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案例:當孩子的告狀時

發(fā)布時間:2021-06-02 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幼兒園游戲的案例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問題:

●為什么大多數(shù)幼兒喜歡告狀?

●孩子的告狀意識是天性的嗎?

實錄:

到老師面前告同伴的狀目前似乎已經(jīng)成為孩子們最流行的行為了。一天下來,不知聽到多少孩子的告狀聲。一次我剛吃好飯,剛走進班級就看見貝貝跑過來對我說:“楊老師,超超又打我了。”后來我了解了情況才知道,原來是中午吃好飯,大家都在看書的時候,貝貝拿了超超最喜歡看的《十萬個為什么》,于是超超就跑過去要問她拿那本書,可是超超也不是好“欺負”的孩子,她哪肯把書給貝貝,于是她就說:“這本書又不是你一個人的,為什么一定要給你看呢,我就不給你看!”這可好,在家就要風得風的“小皇帝”,他哪受得了這等氣,但是他還是忍住沒有“動手”。正巧在這個時候我走過去,貝貝就向我告狀了。(分析:幼兒的自我意識很強,都不可以受一點的委屈,自己都沒有嘗試著去解決問題就去告狀了)。甚至有一次華華的美術作業(yè)上不小心被別的小朋友畫到了一點,他就跑過來向我告狀了。

反思:

為什么幼兒這么喜歡告狀呢?幼兒并非天生就會告狀的,他們之所以學會了告狀,是與他們的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方式有關的。一些家長過于保護幼兒,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生怕幼兒出去之后受到別人的欺負,與別人發(fā)生口角、打架等行為。所以成天把孩子拴在自己身邊,也有些家長在孩子與他人發(fā)生糾紛時,不是教幼兒如何與同伴自行解決問題,而教幼兒如何去求救老師,或者是教孩子以牙還牙,又或者就是親自出馬替孩子解圍,給了幼兒一種錯誤的意識,即“有問題找大人?!碑斎晃覀兪鼙Wo弱者的傳統(tǒng)思想影響太深,往往對弱者給予過多的同情和保護,這也是幼兒告狀意識產(chǎn)生的原因之一。由于幼兒長期處在家庭和成人的保護下生活,慢慢地就可能變成一個缺乏獨立性,缺乏處理事物能力,依賴性很強的人。

幼兒告狀的內(nèi)容不外乎幾種:一是受欺負,二是利益受到損失,三是打抱不平。然而,幼兒告狀之后出現(xiàn)的種種表現(xiàn)及后果卻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憂慮,有的幼兒告狀成功了,就會露出竊竊自喜的樣子,進而會得寸進尺,而有的幼兒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事就要,使得自己與同伴的關系更差了。因此,我們就應正確對待,要淡化幼兒的告狀意識,當幼兒遇到爭執(zhí)或委屈時,家長不必擔心、不必心痛、不必馬上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要給他們自己處理問

題的機會,鼓勵幼兒獨立解決問題。例如“對犯錯誤的幼兒進行直接的批評,警告或適當?shù)膽土P,當這些手段產(chǎn)生效果時,我們可以給予他表揚,肯定,以強化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依賴性教強的的孩子,要注意引導,讓他學會協(xié)調(diào)與同伴的關系,學會寬容,使自己與同伴之間的交流更自然更融洽。

一個充滿自信、能充分欣賞自己和別人的人,絕不會是遇事就會搬救兵、愛哭鬧、愛告狀的人,他會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嘗試、去獨立思考、去自己做判斷、去解決問題,這樣的孩子在同伴中才更具有威信、更具有號召力。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擴展閱讀

教學案例分析:愛告狀的孩子


案例描述:

區(qū)域游戲時,瑤瑤時不時地過來告狀:“老師,他們建構區(qū)里的東西放得很亂很亂,我跟他們說都不聽?!薄袄蠋?,他們把甜品店的東西帶到外面去了?!薄袄蠋熇蠋煟跐扇鹚麚屛彝婢?。”50分鐘內(nèi)只見她跑進跑出好多回,時不時地聽到她的大嗓門,結果自己都沒玩到什么。餐前我和孩子們一起念兒歌,她又嚷起來:“老師老師,沈千景他不唱。”這一次我沒有再附和她的話去提醒沒唱歌的千景,而是冷靜地對瑤瑤說:“瑤瑤,你提醒別人是好的,但是你這樣會影響大家念兒歌。”

飯后我把瑤瑤叫到了跟前:“瑤瑤,你是個愛幫助老師的好孩子,老師也知道你想讓小朋友都改掉缺點,但是你跟老師說這些事情的時候要注意時間,不然會影響小朋友們上課的。有事你可以下課悄悄地告訴我,可以嗎?”瑤瑤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分析策略:

其實告狀是中班這個年齡階段孩子很常見的一種現(xiàn)象,在我們大人看來可能有點像多管閑事,但對孩子來說卻不是這樣。他們希望受到老師、同伴的認可,為了讓人關注,受人承認,所以他們會經(jīng)常借由告狀來尋求老師對他的關愛和認同,想要提高自己在老師心目中的地位。因此,老師要公平地對待每個孩子,并引導幼兒正確表現(xiàn)自己。

另外一個原因是這個階段是兒童道德認識進一步發(fā)展的階段,他們對是非、善惡行為準則和社會道德規(guī)范有了認識。特別是中班幼兒他們能掌握一定的行為規(guī)范,善于觀察關心周圍的幼兒易向老師告狀,希望老師能糾正同伴的錯誤行為?,幀幵诟蠋煾鏍畹耐瑫r還潛藏著一個目的,即借此向老師表明自己已經(jīng)記住老師的話了。所以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接納孩子的這一行為,當“告狀”是完全正當?shù)臅r候,我們就應該主持正義,批評教育被“告狀”的幼兒,以樹立一種明確的是非觀念,但是我們也應該引導幼兒共同商討解決的方法。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幼兒的告狀都是些很小的矛盾,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味出面解決,不利于幼兒獨立處理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我們要教給孩子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給他們解決問題的機會。

雖然不替孩子解決問題,但要保持支持及感興趣的態(tài)度,讓孩子獨立思考、分析情況。如果他無法前進,請給予指導,不要給予答案。你一旦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你就不能對他的解決方法過分苛求。他一定會有些不太好的開頭或者是處理某些情況不當,但是如果我們過分責怪他,他就會停止嘗試。當孩子開始學習這些技能時,要多注意過程,而不要太注意結果。如果他處置問題的方向沒錯,但是事情沒有想象中的成功,要贊賞他所采取的步驟,然后幫他檢查出存在的問題,另外教師也要示范有彈性的問題解決策略。

案例:對一個愛告狀的孩子的教育反思


實錄:

今天上午第二節(jié)是美術課,我剛發(fā)完水彩筆,宋玫便大聲嚷嚷:“汪老師,王志煊把水彩筆打開了?!蓖踔眷涌戳丝此蚊?,又看了看我,急忙關上水彩筆盒。

這節(jié)課主要是涂色練習,孩子們很快掌握了涂色要領:“上下上下,左右左右,不能出線!”玫玫喜歡東張西望,畫得比較慢,坐在其前面的王志煊早早地涂好了,王志煊上下位置的時候,一不小心撞了宋玫的手臂,玫玫馬上質(zhì)問王志煊:“你為什么撞我?”王志煊連忙道歉說:“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泵得挡宦?,噘著嘴告訴我:“汪老師,王志煊推我的手,畫錯了。”一副很難過的樣子。

很快到了評價小朋友的作品的時候了,我給畫得快涂得好的小朋友戴上了小紅花。“老師,孫非凡還沒畫好!”玫玫抬起頭,彎著小腦袋:“汪老師,王志煊把線條畫在外面了?!?/p>

事實上,玫玫到現(xiàn)在還沒畫好,她想拉幾個跟她一樣不能得到小紅花的小朋友做伴。

分析:

簡單的一節(jié)15分鐘美術課,玫玫為什么這么愛告狀呢?

其一:玫玫愛表現(xiàn)自己,希望通過告狀來引起老師的注意,希望能得到老師肯定的評價。

其二:玫玫通過打“小報告”,希望別人受到批評,從而心理產(chǎn)生一種滿足感。

其三:玫玫心里嫉妒,看到別人戴小紅花,自己好想也能得到一朵,可是涂色任務沒能好的完成。于是,就產(chǎn)生了我沒有你也不能有的想法。

對策:

對于玫玫這種頻繁告狀的行為,我該怎么辦呢?

首先,應當看到玫玫告狀有她可取的一面。她懂得了上課的規(guī)則,這說明她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判斷能力,想通過告狀來求得成人的幫助,從而矯正同伴的不好行為。從這個角度講,這是孩子處理問題能力的一種進步。但是,對于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要高到老師那里,這會引起同伴的敵視,也會削弱獨立處理同伴間小糾紛的能力。

其次,要引導孩子常反省,并換位思考,相互間要理解、寬容,讓孩子不僅要知道別人的想法,還要理解他為什么要有這種想法,讓孩子考慮一下他人的行為是否有合理的一面。如王志煊不小心碰到了玫玫的手臂,讓玫玫站在王志煊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逐漸養(yǎng)成寬待別人的良好品質(zhì)。

第三,給孩子創(chuàng)設一些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啟發(fā)幼兒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鼓勵玫玫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第四,要防止幼兒因為想得到老師的表揚或懷有嫉妒心理而亂告狀,這會使孩子的心理畸形發(fā)展。作為教師應該及時糾正,使玫玫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并改正。

案例:當意外發(fā)生時


案例背景:

佳敏是一名中班的孩子,在老師眼里,她是一個懂事乖巧的小女孩。雖然不怎么愛說話,沒有其他孩子般特別活潑好動,但絕對是個能干的孩子,什么事她都能做得很出色,辦得很妥貼,老師也特別喜歡請她來幫忙,讓她做小老師,是孩子們心中公認的大姐姐好孩子形象。

案例描述:

早上晨間活動時,我從辦公室拿了鑰匙打開了活動室的門后順便讓佳敏幫我把鑰匙牌放回辦公室。佳敏很快就完成任務回到了隊伍中。接著便開始做早操,當?shù)谝粋€教學活動要開始前的幾分鐘里,一個小朋友從口袋中摸出了5毛錢交給了我,說是早上買早飯剩下的(我們有一個慣例,口袋里的一些小東西比如錢之類的帶來幼兒園后為確保安全要主動交給老師,放學后老師會發(fā)還與他),佳敏也從口袋里摸出了一元錢交給了我。

事情到這里本該告一段落,可到了中午午睡時,幾個老師有時間湊在一起坐下來備課的時,隔壁班的老師問我:“你們班有沒有小朋友拿了樓下辦公室桌子上的一元錢?”“沒有吧?!碑敃r我很納悶。早上去過辦公室的只有我還有佳敏,其他班的孩子沒有進過辦公室可以排除,另外的人自然也沒有進入的可能。馬上我又想起早上佳敏交給我的一元錢,會是佳敏嗎?我也很猶豫,決定找個機會私下問問佳敏。

點心吃好后,我安排了幼兒自由活動,我則輕輕走到了佳敏的身邊,佳敏正和一個小朋友聊著天。我很隨意的提醒道“對了,佳敏,你的錢還在我這,等會兒別忘記帶走……今天這錢是誰給你的?”她想了想然后告訴我說:“不是誰給我的,是我從家里的地板上撿到的?!薄芭叮沁@樣的?!蔽医又终f:“剛才湯老師跟我說,她的三塊錢中的一元錢可能掉地板上不見了,不知道哪個小朋友拾走了,你的小眼睛最厲害,能不能幫老師去找找。如果你知道的話能不能告訴老師?!闭f完我便走開了。佳敏則一直安靜的站在一邊似乎考慮著什么問題,過了一會兒,她慢慢地走過來告訴我,“老師,我是從地上撿到的?!甭曇艉茌p?!芭?,是這樣,那該怎么辦呢?”“我把錢放還到辦公桌上去好了?!甭曇袅⒖梯^之剛才響亮多了,半分鐘后,佳敏又跑回來了,臉上紅撲撲的,綻開著笑容,我也對她投去了肯定而善意的笑容,佳敏迅速加入了小朋友的活動中去了。

案例分析:

在本案例中,幼兒出現(xiàn)了一種不良行為,教師面對幼兒的不良行為的處理方式上值得進行分析探討。不難發(fā)現(xiàn),教師在處理事件的整個過程中都對孩子抱著尊重信賴的態(tài)度。其一,表現(xiàn)在當教師知道了極有可能是佳敏拿了錢之后,并沒有急著找佳敏質(zhì)問清楚,而是決定找個機會私下問問。如果在大家面前問勢必會讓很多人知道這件事情,當大家都在議論湯老師的錢丟了的時候孩子會有很大精神負擔,甚至會產(chǎn)生恐慌心理,而

教師從態(tài)度上輕描淡寫它,孩子的心理壓力便不易產(chǎn)生;其二,教師詢問問題的方式語言始終表現(xiàn)著試探性的不露痕跡,讓幼兒處于一種隨便聊聊的氛圍,愿意將事情告訴老師,而不是一下子就問到點上,使孩子緊張而有敵對不愿表露的情緒;其三,教師在詢問過程中用了一個小小的試探策略,從與孩子談?chuàng)斓藉X到湯老師也錢不見,你的小眼睛最厲害,能幫老師找找嗎?一環(huán)一環(huán)緊緊相扣又很自然,沒有讓幼兒覺得說教師逼她承認什么,或者懷疑她,不相信她。反而使幼兒覺得老師特別信賴她,同時也對老師產(chǎn)生了極強的信任感,特別是教師在請幼兒幫助找錢后故意輕輕走開,并沒有對幼兒施加什么壓力,可以看出幼兒此時也在靜靜的做思想斗爭。最后,幼兒主動的告訴老師錢是在幼兒園里撿到時,很明顯,幼兒已經(jīng)通過思想斗爭,知道自己做錯了,而教師不帶半點責怪的問道“哦,是這樣,那該怎么辦?”為幼兒主動把錢交還的行為搭了一個臺階作用。幼兒的心理負擔解下便成了一件順利的事兒。在這里,教師尊重幼兒人格,保護幼兒童心的兒童觀起了重要的作用?!毒V要試行》指出社會領域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要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huán)境,避免單一呆板的言語說教??梢韵胂?,本案例中教師不是以這種尊重、寬容的態(tài)度,而是去一味證實事件的真實性后進行一翻較為嚴厲的教育批評,言語說教,幼兒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是毫無疑問的,同時,孩子對錯誤的認識也不見得會有如何深刻。

案例反思:

在教師以尊重信賴的態(tài)度下處理完這件事件之后,有一點仍然值教師進行反思,為什么這樣的行為錯誤會在佳敏的身上發(fā)生。這是偶然嗎,是什么原因?qū)е逻@種行為的產(chǎn)生,僅僅是因為好奇嗎?我想不止。事后我了解了佳敏的一些家庭情況,佳敏的父母一直以開小吃部營生,工作性質(zhì)決定他們每天接觸的是形形色色的人,收錢、找錢、放錢也是工作的一部分。而佳敏則在一旁耳濡目染,刺激多了,孩子也對錢產(chǎn)生一定的好奇。父母經(jīng)常說起小吃部工作的辛苦,懂事的佳敏也在情感態(tài)度上接納了父母的觀點,有時也幫著父母做一些收錢的事兒,孩子對錢也有一種占有的喜悅。另一方面,佳敏的父母對孩子行為習慣上的要求也較為嚴格,對孩子隨意拿人家東西方面的教育則是千叮萬囑,交待再交待,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可結果卻是孩子已然拿了人家的東西,在很大程度上家長的這種單一呆板的鄭重說教起了強調(diào)意識的反作用。鑒于此,為了根本上幫助幼兒改掉毛病,首先從家長工作著手。事后我與家長進行了及時溝通,并明確提出,不能因為孩子有了這種不合理行為便立刻訓斥、批評,建議家長在忙中抽時間多與孩子交流,注意教育方法,走近孩子的心靈。同時要求家長多與教師交流,共同關注幼兒的行為習慣,幫助幼兒改正錯誤。其次,在得到家長全力配合的同時,更要利用幼兒園這個特殊的集體教育機制。我們生成了以《不是我的東西我不要》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其中包括語言活動《貪心的鴨媽媽》,音樂活動《一分錢》、《我們都是乖寶寶》等,展開了主題談話活動,《我撿到了錢的時候……》讓孩子懂得撿到東西該怎么辦,想要別人的東西時該怎么做,貪心拿了別人東西之后會怎樣的道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要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huán)境。也就是說,一個適宜于教育的環(huán)境首先應在氣氛上應是寬容和接納的,通過各種形式內(nèi)容的教育活動來潛移默化的改變幼兒的行為,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自私與淡化占有欲望。

教師的任務并不僅僅是促進幼兒智力的發(fā)展,還要促進幼兒社會性和人格的積極健康發(fā)展。幼兒的心靈是善良的,但思維是幼稚的,這種幼稚常常表現(xiàn)出沖動與錯誤,對孩子的沖動錯誤,行為偏差,絕不能一味地責備,而要善于發(fā)現(xiàn),及時加以引導,教師要以一種關愛、寬容、接納、傾聽的態(tài)度來處理意外的發(fā)生,那么意外的背后會是另一片景象。

案例:孩子們吵著當小狗


娃娃家里有五六個小朋友,燦燦和聰聰在吵,惠惠來告訴我:“老師,老師,燦燦和聰聰在吵著當小狗?!蔽矣悬c不可思議:為什么不愿當爸爸媽媽,反而都爭著吵著當小狗呢?我安靜地觀察,只聽燦燦在說:“我是小狗,我可以不干活,吃東西,家里臟了也不用整理?!迸?,原來小狗的樂趣是可以好吃懶做。我這才明白他們爭著當小狗的真正原因。

看見這種情況我沒有批評他們,而是借此機會對他們進行了一次正面教育:“人是靠自己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世界,人勞動是最光榮的。小狗、小貓是動物,它們與人不同,它們得不到人的尊敬?!笨珊⒆勇犃怂贫嵌?。我忽然感到這樣的教育是如此的無力。于是,我想:如果我們將兒童放在一個真實的情景之中,讓幼兒自己作出判斷。再組織討論,結果會怎么樣呢?

第二天午餐前,我又一次組織孩子們對此展開了討論。洋洋說:“狗是動物,它只能靠人們喂養(yǎng)來活著,如果不聽主人的話,會被主人趕走?!痹f:“如果是獵狗很辛苦的,每天要聽警察叔叔的話訓練?!?/p>

反思:

兒童是一個生活在社會中的能動的主體,他們總是有意無意地模仿社會中的一切自然現(xiàn)象。所以,我們應在指出他們不正確的道德認知和行為的同時,讓他們到真實的生活情景中去觀察,去經(jīng)歷內(nèi)心沖突,去積極體驗,從而真正理解社會中的道德認知和良好行為。

在本案例中,當我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不僅模仿小狗,而且對小狗的好吃懶做心生羨慕,已分不清人和動物的本質(zhì),便立即意識到這一現(xiàn)象不容忽視。但當我發(fā)現(xiàn)說教方法不奏效時,便及時調(diào)整教育策略,讓孩子把問題帶回家,通過調(diào)查、觀察、討論、發(fā)現(xiàn)問題,同時也解決問題,教育效果佳。由此可見,在貫徹落實>時,要想把先進的教育觀念真正轉(zhuǎn)化為教育實踐,惟一的辦法是到實踐中進行不斷的磨合。

當孩子的利益受到侵占時


去年六月份的一天中午,某園食堂發(fā)生了一起炊事人員集體吃孩子的東西的事故(每人吃了一個大蝦)。當時園領導沒有發(fā)現(xiàn),也沒有人反映此事。事隔一個星期后,班長與副班長在工作中發(fā)生口角,副班長說出了此事,說食堂炊事員吃孩子的東西。聽到此事,分管后勤的副主任感到很吃驚:食堂從未發(fā)生過這樣的事,我園的規(guī)章制度很嚴,不準任何人以任何理由侵占孩子的利益,怎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事情呢?聽到反映后,副主任深入到食堂了解情況。食堂的幾位同志承認了此事,副主任又找到了班長,了解吃東西的具體情況。班長承認東西是她讓吃的,各班把分剩下的讓大伙嘗一嘗,并表示自己做得不對。副主任對她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并及時召開食堂班委會,讓班長在食堂班委會上做了檢查。為了達到教育目的,對所有吃孩子東西的人進行了罰款處理,班長罰得重一點,作為分管食堂后勤工作的副主任雖然未吃,但也有領導責任,自己主動交了罰款,罰款全部記到幼兒伙食賬上。

這件事發(fā)生后,園領導非常重視,及時召開了園務會,通報了此情況,分析了事故發(fā)生的原因:雖有制度,但執(zhí)行不嚴。今后,要嚴格加強職業(yè)道德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決不允許此類事情再發(fā)生。

分析與思考

該事故的發(fā)生是因為制度執(zhí)行不嚴造成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情況經(jīng)常在幼兒園的管理工作中遇到,一方面是領導對貫徹制度執(zhí)行的力度不夠,另一方面是教職工的職業(yè)道德素質(zhì)欠缺。制度制定出來并沒有萬事大吉,這需要上至領導下至教職工一致地貫徹執(zhí)行。您園的規(guī)章制度執(zhí)行狀況如何?如果發(fā)生上述事故,你們會怎樣處理?在以后的合理工作中又怎樣避免此類事故的發(fā)生?

案例:不妨讓孩子當“小老師”


劉老師能夠在幼兒的興趣點上,融入多種教育,真正使幼兒成為語言的運用者、建構者。這是值得提倡的。

有一天,在早餐后的自由活動中,平時不太愛講話、做事有點拖拉的王子木小朋友對我說,他會用紙做立體的小天鵝了,還說他是從《大風車》中學來的?,F(xiàn)在他想做一只,并請我給他提供大一張大一點的硬紙。我立刻滿足了他的要求。于是,他高興得又是畫,又是剪。一會兒,一只美麗的立體天鵝做成了,還真像。接著,他又同我商量:想教小朋友做。這時我有點猶豫了,按常規(guī)當時是我組織教育活動的時間了,但我又不忍心扼殺孩子的這個愿望。敢于提出這種要求的孩子還是第一個,更何況是在學習時很被動的王子木。于是,我決定打破常規(guī),由王子木代我上一次“課“,滿足他的要求。主意一定,我和王子木一起快速地準備了各種材料。我把孩子們組織好,王子木細致地講解、演示”天鵝“的做法?;顒邮依锂惓0察o,每個孩子都聚精會神地盯著這位“小老師”。孩子們開始操作了,“小老師”耐心地指導著有困難的同伴,還真像那么一回事?,F(xiàn)在當“小老師”的王子木與平時簡直判若兩人。在他的指導下,其他小朋友完成的作品也出乎意料地快捷、完整。王子木和小朋友們還有我的臉上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是滿足!是成功!是贊嘆!

更令我沒想到的是第二天,第三天又有幾位小朋友(包括王子木)跑來對我說:“老師,我看圖書學會做帽子了,我想教小朋友做帽子?!薄袄蠋煟腋〗憬銓W會做不倒翁了,我也想教

小朋友做不倒翁?!眴?!這可給我出了個難題。這樣下去準會“一發(fā)而不可收拾”,其他的教育目標什么時間來完成呢?孩子要全面發(fā)展,也不能只做手工啊。于是我把這件事作為一個“問題”,組織孩子們討論。在我的啟發(fā)、誘導下,他們很快做出了決定:每周周末開展一次“跟我學”的主題活動,由自愿者當“小老師”,學習內(nèi)容自己確定,學習材料自己籌備,小朋友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愿望選擇他喜歡的學習內(nèi)容和喜歡的“小老師”。

經(jīng)過幾次這樣的活動,我發(fā)現(xiàn)原來不愛說話的孩子當起“小老師”來也滔滔不絕地講話,不愛做手工、動手能力弱的孩子也想方設法向家長、電視、圖書討教,并能將捕捉到的新信息及時地傳遞給同伴??傊@項活動,鍛煉了孩子們的組織能力。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操作能力、獲取信息、傳遞信息的能力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我認為更重要的是這項活動激發(fā)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這種興趣又激勵孩子們?nèi)で?、去探索、去實踐。這種積極的態(tài)度將直接影響和促進孩子們各方面的發(fā)展,會使他們終身受益。

評析

當幼兒的想說、愿說的需要與教師的計劃發(fā)生矛盾時,教師應將幼兒的興趣與需要視作寶貴的教育資源。

這一教育事例,讓挖們深切地感受到,當幼兒想說、愿說的需要與教師的疾患發(fā)生矛盾時,教師如能尊重幼兒的想法,滿足其意愿,及時地調(diào)整教育計劃,自然地將教育融入幼兒的需要之中,幼兒就會成為主動的、快樂的學習者。同時,教師尊重、平等、接納的態(tài)度,會使幼兒產(chǎn)生表達的自信。教師的支持與鼓勵,會成為幼兒主動學習和發(fā)展的基石。

當幼兒的交流愿望與教師的計劃發(fā)生矛盾時,劉老師采用了如下教育措施:

1.打破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為幼兒提供表達與表現(xiàn)的舞臺。

面對孩子的請求,劉老師敢于打破“教師教,幼兒學”的教育模式,及時調(diào)整教育計劃,接納幼兒的想法,與幼兒進行角色互換,為幼兒提供表現(xiàn)的機會,讓他們過一把當老師的癮。他們能以小老師的身份在集體面前進行表達,進行分享。同時,老師又和他們一起進行教學準備,為幼兒的成功提供必要的支持與幫助

當面對眾多孩子的請求時,劉老師充分相信他們,將自己的“顧慮”作為問題交與孩子們討論,讓他們自己進行決策,使更多的孩子都有了表現(xiàn)與表達的機會。由此,產(chǎn)生了系列活動。

2.讓幼兒的興趣與需要,成為寶貴的教育資源

“小老師”系列活動是由幼兒發(fā)起、以幼兒為主體的語言交流活動。首先,“教”者要自己努力學習教的內(nèi)容,選擇教的內(nèi)容。其次,要自己制訂“教”的計劃,準備教的材料。在教的過程中,他們要自己組織語言,并學習如何通過語言傳遞自己的經(jīng)驗。在與同伴的相互作用中,“教”者要主動地運用和調(diào)整語言與他人溝通,從而使幼兒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理解了語言的意義,提高了語言能力,積累了多方面的經(jīng)驗。

劉老師能夠在幼兒的興趣點上,融入多種教育,真正使幼兒成為語言的運用者、建構者。這是值得提倡的。

有一天,在早餐后的自由活動中,平時不太愛講話、做事有點拖拉的王子木小朋友對我說,他會用紙做立體的小天鵝了,還說他是從《大風車》中學來的。現(xiàn)在他想做一只,并請我給他提供大一張大一點的硬紙。我立刻滿足了他的要求。于是,他高興得又是畫,又是剪。一會兒,一只美麗的立體天鵝做成了,還真像。接著,他又同我商量:想教小朋友做。這時我有點猶豫了,按常規(guī)當時是我組織教育活動的時間了,但我又不忍心扼殺孩子的這個愿望。敢于提出這種要求的孩子還是第一個,更何況是在學習時很被動的王子木。于是,我決定打破常規(guī),由王子木代我上一次“課“,滿足他的要求。主意一定,我和王子木一起快速地準備了各種材料。我把孩子們組織好,王子木細致地講解、演示”天鵝“的做法?;顒邮依锂惓0察o,每個孩子都聚精會神地盯著這位“小老師”。孩子們開始操作了,“小老師”耐心地指導著有困難的同伴,還真像那么一回事?,F(xiàn)在當“小老師”的王子木與平時簡直判若兩人。在他的指導下,其他小朋友完成的作品也出乎意料地快捷、完整。王子木和小朋友們還有我的臉上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是滿足!是成功!是贊嘆!

更令我沒想到的是第二天,第三天又有幾位小朋友(包括王子木)跑來對我說:“老師,我看圖書學會做帽子了,我想教小朋友做帽子?!薄袄蠋煟腋〗憬銓W會做不倒翁了,我也想教小朋友做不倒翁?!眴?!這可給我出了個難題。這樣下去準會“一發(fā)而不可收拾”,其他的教育目標什么時間來完成呢?孩子要全面發(fā)展,也不能只做手工啊。于是我把這件事作為一個“問題”,組織孩子們討論。在我的啟發(fā)、誘導下,他們很快做出了決定:每周周末開展一次“跟我學”的主題活動,由自愿者當“小老師”,學習內(nèi)容自己確定,學習材料自己籌備,小朋友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愿望選擇他喜歡的學習內(nèi)容和喜歡的“小老師”。

經(jīng)過幾次這樣的活動,我發(fā)現(xiàn)原來不愛說話的孩子當起“小老師”來也滔滔不絕地講話,不愛做手工、動手能力弱的孩子也想方設法向家長、電視、圖書討教,并能將捕捉到的新信息及時地傳遞給同伴??傊?,這項活動,鍛煉了孩子們的組織能力。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操作能力、獲取信息、傳遞信息的能力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我認為更重要的是這項活動激發(fā)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這種興趣又激勵孩子們?nèi)で?、去探索、去實踐。這種積極的態(tài)度將直接影響和促進孩子們各方面的發(fā)展,會使他們終身受益。

評析

當幼兒的想說、愿說的需要與教師的計劃發(fā)生矛盾時,教師應將幼兒的興趣與需要視作寶貴的教育資源。

這一教育事例,讓挖們深切地感受到,當幼兒想說、愿說的需要與教師的疾患發(fā)生矛盾時,教師如能尊重幼兒的想法,滿足其意愿,及時地調(diào)整教育計劃,自然地將教育融入幼兒的需要之中,幼兒就會成為主動的、快樂的學習者。同時,教師尊重、平等、接納的態(tài)度,會使幼兒產(chǎn)生表達的自信。教師的支持與鼓勵,會成為幼兒主動學習和發(fā)展的基石。

當幼兒的交流愿望與教師的計劃發(fā)生矛盾時,劉老師采用了如下教育措施:

1.打破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為幼兒提供表達與表現(xiàn)的舞臺。

面對孩子的請求,劉老師敢于打破“教師教,幼兒學”的教育模式,及時調(diào)整教育計劃,接納幼兒的想法,與幼兒進行角色互換,為幼兒提供表現(xiàn)的機會,讓他們過一把當老師的癮。他們能以小老師的身份在集體面前進行表達,進行分享。同時,老師又和他們一起進行教學準備,為幼兒的成功提供必要的支持與幫助

當面對眾多孩子的請求時,劉老師充分相信他們,將自己的“顧慮”作為問題交與孩子們討論,讓他們自己進行決策,使更多的孩子都有了表現(xiàn)與表達的機會。由此,產(chǎn)生了系列活動。

2.讓幼兒的興趣與需要,成為寶貴的教育資源

“小老師”系列活動是由幼兒發(fā)起、以幼兒為主體的語言交流活動。首先,“教”者要自己努力學習教的內(nèi)容,選擇教的內(nèi)容。其次,要自己制訂“教”的計劃,準備教的材料。在教的過程中,他們要自己組織語言,并學習如何通過語言傳遞自己的經(jīng)驗。在與同伴的相互作用中,“教”者要主動地運用和調(diào)整語言與他人溝通,從而使幼兒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理解了語言的意義,提高了語言能力,積累了多方面的經(jīng)驗。

劉老師能夠在幼兒的興趣點上,融入多種教育,真正使幼兒成為語言的運用者、建構者。這是值得提倡的。

相關推薦

  • 教學案例分析:愛告狀的孩子 案例描述: 區(qū)域游戲時,瑤瑤時不時地過來告狀:“老師,他們建構區(qū)里的東西放得很亂很亂,我跟他們說都不聽。”“老師,他們把甜品店的東西帶到外面去了?!薄袄蠋熇蠋?,于澤瑞他搶我玩具?!?0分鐘內(nèi)只見她跑進...
    2021-05-22 閱讀全文
  • 愛告狀的孩子 今天我讓我們班的孩子自由活動,孩子們很高興,都玩得不亦樂乎。這時悅悅小朋友跑了過來,“老師!老師!胡國傲又弄壞我的水彩筆了?!蔽易呓豢?,水彩筆被拆得都散架了,我還沒來得及問明原因,就聽見圍觀的小朋友...
    2020-12-28 閱讀全文
  • 案例:對一個愛告狀的孩子的教育反思 實錄: 今天上午第二節(jié)是美術課,我剛發(fā)完水彩筆,宋玫便大聲嚷嚷:“汪老師,王志煊把水彩筆打開了?!蓖踔眷涌戳丝此蚊?,又看了看我,急忙關上水彩筆盒。 這節(jié)課主要是涂色練習,孩子們很快掌握了涂色要領:“上...
    2021-05-27 閱讀全文
  • 當孩子害怕時 當孩子害怕時 孩子從黑暗的子宮里來到這個明亮的世界,伴隨著天然的害怕。嬰兒時期,當孩子觸碰到任何一物體時,都會緊緊的抓住不松手。伴隨著孩子漸漸長大,3歲以后的他會害怕一個人睡覺;會害怕強大的個體;會害...
    2020-11-09 閱讀全文
  • 告狀孩子的背后 今天我讓我們班的孩子自由活動,孩子們很高興,都玩得不亦樂乎。 這時怡慧小朋友跑了過來,“老師!老師!何宇翔又弄壞我的水彩筆了。 ”我走近一看,水彩筆被拆得都散架了,我還沒來得及問明原因,就聽見圍觀的小...
    2020-10-28 閱讀全文

案例描述: 區(qū)域游戲時,瑤瑤時不時地過來告狀:“老師,他們建構區(qū)里的東西放得很亂很亂,我跟他們說都不聽?!薄袄蠋?,他們把甜品店的東西帶到外面去了?!薄袄蠋熇蠋煟跐扇鹚麚屛彝婢摺!?0分鐘內(nèi)只見她跑進...

2021-05-22 閱讀全文

今天我讓我們班的孩子自由活動,孩子們很高興,都玩得不亦樂乎。這時悅悅小朋友跑了過來,“老師!老師!胡國傲又弄壞我的水彩筆了。”我走近一看,水彩筆被拆得都散架了,我還沒來得及問明原因,就聽見圍觀的小朋友...

2020-12-28 閱讀全文

實錄: 今天上午第二節(jié)是美術課,我剛發(fā)完水彩筆,宋玫便大聲嚷嚷:“汪老師,王志煊把水彩筆打開了?!蓖踔眷涌戳丝此蚊担挚戳丝次?,急忙關上水彩筆盒。 這節(jié)課主要是涂色練習,孩子們很快掌握了涂色要領:“上...

2021-05-27 閱讀全文

當孩子害怕時 孩子從黑暗的子宮里來到這個明亮的世界,伴隨著天然的害怕。嬰兒時期,當孩子觸碰到任何一物體時,都會緊緊的抓住不松手。伴隨著孩子漸漸長大,3歲以后的他會害怕一個人睡覺;會害怕強大的個體;會害...

2020-11-09 閱讀全文

今天我讓我們班的孩子自由活動,孩子們很高興,都玩得不亦樂乎。 這時怡慧小朋友跑了過來,“老師!老師!何宇翔又弄壞我的水彩筆了。 ”我走近一看,水彩筆被拆得都散架了,我還沒來得及問明原因,就聽見圍觀的小...

2020-10-28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