天性,大人如果只是嚴厲斥責,或許反倒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收不到好的效果。
因此在這一問題上,老師和家長在進行必要的教育,告訴孩子這么做的危害性,讓他們明白其中的道理后也可以考慮進行必要的疏導。孩子們不是愛玩“讓子彈飛一會”嘛,那不妨搞一個校園版游戲。如在校園內(nèi)舉辦擂臺賽,組織愛玩這一游戲的孩子們比試一番,看誰用沙包打氣球或靶子更準,優(yōu)勝者有獎勵,并邀請家長現(xiàn)場加油。孩子玩得痛快,還會再在校外用玻璃片、鐵皮亂砸東西嗎?
這樣疏堵結合,尊重孩子的天性,相信孩子不僅能改掉壞毛病,還能從中收獲快樂,更加幸福地成長,沒準還能從中挖掘幾個射擊、射箭項目的好苗子。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丹麥:父母總把孩子“置之不理”
丹麥是歐洲的發(fā)達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高福利國家之一。丹麥社會安寧穩(wěn)定,百姓生活無后顧之憂,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在丹麥,父母總是把孩子“置之不理”。孩子很小的時候,換尿布可以很簡單,媽媽把這種工作交給爸爸,自己則不管也不問。父母可以把孩子放在院子里的草坪上曬太陽,自己則在屋子里呆著,偶爾會看一下窗外孩子還在不在。如果忘記孩子還在外面玩,自己又去干別的事情了,往往最后是孩子自己回來或者由警察送回來。
在丹麥,當孩子兩歲的時候就得自己做很多事情了,比如孩子想拿冰箱里的飲料喝,爸爸媽媽往往不會幫他們從冰箱里拿,而是讓孩子自己去取。在父母看來,兩歲的孩子做這些事情是非常正常的現(xiàn)象,如果父母幫孩子做了,反而是不可想象的。
而且,丹麥的父母很放心讓孩子從小就到外面去玩,甚至帶著孩子去外面玩而忘記帶孩子回家他們也不會太擔心,在這個國家生活是如此安全,趁機讓孩子從小就學會獨立思考、解決問題難道不是很好的機會嗎?
幼師教學經(jīng)驗:面對熊孩子如何不費嗓子
導 讀
首先,幼兒教師不需要一直大聲說話,相反小聲說話,有時候更能吸引幼兒注意,仔細聽你在說什么。所以,天天叫喚雖然不能避免,但是肯定可以減少。
當需要改變當前嘈雜的環(huán)境,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或指令時,說“安靜”、“小聲”什么都是無效的。而是應該通過改變環(huán)境因素,吸引幼兒注意,在他們停止行為安靜下來,判斷發(fā)生了什么的瞬間,給出需要表達的信息。
方法1:鈴鐺搖一搖,叮鈴鈴~小朋友會齊刷刷尋找聲音來源,思考“發(fā)生了什么”。
方法2:開關
按教室燈的開關,瞬間改變光亮程度。于是小朋宇又會瞬間安靜,思考“發(fā)生了什么”。
當需要組織幼兒開始學習活動時,要使用固定的小技巧,發(fā)出信號,動腦筋時間到啦!全部安靜!
方法3:拍手
拍打出簡單富有變化的節(jié)奏,你打一遍,讓小朋友跟著打一遍,重復兩三次。這個方法的好處是要求幼兒豎起耳朵聽節(jié)奏地同時,也要拍手。也就是說必須閉嘴,注意力集中并放下原本在做的事情。
方法4:音樂
固定的一段輕柔的音樂,表示準備和老師學本領了,或者收玩具了等等。類似于上課鈴的效果,加強儀式感。不用說話的同時,讓小朋宇們意識到發(fā)生了什么,現(xiàn)在要做什么事。
其實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抓住幼兒反應的片刻時間說清楚要求,盡可能的具體;沒有做到要求的或不安靜下來的人有什么樣的懲罰說清楚,可以是站起來、吃完飯不能看書玩玩具等等。
還有就是平時的時候一定要樹立威信,在是非對錯的問題上面說到做到,這樣也會減少大吼大叫的頻率。但是要把握好度,別讓小朋友害怕你。個人認為,又敬畏又喜歡,有親近感又保持一點點的距離,是最佳狀態(tài)。
每個年段的孩子心理特點都不一樣,當孩子吵鬧的時候,老師千萬不要當著孩子面大聲喊安靜啊,不要吵啊等話,孩子們就算一下子被震住了,但是它們的安靜是迫于外界施加的壓力,而不是幼兒自身出發(fā),這樣的后果就是下次還會繼續(xù)這么吵。
老師想讓孩子安靜,老師自己也要安靜,別忘了學前階段孩子都是好模仿的,所以老師的榜樣作用很大,你可以突然拿出個小東西,然后小小嘀咕幾句獎勵給個別安靜的小朋友,也可以突然講一個有趣的故事開頭,引起孩子注意,然后聲音越來越小,孩子好奇心很強的,而且注意力容易轉移。
幼師是一份很神圣的工作,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的心就像天使一樣純潔透明。時刻保有一顆童心,和孩子接觸融合在一起,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面對孩子不睡覺,我有安眠招
面對孩子不睡覺,我有安眠招小時候的xx很乖,每次喂完奶就呼呼大睡了,睡眠質(zhì)量也好,根本不用為她睡覺而擔心。
可是漸漸地隨著她長大,卻發(fā)現(xiàn)到了晚上睡覺點,明顯看著她困了揉眼睛想睡覺,可是喂完奶也不睡覺,滿床打滾哼哼唧唧、賴賴嘰嘰的,難不成這就是想睡睡不著?于是乎就陪同xx一起躺在床上,任憑她滿床打滾,可是一聽著她賴嘰的聲就淡定不了,抱起來再喂吧,吃不了幾口又不吃了,繼續(xù)執(zhí)意要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孩子不睡覺不僅僅是折磨她自己,也是在折磨我們呀~
躺在床上想:折折騰騰1個多小時還不睡,可不能再這樣了,得想點招了。
1、增加戶外活動量
白天在xx起床后,簡單收拾下屋子,吃好飯就帶xx出發(fā)啦!一到外面,xx是摸爬滾打,連走帶跑的一刻不停歇,心情也變得異常美麗。運動量增大了,胃口也增大了,睡眠質(zhì)量也提升上來了。在外面玩2、3小時左右,很明顯xx累了,連走路都走不動了,拖著沉重的雙腿,沒走幾步就想往地上一坐,一看到了這架勢,回家喂完奶保準呼呼大睡,而且一覺都能保證睡2個小時左右……
2、保持臨睡前好心情
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假如在臨睡前xx哭哭咧咧不高興,即便睡著了后,也會很不開心,中途醒來的時候也會伴隨著哭聲而醒;假如臨睡前美滋滋樂哈哈地好心情,中途醒來后會自顧自地嘮好一會嗑~所以臨睡前要讓寶寶擁有好心情,可以陪她玩一玩簡單的小游戲,類似藏貓貓,拿著毛絨玩具或者枕頭擋在媽媽和寶寶之間,慢慢移開等,這些都足以讓寶寶心情指數(shù)達到頂峰。
3、營造安靜的睡眠環(huán)境
xx到睡覺的時間不睡覺,我后來反省過,沒有給xx營造一個安靜的睡眠環(huán)境。通常是我?guī)x到臥室睡覺,xx爸一個人在客廳開燈上網(wǎng)看電視,燈光再加上電視的聲音都能讓xx感到好奇,而不想入睡。后來把燈關掉,電視也關掉,屋里靜悄悄的,入睡變顯得輕松多了。
4、講故事哼哼歌讓心靜下來
睡前活動不能再向白天一樣瘋鬧做游戲啦,可以嘗試著一起看書講故事,或者輕輕地哼著歌,讓xx的心靜下來,平靜之后,再哄睡覺就顯得容易得多。假如睡前瘋瘋火火的玩游戲,越玩越精神,哪還有睡意呢?所以睡前的小故事小歌曲也是非常關鍵的。
良好的睡眠是很有必要的,讓寶寶擁有好睡眠,不僅得到充分的休息,還能促進生長發(fā)育,缺乏睡眠或睡眠質(zhì)量不高,則會有易怒、煩燥等表現(xiàn);所以讓寶寶擁有優(yōu)質(zhì)好睡眠勢在必行!
面對孩子的不可理喻
面對孩子的不可理喻昨天小爸接兒子回來時,看到他的臉上有些淚痕,問他:“你哭了嗎?為什么呢?”兒子說:“想爸爸了唄!”小貝爸笑著說:“不知是真是假!”他說的是不知是不是真哭了,但我知道小爸心里一定偷著樂呢,兒子現(xiàn)在和他越來越好呢,連早上都說:“讓爸爸接、送,最喜歡爸爸了!”
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完全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了,每天都很開心呢?;丶視r也不再鬧。只是昨晚卻變得有點不可理喻。昨晚我給他洗澡,洗著洗著也不知他從哪拿出一個破牙刷,人家就著洗澡水就開始刷起牙來,末了還喝了洗澡水,在我的一陣狂呼及勸說下,他火了,將水潑向我,還不停地說:“你壞,媽媽壞!”我又好言講道,他大哭。我勸他幾句,他哭得更厲害了,“媽媽,你走吧!你走吧!”我裝著離開的樣子,他又大哭喊我回來。我不明白了:“你這是為什么呀?怎么哭了呢?洗澡水很臟,不能喝,喝了會肚子疼,想刷牙,媽媽可以給你拿自已專用的呀?”但無論我怎么說,他仍是哭,“你再哭,就出來吧?不洗了!”“我不出來,我不出來!我還要洗!”“那你洗吧,別哭了!”他還是哭??蘖税胩觳磐O伦屛冶С鰜?,但不肯穿衣服。我用毛巾把他擦干,抱出他放到被窩里。后來才穿上小睡袍。此事件從頭到尾,發(fā)生的很突然,以前我說他時他不會哭,但這次,難道是我說他的語氣?還是他害怕了?真搞不得突然間就變得不可理喻了!
我也鉆進被窩,兒子摟住我:“我喜歡媽媽!”“媽媽也愛你!好好睡覺,做個好夢吧?”“什么夢?”“你想做個什么夢呀?”“夢到我上南極看小企鵝了!”“是嗎?那媽媽可舍不得了,不放手呀!”我摟住他,他甜甜地笑了。不一會就進步了夢鄉(xiāng)。
遇到兒子不可理喻時,我盡量放松自已的情緒,讓兒子有平靜感,有安全感,不過能找出不可理喻的原因最好,找不到的話,就給他加倍的愛吧,這一定會讓他心安起來。我俯下身來親了一下兒子的小臉,他夢到南極了嗎?看到小企鵝嗎?他的眼睫毛眨了一下,估計夢到了,此時正摟著它們開心地玩呢。
丹麥孩子的獨立從兩歲開始
但自從女兒愛麗絲出世后,他對這個國家的一些觀念產(chǎn)生了看法。
他覺得丹麥的父母并不愛他們的子女,至少亞麗不愛他們的女兒。這不只是在為愛麗絲換尿布時,她總是指使他去那么簡單,她對孩子的不管不顧,有時甚至讓麥克懷疑自己與亞麗之間的愛情和婚姻。
愛麗絲兩歲多時,要喝飲料,麥克認為,正在廚房準備晚餐的亞麗能為愛麗絲解決這個問題,就鼓勵她去找媽媽。過了一會兒,愛麗絲跌跌撞撞地走回來:“爸爸,冰箱門打不開,幫我,等不及了?!北溟T打不開?麥克愣住了,自己剛才還從冰箱里取了飲料呢!他走進廚房,為愛麗絲取了飲料?!皝嘂?,冰箱門沒壞?!丙溈藢€在忙碌著的亞麗說?!拔抑??!眮嘂惒]有回頭?!澳敲矗瑸槭裁床粸閻埯惤z取飲料呢?”麥克覺得很奇怪?!八牒蕊嬃?,可以自己取啊。”亞麗認為這很正常。天啊,麥克抱頭呻吟:“可是,她才是個兩歲的孩子啊?!?/p>
更讓麥克感到不可思議的事情發(fā)生在那年夏天。
麥克那天回家,推開房門,竟然沒見到愛麗絲的身影。他大聲喊了幾聲亞麗,也沒聽到回答。房間里的燈關著,冷冷清清。
一定是亞麗帶愛麗絲去超市或者去散步了,麥克放心地為自己倒了杯水,舒舒服服地靠進沙發(fā),看起了報紙。
也不知過了多久,房門開了。麥克驚訝地發(fā)現(xiàn),門口只站著亞麗?!皭埯惤z呢?”麥克大聲問亞麗。“她……”亞麗皺著眉頭想了半天,忽然跑了出去。原來,今天午后的陽光很好,亞麗帶愛麗絲出去玩。愛麗絲玩累了,就躺在草坪上睡著了。亞麗本想抱她回去,后來一想,鄰居們的孩子經(jīng)常在草地上睡,都認為這是培養(yǎng)孩子獨立的一個必要方法,而且從沒出什么問題;再說,從自家的窗戶也能看到草坪,更不用擔心了,就獨自回了家。開始時,她還到窗口去看看孩子在不在,后來干脆把這事忘了。傍晚時,一個姐妹給她打電話,要她去看自己剛買的晚禮服,她就開著車出了門……
兩個人跑到草坪,哪里還有愛麗絲的影子。
麥克氣壞了,第一次向亞麗吼了起來。亞麗也哭了。她不是因為孩子丟了,而是因為麥克的態(tài)度:“我們這里許多家長都是這樣做的,你根本不必擔心。你的態(tài)度說明,我在你心里并不重要……”麥克不理她,想打電話報警,門鈴忽然響了,站在門外的是警察和愛麗絲。
原來,愛麗絲睡醒后,既沒感到害怕也沒哭,而是自己找起了回家的路。一位警察發(fā)現(xiàn)了她,給她吃過晚飯,想方設法把她送了回來。
警察并沒有留下什么“下次小心點”的警告,轉身就走了。麥克目瞪口呆:“就這么算了嗎?”“這有什么奇怪,附近哪個孩子沒被警察送過?”亞麗說。愛麗絲更是一點沒有恐懼,笑嘻嘻地一個勁向麥克說她離家時的所見所聞……
從那以后,麥克改變了看法:他也放心讓愛麗絲到外面玩耍了,有兩次,也忘了帶她回家—既然孩子在這個國家生活是如此安全,趁機讓她從小就學會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實在是再好不過。
育兒知識:我們該怎么面對調(diào)皮的孩子
孩子調(diào)皮搗蛋真的是非常常見,老師們坐在一起聊天,經(jīng)常會不約而同地談論起自己班里讓人感到束手無策的“調(diào)皮”孩子,而且無論是小班、中班還是大班,每個班都會有那么一兩個或幾個讓老師頭疼的“調(diào)皮”孩子。
這些“調(diào)皮”孩子的問題行為很多:與同伴打架,爭搶玩具;上課不專心聽講,過分好動;亂發(fā)脾氣,攻擊性強,損壞東西等。老師為此大傷腦筋,有時好言相勸,有時厲聲呵斥,有時甚至還來點懲罰手段,但收效總不大。
對此,我也翻閱了很多書籍、資料,尋找教育這些“調(diào)皮”孩子的對策,現(xiàn)將我在實踐中的一些體會與同伴分享。
一、正確看待幼兒的“調(diào)皮”行為
對于“調(diào)皮”幼兒,不少老師往往把他們的淘氣、打鬧、喜歡搞“惡作劇”等行為看成是有意破壞、搗亂,并隨意扣上“壞孩子”的帽子,這勢必給幼兒成長帶來不利影響。其實如果我們靜下心來便不難看出,“調(diào)皮”幼兒的許多行為與普通幼兒的表現(xiàn)并沒什么兩樣,只是程度上更強烈一些;許多“調(diào)皮”行為還蘊涵著積極向上的因素,如好玩、好動、好問是探索求知的表現(xiàn),不聽話往往反映出孩子有主見,好爭斗則體現(xiàn)出孩子有進取心等。只是當這些表現(xiàn)不分場合、時間或者強度過大時,就需要我們理智地對待,進行恰當?shù)囊龑Ш徒逃?/p>
二、區(qū)別對待,多給“調(diào)皮”幼兒一份關愛
現(xiàn)實中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一些過分調(diào)皮的孩子被盛怒之下的老師動用了消極的教育方式孤立他們。實踐證明,被成人或集體厭棄的幼兒常常自暴自棄,形成自卑或逆反心理,這樣只會造成惡性循環(huán),離我們預期的教育目標越來越遠。要知道,愛是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條件,教師要時時關注調(diào)皮孩子的言行,了解他的內(nèi)!心需求,寬容他的幼稚無知,尊重他的個性特點?甚至允許他暫時犯一些錯誤。我曾教過一個叫洋洋的男孩,他很喜歡搗亂,活動時常常打打鬧鬧,攻擊性很強。經(jīng)了解,他母親改嫁,父親常年工作在外,他跟著年邁的奶奶生活。因此,我像母親一樣去關心他,與他親近,使他感到“老師是愛我的”,這樣他就愿意向我敞開心扉,讓我可以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因此,當“調(diào)皮”幼兒的行為出現(xiàn)問題時,老師首先要冷靜,然后做深入細致的觀察了解,尋找行為背后的原因,并分別對待。如果是幼兒正常的年齡特征表現(xiàn),比如,幼兒以為好玩而為之的“惡作劇”應給予理解與引導;如果是家庭方面的原因,就應做好家長工作,如建議家長采取“冷處理”、精神鼓勵等方法,對于“霸道”的幼兒,可用榜樣說服法、誘導法等等。
三、防患于未然,多用暗示的方法,引導幼兒自覺改正
有的幼兒表面上對自己的問題行為表現(xiàn)得滿不在乎,但他的內(nèi)心是隱藏著要求改進的愿望的。因此,當孩子的調(diào)皮行為剛冒頭或出現(xiàn)反復時,老師要用搖頭、眼神暗示其停止。如在上課時,當調(diào)皮幼兒用手戳別的小朋友時,老師可以用眼神暗示或走到他跟前將他的手放回腿上,以此讓幼兒自己意識到不對,并能自覺改正。又如在區(qū)角活動時,老師看到有些幼兒隨意走動、搗亂,可以問幼兒:你在玩游戲嗎?你想扮演誰?你會玩益智區(qū)的棋嗎?然后根據(jù)他的愿望安排到相應的活動區(qū)活動。
四、讓幼兒在感受中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為
對幼兒的某些不良行為,可以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讓孩子感受行為所產(chǎn)生的情感體驗,從而使其明辨是非,自覺糾正。
五、細心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挖掘“調(diào)皮”幼兒身上的閃光點
“調(diào)皮”幼兒雖然有不少不盡如人意的表現(xiàn),但同樣也有許多積極、可貴的地方,如好問、好探索、有主見、較聰明等等,教師要盡量找出其閃光點以鼓勵他們進步。比如,有一個男孩,上課時經(jīng)常不舉手就突然提問題,打斷老師的話,造成課堂秩序混亂。經(jīng)過仔細觀察,我發(fā)現(xiàn)他有較強的表現(xiàn)欲,就是不善于控制自己譽于是我便在一次集體活動中,在全班幼兒面前表揚他,并對他提出了要求:“你很聰明,反應快,老師喜歡你,如果你能守紀律,等老師講完了再舉手提問題,老師就更喜歡你了。”結果他真改掉了這一毛病。由于他自制力較差,以后,我又有意讓他在活動區(qū)里當“交警”值班,他認真負責,堅持到底,小朋友對他的表現(xiàn)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從而使他體驗到了戰(zhàn)勝自我的愉快,越變越好。
六、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有充分玩樂和“發(fā)泄”的機會
好動是幼兒的天性,而玩具是幼兒的天使。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材料和玩具、學具,讓幼兒有東西可玩、可操作,這樣,他手里有。事”干,就不會到處亂跑了?!罢{(diào)皮”幼兒往往精力過剩,我們應創(chuàng)造條件,允許幼兒把剩余精力“發(fā)泄”出來,如保證足夠的戶外活動時間,允許他們跑、跳,帶他們玩一些活動強度較大的游戲等。對于那些聰明、“鬼點子”的調(diào)皮幼兒,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導他們想辦法解決,努力提高其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的一些過分調(diào)皮的行為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當然也不會在短時問內(nèi)消失,有時情況有了好轉,過一陣子又會出現(xiàn)反復,如果一時松懈,就可能前功盡棄。因此,對待“調(diào)皮”孩子,教師要有打持久戰(zhàn)的心理準備,一時改不了的要耐心等待,積極引導,要相信只要堅持下去,孩子總有變好的一天;而暫時改變了的要注意鞏固,不斷強化。只要教師有足夠的愛心、耐心和恒心,最終總會收到“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效果。
育兒心得:我們該怎么面對調(diào)皮的孩子
育兒心得:我們該怎么面對調(diào)皮的孩子
孩子調(diào)皮搗蛋真的是非常常見,老師們坐在一起聊天,經(jīng)常會不約而同地談論起自己班里讓人感到束手無策的“調(diào)皮”孩子,而且無論是小班、中班還是大班,每個班都會有那么一兩個或幾個讓老師頭疼的“調(diào)皮”孩子。
這些“調(diào)皮”孩子的問題行為很多:與同伴打架,爭搶玩具;上課不專心聽講,過分好動;亂發(fā)脾氣,攻擊性強,損壞東西等。老師為此大傷腦筋,有時好言相勸,有時厲聲呵斥,有時甚至還來點懲罰手段,但收效總不大。
對此,我也翻閱了很多書籍、資料,尋找教育這些“調(diào)皮”孩子的對策,現(xiàn)將我在實踐中的一些體會與同伴分享。
一、正確看待幼兒的“調(diào)皮”行為
對于“調(diào)皮”幼兒,不少老師往往把他們的淘氣、打鬧、喜歡搞“惡作劇”等行為看成是有意破壞、搗亂,并隨意扣上“壞孩子”的帽子,這勢必給幼兒成長帶來不利影響。其實如果我們靜下心來便不難看出,“調(diào)皮”幼兒的許多行為與普通幼兒的表現(xiàn)并沒什么兩樣,只是程度上更強烈一些;許多“調(diào)皮”行為還蘊涵著積極向上的因素,如好玩、好動、好問是探索求知的表現(xiàn),不聽話往往反映出孩子有主見,好爭斗則體現(xiàn)出孩子有進取心等。只是當這些表現(xiàn)不分場合、時間或者強度過大時,就需要我們理智地對待,進行恰當?shù)囊龑Ш徒逃?/p>
二、區(qū)別對待。多給“調(diào)皮”幼兒一份關愛
現(xiàn)實中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一些過分調(diào)皮的孩子被盛怒之下的老師動用了消極的教育方式――孤立他們。實踐證明,被成人或集體厭棄的幼兒常常自暴自棄,形成自卑或逆反心理,這樣只會造成惡性循環(huán),離我們預期的教育目標越來越遠。要知道,愛是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條件,教師要時時關注調(diào)皮孩子的言行,了解他的內(nèi)!心需求,寬容他的幼稚無知,尊重他的個性特點?甚至允許他暫時犯一些錯誤。我曾教過一個叫洋洋的男孩,他很喜歡搗亂,活動時常常打打鬧鬧,攻擊性很強。經(jīng)了解,他母親改嫁,父親常年工作在外,他跟著年邁的奶奶生活。因此,我像母親一樣去關心他,與他親近,使他感到“老師是愛我的”,這樣他就愿意向我敞開心扉,讓我可以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因此,當“調(diào)皮”幼兒的行為出現(xiàn)問題時,老師首先要冷靜,然后做深入細致的觀察了解,尋找行為背后的原因,并分別對待。如果是幼兒正常的年齡特征表現(xiàn),比如,幼兒以為好玩而為之的“惡作劇”應給予理解與引導;如果是家庭方面的原因,就應做好家長工作,如建議家長采取“冷處理”、精神鼓勵等方法,對于“霸道”的幼兒,可用榜樣說服法、誘導法等等。
三、防患于未然,多用暗示的方法,引導幼兒自覺改正
有的幼兒表面上對自己的問題行為表現(xiàn)得滿不在乎,但他的內(nèi)心是隱藏著要求改進的愿望的。因此,當孩子的調(diào)皮行為剛冒頭或出現(xiàn)反復時,老師要用搖頭、眼神暗示其停止。如在上課時,當調(diào)皮幼兒用手戳別的小朋友時,老師可以用眼神暗示或走到他跟前將他的手放回腿上,以此讓幼兒自己意識到不對,并能自覺改正。又如在區(qū)角活動時,老師看到有些幼兒隨意走動、搗亂,可以問幼兒:你在玩游戲嗎?你想扮演誰?你會玩益智區(qū)的棋嗎?然后根據(jù)他的愿望安排到相應的活動區(qū)活動。
四、讓幼兒在感受中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為
對幼兒的某些不良行為,可以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讓孩子感受行為所產(chǎn)生的情感體驗,從而使其明辨是非,自覺糾正。比如,我班的小輝,今年六歲了,有一天早上,他媽媽送他來的時候,悄悄拿出一輛玩具小汽車對我說:“這是昨天放學回家時,我發(fā)現(xiàn)孩子拿的,我很生氣,給小輝講了很多道理,可他就是不聽,原因是他太喜歡了,沒辦法,只好瞞著他拿來了?!蔽覜]有馬上收回玩具,而是耐心做好了她的工作。然后,我有意把小輝每天都玩的變形玩具藏了起來。果然,下午區(qū)角活動時,小輝一打開箱子就發(fā)現(xiàn)變形玩具不見了,他急得到處找,找不到就跑來報告了:“老師,班里的變形玩具不見了!”我假裝驚訝地說:“是嗎?是不是哪個小朋友太喜歡了,就拿回家去玩了,這樣別的小朋友不能玩了,多著急呀?!蔽医又终f:“剛才有的小朋友來說,他喜歡玩的玩具小汽車也不見了,不過,老師知道,拿玩具的小朋友明天肯定會送回來的,不然,喜歡玩這些玩具的小朋友發(fā)現(xiàn)玩具沒有了該多難過呀。”第二天,小輝主動送還了玩具,以后再也沒有隨意拿走東西。就這樣,我以“遺失”變形玩具為契機,讓幼兒體驗了自己的不良行為給別人帶來的不愉快,并主動自覺地改正了錯誤。
五、細心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挖掘“調(diào)皮”幼兒身上的閃光點
“調(diào)皮”幼兒雖然有不少不盡如人意的表現(xiàn),但同樣也有許多積極、可貴的地方,如好問、好探索、有主見、較聰明等等,教師要盡量找出其閃光點以鼓勵他們進步。比如,我班有個叫尚尚的男孩,上課時經(jīng)常不舉手就突然提問題,打斷老師的話,造成課堂秩序混亂。經(jīng)過仔細觀察,我發(fā)現(xiàn)他有較強的表現(xiàn)欲,就是不善于控制自己譽于是我便在一次集體活動中,在全班幼兒面前表揚他,并對他提出了要求:“你很聰明,反應快,老師喜歡你,如果你能守紀律,等老師講完了再舉手提問題,老師就更喜歡你了。”結果他真改掉了這一毛病。由于他自制力較差,以后,我又有意讓他在活動區(qū)里當“交警”值班,他認真負責,堅持到底,小朋友對他的表現(xiàn)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從而使他體驗到了戰(zhàn)勝自我的愉快,越變越好。
六、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有充分玩樂和“發(fā)泄”的機會
好動是幼兒的天性,而玩具是幼兒的天使。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材料和玩具、學具,讓幼兒有東西可玩、可操作,這樣,他手里有。事”干,就不會到處亂跑了?!罢{(diào)皮”幼兒往往精力過剩,我們應創(chuàng)造條件,允許幼兒把剩余精力“發(fā)泄”出來,如保證足夠的戶外活動時間,允許他們跑、跳,帶他們玩一些活動強度較大的游戲等。對于那些聰明、“鬼點子”的調(diào)皮幼兒,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導他們想辦法解決,努力提高其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的一些過分調(diào)皮的行為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當然也不會在短時問內(nèi)消失,有時情況有了好轉,過一陣子又會出現(xiàn)反復,如果一時松懈,就可能前功盡棄。因此,對待“調(diào)皮”孩子,教師要有打持久戰(zhàn)的心理準備,一時改不了的要耐心等待,積極引導,要相信只要堅持下去,孩子總有變好的一天;而暫時改變了的要注意鞏固,不斷強化。只要教師有足夠的愛心、耐心和恒心,最終總會收到“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