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由“小紅花”想到的
發(fā)布時間:2021-05-22 幼兒園小紅花說課稿 幼兒園游戲的案例 幼兒園游戲的案例分析一:事件發(fā)生的背景
周四晚上七點,我的電話響起,一看號碼是家長打來的?!巴趵蠋煟悻F(xiàn)在有空嗎?我有些事情和你講,要占用你挺多的時間……”。這位家長是班里女孩翹翹的媽媽,她說自己女兒從周一晚回家開始就郁郁寡歡,到了周二、周三,情況越來越嚴重,又哭又鬧還半夜驚夢,說不愿再上幼兒園了。家里人問她為什么鬧情緒,翹翹說為什么老師好幾天不給她評“小紅花”呢?為什么每次老師都表揚她,可輪到評“小紅花”的時候就總沒有她了呢?為什么自己表現(xiàn)那么好,老師卻把“小紅花”評給比自己表現(xiàn)不好的小朋友呢?是不是表現(xiàn)好和壞和評“小紅花”沒有關系呢?……這邊的我,一邊忙著解釋,一邊大腦思維慢慢僵硬起來。
翹翹是班里各方面發(fā)展都很出色的孩子,她好學,樂學,自信開朗;好勝,自制能力強,很多時候都能表現(xiàn)得比同伴懂事,聽話,班里有這樣的孩子作為老師感到非常的欣慰。然而,在她努力展現(xiàn)才華的同時,卻不喜歡用語言向大家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欲望,她只希望老師能夠主動得看到她的進步和優(yōu)點,及時給予激勵和肯定。她能堅持著克服困難,只為了讓周圍人覺得自己很棒,可是若沒有人發(fā)現(xiàn)她的用心時,她除了繼續(xù)努力外,還會感到心情不好,對于表達自己想法卻從來都是沉默的。這樣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強,可一旦過了承受的限度,就會發(fā)生徹底的變化。聽說翹翹在家哭鬧不止,真有點太不可思意了。媽媽掛電話前非常叮囑:千萬別讓翹翹知道我打了電話了。
二:事件解決的方法
電話里,我向翹翹媽媽講明了“小紅花”的評選方式和意義,同時對這幾天疏忽翹翹的意愿表示抱歉;也向媽媽提出多引導翹翹用語言向老師表達自己的想法。翹翹媽媽也是老師,表示贊成和感謝。除此而外,我還應該做到:
一.告訴孩子“小紅花”的意義,循環(huán)配戴,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被肯定的喜悅;
二.讓孩子明了,沒有選上“小紅花”的孩子并不表示老師不喜歡或者表現(xiàn)差,有時候老師會把“小紅花”送給能力弱的孩子以激勵他們;表現(xiàn)好不好老師心里很清楚;
三.盡量在最短的周期里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戴上“小紅花”,平時注意多用語言表揚孩子,讓孩子意識到老師處處留意著他們。
四.多用其它獎勵和鼓勵的方式做表揚,如送小貼士,抱抱孩子,獎勵小紅星等,讓每個孩子幾乎天天都有不同的獎賞,肯定得多,激勵孩子不斷向上,充滿信心。
三:事件過后的反思
翹翹在園在家表現(xiàn)截然不同,讓我聯(lián)想到或許班里還有類似翹翹一樣的孩子。小小一塊“小紅花”牌子,竟然會對孩子產(chǎn)生那么大的影響,甚至還會因為幾天沒有得到“小紅花”而產(chǎn)生表現(xiàn)好壞無所謂的疑問。孩子眼中的“小紅花”就是榮譽和進步的象征,以及老師的喜歡都融到了“小紅花”里,尤其是小年齡的孩子對“小紅花”的依戀更大。在一個班里老師一般比較在意頑皮的孩子,進步大的孩子和能力非常弱的孩子,而對那些一貫表現(xiàn)平平或者一直表現(xiàn)好的孩子不小心忽視了。覺得他們能夠自己管理自己,老師可以自然地少放一點精力給他們。而在孩子的眼里,老師少看你一眼,說和你講一句話,他們就覺得自己是不是不再被老師喜歡,是不是自己表現(xiàn)很弱呢?孩子是很敏感的,老師應該好好思考他們表面的敏感,把每一個孩子放在心里,讓他們知道老師正在無時無刻著關注著他。同時,每天晨間談話時評選“小紅花”環(huán)節(jié),我們該引起重視,學會好好利用這個環(huán)節(jié),增加師生間的關系,充分調(diào)動起每個孩子積極向上的動力。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編輯推薦
案例:意想不到的......
班級中,能說會道的孩子往往是大家注目的焦點。而那些不聲不響地孩子會被忽視,冷落,但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發(fā)現(xiàn),其實他們身上有可挖掘的潛力。
吃完飯,大家都靜靜地坐在教室里,三五成群地玩著自己的玩具。我和幾個小朋友興趣正濃地玩著一個陀螺的玩具,只要將一根皮條插入陀螺的機芯中一抽馬上會飛快地旋轉起來,有時還會冒出火花來。大家玩得正高興的時候,一個細小的確聲音問我:“許老師,你知道助動車的輪子怎么會轉起來嗎?”我轉頭一看,原來是平時膽子較小的丁丁,我搖搖頭說:“不知道。”他馬上就笑,“我來告訴你吧!在助動車的中間有的兩個輪子(齒輪),一大一小,當中有一根皮帶連著,只要機輪一動,大的輪子就帶動小的輪子一起轉,他很仔細地說著,我卻驚訝地說不出話來。這么深奧的原理,他卻講得那么頭頭是道。我忙問他:“你怎么知道的?”“是爸爸告訴我的,我還幫著爸爸修理車呢?”他很自豪地回答。
由于此事,我就注意他了。發(fā)現(xiàn)他對一些科學的原理很在行,就利用這一點,我就讓他在班級中多講些原理。什么輪子為什么動呀,天上的云為什會走呀,咕嚕球的球為什么不會掉出來,等等。漸漸的小朋友們很崇拜他,經(jīng)常圍在他身邊問這個,問那個的,他的自信心也進一步加強了,也能上課舉手回答問題了,愿意在班級中表演一些歌舞,講話的聲音也響多了。每個孩子都有可挖掘的潛在的一面,成人要多觀察他們,不要為孩子輕易地下結論。要從有利的方面帶動不利的一面,取長補短,使他們真正成為一個自信的人。
案例:由兩次不同效果的種植活動所想到的
記得今年春季種植時,我?guī)в變浩秸貌说睾螅鸵蝗税l(fā)了一顆種子,孩子們根據(jù)我的指揮,在規(guī)定的位置放下種,埋上土,澆上水。活動用的時間不多,只有一小時。最初幾天,還有幾個熱心的小朋友跑到菜地給種子澆水,進行觀察活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對菜地的熱度也隨之變?yōu)榱?。雖然我曾試圖挽回他們對菜地的熱情,經(jīng)常組織全體幼兒到菜地開展觀察活動,但都不能喚起他們的持久的興趣。眼看菜地里的植物有的枯死,有的長高、長大、結莢結果,孩子們對這一切卻是一臉的默然,自己的辛苦和努力就這樣因為孩子們的默然而不了了之,讓我倍感著急和失望。
本次秋季種植活動,是我在領悟了“二期課改”精神以后開展起來的。在我的提議下,孩子們首先對“怎樣才能在菜地里一眼認出自己親手種得小苗苗?”展開討論,最后得出結果:把種子種在帶有自己名字的杯子里這個方法比較好。第二天,我給孩子準備了相應的一次性杯子、記號筆。在寫名字的過程中,有孩子提出來,苗苗要是長高了、長大了,小杯子里的泥土就不夠營養(yǎng)了,怎么辦?圍繞這個問題,他們有的說在杯子底部戳個洞,但有幼兒反對洞太小,植物的根還是沒地方長,經(jīng)過商量,大家認為把杯子底部全部剪掉最好。這次種植的種子是孩子們自己從家里收集的種子當中選擇的。選擇過程中,我問他們改選怎樣的種子?有的說要選漂亮的;有的說要選大粒,因為大的種子長出來的小苗苗也很大,不會生病。最后孩子們統(tǒng)一意見:要選大粒、漂亮、肚子圓鼓鼓的種子。在菜地里,孩子們遇到了好多困難:大蒜頭應該怎么放,是尖頭朝上呢還是朝下?底部剪掉的一次性茶杯有點軟,該怎樣牢牢地安在泥土里?種子應該全部在泥土里,還是一半在泥土里?種子到底一天要喝多少水?這些問題我并沒有馬上就給予他們正確答案,而是讓他們在思考、討論中尋求答案。自種植那天開始,孩子們就像養(yǎng)了一只小寵物,每天進園或是離園時都要走到菜地去看一看,澆澆水,摸一摸,欣喜地告訴老師和同伴自己杯子里的變化。
雖然,他們的苗苗還長的不高,但他們用自豪、滿足的笑容和自信的言語告訴我們,他們分明已經(jīng)看到了豐收,一股要堅持到底的決心溢于言表。
相同的活動內(nèi)容,不同的組織理念,不同的活動效果,孩子們不同的情感反應。為什么?
帶有探索型體驗的種植活動的課程構建,與以往的種植活動有著顯著不同,它不在是完全由教師預先規(guī)劃、設置的特定的載體,而是一個由教師預設和幼兒生成相結合,師生共同探索新知的過程。在這樣的種植活動中,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得到了重視?!霸鯓拥姆椒軜嗣魇亲约河H手種的植物?”“大蒜頭應該怎么放才能發(fā)芽?”“種子一天要喝多少水?”等問題自然成為了課程的內(nèi)容,成為了幼兒探索的對象。這些問題都是從幼兒當中而來,在這些問題的驅使下,無怪乎孩子們在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后對菜地的興趣不減。
在原有的課程模式、教育教學條件下,幼兒的學習幾乎是被動的,他們在教學活動中,偏重于機械模仿、淺層理解和簡單應用,幼兒成了教師灌輸知識和技能的“接受體”。春季種植,教師的理念正是局限于此,使的幼兒被動地參與教師所組織的種植及各類觀察活動,削弱了孩子們的主動性、積極性、而在秋季種植活動中,幼兒學習的激情得到及時的張揚,學習的潛能得到教師充分的認識和肯定。他們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收集種子,自發(fā)地探究問題,自由地表達經(jīng)驗表現(xiàn)能力。在共同的種植活動中,幼兒與教師之間真正建立起“對話與交流”、“合作與分享”的關系。
案例:從活動中所想到的...
最近,我上了一次公開課,是對我們班所有家長開的,為了這堂課,我從各方面都做了很認真的思考,但是還有一些東西是在活動中才能發(fā)現(xiàn)的。。。
這堂課我的游戲比較多,孩子們進入情景之后都非常的興奮,但是在每個環(huán)節(jié)我都考慮了孩子們會出現(xiàn)的問題,事先也想好了很多對策,整堂都進行的很順利,可是到了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孩子們都變成數(shù)字寶寶,去找一個好朋友,好朋友的數(shù)字和自己的數(shù)字合起來要是8。孩子們在明白了游戲的規(guī)則之后,馬上興奮的都找起來了。教室的前面一下子堆滿了三十來個孩子。。他們找到之后還特別高興,在那兒說著熱乎的話呢,面對這樣我預先沒有想到的情形,我頓時渾身一陣緊張,接下來該怎么辦呢?得找語言來控制一下,不然就變成自由的沒有意義的游戲了,就給他們來照相吧,孩子們一下子被集攏了一樣,兩個兩個站的好好的,排著對等著照相呢,在照相的時候,他們還告訴了大家,他們分別是幾和幾,合起來就是幾,整個游戲又變得那么竟然有序。。。
這看起來像是活動中的一次小意外,但給我的啟發(fā)特別大,要上好一堂課,課前并不能想到全部,但課上什么都可能發(fā)生,老師所具備的素質(zhì)還要會冷靜,有膽識,用智慧!和孩子們在一起,真是時刻要有許多隨機應變的能力。孩子們感興趣,才能更他們?nèi)诤显谝黄稹?/p>
案例:還小鳥自由
周二中午,我一進教室,孩子們就圍上來,嘰嘰喳喳地對我說:“陸老師送給小美一只小鳥?!毙∶酪才苓^來,拿著那只裝在馬夾袋里的小麻雀給我看。“是陸老師抓來送給我的。”看著旁邊孩子羨慕的眼神和小美得意的表情,我說:“小美,把小鳥放了吧?!薄安缓?,我要帶回去養(yǎng)?!薄澳切▲B呆在馬夾袋里多不舒服呀!”“嗯,不好嗎。”小美開始撒嬌流淚了。“我喜歡的,我要帶回去養(yǎng)?!边@時,旁邊的悅悅插嘴到:“小鳥喜歡自由的。”“是呀,小鳥喜歡飛,你把它關在這里,它看不到媽媽,多難過呀。”“不好嗎?!毙∶廊怨虉?zhí)地不同意。“那我把你也象小鳥一樣關起來好嗎?”“不好?!薄靶∶朗莻€好孩子,很懂道理的。不能因為自己喜歡,就不給小鳥自由,這樣小鳥會不開心,死掉的。來,小美自己把小鳥放出去?!痹诖蠹业拇負硐?,小美盡管有點不情愿,但還是把小鳥放了。
分析:
我這樣做的原因一個當然是從愛護鳥類的教育出發(fā)。4—5歲的孩子分辨能力較差。盡管他們會說許多諸如“動物是我們?nèi)祟惖暮门笥选薄拔覀円獝圩o動物”等等一類的話,但當自己喜歡的,仍有很強的占有欲。我想通過這件事,告訴幼兒表達喜歡的方式有許多。后來我在午睡前,在全體小朋友面前表揚了小美。我是這么說的:“小美是非常喜歡小鳥的很想把它帶回家,但小鳥不開心,所以小美就把它送回了天空,讓它去找自己的媽媽。小美是因為喜歡小鳥才讓小鳥自由的。……”當我說到這里,小美笑了。
我讓小美把小鳥放掉的另一個原因是:不讓她特殊化。小美長得白白的,是個非??蓯?、天真的小女孩。許多老師、阿姨都很喜歡她。而班上有一部分幼兒已非?!瓣P注”小美的言行,“爭寵”、“攀比”、“嫉妒”之風已悄悄在這些孩子心中滋長。因此,我想盡量不讓小美搞特殊,目的是努力維護孩子們幼小而純潔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