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早教誤區(qū),家長們必須知道!
發(fā)布時間:2021-06-08 幼兒早教故事 幼兒早教活動方案 幼兒早教故事大全這是早教專家分享的關于現(xiàn)代父母早期教育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多數(shù)父母的誤區(qū)。在你的引導下,她能保持強烈的探索欲望嗎?她的專注力有沒有被破壞……絕對值得一看的好文章!
一、不知道孩子在0-6歲時存在各種敏感期,把孩子在敏感期的表現(xiàn)當成不乖的行為斥責孩子,違背了孩子的天性,造成他的痛苦,留下心理隱患。
孩子在0-6歲時存在各種各樣的敏感期,所謂敏感期是指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反復操作某一動作或反復學習某一項能力,并且學習能力特別強的時期。有依戀形成的敏感期、口腔敏感期、手腿腳等動作的敏感期、語言的敏感期、細微事物的敏感期、肌膚觸摸的敏感期、執(zhí)拗和完美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數(shù)學敏感期、繪畫敏感期等等。
出生不久持續(xù)到一歲多一點,是口腔敏感期。無論成人怎么阻止,孩子總把手放進嘴巴,而且吃得津津有味。成人千萬不要認為不干凈而去阻止孩子,否則會留下心理隱患。成人要做的就是保證入口的東西相對干凈就行,而且最好能提供不同的東西讓孩子用口腔去探索!
這個階段的孩子就是依靠口腔去探索這個世界的,如果順利渡過,以后再也不會用嘴啃食物之外的東西。有些孩子進入幼兒園、小學仍改不掉吸吮手指或其他物品的習慣,甚至延伸成別的不良行為,例如:愛吃零食、吐口水、罵臟話!都在一定程度與口腔敏感期沒過好有關。
和口腔敏感期后期重疊的是手的敏感期,在手的敏感期時愛用手扔東西、用手指摳小窟窿,甚至打人(其實從孩子的角度來說只是在進行手臂肌肉運動的練習)。
與手的敏感期后期重疊的是腿的敏感期,有時候常常兩三個敏感期同時交叉出現(xiàn)。
兩歲多的孩子進入物權意識的敏感期,常常說“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么東西都不肯和別人分享,甚至媽媽也要不到他手里的東西。親愛的爸爸媽媽千萬不要認為孩子自私,非要想辦法把他這毛病改掉不可。其實這是在進行物權歸屬的練習,通過對物品歸屬權的確認,來認知他與物品的關系。國外的教育專家常說兩歲孩子的哲學是“我的我的,什么都是我的”。我們也應該理解這個階段孩子的行為,而不是亂貼標簽。
順利渡過物權意識敏感期的做法是,在孩子表現(xiàn)特別明顯時不要和他較真順著他即可。這個時間差不多要三四個月(視孩子情況不同而定)。之后尋找到適當?shù)臋C 會,即別的孩子與自家孩子分享玩具的時候,提醒他:“小朋友把玩具分給你玩,你高興嗎?”當他點頭時再告訴他:“你把玩具分給別人玩,他們也很高興”。就此可以打住,別馬上強迫孩子。
如此反復幾次之后,讓他嘗試把玩具分給別的孩子,通過練習他知道玩具是屬于他的,分給別人玩之后還是會要得回來,和別人分享大家都快樂,這樣他就慢慢愿意分享了。大部分孩子在三周歲前后進入分享階段。
注意1:處在強烈的物權意識確認期的孩子,大人千萬不要去逗引孩子,強搶孩子手中的東西,讓他哇哇大哭,然后羞他“你真小氣!”這是絕對不可以的行為!
注意2:當孩子能分享的時候,把東西分給我們吃,我們一定要接受,不要說“我是逗你的,我不吃,你吃吧”,這樣就是拒絕孩子的分享,將給孩子帶來的感覺是失望,孩子就會把分享和失望聯(lián)系在一起而享受不到分享的快樂,慢慢就不愿意分享了。
三四歲的孩子進入秩序、完美、執(zhí)拗的敏感期,成人把一塊餅掰掉一點給孩子,孩子會哭鬧不止拒絕接受,成人千萬不要認為孩子自私,那是完美的敏感期,我們破壞了孩子對圓的感覺。
其他各個敏感期各有各的表現(xiàn),比如五六歲時有一個崇拜和被崇拜敏感期、婚姻敏感期等等,只有讓孩子順利自然地渡過,才會保持健康的心態(tài)。
二、錯把知識灌輸當早教,總是用“教”的方法引起孩子的抵觸情緒。
人們常說三歲以前是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不是讓孩子學會多少知識,而是心理成長最重要的時期。心理成長才是早教的重要內容,健康的心靈是一生幸福的源泉。這個時期溺愛孩子,以孩子為中心,讓他吃獨食,為他包辦一切事物,不尊重他,輕易地提前地滿足他物質的需要,而忽略他內心的感受等等,這種重物質滿足輕精神滋養(yǎng)的方式,只能培養(yǎng)出一個不健康不獨立的孩子。
不要教孩子,只要示范。對于不教孩子,可能很多人認為我在瞎說,這個說法在我剛剛接觸之初也不理解,我經歷了整整兩年,通過大量的觀察和實踐才明白孩子真的不是“教”出來的。
舉個例子:當客人和小寶寶打招呼時,孩子沒有回應,成人通常出于禮貌和面子,都會督促說“叫啊,怎么不叫阿姨,怎么不回答,你應該叫阿姨呀,你這孩子就是這樣”等等,這樣做就是教,教就會給孩子壓力。如果一邊教還一邊指責,那更是折磨孩子。我們只要模仿孩子的口氣回應即可:“阿姨,你好!”或者是“阿姨,再見!”“謝謝奶奶,我吃過了?!钡鹊?。這就是示范,而不是教。
手指靈活的孩子大約18個月就可以開始練習穿鞋子,如果孩子穿反了,大部分家長(微博)都會說:“錯了錯了,左右錯了?!弊笥义e了?以小寶寶的能力來說,是沒有對錯的,告訴他錯了會給他壓力,我們說話的口氣會讓他緊張:什么事,媽媽干嘛口氣這么不好?只要平靜地告訴孩子:“兩只鞋交換一下?!?/p>
這是把正確的做法告訴他,這樣就行了,不要去教這是左邊,那是右邊(孩子大腦很簡單,接受正確的指令就行了,太復雜他接受不了)。據(jù)我的經驗,一兩個月的提示之后,孩子就會穿鞋,而且左右不會錯。
操作玩具時,也只要示范,“寶寶,看媽媽做”,媽媽放慢速度做展示。之后,給孩子時間和機會,讓他自己反復調整反復操作,不要打擾他,不要在他發(fā)生一點點錯誤的時候喋喋不休地提示“錯了錯了,不是這樣做”。這樣孩子就失去了外部信息內化的機會。
如果一切都是你教的,一旦沒人教就失去方向,往往孩子的自我學習能力就是在我們的教當中失去的。孩子們的專注力就是這樣被我們破壞掉!我們應該做的是耐心地等待,等待他自我調整,而且一定不能批評。足夠的愛和尊重,孩子甚至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千萬不要用學步車!一定要讓孩子爬行!
學步車對寶寶的健康有百害而無一益。學走路需要克服巨大的心理障礙,掌握技巧保持身體平衡,學步車不需要這么“麻煩”,輕輕松松稍一觸碰即可溜出很遠,這使得孩子難以克服心理障礙適應自已學走路這個辛苦的過程。所以用了學步車的孩子更慢學會走路就是這個道理。
另一種情況是:用了學步車的孩子腳部肌肉定型成踮足,父母常常得花費很長時間讓寶寶學習整個腳掌著地。用了學步車,孩子爬行的機會大大減少。很多老人常常很得意“我的孫子不用爬,直接走路,真利害!”他們不知道,人類一定要經過爬行發(fā)育才健康。沒有爬行的孩子,身體協(xié)調性不好,影響生活和運動。前庭神經發(fā)育不良,影響未來的閱讀、寫作,也會阻礙語言的發(fā)展。
四、正確處理孩子的哭鬧情緒,是建立良好性格的開始。
喜、怒、哀、樂、恐懼等都是老天賦于人類的正常的情緒表現(xiàn)。我們成年人總是喜歡高興的事,對于啼哭常常覺得很煩。
孩子的哭泣需要我們耐心去感受,而不是一味地對孩子說“不要哭,不要哭”,這是非常大的錯誤??奘撬麅刃拿芎蜎_突的釋放,不是壞事,成人只要輕輕地擁 抱他,撫摸著他的后背,第一句話說“哦,寶貝,媽媽知道……(剛才發(fā)生的什么事),你非常難過,媽媽理解你”“哦,寶貝,媽媽知道你摔疼了,還有一點點嚇到了是嗎”,這是共情,表示我們理解他,接受他的悲傷是調整他的情緒的開始。
第二句話一定要說“媽媽知道你不開心(這很重要)”,這樣一說他會很快開心起來的,第三句話是“媽媽愛你,媽媽理解你”。最后能配合三次深呼吸,讓孩子把不愉快的感覺呼出去效果更好。
如果您學會這些,您的孩子可能眼淚還掛在臉上就跑開找小伙伴去了。(這個方法我屢試不爽,非常見效,別人常笑我,畢竟是做早教的,孩子讓你一哄就好。其實這方法不是哄,是共情產生的效果。)
我們在養(yǎng)育小男孩時最經常說“男孩子,哭什么!”“羞羞,男孩子還哭!”男孩子在兒童時期釋放他的悲傷情緒時,常常被成人阻止,慢慢地長大后,他有悲傷也不知道如何釋放,喜愛也不懂表達,所以讓丈夫說聲愛你有多難,相信很多妻子都有同感。
也就是說這樣的男孩成年進入婚姻之后,他一定無法與妻子進行良好地溝通,將影響婚姻品質。請各位爸爸媽媽想想,如果您的兒子未來婚姻生活可能因此不幸福,您還會制止小男孩的哭泣嗎?請無條件地接受他的悲傷!男孩哭泣不是丟面子的事!
幾個月的嬰兒一旦啼哭我們常??谥袘吨皝砝瞾砝病本褪f火急地沖過去,這樣不好,孩子會養(yǎng)成控制大人的心理,應該用輕松而平緩的語調說:“餓了是嗎?媽媽來了”。一旦孩子掙扎哭鬧拒絕某件事就用妥協(xié)的聲音“哦哦哦,不要不要就不要”,其實應該用平緩的口氣說:“好,現(xiàn)在不要,我們等會兒再……(做某件事)”。不要讓孩子覺得他可以用哭鬧控制大人,可以隨心所欲。
許多時候教育方法的實施要善于觀察總結,而不是一以概之。
五、為什么兩至三歲的孩子越制止他越愛打人?因為攻擊行為是大部分孩子必經的成長過程。
兩歲多至三周歲時的大部分孩子常常出現(xiàn)打人的現(xiàn)象,成人千萬不要說“不要打人”“你怎么又打人了?”這是沒有任何作用的。這使得孩子認為這個動作可以引起成人的注意,越發(fā)反復出現(xiàn)打人動作。
大多時候是因為孩子處于口、手和腳的敏感期,他熱衷于用口、手、腳探索世界,認識事物,探索的范圍當然會包括他人的身體,于是出現(xiàn)了“咬人”、“打人”、“踢人”等攻擊行為。
還有一個原因是他還沒有掌握人際互動的方法。當他的語言還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思維的時候,情急之下常常出現(xiàn)用有沖擊力的身體動作替代。他可能只是表達“你讓開別擋著我”“你不要弄我的東西”,但是話未出口已伸手推搡或搶奪過來了。
有的孩子嚴重缺乏安全感, 通過攻擊別人發(fā)泄不良情緒,或者想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成人要做的是,不要給他貼上標簽“你是個壞孩子會打人”,只要不強化, 在他打人時,向對方家長和孩子致歉,及時把自家孩子抱住不讓他繼續(xù)出現(xiàn)攻擊行為,平靜地離開。同時,及時調整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給予他充分的安慰。這個階段的孩子講道理是百分之百沒有用的。
同時被沖擊到的孩子的家長一定要冷靜,不要認為自己的孩子是被欺負了,很多孩子是通過肢體沖撞來交往的,要理解對方的孩子不是故意的也不是品德有問題。 如果認為自己的孩子被欺負,會使得孩子養(yǎng)成受氣包的性格,會一輩子都受人欺負?;丶乙矂e向家里人訴說孩子被某某某打了什么的,這些都使得孩子覺得我就是容 易被人打,他會覺得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好讓別人不喜歡,這樣會形成膽小懦弱的性格。正確的做法是,接受對方家長的道歉,對這個孩子說“你是個好孩子,我知道 你只是想和我們家寶寶玩(可以根據(jù)情況換個字眼),你們倆握握手吧。”
三周歲以后,孩子慢慢懂事些時,如果還打人,就要深層次地探究他打人的原因(是不是有家庭暴力等),消除根源,同時在他每一次攻擊別人時,告訴他“不可 以”。注意我用的是不可以,而不是不可以打人,不要把負面的信息加進去。只要孩子出現(xiàn)負面的行為,第一原則,淡化淡化再淡化!切莫強化!
孩子天生愛嘗試并重復那些能產生有趣、刺激后果、引起成人注意的行為。正確的做法就是讓行為后果變得毫無意義,他自然就放棄了。
六、我們何以把孩子當成馬戲團演員?成人所不欲,勿施于童。
許多家庭家里來客人時,就招呼孩子:來來來,唱首歌,跳個舞。這是極不尊重孩子的行為。不要讓孩子在客人面前表演節(jié)目,這會使得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將所有的注意力用于取悅別人,成年后,一旦別人不認可他,就會使他遭遇巨大打擊,不能很好地發(fā)揮自己應有的內在的能力。
“你叫什么名字?”如果孩子有機會選出最令他們討厭的一句問話,這句一定排名榜首。請成年人想想看,如果一個身高是你兩三倍,體重是你幾倍的“外星 人” 動不動就俯看著你用毫不客氣的口氣來問你,你樂意回答嗎?早就白了那個不禮貌的“外星人”一眼了,是嗎?那么孩子不喜歡回答這個問題時,我們怎么可以責備 他沒有禮貌呢?
我們應該:蹲下身子,目光與孩子的目光保持平行,自我介紹之后問孩子的姓名:“我是林老師(阿姨),非常高興認識你,可以告訴我你的名字嗎?”而且記住第一次見面千萬不要隨意觸碰孩子,這是一個成年人應有的修養(yǎng)!
如果有人這樣對你的孩子,千萬不要因為面子,甚至幫著別人奚落自己的孩子“對,他就是不愛說話!”“怎么這么沒有禮貌,快回答叔叔?!薄八褪沁@樣膽小”等等。如果一個孩子經常被父母置于這樣不開心的境地,你要讓他外向活潑是很難的。所以經常有家長反應說,我的孩子在家是小霸王,到了外面就是小兔子。孩子受到足夠的尊重,他的表現(xiàn)才會內外如一。
爸爸媽媽您愿意別人嘲笑你嗎?不愿意對吧?所以當我們的孩子說出讓人忍俊不禁的童言時,千萬不要哄堂大笑。例如一個孩子說“我爸爸不穿衣服洗澡”,一家人在大笑之后又故意問這孩子“你是穿著衣服洗澡?”這不明擺著搞亂孩子的思維嗎?許多家庭常常對孩子開這種玩笑。
不要隨便戲弄孩子,面對別人對我的孩子的戲弄,我常常毫不客氣地予以拒絕:對不起,我的孩子不喜歡開這種玩笑。在孩子和面子之間,我們理應選擇孩子。
七、我們常常不知不覺間傳遞了許多負面的、消極的信息給孩子!
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向別人訴說孩子的種種“劣跡”。比如很多媽媽常常在客人面前說:“他就是這樣膽小!”“他就是不愛吃飯!”這樣你在暗示你的孩子:你期望他成為這樣的人。他會朝著你期望的方向達成結果:他一定越來越膽小,越來越不愛吃飯。語言的暗示力量是巨大的。
如果裝作偷偷說給別人聽,但又讓孩子聽到:“你知道嗎,我們寶寶今天玩秋千時表現(xiàn)特別勇敢!”“你知道嗎,我家寶寶今天自己吃了滿滿一碗飯?!边@樣會在孩子心里傳遞一個信息:“啊?媽媽說我勇敢?是嗎?嗯,我明天還會更勇敢的!”“啊,媽媽這么高興,好,明天我再吃一大碗?!边@就是積極的暗示,能直達孩子的潛意識,影響巨大。
不要威脅孩子“再吵鬧,媽媽不要你了?!边@是最大的威脅,最深的恐懼。因為幼小的孩子離開家庭,他是無法生存的。媽媽對孩子的語言冷暴力是造成孩子不良性格的開始。正確的說法是:“請安靜,媽媽愛你!”其它讓孩子感到一切外部事物會傷害他的話都不能說。
特別強調:堅決杜絕說以下的這些話:“不要吵,再吵警察來了?!薄霸亵[,醫(yī)生來打針了?!薄翱焖?,大灰狼來了?!比绻悴贿@樣威脅你的孩子,他外出時就會落落大方、活潑開朗、健康自信。
注意:千萬不要和孩子開惡意的玩笑“你媽媽不要你了,她不來接你了”。對孩子說這樣話的人,你一定要讓孩子遠離他,這種玩笑話十分惡劣,對孩子的安全感的構建極為不利。
八、一個奶話連篇的孩子一定是父母語言教育不當?shù)慕Y果。
不說奶話,例如“腳腳”“鞋鞋”“吃飯飯”,甚至自編些別人聽不懂的嗲語。自出生起,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都應該是語法正確,發(fā)音標準的母語。主要撫養(yǎng) 者與嬰兒對話時要用夸張的口形、清晰的聲音、緩慢的速度,例如:“寶-寶-睡-醒-了”。切忌說奶話,否則到了四五歲時仍然口齒不清。孩子能一次性學好標 準的發(fā)音,為什么要讓他多學一次奶話?浪費時間、精力、神經信息儲存區(qū)。
許多孩子到了兩歲多還分不清你我他,這也是成人不注意的結果。為了讓孩子盡快掌握第一、二、三人稱代詞,一周歲之后媽媽和寶寶交流時就應該采用人稱 代 詞,以便孩子模仿。應該多說“我倒水給你喝”,而少說“媽媽倒水給寶寶喝”。孩子說“寶寶的”,成人應該跟著說“是的,是你的”。當孩子說錯時,千萬不要 哄堂大笑,那當下孩子會被笑懵的,失去了學習的機會。
九、不要對孩子說“聽話”,讓孩子愉快地遵守規(guī)則,將規(guī)則內化到心中,成為他一生遵守的信念。
中國的家庭教育、社會秩序中隨 處可見各種各樣的行為規(guī)范,但遵守者廖廖無幾,這是為什么?是中國人天生不守規(guī)矩嗎?是我們教育過程中不談規(guī)則嗎?肯定不 是。隨著這幾年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睜眼一看,我們和世界文明原來有這么大的距離。只要沒人監(jiān)督,我們就犯規(guī),還心存僥幸“應該沒有人看到吧?”這到底是為 什么?
在西方發(fā)達國家大部分人信仰上帝,深植于他們心中的是,我不能做對不起良心的事,上帝會看見的。所以德國的地鐵站口是沒有檢票員的,國外許多超市是自行過磅計價的,國際上無條件退貨是通行做法。
而我們從小被別人監(jiān)督著長大,小時候在家聽爸爸媽媽的,時時被提醒不許做這個不許做那個,上了學,聽老師的,遵守這個遵守那個,孩子從來就沒有機會自行判斷,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應自發(fā)地遵守的規(guī)則。
沖擊規(guī)則是孩子在試探我們的底線,其實就是遵守規(guī)則的開始,我們要寬容地對待,提醒他“你忘了什么”,而不是批評他,給他壓力。(“你怎么忘了”也不能說,“怎么”這兩個字會對孩子形成壓力,有責備的意思。)
同時,我們應當充分地尊重孩子自發(fā)的探索行為。當孩子自發(fā)的探索行為得到我們的尊重時,他就會開始遵守我們給他設定的規(guī)矩,也就是說他將學會有智慧 地順 從他人,這時候紀律的曙光就出現(xiàn)了,規(guī)則就內化了。內化的規(guī)則將伴隨孩子終生,而且非常愉快非常容易地遵守這個內化的規(guī)則。
十、如何處理孩子在交往過程中搶奪玩具的問題。
從小寶寶們一開始交往,就應該確立一個原則,誰的玩具誰就有決定權,成人不能強行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分給別的寶寶,也不能誘勸他讓給別人。如果是公共的玩具或游戲器械,誰先拿到或是誰先開始玩,他就有權決定繼續(xù)玩還是離開,其他寶寶必須等待。
通常要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孩子會哭鬧,成人可以用平和的口氣說:“我們要學會等待!”也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用其他玩具吸引他暫時離開。孩子不愿意分享的時候,成人千萬不要說他“你就是小氣”、“小氣包”等等,不斷地給孩子貼這樣的標簽他永遠學不會分享。
孩子清楚他對自己的物品擁有自主權之后,才談得上分享。如果成人出于面子,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強行給別的孩子,那么就意味著你告訴你的孩子,他也可以搶別 人的玩具,所以無論何種情況,規(guī)則必須是統(tǒng)一的。正常在三歲之后,孩子了解到玩具分給別人玩,自己還是可以把它要回來的,這樣他就樂于分享了。三歲之前, 千萬不要急著培養(yǎng)孩子的大公無私的品質。
(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這些話,老師不會告訴你,但家長必須知道!
你愛孩子沒有錯,但愛的太過就是你的錯了!
走出家庭,離開父母,誰管你是不是有人愛,有人疼。大家都是看你的價值,才決定要不要和你交往的。
所以,教會孩子獨立,幫助孩子獲得能力,才算真正的愛孩子!
別總擔心孩子座位那點事了,坐得再遠,難不成還能出了教室不成?座位的排列是要考慮很多因素的,視力、高矮、同學間的搭配,等等。讓孩子課上多集中注意力,多多吸引老師的關注,比坐在哪有意義多了。
孩子的日記本,如果他不想給你看,那你最好不要偷看。誰都有秘密,請保護孩子的隱私。一旦他發(fā)現(xiàn)你偷看了,哪怕你只看了一點點,那他對你的信任,下降的可不止一點點。
教育孩子這件事,別人的意見聽聽就好,不要隨便用在自家孩子身上。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適合別人家孩子的方法,不一定適用于自己的孩子。父母平時還是要多注意觀察,用心,才能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教育。
孩子犯錯了,不認錯就不要輕易原諒;孩子沒有錯,就請無條件的相信孩子,站在他身邊支持他!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要想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請先讓你自己朝著那個方向努力吧!
生活本來就是苦的,國家總統(tǒng)也一樣。
不要對著孩子一個勁兒的抱怨,孩子是屬“向日葵”的,沒有了陽光一般的正能量的呵護,他會枯萎。
一對總是吵架的父母,必定會養(yǎng)出一個靈魂流浪的孩子。父母在孩子面前肆無忌憚的爭吵,以為事后一個道歉,便可以“風雨過后見彩虹”。殊不知,孩子幼小的心靈所受到的創(chuàng)傷,豈是幾句道歉就可以解決的。父母爭吵,若不能爭得優(yōu)雅,吵得體面,還請躲起來去吵吧!
別把孩子懂事當成你的自豪,你不了解孩子壓抑自己的欲望,小心翼翼討好你的痛苦。懂事的孩子其實活得很可憐,他們擁有了這個年齡不該有的穩(wěn)重和踏實,卻失去了這個年紀該有的童真和童趣。給孩子一點任性的機會,讓他有機會活出自己吧。
別人家的孩子再好,那也是別人家的,是人家父母做到位了。有時間關注別人家的孩子,還不如多用點心在自己家孩子身上。你不用心教,再好的孩子也埋沒了。
老師不是萬能的,別把教育孩子這件事全推給老師。老師教的永遠是課本的知識,而課本以外的,是家長的育。有了老師的教,家長的育,教育這件事才存在。你的孩子,只是老師眾多學生中的一個;但你不一樣,你是孩子世界里的唯一。教育好孩子,才是你一生最重要的事業(yè)。
別總揪著孩子的名次不放了,第一永遠只有一個,可孩子的人生有千萬種可能。你可以教育孩子盡量爭取最好,但不能苛責孩子拿不到第一。
家長必須知道的33件事
1.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
2.如果家庭教育出問題,孩子在學校就可能會過的比較辛苦,孩子很可能成為學校“問題兒童”。
3.成績好的孩子,媽媽通常是有計劃而且動作利落的人。父親越認真,越有條理,越有禮貌,孩子成績就越好。
4.貧窮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但并非越貧窮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長。做父母的,需要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資料,不讓孩子陷入人窮志短的自卑深淵。
5.富裕是另一種更高級的教育資源,西方人的經驗是:“培育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薄半A層是會遺傳的?!钡?,更高級的教育資源需要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如果沒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富裕的家庭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災難。
6.不要做有知識沒文化的家長。有些人有高學歷,但不見得有文化。如果家長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無論他擁有多高的學術水平,他也是沒有文化的人。
7.父母可以把孩子作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過獨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圍繞孩子轉而沒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題,這樣的父母常常會以愛的名義干擾孩子的成長。有時侯,并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8.父母需要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不過,也不要因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閑生活。“沒有責任感傷害別人,太有責任感傷害自己?!保▍羌谙檎Z)
9.如果孩子一哭鬧父母就趕緊抱起孩子,那么,孩子就會利用父母的這個特點經常糾纏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鬧,不要著急把孩子抱起來,父母最好讓自己有事情做,讓孩子看著自己動作麻利地做事。
10.夫妻關系影響孩子的性格。一個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么,他的兒子就學會了在學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學。一個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么,她的女兒就學會了在學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學。
11.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長相。家長和教師的使命就是讓孩子逐步對自己的精神長相負責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種污穢,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種子”,讓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氣,讓人可以揚眉吐氣。
12.有修養(yǎng)的父母是“伏爾泰主義者”,“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wèi)你說話的權利”。他們從孩子出生的那天就開始跟孩子講道理,耐心的征求孩子的意見。不要指望打罵孩子就能讓孩子學會服從。殺雞給猴看的結果是:猴子也學會了殺雞。
13.讓孩子成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皼]有激情,任何偉業(yè)都不可能善始,沒有理智,任何壯舉都不能善終。”
14.讓你的孩子成為有教養(yǎng)的人,有教養(yǎng)從守時,排隊,在公共場合不大聲說話,不輕易發(fā)怒開始。
15.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較厚道,請不要嘲笑他的軟弱。喜歡占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虧,因為他被別人厭惡。愿意吃小虧的人,將來會占大便宜,因為他被人喜歡。
16.身體的活力能夠帶來精神的活力。身體好的人,性格陽光。身體不好的人,做事猶猶豫豫,躲躲閃閃,說話吞吞吐吐。
17.不要以為孩子1到6歲只是長身體的年齡。如果父母讓孩子1到6歲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里度過,等到孩子6歲時父母再把孩子接回來上小學,那么,這個孩子在小學要么成為默默無語的沉默者,要么成為無法無天的搗亂者。
18.經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進餐,二是邀請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家具或衣物,偶爾邀請孩子幫忙解決工作中的困難。三是給孩子講故事并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
19.如果沒有特別困難,父母最好每天趕回家和孩子一起進餐。家庭的共同價值觀,就在全家人圍著一張桌子吃飯的過程中建立起來。
20.給孩子講故事并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讓孩子從聽故事開始建立閱讀和寫作習慣,讓孩子盡早學會獨立閱讀,盡早養(yǎng)成終身閱讀的習慣?!爸灰€在讀書的人,就不會徹底墮落,徹底墮落的人是不讀書的?!睆膩聿唤o孩子講故事的父母,是不負責任的父母。
21.孩子的成長有三個關鍵期:第一個在3歲前后,第二個在9歲前后,第三個在13歲前后。如果錯過了成長的關鍵期,后患無窮。
22.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歲而立”。孩子三歲前后,就必須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氣和習慣。凡是自己能夠做的,必須自己做,凡是自己應該做的,當盡力去做。
23.如果你的孩子在13歲的時候喜歡弗羅斯特的詩句:“兩條路在樹林里分岔,我選擇走人少的那一條”,這很正常,不要擔心,他以后也許會選擇人走的多的那一條。
24.人的一生充滿了大量的暗戀。如果孩子暗戀某個異性,請不要嘲笑他?!鞍祽偈鞘澜缟献蠲利惖膼矍?。”(蘇格拉底語)
25.父母給孩子講道理是必要的,但給13歲前后的孩子講道理時,要注意自己講話的姿態(tài),姿態(tài)比道理更重要。否則,孩子會厭惡,反抗。孩子會說:你講的話都是對的,但你講話的那個樣子很令人討厭。
26.心底秘密是人成長,成熟的標志。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訴你,那么,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說出來。
27.在孩子3歲前后,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無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歲前后,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積極的權威型父母。在孩子13歲前后,他的身邊最好有個消極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嚴后松,無效的教育是先松后嚴。
28.必須留意你的孩子的學習成績,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學習成績總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很好,但性格卻自私,缺乏同情心,沒有生活情趣。
29.必須讓你的孩子學會與他人交往并愉快的接受小伙伴?!叭绻改笇ψ约旱泥従硬粷M,對孩子的小伙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讓自己的孩子和他們交朋友,讓孩子覺得好像自己跟別人很不一樣,那么,這些孩子長大以后就很難與任何人自然地相處。
30.孩子的成長需要同伴,讓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雜亂的伙伴,在孩子沒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斷里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壞習慣。
31.讓你的孩子盡早建立健康的審美觀。有出息的男性一定會喜歡健康的女性。不要讓孩子的審美觀陷入低級,病態(tài)。不要以為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為強大的,就都是壞的。不要以為小麻雀,小綿羊,小狗都是可愛的,也不要以為獅子,老虎,狼都是壞的。不要以為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
32.《麥田里的守望者》為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
33.告訴你的孩子:認真聽講的孩子偶爾成績好,認真自學的孩子永遠成績好。
這些早教重點 你知道多少?
專家表示,嬰幼兒時期是孩子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最快、各種潛能開發(fā)最為關鍵的時期,確實是進行教育的好時機。早期教育核心在于提供一個教育營養(yǎng)豐富的環(huán)境,對孩子的大腦發(fā)育和人格成長進行“激活”,從而為其日后的發(fā)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從事早教的教師需要了解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順應孩子的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相關的教育,需要循序漸進,千萬不能操之過急,家長[微博]也不能不切實際地提高對孩子的期望值,從而無端地給孩子自身發(fā)展增添壓力。天津嬰智嬰慧中心劉建勛總經理介紹說:“家長應謹慎選擇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模式,在對孩子‘激活’的過程中,不論老師還是家長都要拋棄傳統(tǒng)的填鴨式灌輸知識的方法,應該通過豐富多彩的生活案例和積極有趣的課堂活動,生動形象地傳授知識,讓孩子在理解并掌握知識的同時,被激發(fā)思維潛力,最終達到孩子日后全方位能力的提高和主動創(chuàng)造和創(chuàng)新的目的。此外,早教機構還可以以建立愛心基金的方式去‘激發(fā)’孩子的愛心,這樣不僅能夠對孩子和家長進行關愛教育還能夠為社會困難家庭的幼兒提供免費早教捐助,還能呼吁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兒童早期的培訓,讓更多家庭的孩子可以進入到早教機構的課堂,享受同等的教育機會。”
少兒培訓重在“啟發(fā)”
隨著國內教育對英語的重視,學生學習英語的年齡逐漸變小,以前從初中開始學習英語到現(xiàn)在小學幼兒園就已經開始學英語。但是孩子的年齡較小,心智相對不成熟,注意力不集中,好玩易動,這不是缺點更不是錯誤,而是孩子完全正常的生理特點。如果強迫灌輸給孩子另一種語言,就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學習效果達不到還會得到負面的影響。因此,少兒培訓不僅要關注家庭教育,還應重視啟發(fā)式教育。
有些家長讓孩子背誦課文,要求孩子精確到一個詞都不能少,一個詞都不能錯。但是這種背誦,只能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文字的編排層,并沒有深刻到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層面。當然有些孩子是先理解后背誦的,但如果單單把書丟給孩子,讓其背誦,家長檢查,學習只能停留在大腦的淺表層,這種背誦,遺忘非???。所以建議家長讓孩子多去理解地背誦,將語言的信息全部都理解了,經過思考,這樣傳達出來的信息才是真正屬于孩子自己的。因此,少兒英語的學習主要在于啟發(fā),在這個時候,老師在關鍵的地方給學生指點一下,學生就有很大收獲,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果學生沒有經過自己反復思考,沒有急切的求知欲望,教師就先不必給學生講課,應該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和自信心。遵循孩子的天性,不強迫,不命令,不填鴨。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中對孩子進行知識的輸入,對孩子的每一點小小的進步給予鼓勵和贊賞。
2.挑選正規(guī)的教育機構。兒童教學培訓機構很多,在挑選時需注意了解該機構的教學方法和師資力量,選擇理念科學的教學機構非常重要。
3.母子同學、母子同樂是成功學習的一大訣竅。很多父母只是讓孩子學習,自己不學,這樣就很難有好的效果。母(父)子同學,這樣才可能真正建造一個學習環(huán)境。同樂才可能給父母和孩子提供一個巨大的學習動力。
家長須知 這些小動作說明寶寶聰明
寶寶經常有些動作,在成年人看起來是無法理解的,比如自言自語,撕紙,東西亂丟一地。家長千萬不要著急的阻止寶寶這么做,因為這些表現(xiàn)說明你的寶寶非常聰明。
一、撕紙
這個行為其實就是寶寶通過這些動作了解世界的規(guī)律,了解各種物體的特點,這是他們獨特的學習方式,同時滿足他們的探索欲。可以利用這種行為增加親自互動,有利于培養(yǎng)感情。但是尖銳鋒利的紙張一定要遠離寶寶。
二、重復動作
寶寶重復的關門,重復開關水龍頭,重復扔東西聽聲音,這些行為都是說明寶寶對此感興趣,這么做更容易讓寶寶記住這些物體的特性。這種行為對于寶寶的生長發(fā)育極為重要,一定要順其自然。
三、自言自語
有些家長發(fā)現(xiàn)寶寶自言自語就感到害怕,以為寶寶出了上面問題。其實這種情況完全沒問題。因為語言分為發(fā)聲語言和不發(fā)聲語言。當寶寶1歲以后就開始從內心說話,自言自語的過程就是一個思考和組織語言的過程。好比家長平時也會自言自語,分析問題的時候進行自我推敲和自我推翻,然后問題逐步得到解決,所以自言自語對于寶寶是非常有利的。
三、吃手指
這是寶寶探索世界,感知世界的過程,通過吃手指促進大腦發(fā)育,自我安定。要注意的是,一歲的寶寶吃手指不要阻止,只要保證寶寶的手指干凈即可。二三歲自然會消失。
小精靈溫馨提示:
三歲以上的寶寶再吃手指,就要用溫和的方法逐步改掉這個習慣,切勿施壓。
家長教育孩子的誤區(qū)有哪些
誤區(qū)1
孩子必須聽從父母
生活就是一本教科書,許多事情在父母尚未注意到的時候,孩子們早已了解并且形成自己獨特的看法。父母喋喋不休地要求孩子怎樣做、怎么說,只會使孩子感到自己的愛好受到干涉,即使不說,心里也十分不滿意。特別在孩子的看法與父母所說的大相徑庭時,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隔閡已悄悄形成了。當父母在嘮叨孩子并不喜歡的事情時,父母的話只有兩種結果:一種是讓父母的威信貶值;另一種就是擴大雙方的鴻溝,相互產生不信任感。
誤區(qū)2
孩子應圓家長的夢
讓孩子圓自己的夢是不少家長的愿望,有這樣的愿望當然不是壞事,但是必須考慮到,孩子雖然接受了你的遺傳,但他不代表你,他只代表他自己,因此孩子將來做什么要根據(jù)他的個性與潛力來決定。另一方面,今天的生活背景與當年有很大的不同,孩子選擇職業(yè)時還必須考慮社會和市場的需求,只有讓孩子做好多種準備,他們才能在這個變化的世界里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誤區(qū)3
孩子是生活的全部
孩子是家長生活的全部——很多父母有這樣的觀念。在孩子面前抱著這樣的心態(tài),很快就會被聰明的孩子感覺到,久而久之會變成孩子制約父母的殺手锏,成為孩子任性、不服管教的根源。教育孩子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內容,但不應該成為家庭生活的全部,父母在養(yǎng)育孩子之余應該有自己的生活。擁有一種相對獨立的地位,對孩子、對父母都有好處。
誤區(qū)4
愛孩子就要零距離
許多父母都把孩子當作掌上明珠,舍不得放開手;還有些家長喜歡什么都不回避孩子,甚至夫妻之間的感情表露、爭吵等都讓孩子親身經歷,還以為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對自己更有感情。其實距離產生美,家長完全用不著和孩子零距離,必要的放手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能力、自理能力,而且可以避免父母因為不慎而傷及孩子稚嫩的心。
誤區(qū)5
家是無拘無束的
家是休息的港灣,在家里就是要讓孩子放松,不要加以限制——這種想法有它合理的部分,但是對于孩子來說還是“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制訂一些家規(guī),讓父母子女之間有章可循是完全必要的。對分配家務、零用錢、看電視、吃零食、外出娛樂等孩子容易過頭的問題做些規(guī)定或要求,并堅持實行,對孩子的成長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誤區(qū)6
學習占據(jù)生活全部
學習是孩子的主要任務,也是大家都十分關心的問題。創(chuàng)造適當?shù)臈l件,讓孩子學得好一點是完全應該的。學習是孩子生活的重要部分,但并不是全部。因此家長應該想方設法讓孩子有一些做其他事情的時間和空間。在緊張學習之余,讓孩子做些其他事情不但可以減輕學習的壓力,而且可以調節(jié)孩子的情緒。有時候做些功課外的事情,多接觸社會,反而可以觸類旁通,啟迪智慧。
誤區(qū)7
包辦代替孩子的決定
在有關孩子的決定時,不少家長喜歡包辦代替。在吃、穿、用等方面,甚至在關系孩子學什么、選擇志愿這些重大事情上家長都不習慣與孩子商量,而是越俎代庖,這種思想是不恰當?shù)?。有句俗話說,小時候不把他當作人,將來也成不了人。人做決定的能力也是慢慢成長的,如果我們老是不給孩子機會,他們可能永遠不會自己做出決定。還需要強調的是,經常有機會自己做決定的孩子,對自己就比較有信心,而自信是做人、干事業(yè)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
孩子在犯了大錯或闖了大禍的時候,大多會產生畏懼感、負罪感和內疚感。此時,他們比平時更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也容易虛心地接受批評。父母若能抓好這一時機,在充分理解、同情和體諒的基礎上,幫其總結經驗教訓,循循誘導,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反,父母若抓住孩子“闖禍”的辮子不放,橫加責罵,沒完沒了,卻會適得其反,使其破罐子破摔,無心思改。
早教有哪些方法家長必知四大早教法
1、聽音樂
給2歲寶寶播放音樂并非真的要每個寶寶都達到會彈會唱的效果,而是希望音樂可以刺激寶寶的智力發(fā)育,感受美好的世界。
家長可以多在家播放一些古典音樂、兒童歌曲。家長還可以在聽唱音樂時時和孩子玩互動游戲或打擊節(jié)奏。每天讓幼兒接觸打擊樂,可以增加孩子的控制能力,通過有節(jié)奏地拍打身體,增加孩子對手臂肌肉的控制能力,更好地完成精細尖動作,同時還能有效刺激孩子的智力發(fā)育哦。
兩歲寶寶的早教音樂包括傳統(tǒng)的中國古典樂,典雅的國外交響曲和簡單明快的兒童歌曲。
中國古典音樂有《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外國音樂有莫扎特、貝多芬等大師的鋼琴曲;而兒童音樂《小鳥》、《撲蝴蝶》、《青蛙合唱》、《雪花飛舞》、《小士兵進行曲》、《動物狂歡節(jié)組曲》等,因為曲調簡單,更有利于激發(fā)寶寶的興趣,而且容易用動作表現(xiàn)出來,讓寶寶寓教于樂。
2、玩樂
啟蒙寶寶的創(chuàng)造力。不要以為玩具、游戲會消磨寶寶的時間,無益于寶寶發(fā)育,其實好的玩具和游戲可以鍛煉寶寶的專注力。
益智玩具和游戲不僅可以促進孩子精細動作的發(fā)展,還能激發(fā)寶寶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搭積木、捏橡皮泥等這些“平民”玩具,能夠讓孩子發(fā)揮想象的小宇宙,用積木搭建出不同東西,橋、房屋、小汽車等等,用泥團捏出小狗、小鴨,孩子通過回憶現(xiàn)實生活中的物品,加以聯(lián)想、發(fā)揮和創(chuàng)新,就可以用這些玩具創(chuàng)造出各種各樣的“藝術品”。
3、多運動
運動可以鍛煉寶寶心智。寶寶進行適當?shù)倪\動可以刺激大腦發(fā)育,也可以增強寶寶的抵抗力。
在嬰幼兒時期,孩子的每個大運動的發(fā)展,都意味著孩子大腦發(fā)育的一個里程碑,運動能力強的孩子,他的信心、意志等各方面都得到鍛煉。寶寶兩歲了應該做很多運動鍛煉了,比如跑步、做操、爬樓梯、做仰臥起坐等。
4、看圖書
現(xiàn)在很多孩子平時的愛好都是看電視或者是打電腦游戲,2歲的寶寶捧著游戲機在玩也是常見的事情。讓寶寶遠離看電視、游戲應該從家長開始做起。
其實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從小培養(yǎng)閱讀的習慣,讓孩子喜歡看書。你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經常到他們逛逛圖書館,讓孩子感受書香的氛圍,精心為孩子挑選適合他的書,低齡孩子更喜歡看有色彩繽紛插圖的故事書或者小漫畫,大一點的孩子你可以讓他讀讀詩歌甚至一些名著,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和能力。
早教對寶寶有哪些好處?
1、促進大腦的發(fā)育
一些家長擔心,對孩子實施早期教育,會累壞孩子的大腦,其實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事實說明,早期豐富的環(huán)境刺激與學習機會不但不會損害大腦的發(fā)育,而且還會促進大腦的發(fā)育。
2、可以提高人的學習起點
抓緊幼兒早期教育,提早人的學習起點。就是說,對于處在幼兒期的孩子,要在可能的條件下給予更多的教育,使其掌握更多的知識,以緩解個體生命的有限性與人類知識無限增長的矛盾。
3、對培養(yǎng)兒童某些特殊才能具有決定性意義
有人認為,彈鋼琴如果不從5歲開始,拉小提琴不從3歲開始,則以后難以精通。這種說法雖然有些絕對化,但因為學琴需要很強的手指功夫,而鍛煉手指功夫,如力量、靈括性、敏感性等,自然從小開始為好。
4、可以提高學習效果
有人認為,幼兒在2~3歲期間是學習口頭語言的最佳年齡;外語學習最遲也不能超過4~5歲,因為在這時幼兒學習外語不會與本國語言相混淆;5~5歲半則是掌握數(shù)概念的最佳年齡;6歲是發(fā)展大小、方位知覺的最佳年齡。所以五歲前是兒童智力發(fā)展最迅速的時期。
5、對發(fā)展兒童智力能起到決定性作用
專家認為,兒童學業(yè)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早期的教育與發(fā)展。兒童六歲進小學一年級時,他的學業(yè)成績至少有三分之一已經定型。因此他得出結論:在嬰幼時期被剝奪或忽視了智力刺激的兒童,將永遠達不到他們本來應達到的智力水平。
小學生家長必須知道的9個小秘密
1、第一個小秘密:
我們的孩子,如果在幼兒園階段,輕輕松松地玩了3年。沒有學過寫字,沒有學過算術,沒有學過英語。那么,在他進小學后相當長一段時間,一般情況下,他都會慢人一步。
2、第二個小秘密:
我接觸過很多小學老師,他們傳遞的都是同一個信息“他們不喜歡不重視孩子學習的家長”,他們并不是討厭“學習成績不好孩子的家長”。家長們以為如果自己孩子的分數(shù)低,一定會被老師厭煩,這是家長們的一個認識誤區(qū)。所以,你需要讓老師們知道,我的孩子現(xiàn)在分數(shù)低的原因,我們正在努力趕上。
3、第三個小秘密:
如果你的孩子在上學前沒有考過試,他剛進學校,你已經陪他一起很認真地復習了,卻拿回一張很低分數(shù)卷子,最大的可能是他不知道什么叫考試。在和他訂正知識點前,先和他一起搞明白,考試是什么東西。
9個小秘密2
4、第四個小秘密:
進小學的頭一年,無論如何,不管孩子做了什么讓你難堪的事情,請不要對孩子發(fā)火,更不要讓孩子難堪。如果一年實在堅持不了,請堅持一個學期。如果一個學期都堅持不了,請至少堅持三個月。
5、第五個小秘密:
老師喜歡會聽課,思維活躍,愿意守規(guī)則的孩子,哪怕孩子的成績不是最好。
0到6歲,我們沒讓孩子寫字,沒有讓他們去學數(shù)學,那讓孩子學了什么?我們教會了他們傾聽,鼓勵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教會他們需要尊重他人,不能破壞環(huán)境。這正是小學老師喜歡的。
6、第六個小秘密:
給了孩子新的教育,不是放他們傻玩六年,玩的這六年,要建構的能力很多,如果只是傻著玩,上學自然就能學好,那大山里的孩子學習應該最沒問題。實際情況并不是這樣。
我們的教育方向就是觀察孩子,幫助孩子,使孩子的成長朝向易于生存的方向,朝向將來社會所需的人格品質的建構。
9個小秘密1
7、第七個小秘密:
在幼兒階段中,如果家長和老師很少對孩子評價的話,孩子會處于一種很懵懂的狀態(tài)。孩子上小學了,哪怕他考試考得不是很好,一般也不會對分數(shù)很敏感。如果這個時候家長不焦慮,很放松,孩子一般就不會對分數(shù)敏感焦慮。這是已經從我們兒子幼兒園畢業(yè)的家長,跟我們談的經驗。
8、第八個小秘密:
孩子就像剛出生時,不知道什么是蘋果一樣,他剛剛上學也不知道什么叫分數(shù)。你對孩子拿到的有分數(shù)試卷的態(tài)度,決定了孩子怎么認識考試分數(shù)。一邊吃著蘋果一邊表現(xiàn)出愉悅和一邊吃蘋果一邊表現(xiàn)出痛苦,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會完全不同。好分數(shù)你表現(xiàn)的異常欣喜和低分數(shù)你表現(xiàn)的沮喪憤怒,同樣傳遞的是分數(shù)是個神奇的東西。如果你更在意孩子是否掌握了知識點,那么請對任何分數(shù)都保持平常心。
9、第九個小秘密:
我們的孩子接受的是新教育,它不是天才教育,他最大的可能是成為一個平凡的普通人。你養(yǎng)的這個普通人,他不會因為校規(guī)要求不能留長發(fā)而跳樓,不會因為得不到愛而去寄情網絡,不會因為別人說吸毒很酷而去染上毒癮,他的心里永遠會給家留一個角落,他熱愛生活,積極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