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李開復教子經(jīng):百分之三的時間想管教

發(fā)布時間:2021-10-04 幼兒園三字經(jīng)教案 三分鐘幼兒故事 三分鐘兒童故事

百分之三的時間想管教,百分之九十七時間做孩子的朋友

其實,考慮孩子的時候,我最多百分之三的時間在考慮紀律與處罰,百分之九十七的時間,與這些一點關系都沒有。

我覺得我們做父母主要的工作是去理解孩子,做他們的朋友,然后鼓勵他,幫助他,幫他出主意,做他的軍師,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如果把管教當作是父母對孩子主要的手段或目的,在做父母的本質上,就注定要失敗了。

比如說,我大女兒會喜歡寫些愛情小說與詩歌,然后我就會想辦法幫她去修改啦、出版啦,鼓勵她哪一篇寫得好啦,會跟她開玩笑啦,說這篇是不是在講你自己的故事啦?

小女兒比較頑皮,她喜歡拍一些好笑的照片,我也會跟她錄一些好笑的音啦,拍一些Video(影片),寫一些自傳啦,她年齡小還不會打字,都是我?guī)退颉?/p>

我小女兒小時常跟我說,“我好笨”,其實她一點都不笨,只是惡意的同學中傷,于是我慢慢培養(yǎng)她的自信,我看她的日記寫得很好,就夸獎她,鼓勵她再多寫一點,她寫出興趣之后,居然自己寫了一本《自傳》,到處給人看,還放到了我的網(wǎng)站上的“個人背景”里。

以前我大女兒比較害羞,有些問題沒有聽懂也不發(fā)問。我和她制定了一個可衡量的、實際的目標:她每天舉一次手,如果堅持一個月就有獎勵。然后,我們慢慢增加舉手的次數(shù)。所以她就訂了一個目標,每天上課時一定要發(fā)問,把不懂得的問題問懂,每天下課時衡量自己有否做到。后來達到了這個目標,但是除了發(fā)問,她上課不參加討論。在下一個目標,她就訂了要自己每天至少一次舉手參加討論。一年后,老師注意到,她對課堂發(fā)言有了足夠的自信。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李開復教子經(jīng):發(fā)怒處罰傷害大


氣忿下先叫停,發(fā)怒處罰傷害大

不是光立規(guī)矩的問題,還有互相體諒的問題。假如說,她脾氣不好,對我們大叫之類的,我們也會去考慮是不是因為青春期荷爾蒙,而不會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解決。

如果她做了什么不好的事,一定是要跟她講的,但是就跟大人吵架也是一樣的,你在氣頭上,講道理是講不通的,一個叛逆期的青少年發(fā)脾氣,你打他一頓,罵他一頓,大概也沒有什么用處。還不如叫停,當時你就不要理他,等雙方氣消之后再來講道理。

我有些時候也會脾氣不好,我也會希望對方可以叫停,兩個脾氣不好的人在一起辯論,不會有好下場。

教養(yǎng)孩子和與他人相處是一樣的,無論我是在公司里面對同事,還是對我太太、兄姐等等,任何時候當一方開始發(fā)脾氣不理智了,另一方一定要學會叫停,這是我從人生歷程慢慢學到一個比較有用的方法。

對呀,我也承認我打過小孩。大概是在她們(兩個女兒)十歲以下,各挨過一次打。過去幾次,當我比較不理性的時候,對孩子太兇了也好、打她們也好,事后都蠻后悔的。并不是說她們沒有做錯,不該得到懲罰,而是覺得這樣對父女關系,對她們的成長過程,都有負面的影響。

身體的疼痛是可以很快復愈的,但如果傷了她的心,你對她這樣粗暴,她會想,“你是不是不愛我了?”或者親子的關系會變得有點隔閡,“你是我的朋友,你怎么可以打我?”讓她們覺得無助;或者做父母親的會覺得,“我怎么是這樣的一個人?”這些情況會造成我,或者其它(有相同情況)父母的后悔。這時就應該下一個決心,就是以后不要動手。

李開復教子經(jīng):只是聽話不是優(yōu)點


教養(yǎng)子女有許多需要重視的原則,但如果我只能挑選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我會說是培養(yǎng)孩子的積極性。有了積極,其它的特質如理智、快樂、自信等等,就可以自然而然隨之掌握。

主要的理由是因為今天的世界已經(jīng)不一樣了,那些消極被動,只是聽話,或害怕處罰(的孩子),他們進入社會往往會覺得非常地迷茫,不知所措,會習慣性地需要別人告訴他們怎么做;但當一個孩子有積極性的時候,無論是要讀書,要實踐學習如何找工作、找興趣,其它的事他都可以自己安排,當你有了積極性之后,就可以自己設計了。

只是聽話不是優(yōu)點

許多父母希望孩子乖,如果乖就是聽話,聽話就是要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從這個觀點來看,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太乖,相反地,我希望他們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做最乖的小孩,絕非是我培養(yǎng)小孩的目標。但如果乖是善體人意、懂禮貌,這些我覺得還是不錯的。

不聽我們的話,是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有權力來跟我們討論一些事情。中國人總是把“聽話”當作一個孩子的優(yōu)點。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只做聽話的孩子,我要他們成為講理的孩子。聽話的孩子可能只是盲從,而不見得懂道理。講理的孩子會在你有理時聽話,那不就是我們所要的嗎?

李開復教子經(jīng):孩子愈大規(guī)矩要愈少


雖然我相信啟發(fā)式教育,但是我也相信孩子需要管教,需要規(guī)矩。我對“規(guī)矩”的定律有四個:

1.定好規(guī)矩,但是首先把規(guī)矩的道理講清楚,不是盲目地服從;

2.在規(guī)矩內(nèi)孩子有完全的自由;

3.違背了規(guī)矩孩子將受到講好的懲罰;

4.規(guī)矩越少越好,才能起到啟發(fā)的作用

如果你不告訴他原因,孩子不會因為你說的一件事是對的或是錯的,就在心里深深記住。設立規(guī)矩卻又不講為什么,一方面,小孩子就無法學習自律;另外一方面,孩子會把父母親定位為獨裁者,沒有通融的余地。

如果你訂了一個他無法接受的規(guī)矩,他不是認為你不好,就是會叛逆性地想去做什么。

這些規(guī)矩,如果你把它訂得像是監(jiān)獄般的死硬,如果孩子違背了,我就要來處罰,孩子聽話就會變成一個他律性的,而非自律性的,他律性的規(guī)矩恰恰就會讓孩子變成消極被動的,只有自律性的才可能變成積極主動。

我覺得孩子愈小的時候,可能愈需要這些所謂的規(guī)矩,但隨著孩子長大,可能父母要學著信任孩子。違規(guī)要懲罰,但規(guī)矩要愈少愈好,而且孩子愈大,愈需要愈少愈好。

李開復教子經(jīng):培養(yǎng)自律而非他律的孩子


培養(yǎng)自律而非他律的孩子

在中國,父母對孩子的關愛特別的深,生怕孩子受一點傷害。所以他們對孩子更多的是保護,放不開手腳,這樣卻導致孩子有很大的依賴性。

著名的管理學家彼得?杜拉克(PeterDruke-r)指出,“未來的歷史學家會說,這個世紀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術或網(wǎng)絡的革新,而是人類生存狀況的重大改變。在這個世紀里,人將擁有更多的選擇,他們必須積極地管理自己?!边M入了社會后,孩子必須自己決定自己的行業(yè)、自己的老師、自己的老板、創(chuàng)業(yè)還是加入公司,學工還是學商……,每一天面臨的都是選擇。孩子需要獨立性、責任性、選擇能力、判斷力。

一個孩子如果長大了還是只會背誦知識,聽話被動,等著別人幫他作決定或做事情,那他進入社會就算不被欺負,也不會被重視。

我小時候記得最清楚的事,是我五歲的時候,告訴父母親說我不想讀幼兒園了,大部分的父母親可能會說“好呀,好呀,我認為你應該繼續(xù)讀。”或“不,不,不,你不該再讀了”。但我的父母就是把這個決定交到我的手上。

他們一方面告訴我說,你去讀的話,可能是全班最小的學生,與你同齡的人在一起,有什么不好呢?另一方面也告訴我,當然,你要去讀也可以,我認為你可以學得更快,成長得更好,還告訴我如果考試過了就可以讀。講清楚事情的利弊,讓我決定。

當Google創(chuàng)辦人布爾(SergeyBrin-)與佩吉(LarryPage)接受記者訪問,到底他們的成功應該歸功于曾經(jīng)就讀過的哪個學校時,他們的答案并不是斯坦福大學,而是蒙特梭利小學。因為在那樣的環(huán)境,他們學會了“自己的事,自己負責,自己解決”。

李開復教子經(jīng):創(chuàng)造不需要處罰孩子的環(huán)境


創(chuàng)造不需要處罰孩子的環(huán)境

不過,處罰還是會的。我大女兒比較小的時候,可能是六、七歲的時候,在計算機上與陌生人講話。我們那時與她約定,如果你在網(wǎng)絡上與陌生人講話,還是上了一些比較不好的網(wǎng)站,被我們發(fā)現(xiàn),就可能……比如說,兩天不可以用計算機。這是他們比較小的時候,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管那么多了。

但我覺得,任何的懲罰應該都盡量地不要做。我會寧愿讓她沒有犯錯的機會,而不是讓她犯錯、被發(fā)現(xiàn)…然后受到懲罰。

每一次孩子違背規(guī)矩受到懲罰,其實對她的心靈都是一種打擊。孩子違背規(guī)矩的話,可能都有理由。也許她是抱著僥幸的心態(tài);也許認為這件事只要不被捉到就可以做;也許她說,你訂的規(guī)矩,我不同意,我就要叛逆。不管是什么理由,最后孩子違規(guī)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被捉到或沒被捉到,對她都是負面打擊。

所以什么是我們在乎的?寧愿營造一個環(huán)境,讓她沒有機會犯錯。比如說,我們會把計算機放在家庭廳里,位置就在廚房,餐廳,客廳中間,每天我跟我太太,總有一個人會在這三個地方走來走去。這并不是監(jiān)視她,我們也不會走到她跟前,看她正在做什么事,但她知道我們在她旁邊。

李開復教子經(jīng):如何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雖然我們做父母的都想要把子女呵護一輩子,但培養(yǎng)他們積極獨立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當然,并不是說當孩子三歲的時候,你就讓他要獨立。當孩子還分不清楚對與錯的時候,父母還是要輔導,但是父母親要學著慢慢去放手,慢慢地,讓孩子自己去決策。

除了把選擇權給孩子,培養(yǎng)孩子的負責心、好奇心,信任他們,別無他法。然后,還有五件不要去做的事:

(1)不要用太多規(guī)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讓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歡做的事。如果你有顧慮,用“共同決定”的方法誘導他。例如,孩子喜歡玩計算機,不要說,“不準!”告訴他,如果功課做完了就可以玩,但是一周只能玩兩個小時。把每一個“否定”變成“機會”,把自主權從你身上轉移到孩子身上。

(2)不要懲罰失敗??梢詰土P懶惰、依賴、逃避、不負責任等不良行為,但是不要懲罰失敗。失敗是學習最好的來源,懲罰失敗可能會挫傷孩子創(chuàng)造的動力。如果父母只要想要孩子避免失敗,會有幾個不好的后果,第一個就是孩子可能會為了怕失敗只去追尋那些很簡單的目標,不敢自我挑戰(zhàn),把自我的目標訂得太低了,第二呢,他可能認為失敗是一種懲罰,是羞愧的事情,甚至失敗了不承認,或是無法從中學到教訓,這是相當可惜的事情。

(3)不要說教: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說教,他可能失去判斷力,如果孩子不相信說教,他可能叛逆,或不信任你。

(4)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辦代替,放手讓孩子自己做。

(5)不要過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務,剝奪孩子自己的選擇權,不要覺得自己為孩子安排的路是通向成功最直的路,孩子只有服從。

在管教的方法上,沒有一定的對錯,因為孩子要因材施教;另外,我覺得父母親也有自己的個性,不代表只有一種方式(才是對的)。但對我來說,我個人認為(加強語氣),對一個孩子來說,你用“不允許”,“不準”,“做了違規(guī)就要處罰”,這種傳統(tǒng)的方法來教導孩子的話,我覺得他會學會的就是:“我不應該做這件事,因為我怕懲罰”。

我覺得更好的方式是鼓勵他們,激發(fā)他們?nèi)プ鱿胱龅氖虑?,每個人都該有自己想追尋的理想,更鼓勵他們正面地往這邊走,負面的則才用“稍稍的”懲罰把它擋住。

李開復寫給家長的一封信


寫了四封給中國學生的信后,許多學生問我:“開復老師,你為什么不寫一封信給我們的父母呢?作為一個父親,你可以分享你教育子女的理念和經(jīng)驗?!?/p>

作為一個熱衷教育的父親,我確實有不少教育孩子的經(jīng)驗。但對這封信我一直有些猶豫,因為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在好幾位同學的多次鼓勵下,我逐漸意識到了寫這封信的重要。我問他們:“如果寫一封信給你們的父母,你們會希望我說些什么呢?”他們說:

“告訴我們的父母:我們長大了,真的可以照顧自己。就讓我們自己闖一闖,哪怕是碰碰釘子也好?!?/p>

“告訴我的父母:你們對我的期望好高,我總是達不到,總覺得對不起你們。我希望你們能夠接受一個平凡的我。當你們看到我已經(jīng)盡力而為時,能不能鼓勵鼓勵我?”

“告訴我們的父母:我不想做一個讀書的機器,我想找到自己的興趣,希望你們能支持和理解我?!?/p>

“告訴我們的父母:我真的好想和你們成為朋友,但我不知道該如何開口?!?/p>

聽了這么多充滿熱情和期望的話,我提起了筆。我想寫出我對家庭教育的真實想法,想與大家分享我的教育理念,想幫助那些平日里疏于交流的父母和孩子,為他們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其實,教育孩子這件事并不是很難,我們只需要把握這樣一個最基本的原則:

培養(yǎng)一個懂事明理、善于學習、自主獨立、自信積極、快樂感性的孩子;然后和他成為無所不談的朋友。

中國廣大的家長朋友們,我希望和你們進行真誠而深入的交流。在教育孩子方面,你們可能比我有經(jīng)驗,也有很多好的方法。我并不強求你們認可我在這封信中談到的方法和理念,而是希望你們知道,你們的孩子有許多發(fā)自內(nèi)心的話想告訴你們。如果有時間的話,你們最好能和孩子們面對面地談一談。如果這封信能夠讓一些家長知道孩子們藏在心底的話,能夠讓家長和孩子們彼此溝通和理解,甚至成為無所不談的“朋友”,那么,我寫這封信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培養(yǎng)懂事明理的孩子

中國人總是把“聽話”當做一個好孩子的必備條件。但是我希望我們的孩子不要只做聽話的孩子,而是要成為懂事、明理的孩子。聽話的孩子可能只會盲從他人,而不見得知道為什么要那么做。懂道理的孩子善于分析每件事背后的原委,他們會在父母講的話有道理時百分之百地服從,在父母的話不完全正確時則會與父母主動討論、交流——這樣的孩子才是既尊重父母、又堅持原則的好孩子。

雖然我相信啟發(fā)式教育的優(yōu)越性,但我同時也相信嚴格管教的必要。孩子們的成長既需要啟發(fā),也需要紀律和規(guī)矩。他們既需要培養(yǎng)自信,也需要學習如何自省。

關于“規(guī)矩”,我總結出了四條定律:

定好規(guī)矩,但首先要把與規(guī)矩相關的道理講清楚,不能盲目地要求孩子服從;

在規(guī)矩的限制范圍內(nèi),孩子有完全的自由;

違背了規(guī)矩,孩子將受到預先講好的懲罰;

規(guī)矩越少越好,這樣才能發(fā)揮啟發(fā)的功效。

另外,父母應盡量抓住每一個“機會教育”——生活中隨時可能出現(xiàn)的,可借以教導孩子、幫助孩子的小事——的時機對孩子進行教育。但應當在教育中多用正面的例子,少用負面的例子。比如,如果你想教孩子“見到長輩要主動起立打招呼“,那你自己就必須每次都做到。做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如果對孩子的要求很嚴厲,但自己卻沒有首先做到,這樣是不能贏得孩子的尊重和信服的。

尤其在人格塑造方面,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例如,對孩子進行誠信教育,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人格和思想時,家長個人的表現(xiàn)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和成長。所以,除了用榜樣或故事(而不要用說教?。﹣斫虒Ш⒆右酝?,家長還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與自己所倡導的行為相反的事情。

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的家長本身對價值觀的選擇就很迷茫。比如在如何對待誠信、正義等問題方面,因為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相當多的矛盾和負面的例子,家長自己可能也不是特別堅定。如果把這樣的思想傳遞給孩子,他們就很難擁有正確、堅定的價值取向,當他們走向社會后,就很容易在現(xiàn)實面前感到迷茫和困惑。所以,我覺得有必要提醒中國家長,教育孩子時,眼光要放長遠些。中國已經(jīng)走上了國際舞臺,我們要用國際化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判斷生活中的現(xiàn)象,不要被一些負面的例子所干擾,不要做負面的事情,更不要向孩子灌輸負面的思想。

好的父母能為孩子創(chuàng)造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他們只是在孩子碰到困惑時才給以建議和幫助,他們更善于引導孩子,善于和他們溝通,而不是強加給孩子某種期望或價值觀。

培養(yǎng)善于學習的孩子

在今天這個“應試教育”的學習環(huán)境里,我們很難完全忽視孩子們的課業(yè)成績。但是,孩子在這樣環(huán)境里面臨很大的壓力,我們需要更多地體諒他們,不要總是將一些不切合實際的目標加在他們身上,更不要有這樣的想法:“自己沒有實現(xiàn)的理想,一定要在孩子身上實現(xiàn),而不管他們愿不愿意或有沒有天賦?!碧叩哪繕嘶虿缓侠淼钠谕贾粫o孩子太大的壓力,讓孩子產(chǎn)生對不起父母的愧疚感。因此,家長不要把孩子的學習成績看得太重,只要他們盡了力就好;不必總要求孩子考第一,只要今天比昨天有進步就可以了。其實,對孩子來說,打好基礎和真正掌握學習方法遠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家長應盡量將自己的期望合理化??梢砸蠛⒆用看味甲龅帽壬弦淮魏靡稽c,讓他們慢慢進步。如果看到不合理的或不切實際的目標,孩子可能很早就放棄了。

家長應盡量把自己對孩子的要求轉變成對孩子的建議。當然這并不是說要放任孩子自己去闖,也不是說要放棄履行家長的約束權,而是要盡量正確地引導孩子。

家長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這樣只會培養(yǎng)孩子片面的競爭心理,對他們步入社會后必須參與的團隊合作將是個不小的障礙。

對孩子還說,學習時不要只重視書本里的死知識。在《做最好的自己》一書中,我曾解釋過四種學習的境界:

境界一、熟能生巧:在老師指導下學習,掌握課本上的內(nèi)容,知道問題的答案;

境界二、舉一反三:具備了思考的能力,掌握了學習的方法,能夠舉一反三,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境界三、無師自通:掌握了自學、自修的方法,可以在沒有老師輔導的情況下主動學習;

境界四、融會貫通:可以將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于生活和工作實踐,懂得做事與做人的道理。

作為父母,我希望大家能夠把握每一個機會,幫助孩子提升學習的境界,幫他們從死記硬背升華到融會貫通。

家長應鼓勵孩子去圖書館和網(wǎng)絡中學習和獲取知識?,F(xiàn)在的網(wǎng)絡是不折不扣的知識海洋,其中有最好的學習英語的互動工具,有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所有課程,有“開復學生網(wǎng)”這樣的學生互助社區(qū),對孩子們的成長很有幫助。當然,網(wǎng)絡中也有很多負面的誘惑,所以,家長最好能經(jīng)常告訴孩子在網(wǎng)絡上學習的正確方法。

家長應鼓勵孩子為了學習而學習,而不只是為了分數(shù)而學習。比如,有一次我女兒考試時,有一道題她認為做對了一半,但卻被判全錯。當時,我要她去問老師,但她不愿意去,因為老師肯定不會給她加分。我就利用這個機會告訴她,去問老師的目的是學習知識,和老師討論解題的正確方法,而不是為了加分,因為分數(shù)并沒有那么重要。

家長應鼓勵孩子自己動手,鼓勵他們用剛剛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他們知道學習是有用的,而不是為了考高分。大家也許都記得,在學習時背誦歷史年代或數(shù)學公式時是多么的枯燥!如果學了知識而不加以使用,那么,死記硬背的東西就會早早地還給老師。我建議家長朋友們在不影響孩子正常學習的前提下,和孩子們一起做一些“實踐中的學習”。例如,我的孩子學指數(shù)的概念時,我們讓她拿一個銀行存折來計算利息,當她看到利息一年一年以指數(shù)的方式累積下來,最終可能變成一大筆財富時,她對指數(shù)的理解就不再只停留在書本的層面上了。當她學習美國歷史時,我讓她做了一個生動的作業(yè):用電腦動畫和我們倆“生動”的配音,重現(xiàn)美國歷史的一個片斷。有一句格言說:“我聽到的會忘掉,我看到的能記住,我做過的才真正明白?!痹诮逃⒆拥倪^程中,這句話真的非常有效。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要啟發(fā)孩子主動地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在我的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會和老師配合,幫助孩子自己設定學習的目標,自發(fā)地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我大女兒上中學時,每半年學校都會要求學生設定一個學習目標,半年后衡量有沒有達到。以前我女兒比較害羞,課堂上有些問題沒有聽懂也不敢發(fā)問。所以她就在我的幫助下訂了一個目標:每天上課時一定要發(fā)問,把不懂的問題搞清楚,每天下課時衡量自己是否做到。后來,她每天都可以實現(xiàn)這個目標,但她發(fā)現(xiàn),除了提問題以外,自己上課不愛參加大家的討論。于是,在設定下一個目標時,她就要求自己每天至少參加一次討論

相關推薦

  • 李開復教子經(jīng):發(fā)怒處罰傷害大 氣忿下先叫停,發(fā)怒處罰傷害大 不是光立規(guī)矩的問題,還有互相體諒的問題。假如說,她脾氣不好,對我們大叫之類的,我們也會去考慮是不是因為青春期荷爾蒙,而不會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解決。 如果她做了什么不好的事,...
    2021-10-04 閱讀全文
  • 李開復教子經(jīng):只是聽話不是優(yōu)點 教養(yǎng)子女有許多需要重視的原則,但如果我只能挑選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我會說是培養(yǎng)孩子的積極性。有了積極,其它的特質如理智、快樂、自信等等,就可以自然而然隨之掌握。 主要的理由是因為今天的世界已經(jīng)不一樣了...
    2021-10-04 閱讀全文
  • 李開復教子經(jīng):孩子愈大規(guī)矩要愈少 雖然我相信啟發(fā)式教育,但是我也相信孩子需要管教,需要規(guī)矩。我對“規(guī)矩”的定律有四個: 1.定好規(guī)矩,但是首先把規(guī)矩的道理講清楚,不是盲目地服從; 2.在規(guī)矩內(nèi)孩子有完全的自由; 3.違背了規(guī)矩孩子將受...
    2021-10-04 閱讀全文
  • 李開復教子經(jīng):培養(yǎng)自律而非他律的孩子 培養(yǎng)自律而非他律的孩子 在中國,父母對孩子的關愛特別的深,生怕孩子受一點傷害。所以他們對孩子更多的是保護,放不開手腳,這樣卻導致孩子有很大的依賴性。 著名的管理學家彼得?杜拉克(PeterDruke-...
    2021-10-04 閱讀全文
  • 李開復教子經(jīng):創(chuàng)造不需要處罰孩子的環(huán)境 創(chuàng)造不需要處罰孩子的環(huán)境 不過,處罰還是會的。我大女兒比較小的時候,可能是六、七歲的時候,在計算機上與陌生人講話。我們那時與她約定,如果你在網(wǎng)絡上與陌生人講話,還是上了一些比較不好的網(wǎng)站,被我們發(fā)現(xiàn),...
    2021-10-04 閱讀全文

氣忿下先叫停,發(fā)怒處罰傷害大 不是光立規(guī)矩的問題,還有互相體諒的問題。假如說,她脾氣不好,對我們大叫之類的,我們也會去考慮是不是因為青春期荷爾蒙,而不會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解決。 如果她做了什么不好的事,...

2021-10-04 閱讀全文

教養(yǎng)子女有許多需要重視的原則,但如果我只能挑選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我會說是培養(yǎng)孩子的積極性。有了積極,其它的特質如理智、快樂、自信等等,就可以自然而然隨之掌握。 主要的理由是因為今天的世界已經(jīng)不一樣了...

2021-10-04 閱讀全文

雖然我相信啟發(fā)式教育,但是我也相信孩子需要管教,需要規(guī)矩。我對“規(guī)矩”的定律有四個: 1.定好規(guī)矩,但是首先把規(guī)矩的道理講清楚,不是盲目地服從; 2.在規(guī)矩內(nèi)孩子有完全的自由; 3.違背了規(guī)矩孩子將受...

2021-10-04 閱讀全文

培養(yǎng)自律而非他律的孩子 在中國,父母對孩子的關愛特別的深,生怕孩子受一點傷害。所以他們對孩子更多的是保護,放不開手腳,這樣卻導致孩子有很大的依賴性。 著名的管理學家彼得?杜拉克(PeterDruke-...

2021-10-04 閱讀全文

創(chuàng)造不需要處罰孩子的環(huán)境 不過,處罰還是會的。我大女兒比較小的時候,可能是六、七歲的時候,在計算機上與陌生人講話。我們那時與她約定,如果你在網(wǎng)絡上與陌生人講話,還是上了一些比較不好的網(wǎng)站,被我們發(fā)現(xiàn),...

2021-10-04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