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教育中的神奇心理效應

發(fā)布時間:2021-11-30 幼兒心理教育筆記 心理健康教育筆記 幼兒園神奇的數(shù)字說課稿

心理規(guī)律一:羅森塔爾效應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他把一群小白鼠隨機地分成兩組:A組和B組,并且告訴A組的飼養(yǎng)員說,這一組的老鼠非常聰明;同時又告訴B組的飼養(yǎng)員說他這一組的老鼠智力一般。幾個月后,教授對這兩組的老鼠進行穿越迷宮的測試,發(fā)現(xiàn)A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組的老鼠聰明,它們能夠先走出迷宮并找到食物。于是羅森塔爾教授得到了啟發(fā),他想這種效應能不能也發(fā)生在人的身上呢?他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里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跡又發(fā)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xiàn)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

心理規(guī)律二:超限效應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使人感動,準備捐款。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于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等到牧師終于結(jié)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于氣憤,不僅未捐錢,還從盤子里偷了2元錢。這種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xiàn)象,被稱之為“超限效應”。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時常發(fā)生。如,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會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復對一件事作同樣的批評,使孩子從內(nèi)疚不安到不耐煩乃至反感討厭。被“逼急”了,就會出現(xiàn)“我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和行為??梢?,媽媽對孩子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應對孩子“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評,那也不應簡單地重復,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厭煩心理、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減低。

心理規(guī)律三:德西效應

心理學家德西曾講述了這樣一個寓言: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于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0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焙⒆觽兒芨吲d,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5美分也還可以吧,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2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他們向老人發(fā)誓,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

在這個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簡單,他將孩子們的內(nèi)部動機“為自己快樂而玩”變成了外部動機“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縱著美分這個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為。

德西效應在生活中時有顯現(xiàn)。比如,父母經(jīng)常會對孩子說:“如果你得100分,就獎勵你100塊錢”、“要是你能考進前5名,就獎勵你一個新玩具”等等。家長們也許沒有想到,正是這種不當?shù)莫剟顧C制,將孩子的學習興趣一點點地消減了。在學習方面,家長應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增進孩子對學習的情感和興趣,增加孩子對學習本身的動機,幫助孩子收獲學習的樂趣。家長的獎勵可以是對學習有幫助的一些東西,如書本、學習器具,而一些與學習無關的獎勵,則最好不要。

心理規(guī)律四:南風效應

“南風”效應也稱“溫暖”效應,源于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jié)果行人為了抵御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覺得春暖上身,始而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故事中南風之所以能達到目的,就是因為它順應了人的內(nèi)在需要。這種因啟發(fā)自我反省、滿足自我需要而產(chǎn)生的心理反應,就是“南風效應”。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采用“棍棒”、“恐嚇”之類“北風”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實行溫情教育,多點“人情味”式的表揚,培養(yǎng)孩子自覺向上,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規(guī)律五:木桶效應

“木桶”效應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齊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塊最長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塊木板。一個孩子學習的學科綜合成績好比一個大木桶,每一門學科成績都是組成這個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塊木板。孩子良好學習成績的穩(wěn)定形成不能靠某幾門學科成績的突出,而是應該取決于它的整體狀況,特別取決于它的某些薄弱環(huán)節(jié)。因此當發(fā)現(xiàn)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時,就應及時提醒孩子,讓其在這門學科上多花費一些時間,做到“取長補短”。

心理規(guī)律六:霍桑效應

美國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廠是一個制造電話交換機的工廠,有較完善的娛樂設施、醫(yī)療制度和養(yǎng)老金制度等,但工人們?nèi)匀粦崙嵅黄?,生產(chǎn)狀況很不理想。后來,心理學專家專門對其進行了一項試驗,即用兩年時間,專家找工人個別談話兩萬余人次,規(guī)定在談話過程中,要耐心傾聽工人對廠方的各種意見和不滿。這一談話試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結(jié)果:霍桑工廠的產(chǎn)值大幅度提高。孩子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有困惑或者不滿,但又不能充分地表達出來。作為母親或教育者,要盡量擠出時間與孩子談心,并且在談的過程中,要耐心地引導孩子盡情地說,說出自己生活、學習中的困惑,說出自己對家長、學校、老師、同學等的不滿。

孩子在“說”過之后,會有一種發(fā)泄式的滿足,他們會感到輕松、舒暢。如此,他們在學習中就會更加努力,生活中就會更加自信!

心理規(guī)律七:增減效應

人際交往中的“增減效應”是指:任何人都希望對方對自己的喜歡能“不斷增加”而不是“不斷減少”。比如,許多銷售員就是抓住了人們的這種心理,在稱貨給顧客時總是先抓一小堆放在稱盤里再一點點地添入,而不是先抓一大堆放在稱盤里再一點點地拿出。我們在評價孩子的時候難免將他的缺點和優(yōu)點都要訴說一番,并常常采用“先褒后貶”的方法。其實,這是一種很不理想的評價方法。在評價孩子的時候,我們不妨運用“增減效應”,比如先說孩子一些無傷尊嚴的小毛病,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給予贊揚……

心理規(guī)律八:蝴蝶效應

據(jù)研究,南半球一只蝴蝶偶爾扇動翅膀所帶起來的微弱氣流,由于其他各種因素的摻和,幾星期后,竟會變成席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紊亂學家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蝴蝶效應”,并作出了理論表述:一個極微小的起因,經(jīng)過一定的時間及其他因素的參與作用,可以發(fā)展成極為巨大和復雜的影響力。

“蝴蝶效應”告訴我們,教育孩子無小事。一句話的表述、一件事的處理,正確和恰當?shù)?,可能影響孩子一生;錯誤和武斷的,則可能貽誤孩子一生。

心理規(guī)律九:標簽效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美國由于兵力不足,而戰(zhàn)爭又的確需要一批軍人。于是,美國就決定組織關在監(jiān)獄里的犯人上前線戰(zhàn)斗。為此,美國特派了幾個心理學專家對犯人進行戰(zhàn)前的訓練和動員,并隨他們一起到前線作戰(zhàn)。訓練期間心理學專家們對他們并不過多地進行說教,而特別強調(diào)犯人們每周給自己最親的人寫一封信。信的內(nèi)容由心理學家統(tǒng)一擬定,敘述的是犯人在獄中的表現(xiàn)是如何地好、如何改過自等。專家們要求犯人們認真抄寫后寄給自己最親愛的人。三個月后,犯人們開赴前線,專家們要犯人給親人的信中寫自己是如何地服從指揮、如何地勇敢等。結(jié)果,這批犯人在戰(zhàn)場上的表現(xiàn)比起正規(guī)軍來毫不遜色,他們在戰(zhàn)斗中正如他們信中所說的那樣服從指揮、那樣勇敢拼搏。后來,心理學家就把這一現(xiàn)象稱為“標簽效應”,心理學上也叫暗示效應。

這一心理規(guī)律在家庭教育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我們老是對著孩子吼“笨蛋”、“豬頭”、“怎么這么笨”、“連這么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等,時間長了,孩子可能就會真的成為了我們所說的“笨蛋”。所以,媽媽必須戒除嘲笑羞辱、責怪抱怨、威脅恐嚇等語言,多用激勵性語言,對孩子多貼正向的標簽。

心理規(guī)律十:門檻效應

日常生活中常有這樣一種現(xiàn)象:在你請求別人幫助時,如果一開始就提出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絕;而如果你先提出較小要求,別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則更容易達到目標,這種現(xiàn)象被心理學家稱為“門檻效應”。在教育中,我們也可以運用“門檻效應”。例如,先對孩子提出較低的要求,待他們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揚乃至獎勵,然后逐漸提高要求,從而使孩子樂于無休止地積極奮發(fā)向上。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實施家教要巧用心理效應


無論什么人,受激勵而改過,是很容易的,受責罵而改過,卻不大容易,而小孩子尤其喜歡聽好話,不喜歡聽惡言。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總是用嚴厲的語言、嚴肅的面孔,讓教育如同冰刀霜劍,容易刺傷孩子的心靈。家長不妨巧用心理效應,讓教育變得平和親切,容易接受。

“放大效應”:讓批評變成欣賞

玲玲看到媽媽在廚房里忙碌,便過去幫媽媽擇菜。結(jié)果,她把菜葉弄得滿地都是。媽媽見孩子這樣幫“倒忙”,氣不打一處來,便明褒暗貶地對孩子說:“你可真能干,我們家都快成菜市場了。”因為媽媽這句冷嘲熱諷的話,打擊了孩子“嘗試”的積極性。玲玲從此不再幫媽媽擇菜。而素素的母親,在發(fā)現(xiàn)女兒淘氣地將自己剛洗完的衣服又放回水池里以后,只是驚喜地對女兒說:“寶貝,你真得長大了,能幫媽媽干活了。讓媽媽教你洗衣服好嗎?”結(jié)果,女兒興致勃勃地學會了洗手帕,后來又學會了洗衣服。

家長在批評孩子時,應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哪怕是微小的優(yōu)點,及時給予認可、肯定,往往會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我們不妨把這種效應稱為“放大效應”。假如孩子習慣撒謊,我們不妨在孩子說實話時表揚他,用表揚強化誠實,使孩子克服撒謊的缺點;假如孩子學習不夠認真,我們也不必劈頭一頓數(shù)落,不妨在孩子認真學習時,用表揚去鞏固孩子的認真。只要我們擦亮善于發(fā)現(xiàn)優(yōu)點的眼睛,孩子就會因為我們的發(fā)現(xiàn)而很快進入健康成長的軌道。

“愛撫效應”:激發(fā)孩子的情感

小女孩嬌嬌6歲了,有一次生病去醫(yī)院打針。第一次打針時,是媽媽帶她去的。在準備打針時,嬌嬌哭了。她怕痛。媽媽說:“孩子,不要怕,你只要趴在媽媽的懷里,緊緊地抱著媽媽就不痛了?!眿寢屵呎f邊溫柔地撫摸著女兒的頭部和背部。果然,嬌嬌覺得那一針比想像中的痛減輕了許多。打完針后,她問媽媽:“是不是那痛轉(zhuǎn)到您身上了?”媽媽笑著點了點頭。嬌嬌第二天去打針,是爸爸帶她去。進了注射室,嬌嬌說:“爸爸,我想讓您抱著我。”爸爸不耐煩地揮揮手說,“就你麻煩,這么大的人了,打個針還用大人抱?去!自己趴到椅子上去!”

結(jié)果,還沒打針,嬌嬌就“痛”得流出了眼淚。最后,當針尖打進嬌嬌身體時,她痛得大哭起來。同樣是打針,嬌嬌趴在媽媽的懷里,享受著溫情的語言和愛撫,就覺得不怎么痛,而獨自趴到椅子上接受打針,嬌嬌就痛得受不了。

心理學家研究證明,愛撫產(chǎn)生的感覺,可以使人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的化學物質(zhì)發(fā)生變化,從而緩解緊張,改善情緒,增加自信。絕大多數(shù)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所以,不要吝嗇自己的愛撫,不妨微笑著摸摸孩子的發(fā),撫撫孩子的肩,彈彈孩子身上的土(有時未必真有泥土),正正孩子的衣領(有時衣領未必歪斜),整整孩子的衣襟(有時衣服未必有熠皺)……特別在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緊緊拉著他的手,注視著他的眼睛,對他說:“不管發(fā)生什么,你對我們都是最重要的,我們永遠愛你,支持你!”這些細微的舉止,會在孩子的腦海里泛起愛的波濤,既能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又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

比利時幼兒教育的神奇


感受藝術

記者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就大開眼界。

這個班的孩子都是4歲左右,老師是50多歲的西班牙人羅蘭女士。在家長會開始之前,老師帶家長們做了一圈簡單的“巡禮”。教室氣氛溫馨,屋子中間是圍成一圈的小桌椅,兩側(cè)是娛樂場所,積木、小汽車、小火車、洋娃娃……各種玩具應有盡有,而且擺放得整整齊齊。墻上貼有各種美景照片、卡通畫和孩子們的美術習作,家長可通過畫上的簽名找到自己孩子的“大作”,這些令人忍俊不禁的涂鴉讓家長們不時發(fā)出孩子一般的笑聲。

家長從老師那里知道了幼兒園新學期的教學計劃:重點是讓孩子接觸和感知藝術,除了每天在課上繼續(xù)讓孩子們大量繪畫外,老師還組織孩子們參觀藝術博物館或美術館。

老師還鼓勵助孩子通過書籍或互聯(lián)網(wǎng)了解一位藝術家的生平和代表作,收集相關圖片,以便在課堂上與其他小朋友分享。

一名家長焦急地問老師準備什么時候開始教算術。老師微笑地回答,那是小學的教育內(nèi)容,不是幼兒園教學的重點。她認為,對一個4歲的孩子來講,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生活的情趣而不是單純的學習技能,因為這能讓孩子的“性格變得開朗”。

寓教于樂

在中國,4歲的孩子已經(jīng)開始在鋼琴課和英語學習班之間奔波了。但是在比利時,“孩子天天在幼兒園不是玩耍就是畫畫”,這幾乎是所有中國家長的擔憂。

老師對此的回答是:“在4歲這個階段,我希望給孩子們更多的動手機會,讓他們在玩樂中學習?!?/p>

小班老師于貝爾女士把周一到周日的名稱字母都做成紙片貼在墻上,每天上課的第一個游戲就是指定兩個小朋友告訴全班同學今天是星期幾,挑出相應的紙片,然后在一個大大的日歷上,用紅紙片拼貼出當天是星期幾。老師還會經(jīng)常問孩子們“周三是明天、今天還是昨天?”“過完萬圣節(jié)的第一天是星期幾?”這樣的問題。

“在游戲中訓練孩子們建立準確的時間概念”,這是老師良苦用心所在。

據(jù)老師介紹,每天課間都會有一位老師扮成“天氣預報先生”,向小朋友們講解當天的天氣情況和相關知識。于貝爾女士說:“幼兒園的教育有別于小學教育,在這里我們鼓勵孩子們更多地玩,因為玩是他們的天性。

在玩中培養(yǎng)每一個孩子的個性、獨立性和快速的行動力是我們的教學目標?!?/p>

相貌與智慧,奇妙的遺傳效應


孩子的身材通常與父母比較相似,甚至象同個模子里刻出來一樣,這就是遺傳的效應,同樣,人的相貌美丑也是和遺傳有關。遺傳基因能決定胎兒鼻子的形狀和大小、眼睛的距離、嘴唇的薄厚、臉型、膚色以及胸的曲線、腿的長度、臀部尺寸等。人的外部特征不僅能從父母那里遺傳,還可以從祖父母那里遺傳。胎兒從父母那兒遺傳相貌、身高、智力、性格的比例有以下的說法:

身高是母親的遺傳大。

在營養(yǎng)狀況忽略的前提下,父母的遺傳是決定孩子身高的主要因素,其中媽媽的身高尤其關鍵。媽媽長得高,孩子也大多長得比較高。

智力是母親的遺傳大。

智力有一定的遺傳性,同時受到環(huán)境、營養(yǎng)、教育等后天因素的影響。據(jù)科學家評估,遺傳對智力的影響約占50%-60%,就遺傳而言,媽媽聰明,生下的孩子大多聰明,如果是個男孩子,就會更聰明。這其中的原因在于,人類與智力有關的基因主要集中在X染色體上。女性有2個X染色體,男性只有1個,所以媽媽的智力在遺傳中就占有了更重要的位置。

性格是父親的遺傳大。

性格的形成固然有先天的成分,但主要是后天影響。比較而言,爸爸的影響力會大過媽媽。其中,父愛的作用對女兒的影響更大。一位心理學家認為:“父親在女兒的自尊感,身份感以及溫柔個性的形成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绷碛幸晃粚<姨岢?,父親能傳授給女兒生活上的許多重要的教訓和經(jīng)驗,使女兒的性格更加豐富多彩。

相貌是父親的遺傳大。

據(jù)美國心理學家克里斯坦菲德解釋,可能由于父親給予子女遺傳上的特征,使嬰兒的臉無論怎么看都更像父親。這位科學家進一步解釋說,這也是人類“自保”本能的一種體現(xiàn),因為誰是母親毫無疑問,而誰是父親卻沒有這么肯定,所以必須像父親,這樣對嬰兒有利,也可以鼓勵父親投入更多的愛。

上海萬豪醫(yī)院田主任介紹:實際上孩子是同時從父母那里繼承各種身體要素的遺傳因子。因此從媽媽或爸爸那里所獲得的遺傳因子的影響力是相同的,一般說來父母漂亮,孩子成年也漂亮,但也是不絕對的,這還要取決于青少年時期的身心智力發(fā)展。如果在學校里受到挫折,或在家中受到嚴重傷害,那么即使小時候很漂亮,大了也會變丑。相反,那些小時候難看,但受到家人Society良好照顧與教育,長大后也可變得“如花似玉”。

決定智商的八對基因全部都是位于X染色體上面,在此先復習男女性是如何來的?

男生是XY,X(卵)是來自母親,Y(精子)是來自父親。

女生是XX,X(卵)是來自母親,X(精子)是來自父親。

請注意:

男生是XY,所以男生的智商全部都是來自母親的遺傳,女生是XX,所以女生的智商是父親跟母親各有一半影響。

因為女生的智商是父親母親都有影響,所以會有中和的效應。所以女生智商的分布會呈現(xiàn)自然分布(normaldistribution),就是倒鐘狀,中間最多,兩邊較少。

然后男生因為是完全只受一方影響,所以男生智商分布會呈現(xiàn)在偏向在兩個極端。也就是說,男生天才比較多,但是同時,蠢材之中也是男生特別多。

這告訴我們什么呢?

1.「你要判斷一個男生聰不聰明,看他媽媽就知道了?!箍墒?,你又要怎么判斷一個男生的媽媽聰不聰明?........想不出簡便的方法.....

2.然后我們用機率來算:

生男孩的機率=1/2;生女孩的機率=1/2。

生男孩的時候,母親對于男孩智商的影響力=1

生女孩的時候,母親對于女孩智商的影響力=1/2

所以說母親跟父親對于下一代智商的影響力(期望值)的比例是

1*1/2+1/2*1/2:0*1/2+1/2*1/2

=0.75:0.25

=3:1

=母:父

巧用心理效應 激發(fā)孩子情感


無論什么人,受激勵而改過,是很容易的;受責罵而改過,卻不大容易。而小孩子尤其喜歡聽好話,不喜歡聽惡言,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總是用嚴厲的語言。嚴肅的面孔,讓教育如同冰刀霜劍,容易刺傷孩子的心靈。家長不妨巧用心理效應,讓教育變得平和親切,容易接受。

“放大效應”:讓批評變成欣賞

批評的后果:玲玲看到媽媽在廚房里忙碌,便過去幫媽媽擇菜。結(jié)果,她把菜葉弄得滿地都是。媽媽見孩子這樣幫“倒忙”,氣不打一處來,便明褒暗貶地對孩子說:“你可真能干,我們家都快成菜市場了?!币驗閶寢屵@句冷嘲熱諷的話,打擊了孩子“嘗試”的積極性。玲玲從此不再幫媽媽擇菜。

欣賞的奇跡:素素的母親,在發(fā)現(xiàn)女兒淘氣地將自己剛洗完的衣服又放回水池里以后,只是驚喜地對女兒說:“寶貝,你真的長大了,能幫媽媽干活了。讓媽媽教你洗衣服好嗎?”結(jié)果,女兒興致勃勃地學會了洗手帕,后來又學會了洗衣服。

心理點評:家長在批評孩子時,應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哪怕是微小的優(yōu)點,及時給予認可、肯定,往往會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我們不妨把這種效應稱為“放大效應”。假如孩子習慣撒謊,我們不妨在孩子說實話時表揚他,用表揚強化誠實,使孩子克服撒謊的缺點;假如孩子學習不夠認真,我們也不必劈頭一頓數(shù)落,不妨在孩子認真學習時,用表揚去鞏固孩子的認真。只要我們擦亮善于發(fā)現(xiàn)優(yōu)點的妨在孩子認真學習時,用表揚去鞏固孩子的認真。只要我們擦亮善于發(fā)現(xiàn)優(yōu)點的眼睛,孩子就會因為我們的發(fā)現(xiàn)而很快進入健康成長的軌道。

“愛撫效應”:激發(fā)孩子的情感

愛撫的療效:小女孩嬌嬌6歲了,有一次生病去醫(yī)院打針。第一次打針時,是媽媽帶她去的。在準備打針時,嬌嬌哭了。她怕痛。媽媽說:“孩子,不要怕,你只要趴在媽媽的懷里,緊緊地抱著媽媽就不痛了?!眿寢屵呎f邊溫柔地撫摸著女兒的頭部和背部。果然,嬌嬌覺得那一針比想象中的痛減輕了許多。打完針后,她問媽媽:“是不是那痛轉(zhuǎn)到您身上了?”媽媽笑著點了點頭。

冷漠的傷痛:嬌嬌第二天去打針,是爸爸帶她去。進了注射室,嬌嬌說:“爸爸,我想讓您抱著我。”爸爸不耐煩地揮揮手說,“就你麻煩,這么大的人了,打個針還用大人抱?去!自己趴到椅子上去!”結(jié)果,還沒打針,嬌嬌就“痛”得流出了眼淚。最后,當針尖打進嬌嬌身體時,她痛得大哭起來。同樣是打針,嬌嬌趴在媽媽的懷里,享受著溫情的語言和愛撫,就覺得不怎么痛;而獨自趴到椅子上接受打針,嬌嬌就痛得受不了。

心理學家點評:愛撫產(chǎn)生的感覺,可以使人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的化學物質(zhì)發(fā)生變化,從而緩解緊張,改善情緒,增加自信。絕大多數(shù)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所以,不要吝嗇自己的愛撫。

家長不妨微笑著摸摸孩子的頭,撫撫孩子的肩,撣撣孩子身上的土 (有時未必真有泥土),正正孩子的衣領(有時衣領未必歪斜),整整孩子的衣襟(有時衣服未必有熠皺)……特別在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緊緊拉著他的手,注視著他的眼睛,對他說:“不管發(fā)生什么,你對我們都是最重要的!我們永遠愛你,支持你!”這些細微的舉止,會在孩子的腦海里泛起愛的波濤,既能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又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

帶著孩子一起讀書的神奇效果


說心——良好的語言表達和人際溝通能力

所謂“說心”,是指用“口”說出“心中所想”?!靶摹?現(xiàn)代人稱之為大腦),首先是自己這個個體的主人,偉大的“心”還能成為其他的“心”乃至萬物的主人。不論是普通的“心”還是偉大的“心”,最早都是努力通過“口”向外界表達自己的。表達的好與壞、能力的高與低,直接影響著這顆心的能量。

無論哪行哪業(yè)的成功人士,首先要在“語言使用上成功”。語言學家講,這個世界是由語言符號虛構(gòu)而成的。你看到的聽到的都是語言構(gòu)成的,都是假象。人都是活在一個由語言構(gòu)成的世界里。拿破侖說過一句話:什么是歷史?只不過是一部被大家承認了的寓言故事(Whatishistory?Butafableagreedupon。)??梢娬Z言能力對于一個人,乃至對于人類的作用有多么巨大。

所以,在孩子的幼年時期,家長作為啟蒙者一定要有所作為,對孩子實施最早也最重要的影響。

孩子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從孩子開始學習說話就可以加以訓練了,下面我談一點自己的感受。

女兒小時候特別喜歡聽故事。睡覺前要聽,吃飯時要聽,出去散步時也要聽。還好,她姥姥是個小學語文老師能找到故事。由于那時工作很忙,我和我太太兩個人在北京,雙方的老人都不在身邊,孩子斷奶后就一直跟姥姥了。到兩歲多才回到我們身邊。剛回到我們身邊時,也沒覺得什么,不就是愛聽故事嘛,講故事不就得了。我太太把她小時候的事講給孩子聽,再往后就是編故事,編了半年后,實在編不出了,最后對我說:“我受不了你女兒了。整天讓講故事,哪有那么多故事講,你給她講吧?!蔽倚恼f那還不好說。我到書店買了一套彩圖版的《格林童話故事》,共20本。

剛開始的時候,我太太先自己看然后講,后來干脆直接照本宣科。沒想到的是,正是這一做法產(chǎn)生了神奇的效果。我女兒總有一天會明白,正是她媽媽的這一做法對她的一生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以后我太太和我有了時間就是和孩子一起看書,給她讀。她每次都聽得特別認真。很多時候一個故事念好多遍。一段時間后神奇的效果出現(xiàn)了。

有一次,一個朋友去我家串門,看見女兒自己坐在沙發(fā)上看書,朋友過去問:“你在看什么書呀?給我念念,我看你認識幾個字了?!蔽遗畠耗闷饡_始讀,讀完一面,翻到另一面。朋友驚奇地大瞪著眼睛,因為他想不到三歲多的孩子居然能認識這么多的字。事實上,她并不認識幾個字,只是能把整本書上的故事背下來而已。

我也感到特奇怪,驚奇地告訴我太太。她不屑一顧地看著我:“你終于知道你是多么地不關心孩子了吧。這些童話書里的故事,她都能看著書,一字不差地背下來?!?/p>

這個好習慣一直這么持續(xù),直到她上學。

我們都沒想到的是這一行動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一、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這一點對任何人來講都是至關重要的,如何培養(yǎng)就成了關鍵。我聽到許多對孩子教育有心得的人在談到這一點時說,孩子在小時候?qū)W說話時盡可能地不用類似“吃飯飯、喝水水”之類的話,而是直接用“吃飯、喝水”這樣正規(guī)的表達。此外,給孩子講故事時要用標準且有文采的語言。這樣的方法說起來容易,而真正做起來呢,做家長的未必就能做到。而我們現(xiàn)在提倡給孩子讀書,這樣家長只需要認字,有耐心就可以輕松地達到目的。

在這一過程中,可能有些家長也為孩子的口音擔心。其實這無所謂。孩子小時候聽到學到的口音不是特別的純正,不必擔心,最重要的是語言能力的運用,發(fā)音只是語言中的一小部分,等他們長大后一上學就會糾正過來的。我們培養(yǎng)的是孩子運用語言思考的能力,人們不是用發(fā)音思考的。

二、自然而然地養(yǎng)成讀書習慣

我們從來沒有故意培養(yǎng)孩子讀書的習慣,也從來沒有敦促她去讀書。從小她就愛讀書。其實,很簡單,每天和爸媽一起看書,盡管她看到的大都是圖畫不是字,但她的心里很清楚她愛聽的故事就在那里,所以,只要有了時間就看書,如果爸媽不在身邊她便自己看,回想大人在該書該頁上反復講過的故事。慢慢將之成誦。

三、自然而然地在做事時能夠集中注意力,并養(yǎng)成積累資料記憶的習慣

孩子小時候心里單純,沒有雜念,當他們聽故事時,能集中注意力。這種訓練的持續(xù)自然能鍛煉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尤其是他們在重復聽喜歡的故事時,不但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同樣信息的重復使故事在大腦里沉淀析出,從而形成記憶。所以這些訓練不需我們家長去精心設計,只須做就可以了。人類的祖先已經(jīng)通過漫長的進化用本能的形式把這些寫入了孩子的大腦程序,原裝就有,聰明的家長只需把這些功能激發(fā)出來就夠了。

我女兒上小學后,有一次我有事去她們學校,路過她們班教室,許多孩子聽到腳步聲都扭頭向外張望,而女兒卻絲毫不為所動,專注于老師講課,老師因此還表揚了她。

四、對語言的超強的理解能力是副產(chǎn)品

前面形成的這些好習慣,使孩子能在上課聽講時高度集中注意力。而良好的語言感知能力,對學習數(shù)學產(chǎn)生了巨大的幫助。有不少低年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數(shù)學應用題孩子自己看不會做,但是只要家長讀一遍把題意解釋清楚就會做了,這其實就是孩子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差造成的。而我女兒從未有過類似的困擾,這也就是源于從小養(yǎng)成的習慣。

如果不是親眼看到,任誰也想不到“父母帶著孩子一起讀書,有趣的故事反復讀”的做法竟能產(chǎn)生這么神奇、深遠的效果。

相關推薦

  • 家教時如何巧用心理效應 無論神馬人,受激勵而改過,是很容易的,受責罵而改過,卻不大容易,而小孩子尤其喜歡聽好話,不喜歡聽惡言。因此,爸媽在教導孩子的時候,不要總是用嚴厲的語言、嚴肅的面孔,讓教導如同冰刀霜劍,容易刺傷孩子的心...
    2021-01-29 閱讀全文
  • 實施家教要巧用心理效應 無論什么人,受激勵而改過,是很容易的,受責罵而改過,卻不大容易,而小孩子尤其喜歡聽好話,不喜歡聽惡言。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總是用嚴厲的語言、嚴肅的面孔,讓教育如同冰刀霜劍,容易刺傷孩子的心...
    2021-04-21 閱讀全文
  • 班主任應掌握的八種心理效應 現(xiàn)在向您介紹幼兒園教案《班主任應掌握的八種心理效應》班主任應掌握的八種心理效應一、名字效應。名字,是一個人與他人在社會交往時的“全權代表”。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一個人的名字對于擁有...
    2022-03-28 閱讀全文
  • 中班體育教案:神奇的沙包 中班體育教案:神奇的沙包[活動目標] 1、鍛煉幼兒身體各部位動作的靈活性、協(xié)調(diào)性。 2、通過游戲,讓幼兒體驗沙包的多種玩法,并從中獲得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活動準備] 沙包若干,紙簍一...
    2019-12-12 閱讀全文
  • 教育隨筆《獎勵的效應》 黃嘉碩小朋友在家里吃飯就是要吃很久很久,而且跑來跑去,就算媽媽給他定時或者獎勵也是慢慢吞吞,但在幼兒園其實還好不算很慢,也不會跑,就是愛吃肉不愛吃菜,然后吃飯常規(guī)坐姿很差,椅子搖來搖去,還愛左顧右...
    2021-06-08 閱讀全文

無論神馬人,受激勵而改過,是很容易的,受責罵而改過,卻不大容易,而小孩子尤其喜歡聽好話,不喜歡聽惡言。因此,爸媽在教導孩子的時候,不要總是用嚴厲的語言、嚴肅的面孔,讓教導如同冰刀霜劍,容易刺傷孩子的心...

2021-01-29 閱讀全文

無論什么人,受激勵而改過,是很容易的,受責罵而改過,卻不大容易,而小孩子尤其喜歡聽好話,不喜歡聽惡言。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總是用嚴厲的語言、嚴肅的面孔,讓教育如同冰刀霜劍,容易刺傷孩子的心...

2021-04-21 閱讀全文

現(xiàn)在向您介紹幼兒園教案《班主任應掌握的八種心理效應》班主任應掌握的八種心理效應一、名字效應。名字,是一個人與他人在社會交往時的“全權代表”。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一個人的名字對于擁有...

2022-03-28 閱讀全文

中班體育教案:神奇的沙包[活動目標] 1、鍛煉幼兒身體各部位動作的靈活性、協(xié)調(diào)性。 2、通過游戲,讓幼兒體驗沙包的多種玩法,并從中獲得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活動準備] 沙包若干,紙簍一...

2019-12-12 閱讀全文

黃嘉碩小朋友在家里吃飯就是要吃很久很久,而且跑來跑去,就算媽媽給他定時或者獎勵也是慢慢吞吞,但在幼兒園其實還好不算很慢,也不會跑,就是愛吃肉不愛吃菜,然后吃飯常規(guī)坐姿很差,椅子搖來搖去,還愛左顧右...

2021-06-08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