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習慣養(yǎng)成教育隨筆
發(fā)布時間:2021-05-28 教育隨筆 小班教育隨筆 幼兒教育隨筆幼兒養(yǎng)成教育的資料包括的面很廣:愛祖國、講衛(wèi)生、懂禮貌、禮貌進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等等。陳鶴琴先生說“人類的動作十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年養(yǎng)成的,所以,幼年時代,應當個性注重習慣的養(yǎng)成。
大部分家長認為幼兒上幼兒園就是為了學會書寫數字,背誦唐詩,認識漢字,學習書面上的知識。然而,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要比知識的獲得重要的多,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獨立于社會的基礎,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并進而影響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能夠說,習慣是體現一個人素質的重要方面。
幼兒進入中班后,我們發(fā)現班級中幼兒行為習慣養(yǎng)成方面大體有三種狀況:有些幼兒不但學習習慣好,上課認真聽講,物品整理的井井有條,也很懂禮貌、守規(guī)則,各項常規(guī)都很好,一般不需要老師提醒就能做到。而有一部分幼兒,吃飯磨蹭、集體活動亂講話、區(qū)角活動打鬧,爭搶玩具、不午睡,需要老師不斷的提醒。還有一部分幼兒表此刻某些方面的狀況比較明顯,如有的幼兒沒有良好的傾聽習慣,有的行為拖沓,還有的規(guī)則意識不強。針對這些狀況,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為幼兒樹立好榜樣。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要從自身做起,言傳身教。凡是要求幼兒做到的,我們也要按照這些要求做。如:見面有禮貌的問好,飯前便后洗手,有需要協(xié)作的事情主動幫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讓幼兒明白好習慣是每個人都需要養(yǎng)成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正面鼓勵,耐心引導。班級中沒有養(yǎng)成良好常規(guī)習慣的幼兒不僅僅讓人費心,而且還會對其他幼兒產生不好的影響。有段時間,班級有些小朋友上課總是不能集中注意力。有一次,上課發(fā)現一個小朋友很自覺的就坐好了聽課。我立刻表揚他,其他小朋友看到了,都向他學習。那天大部分上課都十分的認真,用心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及時的對幼兒表揚鼓勵,哪怕一個贊賞的眼神,都會使幼兒產生更加要好好表現的欲望,也就是產生了“良性循環(huán)的效應。善于發(fā)現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鼓勵,多用正面強化。從某一個”閃光點“的行為出現,帶動整體行為改善。
第三,讓幼兒明確自己的不足,集中突破。有相當一部分幼兒在某一具體行為方面出現問題。有的是不講禮貌,有的是午睡習慣不好等等,這就需要針對具體問題來解決。在與孩子溝通交流中,家長要指出幼兒出現的問題。比如:動作慢。你衣服疊的真整齊,如果疊的在快一點就更好了。
以上三點是我在幼兒養(yǎng)成教育中的一些體會。家庭教育在幼兒養(yǎng)成教育中起著重要作用,家長應正確教育孩子,只有讓幼兒做到了在家與在園一個樣,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才有真正的好處。養(yǎng)成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幼兒從他律到自律,使常規(guī)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讓幼兒從小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受益終生。
yJS21.com更多精選教育筆記閱讀
教育隨筆《讓幼兒養(yǎng)成排隊的習慣》
排隊是我們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種行為秩序,比如,我們去銀行取錢、在超市買完東西后付款、掛號看病等都會遇到排隊的情況,當大家都想辦同一件事情的時候,有序地排隊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方法。有序地排隊可以避免危險的發(fā)生,可以提高做事的效率,還可以使本來很擁擠的地方變得不擁擠,所以,要遵守社會秩序,需要我們學會等待、學會排隊。同樣,排隊也是幼兒園一日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環(huán)節(jié),它對幼兒的常規(guī)培養(yǎng)以及有關活動的順利進行,都有著密切關系。讓孩子在幼兒園這個集體中學會排隊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開學初,老師說:“小朋友們,我們要喝水了?!彼械男∨笥讯紩鋼矶恋剿扒?,爭先恐后的拿自己的水杯接水喝,這種行為是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可是由于小班幼兒年齡小,注意力不穩(wěn)定,又不善于組織自己的行動,要想讓他們自己有序地排隊往往是很困難的。面對班級的這種情況,我們做出排隊常規(guī)培養(yǎng)。
我們進行了集體教學《我會排隊》,通過教學活動,讓幼兒了解排隊的重要性,知道排隊的好處,初步建立孩子的排隊意識。然后老師根據孩子的身高情況對小朋友進行了隊形排列,我們還制定了排隊常規(guī)的音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這樣增加孩子排隊的趣味性。在進行入廁,喝水,站隊等活動前,我們會強調:“請小朋友聽音樂到水桶前排隊?;蛘咴谛l(wèi)生間門口排隊”。我們會對排隊好的小朋友進行表揚,起到榜樣的作用。在培養(yǎng)中,班級的老師要做到一致性,統(tǒng)一性。這樣更有利于孩子常規(guī)的建立和培養(yǎng)。在培養(yǎng)的過程中,孩子們也會出現“站錯隊”,“插隊”等情況,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會有針對性的進行隨機教育,及時幫助幼兒進行改正。
現在班級的排隊常規(guī)得到改善,孩子們基本養(yǎng)成良好的排隊習慣,這也能夠幫助幼兒初步形成良好的“秩序感”和集體意識。
教育隨筆:讓幼兒養(yǎng)成排隊的習慣
讓幼兒養(yǎng)成排隊的習慣
小班的幼兒入園已有一段時間了,他們漸漸的對幼兒園的生活開始適應,這時各種各樣的問題也開始出現,無論是課間還是戶外活動回來以后,孩子們都要去排隊喝水,可是那條隊總也排不好,孩子們總是你爭我強,你推我擠,還有幾個調皮的小家伙總要去加塞,一個頂一個的往前擠,最前面的孩子被擠得搖來晃去,結果一下子把水都撒在自己身上了。對于這樣的現象我提醒了好幾次,可是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一會兒隊又亂了。這樣的情況在別的活動中也屢屢發(fā)生。這不僅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也容易造成意外事故,真是讓我頭痛。
運動回教室我也口渴了想喝點水,忽然我的腦子里靈光一閃,于是我端著杯子悄悄的走到了隊伍的尾巴上。孩子們看見了都用大大的眼睛看著我,王盛問:老師你干什么呀?我說:排隊喝水呀?他皺著眉頭不解的說:老師喝水也排隊呀?我回答:對呀!小朋友喝水要排隊,老師喝水也要排隊!這樣才是好孩子呀!咱們一起比賽看誰排隊排的好,好嗎?王盛馬上說:好,其余的小朋友也高興的異口同聲贊成,那幾個小調皮也馬上排到了我的后面??吹竭@我不覺的笑了。
回到活動室后,我引導孩子們討論我們的隊為什么總排不好,他們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隊的原因,我們又討論怎么才能把隊排好,孩子們都積極的想辦法,有的說,不推不擠;有的說,誰排的好就給五角星;還有的說,老師當小警察,監(jiān)督小朋友。最后我采納了小朋友的意見,但不是老師當小警察,而是小朋友自己輪流當小警察,不但監(jiān)督小朋友的排隊情況,也監(jiān)督老師的排隊。孩子們都爭先恐后的要當小警察,因為是孩子們自己想的辦法,所以大家也都很聽小警察的話,我們的排隊亂問題迎韌而解,孩子們也從中體會到了維持秩序和遵守秩序的快樂。當然,在日常排隊,戶外活動中,排隊秩序也大大有了改觀。以后,我還要明確的要求,反復的強化,相信會得到更佳的效果。
通過這些活動我深切的感到:幼兒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熏陶、甚至感召孩子,對幼兒成長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幼兒的常規(guī)習慣養(yǎng)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點的關注、教育,并采取多種方式去進行培養(yǎng)。另外,常規(guī)教育也要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因事而異,民主與集中要相結合,不能死守。教師更應把握一切的教育契機,讓幼兒在具體的環(huán)境中,通過親身活動和情感體驗來接受教育,也使幼兒能相對獨立的解決力所能及的小問題,從而最終真正理解行為規(guī)范的要求。
教育隨筆:排隊習慣的養(yǎng)成
教育隨筆:排隊習慣的養(yǎng)成
一轉眼孩子們入園已經快兩個月了,通過這兩個月的幼兒園生活,孩子們都有了一定的規(guī)則意識??粗⒆觽兣抨犗词?、喝水,排隊玩滑滑梯的時候,我不禁想到一個多月前的場景。
一個多月前,孩子們的情緒剛剛穩(wěn)定,熟悉了幼兒園的環(huán)境和老師,正是對幼兒園充滿好奇的時候。每當叫孩子們排隊洗手,他們總是亂成一團,推擠著走進盥洗室。喝水的時候,所有的孩子都記在水桶旁邊,倒好水的孩子就在原地喝水,經常發(fā)生把水撒到衣服上的事情。玩滑滑梯的時候這種情況更加嚴重,孩子們看到滑滑梯興奮極了,完全不顧老師的提醒和要求,一個勁的想往上跑。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決定盡快幫助孩子們養(yǎng)成排隊的習慣。
每次餐前洗手的時候,我按照不同的小組,依次叫每一組的孩子按座位順序排好隊,然后才能到盥洗室洗手。如果有孩子沒有排好隊,那就請一組小朋友幫助他,等大家都排好了才能去洗手。每天吃點心、吃飯之前都這樣反復的進行,現在孩子們一聽到洗手,都會主動按照順序排好隊。
給幼兒建立喝水排隊的秩序難度很大,因為孩子們往往在戶外活動回來后最想喝水,這時候水桶前的孩子也最多。他們從室外回來,沒有按照小組排隊的意識。因此我嘗試在水桶前貼上小腳印,讓孩子們沿著小腳印站好,主動排隊。但這樣一來,水桶兩側拿杯子的孩子就很不方便,中間的路別排隊的孩子堵住了。由于隊伍太長,很多孩子會排到午睡室里。因此,我改變了小腳印的方向,并且在戶外活動結束后,我先請幼兒坐下休息,然后請幼兒按照小組順序去喝水。
玩滑滑梯的排隊和在教室的排隊有所不同,滑滑梯都在戶外,孩子們都比較興奮。我們按照做操的順序,一個跟著一個,排成一列長長的小火車,又兩位老師和保育員分成三組,讓孩子們分別從不同的入口登上滑滑梯。既有順序,又不會擁擠。
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孩子們有了很大的進步,不管是在洗手、喝水還是滑滑梯的過程中,都能有意識的主動排隊。希望孩子們能在幼兒園里養(yǎng)成更多的好習慣,開心的過好每一天!
教育隨筆:養(yǎng)成午睡好習慣
最近一段時間孩子們的午睡總讓我感到頭痛,這群調皮的孩子們嘻嘻哈哈、說說笑笑,一進午睡室從東跑到西,在床上打滾等。不一會兒告狀聲連綿不斷,誰在推人,誰還沒脫衣服誰又在講話了。老師大聲喊也不起效果,幫這個蓋被,又幫那個,邊勸說著,想讓大家安靜下來開始睡覺。可那幾個調皮的孩子還磨磨蹭曾的。
昨天午睡時,我提前便對孩子們說,躺下去后,把小眼睛閉上,一會兒就睡著了,好多孩子都按我的提示做,也都很快就睡著了。可是文文和靖靖兩個小朋友卻怎么也睡不著,并且兩人互相影響,我走過去打了幾次招呼,但是仍然不見效,我便又使出老調“這會兒你們兩個睡不著,待會兒小朋友們起床的時候你們就別起來了,繼續(xù)留下來睡。”誰知在起床鈴響起后,他兩仍未把我說的話當會事,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樣開始穿衣服。見此情形,我覺得這話不執(zhí)行看來不行了,于是便走過去嚴肅的對他兩說:“你們兩個不必穿衣服,繼續(xù)留下來睡覺?!敝灰娝麄儍赡憧纯次?、我看看你,無奈之下帶著哭腔對我說:“老師,讓我們起床吧!我們明天一定好好睡覺。”這時,全班的小朋友都注視著他們兩,我便抓住這個機會,對全班小朋友說,以后誰不好好睡覺,就象他們一樣,孩子們幾乎異口同聲地說:“老師,我要乖乖睡覺的”。
在幼兒園午睡是孩子們統(tǒng)一的活動,可在孩子們看來,一旦睡下了,就束縛了講話、活動的自由。因此,他們想方設法要在睡前說完想說的話,趁老師沒看見做完自己想做的事真的,當我們感覺到孩子們太煩、太鬧、太吵的時候,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理解孩子們、滿足孩子們的需要。設身處地為孩子們著想一下,多釋放一些時間與空間給孩子們,孩子們也會配合老師的工作。只要你用心去做了,就一定有好的收獲。
而對于我們老師來說,在孩子們的一日生活中,教會他們學會知識,照顧好他們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善于觀察他們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要及時鼓勵他們,知道他們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和他們做真正的好朋友,他們才會信任你,愿意把心里的話告訴你,愿意和你做各種游戲。
教育隨筆:讓幼兒養(yǎng)成喝水的好習慣
教育隨筆:讓幼兒養(yǎng)成喝水的好習慣
春天干燥,孩子們更加容易患呼吸道傳染病。早上入園時,個別家長來到我面前說:“老師,麻煩你讓我的孩子多喝點水?!毕挛珉x園時,也有些家長一接到孩子,就問孩子今天喝水沒?可是有些孩子平時不愛喝水,只有等到很渴的時候,才想起來喝,其實,我們平時經常提醒孩子們多喝水,并且一個上午就提醒四五次。但這個提醒的作用不是很大,我悄悄地觀察了幾天孩子們喝水的情況:如果老師不盯著,孩子們就盛很少的水,而且喝很久很久。在幼兒園內,每個班級都配備了保溫桶,內盛溫度適宜的溫開水,每個孩子都會配備一個專用的、定期消毒的杯子,有的孩子說白開水不好喝沒味道,也有的孩子說有種消毒過的味道。還有孩子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喜歡做自己的事情。一玩起來,什么都顧不得了。
孩子不喝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與本班老師商量,怎么樣才能讓孩子喜歡喝水,知道渴了就主動喝水。也為了讓孩子認識到水對人體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飲水習慣,所以安排了孩子定時喝水的時間,如:早上來園要喝一杯水;集體教學后喝一杯水;早操戶外活動后喝一杯水;午睡起后喝一杯水;游戲前喝一杯水;戶外活動前喝一杯水;離園前喝一杯水等等,并讓孩子知道和養(yǎng)成"自己渴了,會主動喝水。但有的孩子在定時喝水時每次都去喝少量的水,為了保證孩子的喝水量,教師就親自把足夠的水倒在孩子的杯里,剛開始由老師監(jiān)督,孩子適應后,可以讓孩子們互相監(jiān)督,慢慢地幫助孩子養(yǎng)成自覺的行為。因為是小班所以孩子喝水時,要教育他不要玩水,以免水灑落在桌面上、地面上,要一口一口地喝,不要太急,不要說話。在培養(yǎng)孩子定時喝水習慣的同時,還不能忽視培養(yǎng)他們隨渴隨喝的習慣。其實定時喝水未必能滿足所有孩子對水的需求,如果他們能隨渴隨喝最好了。所以在孩子活動中、游戲中我們就針對性地提醒他們隨渴隨喝。
為落實這一計劃,平時到了喝水時間,我們便做出很渴的樣子說:"呀!今天玩得真高興,我都出汗了,覺得很渴,你們誰覺得渴了告訴我,咱們一起去喝水。"孩子們似乎也感到渴了,不約而同地說"我也渴了""我也想喝水"我們再給孩子們以鼓勵和肯定,相信我們班的孩子會養(yǎng)成主動喝水的好習慣。
教育隨筆:小班幼兒午餐習慣的養(yǎng)成
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不斷深入,人們的物質條件可以說是空前的優(yōu)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面:父母、爺爺、奶奶背著或抱著健康結實的孩子上幼兒園;在家里四個大人輪流充當“保姆”,穿衣、洗臉、洗手,一切都照顧得周周全全;吃魚吃蝦更是挑凈刺,剝去殼,親自送到孩子的口中,造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局面。但是家長們卻不知道幼兒時期正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關鍵時期,若錯過這個寶貴時期,一旦壞習慣形成了非但難改,而且貽害無窮。經過長期的觀察以及與這些“吃飯?zhí)乩焙⒆拥摹岸窢帯?,總結了以下幾個經驗,供大家一起參考探討。
一、師生互動,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關鍵。
在吃午飯時,我們加入到孩子中去,讓孩子和老師比賽,看誰吃得多吃得快。我們還把餐桌放到幼兒的桌子上,和他們一起吃,這時,小家伙們特興奮:有的是出于表現,吃得很快,教師就適當提醒他們要注意身體,細嚼慢咽;有的是出于害怕,埋頭苦吃,一幅老鼠見了貓的樣子,我們就對他講今天吃的食物的營養(yǎng),讓他們吃得快樂,吃得開心!通過師生互動,孩子們不怕吃午餐了!
二、有意搭配,促進幼兒飲食習慣的提高。
有些孩子的午餐習慣實在不敢恭維,他們不是吃不下,也不是不喜歡吃,而是在吃飯時喜歡講話,不管老師怎么說怎么勸他們依然我行我素。我們就將這些孩子分散開來,在他們旁邊配一個不愛講話的同伴為“合作伙伴”,由于沒有了說話對象,這些孩子很快便沉浸在吃飯的氛圍中了。教師的有意搭配,孩子們吃飯不講話了!
三、猜測美味,讓孩子有食欲。
我曾在《早期教育》上看到一篇文章,飯前三步曲:猜飯(想想今天可能吃什么?)、贊飯(今天的菜有什么營養(yǎng)?)、嘗飯(小小品嘗會)。我覺得這個挺適合我們班級的,我們就采用了此方法,通過實際表明我們的判斷是對的,孩子愛上了吃飯。我們還在孩子進餐時放了點優(yōu)美的音樂,提醒孩子你們是小紳士小淑女,正在西餐廳進餐呢!可能受環(huán)境的影響,孩子們馬上安靜了。
四、家園合作,互動培養(yǎng)幼兒良好飲食習慣。
對于一些軟硬不吃的孩子來說,我們就采用軟磨硬泡的方法,每天飯前飯后進行教育,還把孩子的不愛吃飯現象通知了家長,希望通過家園配合使孩子有良好的飲食習慣。有些家長在家對孩子進行教育勸說,有些家長則暴力相加,但不管是哪一種方式,家長的出發(fā)點只有一個:為了孩子的身體著想。我們就通過個別談話、網絡、電話等形式讓家長采取正確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在能接受的情況下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管教師還是家長,在教育中都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尊重幼兒的愿望和需要,尊重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多用榜樣、表揚、鼓勵等方法,以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記得在一篇文章上看到:曾經有七十多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在巴黎集會,有人問其中一位獲獎者:“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對你一生最重要的東西?”出乎意料,這位白發(fā)蒼蒼的學者回答:“在幼兒園?!薄霸谟變簣@學到些什么?”學者答:“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要表示道歉;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東西就是這些。”這位學者的話代表了到會的科學家的普遍看法,也說明一個道理: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需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將會影響到他們的終身。飲食習慣作為生活習慣中的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對孩子有著更重要的意義。為了孩子的成長,我們必須從小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這是我們應該做,而且我相信:這也是我們能夠做到的!
幼兒園教育隨筆:《培養(yǎng)幼兒習慣》
通過游戲兒歌等的方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洗手習慣。
我們通過兒歌如“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 讓幼兒了解小手的作用,學會洗手的方法。手接觸外界物體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別是孩子,由于好動更易將不潔東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飯前不洗手,就會將手上的細菌吃進體內而生病。因此,洗手對保持皮膚清潔,養(yǎng)成良好的進餐習慣十分重要。通過小競賽,讓幼兒掌握洗手的順序(挽袖、打濕、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凈,甩手上的水),剛開始學時,一不注意,孩子們的袖子就弄濕了,借此機會,我就給孩子們做示范——挽袖,并一邊洗手一邊教幼兒說:“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頭洗仔細,小手腕別忘記?!边@樣,孩子們把洗手當作游戲,使幼兒養(yǎng)成食前洗手的好習慣。
三、在日常生活中糾正幼兒的偏食、剩飯情況 。
1、 及時調查、了解幼兒的偏食情況
在了解中,我發(fā)現幼兒的偏食習慣形成原因有以下幾種:家長從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種食物;身體因素,如脾胃不合等;生活習慣;情緒不穩(wěn)定等。
2、 因人而異,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榜樣示范法。根據小班幼兒“喜模仿”“愛表揚”的特點,我就利用集體氛圍的渲染,用情緒感染他們,為他們樹立榜樣。告訴他們老師最愛吃了,不知道哪些小朋友跟老師一樣愛吃,并及時表楊,為他們樹立榜樣,幼兒的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爭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來。
(2) “打預防針”的方法。 我班有些幼兒對某種食物高興時能吃一些,不高興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對待這類幼兒,我采用“打預防針”的方法。在飯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靜的游戲,然后讓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語說了許多,最后我告訴他們今天吃的是一種營養(yǎng)特別豐富的菜,多吃它會長高,長聰明,看誰吃得又多又香。這樣,孩子們的情緒被調動,相互比著吃,往往會吃得很香。
(3)逐漸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兒從小就不吃某種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過來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現實的。對這類幼兒我采用“逐漸加量”的方法。如我班有些小朋友不吃綠色蔬菜,開始她一看到綠色的蔬菜就搖頭,現在能稍微吃點了。
(4)物質鼓勵法。對偏食、剩飯的幼兒我那怕是一點點進步,我都給予鼓勵,發(fā)給孩子一朵小紅花,小貼畫、小卡片等,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促使幼兒改正偏食和剩飯的不良習慣。
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我班偏食和剩飯的不良習慣得到了有效改善
教育隨筆:培養(yǎng)幼兒禮儀習慣
教育隨筆:培養(yǎng)幼兒禮儀習慣
小班是幼兒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時期,在一日活動中培養(yǎng)小班幼兒的文明禮儀習慣,是需要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關注的一個重要教育課題。教師要注意發(fā)現小班幼兒文明禮儀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而剖析,通過結合感恩教育滲透文明禮儀教育、養(yǎng)成文明用餐禮儀,在游戲中滲透禮儀教育三個方面培養(yǎng)幼兒的文明禮儀教育。
小班幼兒正是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時期,如何在一日活動中培養(yǎng)小班幼兒文明禮儀習慣,是擺在廣大的幼兒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教育課題,也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社會領域的幼兒發(fā)展目標之一。
一、當前小班幼兒文明禮儀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沒有深刻挖掘禮儀教育的內涵,部分教師太注重形式。
通過觀察大多數幼兒園的小班幼兒禮儀教育,我們發(fā)現存在不少問題,走形式、走過場就是普遍存在的現象。教師在文明禮儀教育中沒有深刻挖掘教育的內涵,將精力更多地投入在禮儀教育的形式落實上。比如,幼兒園要求幼兒在入園時,遇到老師要主動鞠躬打招呼:“老師早!老師好!”遇到小朋友的家長也要打招呼:“某某爸爸媽媽早!某某早!”離園時,幼兒要主動與老師告別,說:“老師再見!”教師和幼兒基本都能按著要求來做,但大多數人不是發(fā)自內心的情感流露,甚至有的說話時都沒有注視對方,這種形式化的禮儀就像為了完成一項任務。這樣的禮儀教育沒有將文明禮儀之美滲透到幼兒純潔的心靈中,幼兒不明白為什么要講文明講禮儀,感受不到其中的愉悅感,沒有很好地激發(fā)幼兒養(yǎng)成文明禮儀習慣的積極性。
2.存在幼兒只為了獲取表揚而講禮貌的問題。
幼兒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的特點,而現在幼兒園中一些鼓勵性的教育的方式,讓幼兒產生了一定的誤解,文明禮儀教育同樣如此。比如,在對小班幼兒園的采訪中,筆者提問孩子:“小朋友,你知道為什么要做一個講禮貌的孩子嗎?”得到的回答大多數都是:“講禮貌的孩子能得到小紅花。”“講禮貌老師才會喜歡我!”似乎在幼兒眼里,所謂的禮貌就是向老師問好,和別人說幾句禮貌用語是為了得到老師的表揚。不難看出,這同樣也是在走形式、走過場的形式下衍生出的差強人意之處。作為幼教工作者應該讓孩子懂得文明禮儀的真實意義,否則,就會長養(yǎng)幼兒的虛榮心,讓孩子變成口是心非之人。
二、培養(yǎng)小班幼兒文明禮儀習慣
1.結合感恩教育,滲透文明禮儀教育。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家人在他們身上付出了無私的愛。但是,在我們國家大多數孩子是獨生子女,從小生活在物質優(yōu)越、百般寵愛的家庭環(huán)境之中,他們大多數不知道對父母和親人心懷感恩,覺得理所應當。因此,幼兒園要結合感恩教育滲透文明禮儀教育。
首先,要讓孩子懂得感恩父母。教師可通過放映一些影視資料,讓幼兒理解媽媽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的不易,哺育撫養(yǎng)時日日夜夜的艱辛等,讓幼兒明白“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意思,讓感恩之心萌生。同時,讓幼兒懂得入離園時對家長講禮貌是愛的表達,是感恩家長的表現,因此,在離園時,要親切地和家長說:“爸爸再見!”“媽媽再見!”
其次,要讓幼兒懂得感恩教師。幼兒園要通過播放一些平時教師與幼兒相處的圖像資料,讓孩子感受到教師無微不至的照顧,知道其中的辛苦,讓幼兒產生由衷的感恩之情。早上入園時,對教師說:“老師早!老師好!”每天放學離園時,要主動與教師告別,說:“老師再見!”這些禮貌用語都表現了對教師的感恩和尊重。
第三,讓幼兒認識到小朋友和小朋友的父母都是我們的親人,“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在這個社會中大家是相互依存的,作為社會中的一員要心存感激,對待自己的叔叔伯伯,應該像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對待小朋友的親友,也應像對待自己的親友一樣??吹剿麄円獰崆榈卮蛘泻魡柡茫纭笆迨搴?,伯伯好,阿姨好,某某小朋友好……”明理則通,幼兒在明白了講文明禮儀的意義后,在按著要求快樂遵守執(zhí)行一段時間后,就會養(yǎng)成見人主動打招呼的良好習慣。
2.養(yǎng)成文明用餐禮儀。
用餐禮儀是顯示一個人文明素養(yǎng)的重要方面,在幼兒時期養(yǎng)成良好的用餐禮儀習慣,對幼兒以后的生活都會起到重要的影響。一些小班幼兒剛剛入園時,有的挑食,有的一口不吃,這都是因為父母平時太溺愛孩子;有的孩子剛入園時,吃飯和嬉戲分不清,邊吃邊玩,這都是因為平時在家里太嬌慣養(yǎng)成的不良習慣。
幼兒入園后,教師要要求幼兒文明用餐,從如下幾方面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用餐禮儀習慣:第一,要求進餐時不挑食、不說話、不玩耍。教師要通過生動的講解,讓孩子明白要想身體長高、健康,就要給身體提供豐富的營養(yǎng),而挑食是無法滿足身體需要的;進餐時說話,會影響和破壞吞咽動作,容易使食物進入喉腔,引起咳嗽,會造成危險。因此,吃飯時一定要保持安靜,要在自己的固定位子上吃,不和其他小朋友嬉戲。第二,要求幼兒飯前洗手,飯后漱口。通過結合一些生動資料的展示講解,讓幼兒明白吃飯前應洗手,讓孩子知道病從口入,嘴巴碰到沒有洗干凈的手,會傳染病菌,會得腸炎、菌痢等多種疾病。同時,教師要教會孩子正確的洗手方法。而飯后漱口可以有效預防牙病,長久堅持就會起到保護牙齒、清潔口腔的效果。有的小班幼兒開始不會漱口,教師要做好示范,教會孩子漱口。另外,為了讓幼兒能夠學會用餐禮儀,保持用餐禮儀,教師要取得家長的配合,讓幼兒在家時也要和在幼兒園里一樣,遵守用餐禮儀,家園共育,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用餐習慣。
3.在游戲中滲透禮儀教育。
喜歡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時期,生活即游戲,游戲即生活。在游戲中滲透禮儀教育,培養(yǎng)幼兒的文明禮儀習慣,也是有力的教育手段。心理學家經過研究指出:情感─認識─實踐是幼兒良好禮儀習慣形成的三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诖?,筆者認為,在幼兒游戲中培養(yǎng)文明禮儀習慣應該從如下三方面著手:
第一,開發(fā)游戲中的情感元素。在游戲前教師可以通過與幼兒展開輕松、自由的對話,滲透禮儀元素,比如,想借用一下某某的玩具怎么說,想和某某與你一起做游戲怎么說等,引導幼兒運用禮貌性的語言與別人交流。教師還要創(chuàng)設能夠融合禮儀教育的游戲環(huán)境,為幼兒在游戲中的禮儀交流提供啟發(fā)和指導。比如,畫一個太陽花的卡通笑臉,表示見到小朋友、老師、家長打招呼時要親切微笑,會像向陽花一樣美麗。
第二,在游戲中體驗禮儀。教師可以為幼兒播放有關禮儀的多媒體資料,讓幼兒了解一些場景中不同人物的良好的文明禮儀行為,設計與之相應的游戲情節(jié),讓幼兒表演和實踐,學會一些禮儀交往的常識和技巧。比如,怎樣接待來客,怎樣稱呼不同年齡段的人,等等,讓幼兒在游戲交往中練習禮儀的運用。
第三,回憶分享文明禮儀的感受。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在游戲區(qū)域中,模仿電視訪談之類的節(jié)目,開展以“文明禮儀”為主題的訪談。比如,以文明禮儀主題中的“禮貌待客”為題,讓教師或者小主持人采訪小朋友家里來客人應該怎樣接待?通過有效的互動交流,大家分享禮儀經驗,強化對禮儀的認知,以期內化幼兒的文明禮儀行為習慣。
綜上所述,任何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幼兒文明禮儀習慣的培養(yǎng)同樣需要付出堅持不懈的長期努力。幼教工作者要將幼兒文明禮儀習慣的培養(yǎng)當作一項重要的教育工程,為之付出熱情、真誠、大愛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