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教學案例分析:愛告狀的孩子

發(fā)布時間:2021-05-22 幼兒園教學案例分析 教學案例反思 幼兒園小班教學案例

案例描述:

區(qū)域游戲時,瑤瑤時不時地過來告狀:“老師,他們建構區(qū)里的東西放得很亂很亂,我跟他們說都不聽?!薄袄蠋煟麄儼烟鹌返甑臇|西帶到外面去了。”“老師老師,于澤瑞他搶我玩具?!?0分鐘內只見她跑進跑出好多回,時不時地聽到她的大嗓門,結果自己都沒玩到什么。餐前我和孩子們一起念兒歌,她又嚷起來:“老師老師,沈千景他不唱?!边@一次我沒有再附和她的話去提醒沒唱歌的千景,而是冷靜地對瑤瑤說:“瑤瑤,你提醒別人是好的,但是你這樣會影響大家念兒歌?!?/p>

飯后我把瑤瑤叫到了跟前:“瑤瑤,你是個愛幫助老師的好孩子,老師也知道你想讓小朋友都改掉缺點,但是你跟老師說這些事情的時候要注意時間,不然會影響小朋友們上課的。有事你可以下課悄悄地告訴我,可以嗎?”瑤瑤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n4507.cn

分析策略:

其實告狀是中班這個年齡階段孩子很常見的一種現象,在我們大人看來可能有點像多管閑事,但對孩子來說卻不是這樣。他們希望受到老師、同伴的認可,為了讓人關注,受人承認,所以他們會經常借由告狀來尋求老師對他的關愛和認同,想要提高自己在老師心目中的地位。因此,老師要公平地對待每個孩子,并引導幼兒正確表現自己。

另外一個原因是這個階段是兒童道德認識進一步發(fā)展的階段,他們對是非、善惡行為準則和社會道德規(guī)范有了認識。特別是中班幼兒他們能掌握一定的行為規(guī)范,善于觀察關心周圍的幼兒易向老師告狀,希望老師能糾正同伴的錯誤行為。瑤瑤在跟老師告狀的同時還潛藏著一個目的,即借此向老師表明自己已經記住老師的話了。所以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接納孩子的這一行為,當“告狀”是完全正當的時候,我們就應該主持正義,批評教育被“告狀”的幼兒,以樹立一種明確的是非觀念,但是我們也應該引導幼兒共同商討解決的方法。在大多數情況下,幼兒的告狀都是些很小的矛盾,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味出面解決,不利于幼兒獨立處理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我們要教給孩子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給他們解決問題的機會。

雖然不替孩子解決問題,但要保持支持及感興趣的態(tài)度,讓孩子獨立思考、分析情況。如果他無法前進,請給予指導,不要給予答案。你一旦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你就不能對他的解決方法過分苛求。他一定會有些不太好的開頭或者是處理某些情況不當,但是如果我們過分責怪他,他就會停止嘗試。當孩子開始學習這些技能時,要多注意過程,而不要太注意結果。如果他處置問題的方向沒錯,但是事情沒有想象中的成功,要贊賞他所采取的步驟,然后幫他檢查出存在的問題,另外教師也要示范有彈性的問題解決策略。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延伸讀

案例:對一個愛告狀的孩子的教育反思


實錄:

今天上午第二節(jié)是美術課,我剛發(fā)完水彩筆,宋玫便大聲嚷嚷:“汪老師,王志煊把水彩筆打開了。”王志煊看了看宋玫,又看了看我,急忙關上水彩筆盒。

這節(jié)課主要是涂色練習,孩子們很快掌握了涂色要領:“上下上下,左右左右,不能出線!”玫玫喜歡東張西望,畫得比較慢,坐在其前面的王志煊早早地涂好了,王志煊上下位置的時候,一不小心撞了宋玫的手臂,玫玫馬上質問王志煊:“你為什么撞我?”王志煊連忙道歉說:“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泵得挡宦?,噘著嘴告訴我:“汪老師,王志煊推我的手,畫錯了?!币桓焙茈y過的樣子。

很快到了評價小朋友的作品的時候了,我給畫得快涂得好的小朋友戴上了小紅花。“老師,孫非凡還沒畫好!”玫玫抬起頭,彎著小腦袋:“汪老師,王志煊把線條畫在外面了?!?/p>

事實上,玫玫到現在還沒畫好,她想拉幾個跟她一樣不能得到小紅花的小朋友做伴。

分析:

簡單的一節(jié)15分鐘美術課,玫玫為什么這么愛告狀呢?

其一:玫玫愛表現自己,希望通過告狀來引起老師的注意,希望能得到老師肯定的評價。

其二:玫玫通過打“小報告”,希望別人受到批評,從而心理產生一種滿足感。

其三:玫玫心里嫉妒,看到別人戴小紅花,自己好想也能得到一朵,可是涂色任務沒能好的完成。于是,就產生了我沒有你也不能有的想法。

對策:

對于玫玫這種頻繁告狀的行為,我該怎么辦呢?

首先,應當看到玫玫告狀有她可取的一面。她懂得了上課的規(guī)則,這說明她已經有了一定的判斷能力,想通過告狀來求得成人的幫助,從而矯正同伴的不好行為。從這個角度講,這是孩子處理問題能力的一種進步。但是,對于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要高到老師那里,這會引起同伴的敵視,也會削弱獨立處理同伴間小糾紛的能力。

其次,要引導孩子常反省,并換位思考,相互間要理解、寬容,讓孩子不僅要知道別人的想法,還要理解他為什么要有這種想法,讓孩子考慮一下他人的行為是否有合理的一面。如王志煊不小心碰到了玫玫的手臂,讓玫玫站在王志煊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逐漸養(yǎng)成寬待別人的良好品質。

第三,給孩子創(chuàng)設一些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啟發(fā)幼兒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鼓勵玫玫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第四,要防止幼兒因為想得到老師的表揚或懷有嫉妒心理而亂告狀,這會使孩子的心理畸形發(fā)展。作為教師應該及時糾正,使玫玫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并改正。

案例:幼兒教學案例分析“愛”的美麗


案例:這次藝術創(chuàng)造活動課的內容是“有趣的撕紙畫”,等我講完作畫方法和要求后,小朋友們都興高采烈地動起了小手。我從第一小組開始巡視指導,每個孩子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來。當我指導到最后一組時,我發(fā)現楊鵬鵬小朋友從教學開始到現在,他的圖畫紙上都是空空的。我連忙問他為什么,他說:“老師,我不會!”他那膽怯的眼光和簡單的一句話告訴我,鵬鵬缺乏自信心,需要幫助和鼓勵。要想讓他喜愛畫畫,關鍵是要幫他樹立起自信心,讓他覺得“我能行!”我走到他身邊,摸摸他的頭,親切地對他說:“鵬鵬,你很聰明,只要你敢畫,你一定會畫得非常出色?!甭犃宋业脑挘_始在紙上試著畫起來,看到他不成形的畫面,我由衷夸獎他說:“你畫得真好,如果這樣改一改,會更好?!彼雷套痰狞c點頭,還把他的畫拿給我看,并說:“孔老師,我這樣畫好嗎?是不是很漂亮?”“我畫的是…….”在我的不斷鼓勵和贊賞下,鵬鵬終于能很好地畫完一幅畫了。我把他的畫給全班小朋友展覽,并讓他介紹自己的畫。從這次以后,慢慢的,鵬鵬對畫畫逐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每次畫畫時,都非常認真,也不說“我不會了”。

分析: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愛幼兒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愛幼兒既是教師高尚品德的表現,又是一種教育手段,同時也是師幼心靈之間的一條通道,開啟幼兒心智的鑰匙。但是愛并不是盲目的,每個幼兒之間個性差異不同,在不同時期的反映也不同。要想真正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首先要做到是理解、尊重、信任每一位幼兒。像鵬鵬是這學期剛轉進來的,他還沒真正適應這里的生活,所以我們要多給他一點“愛”,讓他建立起自信心。

記得心理學家蓋杰和伯令納說過這樣一句說:“表揚是一種最廉價、最容易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們忽視的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蔽蚁雽δ切┠承┓矫婺芰Σ蛔愕暮⒆?,我們不僅要充分理解他,寬容的對待他,更要耐心幫助他,不斷鼓勵、表揚、激勵他,使他感到自身價值所在,相信自己能“行”,讓他獲得成功的體驗中認識自己長處,從而將自身潛力最大限度發(fā)揮出來。我想這就是“愛”的美麗吧!

教育案例分析:行為偏差的孩子


一、案例背景

成長中的孩子,由于他們自身生理、心理健康尚未成熟,自我控制力弱小,沒有經過良好的社會化、個人的人格具有嚴重缺陷等,就容易出現一些偏差行為。

小晴是一個活潑好動的小女孩。她的父母由于平時忙于工作,所以周一至周五都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較少與父母相處,每次放學回家,都是由爺爺接或是由鄰居媽媽或爸爸來接。

二、案例描述

案例一:在讓幼兒自由閱讀自己從家?guī)淼臅鴷r候,有幼兒向我告狀,說:“小晴益智區(qū)里的鈴鐺。我馬上讓她放回去,她也比較聽話的把鈴鐺放回去了。而且我還借由這件事教育其他幼兒,不要偷拿活動室區(qū)域里的一些材料,從而引出未經他人同意,不能拿別人的東西的道理。

案例二:在放學回家的時候,我提醒還沒有從家里帶書回來的小朋友,第二天帶回來。當時小晴正與另一幼兒一同看書,等另一幼兒被接走的時候,她就自己一個人在那看書。但是等她爺爺來接她的時候,他竟然很自覺的想拿著別人的書帶回家。我看到那本書要被她帶走了,我就問她“小晴,這本說是你的嗎?”他頭搖搖說不是她的,后來我讓她把書放回去,她也很聽話的走了。

三、案例分析

結合對小晴行為的觀察及年齡特點的分析,我認為:小晴的行為屬于一種偏差行為。所謂偏差行為,就是指在一定的社會中社會成員不同程度地偏離或違反了既有的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也被稱為越軌行為、離軌行為或差異行為等。小晴拿了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可見,小晴的行為偏離、違反了“既有的社會規(guī)范”,即幼兒之間正常交往的規(guī)則。其次,三四歲的幼兒常常分不清想象和現實,對于他人和自我的區(qū)別也不是非常明確。小晴對那些小東西很感興趣,所以就拿走了。綜合起來,導致小晴偏差行為的原因可能有:小晴對“所有權”概念理解模糊,對集體交往時的規(guī)則不太明確,自制力教弱,自己沒有想擁有。

四、案例反思

在今后,我要多關注小晴這方面的事情,要對她灌輸“所有權”概念的含義,并讓她理解意思,還會讓她多了解集體交往時的規(guī)則,同伴與同伴之間是怎么交往的,也要提高她的自制力,幫她減少甚至改掉偏差行為,讓她能與同伴相處融洽,能有自己的好朋友。

案例分析:尊重孩子的想法


案例:

阿銘年齡雖小,卻是班上的“搗蛋鬼”。這不,大家都在畫可愛的樟樹,阿銘卻把畫面弄得亂糟糟。旁邊的小朋友告訴我:“老師,他在畫鬼,亂七八糟!”我看了一眼,確實很亂,不過阿銘很投入,一邊畫還一邊自言自語呢。我想:這不正是《綱要》提倡的“自由表達表現”嗎?只是畫面實在太亂了,不過他心里肯定有他的想法。于是我走過去輕輕地問:“阿銘,你肯定在畫一個有趣的故事,能告訴我你畫的是什么嗎?”阿銘脫口而出:“迷宮?!蔽依^續(xù)問他:“哦!你這個迷宮好復雜哦,顏色挺漂亮的,怎么走?。俊卑憮u搖頭:“不知道。”我提示他說:“一定要有出口才能玩哦?!卑懻f:“我不會寫起點、終點”原來他是不會寫字!看來他的確是玩過迷宮,說明他不是在亂畫畫,只是沒按老師的內容畫。于是我說:“我教你寫吧!”按照他的意思,我在左上角和右下角分別寫了“起點”、“終點”,然后對小朋友說:“阿銘不是亂畫畫,他畫的是迷宮。阿銘會教你們玩的?!卑懮駳鈽O了,認真地把作品裝在作業(yè)袋中。

分析:

雖說畫畫是孩子們的摯愛,可阿銘畫的畫卻不敢“恭維”,他的繪畫水平達不到五歲小朋友的要求,處于涂鴉期的繪畫水平,喜歡在自言自語的亂涂亂畫中尋找快樂和滿足,帶有純粹的游戲性和隨意性。但他的語能力和思維水平又達到了五歲孩子的發(fā)展要求。因此,當老師問他畫的是什么時,他表現出了表達自己意識并企圖和成人或伙伴交流思想的意圖,并依據自己已有的經驗迅速回答了老師的提問。在老師的支持、引導、幫助下,由“亂七八糟”的圖畫變成了一個饒有趣味的智力游戲圖,激發(fā)了他的自信心和對繪畫的興趣。

反思:

對這類幼兒,老師要在尊重幼兒的想法以及個性表達的基礎上,引導他按照活動要求完成作品。相信有了老師的激勵和引導,阿銘一定會在繪畫活動中體驗成功,享受快樂的。

相關推薦

  • 案例:當孩子的告狀時 問題: ●為什么大多數幼兒喜歡告狀? ●孩子的告狀意識是天性的嗎? 實錄: 到老師面前告同伴的狀目前似乎已經成為孩子們最流行的行為了。一天下來,不知聽到多少孩子的告狀聲。一次我剛吃好飯,剛走進班級就看...
    2021-06-02 閱讀全文
  • 案例:對一個愛告狀的孩子的教育反思 實錄: 今天上午第二節(jié)是美術課,我剛發(fā)完水彩筆,宋玫便大聲嚷嚷:“汪老師,王志煊把水彩筆打開了?!蓖踔眷涌戳丝此蚊担挚戳丝次?,急忙關上水彩筆盒。 這節(jié)課主要是涂色練習,孩子們很快掌握了涂色要領:“上...
    2021-05-27 閱讀全文
  • 案例:幼兒教學案例分析“愛”的美麗 案例:這次藝術創(chuàng)造活動課的內容是“有趣的撕紙畫”,等我講完作畫方法和要求后,小朋友們都興高采烈地動起了小手。我從第一小組開始巡視指導,每個孩子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來。當我指導到最后一組時,我發(fā)現楊...
    2021-06-01 閱讀全文
  • 幼兒案例分析:愛打架的男孩 案例背景 最近經常有幼兒跑到我身邊來對我說:“老師,揚揚哭了?!比缓篑R上有其他小朋友說是冬冬打的。起初我把他叫到面前問明了原因又讓他向那個被打的小朋友道歉就完事了。但是后來我發(fā)現他打人的次數越來越多,...
    2021-06-09 閱讀全文
  • 教育案例分析:行為偏差的孩子 一、案例背景 成長中的孩子,由于他們自身生理、心理健康尚未成熟,自我控制力弱小,沒有經過良好的社會化、個人的人格具有嚴重缺陷等,就容易出現一些偏差行為。 小晴是一個活潑好動的小女孩。她的父母由于平時忙...
    2021-05-18 閱讀全文

問題: ●為什么大多數幼兒喜歡告狀? ●孩子的告狀意識是天性的嗎? 實錄: 到老師面前告同伴的狀目前似乎已經成為孩子們最流行的行為了。一天下來,不知聽到多少孩子的告狀聲。一次我剛吃好飯,剛走進班級就看...

2021-06-02 閱讀全文

實錄: 今天上午第二節(jié)是美術課,我剛發(fā)完水彩筆,宋玫便大聲嚷嚷:“汪老師,王志煊把水彩筆打開了?!蓖踔眷涌戳丝此蚊担挚戳丝次?,急忙關上水彩筆盒。 這節(jié)課主要是涂色練習,孩子們很快掌握了涂色要領:“上...

2021-05-27 閱讀全文

案例:這次藝術創(chuàng)造活動課的內容是“有趣的撕紙畫”,等我講完作畫方法和要求后,小朋友們都興高采烈地動起了小手。我從第一小組開始巡視指導,每個孩子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來。當我指導到最后一組時,我發(fā)現楊...

2021-06-01 閱讀全文

案例背景 最近經常有幼兒跑到我身邊來對我說:“老師,揚揚哭了?!比缓篑R上有其他小朋友說是冬冬打的。起初我把他叫到面前問明了原因又讓他向那個被打的小朋友道歉就完事了。但是后來我發(fā)現他打人的次數越來越多,...

2021-06-09 閱讀全文

一、案例背景 成長中的孩子,由于他們自身生理、心理健康尚未成熟,自我控制力弱小,沒有經過良好的社會化、個人的人格具有嚴重缺陷等,就容易出現一些偏差行為。 小晴是一個活潑好動的小女孩。她的父母由于平時忙...

2021-05-18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