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這樣叫寶寶最可愛

發(fā)布時間:2021-11-23 寶寶入園 什么叫素質(zhì)教育 可愛的幼兒園教案

名字是區(qū)別人與人的稱呼,而昵稱呢就要親切些,可以叫得有個性,用來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那大家都來說說在家里爸爸媽媽們對自己寶寶的昵稱吧

網(wǎng)友媽咪:這樣叫寶寶最可愛

碩媽瞇:我一般都習慣叫他寶貝或阿妞(閩南話對孩子的愛稱)有時候也叫碩碩一直都沒給他取小名(他爸爸說男孩子取什么小名叫碩碩就可以了)

彤彤媽:在家里嚴肅時就叫寶寶的學名,平時叫彤彤,表示親近的時候會叫她小屁屁或小狗狗.剛開始叫彤彤小狗時,她也說媽媽是大狗,可后來她知道那是喜歡她才叫的,就讓叫了,每次叫她,她還學小狗叫呢

昊媽咪:因為我家昊爸爸小名叫大為,所以昊就叫小為為!哈哈

深海微塵:我家琪琪有好多的哥哥姐姐表哥表姐,所以叫她“妹妹”,只不知以后會不會是姐姐

果果:我家寶寶小名就叫“果果”,她奶奶會叫她“妮妮”,這也是我們潮州人對小女孩的昵稱

夕子姐姐:偶女兒原來的昵稱叫寶寶和囡囡,可是后來有一次去健康檢查,醫(yī)生說一定要叫她名字,讓她對自己的名字有所記憶,所以我們現(xiàn)在的昵稱就叫婷婷,不過偶爾偶還是會叫她囡囡的。

小木子:我們叫諾諾的多,有時也叫寶寶,寶貝,小臭屁,小壞蛋什么的。。。不過她現(xiàn)在會說我不是小壞蛋,你才是大壞蛋!

VIVTOR媽咪:那很多了……寶貝、貝~、小肉肉(滬語)、肉肉、多多、囡囡、小囡……哈哈

杰杰:杰杰自已說自已叫杰寶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這樣的寶寶才心理健康


1、有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幼兒期,寶寶對“正確”’的概念是朦朧的,父母應該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引導和培養(yǎng),對寶寶的行為給予正確評價。讓他知道

哪些是對的,哪些不對,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鼓勵他說真話,有了錯誤要承認。同時,還要引導寶寶認真識別和學習正確行為,逐步掌握正確的行為方式,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能與同伴友好相處,樂于與人交往,能夠謙讓。

這就要培養(yǎng)寶寶大方不小氣,愿意把自己的玩具、書籍借給其他小朋友,不僅加深彼此之間的感情,也能培養(yǎng)幼兒之間團結互助的品質(zhì),使寶寶在與同伴交往中不是以自我為中心。

3、求知欲旺盛,喜歡提問題,愛動腦筋,對成人布置的“任務”能很快完成。

寶寶能想出問題,提出問題,說明他的思維和智力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父母應該耐心地盡量給予滿足。拒絕寶寶的一次提問,就等于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機會。

父母別這樣教寶寶學說話


認為寶寶聽不懂剛出生的孩子,對成人的話確實聽不懂,但嬰兒的學習能力很強,當媽媽總是沖他微笑,對他說:“寶寶,我是媽媽”?!皩殞?,這是奶,你餓了吧!”時間一長,這種語言信息就儲存在了他的腦子里。隨著他的智力發(fā)育,再經(jīng)過幾十次的語言重復,他就明白,原來總抱著我的人就是媽媽。到了1歲的時候,他可能會叫“爸爸,媽媽”了;當有人對他說:“寶寶,你的球呢?”他會轉(zhuǎn)身去找,說明他已經(jīng)明白了話的意思。

過分滿足寶寶的要求當寶寶已經(jīng)明白成人的話還不會從口中說出,若寶寶指著水瓶,成人馬上明白這是寶寶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遞給他,這種滿足寶寶要求的方法使寶寶的語言發(fā)展緩慢,因為他不用說話,成人就能明白他的意圖,并達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寶寶失去了說話的機會。當寶寶想喝水時,你可以給他一個空水瓶,他拿著空水瓶,想要得到水時,會努力去說“水”,僅僅說一個字,你就應該鼓勵他,因為這是不小的進步。他懂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了。

用兒語和寶寶說話兒童語言發(fā)展有其自身的階段性,一般都是經(jīng)歷單詞句(用一個詞表達多種意思)、多詞句(兩個以上詞表達意思)、說出完整句子這幾個階段,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時,應了解這一規(guī)律,但又不能遷就他,而應通過正確的教育引導孩子的語言向更高階段發(fā)展。1歲左右的寶寶,語言處于單詞句階段,寶寶經(jīng)常發(fā)出一些重疊的音,如“抱抱”、“飯飯”、“打打”,結合身體動作、表情來表達他的愿望。如說抱抱時,就張開雙臂面向媽媽,表示要媽媽抱。到了1歲6個月左右,孩子能用二三個詞組合在一起,表達意思,這就進入了多詞句時期。開始時能把兩個詞重疊在一起,如“吃飯飯”、“媽媽抱”??斓?歲時,出現(xiàn)簡單句,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如說出“媽媽抱寶寶”,“寶寶吃飯飯”等。在這些發(fā)展階段中,孩子用小兒語是因為其語言發(fā)展限制了他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有些家長因此以為寶寶只能聽懂這些兒語或覺得有趣,也用同樣的語言與寶寶講話,這樣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過渡到說完整話的階段。

重復寶寶的錯誤語音剛學會說話的寶寶雖然基本上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但是有很多寶寶還存在著發(fā)音不準的現(xiàn)象,如把“吃”說成“七”,把“獅子”說成“希幾”,“蘋果”說成“蘋朵”等等。這是因為小兒發(fā)音器官發(fā)育不夠完善;聽覺的分辨能力和發(fā)音器官的調(diào)節(jié)能力都較弱;還不能正確掌握某些音的發(fā)音方法;不會運用發(fā)音器官的某些部位。如在發(fā)“吃”、“獅”的音時,舌向上卷,呈勺狀,有種懸空感,而小寶寶不會做這種動作,把舌頭放平了,于是錯音就出來了。對于這種情況,父母不要學孩子的發(fā)音,而應當用正確的語言來與寶寶說話,時間一長,在正確語音的指導下,發(fā)音就會逐漸正確。

語言環(huán)境復雜有些家庭中父母、爺爺奶奶、保姆各有各的方言,語言環(huán)境復雜,多種方言并存,這會使正處于模仿成人學習語言的小寶寶產(chǎn)生困惑,其結果是導致說話晚。因此在0.5—2歲這個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家人應著重教他正確的語言。

寶寶第一次,你應該這樣做……


第一次獨立睡小床

誤區(qū)1:哭得好可憐,等大些再分床睡吧!

陪睡到1歲就難改了

在寶寶剛出生甚至再大一些的時候,父母都會嘗試著讓孩子第一次獨立睡小床。但是很多人看到孩子哇哇哭鬧,看起來似乎很可憐,往往會很“心軟”地把孩子摟到身邊睡了。幾次嘗試不成功后,有些家長就會產(chǎn)生僥幸的心理,現(xiàn)在寶寶還太小,等孩子大些的時候再讓他自己睡吧。

你應該這樣做→

讓寶寶從小學會獨立生活

孩子在幾周大到三個月齡前,此階段就可以讓他一個人睡。在西方,父母此時通常讓孩子獨居一室,讓他從小學會獨立生活的能力。中國家庭如果受居住條件限制,需要與孩子同住一居室,最好是讓他獨自睡一張小床,而不是與大人一起睡。孩子獨自睡要從小開始,而不是到孩子長大后再分床,當孩子與大人同睡已習以為常時,對分開睡就會難以適應。

如果孩子已經(jīng)較大了,此時分床,或讓他獨居一室,首先要告訴他每個人要有自己的床睡覺,或有自己的房間睡覺;剛開始階段,要幫助他適應,睡前陪他講個故事,然后道晚安;如果孩子提出一起睡的要求,您的態(tài)度需要堅決,孩子哭鬧一下沒關系,一般不用多久就會適應。如果孩子小,不妨在他的床上或床頭放他喜歡的玩具,他清醒的時候,會自己玩,而不是馬上哭著找大人。

第一次撿地上垃圾

誤區(qū)2:太不衛(wèi)生了,得趕緊制止!

對小事物有興趣啦

寶寶第一次撿垃圾往往發(fā)生在7-9個月齡,這是因為他到了細節(jié)的敏感期,他喜歡觀察細小的事物,大人不注意的小東西,他卻看到眼里。

家長看到寶寶撿地上的垃圾,第一個反應就是不衛(wèi)生,不能讓孩子養(yǎng)成這個“壞習慣”,對孩子往往制止,甚至訓斥,這樣很容易傷害孩子對細節(jié)事物的觀察與探索能力。

你應該這樣做→

換種衛(wèi)生的小東西讓孩子探索

家長的認知與孩子的動機錯位了,兩個人關注的是不同的方面,對孩子來講,他不知道什么是垃圾,只是對小事物好奇,想去觀察、去探索,到底它是什么樣的屬性,這對孩子來講,是一種學習的過程,并不是“犯事”的過程。

如果家長認識到這點,就會理解孩子的動機。您可以把垃圾拿掉,給孩子換種東西讓孩子去撿,如撕碎的小紙片或其他小東西,只要是衛(wèi)生的,讓他去探索好了。同時,這個階段孩子對事物的屬性差別特別敏感,所以當您看到孩子開始撿垃圾、關注小事物了,您應當意識到孩子細節(jié)學習的敏感期到了,要給他提供事物屬性差別的學習機會,如不同的色彩、形狀、材質(zhì)、冷熱、光滑粗糙、輕重等物理的差別,這個階段,世界在孩子眼里開始細化,是他真正理性認知世界的階段。

第一次提無理要求

誤區(qū)3:哭鬧沒面子,只好滿足他!

第一次就堅決制止

寶寶一兩歲后,會逐漸有自己的小主見,在逛超市時就會小手亂指,啥都想要。

一旦看上了自己興趣的東西,更是非要不可,不給就撒開了哭。家長一般不忍心看寶寶哭鬧,堅持不了一會,就會妥協(xié)讓步。

當同樣的情形再發(fā)生時,家長往往會意識到上次做法不對,這次要堅持原則了,可是當孩子哭鬧得比上一次更厲害后,家長又常常因為心軟再一次妥協(xié)了。

你應該這樣做→

全家行動一致冷處理

經(jīng)歷了這樣一次又一次從被拒絕到最終得到滿足的過程,家長就會在無形中助長和負面強化了孩子用哭鬧解決問題的行為,最終造成了寶寶的任性性格,一沒滿足要求就哭鬧。

所以,家長在第一次時就要態(tài)度堅決地予以制止。采用冷處理的方式,不理睬他,而且全家行動一致。具體的做法是:由一個家長先用簡單的語言進行嚴厲的批評,告訴孩子不同意他的不合理要求,其他的家長則可以用轉(zhuǎn)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引導孩子去關注另一件他感興趣的事,讓孩子逐漸淡忘前面不愉快的事。

家長冷淡的態(tài)度一定要持續(xù)一段時間,讓孩子明白自己的做法會引起家長的不愉快,讓他在心中產(chǎn)生小小的敬畏,以后就會減少不合理的要求。

第一次拿勺子吃飯

誤區(qū)4:吃得臟兮兮,干脆自己來喂!

耐心等待孩子長大

目前許多孩子到了兩三歲,還不會用筷子,甚至還要家長喂飯,通常情況是孩子第一次剛學吃飯時,吃得哪里都是,有時不愿吃飯,而是喜歡玩飯,有時不喜歡勺子,直接用手抓,這種“不良吃相”,讓媽媽或奶奶想直接喂算了,干凈利落。這樣下來,孩子就習慣于被人喂飯了,孩子能跑了,還要追著喂飯。

你應該這樣做→

再怎么“臟亂”就當孩子在玩

實際上,孩子有自己吃飯的動力與意愿,讓他坐在寶寶椅上,與大人共桌吃飯時,他就在觀察與模仿大人吃飯。只不過此時他的手指小肌肉還不夠發(fā)達,手指抓握力量與協(xié)調(diào)力不夠,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還不夠精準,所以他還不能完成“成人標準”的吃飯動作,這容易讓大人心急。大人總是催促著孩子成長,而沒有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

家長需要做的是:一是有耐心讓孩子學習獨立吃飯,這是一個較長的過程,開始階段再怎么“臟亂”,都要無動于衷,不要促催孩子,就當他玩;當他有一些進步時,要給他鼓勵。二是通過一些精細動作的玩具,尤其鍛煉三指運動的玩具,多鍛煉寶寶的手指運動與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因為這是拿筷子與勺子的基礎運動訓練。

怎樣讓寶寶愛上英語


其實,孩子們英語說得這么好,都是由于我們幼兒園采用了全日浸入式英語教學。短短一個學期,就令孩子們的英語口語水平迅速提高了。

我園規(guī)定國際班的老師只要在幼兒園的范圍內(nèi),都必須使用英語,把英語作為唯一使用的語言,創(chuàng)設母語化的英語環(huán)境。由于吃早餐、做早操、上廁所、問好、喝水、換衣服、睡覺等,都是孩子每天必須做的事,通過英語老師的不斷重復,孩子們很快就自覺或不自覺地掌握了英語發(fā)音。

剛開始實施浸入式英語教學時,由于孩子在極其不熟悉的語言環(huán)境下生活,對英語理解造成很大的困難。但老師仍堅持不采用中文解釋,我們盡量用實物、圖片等,讓孩子直接認知。比如教水果時,我們出示真的“蘋果”、“梨”、“橙”等水果,這樣就能形象地讓孩子理解英語,并始終讓他們保持學習英語的興趣。有時候,老師還通過生動的表演,即運用“身體語言”(BodyLanguage)來教學,便于孩子理解。如教“Carrythechairs”時,老師就拿起椅子,教“Iamsad,Iamhappy”時,就做傷心和高興狀。

看著孩子們從開始時用夾雜漢語的詞組或句子表達愿望和意思,到現(xiàn)在能成句成句地運用英語交流,并初步具有英語思維的能力,我們老師看在眼里,甜在心里。

相關推薦

  • 寶寶精力過剩 媽媽可以這樣做 孩子精力過剩的具體表現(xiàn)因人而異,大多聰明好動、反應靈敏、好奇心強、感情豐富,但往往比一般同齡孩子更為頑皮。其中不少精力過剩的孩子還因為太過調(diào)皮,被父母或老師認為是“朽木不可雕”,認為是“差生”。專家指...
    2021-02-26 閱讀全文
  • 這樣教寶寶認字 我們知道,漢字是基于圖形的,我們對于漢字的認知是基于圖形的認知,認識一個字,是認識一個圖形,幼兒對于圖形的認識能力在6個月大時已經(jīng)完全建立,認字的時機是從孩子會說話開始。下面為大家介紹幾種方法,我們在...
    2021-10-29 閱讀全文
  • 可愛的寶寶 今天我們的晨間活動是玩踩高蹺,小朋友們興致勃勃的來到塑膠場上,拿起高蹺一展自己高超技藝,有的小朋友走的非常好,穩(wěn)穩(wěn)當當?shù)淖吡撕荛L一段,有的小朋友由原來的踩不上去,現(xiàn)在也能走上幾步,在走走停停中玩的很起...
    2020-10-26 閱讀全文
  • 這樣的寶寶才心理健康 1、有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幼兒期,寶寶對“正確”’的概念是朦朧的,父母應該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引導和培養(yǎng),對寶寶的行為給予正確評價。讓他知道 哪些是對的,哪些不對,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鼓勵他說真話,有了...
    2022-03-19 閱讀全文
  • 可愛的蛋糕寶寶 設計思路: 本次活動來源于“周圍的人”這一主題?;顒忧捌谟變喊l(fā)揮著自己的觀察能力去尋找發(fā)現(xiàn)了許多生活在我們周圍的各種熟悉的人。如:有美容院的美發(fā)師,建筑工地的建筑師,指揮交通的交通警及保衛(wèi)國家的解放軍...
    2019-12-12 閱讀全文

孩子精力過剩的具體表現(xiàn)因人而異,大多聰明好動、反應靈敏、好奇心強、感情豐富,但往往比一般同齡孩子更為頑皮。其中不少精力過剩的孩子還因為太過調(diào)皮,被父母或老師認為是“朽木不可雕”,認為是“差生”。專家指...

2021-02-26 閱讀全文

我們知道,漢字是基于圖形的,我們對于漢字的認知是基于圖形的認知,認識一個字,是認識一個圖形,幼兒對于圖形的認識能力在6個月大時已經(jīng)完全建立,認字的時機是從孩子會說話開始。下面為大家介紹幾種方法,我們在...

2021-10-29 閱讀全文

今天我們的晨間活動是玩踩高蹺,小朋友們興致勃勃的來到塑膠場上,拿起高蹺一展自己高超技藝,有的小朋友走的非常好,穩(wěn)穩(wěn)當當?shù)淖吡撕荛L一段,有的小朋友由原來的踩不上去,現(xiàn)在也能走上幾步,在走走停停中玩的很起...

2020-10-26 閱讀全文

1、有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幼兒期,寶寶對“正確”’的概念是朦朧的,父母應該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引導和培養(yǎng),對寶寶的行為給予正確評價。讓他知道 哪些是對的,哪些不對,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鼓勵他說真話,有了...

2022-03-19 閱讀全文

設計思路: 本次活動來源于“周圍的人”這一主題?;顒忧捌谟變喊l(fā)揮著自己的觀察能力去尋找發(fā)現(xiàn)了許多生活在我們周圍的各種熟悉的人。如:有美容院的美發(fā)師,建筑工地的建筑師,指揮交通的交通警及保衛(wèi)國家的解放軍...

2019-12-12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