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何不喜歡去幼兒園
發(fā)布時間:2021-05-12 送孩子去公立幼兒園 送孩子去私立幼兒園 帶孩子去幼兒園工作總結每到開學季,即將入園的家庭都會遇到一個棘手的問題:孩子不想去幼兒園,到了門口就大哭大鬧;去了第一天,第二天就更難了……不管是新入園的孩子,哪怕是已經入園半載的寶寶,在過了一個寒假之后,依舊如此。各位媽媽爸爸都很困惑,孩子到底什么不喜歡去幼兒園?
其實回憶一下我們自己上幼兒園的經歷,不難發(fā)現之所以談“園”色變無非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1)幼兒園的陌生感
可以說,從出生到3歲入園,孩子第一個獨自面對的社會場所就是幼兒園。在那里,孩子們第一次遠離父母和家人的陪伴,與陌生人共同相處一天。這種陌生感所造成的抵觸情緒不言而喻,即便是青少年或者成年人在同等陌生的環(huán)境中也會產生這樣的情緒??匆姼改高h離自己的瞬間,孩子心中難免會產生被“拋棄”的感覺,所以想要通過哭鬧的方式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于是在入園的日子里,幼兒園門口出現的“哭成一片”的場景也就不足為奇了。對孩子而言更加難以接受的是幼兒園的條條框框。相比家的舒適程度而言,幼兒園里規(guī)矩多是個事實:一日三餐、活動課程都有詳細的時間安排。年幼的孩子第一次感受到他們再也不能隨心所欲了,自然也會產生“明天不再來了”的想法。
(2)幼兒園老師的距離感
幼兒園的老師是造成孩子有抵觸情緒的另一個因素。其實,幼兒園老師多是和善親切的女老師,對孩子也是較為耐心。但是,難免會有嚴肅的時候,這讓孩子頗感不適?!渡鼤r報》曾經做過一個調查,在17—28歲的受訪者中,超過2/3的人認為幼兒園經歷對成年后的心理有影響;40%的人認為“幼兒園簡直是童年陰影”,60%的人稱“自己或身邊的孩子受到過體罰”。由此可見,幼兒園老師的一些嚴厲行為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3)幼兒園同伴的壓迫感
不知從何時起,“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已經成為了眾多家長的育兒理念。在幼兒園里,這種攀比的心態(tài)愈加明顯。一方面,孩子入園后發(fā)現同伴可能在知識儲備上比自己多,會拼音,能算術,讀古詩,說英語……樣樣都行。相比而言,孩子會覺得自己黯然失色,自信心嚴重受挫。另一方面,家長會給孩子施加壓力,導致他們智力過度開發(fā),反而違反自然規(guī)律,造成逆反心理。
那么,孩子入園前或者幼兒園開學前,家長應該怎樣幫助孩子做好準備呢?
(1)物質準備是基本。物質上的準備自不必多說,也是大多數家長都可以輕松做到的。新書包、新文具……都能給孩子營造一個新鮮的氛圍,讓他們以輕松愉悅的心情迎接幼兒園。
(2)行為準備是必須。入園前讓孩子做到簡單的生活自理是讓他們在幼兒園無憂生活的基本,比如:自己洗臉、上廁所、吃飯、穿脫衣服、上床睡覺等等。如果孩子能夠在老師發(fā)出指令后,迅速做好這些基本的小事,對于他們而言可以增強對幼兒園和老師的好感度以及自信心,從而迅速適應幼兒園的環(huán)境和規(guī)矩。
(3)心理準備是關鍵。入園前良好的心理建設是讓孩子安心上幼兒園的關鍵。這其中包括家長和幼兒園老師的共同努力。
首先,就是讓孩子熟悉幼兒園的環(huán)境。家長可以在入園前給孩子描述幼兒園的美好生活、帶孩子去幼兒園熟悉環(huán)境。此外,家長也可以購買一些相關的童書,讓孩子直觀感受幼兒園里豐富多彩的生活。這樣幼兒園本身對于孩子而言不再是“傳說”,而是真實感受到的地方,不再陌生,亦不再害怕。
其次,家長要做到準時接送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安全感,消除孩子在家長離開后心中的顧慮。
最后,家長和幼兒園老師在入園初期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多給予鼓勵和贊賞,讓他們以勇敢自信的態(tài)度面對幼兒園里的新事物。例如,回到家后家長可以詢問孩子在幼兒園里一天的生活:做了什么?學了什么?交到了什么新朋友?有什么高興的事情等等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延伸讀
孩子不喜歡玩笑話
導讀:有不少家長喜歡跟孩子開玩笑,而且喜歡利用孩子對事物的無知和對什么事都當真的態(tài)度來開玩笑,其實這是非常要不得的。
案例:星期天,小珍的媽媽帶她去動物玩。臨上車時,媽媽對小珍說:“今天車上的人太多了,我們不去了好嗎?”小珍一聽,馬上就帶著哭腔說:“不,不,我要去,就要去!”并露出可憐、焦急的樣子。媽媽看小珍急成這樣,開心地笑著說:“媽媽是哄你玩的,好,好,我們就去?!?/p>
有不少家長喜歡跟孩子開玩笑,而且喜歡利用孩子對事物的無知和對什么事都當真的態(tài)度來開玩笑,其實這是非常要不得的。首先,玩笑常常是給出一個條件或前提,而卻沒有結果。如上述媽媽假裝不帶孩子去動物園,本來如果真的不去,說出來就不去了,這樣給孩子有一個明確的結果。而玩笑卻恰恰相反,容易使孩子認為說出來的話可以不去實現,這對培養(yǎng)孩子的品質和正確的價值觀念不利,容易使他們養(yǎng)成出爾反爾、說謊、任性等毛病。
其次,不當的玩笑會使孩子產生不確定的心理,又容易使孩子產生猶豫、焦慮等心理體驗。由于玩笑表現為對確定結果的否定,一旦被揭穿,會給人一種輕松的感覺。這對于經常開玩笑的大人們不失為尋找快樂的一種方式,但是對不會說假話的孩子來講,他們的心理還不成熟,能夠理解的只是一種簡單的直線型因果關系,因而玩笑極易使孩子產生不確定的感覺。反復如此,易使他們產生憂慮矛盾的心理,容易使孩子變得沒有主見。
在你和孩子開玩笑的時候,要想想玩笑可能出現的后果。如果不利,還是不要開這個玩笑。如果玩笑開了,要注意在玩笑結束時給孩子做專門的解釋,以消除可能出現的負面影響。
為什么不建議孩子去私立幼兒園
不管是什么幼兒園,符合自身家庭和孩子的學園才是最好的幼兒園。即將進入幼兒園開學季,很多家庭開始難以抉擇,到底是選什么幼兒園才對寶寶好,也很疑惑為什么大家都不建議去私立幼兒園呢?以下將由幼兒教師教育網的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不建議孩子去私立幼兒園”的內容,以供參考,歡迎收藏閱讀!
為什么不建議孩子去私立幼兒園?
1.?高額費用:
私立幼兒園通常收取較高的學費,對于一些家庭來說可能負擔不起。這可能導致一些孩子失去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
2.?教育水平參差不齊:
私立幼兒園的教育質量因園所不同而差異較大。一些私立幼兒園可能沒有經過專業(yè)認證或缺乏合格的教師,可能無法提供高質量的教育。
3.?社交圈子受限:
私立幼兒園通常是小規(guī)模的,學生數量較少。這可能導致孩子與不同背景、不同能力的孩子交流較少,限制了他們的社交圈子和多元化的經驗。
4.?缺乏信息透明度:
與公立幼兒園相比,私立幼兒園在信息透明度方面可能存在問題??赡茈y以找到關于教學計劃、教師背景以及學生評估等方面的詳細信息。
5.?教育負擔過重:
一些私立幼兒園可能過于注重學術方面的教育,給孩子帶來過重的學習負擔。幼兒期本應是孩子自由探索和發(fā)展興趣的時期,過于強調學術可能會限制他們的發(fā)展。
選擇哪個幼兒園更好要根據家庭需求和實際情況綜合考慮,比較幼兒園的教學理念、師資力量、教育資源、收費等因素,選擇最適合自己孩子的幼兒園,"公立"和"私立"幼兒園各有各的優(yōu)點,私立重視“教”而公立強調“育”,大家可以根據這兩個方面來擇園。
我們先要搞清楚公立和私立的區(qū)別———
公立幼兒園的優(yōu)點包括:
1.?資源豐富:
公立幼兒園通常有更多的教學資源,如教學設備、圖書館等。
2.?價格相對較低:
公立幼兒園通常收費較私立幼兒園更低,對于經濟條件較一般的家庭來說更為適合。
3.?教學質量有保障:
公立幼兒園普遍有一定的教學標準和監(jiān)督機制,教師資質較高,相對保證教學質量。
私立幼兒園的優(yōu)點包括:
1.靈活的教學方法:
私立幼兒園通常有更大的自主權,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用更靈活、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2.?小班教學:
私立幼兒園一般班級規(guī)模較小,教師和幼兒之間的交流更為密切,教學更具針對性。
3.?家長參與程度高:
私立幼兒園通常更注重家長參與,家長可以更積極地參與幼兒教育,更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
選擇幼兒園的時候,優(yōu)先選擇符合家庭和孩子成長的學園———
1.?教學內容和方法:
了解學園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是否與家庭的教育理念相符??紤]學園是否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是否注重綜合素質教育。
2.?師資力量:
了解學園的師資力量,包括教師的教育背景和經驗。優(yōu)秀的教師對孩子的成長起著關鍵作用。
3.?安全與衛(wèi)生:
考慮學園的安全措施和衛(wèi)生條件是否符合標準。兒童的安全和健康是最重要的。
4.?與家庭的配合:
了解學園與家庭的互動和溝通方式,包括學園是否定期與家長進行交流和家訪。
5.?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
選擇附近的學園或者交通便利的學園,可以方便家長接送孩子。
6.?學園的口碑和評價:
多了解其他家庭對學園的評價和意見,可以從其他家長那里了解學園的優(yōu)勢和不足。
家園溝通讓孩子喜歡幼兒園
每個新學期,幼兒園都會迎來一批剛畢業(yè)的新教師,但對于年輕教師的教育、保育能力,一部分家長會存在質疑和顧慮。而對于新教師,如何盡快消除其不自信的一面,與家長形成一種互相信任的家園合作關系呢?
作為新教師,必須學會一些家園溝通的技巧,拉近與家長之間的距離。而學會主動出擊,展示自我,往往能收到意外的效果。剛從學校畢業(yè)的小徐老師在開學之初,便挑起了小小班的工作。她用心制作了一封“徐老師小介紹”的信貼在家園欄中,內容包括自己的學歷、畢業(yè)院校、曾獲得的榮譽,以及表達自己愿意和家長一同攜手共促孩子成長的心愿,還貼上了一張富有親和力的照片。
小小班的家長們看過之后,都對這位小徐老師產生了好感,認為她做事認真、細心,責任心強。由此,新教師與家長之間互相邁近了第一步。
用微笑與細心感染幼兒和家長。微笑的魅力是無窮的,對于老師,它是你啟動家長和孩子心扉的鑰匙。比如,大多數新入園的新幼兒總是要經歷一段“磨合期”。小徐老師班上的妞妞便是如此,每天入園時哭鬧不止。妞妞媽眼看著寶貝女兒哭得如此傷心,心情也跟著焦慮起來。妞妞媽的擔憂被細心的小徐老師覺察到了。
每天早上,她用微笑和擁抱迎接孩子,親切地把妞妞從媽媽手中抱過來,仔細詢問孩子的早餐情況、情緒狀態(tài),家長一天的好心情從此開始。她還用豐富的表情向孩子描述著前一天幼兒園里發(fā)生的快樂事,并對家長說:“您放心去吧,我一定會照顧好您的寶寶的!”肯定的話語讓家長寬心不少。下午接送時,小徐老師又微笑著把妞妞在園一天的吃飯、睡覺、情緒狀況做了反饋,并告訴她:“妞妞今天學會了自己吃飯!”
此外,電話溝通也是重要的一種途徑。對于一些在園情緒不太穩(wěn)定的孩子,新教師可在雙休日適當的時間給家長打個電話,聊聊孩子在家的情況,讓孩子聽聽老師的聲音,當孩子在電話一頭聽到老師說“我想你了,星期一來幼兒園和我們一起做游戲吧!”時,相信孩子一定能感受到老師的愛,把上幼兒園當成一件最快樂的事情。
當然,新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方法還有很多: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把孩子的在園生活用照片的形式呈現給家長、制作家園聯系冊、開設家長QQ群等等。雖然年輕,她們卻以獨有的熱情與活潑感染孩子產生積極愉快的情緒。家長也應多從樂觀的角度來看待新教師,給予新教師以信任和支持,多與新教師溝通孩子在家、在園的情況,把自己的想法和要求直接明了地告知新教師,這樣,孩子一定會喜歡上幼兒園的。
孩子不喜歡家長攀比
導讀:家長之間見了面,講述各自的育兒心得,并相互交流經驗本來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不過,交流之中,許多家長往往不自覺地拿自己的孩子與人家的孩子比較,而這種場面經常都會“上演”。
家長湊在一起的時候,經常會自覺不自覺地和別人比較孩子。
孩子喜歡攀比,家長會很心煩。但其實有不少家長也在互相“攀比”。先別急著否認,請先想想看是否你也曾有這樣的情況:親朋好友聚會在一起,一談起孩子,許多家長便開始交流起來:“我家孩子這次期末考試考得了全班第一”,“我家孩子最近得了某某獎項”,“假期帶孩子去了某某地方旅游”……一番交流之后,有些家長便公開比較起來:“我家孩子沒有你家乖”,“我家孩子這次考試成績比你孩子差”等等。更多的家長在回家后,便會對孩子說起之前的談話,并以此來教育孩子要努力向上,下次要超過別人家的小孩……
像這樣家長之間互相比較的場面幾乎每天都在上演,在接送孩子上下學的學校門口,在家長會上,在親戚朋友的聚會之中。家長之間互相比較各自的孩子,本來是想互相溝通孩子的教育問題,交流教育心得,不過往往到了最后,就變成了“孩子成績大比拼”之類的比較會。事實上,許多家長也許沒有留意到,家長間的互相比較也可能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導致孩子降低自信。
現象家長交流會每天都上演
家長之間見了面,講述各自的育兒心得,并相互交流經驗本來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不過,交流之中,許多家長往往不自覺地拿自己的孩子與人家的孩子比較,而這種場面經常都會“上演”。
成績是家長間比較的主話題
親朋好友的聚會有時候也成了家長拿孩子出來比較的“會場”。做電腦生意的關先生,兒子今年讀小學四年級,和關先生表哥的兒子差不多大,兩個孩子雖然在不同學校讀書,但是經常會被拿來比較。最近的一次聚會,雙方家長就又開始談論起兩個孩子的學習,尤其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更是將孩子上學期的考試成績又拿出來比較了一通。比較之后,關先生的兒子處在下風,而關先生的太太是個急性子,當場就好好地教育了孩子一通,搞得孩子很不開心。
家長們比較的話題總離不開孩子的學習成績,這種狀況在考試成績公布之后尤為明顯?!澳慵遗畠嚎剂?5分啊,我那兒子不爭氣才考了90分”,“我向老師偷偷打聽過了,你家兒子這次排名升了10位,我兒子也進步了,不過才進步了5名”……家長之間說起孩子,主要會將主題定格在孩子的學習成績,并時常對各自孩子的成績進行比較。此外,根據調查,孩子取得的課外競賽名次、樂器考級的分數甚至是家長曾帶孩子去哪里旅游也都是家長之間比較的熱門話題。
回家后一定會“激勵”自己的孩子
學校定期舉辦的家長會上,家長們更自然地會拿孩子出來比較。李女士的兒子今年10歲,上小學四年級,成績一般,她告訴記者每次家長會上的確會有家長聚在一起比較孩子的學習成績。李女士說,有時候老師派發(fā)成績單后,家長們還會把孩子的成績單拿出來,和身邊家長手上的成績單進行仔細比較,而自己其實也曾經在回家后,告訴兒子“你們班某某這次考得很好,你要努力趕上他”之類的話。不過,李女士說,每次開家長會,兒子都會乖乖地待在家等她回來,一副可憐的樣子,雖然有時候也會不忍心數落孩子,但是還是忍不住會說,因為實在是希望孩子能夠再努力一些,爭取更多進步。
家長在經過交流比較之后,回家一定會告訴自己的孩子,并以別人的例子來教育或激勵孩子。比如有的家長回家會對孩子說:“某某的媽媽說了,他這次考試考得很好的原因,是他考試前不看電視,哪像你,考試前還偷偷看動畫片!”一些家長們會以為這種方式激勵自己的小孩,孩子就會更加努力,殊不知,也有反叛心理強的孩子對此十分反感,可能起反作用。
影響孩子不喜歡這種比較
記者朋友的兒子小寧剛升初中,記者問他對于家長比較的話題有什么看法,小寧很“大人氣”地說:“家長比較很正常啊,不過我們都很不喜歡就是了?!毙幷f,小學時班上男孩子讀書普遍沒有女孩子厲害,最討厭媽媽每次家長會回去之后就會拿班上某個學習成績好的女生作榜樣,然后說小寧的成績不好,還說小寧太貪玩,然后會限制小寧課外活動和看電視的時間。小寧說每次回家他都會覺得很不服氣:“干嗎不拿我同桌的成績跟我比?他每次都考得比我差多了!”據了解,大部分孩子都比較抗拒家長拿同學跟自己進行比較,并較難承受由于比較帶來的心理壓力,有些家長的比較對孩子的確會產生正面效果,有些孩子會因此更加埋頭努力,但也可能有些孩子出現反叛情緒,有“破罐子破摔”的現象,這種現象在成績差的孩子中更為明顯。
專家說法應多從正面肯定孩子
父母學堂家教研究會許化利會長認為,家長之間經常交流育兒經驗是好事,可是糟糕的是,許多家長會不自覺地拿自己的孩子的缺點、失誤去和其他孩子的優(yōu)點、閃光點來比較,這樣容易造成孩子沒自信、沒安全感,反而可能在學習上出更多問題,有些孩子甚至會想,既然我比不過人家,干脆破罐子破摔好了,這樣的孩子更容易放棄自己。許化利說:“家長之間的互相交流,出發(fā)點是好的,不過,如果家長之間比較之后再以此回家教育孩子,可能會造成負面影響。畢竟好孩子是表揚出來的,不是罵出來的?!?/p>
許會長告訴記者一個例子,比爾·蓋茨小時候其實是個問題小孩,讀書很差,可是他的媽媽會從他做的所有事情中找他值得肯定的地方,并對他進行表揚。比爾·蓋茨曾說過,自己是在媽媽的表揚肯定中長大的,媽媽的表揚讓他覺得自己比別人強,讓自己有很大的成就感,因此比爾·蓋茨認為,自己的成功很大功勞是媽媽的。
對此,許化利建議家長們,在和別的家長交流時,應當謹記人和人是不同的,自己的孩子才是獨一無二的。如果真的要比較,就應當將孩子的現在和過去相比,看到孩子的成長和優(yōu)點。許會長認為,家長可以拿孩子現在的優(yōu)點和以前比,多關注孩子好的一面,并適當給予表揚,這樣孩子就會有自信,會知道有努力就會成功,而家長也不應當對孩子太過苛求,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就是可喜的事情,今天進步了,明天肯定還會進步,日積月累,孩子的進步會更大。此外,中國人認為謙虛是一種美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即使孩子已經做得很好了,他們也會在別人面前“貶低”自己的孩子,并贊揚別的小孩,其實這樣對于孩子的成長也是不利的,因為孩子可能會認為“我都努力了,但是爸爸媽媽卻還批評我,那我干脆不努力好了?!遍L此以往,孩子更容易失去自信心。因此,家長們在互相比較各自孩子的時候,最好先想一想,謹言慎行才是。
孩子不喜歡上學/入園怎么辦?
造成孩子不肯上幼兒園的原因很多,對于初上幼兒園的孩子來說,首先是因為不熟悉環(huán)境,特別是所接觸的人的改變,會使孩子感到陌生、不習慣,從而產生恐懼的心理。其次是因為生活方式不適應,孩子從個體活動過渡到有規(guī)律的集體活動,難以適應。
對于上過幼兒園已有一段時間的孩子來說,原因就比較復雜了??赡芤驗樗谟變簣@做事遇到了困難或受到批評,也可能是因為他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或身體不舒服,還可能是因為生病或其他原因,隔了一段時間沒上幼兒園,對幼兒園產生了陌生感。
以上兩種情況,父母要分析原因,采取適當的措施,動員孩子上幼兒園。
對初上幼兒園的孩子,主要應做好入園前的準備工作:
一、多給孩子講幼兒園有趣的事,引起孩子對幼兒園的向往。
二、帶孩子參觀幼兒園,熟悉老師,熟悉環(huán)境,感受幼兒園生活的快樂,培養(yǎng)孩子初步的適應能力。
三、了解幼兒園提出的有關教育孩子的具體要求,培養(yǎng)孩子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習慣,給孩子安排與幼兒園相應的作息時間,縮短家庭與幼兒園生活、衛(wèi)生習慣方面的距離,使孩子對幼兒園有一定間接經驗。
四、講明道理,并給孩子以鼓勵,使孩子有良好的心理準備,初步理解上幼兒園的意義,從而能自愿地上幼兒園。
對已上過一段時間幼兒園的孩子來說,要深究原因,對癥下藥:
一、如果孩子在幼兒園做事遇到了困難或受了批評,父母要幫助孩子克服困難或找出做錯事的原因,教育孩子要勇于克服困難,承認并改正錯誤,做個堅強的孩子。
二、孩子若向父母提要求,對于合理的要求,要盡量滿足;對不合理的或雖合理但一時無法滿足的,要向孩子講明原因。若發(fā)現孩子身體不舒服,可暫時不上幼兒園,在家觀察;也可送孩子去幼兒園,但要和老師說明情況,以便老師在必要時給予照顧。
三、對于因病或其他原因間隔一段時間沒上幼兒園的孩子,父母事先要做好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讓孩子對重返幼兒園有一個心理準備。同時,送孩子上幼兒園要持之以恒,沒有特殊情況不要隨意中斷。
孩子不愿去幼兒園有各種原因,你應該找出原因,然后對癥下藥.看看是孩子膽小還是不適應,或者有別的其他原因。一般孩子都不愿意去幼兒園的,不過過一段習慣了就好了,現在都是一個孩子,在家里養(yǎng)成許多不好的習慣,或者祖父母慣出來的毛病,他當然會不適應這種集體生活;但是如果跟孩子們融于一體了就會愿意去了,還有許多問題是應該及時跟老師溝通,查出原因,及時糾正.
從您孩子的情況來看,不愿上幼兒園的原因很可能與在幼兒園中的不愉快的經歷有關,如受其他小朋友的欺負、教師不適當的教育方法等,從而對上幼兒園產生一種緊張恐懼感。要改變這種現狀,簡單地勸說、鼓勵往往是不能奏效的,而采取強行讓孩子上幼兒園的方法更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正確的方法是積極引導。這里介紹幾種方法供您參考:一是消除以往對幼兒園的不良印象。家長應向幼兒園教師說明孩子的情況,讓孩子一入園就能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小朋友的友愛,就能對園中的活動感興趣,從而樂意上幼兒園;二是可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如讓孩子在幼兒園外觀看園中的孩子玩耍,給孩子講幼兒園中有趣的活動,但并不要求孩子去幼兒園,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后,孩子可能會有入園的要求。
孩子從小生活在父母身邊,他對父母,特別是母親有一種很深的依戀感。在父母身邊孩子就有一種安全感,一旦離開父母,便會焦慮不安、哭鬧不停。又由于托兒所、幼兒園的生活對孩子具有一定的約束,孩子會感到處處受限制,所以很容易產生不原到托兒所、幼兒園去的心理障礙,特別是在剛開始的時候,這也是大多數父母最擔心的;安全感是人的第一心理需求,離開父母、爺爺、奶奶等熟悉的人,前往幼兒園,是對幼兒心理的一次巨大挑戰(zhàn),他會用他所能利用的一切手段來對抗成人這種“不理解幼兒心理的安排”,從而達到滿足他安全心理需求的目的。如果他取得了對抗的勝利,他的對抗就會進一步升級,甚至演變成家庭霸王、社會懦夫的角色;社交恐怖癥、學??植腊Y的心理路程就是這樣的。
提到新生入園,年輕的父母都會表現得非常興奮,因為孩子終于要走出邁向社會的第一步了。高興之余也有很多困惑:孩子哭鬧不去幼兒園怎么辦、孩子在幼兒園會受委屈嗎、孩子怎樣才能盡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呢?而作為幼兒園的老師,腦海里則會馬上浮現出這樣的畫面:一張張陌生的小臉上寫滿了好奇和恐懼,班內小朋友或淚眼婆娑或聲嘶力竭,門外家長左顧右盼、魂不守舍……于是幼兒園開學時,我們經??梢钥吹接行聛淼膶殞氁驗殡x開父母而哭泣不已,總會有寶寶拽著爺爺奶奶的衣角不肯松手,含淚的眼中充滿恐懼。
怎樣才能幫助寶寶順利度過剛入園的這幾天呢?在這里提出幾點建議:
送寶寶態(tài)度堅決
當老師接過寶寶后,父母最好馬上離開,不要在幼兒園逗留,更應避免出現寶寶在里面哭、父母在外面哭的情況。有的父母離開后,又偷偷回來看寶寶,一旦寶寶發(fā)現父母也在園內,定會產生依賴情緒,有的甚至會因此而哭鬧,拒絕參加任何活動。請相信,老師一定會盡職盡責地帶好每一位寶寶。父母們,請克制自己的感情,送寶寶入園時態(tài)度要堅決。請記住:你心軟的表現只會導致寶寶變本加厲地哭鬧。高高興興地送、高高興興地離開,才是明智之舉。
盡量早點接寶寶
寶寶第一次離開家人,獨自一人來到陌生的集體中,而且一待就是一整天(甚至一周),這時他心里也許會委屈地想,是不是父母不要我了。為了減少剛入園時的恐懼心理,在第一個星期可以稍微早一點接寶寶,讓他感受到父母并沒有忘記他?;丶衣飞?,最好用關愛的語言與寶寶交流,詢問他在幼兒園進行了哪些有趣的活動,分享他的快樂,使他從內心感受到被愛。
幫老師多了解寶寶
不同的寶寶在不同的家庭環(huán)境中長大,生活習慣也不盡相同。父母要及時與老師溝通,便于老師更多地了解寶寶、更好地照顧寶寶。例如,有的寶寶一哭鬧就要小便,有的寶寶要成人摸著耳朵才能入睡等等。另外,最初父母最好每天堅持接送寶寶入園,鼓勵寶寶積極融入幼兒園的生活。
精神準備至關重要
首先,要讓寶寶充分了解幼兒園里不僅有游戲還有其他活動,但活動時間有一定限制。其次,不要將幼兒園描述得過于理想。老師人數畢竟有限,要同時照顧很多寶寶,難免出現不周到的時候。如果寶寶覺得現實與理想差距很大,就會產生失落感,從而引發(fā)哭鬧等行為。再次,父母應積極地與老師溝通聯系,了解寶寶在幼兒園時的狀況,幫寶寶輕松度過分離焦慮階段。
不論是父母還是老師,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寶寶。希望父母對老師的工作多一份理解與支持,共同營造良好的精神環(huán)境與教育環(huán)境,使寶寶健康發(fā)展、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