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是祖國幼苗,怎堪踐踏?
發(fā)布時間:2021-09-02 什么是教育筆記 兒童歌謠 兒童成長打傷、燒傷、燙傷、性侵、遺棄……當這些令人發(fā)指的暴力來自于最親的養(yǎng)育者時,家,這個原本如天堂般幸福溫暖的地方,旋即蛻化成受虐兒童不幸的地獄。如何防止虐待兒童、有效制裁施暴者、保護兒童權利,在中國,依然任重而道遠。(2014-5-26,搜狐網)
孩子是上天賜予每個家庭的天使,百般呵護仍顯不夠。然而,虐待兒童事件卻層出不窮,方式各樣,對兒童的身體和心理都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口。
兒童家暴事件多出于以下幾個原因:
1、父母之間感情不和。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愛情的結晶,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當夫妻感情變淡的同時,對孩子的重視也有所減少,有的甚至會遷怒于孩子,導致部分兒童受到家暴的待遇。另外,隨著社會的急劇發(fā)展,現(xiàn)代人的工作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很多人會將工作中受到的挫折發(fā)泄到無辜的孩子身上,輕則怒罵,重則隨意動手。
2、繼父或者繼母?,F(xiàn)代生活節(jié)奏加快的同時,離婚率也隨之見長,孩子在被迫接受父母分離的同時,更有可能受到繼父或者繼母的不公平待遇,從而發(fā)生被虐的情況。
3、管教孩子的方式。國家一直在努力杜絕孩子在學校接受教育時的體罰問題,但是,當越來越多的問題發(fā)生在家庭中時,我們卻有點無能為力。每個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都很高,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同時,我們更需要注意的是教育方式問題。當孩子犯錯誤時,打罵不應該成為唯一的解決方式。
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環(huán)境是孩子形成正確思想和優(yōu)秀人格的基礎?,F(xiàn)代的幼兒教育實際上就是環(huán)境教育,并且年齡越小受環(huán)境的影響就越深刻。所以,受到家暴待遇的兒童心理上的傷害遠比身體的傷害更嚴重。
當然,在我國而言,受到家暴待遇的兒童還在少數,但是,兒童的成長問題確實引起我們的重視。防止外界對孩子傷害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家庭方面的原因。因此,在國家加大《未成年保護法》的執(zhí)法力度的同時,社會與家庭之間應該互相監(jiān)督,確保兒童在健康的環(huán)境中成長,以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美國父母是怎樣育兒的?
對孩子來說,父母是保護人和撫養(yǎng)者,更是活生生可以效仿的榜樣,我來看看美國的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不作批評
在美國時,常有小孩子被父母帶來我家玩兒。“你們的地毯和家具真漂亮!”“我喜歡你的熱情!”這些出自小孩子嘴里的贊美話常叫我驚奇。
如果你不慎在某一場合穿了一件不合時宜的衣服,熟絡的中國同胞往往會當面提醒或批評一番,要么就是背后議論一番。而美國人就不會大驚小怪多管閑事地評說你,畢竟穿衣戴帽是個人的自由。非要說什么的話,那也一定是“多么的與眾不同呀!”等類似贊美的話。一般情況下,美國人決不當面批評人家。多說幾句好話又不破費錢財,說者聽者都高興,何樂而不為呢?這就潛移默化地傳教給了孩子,不僅僅是對外人的贊賞,孩子還經常將贊美回饋給家中的親屬:“媽媽,你真行!”“外公,我要長成像你一樣健康!”聽著天真幼童的表揚,會不會覺得很受用呢?
平凡小名
我去美國友人家中作客,就親耳聽到她叫自己的3歲小兒子“皮特”。小皮特也只叫我的名字,直呼他外公為“尼克斯”,沒有“阿姨”、“外公”這樣的后綴。
另外,美國人既使給孩子起小名,也不像中國人那樣刻意或者甜膩,那些幼兒的乳名平凡普通,美國父母可不愿讓孩子因為名字由寵生嬌。這樣的小事上體現(xiàn)出美國孩子在社交上的自信和隨意,明顯地比中國孩子扭捏認生的神態(tài)要大膽開朗,為日后出入社會和人際交往奠定人人平等的素質。
真正平等
鄰居家有個四五歲的小男孩,一次他正在院中開玩具汽車玩兒,父親從室內推門出來,問他是否使用了安全帶?駕駛執(zhí)照怎么沒有帶?無照駕駛時警察會怎樣等等,一五一十頭頭是道。若是按照中國人的思維,那么小的孩子能懂什么,何必為此費口舌。但美國的爸爸媽媽不這樣認為,他們會告訴你雖然大人孩子年齡上有差別,可在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鼓勵參與
有一次小男孩的玩具車出了問題,父親不但自己在院中替他修理,還叫來孩子一起動手參與,忙前忙后;孩子還一邊忙一邊問,父親認真地回答著問題,儼然平等的對待著一位同齡的朋友。玩具車修好后,父親輕輕拍了拍小家伙的頭,伸著拇指說了句什么,小家伙也友好的揮著手掌。后來我留意到,父親在給園子除草、修剪等家務勞動中,總會叫上孩子在一起干,演繹著一幅幅其樂融融的親情圖畫。
不許犯規(guī)
中國父母教育自己的子女原則不可謂不嚴格,但是在實際施行中卻又常常因自己的原因帶頭破壞了已經訂立的規(guī)矩,比如孩子的睡覺問題。美國家庭中,都訂立有孩子入寢的時間,時間一到,大人就會提醒孩子該去睡覺了。孩子逐漸地自覺養(yǎng)成習慣向家人道晚安,不管大人還在進行什么活動。
中國的父母定好的規(guī)矩往往在逢年過節(jié)、有客來訪、某些情況下容忍孩子違背?!敖裉鞝敔斈棠虂砜茨?,不用早去睡覺。來唱個兒歌,讓爺爺奶奶高興高興!”“難得大過節(jié)的,不用那么早睡,來看我們打牌?!辈坏凳竞⒆右?guī)矩是可以破壞的,而且大人也在身體力行地打破這個規(guī)矩。對孩子來說,父母是保護人和撫養(yǎng)者,更是活生生可以效仿的榜樣。美國的家長都十分注重自己以身作則的形象,拿出很多的時間陪孩子游戲,并在生活實事中耐心引導教育孩子。
幼兒舞蹈《踏浪》舞蹈是很適合幼兒的運動
先放一段幼兒舞蹈的視頻,然后我們再談幼兒舞蹈。
視頻: 幼兒舞蹈-踏浪
舞蹈是比較適合幼兒學習的,對幼兒的身心發(fā)育都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yōu)槭裁匆囵B(yǎng)幼兒舞蹈能力?
幼兒舞蹈不僅可以陶冶幼兒的性格和品德,幼兒舞蹈還可以發(fā)展幼兒身體運動的機能。
1、培養(yǎng)兒童身體對節(jié)奏的敏感性,開發(fā)他們的藝術潛能。
2、培養(yǎng)少兒的興趣、信心、毅力、意志等優(yōu)良品質,從而促進少兒智力全面發(fā)展。
3、培養(yǎng)兒童的舞蹈基本功,培養(yǎng)兒童的平衡、協(xié)調能力等,從而實現(xiàn)孩子身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4、培養(yǎng)兒童良好的姿態(tài)和氣質。
5、培養(yǎng)和增強兒童的注意力、模仿力、表演能力、形象思維能力等學習能力,并且促進兒童全腦的開發(fā)。
幼兒舞蹈都有哪些特點
幼兒舞蹈邊歌邊舞,形象直觀,易于被兒童理解和接受,對兒童的身體素質、情感、審美、注意力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明顯促進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
學習幼兒舞蹈能給孩子帶來什么好處
幼兒舞蹈通過科學系統(tǒng)的訓練方法,培育孩子們良好的姿態(tài)以及高貴的氣質,增強孩子身體的協(xié)調能力,培育身體對節(jié)奏的敏感性,給孩子美和藝術的熏陶,開發(fā)他們的藝術潛能。同時,學習幼兒舞蹈還能培養(yǎng)和增強兒童的注意力、模仿力、表演能力、形象思維能力等,提升兒童的學習效果,實現(xiàn)兒童學習成績的提高,培養(yǎng)孩子的綜合能力,為孩子的全面發(fā)展打下基礎。
幼兒舞蹈的教學方法
兒童天性好動,喜歡模仿,喜愛看舞蹈節(jié)目,更渴看參與表演。在這些年的舞蹈教學中,我根據各年齡階段幼兒認知發(fā)展水平的不同特點,總結出了適合兒童在學習和表演的四種模式的舞蹈創(chuàng)編和教學方法,逐步實現(xiàn)了教學的主動性,收到了良好效果。
1、啟發(fā)性的教,創(chuàng)造性的學。
2、加強音樂課的趣味性:激發(fā)幼兒學習舞蹈的愛好,學習不僅有感知、記憶、想象、思維等熟悉成分參加的智力活動,情感、意志非熟悉成分,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從激發(fā)愛好進手,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幼兒偉大教學,就本質來講,是一中藝術熏陶,因此我們要培養(yǎng)個幼兒對舞蹈的愛好,要重視培養(yǎng)過程,而不應該夸大結果。要讓幼兒在有趣的音樂活動中發(fā)展能力,把握一定的粗淺知識和技能后,感到快樂,進步愛好,又促進了能力的進步。
3、在教學中以表揚為主,教師要以自己的情緒感染幼兒。教師本人興高采烈,幼兒才能精神飽滿,使幼兒沉醉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中,享受著音樂的美。
4、教師必須重視對舞蹈教材的分析:分析舞蹈音樂的旋律、節(jié)奏、性質、情緒、速度、力度以及動作風格,協(xié)調的重點、難點,以及反映舞蹈情緒的動作要點,研幼兒舞蹈大賽究教練的方法。分析好動作要領后,老師再根據舞蹈動作的規(guī)律:身體的重心與平衡,動作的反作用,動作的控制與松弛、正確、熟練、優(yōu)美示范。采用精講多練,舉一反三的方法,引導幼兒往發(fā)現(xiàn),促進幼兒多思考,促進幼兒積極主動學習。
兒童做作業(yè)拖拉是怎么回事
我家孩子天天晚上做作業(yè)都要做到3-4小時,拖拉、慢吞吞、做做玩玩、做作業(yè)挑挑揀揀。雖然費心費力做出來的作業(yè)卻效果不理想,不是被老師批就是少做、漏做等。怎么辦?這是不少家長頭疼的問題。
拖拉是怎么回事?
拖拉是一種具有消極傾向的行為模式,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性格。
拖拉就是喜歡把該做的事情盡量往后拖,懶散、低效、耗時。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孩子,很容易受到老師和同學的排斥,不僅在學校環(huán)境中常處于劣勢,而且長此以往,會一直弱化孩子的自信心,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
孩子愛拖拉,首先要考慮的原因是孩子是否缺乏學習的目標,或者家長從小一味包辦代替從而導致孩子責任感缺失。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也是家長對孩子的信任度不夠,家長都不信任,孩子那里來得自信心動力呢?
其次孩子沒有學習的目標,學好學壞一個樣子,是否與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不嚴有關呢?孩子沒有學習的目標,沒有樹立起學習的理想,行動自然就不會主動,就會很隨意,免不了拖延和低效。一旦形成習慣,就會沉淀成一種心理定勢和行為方式,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影響孩子成長的絆腳石。
孩子一味拖拉,家長若也一味包辦代替,隨意遷就,孩子就會在拖拉中嘗到甜頭。孩子一旦習慣了,就會把自己當成“國寶熊貓”,事事都等著家長操辦,后果將不堪設想。
再次,孩子的自我管理的培養(yǎng)是否到位,孩子在時間觀念上的培養(yǎng)是否有效,都值得家長思考。愛拖拉,是孩子缺乏自我管理動力的表現(xiàn)。做事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注意力的集中與否。而注意力的培養(yǎng)又與嚴格的要求有關,要求的隨意性,必然會給孩子帶來松懈的理由。好的時間觀念的培養(yǎng)也非常關鍵,比如說家長是否以身作則,在家庭活動中是否也能定時、守時、按時完成每一件事呢?這些都直接影響著孩子時間觀念的形成。
建議
“愛拖拉”看起來是小問題,但不進行矯正,就可能發(fā)展成大毛病。像現(xiàn)在社會上給“90”后的潛臺詞就是“自我”在以上這幾點里是不是也有很重的“自我”形為呢?因此這一點尤其需要家長朋友們重視,要在錯誤發(fā)生的“初始階段”就進行干預和糾正。
建議家長朋友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些嘗試:
首先,幫助孩子樹立學習目標。生活中,我們不妨采用記筆記的方法,記下今天必須完成的學習目標,越具體越好,例如今天必須背誦10個單詞,或者必須完成某科作業(yè)。然后,根據筆記,隨時監(jiān)督。
其次,教會孩子時間管理的方法。這里可以采用“契約”的方法,也就是用約定監(jiān)督并有規(guī)則的督促孩子做作業(yè)。家長們可以根據孩子的作業(yè)量和孩子做作業(yè)的效率,幫孩子估算出做作業(yè)需要的時間,和孩子商量出一個明確的時間期限,慢慢地,家長就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按任務定時間,孩子在自己給自己定時間契約的過程中,學習就會慢慢自覺起來。
再次,培養(yǎng)孩子堅持不懈的精神。例如可以和孩子一起,進行一些簡單的體育活動,比如做俯臥撐、舉啞鈴等,以做10個為起點,每天增加1個,堅持1個月,然后保持或適時增加。通過培養(yǎng)孩子堅持不懈的精神,激勵孩子改變拖拉的毛病。
國外對“幼小銜接”是怎樣做的?
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問題,受到世界各國普遍重視,并已成為當前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發(fā)達國家進行了大量研究,其目的就在于讓幼兒在入學前接受一二年的預備教育,提高學前兒童的身心發(fā)展水平,掌握一部分知識和技能,減少幼小銜接的坡度,從而減輕他們進入小學后的負擔。
★美:注重數學和自然科學教育
美國十分重視兒童的早期教育,注意兒童教育與小學教育銜接的研究。美國幼兒園基本上附設在小學里,接納4-6歲兒童,作為“小學階梯”。對上小學一年級之前的5歲兒童限定進行為期一年的預備教育,主要是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fā)展,為其入小學作好準備。在教育內容上,強調教育內容要符合時代的要求,對幼兒進行數學和自然科學的教育。這對幼兒智力發(fā)展有著深遠影響,這樣就為幼兒進入小學奠定了良好基礎。
★英、瑞士:幼兒教育與小學低年級合并教育
瑞士有26個州,各州都有自己的教育制度,日內瓦所實行的就是將學前兩個年級與小學一二年級設在一個機構中。日內瓦的“MaisonDes Detits”學前教育中心就是由學前兩個年級和小學的一二年級構成,設在一幢樓房里成為獨立的教育機構。日內瓦的“Ecole DuLirron”學校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由學前兩個年級與小學一二年級組成,另一部分是三年級至六年級,雖然都屬于學校統(tǒng)一行政管理,但卻是以小學二年級為界劃分兩部分管理。
英國初等教育分為2~5歲兒童的保育學校,5~7歲兒童的幼兒學校和7~11歲兒童的初級學校,兒童從5歲開始實行義務教育,全部入幼兒學校,經過兩年預備教育后再入初級學校。從幼兒學校的課程來看,盡管幼兒學校屬于小學階段,但課程的內容、要求以及活動的組織形式仍然從學前教育階段開始,逐步向小學過渡。另外,英國也充分重視托兒所與幼兒學校間的銜接。在倫敦,當前較普遍的作法是將保育學校與幼兒學校合并在一起,這種做法避免了兩類機構在環(huán)境與社會交往范圍上的差異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問題。
在學校及教室環(huán)境的設計上也體現(xiàn)出顯著的連續(xù)性。英國和瑞士幼兒教育與小學低年級教育都十分重視物質環(huán)境的布置與安排,力求讓兒童在與物質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發(fā)展。幼兒活動室內的科學角、美工角等
室里出現(xiàn),這樣就能減少幼兒進入小學班級里產生的陌生感。當然,活動角的材料在內容、性質上已有所變化,進入小學后,材料逐漸向實物符號、詞語方面轉變,部分活動角的內容轉變?yōu)閴Ρ谏蠌堎N的形式。
瑞士和英國考慮到幼小銜接的需要,其教育機構設置的主要趨勢是將學前兩個年級與小學一二年級設置在同一個環(huán)境之中,將幼兒教育與小學低年級教育結合或合并為一個教育階段來考慮,從環(huán)境布置、課程設計、教師培訓都以創(chuàng)設一個整體的、連續(xù)的、發(fā)展而協(xié)調的學習環(huán)境為中心。
★日:幼小銜接列為終身教育體系
日本把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置于終身教育的背景下來考慮,文部省明確指出幼小銜接不是要幼兒園培養(yǎng)與小學特定學科內容直接連續(xù)的東西,而是培養(yǎng)兒童上小學后成為其生活、學習基礎的東西。在小學教育方面,重要的是如何將幼兒園教育的成果進一步延伸、發(fā)展和深化。在幼兒園教育方面,新大綱對幼兒園課程內容作了重大改變,原來的六領域(體育、 語言、自然、社會、美工、音樂)改為五領域(體育、語言、人際關系、環(huán)境、表現(xiàn))。在小學教育方面,文部省在小學一至二年級的課程中增設一門新課——生活課。生活課包含了原來小學課程中理科(以自然、地理、理化基礎知識等為內容的課程)和社會科(以社會常識和技能為內容的課程),取消理科、社會科。但生活課又非二者簡單的結合,它是一門新的具有科學教育特色的綜合課。幼小課程目標、內容、教育方法等的改革為幼小銜接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幼小改革后目標的一致性,使幼兒園教育能成為兒童在小學繼續(xù)學習和發(fā)展的基礎。
★法:三大法案加強幼小銜接
為使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既體現(xiàn)出合理的層次性,又體現(xiàn)出它們之間良好的過渡性,法國陸續(xù)頒發(fā)的三大法案中有關條文均提出加強幼小銜接。其具體措施如下:
1.增加男性教師。
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的研究表明,幼兒園教師單一由女性擔任,對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不利,因此提倡男性擔任幼兒園教師。
2.科學劃分母育學校和小學的學習階段。
把學前兒童和小學兒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前學習期”,包括母育學校2、3、4歲的兒童;第二階段為“基礎學習期”,包括母育學校5歲兒童和小學前兩年級的兒童;第三階段為“鞏固期”,包括小學最后三個年級的兒童。把兒童按年齡分為三個階段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兒童重復學習。使學前階段與小學老師每周要用一個小時來探討每個階段兒童應達到的實際水平,并確定每個學生達到該水平具備的條件。
3.合并母育學校與小學的監(jiān)督視導工作。
4.母育學校教師與初等教育教師接受同樣的培訓也是法國幼小銜接的一個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