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老公公手里的秘密是什么?
發(fā)布時間:2021-05-28 幸福是什么教案 幼兒園工作總結是什么 什么是教育筆記背景:
連著好幾天太陽沒有出來,秋天的感覺一下子就圍住了我們,今天太陽公公終于露出了它的笑臉,午飯后我就帶著孩子到走走看看,感受陽光的溫暖。
活動情景:
我和孩子們邊走邊看,不覺就來到了幼兒園的大門口,門房上的老公公正好在外面,孩子們高興的和他打起了招呼,老公公在與孩子們打招呼的同時把開了一點點的大鐵門關上了。原本我想帶著孩子們回教室準備午睡了,但轉念一想,這不是一個很好的探索機會嗎,我為何不利用起來呢?于是,我收回了跨出去的腳,大聲的說道:“咦,這鐵門怎么會自己關起來的?”被我這么一說,孩子們一下子就興奮了起來,紛紛走到鐵門邊找了起來。不知誰說了一聲:“是老公公關掉的?!薄笆菃幔磕俏以趺礇]見到老公公關門呀,你們看見了嗎?”我問孩子們,孩子們都搖搖頭,孩子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說不出個道理來。“那我們去請老公公來試試吧”我的提議得到了孩子們的呼應,心急的孩子更是不待我說就自己跑去找老公公了。老公公在孩子們的簇擁下來到了鐵門邊,在我的暗示下他把鐵門的遙控器藏在手里后打開了大鐵門,在孩子門的歡呼聲中又關上了鐵門。“咦,老公公怎么能打開鐵門,我們?yōu)槭裁淳筒荒苣??”被我這么一問,歡呼著的孩子一下子就靜了下來,你看我我看你,有的孩子干脆自己跑過去拉起了鐵門,但鐵門只是晃晃身子并沒有打開??粗⒆觽円荒樀拿曰?,我故作神秘的說:“秘密就在老公公的手里,但是老師不要你們現(xiàn)在就去問,等晚上爸爸媽媽來接你們的時候,去問問爸爸媽媽,他們也知道老公公手里的秘密的?!薄昂玫摹焙⒆觽冞呎f邊和我象教室走去,邊走有的孩子還與同伴悄悄的說著:“我知道那個秘密是什么的?”
分析與反思:
這本來只是門房間老公公看見孩子出來后怕孩子跑出去而關上鐵門的一個小動作,但我及時抓住了這個教育契機引導孩子進行了探索,使孩子對身邊的事物產生了興趣,有了初步的探索意識。其實有的孩子已經知道老公公手里的遙控器,但他說不出名稱。而我讓孩子們去問家長的目的也就是讓家長參與到我們的“做中學”
活動中,走入我們的教育。n4507.cn
我們常會說沒什么東西可以讓小班的孩子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其實不然,在生活中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探索,只要我們老師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抓住任何小事,那么你就會發(fā)現(xiàn)引導孩子探索的機會很多,獲得的知識也會很多,而孩子們的經驗也就在這一件件小事中積累起來。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小編推薦
大班數(shù)學公開課盒子里的秘密
這是大班數(shù)學公開課盒子里的秘密教案反思,是優(yōu)秀的大班數(shù)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設計意圖:
對大班的孩子而言,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碰到過簡單的統(tǒng)計,如:舉手表決評選"文明小標兵",決定誰當小組長等等,但對運用標記符號等統(tǒng)計的規(guī)范要素接觸不多,尤其是對流動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對幼兒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所以,本次活動擬將對流動數(shù)據(jù)的整理作為主要的內容主體,從中幫助幼兒習得關于統(tǒng)計的基本方法,在教學方法設計上,本活動考慮了盡可能多的尊重幼兒原有經驗和各自的學習方法,從自主學習入手,了解幼兒的原有經驗,在同伴互助,教師提升過程中,形成新經驗,在小步遞進,不斷嘗試中掌握新經驗。
二、活動目標:
1. 嘗試用記錄的方法收集流動的數(shù)據(jù),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 能通過比較、判斷,選擇又快又準確的方法進行記錄。
3. 體驗學會統(tǒng)計的成功感。
4. 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 了解多與少的相對性。
三、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已有基礎的統(tǒng)計經驗物質準備:PPT 記錄表 筆四、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引起幼兒興趣、交代主題,1.播放PPT,激發(fā)幼兒猜測的興趣播放禮物PPT,請幼兒猜測是什么禮物,激發(fā)幼兒想得到禮物的興趣。
師:大家都想要禮物,怎么辦?引出游戲《石頭剪刀布》
2.兩人一組隨音樂進行游戲《石頭剪刀布》。
師:游戲次數(shù)多,記不清贏了多少次,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
3.幼兒再次進行游戲并嘗試為猜拳比賽記錄輸贏。
要求:兩人記錄在一張紙上。
4.交流記錄的方法,提升做標記,用記號記錄等統(tǒng)計經驗。
師:介紹自己是怎么記錄的,"怎樣讓別人一眼就能看出是自己的",引出畫符號或寫名字做標記的方法。
(二)統(tǒng)計獎品數(shù)量1.播放獎品PPT,出示統(tǒng)計表,學習用自己的方法記錄獎品。
(1)快速播放PPT,引導幼兒繼續(xù)用記錄的方法來記錄。
(2)出示統(tǒng)計表,學習用表格記錄的方法。
師:剛才PPT里的三種獎品,我們可以為做個什么樣的標記呢?
(3)幼兒記錄,教師指導。
2.交流在記錄獎品中出現(xiàn)的問題。
集體討論:怎樣用又快又準確的方法記錄?
3.再次統(tǒng)計獎品數(shù)量,在記錄中提升"用又快又準確的方法記錄"的新經驗。
(1)引導幼兒先在白紙上畫上表格和做標記。
師:這次白紙上什么都沒有,那我們應該首先做什么?
(2)幼兒記錄,教師指導。
4.集體驗證交流統(tǒng)計結果。
5.發(fā)放獎品。
活動反思:
在盒子教學中一開始我抓住學生的好奇心,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一看到這個盒子就浮想聯(lián)翩,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所以在教學中我從學生的身邊取材,一方面讓學生很容易接受,另一方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教學一開始通過導入圖片,讓學生觀察圖片,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接著拿出準備好的盒子,放在講桌上,讓學生猜猜里面有什么?通過這樣的提問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讓學生們在猜的過程中感受其中的樂趣。這樣一來很快就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接著我又提出了要求讓學生在猜盒子的時候,注意觀察老師和同學的動作,表情,語言。讓學生一邊在做游戲,一邊讓學生觀察,這樣把游戲和學習結合在一起,讓學生樂于觀察,樂于說話,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在要求下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進行,接著我又要求學生把進行的游戲分為三部分,并圍繞這三部分來寫一寫。學生通過游戲,通過觀察,能清楚的把自己觀察的,和別人的動作,語言,表情清楚的寫下來,要求寫真實,寫具體,生動。這樣整節(jié)課都在學生的互動中,在學生的游戲中,在學生的觀察中完成了本節(jié)課。
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學生之所以怕寫作文,是因為有些話題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的不夠緊密,而本次習作,教師讓學生談自己、談同學。學生因為對自己的一切都很了解,有自己的真實想法,所以有話可說;而與之朝夕相處的同學,孩子們對他的一言一行可以說是了如指掌,因此也可以滔滔不絕地發(fā)表自己獨到的見解。葉圣陶先生曾說:“小學生作文教授之目的在令學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了無隔閡;樸實說理,不生謬誤?!碑斎辉诒敬谓虒W中還有許多的不足,首先時間安排不合理,導致下課了還沒有總結。其次在游戲的過程中,玩和觀察沒有分開,導致有的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只會玩,而沒有觀察,因此在寫話的時候沒有可以寫的內容。第三在教學中應該用精練的語言,這樣才能讓教學更有效??傊€有許多的不足之處,我會在教學中不斷改進,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品。
相關文章《大班數(shù)學:我會看時鐘》:大班數(shù)學活動我會看時鐘教案主要包含了設計意圖,活動目標,活動反思,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容,通過操作和游戲,培養(yǎng)幼兒探究、合作的學習意識和能力。學會看整點。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數(shù)學活動課,快來看看大班數(shù)學我會看時鐘教案吧。
《大班數(shù)學教案:正方體與長方體》:大班數(shù)學活動正方體與長方體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容,通過活動,能正確地認識正方體與長方體的名稱及特征。能在活動中培養(yǎng)自己的觀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間想象力。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數(shù)學活動課,快來看看大班數(shù)學正方體與長方體教案吧。
《大班數(shù)學教案:數(shù)字鄰居》:大班數(shù)學活動數(shù)字鄰居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容,培養(yǎng)幼兒對數(shù)學活動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的數(shù)學邏輯思維能力。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數(shù)學活動課,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數(shù)字鄰居教案吧。
案例:水表的秘密
記錄:
在中四班的衛(wèi)生間里裝有皮管,專門沖男廁所;在水池的上方有一只水表;在女廁水箱那里也有一只水表。這兩只水表都觸手可及,幼兒常常在小便后,會用手翻開水表蓋,然后再把水龍頭開好,看著那水表上的指針轉地慢,還會把水龍頭開得再大一些。教師第一次發(fā)現(xiàn)后,把他們教育一番。今天,同樣的事情又發(fā)生了,張雷人矮,看不見,還居然爬到水池里去看。
分析:
幼兒的好奇心與探索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心理學家認為,每個人本來就有兩種“矛盾”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皵U張”的趨勢,由好奇、探索、冒險等本能組成,也是“矛盾”之一。這種趨勢倘若不有意識地培養(yǎng)則會衰退。也就是說,好奇、探索等都是人生與生俱來的天性。教育,特別是對幼兒的早期教育的天職,就是不僅不能讓這些良好的天性逐漸衰退,而且還要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去保護、張揚他們,從而使這些天性成為一種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
在實錄中,張雷對水表“指針轉動”問題的“鉆牛角尖”,正是幼兒好奇、探索的天性反映,其關鍵是教師如何去認識、發(fā)現(xiàn)并正確引導他。我嘗試以主題活動的形式來開展組織活動,幫助幼兒把日常生活中零散的經驗在特定的主題背景中再現(xiàn)與整合,并通過教師與幼兒的不斷互動,進行自己的探索活動,從而獲得新的經驗,收到良好的效果。
案例:圣誕樹的秘密
區(qū)域活動中有時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教師新投放的材料,來的幼兒僅擺弄幾下就不愿意再碰了,教師隨時忙著準備新材料。對此,教師們顯得很是無奈,有些不知所措。經常抱怨孩子的注意轉換太快,操作活動持續(xù)的時間短。在這種情形下,頻繁地更換材料并非是明智地選擇,這除了會增加教師的工作量外,還反映了教育資源的低效率利用,因此我們教師多是采用“一物多用”的方法來解決,但其中不免會產生教師預成性與幼兒生成性之間的問題。“圣誕樹”這一案例,我們充分利用預成性與生成性兼顧的策略探索了應對這一問題的方法。
在生活勞動區(qū),我們投放了水果、塑料小刀、圓盤等,讓孩子練習切、削、剝等動作。在這里孩子們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快樂和滿足,因為他們正在嘗試的是成人做的事,而且所完成的活動能夠產生實際的效益。例如,把切成塊的蘋果、胡蘿卜、黃瓜等整齊地放入小盤中,逐一插上牙簽,讓同伴分享;把剝好皮的毛豆送到廚房去,得到炊事員叔叔的夸獎等。在孩子們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時,隨之問題也來了,也就是往往一個活動結束后,所投放的水果、蔬菜也隨著消耗盡了,下次活動又需準備,這可是個不小的開支和浪費。要是縮減材料,那幼兒的興趣就大減了。但是,很快,孩子們替我解決了這個問題。
那天,昊和翔來到了生活區(qū)。他們一來就忙著拿起黃瓜就開始削皮,昊在等著切。當翔削完皮后,因為只有一根黃瓜,兩人開始爭著要切起來。我悄悄地站在他們的身后,看看這兩個小家伙如何解決,解決不了,我也好找時機好好教育教育他們。昊說:“這是我削的皮,當然是由我來切了?!毕瑁骸澳愣枷髌ち耍苍撟屛仪辛?,要不然我玩什么呀?”昊看了看手中的黃瓜,又看了看桌面上的黃瓜皮,說:“那你就玩這皮唄?!毕瑁骸斑@皮有什么好玩的呀?老師說了這皮不能吃?!薄澳?,可以呀,我媽媽還把皮吃了呢.”我知道他們這樣爭執(zhí)下去,也不會有個結果,就準備制止他們了,用我的方法一人一半切。但只聽見翔說:“要不,我們把這皮穿起來當項鏈好不好?”“可以。我切完了和你一起穿。”這個創(chuàng)意可太好了,我忍不住蹲下來看看翔的創(chuàng)意舉動,只見他把黃瓜皮一節(jié)一節(jié)的擺好,“用什么穿呢?”翔嘟噥著,聽到后,我也幫他找穿的工具,看到牙簽后,我把牙簽遞給他,“你看這行嗎?”翔接過牙簽,又看了看黃瓜皮,認真地穿了起來,我想這時應該解決他們的問題了吧,我走開了。不久,翔向我跑來,手里拿著用牙簽穿的黃瓜皮,“老師你看,我做的圣誕樹?!痹瓉硭岩还?jié)一節(jié)的黃瓜皮曲折地穿在牙簽上,看上去果真像圣誕樹。“快教教老師,怎么做這個圣誕樹,好不好?”我和翔再次來到生活區(qū),我也認真地學了起來,此時,“圣誕樹”吸引了不少的小朋友,沒兩下,削下來的皮全用完了,怎么辦?難道又要彈盡糧絕?可不可以再利用什么?對了,何不利用切成片的黃瓜和圣誕樹制作水果拼盤呢?我的建議很快得到了小朋友們的歡迎,結果,活動結束后,生活區(qū)是最熱鬧的,作品也是最受孩子們歡迎的。很快,用黃瓜皮穿成圣誕樹的做法以及水果拼盤的制作得到了廣泛的傳播。生活區(qū)又成了大家都愿意去的一個區(qū)了。
許多時候我們教師缺少的不是機會,而是意識、發(fā)現(xiàn)。當幼兒生成新的活動內容時,也許他會游離于教師預想的活動目標,或許教師應該做的還不僅僅是發(fā)現(xiàn),還要等待,等待幼兒對現(xiàn)有材料的利用情況;還要支持,支持幼兒的“創(chuàng)意”,挖掘幼兒生成內容的價值。
案例:小班案例娃娃家的秘密
案例記錄:
孩子們高興地玩著圈和皮球,有幾個孩子拍球已能拍到五個以上了,圍在老師身邊要拍給老師看。而潔潔手里捧著個皮球,一直在邊上看著小朋友拍球。“潔潔,你試試看。”她搖了搖頭?!皼]關系的,你拍拍看,老師會教你的?!彼€是不肯拍,拿著皮球走開了。當我抬頭去尋找她的眼神時,她一下又低下了頭。輪到妹妹朋友拍球了,潔潔拿著皮球還是不肯拍,我走過去輕輕地問她:“你為什么不拍呢?”她低著頭,默不做聲?!安粫氖菃??老師教你好嗎?”“我……我……”她欲言又止?!拜p輕地在老師耳邊說吧,我們是好朋友,對嗎?”她掂起腳小嘴湊到我耳邊輕聲說:“小朋友會笑我的?!蔽颐靼琢?“那你想不想讓小朋友為你拍手呢?”“想”,我拉著她的小手,“那我們到邊上去,老師教你拍球,好嗎?”她點了點頭,于是我們一人拿了一個皮球,在場地的角落里練了起來,潔潔拍得可認真啦!
案例分析:
潔潔這孩子膽子較小,性格也較內向,案例中她不肯拍球,怕拍不好被同伴笑話,說明她做事缺乏足夠的自信心,擔心自己的所作所為會遭到指責與批評,同時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心,不愿被同伴小看,這時就需要老師的耐心與細致,多給她一點關愛,多一些積極的鼓勵,呵護好孩子的自尊心,讓她感受到老師給予的愛,幫助她樹立起自信心,以積極的態(tài)度更好地投入到活動中去。
案例:娃娃家的風波(小班)
活動內容:來園區(qū)域活動-娃娃家
活動對象:金儲文
提供材料:娃娃家場景,娃娃、小碗、小勺等娃娃家餐具
案例記錄:
早上,金儲文很早就來到了幼兒園,一來就跑到娃娃家里忙開了。過了一會兒,小朋友們陸陸續(xù)續(xù)地都來了。忽然天天跑來告訴我說:“蔡老師,金儲文在搶娃娃家的刀。”我一看,只見金儲文手里緊緊地拽著一把玩具刀,而李歆怡和陶宇昂正想從他手里奪回小刀,宇昂嘴里還嚷著:“這是娃娃家的,這是娃娃家的?!眴柮髟蚝螅弥饍ξ膹睦铎р掷飺屵^小刀后一直不放手,要一個人玩,不讓當娃娃家媽媽的李歆怡切菜,燒飯?!敖饍ξ?,你是不是喜歡玩這把小刀???”我問他,金儲文點點頭,“可是娃娃的肚子餓了,想吃飯了,你不把刀還給娃娃的媽媽,媽媽就沒法燒飯做菜了,那樣娃娃可要餓壞了,你待會兒再玩好嗎?”“好吧”金儲文想了想,有點兒不情愿地將手里的小刀放了下來,去其他區(qū)域玩了。
案例分析:
這一案例說明小班的孩子在活動中往往帶有明顯的自我中心的傾向,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為唯一的標準。案例中金儲文拿著小刀不肯放這一行為充分說明了這一點,而且這一年齡階段的幼兒還喜歡模仿,見別人拿什么就跟著拿什么,別人怎么玩也跟著怎么玩,這樣當玩具缺少時就出現(xiàn)了爭搶的現(xiàn)象。因此作為教師除了用語言去調解幼兒之間的矛盾外,對小年齡幼兒來講,同種類的玩具數(shù)量應盡量多一些,為孩子的選擇、模仿創(chuàng)造條件,以減少因玩具不足而引起的沖突。
案例:他為什么總是欺負人
一:案例主題
小年齡幼兒間出現(xiàn)攻擊性行為比較常見,但像嚴勝駿小朋友一樣經常無理由攻擊別人,還屢改屢犯實為罕見。教師一方面運用積極鼓勵的方式引導他認識攻擊行為的危害性;一方面與家長緊密聯(lián)合,用講道理,物質獎勵等方式使他改正攻擊行為;再一方面用同伴間的友好關系轉移他攻擊別人的注意。一個半月下來,他的攻擊性行為明顯減少。
二:背景
新幼兒入園,老師最擔心最頭痛的問題莫過于孩子之間發(fā)生攻擊性行為。嚴勝駿小朋友就是其中一例。屢屢用推、咬、打的方式無端欺負同伴,當老師指出他行為錯誤并要求他改正時,他當即表示改正,態(tài)度良好。然而不過多時,攻擊別人的行為再次上演。許多孩子都不愿意和他坐在一起,更有的家長主動向老師提出要自己的孩子遠離嚴勝駿的請求。
三:事件發(fā)生的背景
事件一
晨間,早來園的幼兒在桌上自由玩插塑。和嚴勝俊同組的孩子這時有三個,大家都在玩小方塊積木。籮筐里的積木方形的多,長條的少。于是大家都選長條的玩。一女孩剛取到一長條積木,嚴勝駿見狀立即去搶。女孩拽著積木不等送手,嚴勝竣早就快速低頭狠狠咬了對方的手。女孩“哇”的哭聲充滿了整間活動室。手指皮已咬破,可見很用力。
事件二
晨間談話,老師批評了幾名做操不認真的幼兒。話音剛落,嚴勝駿就沖到其中一名被批評的幼兒旁,揮動手臂用力打他,并嚴厲說道:“你怎么不好好做操啦……?!?/p>
事件三
一活動結束,幼兒三三兩兩進廁所小便。男廁的小便槽不算小,不過同時上廁的人較多,于是會有幾個人在旁等候。此時小便槽邊都是人,嚴勝駿也等在一邊。一幼兒解完小便,另一幼兒跟上,這時嚴勝駿突然猛推了另一幼兒,把位置留給了自己。那幼兒倒在地方,嚴勝駿瞧也不瞧。
事件四
幼兒排隊散步,跟著老師的速度邊走邊看。排在嚴勝駿前的一女孩走路有點慢,嚴勝駿毫不客氣地用腳踢那女孩,如同踢皮球。女孩流淚告狀,他竟理直氣壯地說:“誰叫你走的那么慢!”
如以上發(fā)生的類同事件每天無數(shù)次。有的幼兒忍氣吞聲,有的幼兒則以牙還牙。一次次批評,他一次次低頭謙虛思過。頭痛的是,不出幾分鐘,又有新案再發(fā)。
四:事件中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法
認真分析他的所作所為,造成他強烈的攻擊行為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多次看見嚴勝駿發(fā)脾氣歐打教養(yǎng)他的奶奶,而奶奶只是一味得說:“告訴你爸爸去,告訴你爸爸去?!蹦樕蠀s是笑。可見在奶奶面前他是大王。在奶奶面前可以為所欲為,勢必影響了他面對班級幼兒的時候也同樣為所欲為,自我中心意識強烈。二,爸爸工作忙碌,極少和他呆在一起。最多的父子碰面時間可能就是奶奶報告嚴勝駿的行為問題,爸爸一貫堅持用棍子教育。這樣長期以來在嚴勝駿的心里形成了這樣的想法:攻擊就是教育。三,未入園前,嚴勝駿與其他孩子接觸甚少,全部生活幾乎只與奶奶在一起。奶奶樣樣依著他性子,他也就沒有機會學習同伴間該如何交往,也就不用學習什么是分享什么是謙讓,道德意識薄弱。
由此再來看發(fā)生在幼兒園的事件,都和以上三個原因有直接的關系。也就是只要處理好了以上三個原因,他的攻擊性行為也就會自動消失了。
首先,我們和嚴勝駿的奶奶進行了思想上的溝通。指出教養(yǎng)孩子應從事情的性質看問題,不能由著孩子任性,該寬容的時候需要寬容,該嚴格的時候就要嚴格,區(qū)分寵與愛的關系。我們列舉了由于嚴勝駿自我中心意識強烈造成許多孩子被欺負的事例,奶奶恍然大悟。
其次,我們聯(lián)系了工作繁忙的爸爸,向他爸爸報告了嚴勝駿喜歡用攻擊行為解決問題的方式。指出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模仿能力強,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思想。棍棒下教養(yǎng)的孩子只會變得更倔強,身心受到傷害的時候也會學著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試用說理的方式和孩子溝通,多點鼓勵,哪怕物質上的,都比棍棒強。他的爸爸不好意思,說以后一定改一定改。
最后,在幼兒園我們經常用故事告訴孩子學會友好相處,用故事使孩子明白同伴間相處要懂得謙讓。找嚴勝駿個別談話,肯定他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否定他不正確的處理方式。并教他放棄用攻擊的行為,學會用語言解決問題。同時,開展有趣的集體游戲,活動中,使其感受同伴相處的快樂。小事件一天天少起來,我們?yōu)樗佑?,也加重了批評的語氣。
五:評論與反思
看如今的孩子,從他的言行上就能分辨家庭養(yǎng)育環(huán)境。是父母自帶的孩子明理,動手能力強,但驕氣。隔帶教養(yǎng)的孩子乖順但自我中心。全全都關懷的孩子知識面廣不過很能變,讓人不知道啥時聽話啥時不聽話。
嚴勝駿的例子其實是個典型,通過他的變化,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眾多小年齡幼兒身上的攻擊性行為的導火線是什么。家庭的教養(yǎng)方式很關鍵。尤其是新入園的孩子,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大致上都和家庭有關。家長在教育過程中一定要慎重。當看見孩子出現(xiàn)問題不能很快改正時,不能姑且養(yǎng)息或者嚴厲指責。每個孩子或多或少都有問題出現(xiàn),問題持續(xù)的長度和強度,就要看運用的方法是否合適。需要仔細觀察孩子行為,找準問題的切入口,和家庭同步開展教育,以說理為主,用積極的鼓勵幫助孩子慢慢改正錯誤。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方法解決。老師有心,家庭有心,就沒有不快樂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