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方法很重要
發(fā)布時間:2021-09-21 教育研究方法筆記 怎樣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筆記是否只有“壞”孩子才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而所謂的好孩子并不需要呢?在接觸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好”孩子不敢將自己的問題袒露出來,他們不想因此破壞在家長、老師、同學眼中的形象,他們活得很累。所以,很多的“好”孩子都成了兩面派,表面上樂觀快樂,內(nèi)心深處卻悲觀孤獨。
然而,上述問題被家長和教師忽視了。有很多高學歷的父母,總是自信自己的教育方式?jīng)]有問題。一個高中生曾在來信中說道:父親是復旦大學的教授,母親是某公司的副總經(jīng)理,從小家庭就給了她一種無形的壓力,當她轉(zhuǎn)入一所新的重點高中后,因為一時不能適應學校環(huán)境以及長期以來家庭給她的壓力,她的學習成績開始下滑,然后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huán),直到高考前,她的恐懼達到了極點,最后她想到了自殺……幸運的是,這個女孩得救了,但女孩的父母仍沒有意識到是他們的教育出了問題,他們一直認為是孩子太不懂事了,不懂得珍惜生命,不懂得知恩圖報。
天下哪有生來就懂事的孩子呢!孩子不僅需要好的朋友、好的老師,更需要好的父母!從這個事例我們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是要每個父母重視的。(中國陶行知研究會賞識教育研究所陶言)(合同幫幫網(wǎng) wwW.551336.COM)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親子關(guān)系比教育方法更重要
親子關(guān)系比教育方法更重要
父母是孩子一切問題的根源
“我們自己想象孩子應該是什么樣,然后再想象出對付孩子的辦法”,這是非??膳碌挠齼河^。那么,什么是正確的育兒觀呢?——其實,我想說的是:親子關(guān)系比教育方法更重要!
大家都聽過“性格決定命運”,那什么決定性格呢?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我們童年遭遇的親子關(guān)系會內(nèi)化到孩子的心里成為內(nèi)在的關(guān)系模式,這一整套內(nèi)在的關(guān)系模式就形成了我們的性格,決定了我們的命運。
母嬰依戀關(guān)系奠定了孩子的生命底色。童年的關(guān)系模式,與我們今天的事業(yè),婚戀,親子關(guān)系,有著絲絲入扣的對應。這么說好像人生是決定論,實際上親子關(guān)系決定的是我們?nèi)松钠瘘c。
孩子需要被看見
我們先說說孩子的“存在感”。存在必須在關(guān)系中才能產(chǎn)生。如果嬰兒對媽媽笑,媽媽沒有反應,嬰兒就傻掉了。他會想,“我存在嗎,媽媽存在嗎,這個世界怎么了?”如果嬰兒的各種反應得不到媽媽的回應,那嬰兒會活在一個感覺里,就是整個世界都是支離破碎的。
那么,通常的回應有哪幾種,并分別有哪些后果呢?
第一個就是重復對方話語中跟情感有關(guān)的詞。
比如說寶寶跟你說,“媽媽,這個小狗好可愛??!”那媽媽可以回應說“媽媽看到了,真可愛!”
這就是重復他說的話。重復對方表達出來的情緒或者你感受到的情緒,去確認它,彼此都會很幸福。
第二種是無關(guān)反應。
比如一個小孩子說“媽媽,我剛才看見了一只狗,好可愛的!”有的媽媽會說:“你作業(yè)寫了沒?”
如果孩子在最初和媽媽的溝通中,經(jīng)常得到無關(guān)反應,那么,長大后,他就會感覺到跟別人溝通是一種很愚蠢的事情,于是變得冷漠。當然,他也可能會非常聰明,在自閉在自己的世界中的時候,思路很清晰,但他覺得跟別人聊天是很無聊的事情。
第三種是情感逆轉(zhuǎn)。
“媽媽,這個小狗好可愛啊。”“報紙上剛報導一個人因為狂犬病死了!”等等類似這種反情感的話,你們會感覺到你的能量出去了,被活生生地擰回去。
當我們成年之后,我們不會記得這個憤怒的,但這個憤怒一直藏在心理,后來就會通過情感逆轉(zhuǎn)表達出來。
第四種,就是不想回應。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做過一些惡夢,比如自己掉坑里了,或者是遇到其他的危險,就會呼喊“媽媽”,但是媽媽沒有回應。這讓孩子會感覺“要死了,媽都不會來救我”。
如果你想暫時自己存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愿意回應孩子,你可以跟孩子說,“我知道你想跟媽媽互動,你的要求很好,但由于媽媽自己的原因,媽媽想自己待一會,這不是你的錯。半個小時后媽媽再陪伴你好嗎?”
控制是最壞的教育
下面,我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一些兒童的行為習慣:
1.孩子吃手指,要不要制止?
首先,孩子為什么吃手指,有人研究發(fā)現(xiàn)胎兒在肚子的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吃手指了。嬰兒覺得把手舉起來,然后還可以放進嘴里,他會非常喜悅,就像發(fā)現(xiàn)新大陸一樣,是一項壯舉。
孩子在1歲之前,探索世界的工具就是嘴巴,他會把所有的東西放到嘴里去試探。有的家長很緊張,其實孩子是非常非常小心的,處在全然的覺知當中的,只要他們不被打擾,就不會有什么問題。我們只要保證周邊的環(huán)境安全衛(wèi)生,就盡量讓孩子們自由探索。
如果孩子在1歲之后,它還要吃手指,那怎么辦?答案還是:不作為,就讓他吃。有可能是因為口欲期尚未探索夠,有可能是通過吃手指彌補對母乳不夠的缺憾。無論什么原因,我們只能深深的允許而不是制止。有的孩子就是比別的孩子行動得晚,那是因為你的孩子有獨特的特點,不要把他糾正成流水線產(chǎn)品,千篇一律,孩子所有的東西都是需要我們呵護的,而不是去改變。
2.怎樣讓孩子避免危險?
只有我們體驗過了,我們的智力才會發(fā)展。我爸爸對我很好的一點就是爸爸很少用結(jié)論嚇唬的方式教育我。我小時候跟他一起釘釘子,刨木頭,這些看似危險的動作成了我童年有趣的回憶。
孩子天然地處在覺知當中,他不會有事沒事把自己弄傷了。比如小孩愛玩刀,我們可以跟他一起去摸刀,慢慢地去摸它,慢慢達到傷害的臨界狀態(tài),讓孩子自己去體驗這種感覺。有過刀子體驗的孩子,外出時被繩子纏住,他才會尋找類似刀子的尖銳物品去割斷繩子,這就是智力發(fā)展。而只學習過刀子很危險這個結(jié)論的孩子,是沒有能力自救的。
如果我們只是學到了一些結(jié)論,我們的智力是沒有發(fā)展的,我們發(fā)展的是恐懼和制約。媽媽時刻處在焦慮當中,孩子覺得探索新世界是件很恐怖的事情,摸索新事物覺得危險,孩子從小學會了恐懼和制約。
控制就等于扼殺精神生命。你如果管他吃飯,他覺得吃飯就是痛苦,你如果要管他學習,他覺得學習就是痛苦。我控制你,你的意志就不存在了,存在的就是我的意志。你的控制欲伸向哪里,孩子一生就會感受到無窮無盡的痛苦。
3.要不要給孩子定規(guī)矩?
很多家長問我,要不要給孩子定規(guī)矩,當時我想的是法律說合同的主體是要有民事行為能力的平等的人,才能定合同。孩子不是一個獨立的行為人,怎么跟你定合同呢?怎么跟你定一個交換的條件去執(zhí)行?這是不合理條約。規(guī)則的意義就是維護雙方的感受。
有的媽媽問我,她的孩子都會刷牙了,還要她幫忙一起刷。我問她和孩子一起刷牙的過程中,你們的感受是什么,她說都很開心啊,我說這有什么問題嗎?孩子如果學到遵守規(guī)矩等于難受,那他以后怎么自覺遵守這個規(guī)則呢?如果這個規(guī)則讓孩子很開心,這就是一個很好的結(jié)果。規(guī)則就是這樣產(chǎn)生的,兩個人的感受都被照顧到,這個時候的規(guī)則就等于舒服,當沒有人監(jiān)管的時候,他還是會愿意遵守規(guī)則的。
4.孩子有了壞習慣怎么辦?
每一個乖孩子都很可怕,他們一生都在按父母的規(guī)矩做事,他們自認為是乖孩子,別人一定要愛他。當他們遇到巨大挫折,再乖也沒人愛,乖的邏輯被沖擊到崩塌,會發(fā)生很可怕的事情。
我有一個朋友,要離婚,他說我過去所有的事情都是父母安排的,我想做一件父母沒有安排的事情,那就是離婚,他其實不是沒有感情了,就是因為他被壓制的太久了。
任何控制都會遭遇反彈,不管是多么正確的控制。每一個頑固壞習慣的背后,都是匱乏愛的痛苦吶喊。
如果你的孩子存在一些壞習慣,你可以告訴他“寶貝,你不管怎么樣,都是我的孩子,我知道你的生命有自己的發(fā)展規(guī)律,我沒有能力理解,但是我可以陪伴和看見?!?/p>
每個靈魂降生到世界上,都有一個使命,這個使命不需要任何督促,只需要愛和自由,他自然就會體驗。
家長應該給孩子怎樣的愛?
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什么對他是最好的。我們有多少人是活在焦慮中,就是因為現(xiàn)實跟我們想象得不一樣。
為什么說要信任,因為大家看一下這個寓言,干旱時節(jié),小樹為自保把葉子蜷縮起來。園丁A看到表象理解本質(zhì),及時補水;園丁B什么也不管,小樹熬到雨季也活下來了。園丁C學了很多知識,認為樹葉伸展是健康的正確的,所以不辭辛勞把葉子一片片掰開——結(jié)果可想而知。
我們可以不懂得教育,我們不需要成為心理學家才能生孩子,但是我們要保持一顆謙卑的心,就是你永遠不比孩子更知道什么對他來說是最好的。
教育的本質(zhì),是父母的自我修行。我們對自己的覺察體驗有多深,就會有多謙卑??匆姾⒆拥那疤?,是看見自己。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如果你把全部的認知教給孩子,孩子最好也不會超過你了。
父母是孩子一切問題的根源,愛與自由是唯一的答案。
有效親子閱讀,選對方法很重要
一、親子閱讀常見誤區(qū)
親子閱讀可以幫助家庭建立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但是,許多家庭對親子閱讀存在一定誤區(qū)。下面,家長可以參考一下,自己在親子閱讀過程中,是否存在以下誤區(qū):
1、家長對親子閱讀理解不到位
有家長認為,由于小孩子年紀小,對某些事情理解不夠,所以,在幼兒園階段家長比較重視孩子的閱讀興趣,但是,等到孩子上小學了,家長認為孩子自己會認字念書了,就讓孩子獨立閱讀,家長不再參與。
在自己孩子上幼兒園時,大部分家長都比較關(guān)注親子閱讀,一旦孩子上了小學,親子閱讀的熱情與參與意識就逐漸消失或蕩然無存,導致親子閱讀在作用也沒有延續(xù)。
2、閱讀環(huán)境營造不到位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現(xiàn)今的家庭的條件比較優(yōu)越,家里的客廳、臥房都愿意花費大筆的金錢去裝潢,卻舍不得用少許的費用布置實用的書房,致使孩子無法擁有溫馨寧靜的閱讀環(huán)境。
此外,很多家長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后,就會將壞情緒帶回家中,也容易讓自己的情緒去影響孩子閱讀:興致高、情緒好時陪孩子看看書;不高興、沒興致時就不理睬孩子的要求。
如果一個家庭無法提供溫馨寧靜的讀書環(huán)境給孩子,是難以做好完善的家庭親子閱讀活動,也難以讓孩子愛上閱讀這件事。
3、閱讀材料選擇不到位
很多家長在為孩子準備閱讀材料時,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主觀性。據(jù)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70%以上的家長,只是憑自己的喜好和判斷為孩子選書,較少考慮到孩子的需求和意愿,而且在為孩子選擇圖書時,更多的是從智力開發(fā)的需要考慮,選擇范圍較窄。
有近30%的家長還說不清為孩子選擇圖書的依據(jù),或僅僅只是為了滿足孩子的購買欲望。
4、閱讀時間投入不到位
很多孩子喜歡看電視、玩電子游戲和上網(wǎng),與書本的距離越來越遠。此外,很多家長寧愿長時間陪孩子一起學奧數(shù),學藝術(shù),卻不愿意投入時間和孩子一起進行親子閱讀。
5、閱讀方法指導不到位
在具體的指導過程中,父母對孩子閱讀能力的發(fā)展特點認識不夠,沒有考慮到孩子在閱讀過程中的接受方式和接受特點,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親子閱讀,也無法有效調(diào)動孩子閱讀的興趣和欲望。
二、應該如何進行親子閱讀
對于孩子來說,閱讀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對于不喜歡閱讀的孩子,父母可以通過一些方式,讓孩子在文字的世界里重獲信心,提升閱讀能力。下面,我們?yōu)楦魑话职謰寢屘峁┳寣殞毧鞓烽喿x的方法。
1、選擇合適寶寶的書籍
由于孩子年紀小,理解力有限,所以,當寶寶練習閱讀的時候,不要讓他讀太難的書,如十個字有八個都不認識,就會使他感到特別的沮喪。
你可以為他選一本字詞較簡單,但有故事情節(jié)生動有趣的書籍。通常孩子對生動有趣的事情存有好奇心,也容易增強孩子的學習興趣。
另外,如果寶寶喜歡重復地讀一個故事,父母不要因為覺得閱讀量不夠而不受用,其實,這種重復閱讀的方式,恰恰能夠增強寶寶閱讀的自信,偶爾還可以讓他向大家面前脫稿復述故事。
2、遇到生字,不妨先跳過去
生字是寶寶閱讀時最大的障礙,畢竟4、5歲寶寶的識字能力有限,我們無法勉強他認識或記住所有教過他的字。但父母可以想辦法,減少寶寶遇到生字時的阻礙。
如當寶寶閱讀遇到生字詞時,可以先跳過讀后面的內(nèi)容,然后你再返回來問寶寶:“你覺得這個詞在這兒應該是什么意思呢?”結(jié)合寶寶對內(nèi)容的理解,幫他猜出詞義,再認真地教他這個字詞要怎么念、是什么意思等。
3、通過聊書來增強孩子的閱讀興趣
想增強寶寶的閱讀興趣,可以通過“聊書”的方式,即是和寶寶一起聊書里的內(nèi)容。事實證明,和孩子講書里故事,可以促進他的詞匯積累、理解能力和會話能力。
在和寶寶一起閱讀的時候,你可以和寶寶討論書里的內(nèi)容,如當小紅帽來到外婆家,但不知道床上躺著的是大灰狼,你可以問:“你覺得下面會發(fā)生什么事呢?”
事實證明,在給孩子讀完故事之后,家長再和他討論故事中的情節(jié);或讓寶寶說說自己的想法。這些都可以促進寶寶對故事內(nèi)容的理解,讓他更有成就感,從而增加自信。
4、注意閱讀時的態(tài)度
父母在閱讀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認真態(tài)度、重視程度,是會直接影響到幼兒對于閱讀這件事的。所以,當父母在和孩子一起閱讀的時候,最好能夠屏蔽外界打擾,有專門的空間和時間,專心地和孩子一起閱讀。
育兒心得: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很重要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貝。我們都期望他們能夠平安、健康、快樂地成長。對于孩子的教育,我也一直處在不斷的學習、探索和反思中,希望自己能夠與孩子一起成長,一起磨煉,一起成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的言談舉止、道德品質(zhì)以及家庭的溫馨、和睦對孩子來說是至關(guān)重要的。
一、德育
個人品德是一切道德行為的基礎(chǔ)。教育孩子講道德要從自身、身邊做起,使她從小尊敬長輩,友愛他人,不欺負弱小。孩子做對了要贊賞,做錯了要恰當批評,讓她樹立起一個正確的判別事物對錯的觀念。內(nèi)心善良、懂禮貌、講文明、辨是非、懂得換位思考,這一切應該從小就抓起。
例如:孩子很小的時候攻擊性就很強,喜歡打人,常常把其他小朋友弄哭。個性強一點的孩子往往都會這樣,我想在她上幼兒園前一定要想辦法治好她。有一天下班回家有媽媽過來告狀說我女兒昨天又打了她的孩子,抓破她孩子的臉?;氐郊椅曳浅D托牡囟紫聛韱査骸懊總€孩子都是爸爸媽媽心中的寶貝,是不是?”(因為我平常都會向她強調(diào)這一點,所以我敢肯定她一定會說“是”)。她果真說:“是啊?!蔽依^續(xù)說:“你要是被別人打了,爸爸媽媽一定會很心疼,很傷心!但同樣的,你把別的小朋友打了,她的爸爸媽媽也會很心疼,很傷心啊,因為她也是她爸媽的小寶貝??!”這個時候她已經(jīng)不知不覺地低下了頭,她開始知道自己的這種行為是會令別人傷心的。從此以后,我們這條街上的孩子都愿意跟著她,一起玩,一起笑,偶爾鬧點小矛盾也很快會和好。
二、獨立性,有主見,培養(yǎng)孩子的能力
孩子不可能一輩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父母想一代要比一代強,就必須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作為父母我們要尊重孩子的選擇,賦予孩子行使選擇的權(quán)利,不要用自己心中的選擇去評價孩子。
例如:孩子自己衣服的顏色,什么時候看書、畫畫、玩耍、彈幾遍古箏、看多久的動畫片、玩多久的游戲,只要是在合理的范圍內(nèi),就由她自己選擇決定。當孩子跟我在一起時,她會安排的井井有條,有時還會指出我做得不足的地方。也許作為家長,我們應該要學習聰明地示弱,把機會讓給孩子。孩子也只有在一次次的實踐,思考中,不斷長大,獨立,然后超越父母。
三、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
孩子是父母的體現(xiàn),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所以,我們要求孩子做到什么,我們自己首先要做到,身教重于言傳。而且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yǎng)成的,我們要幫助孩子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慢慢養(yǎng)成習慣。告訴她每天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重要的。對于醫(yī)生,時間就是生命;對于商人,時間就是金錢;對于你,時間就是知識與成長。利用安排好了時間,你可能長的枝繁葉茂,但如果浪費了時間,那你可能弱小干枯。但勞逸要結(jié)合,該學習的時候認認真真學習,該玩的時候就痛痛快快地玩。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分數(shù),而是讓孩子有能力去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并享受生活。
例如:早上起來洗臉、刷牙、疊被子,自己整理并管理好自己的東西,用過的東西要記得放在哪??赐暌徊縿赢嬈螂娪?,跟孩子一起探討一下有什么教育意義或者是有哪些體會和感受。大人討論問題,你也可以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表達自己的看法。大人有哪些你認為不對或不好的地方,你也可以指出來。
四、多贊賞,多鼓勵,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這樣說的:“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焙⒆拥淖孕旁从诟改笇λ膼邸2灰邌荨拔覑勰恪边@三個字,也不要羞于表達。愛孩子,愛伴侶,愛父母就應該大聲說出口。不僅是這樣,我們還要充分信任她
孩子的感覺很重要
孩子的感覺“天很冷,你要多穿件衣服!”
“我不冷..."
"胡說!這么冷還說不冷,我都凍得直哆嗦,你一定要再穿件毛衣!”
......
“寶貝,再多吃一點!”
“我飽了?!?/p>
“不行!才吃了這么點兒,怎么可能就飽了?你一定還沒有飽,再吃點兒!”
......
“爸爸,我怕......"
"怕什么?有什么好怕的?一點兒都不可怕!你怎么那么膽小,沒出息..."
......
"這水太涼了,不要再游泳了,趕緊上來!”
“我不覺得涼啊,挺舒服的?!?/p>
“我說涼就是涼!你趕緊起來,要感冒了..."
......
“明明是你不對你還生氣!你有什么理由生氣?!”
不知道這樣的對話在大家做父母的和孩子之間有沒有出現(xiàn)過。我回想自己的童年,發(fā)現(xiàn)這樣的對話幾乎天天都有,而且也不會覺得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一直到前兩年我和我先生去參加了一個關(guān)于婚姻和家庭的營會,其中的一個講題叫做“感覺就是感覺,感覺沒有對錯”時,我才醒悟到,原來感覺是自己的,是真實的。雖然這個講題是針對夫妻關(guān)系的,可是我覺得在我們的親子關(guān)系當中不也應該帶入這種概念嗎?對同一個東西或是同一件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覺和想法,這是多么正常啊。
可為什么作為夫妻一方,作為父母,我們那么不能理解和接受配偶或是孩子的不一樣的感覺呢?做父母親的,因為覺得自己是大人了,覺得孩子年齡小,不懂得正確判斷,就一直否定孩子的感覺。孩子覺得“不冷”,父母覺得“冷”,父母就立刻判斷孩子的感覺是錯的并糾正。孩子對很小的事情感覺害怕,父母作為大人無法體會無法理解,只能強加否定,更甚者還帶上嘲諷。想想看,作為孩子,雖然年紀小,有自己的感覺也是多么天經(jīng)地義的事,卻一再地不被接納,不被認同,他們是多么迷惘,多么無奈,甚至嚴重的會不相信自己,會否定自己,壓抑自己,變得無法正確認知和判斷自己的感覺。
自從學習了這個功課都,我和先生都討論并下了決心,一定要時時提醒自己在面對孩子有和我們不一樣的感覺和看法時,我們的態(tài)度和做法。之前,我們也是和我們的父母輩一樣,類似上面的對話也時時都出現(xiàn)在我們和孩子之間?,F(xiàn)在我們改變了,比如,如果我們覺得天氣冷,而孩子不覺得,我們會先接納她的感覺,會說“你不覺得冷,是嗎?”然后說出我們的感覺“可是爸爸媽媽覺得好冷呢!”這樣讓孩子認識到每個人的感覺是不同的,但是沒有誰是對誰是錯。如果孩子因為不覺得冷而不愿意多穿衣服而大人卻擔心著涼的話,我就會把衣服帶著,她如果一直不覺得需要穿,就不要穿。比如孩子害怕什么,我們也會先說“你害怕它,對嗎?爸爸(媽媽)知道了?!比缓笤傧朕k法解釋和引導她。如果孩子還是怕,那就接受,我們的孩子何必要如此無畏呢?很多事情等他們慢慢長大了,對這個世界有更多了解了,也就不再害怕了。
在這個過程中,我還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孩子在我做晚飯的時候跟我說她肚子餓了,而明明在一個小時前她才吃了她的下午茶點。這個時候,我會問她“你是真的肚子餓,還是只是嘴饞了想吃零食呢?”(因為我們家的規(guī)矩是吃正餐前不可以吃零食或是別的東西)如果她還是堅持說是“肚子餓了”,我就會說“我知道你的肚子餓了,但是現(xiàn)在快要吃飯了,你不可以再吃其他的東西。再忍耐一下,晚飯很快就好了?!闭J同孩子的感覺并不意味著順從他們的要求。認同了孩子的感覺,之后再加以引導和教育。這樣,同時也在培養(yǎng)孩子的同理心。
育兒觀念:教育孩子要用對方法
我也是個家長,別其他人一樣,對孩子的教育很頭疼,沒什么別的特別的地方。教好孩子是所有家長的希望,都希望孩子是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下面我就孩子比較容易出現(xiàn)的幾個問題和家長老師交流一下。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幼兒時期的教育活動很是關(guān)鍵,可以幫助孩子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基本的禮儀禮貌,行為符合社會一般的道德規(guī)范。孩子以后就不會走錯路,走偏路,也為家長以后的工作生活節(jié)省很多的精力。
首先說說孩子吃飯的問題。所有人都是吃自己想吃的,孩子自然也不例外,只不過他們不會控制自己,會亂吃零食,結(jié)果就是到吃飯時間吃不下飯,怎麼辦?美國人的方法是每餐飯必須吃好才可以吃零食其他東西,如果期間孩子說吃飽了,也不必強喂,只需在吃下頓飯之前收起所有食物,讓孩子知道不吃飯就會饑餓。饑餓的滋味是不好受的,他們會牢牢記住不吃好飯的代價。采取這個方法需要注意和家里的老人溝通下,不然老人心疼孩子,偷偷給東西吃,會讓你前功盡棄的,呵呵!
其次就是文明禮貌,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往往在外邊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就會記在心里,突然的某一天,家長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不知道從哪里學會了一些不文明的語言和行為。出現(xiàn)這種情況第一責任人應該是家長,因為對孩子影響最大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在不知不覺中教會了孩子很多。孩子獲取知識一個重要渠道就是通過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所以打鐵還需自身硬,家長們先管好自己吧,只有自己注意文明禮貌,孩子們才會不受不良影響。當然,受到生活環(huán)境的限制,孩子總會遇到一些不文明的言行,此時,家長要注意認真對待,及時指正不可敷衍,要讓孩子們知道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正確的,幫助孩子從小樹立起正確的文明道德觀。
再有一個問題就是誠實。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總有孩子會說謊,也或者是把真實情況隱瞞起來。首先家長要和孩子講明說謊的危害,認識到誠實是一種美德,誠實的人受到別人的尊重,說謊話的人是可恥的,不受歡迎的。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孩子們不懂問起來,家長礙于各種原因不能講實話,這些都對培養(yǎng)孩子的誠實不利。家長們只有從我做起,盡量不要對孩子說謊,自己的孩子也就不會變成愛說謊的壞孩子。
最后,孩子的教育不只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也有必要融入社會教育。社會也是一個大學堂,孩子們遲早會進入社會成為社會集體人。我們在教育孩子時盡量貼近生活,多參加社會生活,并注意對孩子的活動進行指導,引導孩子們樹立健康積極的生活觀。
育兒心得:教孩子要用對方法
育兒心得:教孩子要用對方法
猶記得小時候調(diào)皮搗蛋不聽話,得到的往往是爸媽的一頓打,屁股疼的同時還要聽著爸媽的碎碎念:“讓你不聽話!看你還敢不敢!”一直以來,家長都在摸索著教育孩子的方式,現(xiàn)今,我們教育孩子,不用打罵的方式,就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結(jié)果!
打罵孩子的常見原因
有家長被問到為什么要打罵孩子的時候,很多人下意識的就會回答“孩子不聽話”,作為家長,我們打罵孩子,總認為是孩子的錯,卻很少去用其他方式來管教孩子。
其實,不管怎么教導孩子,最終的結(jié)果又是怎樣,其責任都在父母身上。正是因為父母不愿花心思用別的方式教育孩子,才會出現(xiàn)打罵的現(xiàn)象。
傳統(tǒng)教養(yǎng)觀念
自古以來,就有著“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傳統(tǒng)的教養(yǎng)觀念。在這些觀念中,父母與孩子的關(guān)系就是上對下,并沒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處的概念,而我們的父母責深受這些觀念的影響。
自我情緒管理不佳
當家長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或挫折,而自己的心智又沒有那么成熟時,有些家長就容易把怨氣發(fā)泄到孩子身上。當家長的生活無法打到自己的期望時,就會把壓力放到孩子身上,一旦孩子的表現(xiàn)不能令家長滿意,那么家長多半會打罵上前。
熟悉的成長經(jīng)驗
由于沒有及時接受新知識,或是經(jīng)驗不足,所以有些家長就直接就套用原來父母的管教模式,只要不順父母的意,就會受到這樣的打罵處罰。因此,當他無法使自己的孩子照他的方式來做事或生活時,也就喜歡用最熟悉的方式管教孩子。
尋求快速方便的方法
有些家長就覺得,打罵最管用,既方便,見效又快,還懶得想別的辦法,所以就會用這種方式來管教孩子。每當孩子犯錯,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揍。
其實,很少有人天生就會教導孩子,也很少有父母很順利的就能成為育兒高手,想要做一個成功的家長,就需要不斷的充實自己,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管教孩子的方法,若你現(xiàn)在正在思考應該怎樣對待孩子,那就一定要來看一下!
不打不罵管教孩子的妙法
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計的同時,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了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盡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xiàn)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
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也在變化,那么教養(yǎng)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跳出自己的成長經(jīng)驗,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耐心傾聽孩子
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家長可以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當家長的心思已經(jīng)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
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tài)度來對待孩子。建議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nèi)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
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于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么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lǐng)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么正確和重要。
同孩子做協(xié)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xié)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
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家長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家長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建議家長暫時離開現(xiàn)場,或是轉(zhuǎn)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談談。
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來要求孩子。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xiàn)。
真誠對待孩子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所以說,在面對孩子的時候,用一顆真誠的心,尊重的心去面對,效果會更好。
榮譽感對孩子很重要
榮譽感是什么?解釋起來非常繁瑣,但是通俗地來說就是個人存在的價值高,同時別人能夠接受你。日常生活中充斥著集體榮譽感、團隊榮譽感、班級榮譽感,當然還有個人榮譽感。那么,孩子的榮譽感具體是什么呢?爸爸媽媽要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榮譽感呢?
一、什么是孩子的榮譽感
孩子的榮譽感,是一種能促進孩子奮勇向前的動力。榮譽感可以提高孩子待人接物做事的積極性,促進孩子積極地做一些事情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感和價值意義。??
二、孩子缺乏榮譽感的壞處
1.孩子缺乏榮譽感,平時就只會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同時不會去主動幫助他人,為人相對也比較自私。
2.孩子缺乏榮譽感,沒有什么明確的目標和渴望。??
3.孩子缺乏榮譽感,對自己的價值認識比較差,不知道自己能夠創(chuàng)造出多大的價值,這一般都是因為自卑或者自信心不足所致。??
三、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榮譽感
1.孩子的榮譽感不是一出生就有的,主要是通過后天的培養(yǎng)出來的,這期間少不了爸爸媽媽的努力。對于孩子的一些行為,如果是值得表揚的,爸爸媽媽一定要及時夸獎,千萬不能吝嗇自己的贊美。
2.表揚孩子要講究一個度,根據(jù)孩子的所作所為,適度地表揚和鼓勵孩子,這樣才是對孩子的肯定,從而培養(yǎng)孩子的榮譽感。孩子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就會更努力了。??
3.單憑家長的表揚還是不夠的,孩子非常喜歡被稱贊,他們希望得到更多人的贊許。因此,老師也要適當?shù)亟o孩子一些鼓勵,一來可以讓孩子覺得自己的行為被認可了,二來還可以讓孩子更好地與人交流。??
4.給孩子定下目標,讓孩子知道該往哪里努力,又或者是孩子有目標的話,爸爸媽媽要善于挖掘孩子的興趣愛好和長處,讓孩子知道該往哪里努力,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榮譽感。??
5.學會尊重孩子,但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也要給予適當?shù)呐u,嚴重的時候還可以給孩子一點小懲罰,不過,最重要的是讓孩子認識到錯誤所在,知道該如何改正錯誤。??
榮譽感對孩子來說是一種精神動力,所以爸爸媽媽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榮譽感,讓孩子有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