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學會情緒管理的方法
發(fā)布時間:2021-05-28 關(guān)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教育管理的讀書筆記教孩子學會情緒管理的方法
1、讓孩子認同自己,有情緒空間
要讓孩子喜歡自己,家庭要給孩子認同感。父母是孩子的模范,父母首先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不讓不良情緒帶給家庭、帶給孩子,要塑造出一種安全、溫馨、平和的心理情境,用欣賞的眼光鼓勵自己的孩子,讓身處其中的孩子產(chǎn)生積極的自我認同,獲得安全感,讓其能自由、開放地感受和表達自己的情緒,使某些原本正常的情緒感受不因壓抑而變質(zhì)。
2、讓孩子認識情緒,表達情緒
通過親子之間的對話讓孩子正確認識各種情緒,說出自己心里此時此刻真實的感受。只有知所想,才能知何解。平時,父母可以在自己或他人有情緒的時候,趁機引導(dǎo)孩子知道“媽媽好高興哦”“恩,我很傷心”等讓孩子知道原來人是有那么多情緒的,我們還可以通過句式“媽媽很生氣,因為……”“我感到有點難過,是因為……”來告訴孩子自己的情緒來源,同時你也可以問孩子,“你是什么感覺啊?”“媽媽看見你很生氣、難過,能告訴我發(fā)生了什么事嗎?”等對話來引導(dǎo)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及發(fā)現(xiàn)自己情緒的原因,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情緒敏感度。
3、讓孩子體驗情緒,洞察他人情緒
游戲在幼兒的心理發(fā)展中起著重要作用,要讓孩子在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中體驗自己的情緒,感受別人的情緒,知道自己和他人的需要。除了父母與孩子要交流自己的情緒感受外,我們可以透過說故事編故事、角色扮演和孩子討論故事中人物的感覺和前因后果及利用周圍的人、事物,來引導(dǎo)孩子設(shè)想他人的情緒和想法。從他人的情緒反應(yīng)中,孩子會逐漸領(lǐng)悟到積極情緒能讓自己和對方快樂,消極情緒會讓自己和對方造成痛苦,不利于事情的解決。如果幼兒在表達情緒與控制情緒之間取得平衡的話,便能以建設(shè)性的態(tài)度表達強烈的情感,而且控制對自己、對他人有傷害的情緒表達方式。
4、讓孩子學會樂觀地面對生活
積極的情緒體驗?zāi)軌蚣ぐl(fā)人體的潛能,使其保持旺盛的體力和精力,維護心理健康; 消極的情緒體驗只能使人意志消沉,有害身心健康。為此,學會保持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與情緒,對孩子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作為父母,要培養(yǎng)孩子樂觀地面對人生,自己首先對生活要有一種樂觀的態(tài)度。孩子的情緒受父母行為的直接影響,與孩子相處時,父母必須樂觀一點。 在教育孩子學會樂觀地面對人生時,除了多與孩子交流,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首先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給予鼓勵和支持。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孩子進取,克服一些他現(xiàn)在克服不了的困難,只有這樣,才能教會孩子以正確的態(tài)度和措施保持樂觀。
5、教會孩子適當宣泄不良情緒
人在精神壓抑的時候,如果不尋找發(fā)泄機會宣泄情緒,會導(dǎo)致身心受到損害。生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淚水含有的毒素比較多,用淚水喂養(yǎng)小白鼠會導(dǎo)致癌癥。可見,在悲傷時用力壓抑自己,忍住淚水是不合適的。另外,在憤怒的時候,適當?shù)男故潜匾?,不一定要采取大發(fā)脾氣的方法,可以采用其他一些較好的方法。例如:在盛怒時,不妨趕快跑到其他地方,或找個體力活來干,或者干脆跑一圈,這樣就能把因盛怒激發(fā)出來的能量釋放出來。
情緒無所謂對錯,只有表現(xiàn)的方式是否被社會所接受。父母要學會接納孩子情緒表達的多面性,情緒表達的各種面貌都蘊藏著情緒轉(zhuǎn)化的可能性。消極情緒可以轉(zhuǎn)化為積極情緒,唯有正視情緒表達的所有面貌,健康的情緒發(fā)展才有可能;唯有能夠駕馭自己情緒的孩子,才能夠成為聽話的孩子。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管理兒童情緒的方法
一天中感到最自由的時間是晚上十點半以后,精力旺盛得可怕的小家伙終于上床睡覺了。靜下來仔細想一想一天中和孩子的相處,發(fā)現(xiàn)讀再多的書,懂再多的道理,總還是會有想發(fā)火的時候,也有板起面孔說教的時候。
尤其當孩子大喊大叫時,我便開始懷疑溫柔的勸說是否正確,是不是“狂風暴雨”更容易讓孩子長記性。
比如昨天茜茜一直要在小區(qū)輪滑,下雨了卻鬧脾氣不肯回家,對我喊叫。我覺得很丟臉,每天那么耐心的跟她講道理,教她怎么控制心里的“小惡魔”,為什么還是不管用。板起面孔讓茜茜回家,她哭的時候不管她繼續(xù)往家走。一邊走一邊心里在糾結(jié),到底該沖她發(fā)火還是繼續(xù)講道理。最后我選擇了停下來等她,給她臺階下,握手言和。
孩子錯了還是我錯了?
為什么下雨就不能在外面輪滑?如果她自己能接受可能會感冒發(fā)燒的結(jié)果,還是選擇不回家,為什么必須強求她回家?
她為什么不能好好說話,為什么會大喊大叫?
重新學習一遍關(guān)于兒童情緒的知識,提醒自己,應(yīng)該“接受孩子的情緒,規(guī)范孩子的行為?!?/p>
.
負面情緒的正面意義價值:
這些負面情緒,不是給我們力量就是指引我們新的方向,了解了。就可以運用。
憤怒——是給我們力量去改變一個不能接受的情況;
痛苦——給一份動力擺脫方向(青蛙與熱水);
恐懼——是不想付出以為需要付出的代價;
困難——是以為付出比收取的更多;
失望——對己:不接受自己,對人:想操控的企圖失敗。
煩躁——不該放在這里,可是不得不在;
委屈——把自己放低,你沒給我應(yīng)該的;
無奈——已知、已做的不管用,需找全新的方向,但沒有找到;
愁——我不愿意站在這里,可不知道到哪里去(無力);
慚愧——內(nèi)疚、遺憾,以為完全的事里還有沒完成的部分;
恨——毀滅自我或他人,是唯一沒有價值和意義的情緒。
傳統(tǒng)無效的處理方法:
“交換”——就是對有情緒的人提供一些他追求的價值,讓這個人拋開情緒,例如“不要哭了,我給你買……”或者“不要不開心了,我?guī)闳コ浴边@份交換,因為沒有針對引發(fā)情緒的事情做過什么,所以只有短暫的轉(zhuǎn)移效果,過后情緒又會回來,其實,這也是“逃避”的招數(shù)而已;
“懲罰”——認為負面情緒是不好的東西,是不應(yīng)該有的。誰有負面情緒就是他的錯,應(yīng)該受到懲罰,所以對有情緒的人說的話里面充滿懲罰的文字,例如:“你老是……!再……就揍你!”或者“跟你說話就生氣,我們還是不說了?!鄙磉叺娜瞬荒軠贤?,是最常用的懲罰對方的武器之一,使陷入情緒的人更受到隔離和孤獨,更難跳出來了;
“冷漠”——碰到孩子有情緒求助的時候,叫他們“自己搞定”。例如“這些事,別人幫不了的,還是自己冷靜去想想吧”。,這樣的話,使有情緒的人就像墮入了情緒的黑洞一樣,感到十分孤單和無力;
“說教”——是父母在無計可施時最常見的一招,就是對有情緒的人說大量的道理:應(yīng)該怎樣、什么不對……但對事情的解決,或是情緒的舒緩?fù)耆珱]有幫助,他們堅持自己是“苦口婆心”、“循循善誘”,嘴里說的都是無法反駁的東西,但是就沒有提供什么有效可行的辦法。有情緒的人面對這些喋喋不休的人,情緒只會變得更差:“你真是煩死人了”孩子在心里就這么喊。
有效的EQ型處理:
“接受”——就是你注意到孩子有情緒,同時接受這個有這份情緒的孩子。這可以用類似以下的話表達出來:“我看到你有些不開心,愿意跟我談?wù)剢??”或者“你的樣子糟透了,坐下來告訴我有什么事?”假如你裝著沒有看到他(她)的情緒,或者否定他的情緒,例如“你又鬧情緒了!”、“什么事又發(fā)脾氣了?”等,你便是在把他推開了。
“分享”——這一步里,最重要的是先分享情緒感受、然后才分享事情本身。他總是先說事情:誰、誰不合理、什么事不如意等,你必須把他的注意力遷移到他的情緒感受上,例如“現(xiàn)在你感覺怎樣?”、“原來你受到委屈了。”、“他這樣對待你感到憤怒或者悲傷?”當對方回答是憤怒時,你繼續(xù)問:“憤怒的背后是什么?失望或無力感”;不斷的把注意力引向身體感覺或者情緒感受上,待對方說出大約6個這樣的詞語時,你會發(fā)覺對方已經(jīng)開始平靜下來,或者聲調(diào)降低了、身體動作減少了。現(xiàn)在,你可以問對方引起情緒的事情了。當你明白了是什么一回事,你可以進入第三步。
“設(shè)范”——在這一步里,你先找出事情中你可以接受的地方,對之加以語言上的肯定,例如“你覺得他這樣做很不合理,難怪你這么生氣啦。”“你已經(jīng)準備了這么長時間,突然取消,你當然失望啦。”一般情況下,你可以很容易找到對方看事情的角度并做出肯定,或者干脆肯定對方的情緒(“事情不如意當然生氣啦”)肯定的行為會使對方說“是呀”、“對呀”“就是嘛”等的話,這時,在心里對方已經(jīng)認為你站在他的一邊了。接下來,你向?qū)Ψ街赋鍪虑橹兴枰淖兊牡胤?,你不可以直接說出對方的不對,或者應(yīng)該怎樣做,因為這樣你是把自己重新放在與對方對立的位置,使剛才建立出來的心理效果破壞了。你應(yīng)該從對方的位置出發(fā)指出需要的部分,例如:“可是,你每天都要跟他一起相處,他每天這樣不講理你便每天生氣,你會變得很辛苦的呀!”或者“你雖然準備這么久了,可因故取消是你控制不了的,但你可以控制‘怎樣才能開心’這件事呀!”有了前面的肯定,你現(xiàn)在這樣說,對方當然會容易接受改變了。
“策劃”——就是對未來行動做些計劃,目的是讓自己會有更好的表現(xiàn)。你用一句話做這個部分的概念基礎(chǔ):“凡事都有三個解決的辦法嘛!”你可說:“想想你怎么做他對你的態(tài)度會有不同?”或者“有些什么其他的選擇,是你能夠在活動取消后還能開心的度過這一天?”引導(dǎo)對方看到其他可能性,對方的負面情緒便不會再出現(xiàn),同時也會有更積極的表現(xiàn),重新把事情的控制權(quán)掌握在手里了。
六招教會孩子情緒管理
六招教會孩子情緒管理
兒子上幼兒園,我每天早晚接送,3年下來對他班里的1個小男孩印象深刻,應(yīng)該是特別深刻。那個男孩叫小杰,長的又高又壯,大腦袋上長了一雙黑溜溜的大眼睛,應(yīng)該頭腦靈光,但整個人看上去有些呆頭呆腦。
他的年齡不是最大,卻在班里是最高最壯的。他充分發(fā)揮了這一優(yōu)勢,漸漸地成為了班上的小霸王,所有的孩子都怕他。
一個學期上下來,他就成了家長們談?wù)摰慕裹c。每隔幾天,就有家長向老師反應(yīng)他的“光榮事跡”。不是今天把小朋友推倒了,就是明天把人家小朋友打哭了。我的兒子也是受害者之一,向我訴苦,說不想去幼兒園了。我跟小杰媽媽溝通了這件事,他的媽媽除了一個勁道歉外,只有深深的無奈。她告訴我,因為愛打人,小杰不知被他的爸爸打過多少次了,甚至他的手被他的爸爸用針扎過,但孩子就是改不了。她解釋說小杰是不會表達自己,他有時候打小朋友一下,意思是跟人打個招呼,想跟人家一起玩。她極力袒護兒子,略去了兒子不高興時打人更狠的事實。
我很詫異,既然你知道自己的兒子不會表達,你為什么不幫助他,讓他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不是直接用拳頭表達呢?三年下來,小杰把小朋友打了幾遍,功夫大有長進,危害力驚人,能一拳將小朋友的鼻子打淌血。我對小杰的前途頗為擔憂。
我相信小杰不傻,如果小杰的父母教給他一些情緒管理方面的知識,他一定會跟同學們相處得很好,而不是像現(xiàn)在這樣,被人人懼怕,成為令人頭疼的問題兒童。
6個簡單實用的方法,能夠有效地幫助孩子認識、管理自己的情緒。
1.教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
從2歲左右,就可以對孩子進行情緒認知的教育了。此時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跟不上,常通過打人來表達情緒。就像小杰的做法一樣,高興或者不高興都通過打人來表現(xiàn)。
此時,你不應(yīng)對孩子的打人行為有過激反應(yīng),否則他會認為自己的這種情緒表達方式很有效,成功地引起了你的注意,以后還會繼續(xù)使用這種表達方式。你應(yīng)該趁機對他進行情緒認知教育,幫他認識到他現(xiàn)在的情緒是什么。比如你可以在他高興或者不高興的時候,問他:寶寶你現(xiàn)在是不是很高興?或,你現(xiàn)在是在不高興嗎?
這種提問式的方式,能夠有效地讓他關(guān)注到自己的情緒。通過你的提問,他認識到自己正在經(jīng)歷的情緒。
2.用不斷重復(fù)的方式鞏固情緒認知
學習的秘訣在于不斷復(fù)習,對于孩子的情緒教育來說,更應(yīng)該如此。孩子就是孩子,所有的情緒都是即時反應(yīng),瞬間雨落,瞬間天晴,如果家長不及時反應(yīng),孩子的很多情緒就溜走了。
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他的情緒體驗會越來越豐富,會有傷心、憤怒、害羞、嫉妒等情緒的出現(xiàn)。家長應(yīng)該及時跟進,給他指明情緒,并一起討論這種情緒的利弊。如果家長不關(guān)心孩子的情緒變化,及時跟進鞏固,那么一次兩次的情緒認知教育,不會在孩子的腦海中留下任何痕跡。
3.理解孩子,與孩子進行溝通
家長對孩子進行情緒認知教育,要基于理解孩子的這個基礎(chǔ)。只有你理解了自己的孩子,你才能知道孩子的每一個表情,是高興還是不高興,甚至不用他的語言表達,你就能知道孩子的情緒來源。這對于自己帶孩子的父母來說,并不困難。從他出生的那一刻,你都在關(guān)注他的一舉一動,所有他的一個皺眉,你都能知道原因。
但有相當多的父母,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甚至拒絕了解。像小杰的父母,忙于生意,把育兒的責任推給孩子的奶奶,等孩子大了,出現(xiàn)問題,甚至懶得和孩子溝通,直接用拳頭解決,將孩子情緒表達的出口,封地嚴嚴實實。小杰很自然地只學會了“用拳頭說話”這一種表達方式。在與世界的接觸中,他不知如何表達自己,四處碰壁,只能用他的拳頭,來向世界宣示自己的情緒。
4.父母對孩子的情緒要多包容
即便是成人,還要不斷地學習,如何跟自己的情緒和平共處,何況是年幼的孩子呢?
即使父母經(jīng)常地提醒他,他現(xiàn)在是不高興了,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他仍然有可能亂發(fā)脾氣。這時,家長要做的就是,對孩子有耐心,容許他宣泄自己的情緒,安慰他。等他的壞情緒過去后,告訴他,有壞脾氣正常,相信下一次他能更好地控制壞情緒。
5.“利用自然合理的后果”進行教育
“利用自然合理的后果”就是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讓他從自己行為的后果中學習。比如說,孩子還是愛亂發(fā)脾氣,甚至打人。等到他因為這種行為,跟別的小朋友起沖突了,你就應(yīng)該趁機讓他意識到“你看,亂發(fā)脾氣多不好呀,會引起別人的反感,這樣你就會失去朋友了?!?/p>
這種后果教育,會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壞情緒會引起壞的結(jié)果。慢慢地,他就會對自己的壞情緒有所收斂。
6.正向強化
當孩子能夠?qū)η榫w有所控制時,家長要及時肯定,大大的表揚。正向強化的做法,能夠讓孩子及時得到肯定,讓他的心里嘗到甜頭。他會意識到,將情緒稍微控制一下,就能得到父母的表揚。
得到表揚的渴望,會讓孩子對管理自己的情緒,做出更多的努力。而他越努力,越會得到父母的表揚。這就形成了一種良好的循環(huán)。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會逐步得到增強。
溫馨提示:
兒童時期就應(yīng)該對孩子進行情緒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否則將會對其一生的成長造成諸多難題。家長們應(yīng)該重視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幫助他們慢慢掌握這種能力,這將會對他們一生的成長大有裨益。
兒童情緒管理的訓練方法
常見情緒問題兒童
我搭積木如果搭不好,就會把所有積木都推倒拂袖而去;
我的滑板車晚幾天到我就急得全身直冒火;
我不能忍受枯燥的任務(wù),尤其不能排隊,久一點就急得我要上躥下跳啦;
特別生氣時,我想打人,想罵人,還想摔東西……事后我也會后悔,可是總是控制不好自己!
碰不得
總是翹著嘴巴,總覺得自己好倒霉;
什么事都不敢和家里人商量,總是擔心家里人不同意;
家里人叫做的事總是不情愿!總是覺得不開心!但是又不敢說;
愛抱怨
想跟同學們玩,可是總?cè)菀渍`會同學的意思;
老師也不喜歡我,同學們常故意惹我煩;
媽媽故意讓我多學習,外婆很小氣不肯給我買玩具;
我總是莫名其妙心煩,想發(fā)火。
兒童情緒管理
其實孩子不是不服管教,不聽話,易怒或者“情商太低”,而是需要多一點幫助掌握多一些技巧來保持平和穩(wěn)定的情緒。
因此,新華醫(yī)院臨床心理科,一直堅持開展兒童情緒管理訓練,不僅僅是讓孩子變得“聽話”,而是擁有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成為情緒的主人,讓整個家庭擁有更好的情緒氛圍!
兒童情緒管理課程
“
讓孩子學會識別及談?wù)撉榫w、理他人的感受,學會自我調(diào)整和管理負面情緒
認識情緒規(guī)律,擁有更好的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和情緒控制力,表現(xiàn)出更穩(wěn)定的情緒、更好的親子關(guān)系,更好的學校適應(yīng)。
父母也參與學習,教導(dǎo)孩子認識管理情緒,同時擁有更平靜的心態(tài)和理智的方式來處理自身的情緒,提升教養(yǎng)方式和親子關(guān)系!
孩子的情緒管教
孩子的情緒管教xx從上星期天就開始發(fā)燒,是莫名其妙的那種,意思是除了發(fā)燒沒有別的的癥狀。發(fā)燒嘛,當然會讓孩子比較煩躁,加上他現(xiàn)在還不太會說話,表達不出來,所以就??匆娝麜荒蜔?,哭鬧,尖叫,耍賴......本人其實是個急脾氣,而孩子的這些cranky的表現(xiàn)通常會讓我很不喜歡,通常我會馬上阻止并訓斥。但這次看在他正在生病的份上,我忍了,沒教訓他,而是盡量耐著心哄著。
這個莫名其妙的發(fā)燒,一燒燒了整三天。昨天中午,在飽睡了三個多小時的午覺后,xx看著就沒事了,全好了(經(jīng)驗告訴我,孩子是不是生病從眼神就看得出來)。在一切都在慢慢恢復(fù)正常時,我發(fā)現(xiàn)他這個想靠著哭鬧和耍賴來達到目的的本事算是練出師了。當他想要拿什么或吃什么的時候,不是像以往那樣先試著跟我說他的目的并拉著我的手去幫他達到,而是用手指一指后就尖叫,表示要馬上拿到,不然就很生氣。當我表示“不可以”的時候,他還會撒潑、耍賴...我看見他這樣的表現(xiàn)很不高興,是該好好訓練,好好管理他的壞習慣的時候了。
今天早上,我又聽到xx的尖叫。以往孩子的這種尖叫很容易讓我的脾氣往上躥,接著就橫眉豎眼破口大聲訓斥起來??勺罱以趯W習圣經(jīng)的時候,學習到不應(yīng)該在怒氣中管教孩子,發(fā)著脾氣的時候管教,不僅得罪神,還達不到管教的最好效果。我當下決定按著神的教導(dǎo)操練操練。
我來到xx跟前對正在尖叫的他以平穩(wěn)的語氣說:“xx,不許尖叫!”他當然不聽。我又說:“xx,你這樣尖叫媽媽聽不懂。你想要什么跟媽媽好好說,要用說的,不用叫的。好好說,你想要什么?”這時他聽懂了,就停止了尖叫,用手指著我的手機說:“我要手機!”我說:“不可以?,F(xiàn)在是早上,你應(yīng)該先去吃早餐?!边@句“不可以”剛出口,他立馬毫無商量余地就開始跺腳、尖叫、賴地...我耐著性子,平靜地看著他,說:“xx,不可以玩手機,不可以耍賴,要講道理。媽媽不喜歡你胡鬧。”他哪里理會,繼續(xù)一邊手指著手機一邊撒潑。我不再說話,也不再看他,去做我該做的事。他看見我不理他,尖叫改成大哭,哭得是又大聲又傷心。我看了他一眼,他也看著我,可我還是說:“不可以?!彼薜脙戳?。我繼續(xù)不理他。在我的理念里,我是允許孩子哭鬧的,孩子也需要抒發(fā)情緒,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只是哭鬧不能達到目的,這是一定要讓孩子清楚明白的原則。
xx這一哭,姐姐們也挺心疼,都想過來安慰安慰,但都被我阻止了,我告訴她們,弟弟這是在耍賴呢,不可以理他。忽視在孩子的管教中可以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事實也說明了這一點。xx的哭聲,從開始的歇斯底里,慢慢變得平穩(wěn),又逐漸輕緩,最后就是有一搭沒一搭的哼哼...雖然整個過程持續(xù)了快一個小時,但最終是以孩子的妥協(xié)和順服結(jié)束,那么這個管教就算是成功的。最后當然還有一個步驟是最重要的,當xx完全停止哭鬧,我會馬上對他說:“xx不哭了,很好,這樣就乖了。xx好孩子,媽媽愛你哦!”然后抱抱、親親他。
我知道,今天的一次管教并不表示明天他不會再哭鬧。但是我相信,只要我把這個原則和方法堅持執(zhí)行,孩子就能學習到好的行為習慣。
“愛他就要管教他”這是上帝給我們做父母的教導(dǎo)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