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案例:一次自由活動

發(fā)布時間:2021-05-28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筆記 幼兒園案例 小班教育筆記案例

一、觀察過程:

自由活動時,朱天承和幾個要好的同伴在活動室的一角玩。玩著玩著,有一個同伴不想玩了,走到別的地方去了。他一看急了,趕過去想把他拖回來。那個孩子朱天承見追來,急忙快速躲閃。一來一去,結(jié)果變成了你追我逃。他們在孩子中竄來竄去,好幾個孩子差點讓他們撞倒。見此情景,我忙阻止了他們,要他們注意安全。聽了我的話,他倆又到一邊玩去了。也許是覺得一逃一追好玩,也許朱天承覺得剛才玩得沒有盡興,總之,一會兒,朱天承又建議玩追逃的游戲,看來他今天對捉人的游戲發(fā)生了興趣。我想光提醒或阻止、批評都不是好辦法,孩子可能會口服心不服,說不定還會產(chǎn)生逆反情緒。于是,我就設法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他各方面能力較強,我就請她送一樣教具給隔壁大(3)班的王老師。她很高興地接受“任務”到隔壁送東西去了。追人游戲就此結(jié)束。自由活動結(jié)束時,我在表揚朱天承能干,是老師的小幫手的同時,向他指出剛才奔跑的不足,并請大家討論:室內(nèi)為什么不要奔跑?室內(nèi)奔跑會有什么后果?他聽了連連點頭。

二、存在問題:

1.孩子在活動中好動無序。

2.孩子在活動中自我控制能力差。

3.孩子自我保護能力和安全意識差,缺乏判斷事物因果關系的能力。

三、原因分析:

首先,上述事例在幼兒園孩子身上的反應是比較普遍的。它是由幼兒的年齡特點所決定的。

1.由于孩子年齡小,所以好動是他們的天性。

2.由于孩子經(jīng)驗少,對事件的后果往往無法預料,缺乏判斷事物因果關系的能力。

3.孩子自控

能力不強,易興奮,很容易失控,常常出現(xiàn)我們俗稱的“人來瘋”現(xiàn)象。

其次,家庭的早期教育對孩子的行為習慣有極大的影響作用(ZFw152.cOm 趣祝福)

1.該孩子的父母對幼兒的早期教育欠關注。

2.該孩子的主要教養(yǎng)人是奶奶,而奶奶對早期幼兒教育的意義及有關育兒知識一無所知,教養(yǎng)以放任為主并伴溺愛。

四、解決問題的策略:

對于這種現(xiàn)象,一味的堵和呵斥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我們應根據(jù)孩子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注意運用有效的策略,讓孩子在愉快接受的同時,不露痕跡地投入與另一個活動中去。

1.由于孩子年齡小,自我控制能力差,我們可以運用《幼兒心理學》中的“注意轉(zhuǎn)移”的策略。注意轉(zhuǎn)移是根據(jù)任務主動、及時地從一個對象或一種活動轉(zhuǎn)移到另一對象或另一種活動中去。注意的轉(zhuǎn)移與注意分散不同。雖然表面上看來都是改變注意對象,但前者是主動的、有目的地改變注意對象,后者則是被動的、有無關刺激的干擾,使活動離開應該注意的對象。當然,作為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不僅僅是運用某種策略來指導孩子改正某種不良習慣,而應多種方法交互、靈活運用,以達到讓孩子真正理解和掌握自我保護方法,從他律到自律,成為自覺的行動。

2.該幼兒是入大班的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從對事物的比較簡單的、表面的理解發(fā)展到對事物的比較復雜的、深刻的理解。根據(jù)這一特點,教師應經(jīng)常引導幼兒分析事物,逐步學會通過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推理其因果關系,推理出因為某件事情可能造成什么樣的后果。讓幼兒分辨好與不好,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從而引領幼兒多做好事,少做和不做不好的事情。

3.家庭是幼兒教育的重要陣地之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行為。本案例中幼兒的父母親都屬于低學力層次,家庭環(huán)境較差,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很不重視,放任自流。對于幼兒園中組織的活動也不重視,對幼兒園的家園聯(lián)系也不關心。對于這樣的父母親,作為教師更應重視家教輔導。我想:首先,必須提高家長對早期幼兒教育的重視,讓他們懂得孩子的將來要超過自己的唯一途徑就是要從小抓起。其次,由于孩子父母的文化素質(zhì)相對較差,教師有責任幫助家長設立家教預案,共同擔負教育責任。最后,定期進行家園聯(lián)系,反饋家庭教育的情況,總結(jié)育兒經(jīng)驗。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編輯推薦

案例:一次健康活動的思考


在健康活動中建構(gòu)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必須重視培養(yǎng)幼兒對活動的興趣,重視幼兒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努力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心理環(huán)境,并根據(jù)幼兒的情緒和行為表現(xiàn),反思、調(diào)整,促進幼兒對活動的興趣,下面我選擇平時教學活動中的個別案例加以分析:

1、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培養(yǎng)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背景:體育游戲,大班。

情景:這是一次關于學習走平衡木的體育活動。開始一開始,我以兔媽媽的身份對幼兒說:“孩子們,冬天到了,我們要搬到更暖和的地方過冬了,今天我們來玩搬家的游戲好嗎?”孩子們都很興奮地回答我:“好”。接下來我告訴幼兒走平衡木的動作要領,孩子們都很高興地在我的動作與語言的引導下開始走平衡木。這時我發(fā)現(xiàn)培培站在原地不動,低著頭擺弄著自己的手,緊張極了。培培的動作發(fā)展差,平時排隊上下樓梯腿部都很緊張,每次參加體育活動都小心翼翼的,生怕自己會摔,但是在老師的鼓勵下,一般都會參與游戲,象今天在活動中出現(xiàn)的這種情況還是第一次出現(xiàn),我走到她的跟前,蹲下問她:年齡在班上是最小的,性格較內(nèi)向,偶爾會在剛?cè)雸@那會兒鬧鬧情緒,但只要問問她今天為什么不高興,抱抱她,給她一個小紅花,她很快就會活蹦亂跳的了??山裉煸诨顒赢斨谐霈F(xiàn)這種情況還是第一次,我走到她的跟前,蹲下問她:“這只小熊貓怎么不去搬家呀?”她沒有回答我,仍舊低著頭,于是我便做了個兩手兩膝著地的姿勢,試圖讓她跟著我學兩手兩膝著地爬,“來,媽媽和你一起爬”,但她沒有跟著做,轉(zhuǎn)了個身,仍在擺弄她的手,我發(fā)現(xiàn)她今天是穿裙子來的,是不是怕在地上爬把裙子弄臟了呢?于是,我放低了活動要求,牽著她的手一起往“家”的方向走,以便讓其他幼兒能繼續(xù)爬著去,我邊走邊說:“加油,哥哥姐姐們本領學得可棒了,爬得真快,真是媽媽的乖寶寶,羽帆我們要加油了。哥哥姐姐們,羽帆妹妹也來幫忙搬家啦。”果然羽帆跟著我走的可快了,其他幼兒聽后也爬的更歡快了。

反思:師幼互動的前提是師幼雙方在活動認知、情感上相互理解、認同與接受,這要求教師要將尊重幼兒落到實處,真正做到“把幼兒放在第一位,”這樣教師的激趣、引導、鼓勵、參與與支持才能得到幼兒的積極回應,并喚起幼兒與教師互動的主動性。此次活動中個別幼兒的表現(xiàn)脫離活動預設目標,我并沒有強求她一定要按照我的動作要求去爬,而是在應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基礎上給孩子一個適度發(fā)展的空間,允許他在下次或其他活動中學會爬的動作,這就在情感上給他們適當?shù)臐M足,使之愿意回應老師發(fā)起的次一級互動要求,這就為師幼間的積極互動提供了條件。

2、充分重視師幼間的隱性互動,引導幼兒主動與游戲環(huán)境及投放的材料間的互動。

背景:同上

情景:活動中我既要面向全體作進一步的引導,才能保持他們的活動興致,又不能放棄對羽帆的個別引導,這有些兩難了。我看了看活動場地,深思:今天提供的材料和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十分生活化,家居化,我可以引導她與我所提供的材料和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發(fā)生互動,讓同伴與她發(fā)生互動,好讓自己更好地引導大家游戲。于是我以熊貓媽媽的口吻指著場地上的“家”對羽帆說:“寶寶你看,我們的新家多漂亮呀,這么多的哥哥姐姐都在幫媽媽的忙,你可不可以也來幫媽媽的忙,把這些吃的東西搬到新家去,好讓我們在冬天有東西吃呢?”她看了看“新家”,很快點了點頭,抱起“舊家”中那些食物玩具就和小朋友們一起往新家走,雖然她還是不愿趴下兩手兩膝著地爬著去,但她的笑容告訴了我,她已經(jīng)開始樂意參與大家的活動了。

反思:游戲的實質(zhì)是幼兒與環(huán)境、材料及同伴自由互動。體育游戲中,師幼間的互動要能達到積極、有效,不僅要處理好活動內(nèi)容選擇、形式設計、教師的引導語言和教態(tài),還要充分重視游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材料的投放,使環(huán)境、材料因素為師幼間積極的隱性互動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尤其當一位教師與眾多幼兒發(fā)生互動行為時,要想避免因忽視或顧不及個別幼兒等引起的消極互動,就要充分重視游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與投放的材料,要把教師對幼兒的引導、激勵,甚至教師的活動目的、要求滲透在環(huán)境中,讓幼兒主動與環(huán)境、材料互動。

在對羽帆的個別互動中,老師還十分重視激趣式、鼓勵式的語言引導,喚起她的角色意識,消除她怕弄臟裙子的心理障礙,激勵她積極投入到活動之中。這種引導對其他幼兒也產(chǎn)生了作用,在我的言語激勵下,他們爬的更歡快了,而他們活動的積極性又潛在地感染了羽帆,進一步激發(fā)她的主動性。從而引發(fā)了幼兒間的互動,這就為教師與幼兒間的互動增加積極色彩。同時也顯示出良好師幼互動的積極與有效。

此外,游戲中積極有效的互動還需要教師善于轉(zhuǎn)變角色。

當幼兒在游戲中遇到困難時,教師以“協(xié)助者”的角色發(fā)起;當幼兒對游戲的興趣減弱時,教師以“參與者、引導者”的角色發(fā)起;當幼兒對游戲的參與積極性很高時,教師以“鼓勵者”的角色發(fā)起;當幼兒對游戲的方式提出建議時,教師以“支持者”的角色支持幼兒發(fā)起主動互動。只有不斷地轉(zhuǎn)變自己的角色,才能使教師對幼兒的影響保持最佳狀態(tài)并以積極的態(tài)度回應幼兒的互動,以積極的方式引導幼兒的呼應。

案例:太自由等于沒自由


背景介紹:這周進行了一次題為“找風”的活動,目標有兩個:1、初步了解風,體驗與風游戲的樂趣。2、嘗試用詩歌化的語言來表述對風的認識,有初步的創(chuàng)編能力。因為這是一次以詩歌的創(chuàng)編為主要內(nèi)容的一次活動,為了培養(yǎng)幼兒具有初步的創(chuàng)編能力,有創(chuàng)新的意識,因此也作為一次課題實踐活動,作為課題研究初期嘗試進行的一次實踐研究活動,發(fā)現(xiàn)問題,積累經(jīng)驗。

實錄:活動中,在進行了比較充分的感受和討論之后,進入了今天活動的重點部分——創(chuàng)編詩歌部分。幼兒的表現(xiàn)記錄如下:

1、“你沒見過風,我沒見過風,小樹葉點點頭,那是風兒在對小樹講悄悄話。”(與教師示范基本相同)

2、“草地上的小草搖啊搖,那是風兒在與小草玩捉迷藏。”(捉迷藏是教師提示)

3、“風兒把國旗吹的飄啊飄,那是風兒在對國旗說悄悄話。”

4、“看見樹枝搖啊搖,那是風兒在和小樹捉迷藏?!?/p>

5、“風兒把頭發(fā)吹起來,把衣服吹的飛起來,那是風兒在與我玩呢?!?/p>

在中間,教師主要在引導幼兒回憶剛才討論的對風的感受和經(jīng)驗,啟發(fā)幼兒選擇更多的喻體用于自己的創(chuàng)編,但是對幼兒的啟發(fā)性并不明顯,幼兒在思路上還是很局限的,對于幼兒創(chuàng)編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方面,目標沒有很好的實現(xiàn)。

思考:活動結(jié)束,經(jīng)過課題組成員的討論,這次活動對于主要目標的實現(xiàn)是失敗的,認真反思教育行為,認為主要是“太自由等于沒自由”。“自由是創(chuàng)新的靈魂”教師希望給幼兒更多的自由自主的權利,讓幼兒自由選擇素材、用自己喜歡的散文形式、選擇

盡可能多的優(yōu)美詞匯來描述風帶給自己和大自然的狀態(tài),期望這所有的“自由”能讓幼兒萌發(fā)更多創(chuàng)新智慧的火花,能刺激幼兒思維自由聯(lián)想、想象,進而實現(xiàn)本次活動的目標,結(jié)果卻適得其反。為什么呢?歸根于“給了孩子太多的自由,相當于沒有自由?!庇變簩︼L的經(jīng)驗對于完成一個散文的創(chuàng)編活動來講,是比較欠缺的,對于散文這種文體的經(jīng)驗更是進入大班后才開始稍有接觸的,因此,對于創(chuàng)編散文的形式方面經(jīng)驗更是缺乏,這些都是這次活動客觀上存在的困難,而教師又給了幼兒大的難以把握的自由,必然的結(jié)果就是,幼兒思想是空白的,語言是蒼白和貧乏的,回憶已經(jīng)有了更多的困難了,創(chuàng)新更是難上加難了。因此,對于這樣的一個內(nèi)容要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必須要有比較鮮明的層次性,先用固定的形式,讓幼兒創(chuàng)編其中比較少的一部分,這樣,幼兒就會集中回憶自己的已有經(jīng)驗,進行語言的組織和表述,接下來,對形式要求再放開一點,讓幼兒創(chuàng)編更多的內(nèi)容,不光只是回憶了,客觀要求幼兒進行必要的聯(lián)想和想象,才能完成任務,同時讓幼兒接觸更多不同形式的散文,豐富幼兒關于散文的經(jīng)驗。最后才是不限形式的自由創(chuàng)編。每個層次對幼兒創(chuàng)新的培養(yǎng)是不同側(cè)重的,體現(xiàn)了發(fā)展性,這樣對幼兒的幫助才是適合的,有效的。

案例:由兩次不同效果的種植活動所想到的


記得今年春季種植時,我?guī)в變浩秸貌说睾螅鸵蝗税l(fā)了一顆種子,孩子們根據(jù)我的指揮,在規(guī)定的位置放下種,埋上土,澆上水?;顒佑玫臅r間不多,只有一小時。最初幾天,還有幾個熱心的小朋友跑到菜地給種子澆水,進行觀察活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對菜地的熱度也隨之變?yōu)榱?。雖然我曾試圖挽回他們對菜地的熱情,經(jīng)常組織全體幼兒到菜地開展觀察活動,但都不能喚起他們的持久的興趣。眼看菜地里的植物有的枯死,有的長高、長大、結(jié)莢結(jié)果,孩子們對這一切卻是一臉的默然,自己的辛苦和努力就這樣因為孩子們的默然而不了了之,讓我倍感著急和失望。

本次秋季種植活動,是我在領悟了“二期課改”精神以后開展起來的。在我的提議下,孩子們首先對“怎樣才能在菜地里一眼認出自己親手種得小苗苗?”展開討論,最后得出結(jié)果:把種子種在帶有自己名字的杯子里這個方法比較好。第二天,我給孩子準備了相應的一次性杯子、記號筆。在寫名字的過程中,有孩子提出來,苗苗要是長高了、長大了,小杯子里的泥土就不夠營養(yǎng)了,怎么辦?圍繞這個問題,他們有的說在杯子底部戳個洞,但有幼兒反對洞太小,植物的根還是沒地方長,經(jīng)過商量,大家認為把杯子底部全部剪掉最好。這次種植的種子是孩子們自己從家里收集的種子當中選擇的。選擇過程中,我問他們改選怎樣的種子?有的說要選漂亮的;有的說要選大粒,因為大的種子長出來的小苗苗也很大,不會生病。最后孩子們統(tǒng)一意見:要選大粒、漂亮、肚子圓鼓鼓的種子。在菜地里,孩子們遇到了好多困難:大蒜頭應該怎么放,是尖頭朝上呢還是朝下?底部剪掉的一次性茶杯有點軟,該怎樣牢牢地安在泥土里?種子應該全部在泥土里,還是一半在泥土里?種子到底一天要喝多少水?這些問題我并沒有馬上就給予他們正確答案,而是讓他們在思考、討論中尋求答案。自種植那天開始,孩子們就像養(yǎng)了一只小寵物,每天進園或是離園時都要走到菜地去看一看,澆澆水,摸一摸,欣喜地告訴老師和同伴自己杯子里的變化。

雖然,他們的苗苗還長的不高,但他們用自豪、滿足的笑容和自信的言語告訴我們,他們分明已經(jīng)看到了豐收,一股要堅持到底的決心溢于言表。

相同的活動內(nèi)容,不同的組織理念,不同的活動效果,孩子們不同的情感反應。為什么?

帶有探索型體驗的種植活動的課程構(gòu)建,與以往的種植活動有著顯著不同,它不在是完全由教師預先規(guī)劃、設置的特定的載體,而是一個由教師預設和幼兒生成相結(jié)合,師生共同探索新知的過程。在這樣的種植活動中,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得到了重視?!霸鯓拥姆椒軜嗣魇亲约河H手種的植物?”“大蒜頭應該怎么放才能發(fā)芽?”“種子一天要喝多少水?”等問題自然成為了課程的內(nèi)容,成為了幼兒探索的對象。這些問題都是從幼兒當中而來,在這些問題的驅(qū)使下,無怪乎孩子們在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后對菜地的興趣不減。

在原有的課程模式、教育教學條件下,幼兒的學習幾乎是被動的,他們在教學活動中,偏重于機械模仿、淺層理解和簡單應用,幼兒成了教師灌輸知識和技能的“接受體”。春季種植,教師的理念正是局限于此,使的幼兒被動地參與教師所組織的種植及各類觀察活動,削弱了孩子們的主動性、積極性、而在秋季種植活動中,幼兒學習的激情得到及時的張揚,學習的潛能得到教師充分的認識和肯定。他們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收集種子,自發(fā)地探究問題,自由地表達經(jīng)驗表現(xiàn)能力。在共同的種植活動中,幼兒與教師之間真正建立起“對話與交流”、“合作與分享”的關系。

案例:一次計算活動的若干反思


《許多餅干》是一節(jié)主題背景下的計算活動,其目的在于復習認識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并學習正確點數(shù)。

活動一開始,我先拿出一個圖形,請幼兒們從桌上拿一個和我一樣的圖形,然后問幼兒:“你們拿的是什么形狀?”幼兒們逐一回答出了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名稱。接著,我再問幼兒:“你見過什么東西是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部分幼兒回答得較積極,說出了一些圓形、三角形與正方形的物體。接著,我又請幼兒按照老師的指令拿東西,如:拿出3個圓形,大部分幼兒能正確點數(shù),再拿出2個三角形,這時,我也拿出2個三角形說:“老師會變戲法,把兩個三角形變成另外一個圖形,好嗎?”我就把兩個等腰三角形拼成了一個正方形,這時,我看到鐘佳怡把兩個小三角形拼成了一個大三角形,我就請他上來拼給大家看,許多孩子也紛紛拼擺了起來。接著,我又請幼兒拿出4個正方形,再進行拼擺,有的孩子拼出了一個大的正方形,有的孩子拼出了一個長方形,最后,我讓孩子們隨意的拼拼擺擺,有個別孩子拼出了一間房子。

分析與反思:

由于我班幼兒大部分上過托班,孩子在能力、水平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今天這次活動,既幫助幼兒復習了圖形的認識與點數(shù),也讓我了解了班中幼兒所存在的差異,更激發(fā)了幼兒拼圖形的興趣,整節(jié)活動幼兒們基本上都能跟著教師的指令拿取圖形和拼拼圖形。

從活動中幼兒的表現(xiàn),我也感到雖然活動中一直在讓孩子們拿取圖形并進行操作,但對于小班孩子來說,可能游戲化的情境更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因為在活動中有小部分的幼兒有些思想開小差的現(xiàn)象,這些幼兒其實都是一些能力水平相對較弱一些的孩子,所以,我覺得,對于圖形的認識及其正確點數(shù),我們還可以在區(qū)域活動中提供一些操作的材料,這樣,既可以方便老師的個別指導,也可以讓一些能力水平較弱的幼兒有練習的機會,讓他們在反復操作中獲得提高與認識。

案例:還小鳥自由


周二中午,我一進教室,孩子們就圍上來,嘰嘰喳喳地對我說:“陸老師送給小美一只小鳥?!毙∶酪才苓^來,拿著那只裝在馬夾袋里的小麻雀給我看?!笆顷懤蠋熥硭徒o我的?!笨粗赃吅⒆恿w慕的眼神和小美得意的表情,我說:“小美,把小鳥放了吧?!薄安缓?,我要帶回去養(yǎng)?!薄澳切▲B呆在馬夾袋里多不舒服呀!”“嗯,不好嗎?!毙∶篱_始撒嬌流淚了?!拔蚁矚g的,我要帶回去養(yǎng)?!边@時,旁邊的悅悅插嘴到:“小鳥喜歡自由的。”“是呀,小鳥喜歡飛,你把它關在這里,它看不到媽媽,多難過呀?!薄安缓脝帷!毙∶廊怨虉?zhí)地不同意。“那我把你也象小鳥一樣關起來好嗎?”“不好。”“小美是個好孩子,很懂道理的。不能因為自己喜歡,就不給小鳥自由,這樣小鳥會不開心,死掉的。來,小美自己把小鳥放出去?!痹诖蠹业拇負硐拢∶辣M管有點不情愿,但還是把小鳥放了。

分析:

我這樣做的原因一個當然是從愛護鳥類的教育出發(fā)。4—5歲的孩子分辨能力較差。盡管他們會說許多諸如“動物是我們?nèi)祟惖暮门笥选薄拔覀円獝圩o動物”等等一類的話,但當自己喜歡的,仍有很強的占有欲。我想通過這件事,告訴幼兒表達喜歡的方式有許多。后來我在午睡前,在全體小朋友面前表揚了小美。我是這么說的:“小美是非常喜歡小鳥的很想把它帶回家,但小鳥不開心,所以小美就把它送回了天空,讓它去找自己的媽媽。小美是因為喜歡小鳥才讓小鳥自由的?!碑斘艺f到這里,小美笑了。

我讓小美把小鳥放掉的另一個原因是:不讓她特殊化。小美長得白白的,是個非常可愛、天真的小女孩。許多老師、阿姨都很喜歡她。而班上有一部分幼兒已非?!瓣P注”小美的言行,“爭寵”、“攀比”、“嫉妒”之風已悄悄在這些孩子心中滋長。因此,我想盡量不讓小美搞特殊,目的是努力維護孩子們幼小而純潔的心靈。

相關推薦

  • 案例:一次健康活動的思考 在健康活動中建構(gòu)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必須重視培養(yǎng)幼兒對活動的興趣,重視幼兒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努力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心理環(huán)境,并根據(jù)幼兒的情緒和行為表現(xiàn),反思、調(diào)整,促進幼兒對活動的興趣,下面我選擇平時教...
    2021-05-26 閱讀全文
  • 案例:太自由等于沒自由 背景介紹:這周進行了一次題為“找風”的活動,目標有兩個:1、初步了解風,體驗與風游戲的樂趣。2、嘗試用詩歌化的語言來表述對風的認識,有初步的創(chuàng)編能力。因為這是一次以詩歌的創(chuàng)編為主要內(nèi)容的一次活動,為了...
    2021-05-20 閱讀全文
  • 案例:由兩次不同效果的種植活動所想到的 記得今年春季種植時,我?guī)в變浩秸貌说睾?,就一人發(fā)了一顆種子,孩子們根據(jù)我的指揮,在規(guī)定的位置放下種,埋上土,澆上水。活動用的時間不多,只有一小時。最初幾天,還有幾個熱心的小朋友跑到菜地給種子澆水,進...
    2021-05-20 閱讀全文
  • 案例:一次計算活動的若干反思 《許多餅干》是一節(jié)主題背景下的計算活動,其目的在于復習認識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并學習正確點數(shù)。 活動一開始,我先拿出一個圖形,請幼兒們從桌上拿一個和我一樣的圖形,然后問幼兒:“你們拿的是什么形狀?”...
    2021-05-31 閱讀全文
  • 案例:還小鳥自由 周二中午,我一進教室,孩子們就圍上來,嘰嘰喳喳地對我說:“陸老師送給小美一只小鳥。”小美也跑過來,拿著那只裝在馬夾袋里的小麻雀給我看?!笆顷懤蠋熥硭徒o我的?!笨粗赃吅⒆恿w慕的眼神和小美得意的表情,...
    2021-05-22 閱讀全文

在健康活動中建構(gòu)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必須重視培養(yǎng)幼兒對活動的興趣,重視幼兒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努力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心理環(huán)境,并根據(jù)幼兒的情緒和行為表現(xiàn),反思、調(diào)整,促進幼兒對活動的興趣,下面我選擇平時教...

2021-05-26 閱讀全文

背景介紹:這周進行了一次題為“找風”的活動,目標有兩個:1、初步了解風,體驗與風游戲的樂趣。2、嘗試用詩歌化的語言來表述對風的認識,有初步的創(chuàng)編能力。因為這是一次以詩歌的創(chuàng)編為主要內(nèi)容的一次活動,為了...

2021-05-20 閱讀全文

記得今年春季種植時,我?guī)в變浩秸貌说睾?,就一人發(fā)了一顆種子,孩子們根據(jù)我的指揮,在規(guī)定的位置放下種,埋上土,澆上水?;顒佑玫臅r間不多,只有一小時。最初幾天,還有幾個熱心的小朋友跑到菜地給種子澆水,進...

2021-05-20 閱讀全文

《許多餅干》是一節(jié)主題背景下的計算活動,其目的在于復習認識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并學習正確點數(shù)。 活動一開始,我先拿出一個圖形,請幼兒們從桌上拿一個和我一樣的圖形,然后問幼兒:“你們拿的是什么形狀?”...

2021-05-31 閱讀全文

周二中午,我一進教室,孩子們就圍上來,嘰嘰喳喳地對我說:“陸老師送給小美一只小鳥。”小美也跑過來,拿著那只裝在馬夾袋里的小麻雀給我看。“是陸老師抓來送給我的?!笨粗赃吅⒆恿w慕的眼神和小美得意的表情,...

2021-05-22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