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當意外發(fā)生時
發(fā)布時間:2021-05-28 幼兒園當老師游戲 幼兒園案例 小班教育筆記案例案例背景:
佳敏是一名中班的孩子,在老師眼里,她是一個懂事乖巧的小女孩。雖然不怎么愛說話,沒有其他孩子般特別活潑好動,但絕對是個能干的孩子,什么事她都能做得很出色,辦得很妥貼,老師也特別喜歡請她來幫忙,讓她做小老師,是孩子們心中公認的大姐姐好孩子形象。
案例描述:
早上晨間活動時,我從辦公室拿了鑰匙打開了活動室的門后順便讓佳敏幫我把鑰匙牌放回辦公室。佳敏很快就完成任務回到了隊伍中。接著便開始做早操,當?shù)谝粋€教學活動要開始前的幾分鐘里,一個小朋友從口袋中摸出了5毛錢交給了我,說是早上買早飯剩下的(我們有一個慣例,口袋里的一些小東西比如錢之類的帶來幼兒園后為確保安全要主動交給老師,放學后老師會發(fā)還與他),佳敏也從口袋里摸出了一元錢交給了我。
事情到這里本該告一段落,可到了中午午睡時,幾個老師有時間湊在一起坐下來備課的時,隔壁班的老師問我:“你們班有沒有小朋友拿了樓下辦公室桌子上的一元錢?”“沒有吧?!碑敃r我很納悶。早上去過辦公室的只有我還有佳敏,其他班的孩子沒有進過辦公室可以排除,另外的人自然也沒有進入的可能。馬上我又想起早上佳敏交給我的一元錢,會是佳敏嗎?我也很猶豫,決定找個機會私下問問佳敏。
點心吃好后,我安排了幼兒自由活動,我則輕輕走到了佳敏的身邊,佳敏正和一個小朋友聊著天。我很隨意的提醒道“對了,佳敏,你的錢還在我這,等會兒別忘記帶走……今天這錢是誰給你的?”她想了想然后告訴我說:“不是誰給我的,是我從家里的地板上撿到的。”“哦,是這樣的。”我接著又說:“剛才湯老師跟我說,她的三塊錢中的一元錢可能掉地板上不見了,不知道哪個小朋友拾走了,你的小眼睛最厲害,能不能幫老師去找找。如果你知道的話能不能告訴老師?!闭f完我便走開了。佳敏則一直安靜的站在一邊似乎考慮著什么問題,過了一會兒,她慢慢地走過來告訴我,“老師,我是從地上撿到的。”聲音很輕?!芭叮沁@樣,那該怎么辦呢?”“我把錢放還到辦公桌上去好了?!甭曇袅⒖梯^之剛才響亮多了,半分鐘后,佳敏又跑回來了,臉上紅撲撲的,綻開著笑容,我也對她投去了肯定而善意的笑容,佳敏迅速加入了小朋友的活動中去了。
案例分析:
在本案例中,幼兒出現(xiàn)了一種不良行為,教師面對幼兒的不良行為的處理方式上值得進行分析探討。不難發(fā)現(xiàn),教師在處理事件的整個過程中都對孩子抱著尊重信賴的態(tài)度。其一,表現(xiàn)在當教師知道了極有可能是佳敏拿了錢之后,并沒有急著找佳敏質(zhì)問清楚,而是決定找個機會私下問問。如果在大家面前問勢必會讓很多人知道這件事情,當大家都在議論湯老師的錢丟了的時候孩子會有很大精神負擔,甚至會產(chǎn)生恐慌心理,而
教師從態(tài)度上輕描淡寫它,孩子的心理壓力便不易產(chǎn)生;其二,教師詢問問題的方式語言始終表現(xiàn)著試探性的不露痕跡,讓幼兒處于一種隨便聊聊的氛圍,愿意將事情告訴老師,而不是一下子就問到點上,使孩子緊張而有敵對不愿表露的情緒;其三,教師在詢問過程中用了一個小小的試探策略,從與孩子談?chuàng)斓藉X到湯老師也錢不見,你的小眼睛最厲害,能幫老師找找嗎?一環(huán)一環(huán)緊緊相扣又很自然,沒有讓幼兒覺得說教師逼她承認什么,或者懷疑她,不相信她。反而使幼兒覺得老師特別信賴她,同時也對老師產(chǎn)生了極強的信任感,特別是教師在請幼兒幫助找錢后故意輕輕走開,并沒有對幼兒施加什么壓力,可以看出幼兒此時也在靜靜的做思想斗爭。最后,幼兒主動的告訴老師錢是在幼兒園里撿到時,很明顯,幼兒已經(jīng)通過思想斗爭,知道自己做錯了,而教師不帶半點責怪的問道“哦,是這樣,那該怎么辦?”為幼兒主動把錢交還的行為搭了一個臺階作用。幼兒的心理負擔解下便成了一件順利的事兒。在這里,教師尊重幼兒人格,保護幼兒童心的兒童觀起了重要的作用。《綱要試行》指出社會領(lǐng)域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要創(chuàng)設(shè)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guān)愛和支持的良好環(huán)境,避免單一呆板的言語說教??梢韵胂螅景咐薪處煵皇且赃@種尊重、寬容的態(tài)度,而是去一味證實事件的真實性后進行一翻較為嚴厲的教育批評,言語說教,幼兒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是毫無疑問的,同時,孩子對錯誤的認識也不見得會有如何深刻。
案例反思:
在教師以尊重信賴的態(tài)度下處理完這件事件之后,有一點仍然值教師進行反思,為什么這樣的行為錯誤會在佳敏的身上發(fā)生。這是偶然嗎,是什么原因?qū)е逻@種行為的產(chǎn)生,僅僅是因為好奇嗎?我想不止。事后我了解了佳敏的一些家庭情況,佳敏的父母一直以開小吃部營生,工作性質(zhì)決定他們每天接觸的是形形色色的人,收錢、找錢、放錢也是工作的一部分。而佳敏則在一旁耳濡目染,刺激多了,孩子也對錢產(chǎn)生一定的好奇。父母經(jīng)常說起小吃部工作的辛苦,懂事的佳敏也在情感態(tài)度上接納了父母的觀點,有時也幫著父母做一些收錢的事兒,孩子對錢也有一種占有的喜悅。另一方面,佳敏的父母對孩子行為習慣上的要求也較為嚴格,對孩子隨意拿人家東西方面的教育則是千叮萬囑,交待再交待,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可結(jié)果卻是孩子已然拿了人家的東西,在很大程度上家長的這種單一呆板的鄭重說教起了強調(diào)意識的反作用。鑒于此,為了根本上幫助幼兒改掉毛病,首先從家長工作著手。事后我與家長進行了及時溝通,并明確提出,不能因為孩子有了這種不合理行為便立刻訓斥、批評,建議家長在忙中抽時間多與孩子交流,注意教育方法,走近孩子的心靈。同時要求家長多與教師交流,共同關(guān)注幼兒的行為習慣,幫助幼兒改正錯誤。其次,在得到家長全力配合的同時,更要利用幼兒園這個特殊的集體教育機制。我們生成了以《不是我的東西我不要》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其中包括語言活動《貪心的鴨媽媽》,音樂活動《一分錢》、《我們都是乖寶寶》等,展開了主題談話活動,《我撿到了錢的時候……》讓孩子懂得撿到東西該怎么辦,想要別人的東西時該怎么做,貪心拿了別人東西之后會怎樣的道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要創(chuàng)設(shè)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guān)愛和支持的良好環(huán)境。也就是說,一個適宜于教育的環(huán)境首先應在氣氛上應是寬容和接納的,通過各種形式內(nèi)容的教育活動來潛移默化的改變幼兒的行為,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自私與淡化占有欲望。
教師的任務并不僅僅是促進幼兒智力的發(fā)展,還要促進幼兒社會性和人格的積極健康發(fā)展。幼兒的心靈是善良的,但思維是幼稚的,這種幼稚常常表現(xiàn)出沖動與錯誤,對孩子的沖動錯誤,行為偏差,絕不能一味地責備,而要善于發(fā)現(xiàn),及時加以引導,教師要以一種關(guān)愛、寬容、接納、傾聽的態(tài)度來處理意外的發(fā)生,那么意外的背后會是另一片景象。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編輯推薦
案例:當孩子的告狀時
問題:
●為什么大多數(shù)幼兒喜歡告狀?
●孩子的告狀意識是天性的嗎?
實錄:
到老師面前告同伴的狀目前似乎已經(jīng)成為孩子們最流行的行為了。一天下來,不知聽到多少孩子的告狀聲。一次我剛吃好飯,剛走進班級就看見貝貝跑過來對我說:“楊老師,超超又打我了?!焙髞砦伊私饬饲闆r才知道,原來是中午吃好飯,大家都在看書的時候,貝貝拿了超超最喜歡看的《十萬個為什么》,于是超超就跑過去要問她拿那本書,可是超超也不是好“欺負”的孩子,她哪肯把書給貝貝,于是她就說:“這本書又不是你一個人的,為什么一定要給你看呢,我就不給你看!”這可好,在家就要風得風的“小皇帝”,他哪受得了這等氣,但是他還是忍住沒有“動手”。正巧在這個時候我走過去,貝貝就向我告狀了。(分析:幼兒的自我意識很強,都不可以受一點的委屈,自己都沒有嘗試著去解決問題就去告狀了)。甚至有一次華華的美術(shù)作業(yè)上不小心被別的小朋友畫到了一點,他就跑過來向我告狀了。
反思:
為什么幼兒這么喜歡告狀呢?幼兒并非天生就會告狀的,他們之所以學會了告狀,是與他們的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方式有關(guān)的。一些家長過于保護幼兒,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生怕幼兒出去之后受到別人的欺負,與別人發(fā)生口角、打架等行為。所以成天把孩子拴在自己身邊,也有些家長在孩子與他人發(fā)生糾紛時,不是教幼兒如何與同伴自行解決問題,而教幼兒如何去求救老師,或者是教孩子以牙還牙,又或者就是親自出馬替孩子解圍,給了幼兒一種錯誤的意識,即“有問題找大人?!碑斎晃覀兪鼙Wo弱者的傳統(tǒng)思想影響太深,往往對弱者給予過多的同情和保護,這也是幼兒告狀意識產(chǎn)生的原因之一。由于幼兒長期處在家庭和成人的保護下生活,慢慢地就可能變成一個缺乏獨立性,缺乏處理事物能力,依賴性很強的人。
幼兒告狀的內(nèi)容不外乎幾種:一是受欺負,二是利益受到損失,三是打抱不平。然而,幼兒告狀之后出現(xiàn)的種種表現(xiàn)及后果卻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憂慮,有的幼兒告狀成功了,就會露出竊竊自喜的樣子,進而會得寸進尺,而有的幼兒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事就要,使得自己與同伴的關(guān)系更差了。因此,我們就應正確對待,要淡化幼兒的告狀意識,當幼兒遇到爭執(zhí)或委屈時,家長不必擔心、不必心痛、不必馬上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要給他們自己處理問
題的機會,鼓勵幼兒獨立解決問題。例如“對犯錯誤的幼兒進行直接的批評,警告或適當?shù)膽土P,當這些手段產(chǎn)生效果時,我們可以給予他表揚,肯定,以強化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依賴性教強的的孩子,要注意引導,讓他學會協(xié)調(diào)與同伴的關(guān)系,學會寬容,使自己與同伴之間的交流更自然更融洽。
一個充滿自信、能充分欣賞自己和別人的人,絕不會是遇事就會搬救兵、愛哭鬧、愛告狀的人,他會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嘗試、去獨立思考、去自己做判斷、去解決問題,這樣的孩子在同伴中才更具有威信、更具有號召力。
案例:當幼兒說“我不會”時
背景:
一次美術(shù)活動中,我示范講解完手指點畫“螃蟹”讓幼兒練習時,幼兒便接二連三地大叫著“老師,我不會”。很自然我便挨個地去幫助這些幼兒。一個活動,我光指導這些幼兒便忙得不亦樂乎,其余幼兒根本無法顧及。指導得多了,心情和煩躁,想想為什么現(xiàn)在的孩子動手能力越來越差了……活動結(jié)束后,我反復思考:是我的示范講解不夠清楚呢?還是幼兒不感興趣?為什么有那么多幼兒說“我不會”?幼兒說“我不會”時我應該怎樣做?……一連串的問題令我整夜輾轉(zhuǎn)反側(cè):幼兒不會時敢對老師說,他們沒有錯??墒侵v解得那么清楚還是不會,是真不會還是假不會呢?其實幼兒對手指點畫是感興趣的,幼兒也不僅是在這次美術(shù)活動中叫不會,以前的美術(shù)活動也經(jīng)常這樣。
分析:
于是,我對這些叫“不會”的幼兒進行逐個分析,這些幼兒中有:(1)真正不會的(2)缺乏信心不敢動手的(3)不假思索有惰性的(4)想引起老師注意的。
措施:
要想改變這一現(xiàn)象,我改變了美術(shù)活動的教學模式和指導方法,我運用了“先試后導,先練后講”,注重“玩中學、學中玩”的嘗試教學法。在語言上我更多的是用“誰來玩玩?”“誰想來試試?”“誰來教大家?”等商量、激勵的語氣鼓勵幼兒大膽嘗試。這樣做讓老師了解到哪些幼兒是真正不會的,需要老師啟發(fā)誘導和幫助的,也讓老師下一步的示范講解的重點把握得更準確;對不敢動手的幼兒
,因為沒有老師完美的范例和作畫前的約束而放下了思想包袱;對不假思索有惰性的幼兒無機可乘;那些想引起老師注意的幼兒有了表現(xiàn)的機會。同時使幼兒有體驗、嘗試、探索的機會,為幼兒營造了積極、輕松的活動氛圍,讓幼兒體驗到平等、尊重,更多地感受到自主、愉快,從而激發(fā)了幼兒的主動性、參與性,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結(jié)局和反思:
一段時間后,我發(fā)現(xiàn)我們的美術(shù)活動叫“我不會”的聲音逐漸被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氛圍所取代,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到動手嘗試的樂趣。在工作中我也意識到要使幼兒在美術(shù)活動中表達、宣泄自己的情感,并從中體驗到快樂,很重要一點就是選擇的活動內(nèi)容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并是幼兒感興趣的。
案例:支持幼兒“意外”行為
晨間活動音樂響起來了,又到了我們小班早操活動時間,和往常一樣,我站在臺階下面手把手地扶著小朋友下臺階。咦!今天怎么少了幾個小朋友?我迅速抬頭向活動室里搜索,突然發(fā)現(xiàn)匡匡、小舜、康康、小希等幾個小朋友蹲在活動室走廊的墻角邊,只見他們的手指在地上指指點點著,似乎都沒有聽見早操音樂。怎么回事?于是,我?guī)е苫笞呓麄兩磉呉豢?,原來他們發(fā)現(xiàn)了一只油菜西瓜蟲,正你一言我一語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呢:匡匡說:“這是可能多腳蟲,看它有許多腳。”邊上的康康、小希等幾個孩子湊近看了看,都不約而同點點頭表示同意匡匡說的。但小舜不同意,他說:“這不是多腳蟲,這可能是恐龍!”(這可能與他平時特別對恐龍感興趣有關(guān))。“不對,這不是恐龍,恐龍可大了!”小奇一邊說,一邊用手作筆劃,他對小舜的看法表示否定?!澳撬降资鞘裁葱游锬??”一旁的越越提問。沒有人回答,誰也不知道它是誰?------
思考:
“他到底是什么小動物呢”聽著小家伙們的討論和正在播放的早操音樂,剎那間一個念頭在我的腦海里閃動著:生命的瞬間萬變,賦予了生活的多姿多彩。如今在新《綱要》理念指導下以人為本的幼兒教育怎能再默守常規(guī),一成不變!而且,新《綱要》中對幼兒科學教育又特別強調(diào):“科學教育首先就是要精心呵護和培植幼兒對周圍事物和現(xiàn)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F(xiàn)在,孩子們專心致志地“研究”油菜西瓜蟲不愿意離去,不正說明了他們的興趣點所在?如果要做到尊重與保護幼兒的探索天性,那么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關(guān)注、理解孩子這一“意外”探索行為,敏銳地捕捉其中蘊藏著的教育、學習價值,做他們“研究”活動的支持者。而不應該為進行預定的計劃(做操)而阻止他們的“研究”活動,打消他們對探索活動的積極性。
策略:
于是,我熱情地上前詢問:“喲!小朋友,你們在干什么呀?”“老師,你快來看這兒有一只蟲?!痹皆娇匆娢液篑R上激動地告訴我?!鞍パ?!太好了,你們知道這只蟲叫什么名字嗎?”我故意問他們。經(jīng)過了剛才的討論,他們都不敢肯定自己的意見,所以沒有人出聲了?!澳俏覀兿纫黄鹣x玩一玩好嗎?”我提議?!昂?!”他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叫聲把其他小朋友也引來了。于是,我先請?zhí)焯熳狡鹦∠x后再把小蟲放下,讓孩子們觀察小蟲怎么樣了?像什么?當孩子們看到蜷縮起來的油菜西瓜蟲時,有的孩子說像皮球;有的孩子說像西瓜;還有的孩子說像乒乓球。于是,我把這只小蟲真正的名字告訴了他們,當孩子們知道這只小蟲叫油菜西瓜蟲時,大家都高興地跳了起來。等到油菜西瓜蟲的身體再舒展開來的時候,我再和孩子們一起簡單的觀察了油菜西瓜蟲的形態(tài)特征(體長、形態(tài)、體色等),而對油菜西瓜蟲的進一步了解留給了孩子們,我讓他們回家尋找關(guān)于油菜西瓜蟲的資料。第二天,許多孩子帶來了有關(guān)油菜西瓜蟲的資料(圖片、文字、實物模型等)。于是,我們再一次對油菜西瓜蟲進行了“研究”。最后,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又知道了油菜油菜西瓜蟲的生活環(huán)境、習性、喜歡吃的東西、為害特點等等,他們對油菜油菜西瓜蟲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
通過這一由幼兒意外探索行為而引發(fā)的集體活動,豐富了他們的科學知識與經(jīng)驗,培養(yǎng)了他們自我學習的能力,孩子們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同時產(chǎn)生了極大的滿足感。
案例:我想當值日生
案例一:老師,我坐好了
點名以后,我開始在小朋友中選今天的值日生。剛剛還在玩小椅子的胡庭豪小朋友趕緊放好椅子,把兩手放到腿上,還把胸挺得高高的,眼睛緊盯著老師說:“老師,我坐好了。”還沒等我開口,許心怡小朋友就說:“胡庭豪不能當值日生,他老是要打人的。剛才他還在玩小椅子呢!”“是啊,是啊”好多小朋友附和著。我說:“那我們等胡庭豪把壞習慣改正了再請他當值日生,好嗎?”胡庭豪一聽,挺得高高的胸脯一下子松了下來,還白了許心怡小朋友一眼。
案例二:老師,他昨天也打人了
又到了選值日生時間,我說:“王佳浩小朋友最近表現(xiàn)很不錯,學本領(lǐng)的時候認真了,還會動腦筋。今天就請他當值日生吧?!焙ズ来舐暤卣f:“關(guān)老師,王佳浩昨天也打人了,我看見的,他不能當值日生?!?/p>
案例三:我在家乖了,還拿來了蟹殼,老師就會請我當值日生
早上胡庭豪的媽媽送胡庭豪來園時,胡庭豪使勁地推著媽媽,一個勁地催促媽媽“你說啊,你說啊!”“說什么?。俊蔽液闷娴膯?。“哦,是這樣的,”胡庭豪媽媽笑著對我說:“胡庭豪在來幼兒園的路上一定要媽媽告訴老師他在家里很乖。還要媽媽帶來兩個蟹殼,說班級里的潘雨峰小朋友把花送給班級,老師就請他當值日生了。我把蟹殼(主題活動需要)送給班級,老師也會請我當值日生的。”我聽了,真有點哭笑不得。如果不請胡庭豪當值日生吧,怕挫傷孩子的積極性。但若真的就此請他當值日生,又有“物質(zhì)收買”之嫌,怕給孩子形成不良觀念。權(quán)衡之下,我只好告訴胡庭豪:“你在家里乖了,老師真喜歡!你把蟹殼帶來,幫助老師收集學本領(lǐng)的東西也是好的,說明胡庭豪心里想著班級和小朋友,老師和小朋友都很感謝你。但是當值日生要靠自己表現(xiàn)來爭取的,對不對啊?”胡庭豪聽了,好象有點失望。
案例分析:
大班幼兒已經(jīng)有了榮譽感和責任感,他們覺得當值日生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所以都很盼望能當上值日生。在平時的選值日生活動中,我們常常用“比賽”的方式來激發(fā)幼兒的積極性,誰坐得最好,誰上課最會動腦筋,誰吃飯吃得快,誰睡覺誰得好,并以此作為當值日生的標準。
胡庭豪小朋友是個比較活潑、頑皮的孩子,但他也非常想當值日生,并也曾為此作出過自己的努力。但是短暫的努力卻終因自己一貫的不良表現(xiàn)而被同伴和老師否定。胡庭豪也因此對當值日生有點喪失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