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寶寶專注力的行為
發(fā)布時間:2021-08-28 力的教案幼兒園 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寶寶幼兒園的游戲專注力也稱注意力,它原本是寶寶成長過程中自然具有的本能。為什么寶寶會逐漸喪失這種本能呢?關鍵在于寶寶成長的環(huán)境里總是充滿了“干擾”因素,這些“干擾”在不經意間破壞了專注力自我成長的本能。
No.1不分時機的關心、干擾、催促
2歲的家家正在地板上專心拼積木。她把積木堆起來,嘩地又推掉,然后再堆再推。堆的時候一臉專注,推的時候滿臉興奮……奶奶一會兒過來“寶貝,喝水了”;一會兒“寶貝,餓不餓?”;一會兒“寶寶累不累,要不要休息了?”本來玩得好好的家家發(fā)起飆來……很多父母會抱怨孩子寫作業(yè)坐不住,不是吃東西,就是擺弄小汽車,一會兒又去偷看電視……看家家的案例就該知道原因了!當寶寶專注地玩的時候,你一會兒問要不要喝飲料,一會兒問餓不餓,試問寶寶怎么會專注于手頭上的事情呢?寶寶的專注力不是被培養(yǎng)出來的,是被保護出來的。因此,你不分時機地關心、干擾寶寶,只會破壞寶寶的專注力。
No.2提供給寶寶太多玩具[零思考方案網 wWW.ZHE135.COm]
你若是以為玩具多、書籍多,寶寶就會很開心,就會增長很多知識,那就大錯特錯。當然,如果有你在旁邊陪伴和指導,寶寶會有一定的收獲;如果你只是把玩具和書扔給寶寶自己玩自己看,寶寶很容易形成浮躁和注意力渙散的毛病。因為寶寶一般很快就會厭倦,并不斷地換其他玩具。久而久之,注意力不集中的習慣就形成了。有目的的活動更容易集中寶寶的專注力。游戲開始時,你可以幫助寶寶選擇,不要所有的玩具都堆在地上,寶寶一會兒玩一樣,什么都玩不長,這樣的游戲是沒有意義的。游戲質量的高低不在于玩具的多少,也不在于玩具價值的高低,而在于寶寶在游戲中獲得了怎樣的發(fā)展。
No.3缺乏耐心
動物園猴山旁,蒙蒙高興地看著爬高躍低的小猴子。一旁的爸爸不斷催促著:“走了走了!還要看老虎、獅子呢!”小家伙不為所動:“我要看猴子!爸爸,猴子也有手對不對?”爸爸一邊敷衍著一邊又開始催:“走啦,有什么好看的!”很多時候不是寶寶缺乏耐心,而是大人提前喪失了觀察的耐心。就像蒙蒙爸一樣,總會從現實的角度去考量,如買了門票就要一次都看完或者天快黑了要盡快看,但是寶寶的專注力卻集中于自己感興趣的事上。所以,當寶寶專注于看,專注于觀察的時候,你不要為了趕時間而打斷他的蓬勃發(fā)現力。與其走馬觀花快速看完所有,不如一次看不完再來一次,讓寶寶盡情享受專注的樂趣、發(fā)現的樂趣。
No.4玩游戲時過多干涉強迫
星星在沙灘上玩沙堆游戲,他小心地用鏟子挖著,把沙子送進小桶里,裝入桶里的沙還沒有灑在衣服上的多。可他一點不在意,不一會兒星星壘出了一個長方體,一個圓柱體……媽媽從旁邊走過來大叫:“怎么把衣服都弄濕了!”爸爸也來了:“兒子,你的房子怎么沒有裝門呢?來,爸爸教你,在這里留個小門!”“我不要留小門……”星星立即沮喪起來。爸爸媽媽總是不經意間破壞寶寶在快樂中建立起來的專注力,用自以為是的行為干涉瓦解了寶寶的自尊心和成就感。
教育小叮嚀:請在寶寶需要的時候再出現。當寶寶沉浸在游戲中,請遠遠地陪伴他,以能給他安全感的距離為宜。不要對寶寶的半成品評頭論足,當他希望你分享他的快樂時再和他分享。
No.5對待寶寶的重復不耐心
3歲的童童反復把杯子里的水倒進另外幾個杯子里。他仔細觀察著,發(fā)現這些杯子高矮、粗細各不同。有的杯子水剛滿,有的杯子水剛好半杯,還有的杯子很小。媽媽在門口觀察了半天,看到童童把水灑了一身,再也忍不住,立馬制止童童。寶寶如此專注地反復做一件事,完全忽略外物,這樣的情況專家稱之為“重復練習”。每次完成這種體驗后,寶寶就像完成重大任務一樣充滿了喜悅和滿足。其實,寶寶正處于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年齡,通常會不停地從一件事轉移到另一件事。一旦碰到吸引他的事物,就會忘我的投身其中,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十分驚人。這時,你不要去干擾他,讓他一直處于忘我的境地,那么寶寶以后每做一件事情都會非常專注。
No.6不給寶寶獨處或安靜的空間
讓寶寶在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中學習或游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寶寶正在房間里讀書,爸爸在一旁翻箱倒柜地找東西;寶寶在一邊興致勃勃地玩玩具,奶奶在一邊大聲談笑或看電視……試想,寶寶的注意力怎么能不被轉移?一般在成人的陪伴之下寶寶的注意力會比較集中,在此過程中給予寶寶積極的鼓勵和肯定,有助于寶寶建立良好的專注力,并能保證寶寶有興趣參與這樣的活動。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提升寶寶專注力的方法
后臺留言里常有媽媽敘述這樣的煩惱:我家寶寶注意力不集中怎么辦?玩什么都是三分鐘熱度,一會玩這個一會兒摸那個,他怎么老是坐不住?天哪,這會是多動癥嗎?以后上學怎么辦?……
你家是不是也有這樣一個娃:在你攤開繪本打算聲情并茂時,他卻游走在沙發(fā)邊手里還抓上了玩具?別急著抓寶寶回來,別急著考慮是否應該“強迫”他“坐坐好”,所謂的注意力不集中,也許只是你誤會了寶寶。
搞不好,這一切只因你不懂他……
誤會1 用成人的標準要求寶寶
芝加哥洛約拉大學發(fā)展心理學的副教授Kathleen Kannass在一項研究中發(fā)現:2歲半左右的孩子可以專注在一件玩具上大約4分鐘,至4歲則可能延長到約12分鐘(所以大多數幼兒園小班的課程時長都在15~20分鐘,期間還有豐富的教學形式以支撐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以成人的標準,比如,超過30分鐘專注在某項工作上,顯然寶寶做不到。再想想你自己,能心無旁騖多久?
2歲以下:以無意識的注意為主
2歲:約7分鐘
3歲:9分鐘
4歲:12分鐘
5~6歲:15分鐘
6歲以上:逐步由15分鐘過渡到30分鐘或更長
誤會2 認為一心多用就是不專注
你給寶寶讀書的時候,他一邊走來走去,一邊不停地東看西摸,讓你產生深深的挫敗感。但這不表示他什么都沒聽進去,有些寶寶(特別是性格比較活躍的),在走來走去的時候,注意力是集中的。
不信?問他一個剛剛讀過的書里的問題,你一定會很驚訝他居然能回答——這代表寶寶在看起來“不專注”的狀態(tài)下,其實都聽進去了。寶寶只是開啟了多模式處理信息的本能,他能同時注意多件事,并且選擇重點來“專注”。
正確出招,提升寶寶的專注力
當我們重新定義了寶寶的專注力,就不會有太多的糾結。之前我們有說過,寶寶生下來就擁有專注力,而在生活中,往往是家長,會用自以為是的“熱心”,不經意間破壞寶寶的專注力。
那么問題來了,非要讓寶寶“一心一意”地做一件事嗎?我們需要為他屏蔽掉周圍的一切音量,大家停止手中一切事務,甚至大氣都不帶喘的嗎?答案當然是No,矯枉過正可不好。試試以下方法,可以幫助寶寶專注更久:
1
減少讓寶寶分心的環(huán)境因素
與成人相比,寶寶更容易接收到周圍的環(huán)境音(一心多用的本能),也更容易被無關緊要的事物所吸引,從而轉移注意力。
我們可以把那些讓寶寶分心的環(huán)境因素減到最少,以呵護寶寶的專注力,比如不要在他自己“忙活”的時候,總是逗引孩子,跟他打招呼,讓他吃這吃那的。
2
不要給寶寶提供太多的玩具
當你的辦公桌上堆著太多的文件和物品,眼花繚亂之下這也想做、那也想做,是不是就沒有專心工作的心情了?同樣,當寶寶身處滿滿當當、眼花繚亂的玩具堆里,我們又怎么能要求他專心玩?
玩具箱或玩具架是很好的輔助工具,便于我們將寶寶過多的玩具收納起來,每次讓他挑一樣,在一個相對整潔的環(huán)境里玩。
3
找到寶寶的興趣所在
不要糾結于寶寶能在一件事情上專注多久,你更應該做的是找到他的興趣所在。興趣是最好的驅動力,如果你的寶寶對某款玩具沒啥興趣,摸兩下就拋至一邊,別勉強他,更不要給他貼上“不專心”的錯誤標簽,暫時收起來,過陣子再拿到他面前才是好主意。
而當寶寶向你展示他的心頭好——可能是一本都快被翻爛的繪本時,別露出那種“你怎么又拿這個”的神態(tài),請務必耐心地陪伴他再一次閱讀,這才是關于專注力的良好示范和引導。
4
加入他、鼓勵他
有時寶寶放棄某事,并不是沒興趣了,也不是不夠專注,而是遇到了困難。這時候,瞅準時機加入到他玩的過程中去,非但不會破壞寶寶的專注力,還能促進寶寶專注時間的延長。
正確的做法是:表現出對寶寶手頭“工作”的興趣,同時鼓勵他繼續(xù)下去,挑戰(zhàn)稍難一點的玩法。比如,幫助他成功用積木搭出一列小火車,用相關繪本講講火車的構造,讓他對熟悉的玩具有全新的感覺,妥妥地能讓寶寶更有興趣。
5
讓某一件事變得更能吸引注意力
圍繞著一個主題,可以有很多好玩的方面,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寶寶延伸出更多能吸引注意力的點。比如,親子閱讀的時候,好動的寶寶無法安靜地坐在你身邊,那就不妨加入更多的互動。
這其實也是早教班或幼兒園老師常用的方法:在讀青蛙的繪本時,和他一起學青蛙跳一跳;在讀貓咪的繪本時候,和他一起學著叫“喵喵”;讀到捉迷藏的情節(jié)時,也可以就近和他躲一躲……同時,請不要介意寶寶手心里可能會捏著一個小玩具——這能幫助他安靜下來。
家長如何培養(yǎng)寶寶的專注力
家長如何培養(yǎng)寶寶的專注力
媽媽的煩惱:孩子做什么都“三分鐘熱度”該怎么辦?
逗逗媽最近很是煩惱,因為逗逗玩什么都是玩的時間很短,“三分鐘熱度”,搭個積木,才玩上5分鐘,就不想玩了,然后拿起玩具車又是才玩兩三分鐘又要換其他了,媽媽很是擔憂:如此不專注,以后讀書了該怎么辦呀?還能好好靜下心來認真讀書嗎?
孩子老走神是專注力不夠
在兒童保健心理??崎T診,有時會遇到一些家長問起:孩子什么玩具都玩不久,看書、畫畫、做手工持續(xù)的時間也很短,還有一些孩子大一點的家長則反映孩子在學校上課老“走神”,在家做作業(yè)磨磨蹭蹭、粗心大意的。其實,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多數都是跟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專注有關。
注意力是一個人精神活動的指向性和集中性,主要有“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兩種,一般來說,兒童的注意力都是從“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慢慢發(fā)展的,剛出生的小嬰兒主要以無意注意為主,無意注意是那種不自覺的注意,他們容易被那些顏色鮮艷、形象生動、新奇多變的事物所吸引,但這種注意的穩(wěn)定性較差,持續(xù)的時間較短。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功能不斷完善,慢慢就發(fā)展為有意注意。所謂有意注意,即人對一定對象的有選擇的集中能力,也就是我們口頭上所說的專注力,通過專注力,我們可以在大腦里對這個信息進行有意識地處理,最終轉化為屬于自己的學習成果,專注力如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孩子以后的學習能力。
培養(yǎng)孩子專注力家長要掌握這幾項技能
這種專注力,其實是可以通過后天培養(yǎng)而得的,那么,爸爸媽媽該如何有意識地從小嬰兒開始,就注意培養(yǎng)他們的注意力,以便讓他們在以后的學習、工作中養(yǎng)成更為專注的良好習慣呢?
1.嬰兒期多給寶寶刺激
剛出生的小寶寶的注意力幾乎都是無意注意,但他們能夠被距離眼睛20cm左右的色彩鮮艷(如紅色)、有強烈黑白對比的顏色所深深吸引,因此,家長可以拿一些紅球或黑白相間的幾何圖案、人物頭像等舉到距離寶寶臉上方20cm左右處,搖動紅球以吸引小兒注意,然后將球從小寶寶頭的一側向中央,再向頭的另一側(180°)慢慢移動,來吸引小寶寶的追視?;蛘咭部梢詼蕚湟恍┠軌虬l(fā)聲的小玩具,如搖鈴、毛絨玩具等,開始讓他們用手去摸,去感受,然后再握著他們的小手一起輕輕揮動,這樣不僅能充分發(fā)展小寶寶的眼手協調能力,而且還能增強小寶寶的注意力。待小寶寶學會爬行、走·之后,認識和接觸新事物的范圍也在不斷地擴大,這時,爸爸媽媽應該盡可能地讓他們接觸來自不同新事物的刺激,而不要怕不衛(wèi)生、不安全而限制他們的活動,爸爸媽媽要做的就是,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干凈、安全的環(huán)境,然后再讓他們盡情地玩?zhèn)€夠,以促進他們的大腦發(fā)育。
2.幼兒期逐漸培養(yǎng)注意的穩(wěn)定性
注意的穩(wěn)定性,即對某一事物的關注所能持續(xù)的時間,時間持續(xù)越長,穩(wěn)定性越好,對該事物也就越關注,這對培養(yǎng)孩子的耐心、逐漸延長以后的學習時間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爸爸媽媽應該注意有意識地培養(yǎng)他們注意的穩(wěn)定性。而游戲中的親子互動,能夠提升孩子對這件事的興趣,當他感興趣了,玩得也就會更久一些了。例如,跟孩子一起玩橡皮泥時,可以引導他捏出不同形狀的東西來,在給他講故事時,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提問,以讓他在聽的過程中可以更為專注。
3.減少對孩子的干擾
如果干擾物太多的時候,就容易分散人的注意力,讓人很難集中精神做某一件事,如,玩玩具的時候,如果一次性擺上一堆的玩具,這樣他可能只是每個玩具都摸一會,但玩的時間都不久,或者是在寫作業(yè)時,旁邊還開著電視或有其他干擾,這些干擾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讓他沒法集中精神高效地完成作業(yè),即使完成了,也可能會出現很多錯誤。爸爸媽媽需要做的是,盡量減少一些干擾物,讓孩子能將注意力放在其中一點上,盡可能讓他的注意力持久一些,但需要提醒注意的是,人在有意注意時,大腦是處于一種緊張狀態(tài)的,時間長了就會感到疲憊,所以讓孩子專注某一方面的時間也不宜太長,也要注意適當休息,勞逸結合,否則,則可能會適得其反。
4.培養(yǎng)固定時間做某一件事的習慣
孩子入學后,家長可以讓孩子養(yǎng)成固定時間學習的習慣,并且在這一時間給他們騰出一個安靜的學習空間,反復強化后,慢慢地,他就會在那個時間段自動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中,并養(yǎng)成一種習慣了。
培養(yǎng)專注力的重要性:
長期觀察后發(fā)現,能否定心專注于一件事,是造成學生學習差異的重要原因,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大多能專注于某一件事。
教師與學生家長溝通,能更快捷地了解他們在家的表現。成績優(yōu)異者在家里做事都目標明確,有條不紊,都有固定的時間完成作業(yè),而且在做作業(yè)時往往能一坐幾個小時不受外界干擾,直至完成;而學習困難的學生則無論是家長盯、請家教,都不能讓他們認真地、安靜地做事情。所以,做任何事情,專注都是成功的基礎,不專注都是敗事之主因。
再進一步與家長深入交流,探討上述現象的成因。不難發(fā)現,專注習慣大部分是平時養(yǎng)成的,如教師的多次激勵,自我亮點受到肯定后逐漸固化為一種優(yōu)良的習慣;再如家長的最初嚴管,他律逐漸轉化為自律;還有平時愛讀書遷移為專注學習等。
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教知識,而是培養(yǎng)習慣
導致孩子不能專注學習的觸發(fā)點盡管多樣,但有一點都是普遍的,那就是孩子在成長的關鍵時期,家長、教師的教育沒有及時跟上。
孩子好比小樹,什么時候澆水、施肥、剪枝都是有很強的時效性的,過期再補作用就微乎其微了。
家長們一定要注意,陪伴孩子成長的父母是孩子的首席教育者,身教重于言教,如果父母做事虎頭蛇尾、言而無信,就不要指望孩子能養(yǎng)成專注的好習慣了。
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平時就要培養(yǎng)孩子把一件事從頭做到尾的習慣,不同的孩子可用不同的方式,有的適合激勵、有的適合嚴格要求,不管什么方式,都要長期堅持、持續(xù)下去才有力量。
教育是可以有所作為的,形成一種氛圍,創(chuàng)造一種環(huán)境和條件,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強制學生由他律逐漸走向自律,是可以培養(yǎng)出專注的好習慣的。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研究表明,成年人大約只能持續(xù)40分鐘,未成年人持續(xù)的時間相對更短,世界著名媒體文化研究者和批評家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提出,隨著新聞媒體的發(fā)展,信息爆炸大大增加了人們“分心”的機會。
生活中有不少人想集中精力卻沒有辦法。這種情況在孩子,特別是男孩中比較常見,所以,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習慣特別重要。
古語云,“動若脫兔,靜若處子”,是說一個人動起來生動,靜下來安心,才能成就一番事業(yè)。
人最可貴就是思想,而思想的寓所就是安靜的內心,安靜的內心外部呈現的形式就是專注的好習慣,沒有專注,一事無成,有了專注,想象和創(chuàng)造才會跟來。
4種提高寶寶專注力的方法
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源自專注。喬布斯更把專注力奉為圭臬,才成就了現在的蘋果公司。
在大人的世界里,有很多保持注意力的方法。比如很多高效能人士推崇的番茄工作法——一個番茄鐘就是 25 分鐘專注工作時間 + 5 分鐘休息時間。
爸爸媽媽們當然知道,專注力對孩子未來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通常會來問: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我們當然不可能教孩子用上面的番茄鐘的方法,去刻意練習專注。但生活中很多家長卻常常忽視了一點,他們無意中的一個動作,或許正在破壞寶寶的專注力。
比如寶寶正自己玩玩具,大人看著覺得很萌,就特別想過去夸一夸、抱一抱、親一親,有時候甚至連個招呼也不打,就過去和寶寶一起玩。這樣做,恰恰會影響孩子專注力的發(fā)展。
那怎么做才能正確地讓寶寶養(yǎng)成專注的習慣呢?
有個很重要的原則:幫寶寶找到專注的內在動力。只要把握好一個原則,隨時都可以培養(yǎng)寶寶的專注力。
有 4 種方法幫助孩子培養(yǎng)專注力。
先培養(yǎng)感情,再討論專注
讓寶寶有信心,讓他知道用點勁兒就能得到
接受寶寶不同形式的專注
不要打斷孩子,讓他有始有終
很多家長特別喜歡用一個詞:「坐得住」。實際上,「坐得住」并不是專注力的本質,相反,它可能意味著枯燥、忍耐和被動的堅持。
到這里你可能要問了:「坐得住」怎么不好了?那些成功的人,比如達芬奇,他學畫畫的時候,不就是因為坐得住,每天畫幾百個雞蛋,最后成大畫家了嗎?
實際上,對任何人來說,專注不僅來自于忍耐,更來自于熱愛。有了感情基礎,孩子才愿意去忍耐。
比如很多孩子看動畫片特別認真,看兩個小時眼睛都不眨,但一學習、看繪本就靜不下心,這是不是專注力不好呢?
很多家長其實不知道,專注力是個技能。也就是說,孩子有能力選擇對什么事情專注、對什么事情不專注,如果他不喜歡,那就完全可以不使用這種技能。
提高孩子專注力的辦法還有哪些呢?
點擊閱讀原文,收聽最新一期的音頻完整內容: 培養(yǎng)寶寶專注力的 4 個方法。
好習慣,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丁香媽媽攜手資深兒童心理專家推出「寶寶好習慣養(yǎng)成課」,情景式講授四大成長主題,給你「聽了就能用」的好習慣養(yǎng)成辦法。
這套課程將教會你:
寶寶好習慣如何養(yǎng)成?
壞習慣如何糾正?
習慣如何影響關系?
習慣又怎樣成就性格?
培養(yǎng)2歲寶寶興趣“專注力”
2歲的孩子興趣變化非常快,前一分鐘還在玩積木,后一分鐘已經在拔電視的插銷了。雖然這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共同特點,但是爸爸媽媽們也并不是只能眼巴巴地看著,任其隨意發(fā)展。
其實只需要一些簡單的方法,就可以讓孩子的注意力持久一些,慢慢地培養(yǎng)他對事物的專注的能力,這對以后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很有好處的。
2歲的亮亮特別喜歡蕩秋千,但每次也就堅持玩1分鐘而已,他的媽媽說:“下一分鐘他問我可不可以去喂狗,不一會兒他又跑去踢球,然后又回來蕩秋千。我被他折騰的簡直要筋疲力盡了。”
大家都知道2歲左右的兒童總是喜歡不停地變換著各種活動,也許這在家長看來是很頭疼的一件事,實際上這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很正常的,也是他們探索周圍世界的反映。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總是希望可以同時進行各種不同的活動,但在你的幫助下,他們完全可以做到在某一件事上更長久地集中注意力。
為什么興趣轉移得那么快?
還記得最后一次你在超市購物的經歷嗎?在你面前有著誘人的龍蝦、美味的火腿、金黃的蛋糕等,無論哪一個你都舍不得放棄,但最終你還是得進行選擇、舍棄。而孩子卻沒有這樣的自制力,面對童車、積木、畫筆等等,他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只想統統據為己有。
心理學家LawrenceE.Shapiro認為:在與周圍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中他們吸取到最豐富的知識。美國丹佛大學心理學副教授JanetteBenson也說:“各種不同的經歷有助于形成大腦內神經中樞系統間的相互聯系,兒童可以由此不斷得到新的信息?!闭驗檫@個原因,孩子對某件事的興趣可以很快就消失,對任何事情的關注都不會超過15分鐘。
如何讓孩子的興趣長久一些?
在認識到孩子對所有事情的5分鐘熱度后,我們也完全可以做點什么來幫助孩子,讓他的興趣停留的時間更長久些。
這樣不但可以讓你得到休息,而且在以后上學時也有助于他在課堂上提高注意力。
*不要一次性提供過多的選擇。一次只給孩子幾個玩具,而且每次也可以提供不同的玩具來提高孩子的新鮮感。
*提供適合不同年齡段的玩具。任何超出孩子能力范圍的事情都會令他很快放棄,轉而去關注其他的東西。記住:有趣的并不見得就是最好的,一位父親就有這樣的親身經歷:“我們給2歲的兒子買了一個電動小汽車,他在上面坐了一會兒,但發(fā)動引擎以及把腳放到踏板上對他來講都太難了,所以不久他就再也不玩了。”即使玩具說明書說該玩具適合所有的學齡前兒童,你最好也要根據自己的了解來判斷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
*選擇運動型活動。紐約大學的兒童心理專家LoriEvans博士說,那些讓孩子動起來的活動更容易吸引他們,比如隨著音樂跳舞或在院子里踢球等。
*確保足夠的睡眠以及健康的飲食。缺少睡眠和不健康的飲食會影響到大人的關注能力,對孩子亦是如此。
*控制看電視時間。美國西雅圖兒童醫(yī)院的DimitriA.Christakis博士說,如果1~3歲的孩子每天多看1個小時電視,他到7歲時出現注意力問題的可能性就會增加將近10%。
*增加趣味性。為了鼓勵孩子延長他對某件事的關注,你可以設定一個時間,然后察看孩子是否可以多堅持一段時間,如果這個方法行不通,也不要氣餒,總有一天孩子可以學會對自己選擇的活動或玩具保持興趣。
*切忌“疲勞轟炸”。雖然寶寶的注意力需要耐心的培養(yǎng),但是每次讓2歲的寶寶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不宜過長,最好是在學習幾分鐘之后,給他幾分鐘自由活動的時間。而且要經常更換讓寶寶注意的內容,以便能讓寶寶有更高的興趣,把“注意力”堅持到底。
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你需要孩子馬上安靜下來,則需要一些特別的技巧:
*到餐廳吃飯:除了要準備玩具和彩色圖書之外,你還可以讓孩子加入你們的談話中,或者常常拋開大人的話題,問孩子一些簡單的問題比如“你看到墻上那幅畫中的船了嗎”等。
*乘坐飛機:在一個袋子中裝滿“神秘”的包裹,隔一會拿出一個,這些“禮物”并不一定都要是新的東西,即使是孩子在家里經常玩的,在他打開包裝后也同樣會帶來驚喜的歡叫。
*去超市購物:準備一點零食,同時可以讓孩子幫你把一些小的不易打碎的物品放近購物車。在排隊等待交款時,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點小游戲如拍手游戲或者悄聲地一起唱歌。
Tips2歲寶寶的注意力能達到什么樣的水平?
在這個階段,寶寶已經能夠專心致志地玩一個玩具了,而且可以集中注意力聽你給他講故事,但是專注的時間不會超過15分鐘。
如果你拿他感興趣的書給他看,他能自己聚精會神地“翻閱”10幾分鐘。雖然,他能按照你的話語去注意某一個事物,但是這種有意的注意還只占一小部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而分散和轉移。大多數時候寶寶的注意力是“無意的注意”。
什么樣的玩具或游戲能讓2歲的寶寶興趣十足?
只有寶寶喜歡的玩具和游戲,才能充分地吸引寶寶的注意力。2歲是寶寶語言能力飛速發(fā)展的時期,他已經掌握了很多詞匯,而且能說完整的句子,并且喜歡每天說個不停,一會兒說兒歌,一會說廣告詞;對故事里的人物也非常感興趣,經常會急于想知道那些童話人物的結局;愛看動畫片,學會分辨顏色,而且手和身體變得很靈活,聽到音樂會不由自主地扭動身體,身體的各種動作已經趨于更協調。
4 個讓寶寶提高專注力的方法
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源自專注。喬布斯更把專注力奉為圭臬,才成就了現在的蘋果公司。
在大人的世界里,有很多保持注意力的方法。比如很多高效能人士推崇的番茄工作法——一個番茄鐘就是 25 分鐘專注工作時間 + 5 分鐘休息時間。
爸爸媽媽們當然知道,專注力對孩子未來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通常會來問: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我們當然不可能教孩子用上面的番茄鐘的方法,去刻意練習專注。但生活中很多家長卻常常忽視了一點,他們無意中的一個動作,或許正在破壞寶寶的專注力。
比如寶寶正自己玩玩具,大人看著覺得很萌,就特別想過去夸一夸、抱一抱、親一親,有時候甚至連個招呼也不打,就過去和寶寶一起玩。這樣做,恰恰會影響孩子專注力的發(fā)展。
那怎么做才能正確地讓寶寶養(yǎng)成專注的習慣呢?
有個很重要的原則:幫寶寶找到專注的內在動力。只要把握好一個原則,隨時都可以培養(yǎng)寶寶的專注力。
有 4 種方法幫助孩子培養(yǎng)專注力。
先培養(yǎng)感情,再討論專注
讓寶寶有信心,讓他知道用點勁兒就能得到
接受寶寶不同形式的專注
不要打斷孩子,讓他有始有終
很多家長特別喜歡用一個詞:「坐得住」。實際上,「坐得住」并不是專注力的本質,相反,它可能意味著枯燥、忍耐和被動的堅持。
到這里你可能要問了:「坐得住」怎么不好了?那些成功的人,比如達芬奇,他學畫畫的時候,不就是因為坐得住,每天畫幾百個雞蛋,最后成大畫家了嗎?
實際上,對任何人來說,專注不僅來自于忍耐,更來自于熱愛。有了感情基礎,孩子才愿意去忍耐。
比如很多孩子看動畫片特別認真,看兩個小時眼睛都不眨,但一學習、看繪本就靜不下心,這是不是專注力不好呢?
很多家長其實不知道,專注力是個技能。也就是說,孩子有能力選擇對什么事情專注、對什么事情不專注,如果他不喜歡,那就完全可以不使用這種技能。
0-3歲寶寶專注力培養(yǎng)方法
很多人都在為寶寶注意力不集中而發(fā)愁,其實寶寶專注力很大程度決定于平時的生活習慣,整理了0-3歲寶寶專注力培養(yǎng)方法給大家,希望對寶寶專注力培養(yǎng)有所幫助。
情景重現:1歲半的睿睿,做什么事都是三分鐘熱度,玩玩具總是堅持不了多久,就找別的新玩具去了;看故事書,也是這一頁還沒有看完,又要翻下一頁了,一點也不專心。媽媽擔心,睿睿這么不專心,以后上學可怎么辦啊?
我們都知道,良好的專注力是寶寶今后學習的有力保障,對他的整個人生也有重要的影響。那么,到底哪些因素會影響寶寶的專注力,平時怎樣培養(yǎng)寶寶的專注力呢?別著急,爸爸媽媽先來做幾道簡單的小調查。
1、你會覺得寶寶缺乏專注力嗎?
A、是,總有這個感覺
B、有時,我覺得寶寶不夠專注
C、沒有,從沒這樣想過
分析:如果爸爸媽媽憑感覺給孩子貼上“不夠專注”的標簽,就很有可能帶給孩子強烈的心理暗示。我們要科學地了解專注力,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簽。
2、當寶寶正在專心做一件事的時候,你正好有事叫他,會怎么辦?
A、大聲叫他,讓他過來
B、耐心地等他弄好
C、幫他一起快速完成手上的事
D、看事情的緩急再定
分析:專注力是長期在專注做事的過程中形成的,如果在這過程中總是被打斷,勢必會影響寶寶專注力的提升,爸爸媽媽要注意咯。
3、寶寶不能專心地做一件事情,你會怎么做?
A、批評教育他
B、看著他,和他一起繼續(xù)
C、無所謂,隨他去
分析:可能有很多客觀和主觀的原因阻礙了寶寶的“繼續(xù)”,如果隨意打斷他或者一味陪他完成,并不能有效提升他的專注力,了解原因再采取陪伴或順氣自然的做法會更科學。
4、寶寶吃飯的時候,你是哪種表現?
A、一邊吃飯,一邊說話
B、催促寶寶吃飯快一點
C、以身示范,食不言
分析:吃飯時專心咀嚼是很好的訓練靜心專心、提高情緒察覺和控制的方法,爸爸媽媽不要浪費掉這個培養(yǎng)專注力的機會哦。
上面的小調查,主要是關注爸爸媽媽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破壞寶寶關注力的行為,具體怎么做,每個問題都有分析說明哦。
到底哪些因素影響寶寶的專注力?
先天氣質
寶寶的先天氣質不同,對事物的堅持度也不同。專注力低的孩子,性情容易緊張,即便只是受一丁點兒外界干擾,也無法再集中注意力。而專注力高的孩子,則會比較專心一些,即使受到干擾也會很快回到主題上來。
外界干擾
爸爸媽媽的過分熱心和無意干擾常常是破壞寶寶專注力的“元兇”。比如,給寶寶準備過多的玩具,會讓他們無所適從,摸摸這個,摸摸那個,反而不能專注于一項。又比如,寶寶在專心做游戲的時候,有些家長隔一會兒就問寶寶“餓不餓”、“要不要喝水”,這樣很容易讓寶寶急躁起來,不利于寶寶集中注意力。
0-3歲培養(yǎng)寶寶專注力 這樣做!
0-3歲寶寶的專注力特點
這時候,寶寶對事物的注意還是很隨意、被動的,缺乏目的性,每次專注的時間大概在5-10分鐘。
無目的性
這時候寶寶還不能進行有目的的注意,很容易受到其他事物的干擾。比如,寶寶很可能一會兒玩這個玩具,一會兒又要另一個。
不能持久關注
寶寶能夠持續(xù)注意的時間很短,并且年齡越小,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就越短,一般2歲為6-7分鐘,3歲為9分鐘。案例中,睿睿的“三分鐘熱度”,是這個年齡寶寶的典型特點。
無細致性
這階段的寶寶只注意事物表面的明顯的輪廓,還不注意那些比較細微的特征,比如,讓3歲的孩子找兩個相似圖形的區(qū)別,他們還不大能說出來。
培養(yǎng)寶寶專注力的建議
營造合適環(huán)境
整潔安靜的環(huán)境能夠讓寶寶安心。比如,讓寶寶在安靜的地方看書,周圍要避免擺放過多玩具或者容易發(fā)出聲響的東西;把電視、音響關起來;寶寶專心玩玩具的時候,爸爸媽媽不要急著指導,或者再拿別的玩具逗他,使他原本在追球,突然看到車,就忘記了球的存在。應該等他玩過癮了再給新的,并且把舊的收起來。
不能獨自繼續(xù)玩的時候給予適當關注
寶寶是不是已經玩夠了,還是不會玩了,又或者是想讓人陪一會兒,這需要爸爸媽媽耐心觀察,了解原因后,才能幫助寶寶更好地提升關注力。
以身作則
寶寶每一天都在觀察爸爸媽媽的一言一行,在你還沒有察覺的時候,他們就不斷地模仿學習著。爸爸媽媽的做事習慣,也會對寶寶有很深的影響。所以,爸爸媽媽也要以身作則,平時做事要認真完成,跟寶寶一起進行親子活動時,也不要總是因為突發(fā)的事情而中斷。
0-3歲培養(yǎng)寶寶專注力 這樣做!
0-3歲以內寶寶專注力簡單游戲
提示:6個月以內的寶寶,視覺和聽覺靈敏度都在發(fā)育中,還不適宜過于刻意地進行專注力的訓練。
1歲以內
搖鈴:寶寶3-4個月左右的時候,爸爸媽媽刻意拿著搖鈴在寶寶耳邊輕輕搖出聲音,然后慢慢移動,讓寶寶追蹤搖鈴轉動頭部,還可以訓練頸部肌肉。
移動的小車:寶寶6-7個月會坐以后,可以讓寶寶坐著,或者媽媽可以抱著寶寶,把小車放在他面前左右移動。
滾動的小球:寶寶9-10個月會爬以后,可以給寶寶一個小皮球,讓他自己滾球,追球,學習如何集中專注力。
1-2歲
推推大箱子:準備一個裝有物品,底部有輪子的大箱子,跟寶寶一起推,可以每推完一圈,就往箱子里放一點東西,讓寶寶感受差異性。
躲貓貓:媽媽和寶寶面對面坐,將手或者絲巾蓋在自己臉上,可以唱一首簡單的兒歌,唱到最后一個詞時,摘下絲巾。再重復玩??梢约ぐl(fā)寶寶的好奇心,引導他去探索。
積木搭高高:“哇,越來越高了”“還差一個,還差一個了”,這樣跟寶寶互動非常必要,寶寶會很期待最后推到的那一刻,搭得越高,他們就越興奮。
2-3歲
快樂找一找:把一些小動物的玩具或者圖片分散放到房間的角落里,跟寶寶玩角色扮演,“我們去找一找樹林里都有多少小動物”,每當寶寶找回一個,都要給予贊揚和鼓勵哦。
寶寶猜一猜:準備一個可愛的袋子,里面裝一些玩具或者物品,每次拿出一個物品,媽媽描述,然后讓寶寶猜一猜是什么。這個游戲讓幾個小朋友一起來猜,會更好玩。
小小故事家:找?guī)妆緦殞毾矚g的故事書,跟寶寶一起“演繹故事”,媽媽先講一段,再讓寶寶來講,讓他自己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