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如何處理家庭教育中的矛盾

發(fā)布時間:2021-11-05 家庭教育 幼兒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心得

一位教育工作者說:“矛盾的家庭教育與矛盾的孩子,這個問題在今天應引起每個家庭的高度重視?!钡拇_,如今不少家長在言教、身教等方面所表現(xiàn)出來的種種矛盾化的教育,極容易使孩子形成多重人格。孩子們在成長中如果接受了矛盾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必將攪亂他們幼嫩的心智。怎樣面對這些矛盾并正確處理這些矛盾,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

做人上,“言教”與“身教”的矛盾

東東要吃東西,媽媽不許。東東說:“那你怎么什么時候想吃就吃呢?”媽媽被噎回去了。

媽媽和東東玩游戲,媽媽玩不好,東東說:“你真是笨蛋!”媽媽大怒,斥責東東無禮。東東說:“你昨天還罵我笨蛋呢!你凈罵我,我為什么不能罵你?”媽媽語塞。

點評:“言傳身教”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tǒng)教育的永恒命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鬃拥倪@種“身教勝于言教”的教育法則,在幾千年后卻被我們給扭曲了。許多家長一邊給孩子講“粒粒皆辛苦”,一邊卻隨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邊給孩子講“孔融讓梨”,一邊卻爭先恐后地擠車搶座;平時讓孩子尊重父母,自己卻不盡贍養(yǎng)父母的職責和義務;一邊給孩子講“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大道理,一邊自己卻一年也不摸書本,甚至沉溺于麻將桌上;一邊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一邊卻又幫孩子打掃教室衛(wèi)生,恨不得連勞動課都要替孩子上……諸如此類的矛盾行為,比比皆是。

這種充滿矛盾的家庭教育,讓不明世事的小孩感到很為難,甚至無所適從。他們往往學家長樣子,一方面從學校接受文化知識教育,另一方面從家長身上仿效“說一套,做一套”的圓滑世故的處世哲學。因此,人們很形象地總結出“5-1=0”,即學??嗫谄判牡?天教育,被家庭、社會的1天教育所毀掉。

正確的作法應是身教在先,言教在后。但是,問題不在于方法,而在于家長的品質、修養(yǎng),也就是人們常所說的素質。真正的教育是在自然流露中進行的。

生活上,“窮教”與“富教”的矛盾

天津市河北區(qū)9歲的小斌正在上小學三年級,家庭經(jīng)濟狀況一般,父母月工資加起來不到4000元。但父母很寵小斌,他想要什么東西都盡量滿足。今年快過年時,小斌告訴父母,他想買一套名牌運動裝和運動鞋,說自己好幾個同學都有。小斌的父母到商場一看,這些東西加起來要2000多元,有點舍不得。小斌不高興了,接連兩天不好好吃飯。父母心疼兒子,咬咬牙給小斌買了。小斌還想要一件新羽絨服,父母答應他一發(fā)獎金就給他買。

一項對河南鄭州406名中小學生進行的調查顯示,約70%的學生稱自己對勤儉的認識主要來自老師,表示勤儉教育主要來自家長的學生只有22%。此外,幾乎所有的學生都不知道襪子破了還有哪些用途;在外就餐時,87%的學生沒有提醒過家人打包。

鄭州市長江東路小學老師路敏說:“勤儉教育是學校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培養(yǎng)勤儉習慣上,家長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遺憾的是,不少家長并沒有當好這個老師?!?/p>

點評:很多家長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都曾親歷過苦日子,他們不想讓自己的子女過那種艱難的生活,于是乎總是給孩子買好吃的、好穿的。同時,他們又要求子女生活節(jié)儉,不要光顧吃而不學習,常常拿偉人的儉樸生活來教育他們,講授“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陳年舊理。而一旦孩子向他們要錢時,他們通常都會有求必應,從未有半點吝嗇。

在這種矛盾家教中長大的孩子,怎么會形成節(jié)儉、樸素的觀念和行為?因此,家長在生活上對子女的關愛要有所節(jié)制,那樣才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

教育方式上,“放縱”與“專橫”的矛盾

14歲的小彥(化名)身高近1.7米,看上去很漂亮,但比同齡女孩成熟。2月17日,在河南鄭州搏強學校拓展訓練基地,已經(jīng)步行了30多公里的她仍然精力充沛。

小彥和別的參加培訓的學生不太一樣,她除了有網(wǎng)癮外,還對“暴力和打打殺殺的事”很著迷。據(jù)老師介紹,小彥的成績不錯,還學過跆拳道,甚至曾代表某市少年隊參加跆拳道比賽拿過獎。

小彥的媽媽是某市交通局的領導。據(jù)小彥說,她的媽媽脾氣不好,對她要求很嚴。在她年幼時,媽媽就和爸爸離了婚,是姥姥、姥爺把她帶大的。幼年,她曾目睹過爸爸打媽媽。小彥說,從那時候起她就想,自己遲早要讓他們后悔。

工作繁忙的媽媽在家時間很少,幾乎沒有時間管教女兒,母女關系已經(jīng)疏遠。上初中時,小彥開始接觸網(wǎng)絡。約半年后,家人逐漸發(fā)現(xiàn)她經(jīng)常不回家,便斷掉了她的零花錢,但這并沒有阻止她不回家。

為查清小彥的行蹤,兩個舅舅和表姐對小彥進行了跟蹤,結果發(fā)現(xiàn)小彥放學后都會去一家美容美發(fā)按摩中心,驚慌失措的媽媽報了警。在派出所,小彥才承認,因為家里不給錢上網(wǎng),她在網(wǎng)吧認一個網(wǎng)管做“干哥”。“干哥”帶她到這家美容美發(fā)店里,老板每天給她20元零花錢,讓她帶別的女孩來賣淫。

點評:教育專家指出,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一些家長在教育子女問題上出現(xiàn)了偏差。有的家長在孩子做出破壞公物、無故凌辱同學等不良行為時,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聞不問,使孩子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與此同時,有的家長又將自己擺在了家庭的絕對權威的地位,過分干涉孩子的生活,如私拆子女的信件、偷看日記等。在許多家長眼中,孩子永遠都只是自己的附屬品,他們不愿意或不善于讓孩子取得與自己平等的地位,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權利和人格。這種既“放縱”又“專橫”的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產(chǎn)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親子關系上,“溺愛”與“叛逆”的矛盾

小樂1993年出生時體重只有3斤4兩,身子弱,還經(jīng)?;疾?。2001年,小樂又患上了再生障礙性貧血。7年來,每天早中晚,母親毛敏都會熬好中藥,督促小樂服下。父親老楊說,小樂自從患上再生障礙性貧血,夫妻倆把兒子看得更重了,對他的要求總會想方設法滿足。

2003年的一天,年僅10歲的小樂無緣無故拿著家里的碗、盆亂摔,還對著毛敏拳打腳踢。老楊終于忍不住了,就還手打了兒子。沒想到,小樂竟然以絕食對抗,一連4天粒米不進?!八緛砭拓氀?,不吃飯病情會惡化的。”最后,老楊請來兒子最好的朋友勸他,小樂才勉強吃了幾口。此后,小樂更加有恃無恐,動不動用絕食逼父母給他錢去上網(wǎng),不給就動手打父母,而這樣的行為幾乎每個星期都要發(fā)生一兩次?!拔艺嫦胍坏栋阉?,就算坐牢我也不在乎!他太可怕了,我養(yǎng)不了他!”說起兒子,毛敏眼睛里沒有疼愛,只有痛恨。

點評: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孟育群教授對親子關系進行了10年的研究,她的調查表明:絕大部分受測試家庭親子關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其中過分溺愛的父與母人數(shù)分別達到40%和60%。許多家長對子女幾乎有求必應,可換來的結果是子女不尊重父母,不理解父母,甚至打罵父母。對此,家長應該認真檢討、反省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其實孩子的許多毛病都是家長教出來的。

“要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父母!”教育專家一致建議,家長不能無條件地包容孩子,孩子犯錯時要堅決制止,同時還要給予良好的引導,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好的習慣。

個性發(fā)展上,“發(fā)展”與“限制”的矛盾

廣州東山區(qū)11歲的五年級學生吳瓊,不久前寫了一份《請給我們自由的天空———關于小學生課余時間調查》的報告。根據(jù)她的調查,他們學校100%的學生都參加了培訓班,每到周末,他們做完作業(yè)后,還要上各種課外班。她在五年級100多名學生中開展了課余時間調查,在“周末參加了幾項培訓班”的問題上,表示沒有參加的竟為0,參加一項的占10%,參加2至4項的占50%,參加4項以上的占40%,最多的竟然參加了10多個培訓班。不少孩子都表示:“真希望每天有48小時,24小時不夠用??!”吳瓊也為此呼吁:大人們,請給我們自由的天空!

點評:現(xiàn)代社會競爭激烈,人們切實感受到人才的重要。家長渴望孩子成才,卻對成為什么樣的人才及怎樣培養(yǎng)成才缺少科學的把握。于是,家長完全憑著自己的興趣愛好或主觀愿望,為子女制訂“宏偉”的發(fā)展計劃,讓孩子參加這樣那樣的培訓班。如果家長的這種選擇符合孩子的志趣,那當然是好事??稍S多家長的“發(fā)展”計劃違背孩子志趣,這種“發(fā)展”實際上是限制孩子的發(fā)展。許多孩子為了家長的決定,含淚告別了自己的興趣,這不能不說是家長的過錯。因此,國家總督學柳斌曾痛心疾首地指出:有的孩子為了觀察蚯蚓而挨家長一巴掌,我覺得這一巴掌很可能就打掉了一個未來的科學家。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如何化解夫妻育兒的矛盾


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

我們期盼了好久的小寶寶,

然而自從他加入我們的兩人世界,卻爭吵不斷。

這到底是過度時期的短暫危機?

還是我們夫妻間的感情真的出問題了呢?

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是一件令人多么興奮的事,寶寶紅通通圓滾滾的可愛模樣,人見人愛,但新生嬰兒的加入也會讓原本平靜的小家庭生活增添許多困擾和羈絆。尤其是剛出了產(chǎn)房回到家中,別看寶寶身軀嬌小,他在你們原本的兩人世界里可是要占有一席之地的。

夫妻生活從此以他為重心,生活作息也從此大不同。這時候,有一些小家庭里迎接新生嬰兒的喜悅可能很快轉變?yōu)闊o止境的爭吵,備受期待而來的寶寶這時卻往往變成為爭議的焦點。

學習與新生嬰兒共同生活

兩人生活變成三人生活,除了空間變擁擠了,還有就是這個“小伙伴”還不會自己走路也不會說話,要怎么“處置”他呢?面對新生嬰兒,新手父母要把生活調整得仍然和諧愉快,的確是件不容易的事。

第一個現(xiàn)實問題:照顧新生兒其實是很累人的工作。得有人隨時陪在寶寶身旁,耗費精神、體力和時間,漫長的一天常讓爸爸媽媽都累得喘不過氣來,脾氣也就變得暴躁,夫妻間很容易會為了一點芝麻小事就開始無謂的爭吵。

原本認為共同照顧新生嬰兒應是件得心應手的事,殊不知嬰兒的到來完全搞亂了兩人世界,對于大多數(shù)家庭來說,在最初的幾個月以后,新媽媽除了負起照顧新生寶寶的主要責任外,平時的家務工作也得自己扛起來,誰說這是一個講究男女平等的社會呢?事實似乎不盡其然,難免要惹人怨聲四起。

寶寶的誕生迫使夫妻兩人重新調整生活作息,重新分配家務。這,看起來容易,但其實不然,照顧孩子的工作首先使家務增多,這通常會引起承擔了增加的工作的一方的不滿,而另一方可能也很難或不愿改掉多年的老習慣,或者不太愿意面對家務工作增多這個現(xiàn)實。然而,夫妻間的重新溝通協(xié)調確是非常重要的,依據(jù)彼此的時間和能力范圍調整作息,彼此尊重對方帶小孩的方式,才能避免不愉快的事發(fā)生。通常母親總認為自己與生俱來就擁有母愛天性,知道如何照顧好小孩,所以對于另一半照顧小孩的能力常持質疑態(tài)度,非得在一旁監(jiān)視提供意見才能安心。而當爸爸的自然也不能接受太太在一旁嘮叨批評自己育嬰的方式,完全對自己能力不信任。這樣的結果往往是,終于有一天新爸爸可能受不了壓力而發(fā)飆:“我不懂我為何還要照顧小孩,既然你凡事都攬來自己做,而且總覺得做得比我好!”

作為新媽媽的您是不是有過這樣的經(jīng)驗,報持這種態(tài)度呢?今后要想想了,尿布包歪了也沒有什么大不了,不是嗎?

重新尋求不同標竿

隨著新生嬰兒的加入小家庭,另一個浮現(xiàn)的問題則是夫妻間的感情關系。兩人世界變成了三人世界,夫妻二人從單純的配偶關系轉為雙親關系,夫妻雙方之間角色的重新定位是不容忽視的。

我們通常會看到在寶寶誕生后,因為作為妻子的可能需要全心全意投入照顧嬰兒的工作,以致于忙碌得精疲力盡,再無暇多花一點心力在夫妻兩人本身上,丈夫的角色地位無形中似乎降低了一級,丈夫容易覺得似乎被排擠,忌妒心也因此產(chǎn)生。

其實孩子的誕生對夫妻來說是一項嚴峻的考驗,夫妻之間必須重新思考、重新調整彼此的互動關系。在這一方面是沒有特效藥的,夫妻彼此都需要花很多的時間來進行精神溝通,互相傾聽對方的意見,試著找出自己的平衡點,重新尋求生活重心,別忘了夫妻感情的維系乃是維護家庭的基礎。尤其做妻子的,別一味地把自己封閉在小寶寶的世界里,偶而小兩口也要相約到外頭透透氣,上個館子,像初戀時一樣約個會,暫時把娃娃交給可信賴的人照顧。

夫妻不是競爭對手而是合作伙伴

最后會引發(fā)夫妻爭執(zhí)的一個問題,則是對嬰兒不同的教養(yǎng)方式。當小嬰兒哇哇哭時,媽媽可能就很自然地就塞個奶嘴到孩子嘴里,有些爸爸則無法忍受,覺得吃奶嘴是一件很不當不雅的事。還有一些爸爸認為新生寶寶也應該在自己的房間獨自睡覺,而媽媽卻不能茍同,覺得晚上應該把寶寶放在自己身邊睡覺,比較有安全感,半夜起來喂奶也方便……諸如此類對寶寶教養(yǎng)的不同看法,有源可追尋,其實跟自己本身受到的教育大有關聯(lián)。

若對某件事彼此都有完全不同的看法,而且無法溝通討論,那一觸即發(fā)的爭吵就難以避免了。因為各自都覺得自己從小所受的家教是最正確的教養(yǎng)方式,很難輕易容許對自己雙親的教育方式提出質疑。

那要如何破解夫妻教養(yǎng)問題矛盾的窘境呢?

1.要明確:夫妻不是競爭對手而是合作伙伴。就像一個小團隊,要使小團隊發(fā)展良好是要透過不斷的溝通,不斷的協(xié)調,不斷的整合……

所以一旦夫妻之間的爭執(zhí)有溝通的空間,夫妻彼此應該面對面將事情攤開來討論,共同經(jīng)營雙親的角色,尋求雙方都認同的最佳教育方式,隨著小孩成長伴隨而來的教養(yǎng)問題才能一一迎刃而解。

2.面對矛盾,正確的應對態(tài)度

選擇安靜的時段,比如說小孩睡覺后,雙方心平氣和地坐下來談談。

選一段恰當?shù)拈_場白:“昨天我們到底是因為什么而爭吵,我想我都不知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

說出自己的感受,也邀請你的另一半做一樣的表白:“我自己是這樣的感受,你呢”。

用點幽默感平息紛爭。

接受對方差異,把它視為是夫婦關系和對小孩教育的互補。

找出滿足每個人的折衷點。比方說:“我完全能夠理解你不贊成和寶寶一起合睡,然而在我哺乳的這段期間我大概不得不將寶寶留在身旁,所以你看看是否可以把寶寶的小床擺在我們的床邊?!?/p>

3.面對矛盾,錯誤的應對態(tài)度

以挫折感的心態(tài)來開啟話題(“好,那我就先讓步”):開口先強調自己的委屈本身就只是一種發(fā)泄的方式。

用責備的口吻揭開話題(“你沒做到,讓我很生氣,你說你要……”):此種開場白只會引發(fā)另一場口角。

擺出競爭的態(tài)度:(“沒什么了不起,你做的那點事,我每天不知道要做多少回”):夫婦就像個小團隊,彼此應該提供自己的見解,發(fā)揮自己的才能,而不是互相競賽。

使他陷入無法勝任的窘境:(“那你就自己一個人給寶寶洗個澡,給我看看……”):存心刁難的態(tài)度絕對不是緩和矛盾,建立相互諒解的良好關系的開端。

充滿矛盾的家庭教育:5-1=0


有一位教育工作者說,“如今孩子們在成長中承受著許多矛盾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教化?!笨纯次覀兩磉叺募议L和孩子,這樣的問題確實隨處可見:家長們在告訴孩子什么是對的同時,自己卻總在做一些“錯事”……

1.“言教”與“身教”的矛盾

在做人上,現(xiàn)在的孩子處在“言教”與“身教”的矛盾中。

許多家長一邊給孩子講“粒粒皆辛苦”,一邊卻隨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邊給孩子講“孔融讓梨”,一邊卻爭先恐后地擠車搶座;一邊告誡孩子要好好聽老師的話,一邊卻又背后對老師評頭論足……諸如此類的矛盾行為,比比皆是。

2.“窮教”與“富教”的矛盾

在生活上,今天的孩子處在“窮教”與“富教”的矛盾中。

現(xiàn)在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明顯改善,使人們有能力為子女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再加上現(xiàn)在大多是獨生子女,使人們從情感上愿意為其奉獻一切。但在另一方面,家長卻又希望子女要多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大講艱苦樸素的大道理,這自然讓孩子無所適從。

3.“溺愛”與“叛逆”的矛盾

在親子關系上,今天的孩子處在“溺愛”與“叛逆”的矛盾中。

許多家長對子女的要求,幾乎有求必應,可換來的結果是,子女不尊重父母,不理解父母,甚至走入極端,對父母舉起了罪惡的屠刀。對此,家長應該認真檢討、反省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其實孩子的許多毛病都是我們自己教出來的。

4.“放縱”與“專橫”的矛盾

在教育方式上,現(xiàn)在的孩子處在“放縱”與“專橫”的矛盾中。

有的家長自以為是,總認為孩子很小,孩子身上的許多缺點都被看成了一種天真的表現(xiàn),對其缺點錯誤聽之任之,不加任何管束。而在另一方面,50%的家長都會憑借自己的家長“權威”,去過分干涉孩子的生活,在許多家長眼中,孩子永遠都只是自己的附屬品,他們不愿意或不善于讓孩子取得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權利和人格。

5.“重智”與“輕德”的矛盾

在教育內容上,現(xiàn)在的孩子處在“重智”與“輕德”的矛盾中。

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人們都對考試成績特別關心,將目光一直盯在學生的考試分數(shù)上。只看重成績,卻很少甚至根本不涉及學生的思想品德問題。因為在他們看來,品德問題似乎沒有什么問題,或者不需要像學習那樣值得重視。

6.“發(fā)展”與“限制”的矛盾

在個性發(fā)展上,現(xiàn)在的孩子處在“發(fā)展”與“限制”的矛盾中。

家長渴望孩子成才,于是為子女制訂了“宏偉”的發(fā)展計劃,如果家長的這種選擇,符合孩子的志趣,那當然是好事??墒聦崊s是許多家長的“發(fā)展”計劃違背孩子志愿,這種“發(fā)展”實際上是“限制”了孩子的發(fā)展。

編后

矛盾的家教絕非僅僅上述幾種,還有許多。這種充滿矛盾的家庭教育。讓不明世事的小孩確實感到為難,他們無所適從。他們一面從學校接受文化知識教育,另一方面從家長身上仿效“說一套,做一套”的圓滑世故。因此,人們很形象地總結出“5-1=0”,即學??嗫谄判牡?天教育,被家庭、社會的一天教育所抵消。

問題還不僅如此,更可怕的是我們許多人還未真正認識到這種矛盾家教的嚴重后果。家庭教育作為教育雙翼中的一翼,其作用不可忽視。矛盾的家教會影響孩子的學校教育效果,更會影響孩子的人格成長,影響社會整體素質的提高。

當然,這絕對不是家庭教育本身的問題,更需要全社會的重視,不過作為孩子的父母,家長朋友還是應該首先從自己做起。

如何引導“矛盾型”兒童


心理學上所謂的矛盾型兒童是指那些被某些同伴喜愛,同時又被其他同伴看作是有破壞性而不被喜歡的兒童,也稱有爭議的兒童。矛盾型兒童盡管比例比較少,但是在幼兒園班級集體生活中卻是一個“能量”很大的群體。

實例分析:

矛盾型兒童一方面能力較強,性格較活躍;另一方面調皮搗蛋,行為具有破壞性。是不是矛盾型幼兒的性格特征都符合這種表述呢?他們的性格特征具體表現(xiàn)怎樣?接下來,讓我們用事實來說話!

文文:比較內向,親社會行為突出,攻擊性行為很少,整體表現(xiàn)較沉穩(wěn)。

文文的合作、分享行為較多;關心周圍的朋友和事,合群行為顯著;有一定的正義感;舉止不粗魯,謙虛,不張揚;受老師喜愛;很少有攻擊性和破壞性行為。他的性格偏向于“受歡迎兒童”,雖不是太外向,可愿意與伙伴分享合作,而且有一定的正義感,在班上很有人緣。但由于班上人太多,他又不是很善于表現(xiàn)自己,所以友誼的觸角只能伸展至一小部分朋友當中。按照社會測量法,我把他也歸于矛盾型兒童。和他媽媽交談時,發(fā)現(xiàn)媽媽性格內向,對唐文管得也少,但爸爸廣交朋友,對朋友特別真誠。我想這一點也在間接影響唐文對同伴的態(tài)度。

木子:比較內向,攻擊性行為突出,這種行為往往通過較“無聲”的動作完成。

木子不大說話,內向,在班上表現(xiàn)不是很活躍;喜歡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需要別人聽她指揮;喜歡做小動作,上課注意力也不集中,不被老師喜歡;有一兩個玩得好的朋友,似有發(fā)展成被拒絕兒童的趨勢??赡咀釉诩液驮谟變簣@的表現(xiàn)有較大差異。在家里,她較活躍,與父母、長輩能主動友好地相處。木子媽媽對自己女兒是說不出的滿意:“我有一個這樣的崽很滿足?!彼龑ε畠旱姆N種言行都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喜愛和支持??梢哉f,木子是處在民主偏溺愛的家庭氛圍中。她在家里的玩伴只有父母和爺爺奶奶,而家人對她的所作所為都不加干涉,缺乏對她的有效引導。在缺乏同伴交往經(jīng)驗的背景下,這樣的家庭教養(yǎng)環(huán)境很不利于良好性格的形成和發(fā)展。

天天:兒童攻擊性和親社會行為均不突出,常常表現(xiàn)為“無行為”,內向,不大說話。

天天不喜歡主動與人交往,獨立、孤獨行為較多;興趣單一,很難給人留下印象,就連老師在調查問卷上都不知怎么寫總體印象;在家里沒有什么同齡玩伴,更談不上其他年齡階段的朋友。雖攻擊性行為少,可老師很不喜歡他,對他關注少,有發(fā)展成被忽略兒童的趨勢。和他媽媽交談,發(fā)現(xiàn)天天媽媽也不大了解自己的兒子,而且自己也不是很愛動的那種類型。天天在家一般就是擺弄玩具。但是他父母不溺愛他,注意培養(yǎng)他的自理能力,很多事都不提供幫助。這種情況下,他雖然獨立性強,可是總讓人覺得他有點孤獨。

小白、毛毛:表現(xiàn)活躍,勇于表現(xiàn),喜歡結交朋友,同時攻擊性行為較多,但在老師眼里常常是“調皮得可愛”。

小白由親戚撫養(yǎng),性格屬于典型的矛盾型兒童。他很小就進了幼兒園,所以對幼兒園生活很適應;好動,雙休日都很少待在家,整天和朋友在外面玩,特講義氣,玩伴涉及各個年齡。可見,朋友在他心目中的位置。由于父母長期不在家,他和父母的關系不是很親密。

毛毛,一個充滿活力的小男孩。在集體面前大膽表現(xiàn),坦白直率地表明自己的想法,但是對不喜歡的小朋友又有較明顯的攻擊性行為,性格屬于典型的矛盾型兒童。他的母親是個體戶,忙于生意,難得管他。由于家庭環(huán)境的原因,毛毛有點早熟,非常愛漂亮,不僅體現(xiàn)在穿著上,更表現(xiàn)在擇友標準上。他能說會道,非常討媽媽喜歡。但父親在喜愛之余又非常嚴肅,一般采用打的方式來教育他。毛毛雖然有一些毛病,但老師和大部分兒童都喜歡他,在同伴中有一定的號召力。

引導辦法:

從以上的觀察、可以看出,雖然都是在同伴關系中處于矛盾型的地位,但是他們的性格卻存在著明顯的個體差異。因此,在教學或生活實踐中,我們要認清每個矛盾型幼兒的性格特征,針對他們的個體差異進行個性化教育。

具體而言,對于親社會行為突出、但表現(xiàn)較內斂的矛盾型幼兒,我們要多鼓勵他勇于展現(xiàn)自我,促使他向受歡迎兒童轉化;對于攻擊性行為顯著的矛盾型幼兒,我們要對發(fā)生沖突的真實情況加以了解,使他們明白攻擊和破壞并不能解決問題,并教給他們與同伴交往的一些技能,獲得更愉快的同伴交往體驗;對于表現(xiàn)不突出的矛盾型幼兒,我們要了解其興趣所在,為其樹立積極行為的楷模,鼓勵多與其他幼兒交往,而不僅僅局限在幾個同伴之間;對于典型的矛盾型兒童,我們要積極轉化他們調皮搗蛋的行為,更好地引導他們把活躍和充沛的精力為集體服務,讓他們獲得更大的個人效能感。

處于矛盾型地位的幼兒,恰恰是人際關系中最真實的幼兒。這種兩面的同伴關系更有利于幼兒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看清自己在不同朋友心目中的模樣。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幼兒的同伴關系也是處于不斷的發(fā)展變化當中。矛盾型幼兒更易體驗到同伴關系的變更,獲得更豐富的交往經(jīng)驗,而這一點教師也應該把握??傊褍和鳛檎嬲膯为毜膫€體去認識,而不是盲目地貼“標簽”了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做到尊重兒童。

教育中常見的四重矛盾心理


教孩子真的不容易啊,雖然有這么多的書,這么多網(wǎng)絡經(jīng)驗可以借鑒,可我們還是非常茫然。家長們既不想成為教條主義者,有沒有獨特的方法,教育孩子,左右搖擺,不但自己,連孩子也不知所從……

1.既想教育孩子謙和禮讓,又擔心孩子吃虧。

不少家長注意到了要培養(yǎng)孩子謙和禮讓的品質,看到孩子吃獨食,或者不讓小朋友玩他的玩具,就教育孩子要謙和,講孔融讓梨等故事??墒钱敽⒆訌挠變夯貋砀吒吲d興地告訴父母,幼兒園發(fā)水果,他挑最小的,父母又覺得孩子吃虧了。孩子滿心以為能得到父母的贊揚,結果卻挨了一頓罵,孩子猶如吃了一悶棍,糊涂了。

有些家庭則僅僅在理論上要求孩子禮讓、尊重他人,而在實踐上去是大力培養(yǎng)孩子的自私心理。當孩子想和父母一起分享好吃的食品時,做父母的往往會忘記平時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反而會說,這是媽媽為你買的,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會形成“最大、最好的東西就該歸我”的意念。父母說的是這樣,做的又是那樣,孩子困惑,簡直無所適從,不知怎樣才能符合父母的要求,很快孩子學會了說一套做一套的壞毛病。

2.既想擴大孩子的活動范圍,又怕孩子惹禍。

有的家長鼓勵孩子找小朋友玩,鼓勵孩子使用剪刀,鼓勵孩子參加多種活動,可是一旦孩子跟小朋友打架,學會了罵人,或者剪破了手指,他們馬上會收起剪刀,關上門,認為還是關在家里讓孩子一個人乖乖地安心,于是他們就企圖用說教來培養(yǎng)孩子尊重別人和相互協(xié)作的好品行,這其實是不能奏效的。因為孩子只有在與同伴的交往中才能從自我中心的“硬殼”中解脫出來,才能了解自我與他人的區(qū)別,了解集體中每個成員應有的權利和義務,從而培養(yǎng)出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理解行為規(guī)范,助人為樂的良好品質。

3.既想鼓勵孩子獨立自主,又怕累著孩子。

父母都盼望著孩子快快長大,早早獨立,哺乳期盼著斷奶,會爬了盼著會走,會跑了盼著孩子能獨立自主,早日脫離父母的“臍帶”,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可是當孩子真的逐漸獨立,進入反抗期,開始相擺脫父母的控制,背著成人做事,甚至愿意獨處,不愿父母干擾時,父母卻又茫然若失,這種失落感和擔憂感使父母產(chǎn)生一種沖動,想把孩子緊緊抓在手中,于是他們干脆包辦一切,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自己動手,給孩子穿衣、喂飯、系鞋帶、收拾玩具,照顧得無微不至,這種不放手的管理方法,使孩子產(chǎn)生了嚴重的依賴性。其實,要讓孩子獨立,就必須放手讓孩子去闖。

4.既想對孩子進行早期智力開發(fā),又時常半途而廢。

許多家長一種誤解,認為孩子早期教育就是對孩子進行知識傳授,以能背多少詩、算多少題、識多少字來判斷一個孩子的聰明程度,結果出現(xiàn)了這樣一種情況,忽而要求孩子死背知識,以孩子能背誦古詩而在別人面前炫耀,忽而又擔心這種強迫性的訓練會對孩子的成長產(chǎn)生不良影響,于是又不要孩子死記硬背了,弄得孩子稀里糊涂摸不著頭腦。

有些家長不片面注重知識的傳授,同時又走向另一個極端,追求發(fā)展孩子的多種“潛能”,為孩子創(chuàng)造“學習環(huán)境”,給孩子安排多種學習活動,從學英語到繪畫、學彈琴,趕得孩子團團轉,可事實上家長提出的這些要求超過了孩子的接受能力,造成孩子接受上的消化不良,結果事與愿違,弄得孩子惶恐不安,甚至呆頭呆腦。一旦出現(xiàn)這種情況,家長的情緒一落千丈,以為自己的孩子不堪造就,埋怨責怪孩子,使孩子形成既自豪又自卑的畸形心理。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要求應適時適度,要符合孩子個體生理和心理的發(fā)展規(guī)律,還要注意啟發(fā)孩子的興趣并進行持久的一貫的引導。

由于家長的教育心理處于矛盾之中,對孩子的教育容易發(fā)生朝令夕改的現(xiàn)象,這就會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造成不良影響,使他覺得世界變幻莫測,不可捉摸,從而挫傷他理解事物的積極性和判斷事物的自信心。因此,家長必須明確自己的教育目標,增強教育意識,時刻以理性的言行來克服這種矛盾心理,積極地教育、引導孩子更好地發(fā)展。

教育中常見的4重矛盾心理


關鍵詞:教育威信家教

導讀:教孩子真的不容易啊,雖然有這么多的書,這么多網(wǎng)絡經(jīng)驗可以借鑒,可我們還是非常茫然。家長們既不想成為教條主義者,有沒有獨特的方法,教育孩子,左右搖擺,不但自己,連孩子也不知所從……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1、既想教育孩子謙和禮讓,又擔心孩子吃虧。

不少家長注意到了要培養(yǎng)孩子謙和禮讓的品質,看到孩子吃獨食,或者不讓小朋友玩他的玩具,就教育孩子要謙和,講孔融讓梨等故事??墒钱敽⒆訌挠變夯貋砀吒吲d興地告訴父母,幼兒園發(fā)水果,他挑最小的,父母又覺得孩子吃虧了。孩子滿心以為能得到父母的贊揚,結果卻挨了一頓罵,孩子猶如吃了一悶棍,糊涂了。

有些家庭則僅僅在理論上要求孩子禮讓、尊重他人,而在實踐上去是大力培養(yǎng)孩子的自私心理。當孩子想和父母一起分享好吃的食品時,做父母的往往會忘記平時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反而會說,這是媽媽為你買的,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會形成“最大、最好的東西就該歸我”的意念。父母說的是這樣,做的又是那樣,孩子困惑,簡直無所適從,不知怎樣才能符合父母的要求,很快孩子學會了說一套做一套的壞毛病。

2、既想擴大孩子的活動范圍,又怕孩子惹禍。

有的家長鼓勵孩子找小朋友玩,鼓勵孩子使用剪刀,鼓勵孩子參加多種活動,可是一旦孩子跟小朋友打架,學會了罵人,或者剪破了手指,他們馬上會收起剪刀,關上門,認為還是關在家里讓孩子一個人乖乖地安心,于是他們就企圖用說教來培養(yǎng)孩子尊重別人和相互協(xié)作的好品行,這其實是不能奏效的。因為孩子只有在與同伴的交往中才能從自我中心的“硬殼”中解脫出來,才能了解自我與他人的區(qū)別,了解集體中每個成員應有的權利和義務,從而培養(yǎng)出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理解行為規(guī)范,助人為樂的良好品質。

3、既想鼓勵孩子獨立自主,又怕累著孩子。

父母都盼望著孩子快快長大,早早獨立,哺乳期盼著斷奶,會爬了盼著會走,會跑了盼著孩子能獨立自主,早日脫離父母的“臍帶”,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可是當孩子真的逐漸獨立,進入反抗期,開始相擺脫父母的控制,背著成人做事,甚至愿意獨處,不愿父母干擾時,父母卻又茫然若失,這種失落感和擔憂感使父母產(chǎn)生一種沖動,想把孩子緊緊抓在手中,于是他們干脆包辦一切,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自己動手,給孩子穿衣、喂飯、系鞋帶、收拾玩具,照顧得無微不至,這種不放手的管理方法,使孩子產(chǎn)生了嚴重的依賴性。其實,要讓孩子獨立,就必須放手讓孩子去闖。

4、既想對孩子進行早期智力開發(fā),又時常半途而廢。

許多家長一種誤解,認為孩子早期教育就是對孩子進行知識傳授,以能背多少詩、算多少題、識多少字來判斷一個孩子的聰明程度,結果出現(xiàn)了這樣一種情況,忽而要求孩子死背知識,以孩子能背誦古詩而在別人面前炫耀,忽而又擔心這種強迫性的訓練會對孩子的成長產(chǎn)生不良影響,于是又不要孩子死記硬背了,弄得孩子稀里糊涂摸不著頭腦。

有些家長不片面注重知識的傳授,同時又走向另一個極端,追求發(fā)展孩子的多種“潛能”,為孩子創(chuàng)造“學習環(huán)境”,給孩子安排多種學習活動,從學英語到繪畫、學彈琴,趕得孩子團團轉,可事實上家長提出的這些要求超過了孩子的接受能力,造成孩子接受上的消化不良,結果事與愿違,弄得孩子惶恐不安,甚至呆頭呆腦。一旦出現(xiàn)這種情況,家長的情緒一落千丈,以為自己的孩子不堪造就,埋怨責怪孩子,使孩子形成既自豪又自卑的畸形心理。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要求應適時適度,要符合孩子個體生理和心理的發(fā)展規(guī)律,還要注意啟發(fā)孩子的興趣并進行持久的一貫的引導。

由于家長的教育心理處于矛盾之中,對孩子的教育容易發(fā)生朝令夕改的現(xiàn)象,這就會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造成不良影響,使他覺得世界變幻莫測,不可捉摸,從而挫傷他理解事物的積極性和判斷事物的自信心。因此,家長必須明確自己的教育目標,增強教育意識,時刻以理性的言行來克服這種矛盾心理,積極地教育、引導孩子更好地發(fā)展。

處理孩子間矛盾的三個錦囊


錦囊1:袖手旁觀,讓孩子們自己解決糾紛

當孩子與同伴發(fā)生糾紛時,父母應先讓孩子學著自己處理。孩子在自己處理糾紛的過程中,才能學會人際交往的本領。父母的“袖手旁觀”介入法,具體的操作可以是:

一、假裝沒有看到孩子的糾紛,繼續(xù)忙自己的事情。

二、對孩子的糾紛,表現(xiàn)出漠不關心的樣子。這并不表示父母完全不關心孩子的沖突,很多時候,父母憑經(jīng)驗可以知道有些小糾紛不用干預和調解,孩子自己能平息和處理沖突。

有時,家長的介入反而使孩子的小糾紛擴大化,有的孩子覺得自己的父母來幫忙了,就更“起勁”了,反而鬧得兇。

錦囊2:“自然后果法”,讓孩子在體驗和反省中解決糾紛。

“自然后果法”是法國啟蒙思想家、教育家盧梭在幼兒道德教育方面提出的教育方法。它是每當孩子有過失行為時,成人不要人為地去限制孩子的自由,而是用過失產(chǎn)生的后果去約束孩子的行為,從而使孩子明白其危害,并下決心不再重犯的教育方法。實踐證明“自然后果法”具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獨特效果,它遠比單純的說教或直接的斥責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錦囊3:規(guī)則內化,讓孩子在范例模仿中解決糾紛。

孩子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父母在幫助孩子解決沖突的時候,提供具體的指導讓孩子去模仿,是符合孩子思維特點的。有的孩子已經(jīng)能分辨是非,但是不知道具體該怎樣做。必要的行為指導和練習,有助于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幫助孩子內化交往規(guī)則。

作為父母,要盡量地引導孩子寬容待人,理解他人。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化解矛盾糾紛,為他們將來與人合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相關推薦

  • 教育隨筆:如何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 教育隨筆:如何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 現(xiàn)在的孩子們都很在意其他的小朋友對自己的一個評價和喜不喜歡和自己玩,特別是對于大班的孩子來說,將近快要上小學讀一年級了,他們懂得東西就越來越多了。在意小朋友對自己的評...
    2021-06-21 閱讀全文
  • 如何處理孩子間的矛盾糾紛 “老師,他打我?!痹谟變簣@里,類似的告狀聲常常不絕于耳,幼兒之間大大小小的矛盾與糾紛(摩擦)接連不斷,經(jīng)常有孩子淚眼汪汪的跑到老師面前尋求幫助,可是經(jīng)過了解,無非是幼兒之間玩耍時一些輕輕的碰撞和一些隨...
    2021-11-13 閱讀全文
  • 如何處理家庭的關系呢? 代際關系顧名思義就是兩代人之間的關系。從狹義上講,兩代指的父母和子女兩代,正確認識與處理好代際關系,對于搞好兩代人的心理協(xié)調,增加兩代人的團結,促進兩代人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上取得更大的進步具有很重要的...
    2021-12-15 閱讀全文
  • 如何化解夫妻育兒的矛盾 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 我們期盼了好久的小寶寶, 然而自從他加入我們的兩人世界,卻爭吵不斷。 這到底是過度時期的短暫危機? 還是我們夫妻間的感情真的出問題了呢? 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是一件令人多么興奮的事,寶...
    2021-12-30 閱讀全文
  • 充滿矛盾的家庭教育:5-1=0 有一位教育工作者說,“如今孩子們在成長中承受著許多矛盾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教化?!笨纯次覀兩磉叺募议L和孩子,這樣的問題確實隨處可見:家長們在告訴孩子什么是對的同時,自己卻總在做一些“錯事”…… 1.“言...
    2021-12-20 閱讀全文

教育隨筆:如何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 現(xiàn)在的孩子們都很在意其他的小朋友對自己的一個評價和喜不喜歡和自己玩,特別是對于大班的孩子來說,將近快要上小學讀一年級了,他們懂得東西就越來越多了。在意小朋友對自己的評...

2021-06-21 閱讀全文

“老師,他打我。”在幼兒園里,類似的告狀聲常常不絕于耳,幼兒之間大大小小的矛盾與糾紛(摩擦)接連不斷,經(jīng)常有孩子淚眼汪汪的跑到老師面前尋求幫助,可是經(jīng)過了解,無非是幼兒之間玩耍時一些輕輕的碰撞和一些隨...

2021-11-13 閱讀全文

代際關系顧名思義就是兩代人之間的關系。從狹義上講,兩代指的父母和子女兩代,正確認識與處理好代際關系,對于搞好兩代人的心理協(xié)調,增加兩代人的團結,促進兩代人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上取得更大的進步具有很重要的...

2021-12-15 閱讀全文

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 我們期盼了好久的小寶寶, 然而自從他加入我們的兩人世界,卻爭吵不斷。 這到底是過度時期的短暫危機? 還是我們夫妻間的感情真的出問題了呢? 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是一件令人多么興奮的事,寶...

2021-12-30 閱讀全文

有一位教育工作者說,“如今孩子們在成長中承受著許多矛盾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教化。”看看我們身邊的家長和孩子,這樣的問題確實隨處可見:家長們在告訴孩子什么是對的同時,自己卻總在做一些“錯事”…… 1.“言...

2021-12-20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