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單親家庭寶寶的性格缺陷
發(fā)布時間:2021-05-17 寶寶幼兒園的游戲 寶寶入園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問:單親家庭的孩子在性格上容易形成哪些缺陷?
王極盛(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以下簡稱王):單親家庭的孩子性格上出現(xiàn)缺陷一般表現(xiàn)為兩個傾向,一種是自卑、嫉妒心強;另外一種傾向是“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這樣的孩子性格往往暴躁,有的甚至表現(xiàn)得很殘忍。
還有些孩子性格具有雙重人格,在家一挨訓就唯唯諾諾,在外遇到弱小者就把在家受到的教育方式使用到別人身上,表現(xiàn)得暴躁兇狠。
問:單親父親家庭和單親母親家庭對孩子性格影響有什么不同嗎?
王:單親父親和單親母親對子女的教育方式不一樣,對子女性格形成產(chǎn)生的影響就會不一樣。單親父親的教育方式以嚴厲懲罰型居多,所以單親父親家庭成長的孩子容易形成暴躁性格,易釀成暴力事件。單親母親家庭成長的孩子由于母親常常過分保護,過分干涉,過分溺愛,造成孩子性格自卑、任性、適應力差。這種性格有時也會產(chǎn)生暴力傾向,發(fā)生激情暴力,但人是很復雜的,我們也不能一概而論。
問:作為離異雙方中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王:首先,應該常常去探望孩子。不僅在生活上多關心孩子,更要注意和孩子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交流。離異家庭的父母親常常有這么一種心理,覺得很久沒和孩子見面了,一見面就帶孩子去麥當勞、肯德基。其實孩子更需要的是貼心的交談,孩子越大越是如此。其次,在看望孩子的過程中,最忌諱議論攻擊另一方。因為這會使孩子從小就無法辨別是非,或偏聽、忌恨父母中的一方。而且在這種環(huán)境中潛移默化長大的孩子,會認為人世間沒有真情。連父母都在勾心斗角,那人與人之間還有什么友愛可言?這樣的孩子比較容易具有暴力傾向,而且在出現(xiàn)暴力事件時,出手往往比較兇狠殘忍。
問:學校教育對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有什么影響?
王:對于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學校教育非常關鍵。學校里的老師和同學都應該加倍呵護和關愛他們,不要有任何歧視他們的言行。還要注意保護他們的自愛心和上進心。如果小海的老師不是要他在外面罰站,而是換種方式再拉他一把,也許就不會出現(xiàn)今天的結果。當然,關心也要適度。單親家庭的孩子非常敏感,過分的呵護和過分的冷淡都不提倡。
問:單親家庭的孩子自身可以做些什么?
王:一定要自強自信自立,打掉自卑心理。要看到人的心理功能和心理水平是差不多的,當然這種思想不會在孩子心中自發(fā)產(chǎn)生,還需要學校和社會的輸入。不過,孩子可以學習一些方法進行自我心理調(diào)節(jié)。比如,經(jīng)常在心里默念“心平氣和”這樣的話,或在筆記本上寫上“制怒”等詞,給自己形成一種自我語言暗示。在動作方面也有一些方法,如可以試試心情煩躁時把口張開,舌頭卷起順時針轉10圈,再逆時針轉10圈,這對緩解緊張情緒非常有效。其實人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就像一生中難免會有頭痛腦熱一樣,要認識到這是很正常的。不過大部分的心理健康問題是輕度的,可以靠自我調(diào)節(jié)解決。如果覺得自我解決不了,找學校的心理老師看看。確實嚴重的,應該到正規(guī)大醫(yī)院的心理咨詢室尋求解決。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你知道如何避免你家寶寶開學生病嗎?
離開學的日子越來越近,這天一大早起床,阿瓜竟然感冒了,還拉起了肚子。快要開學了,可不能生病呀,媽媽著急地帶阿瓜到醫(yī)院。一進醫(yī)院差點要暈了,密密麻麻的人群排起了長龍。
接診的兒科醫(yī)生甚至開玩笑地跟阿瓜說,“小帥哥,你是今天第40位‘幸運兒’,感謝你幫我破紀錄了!”醫(yī)生說最近很多孩子生病,有剛上學一周的,也有將要上學的,有些幼兒園開學早有些遲,醫(yī)生把他們歸類為“開學恐懼癥族”。
但一般來說,開學兩周內(nèi),是幼兒最易生病的時間,特別是第二周,疾病也集中在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腸胃紊亂等。
下面7類孩子很可能一開學就會生病,如果你家孩子屬于這些類型的,家長要特別留神了:
1、適應能力較差
有些孩子適應能力較弱,比如到了一個新的環(huán)境會非常緊張拘束,從假期狀態(tài)突然轉換到上學狀態(tài)會煩躁、焦慮、睡眠不好。如果這類孩子在假期適當進行一些學習或參加適宜的興趣班,反而會更容易適應。
這些孩子可能在聽到媽媽說要上學了,內(nèi)心里就會啟動抗拒模式,但他們自知無力反抗,就可能會突然頭暈、頭痛、嘔吐、腹痛、感冒、發(fā)熱等,這是因為緊張和壓力引起的生理反應。
2、經(jīng)??摁[不愛上學
這些孩子可能在上學期尚未適應學校生活,經(jīng)??摁[不想上學,那么到了這學期可能又會經(jīng)歷同樣的問題。孩子由于內(nèi)心抗拒和排斥等強烈的情緒反應,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
3、在學校曾經(jīng)有不美好經(jīng)歷
孩子可能在校園經(jīng)歷過不愉快,比如被老師批評、被其他小朋友欺負、尿褲子被嘲笑等,不美好的往事會讓孩子害怕或抗拒上學,但是在“不得不上學”面前,沉重的心理負擔也同樣會影響生理機能,孩子也會較容易感染病毒而生病。
4、回老家待了比較長時間
有些孩子可能在過年前很早就回家,或者過年時在老家待的時間比較長,如果臨近開學才回到上學的城市或地方,很容易引起孩子水土不服,這是因為氣候差異、飲食習慣、生態(tài)菌群失調(diào)等,導致孩子容易生病。
5、假期穿得過多的
回到家,尤其是家里的老人,天氣寒冷總喜歡給孩子穿一層又一層的衣服,不僅會導致孩子的抗寒能力減弱,還會引致幼兒身體抵抗力下降。如果孩子回到學校跑動出汗,或者脫下衣服未及時穿上,就非常容易生病。
6、不怎么外出的
有些家庭可能在春節(jié)期間沒回老家的,過年期間較少外出,也少跟小區(qū)其他小朋友玩耍的,長時間呆在相對無菌的環(huán)境下,孩子的身體抵抗力也會變?nèi)?。如果一下子回到學校,班里小朋友多,病菌容易傳染,身體抵抗力差的孩子就會生病。
7、本身抵抗力差的
孩子本身抵抗力比較弱,比如早產(chǎn)兒、超輕兒、經(jīng)常生病幼兒,回到學校同時跟較多的小朋友接觸,有些健康兒童身上攜帶某些病菌,但由于自身抵抗力強沒得病,傳染給體質(zhì)弱的兒童后,就可能是一場大病。尤其是春季細菌肆虐,尤其需要注意。
如何避免開學“生病潮”?
提前收心
越臨近開學,就要減少孩子“狂歡”的幾率。除了將作息時間調(diào)為上學模式,還可以跟孩子討論新學年的計劃,或者嘗試問孩子新學年是否要學習畫畫或溜冰等,目的是傳遞給孩子這樣的信息——要上學了,不能再像放假那樣散漫了,沒事時還可以帶孩子到校園附近轉悠。有預警,孩子可能會更容易適應。
飲食作息規(guī)律
拒絕暴飲暴食或食用過多的零食,按照學校的就餐時間,按時就餐按時睡眠,不要大魚大肉,而是葷素相宜,還要適當給幼兒多攝取蔬菜和水果,維生素C和各種礦物質(zhì)、纖維素能較好地保護好孩子的腸胃。
跟孩子回憶學校的美好事情
無論孩子過去上學如何鬧心或不愉快,臨近上學前,爸媽最好跟孩子多回憶學校經(jīng)歷過的有趣或開心的事情,比如“寶貝上學期上學時,一首歌老師只教了幾遍就會唱了”,“老師總是稱贊,說你樂于助人幫助小朋友哦”,“老師說你上課可認真了,還會舉手提問呢,好棒”……增加孩子上學的期盼和好感。
多帶孩子外出活動、曬太陽
天氣好時,多帶孩子外出跟其他小朋友玩耍、曬太陽,不僅能促進幼兒身體新陳代謝、提高抵抗力,增加吞噬細胞活力,另外,陽光中的紫外線還有很強的殺菌能力,能較好地保護孩子的生命系統(tǒng)。
如何防治寶寶缺鐵性貧血
生長發(fā)育快。嬰幼兒期生長發(fā)育最快,3~5個月時為初生體重的2倍,1歲時體重為初生時的3倍。早產(chǎn)兒體重增加更快。隨體重增加血容量也快速增加,如不添加含鐵豐富的食物,嬰兒尤其是早產(chǎn)兒很容易缺鐵。
鐵攝入不足。引起缺鐵的主要原因是小兒鐵攝入不足。人乳、牛乳中含鐵均很低,但人乳中鐵50%可被吸收,牛乳中鐵吸收率約為10%。正常足月兒從母體儲存的鐵可足夠供應生后3~4個月造血的需要。從母體儲鐵最多是在胎兒期最后3個月,所以早產(chǎn)兒體內(nèi)儲鐵較少。如果生后不及時補充,缺鐵是不可避免的。
鐵丟失過多。正常嬰兒每天排泄鐵比成人多。未經(jīng)處理的鮮牛奶喂養(yǎng)嬰兒可能因蛋白過敏而產(chǎn)生少量腸出血,每天失血約0。7毫升。此外,慢性腹瀉、反復感染均可影響鐵的吸收、利用和增加消耗,促進貧血發(fā)生。
缺鐵性貧血對小兒健康有什么危害?
體內(nèi)缺鐵不是很快會表現(xiàn)出貧血,在貧血出現(xiàn)前缺鐵就可危害小兒的健康。缺鐵除影響血紅蛋白生成外,還影響肌紅蛋白合成,使體內(nèi)某些酶活性降低,從而影響全身各器官功能。缺鐵性貧血表現(xiàn)為面色蒼白(特別注意唇、指甲部分)、乏力、不愛活動,年長兒會說頭暈、耳鳴。還有食欲下降、少數(shù)異食癖(喜食泥土、墻皮等),常有嘔吐、腹瀉,可出現(xiàn)口腔炎、舌炎、胃炎和消化不良等。缺鐵影響小兒智力發(fā)育,表現(xiàn)為煩躁不安,精神不振,較大兒童精神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機體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如何防治缺鐵性貧血
提倡母乳喂養(yǎng),及時添加含鐵豐富且容易吸收的輔助食品,如肝、瘦肉、魚等。注意膳食合理搭配。對早產(chǎn)兒從生后2個月開始用鐵劑預防。
6個月以后應定時查血紅蛋白,如血紅蛋白在11克/公升以下即為貧血。明顯貧血應及時找醫(yī)生治療。一般用硫酸亞鐵、富馬酸鐵、葡萄糖酸鐵等,按醫(yī)生囑咐服藥。兩餐之間服鐵劑最好,可減少胃腸刺激,同時服用維生素C可促進鐵的吸收。應用鐵劑到血紅蛋白正常后1~2個月,以補足鐵的儲存量。
寶寶性格孤僻家長該如何幫助他
寶寶性格孤僻怎么辦?有些學齡前兒童性格較為孤僻,如果不及時糾正,在長大后就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所以,家長應從小就糾正孩子性格孤僻的現(xiàn)象哦。
寶寶性格孤僻的表現(xiàn)
1、言語及認識方面異常
表現(xiàn)為2歲以后不愛講話,不愛與其他人接近、交往,對別人的呼喊沒有反應,也不跟人打招呼。針對這種表現(xiàn),家長應引導孩子多與小朋友一起學習和玩耍,培養(yǎng)孩子與集體相處的能力。
2、社會交往能力和行為異常
表現(xiàn)為對親友無親近感,缺乏社會交往方面的興趣和反應,不愛與伙伴一起玩耍。為糾正這一行為,父母平時要經(jīng)常在適當場合,培養(yǎng)孩子多發(fā)言,讓孩子為客人唱唱兒歌,跳跳舞等節(jié)目,為孩子廣泛地接觸各種人創(chuàng)造條件。
3、不關心別人
心理學家認為兒童個性的發(fā)展和社會化過程的實現(xiàn),都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讓孩子學會關心別人,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體驗人和人之間的正常關系,有利于良好個性的形成,有利于克服孤僻性情。
寶寶性格孤僻怎么辦?知道了寶寶性格孤僻的表現(xiàn),下面就來看看要如何糾正吧。
寶寶性格孤僻怎么辦
1、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如果父母不和,經(jīng)常爭吵,孩子就得不到應有的關懷和培養(yǎng),使孩子的心靈受到創(chuàng)傷,就會因此而沉默寡言、悶悶不樂,從而養(yǎng)成了孤僻。因此,家長應給孩子創(chuàng)造出一個和睦、融洽、民主的家庭,讓孩子真正感到自己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員,讓孩子感到家庭的溫暖、體驗到家庭的歡樂。
2、擴大孩子的生活空間
當前,由于家居條件、家庭結構等原因,家長常常把孩子關在家里,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孤僻。家長應讓孩子從“自我”的小圈子走出來,讓孩子多與鄰居的孩子一起玩耍、游戲、生活。家長有必要利用節(jié)假日、業(yè)余時間帶孩子到游樂園、動物園、公園等場所玩,帶孩子去串門、走親戚,減少孩子對不同人、不同情境的陌生感,增強其交往需要與興趣,形成活潑、開朗大方的性格。
3、增強體質(zhì)
孩子性格孤僻與體質(zhì)弱密切聯(lián)系。孩子體質(zhì)弱,就會缺乏活動的耐性和持久性。這樣就容易被同伴奚落和蔑視,處于這種狀態(tài)的孩子會采取回避社會、回避人際交往,用孤僻來保護自己。所以,家長應多帶領孩子投身到大自然去,去旅游參觀、登山攀登、游泳、鍛煉等。一來可以培養(yǎng)孩子勇敢、樂觀的精神和持久性,二者可以增強孩子體質(zhì),使孩子能夠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同伴間的游戲、體育活動。
4、給孩子樹立良好榜樣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奔议L的自我封閉,無良好的人際關系,會對孩子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孩子會因此而產(chǎn)生孤獨感,形成孤僻的性格。因此,作為孩子的第一位啟蒙教師,家長應以身作則,在言行、人際交往等各方面都應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孩子耳濡目染,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塑造一個良好的性格。
5、注意評價和態(tài)度
家長經(jīng)常隨意批評、否定孩子,甚至指責訓斥孩子,孩子就會喪失自尊心和自信心,會感到自己很笨和行為不好,這種自我體驗幾經(jīng)反復固定下來,就會使孩子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總認為自己什么都不會、都不行,誰都不如,從而一個人縮在一旁不敢出聲、心情壓抑。家長不妨采用一些肯定的評價,如“雖然你沒有成功,但我仍要表揚你,因為你已經(jīng)努力了?!薄澳阋恢痹谂?,再加把勁,一定做得更好!”這樣注意評價和態(tài)度,多肯定和鼓勵孩子,如愛撫、點頭、微笑、夸獎等,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孩子自信、開朗起來。
6、增加孩子“參與”意識
孤僻的孩子多著迷于一些缺乏社會交往、社會交流的興趣。如玩游戲機、看電視等,對周圍的東西不聞不問,對社會、周圍的人和事采取不參與的態(tài)度。家長有必要中斷孩子的這些著迷的愛好,多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鼓勵孩子陪同父母外出采購、參與做飯或幫鄰居取報、取奶、送信等,以讓其與人進行交往及培養(yǎng)其助人為樂的品德。
如何讓寶寶有一個好性格
孩子身體的健康發(fā)育是爸爸媽媽很關心的一個問題。孩子是否優(yōu)秀很多時候還要取決于孩子的性格。許多爸爸媽媽太寵孩子,平時犯的小毛病也不去追究,這對孩子的性格養(yǎng)成是非常不好的。因此爸爸媽媽從小就要開始培養(yǎng)孩子的性格。
1.不必斥責孩子
孩子還那么小,能故意犯什么彌天大錯呢?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對很多的東西都充滿未知,所以難免會犯錯誤,這些都是無心之過。如果這時候爸爸媽媽大聲呵斥孩子,孩子的心里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陰影。
專家指出,孩子在六歲之前是比較敏感的,如果過于斥責孩子,會讓孩子覺得害怕、痛苦,從而留下心理的創(chuàng)傷,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培養(yǎng)。??
2.不可一味地灌輸知識
生活中經(jīng)常聽說,哪個孩子會背很多的唐詩,會唱很多的兒歌。事實上,提早給孩子灌輸知識,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并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養(yǎng)成。
三歲之前,知識的增長跟心里的成長比起來的話,就顯得沒有那么重要了,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接受太多知識的話,孩子潛意識里面就會變得沒有自我,會很少有自己的主見。心理上一旦產(chǎn)生偏差,對性格的塑造也會產(chǎn)生影響。
3.正確對待孩子的哭鬧
有的爸爸媽媽見孩子大哭大鬧就讓孩子一個人呆著,事實上,這對孩子是一種心理傷害,孩子會覺得爸爸媽媽是不是不喜歡自己了。大人都會有鬧脾氣的時候,更何況是孩子呢?因此爸爸媽媽一定要有耐心,用正確的方式去疏導孩子的不良情緒,讓孩子擁有一個好性格。??
4.向負面影響說“不”
說起負面影響,最常見的就是家庭關系不和,如果爸爸媽媽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會給孩子一種無力感。兩邊都是他最親愛的人,孩子不知道要幫誰,心里會特別難受,也就不利于養(yǎng)成良好的性格 。
有一句老話說得好:“從小看八十?!钡拇_是這樣的,孩子小時候是什么樣的,即使八十年過后,還是能夠看到小時候的樣子。因此,爸爸媽媽一定要好好教育孩子,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讓孩子能擁有一個好的性格。
如何培養(yǎng)寶寶的獨立意識和性格?
如何培養(yǎng)寶寶的獨立意識和性格?
隨著獨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很多父母都為孩子一手包辦事情,讓孩子失去了獨立性。為了孩子的成長,培養(yǎng)孩子獨立意識和性格還是很有必要的。
獨立自主性是指在思考、想象和活動中,較顯著地不依賴、不追隨別人,能夠相對獨立地進行活動。獨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現(xiàn)之一,它對孩子的生活、學習質(zhì)量以及孩子成年后事業(yè)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孩子一歲左右時,就可以進行獨立自主性的培養(yǎng)。
首先,要正確地認識和理解孩子。你要了解孩子在各個年齡階段所普遍具備的各種能力。知道在什么年齡,孩子應該會做什么事情了,那么就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不依賴別人。你還要了解你孩子的“特別性”:知道你的孩子有哪些與其他孩子不同的地方,對這些特別之處,你要相應地采取特別的教育。如有的能力是你孩子的強項,那么你可以用更高的標準來要求他;若你的孩子生性敏感、膽小,那么你應該多鼓勵他大膽嘗試。
其次,在進行孩子的獨立性培養(yǎng)的時候,要做到:
1、給予充分的活動自由
孩子的獨立自主性是在獨立活動中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要培養(yǎng)獨立自主的孩子,就應該為他提供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
2、與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
讓孩子充分感受到你的愛,與他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從而使他對你和周圍事物都具有信任感。因為獨立自主性的培養(yǎng),需要以孩子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為基礎。只有當孩子相信,在他遇到困難時一定會得到幫助,他才有可能放心大膽地去探索外界和嘗試活動。因此,在孩子活動時,你應該陪伴在他身邊,給他鼓勵。
3、循序漸進,不隨便批評
獨立自主性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循序漸進地進行。切不可急于求成,對孩子的發(fā)展作出過高的、不合理的要求;也不能因為孩子一時沒有達到你的要求,就橫加斥責。請父母先冷靜地分析一下孩子沒有達到要求的原因,以科學的準則來衡量,然后再做出相應的調(diào)整策略。
孩子兩歲是培養(yǎng)獨立自主的關鍵期,要好好把握。
兩歲左右,孩子的獨立意識增強,什么事都要堅持自己做,拒絕別人的幫助。這是孩子心理發(fā)展的第一個“執(zhí)拗期”。家長正好可以因勢利導,把握孩子這個時期的心理特點,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讓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適時地提供給他適當?shù)膸椭?、指導和贊美,讓孩子享受成功的快樂?/p>
1、給孩子一個獨立自主的好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果你自己就是一個處處依賴他人,對什么事都拿不定主意、動不動就尋求幫助的人,那你不要指望你的孩子能夠獨立自主。你的一舉一動,還有你的品質(zhì),都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榜樣。所以,先從你自己獨立自主做起吧!
2、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
家庭環(huán)境安全了,同時教給孩子基本的安全常識,就免除了你擔心孩子受到傷害的后顧之憂,也就不會過多限制孩子的活動,孩子獨立自主性的發(fā)展就獲得了機會和可能。教給孩子基本的安全常識,讓孩子學會躲避危險,學會自我保護。讓孩子在自由自在地玩耍和學習的同時,不會受到不必要的危害,為孩子獨立自主性的發(fā)展提供安全的保障。
單親家庭需避免三大教育誤區(qū)
單親家庭需避免三大教育誤區(qū)(資料圖)
誤區(qū)之一:情感暗示過多
很多單親孩子的家長總是把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種種矛盾和問題都歸咎于家庭的不完整,向孩子傳遞單親家庭不正常的思想,使孩子也認為自己是不正常的。比如,一些家長經(jīng)常說“孩子缺少父愛(或者母愛)很可憐”一類的話,在孩子的心靈罩上陰影。其實,父母親經(jīng)常吵架的家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也很大。父母不經(jīng)常在身邊陪伴并不影響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要讓孩子理解單親家庭也是正常的社會現(xiàn)象。
誤區(qū)之二:一味排斥對方
很多夫妻離異后,一方帶著孩子,就不愿意讓對方與孩子接觸,有的甚至干脆搬遷到對方找不到的地方,讓孩子看不到父親或母親。有的有意識地把對方貶得一無是處,向孩子灌輸敵對情緒。比如"你爸爸沒有文化,像他那樣肯定沒什么出息"之類的話,孩子聽得多了就會在心理上對另一方形成排斥,這是許多單親家庭孩子性格偏離正常軌道的一個重要原因。
誤區(qū)之三:過分溺愛孩子
溺愛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單親家長表現(xiàn)往往更明顯。他們總覺得夫妻離異了,很對不起孩子,因此,孩子有任何要求,無論精神上的還是物質(zhì)上的,都無條件滿足。孩子總能得到滿足,他的抗挫折能力就無法得到鍛煉,就容易形成孤僻、自傲、任性、自私等性格缺點。
對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原則是坦誠、溝通和鼓勵,家長和老師不要對婚姻家庭這些事避而不談,要讓孩子知道離婚和結婚在社會生活中都是非常正常的事,而溝通會使老師了解他們內(nèi)心的情感需求,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句安慰和鼓勵,也許就能改變他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