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么不喜歡上幼兒園?
發(fā)布時間:2020-11-28 為什么幼兒園不放暑假 為什么幼兒園不放寒假 孩子上幼兒園學(xué)什么孩子為什么不喜歡上幼兒園?
最近寶寶對幼兒園有些抵觸了,每到幼兒園門口就憂愁著不想進去,尤其是每每路上還唱著歌,一到門口看到出來的是園長或者是他們的搞管理的教導(dǎo)主任就馬上低下頭委屈的哭起來……
孩子上幼兒園將近一年了,后期比較適應(yīng)了,不再哭鬧,有時候聽說不去幼兒園還會有些不高興呢。這幾天是怎么了?我細問寶寶,也沒有個清楚的答案,你是不是不喜歡園長呢?寶寶點點頭;那么張老師(教導(dǎo)主任)呢?“也不喜歡!她唱的小星星也不好聽!”前幾天寶寶曾經(jīng)提過張老師給她們唱小星星很好聽……我想一定是有什么內(nèi)因的。
這段時間幼兒園經(jīng)常搞些“意外活動”,讓家長也很有些不快,先是搞征集笑臉活動,每個孩子送張照片參選,這個倒無可厚非,可活動過去沒兩天,突然給每個家長發(fā)下一本孩子的掛歷照!標價58元!這個事情很突然,完全沒有征得家長的同意,但是掛歷已經(jīng)制作出來了,不要吧又不想孩子的照片被他們處理……很多家長被動交了錢。沒過幾天又要搞“參觀農(nóng)科完奶?;亍被顒樱议L和孩子一塊參加。這個我是知道的,每天下班回來小區(qū)門口一張桌子,就是農(nóng)科院在推銷讓家長給孩子訂奶的……這兩項活動幼兒園肯定是有利益可圖的,我斷然拒絕了參觀奶?;顒?。我想很多家長也會拒絕,對于一個幼兒園來說太功利了吧!
幼兒園規(guī)劃不大,收費并不低,周末有一名加班老師收費20元/人且只管中午一餐飯,早上送孩子帶飯去教導(dǎo)主任還滿不高興,每每面對家長,園長和教導(dǎo)主任露出的笑容是滿園里最和藹最溫柔的,給人一種很放心的假像,其實園長是最功利的,在她的引導(dǎo)下,年輕的教導(dǎo)主任也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了·!……今年開學(xué)發(fā)現(xiàn)老師全都換掉了,經(jīng)了解原來去年的老師全都是從學(xué)校招的實習老師!看情形今年的老師們也都是實習教師!不過老師們雖面對家長不會露出那樣會應(yīng)付的笑容,但在教學(xué)上比園長和教導(dǎo)主任對孩子盡的心力是最多的,比她們更加可信,相比之下反而讓人踏實一點……
曾多次跟園長交談過,園長與教導(dǎo)主任的教育方式,是中國現(xiàn)行的傳統(tǒng)教育方式,完全沒有照顧到個性化教育。首先教孩子的是要融入集體,服從團隊,忍辱負重……其次再告訴孩子你比別人強才最有出息……很多家長不也正是這樣教育孩子的嗎?完全不顧孩子快樂與否。園長多次跟我反應(yīng):你的孩子太犟了,個性太強了!……我每每一笑,我并沒有想讓三歲的孩子套到許多的框架里,我想人生應(yīng)當是快樂的,我愿我的孩子健康快樂!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女兒為什么不喜歡我?
公公婆婆和老公帶著女兒走親戚去了,臨走了我實在沒心情就一個人留在家里,哭。
兩歲半的女兒,語言能力還不錯,基本自己的意思都能表達出來。正在為他的語言發(fā)展開心的時候,這兩天時不時跟我蹦出一句“哼,我不理你了”,或者“媽媽,我不喜歡你了”“我不喜歡媽媽”這樣的話,開始以為是開玩笑童言無忌,雖然多少有點不爽但是也就一晃過去了。
問題是昨天晚上她睡到半夜,半夢半醒的哼唧哭,我哄她居然推開我,迷迷糊糊的說了幾個字“不喜歡”,我立馬警覺了一下追問“你說啥?”這次小妮子在迷迷糊糊中清清楚楚地說了句“不喜歡媽媽!”
頓時不再覺得是童言無忌,心被刀扎一樣!累覺不愛啊……
所以我說“媽媽也不喜歡你!”背對她睡下,閉著眼淚水從眼睛縫里擠出。
早上起來還是郁郁寡歡,她幾次跟我說話都不想理她,沒搭腔。后來就干脆說“別煩我”“你不喜歡媽媽,媽媽也不喜歡你。”這是氣話。
再后來說著說著就傷心了,面對女兒邊哭邊說,也不管她聽不聽得懂,“我哪里對不起你了,你那么不喜歡我”“我整天帶你,帶出個白眼狼啊”“我養(yǎng)你干嘛,你說說我養(yǎng)你干嘛!”這是我的心里話,我真的在想我養(yǎng)你干嘛!
可能真的是女兒跟爸爸親!爸爸整天早出晚歸還不定時出差兩三天,一天接觸的時間沒多少,可閨女就是跟爸爸親!晚上睡覺也喜歡摟爸爸,別人問“親媽媽還是親爸爸”,她也會說“親爸爸”。我是覺得爸爸就應(yīng)該寵著女兒,所以有意無意灌輸不準他兇女兒,我可以兇,我兇的時候你更不能兇,給你扮演好爸爸的機會。
好了,現(xiàn)在就是爸爸完全成了好爸爸!媽媽就是兇媽媽!
由于工作性質(zhì),我雖然不是全職媽媽,但帶女兒的時間也非常多,尤其是年前兩三個月奶奶有事不在這邊,這幾個月我基本就是全職媽媽,偶爾帶她上班,其他時間帶著她吃喝玩樂,伺候她吃喝拉撒睡。
我承認我有脾氣暴躁的時候,一個人帶她想到?jīng)]完成的工作,她反復(fù)不聽話時我會偶爾爆發(fā)發(fā)頓脾氣,會揍兩下,但是發(fā)作完我也會后悔會反省,會跟她說"對不起寶貝"。
這幾天,老公勸我你跟自己女兒生什么氣??墒?,我跟別人氣得著嗎?別人說不喜歡我我無所謂,就因為是女兒,而且才兩歲半,她說這話我才傷心。就是最愛的人傷我卻最深!
俏媽說:
0-6歲的孩子存在各種各樣的敏感期,他已經(jīng)開始有了自己的思維判斷了。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父母的態(tài)度應(yīng)該是一致的。
一個慈一個嚴對孩子來說,并不是什么好事情。在嚴和慈之間,父母要多溝通,達成一致,不能一個單嚴,一個單慈。
比如,有的孩子晚上貪玩不肯睡覺,他發(fā)現(xiàn)求爸爸可以晚些睡,求媽媽沒用,長久如此,孩子就知道“爸爸會滿足自己”。那么下次孩子想任性的時候,就會去找爸爸幫忙,導(dǎo)致媽媽的嚴厲也失效了,如果媽媽強制執(zhí)行,孩子自然覺得媽媽不夠好。
孩子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時間久了,父母的教育威信就會逐漸被孩子對利益的權(quán)衡所取代。所以,父母雙方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一定要保持步調(diào)一致。
同時,媽媽也切不可因為女兒的一時“不聽話”,而大發(fā)雷霆甚至動手打孩子,而且還是2歲多的孩子。孩子總有搗蛋煩人的時候,作為媽媽一定要學(xué)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教育孩子不一定要用“罵”的方式,事實證明,往往火爆脾氣教育出來的孩子更加不聽話。
我常常看到一些媽媽使勁推開孩子:“走開,我不要你,這么不乖!”親愛的媽媽們,你知道這對孩子是多大的傷害嗎?孩子是不能打的,當您打了孩子,那當下孩子會認為你不愛他了,他非常害怕這一點。
另外,家里無論誰扮演“和事佬”,不僅要安撫孩子,還一定要告訴他為什么會被批評,解釋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并且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都是愛你的。
最后,勸這位媽媽大可不必把孩子的話那么當真,更加不能因此冷落孩子甚至對孩子說氣話,這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您的孩子不是不喜歡媽媽,而是不喜歡一個總愛命令人,而且會發(fā)脾氣的媽媽。
你的孩子喜歡問“為什么”么?
你的孩子喜歡問“為什么”么?
你的孩子喜歡問“為什么”嗎?如果是的,那么恭喜你,你的寶寶是一個擁有探索精神的人,這種精神將極大地有利于孩子以后的學(xué)習和生活,因此,正確地面對孩子的“為什么”是家長必修的功課。如果你的孩子很少問為什么,作為家長,我們應(yīng)該怎么辦呢?
如何面對“為什么”
小明今年5歲了,他的問題特別多,整天纏著大人問個沒完沒了,“為什么火車要在鐵軌上跑?”“為什么魚要在水中游?”“冬天河水為什么會結(jié)冰?”等。小明的這種情況是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正常表現(xiàn),他們對新鮮事物感到好奇,但是他們的知識經(jīng)驗又無法解答這一切
,這時,父母應(yīng)該怎么辦呢?
多加鼓勵,積極引導(dǎo) 當孩子提出問題的時候,父母首先要表揚孩子的肯動腦筋,耐心傾聽孩子問題并作出正確的回答。不要嫌孩子纏人,這樣會扼殺孩子學(xué)習的積極性,長此下去,孩子會因為怕父母嫌煩而不敢再提問題。而一個沒有問題的孩子本身就是個“問題孩子”。
明察動機,莫落“圈套”孩子的提問有時僅僅是表達一種愿望而不是真的要你解答。如“為什么要睡覺?為什么不能看電視?”這類問題其實是在詢問作出禁令的原因,你若順著這個思路去回答“因為寶寶不睡覺就會……”那就錯了,最聰明的回答是“寶寶到了應(yīng)該睡覺的時間了,應(yīng)該上床睡覺了。”
舉一反三,引發(fā)聯(lián)想孩子的思維簡單,很難觸類旁通。因此,我們要引導(dǎo)孩子學(xué)會聯(lián)想,以減少同類問題的反復(fù)提出。例如貓為什么不穿衣服?我們不僅要回答他的“為什么”,還要告訴他“狗、羊、牛等同類動物也是一樣的。”這樣既開闊了孩子的思路,又加深了孩子對問題的理解。
當不能正確回答孩子的問題時,不能不懂裝懂,含糊其詞,要向孩子說清楚“這個問題我現(xiàn)在不會回答,等我看過書后就告訴你”。這樣做,可以激勵孩子將來好好學(xué)習,探索未知的領(lǐng)域。
總之,為人父母者應(yīng)該保護孩子愛提問的天性,并多加鼓勵,或許你會發(fā)掘和造就一個神童。
女孩子為什么喜歡畫母雞?
作為父母的你們,應(yīng)該了解兒童們大多都畫過雞。對孩子來說,畫雞滿足了他們對鳥的仰慕。由于雞不善飛,孩子又把雞和其它在陸地行走的哺乳動物畫成一家人,譬如雞和小貓小狗一起開會、旅行或爭吵。
女孩子喜歡畫母雞,這是她們在動物中找到的一個母親的形象。母雞在兒童畫中可以比貓狗表現(xiàn)出更多的母性和美麗。在孩子筆下,母雞像公雞一樣五彩繽紛。他們認為媽媽必然是美麗的。尾羽一根根地用彩色描繪,并柔曼地高高挑起。為什么母雞比其它動物更具母性呢?孩子們覺得那么多黃絨球一般吱吱喳喳的雛雞更惹人憐惜,更需要撫愛。撫愛它們的媽媽就是母雞大嬸———在民間故事中,母雞的角色常常是大嬸。這樣,孩子就把自己的處境移植到畫里,它所反映的道理乃是永恒不變的一個道理:幼稚者天生應(yīng)該獲得愛撫。而這樣的畫(畫實為孩子心里的一個故事),使女孩子滿足了充任母親的愿望,她們喜歡模仿媽媽去當一個媽媽,去愛撫那些更加弱小的生靈。
在畫里,女孩子把母雞畫得像媽媽一樣美麗,而雛雞一律是聽話、乖巧的,譬如排著隊。孩子們的畫最有趣的,是母雞從未空著手。孩子把母雞的翅膀當作手。母雞媽媽的翅膀上,常常挎一個精巧的小皮包,這是年輕的媽媽上下班不可或缺的。有時,這只“手”還會拿2支冰淇淋或香蕉。孩子們在畫的時候,分明感到翅膀舉一只冰淇淋的困難,但仍然不愿把翅膀彎過來畫成手,因為這就不像雞媽媽了。她們寧愿讓雞媽媽艱難地舉著水果或一本書,自然這是一本講故事的書而不是數(shù)學(xué)的書,使它更像母親。
孩子們在雞的形象中也感覺到了翅膀包含的懷抱感,翅膀會隨時把孩子們摟過來。而男孩子畫的多是公雞,羽毛凌亂,傻傻地站在一旁,仿佛等著什么人來決斗。
孩子為什么要上幼兒園?
幼兒園也是發(fā)展孩子的智力(觀察力、思維力、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促進孩子身體正常的發(fā)育以及機能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培養(yǎng)孩子有益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xué)習習慣。而所有這些,都可以幫助孩子奠定良好的終身發(fā)展基礎(chǔ)。
為什么要送孩子上幼兒園?這個答案版本有很多,歸置合并一下大概可以分為三種:
1、習慣了“隨大流”的媽媽認為:人家的孩子到了年齡不都得上幼兒園嗎?就像他們長大了要談戀愛結(jié)婚一樣嘛,是必須要走的“程序”啊;
2、望子成龍心切的媽媽說:上幼兒園可以早點兒開始學(xué)習啊,要不在家里成天就知道傻玩兒,啥也不會;
3、重視孩子教育的媽媽說,孩子早點接受正規(guī)的學(xué)校教育肯定是好事,再說他去幼兒園還能多認識些小朋友。
除了這些比較“常規(guī)”的答案之外,也有一些比較“另類”的。一位到幼兒園咨詢?nèi)雸@的媽媽就曾經(jīng)突然拉著一個老師的手說:以后我兒子就交給你們幼兒園了!終于有人可以管住他了,我反正是管不了他了!由于這樣的原??因而把孩子送進幼兒園的媽媽,肯定是極個別的,但對于究竟“為什么要送孩子上幼兒園”這個問題,可能很多媽媽并沒有細細地想過,而是在“半夢半醒之間”把孩子送進了幼兒園。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要聊這個話題,咱們可以先從廣為流傳的俗話說起,“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從這句話背后我們可以看出,在很早很早以前,人們就發(fā)現(xiàn)了早期教育對于孩子終身發(fā)展的重要性。
早期教育包括了四個時期——新生兒期(0~1個月)、嬰兒期(2~12個月)、幼兒期(1~3歲)、學(xué)前期(3~6歲)。不同的時期,孩子的身體、智力、心理發(fā)展都有不同的特點和規(guī)律??茖W(xué)的早期教育就是遵循每個階段的特點和規(guī)律,給予孩子最恰當?shù)囊龑?dǎo)和推動。
有一個研究結(jié)果可能會讓你出乎意料,但事實就是如此:人在0~3歲這個時期,發(fā)育成長最快的器官就是大腦,剛剛出生的孩子,大腦的體積就已經(jīng)-相當于成人腦體積的50%了,隨著周圍的外部刺激不斷豐富,孩子的大腦重量和體積都在迅猛增加,生長速度大大超過了身體的生長。這個時期,也是孩子智力發(fā)展最快的時期。
并且有專家指出,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生長發(fā)育的基礎(chǔ)上,一個人學(xué)習能力的50%都是在0~4歲這個時期發(fā)展起來的。比如,0~1歲是孩子對聲音辨別的關(guān)鍵期,0~2歲是動作發(fā)展的關(guān)鍵期,1~3歲是語言和音樂智能發(fā)展的關(guān)鍵期,2~4歲是計數(shù)能力發(fā)展的關(guān)鍵期。
還有一些學(xué)者認為,孩子在生命的前6年里,可以獲得一生中60%左右的智力(有點不可思議吧?),因而如果能夠在這段時期當中,給孩子提供一個適宜的成長和教育環(huán)境,會對他一生的能力、智力、品格、性情等發(fā)展,起到重要的影響。
這一組數(shù)據(jù)更加讓我們知道了,“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俗語并非是空穴來風的。孩子是否及時接受了優(yōu)質(zhì)的早期教育,確實能夠影響他一生的發(fā)展。
既然早期教育如此重要,那孩子接受早期教育的場所有哪些呢?總的來說有三個部分,第一是社會的大環(huán)境,第二是自己家庭內(nèi)部,第三就是幼兒園了。
社會大環(huán)境是整個國家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綜合狀況決定的,我們暫不做剖析,先說說家庭內(nèi)部的早期教育。
很多家庭內(nèi)部的早期教育,都是在一種“自然狀態(tài)”下進行的,因為懂得教育規(guī)律,并且知道如何對孩子進行科學(xué)家庭教養(yǎng)方法的媽媽畢竟不是很多,所以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大多數(shù)家庭對孩子的“早教”,也僅限于給孩子周到的生活照顧,和孩子簡單的語言情感交流,或者與孩子一起玩一玩簡單的游戲——雖然這樣已經(jīng)算不錯了,但是隨著孩子身心不斷的發(fā)展和成熟,他需要一個更廣闊、更豐富、更多彩的空間去感知、去學(xué)習、去舒展自己。
幼兒園就是這樣一個好地方:
幼兒園有溫馨宜人的環(huán)境,能讓孩子直觀地感受到美,學(xué)會怎樣去表現(xiàn)美;
幼兒園有豐富有趣的教學(xué)和游戲活動,讓孩子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健康成長;
幼兒園有一起嬉戲的小伙伴,有和藹可親的老師,讓孩子自然地學(xué)會如何與人交往;
幼兒園更像一個放大了的家庭,讓孩子學(xué)會寬容、禮讓、分享。
幼兒園里的早期教育,其實是一種科學(xué)的“啟蒙”,就是根據(jù)孩子身心發(fā)展的特點,抓住教育的“關(guān)鍵期”,發(fā)展孩子的智力(觀察力、思維力、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促進孩子身體正常的發(fā)育以及機能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培養(yǎng)孩子有益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xué)習習慣。而所有這些,都可以幫助孩子奠定良好的終身發(fā)展基礎(chǔ)。
孩子喜歡玩泥巴為什么不值得鼓勵呢?
孩子喜歡玩泥巴為什么不值得鼓勵呢?難得的一個周末,雖然北京的天氣依然很冷,但是不管怎么樣,透過玻璃窗看看外面,還是陽光燦爛的。于是,心里就想著,那么好的陽光,估計也冷不到哪兒去吧。
實在是不想浪費這么晴朗的一個周末,于是,洗漱完畢,就問xx:今天想去哪兒玩呢?
本來,我只是隨口一問,沒想到,這個小小的孩子竟然脫口而出:去平臺上種花去吧。
我楞了半天,不明白xx怎么會突然間蹦出了這么一句話,想了半天,才想起來,原來是昨天在平臺上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幾個孩子湊在一起,有的挖土,有的澆水,有的種樹,通力合作,一起種了一棵小苗。看來,這個小苗還真的成了他的心病了呢,睡了一覺之后,還在惦念著這個事。
說走就走吧,和xx一起提著小桶,拿著鏟子,就出發(fā)了。
走到樓下,我問xx:今天準備種個什么樹呢?
xx沒說話,直接就跑了。
正當我莫名其妙的時候,xx回來了,一臉的笑容,哈哈,這個淘氣的小子,不知道從哪兒檢來了兩個長長的樹枝??粗怪鴺渲Φ臉幼?,我的腦海里一下就蹦出了“豬八戒背芭蕉扇”的樣子。
拿著兩個樹枝到了平臺上,找到了一顆大樹下面,安頓下來,準備開始我們的植樹工程。
我扶著樹枝,xx用鏟子鏟土,放在桶里面,再間或的澆澆水。很快,那個本來很干凈的小桶里就成了一堆泥巴。xx興高采烈的玩著,滿手的泥巴,再加上樹枝上本來就帶著的土,就更成了個泥巴孩子了。他可不管這么多,一會澆點水,一會挖挖土,一會再用手拍一拍。
小區(qū)里的其他孩子看到xx玩,也都湊過來,想和他一起玩。這兩個長長的樹枝成了孩子們心中最好的玩具了,幾個孩子竟然為了這個樹枝打了起來,最后,哇哇的哭成了一團。
有個家長立刻就跑過來,一把奪過了他們孩子手里的樹枝,嘴里不停的說著:快扔了,多臟啊,看弄的一身的土。而孩子,因為他手里的樹枝被搶走了,立刻就不高興了,大哭了起來。而這個家長一看孩子哭了,馬上就改口說:好好,就玩一會啊,不過我先給你弄干凈再玩啊。說著,就把樹枝放在路邊使勁的敲著,似乎是想把樹枝上的土敲掉。
再看看其他的孩子家長,也基本上都是同樣的反映,都是覺得樹枝太臟,孩子不應(yīng)該接觸這么臟的東西,都是緊著要把孩子手里的樹枝搶過來。
我不明白這些家長為什么要有這樣的反應(yīng),為什么孩子一接觸到這些東西,本能的就會覺得臟呢?
他們的反應(yīng)讓我也覺得很無趣,我提著滿是泥巴的桶,拉著xx的手就回家了。本來是還想再接著玩的,但是,看到他們的反應(yīng),讓我興趣索然,再也沒有繼續(xù)的興趣了。
現(xiàn)在的孩子都活的金貴了,吃的是最好的,穿的是最好的,玩的是最好的,當然,孩子們所付出的代價就是遠離了大自然,再也不能象我們小時候那樣整天的光著腳丫子在泥里跑,爬樹,下河。我實在是不明白,這本來是孩子的本性,家長們?yōu)槭裁匆J為臟呢?為什么又要強迫孩子聽從他們的意愿呢?在這種干干凈凈的一點塵土都沒有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能健康嗎?
我很不贊成他們的觀點。
但是,現(xiàn)實讓我很悲哀的發(fā)現(xiàn),孩子們同在一個小區(qū)里玩,如果xx整天的在玩土,玩樹棍什么的,其他的家長就不太情愿讓他們的孩子和xx一起玩,因為,他們會覺得xx臟。那么,為了不讓xx在孩子們中孤立,我也只得放棄我的堅持,也盡量的讓xx做一個干凈的孩子,雖然這不是我的本意。
我很無奈,但是,無可奈何。
2歲寶寶為什么喜歡說“不”
2歲的孩子開始喜歡對爸爸媽媽說“不”。他會故意做一些大人禁止他做的事情,違抗大人的要求,總是想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經(jīng)常干出一些別出心裁的事。伴隨著行為的反抗和異常,孩子的情緒也愛走極端。一會兒高高興興,活潑可愛,一會兒暴躁不安,亂發(fā)脾氣。這是孩子一生中第一次表現(xiàn)出的“反抗性”。
心理分析:
孩子的“反抗性”事實上是想鬧獨立。2歲孩子正在從嬰兒期向兒童期過渡,身心急速地發(fā)展。他逐漸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能自如地走來走去,靠自己的雙腳就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再也用不著依靠大人的力量把他抱到哪兒去。而且,他還發(fā)現(xiàn)自己能用說話的方式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這些能力的誕生和增長,使孩子迅速地樹立了自信。他盼望快快長大,而且急于向別人表現(xiàn)“我能行,我長大了”。這個時候,孩子不再把自己成是大人的附屬物,他會認為自己看是獨立于爸爸媽媽的個體,而且把爸爸媽媽兩個人也看作兩個獨立的個體。因此,他發(fā)現(xiàn)完全沒有必要按照大人的想法去做事。于是,孩子決定宣布獨立,拒絕別人提供的幫助,即使真的需要別人的幫助,他也會對大人的幫助不屑一面。
孩子一旦露出了獨立的苗頭,有了自己的意愿,那么他的愿望很可能就和大人的不同。因此,在家長看來,他就是在作對。但孩子內(nèi)心中仍然需要父母的情感支持,需要父母的鼓勵——告訴他“你做得很棒”,他才能真正地充滿自信,并有了成功的喜悅。而且2歲孩子的智力和體力確實很不成熟,他事實上需要父母幫助他實現(xiàn)自己的意愿,因為沒有支持他很難成功。所以,反抗期的孩子處于追求獨立和乞求愛與幫助的矛盾中。
教育對策:
媽媽必須同時滿足孩子獨立的需要和愛與保護的需要。
1。給孩子獨立和冒險的機會,遇到問題或可能遇到問題時,在后面幫他一把。
當孩子要求獨立做某件事時,媽媽可以首先判斷一下他能在多大程度上完成這件事,他可能會遇到什么問題。然后,在沒有危險的前提下,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同時做好各種準備,避免問題的出現(xiàn)或及時給予提醒、示范。
例如,很多兩歲的孩子要求自己吃飯。對于2歲的孩子來說,舀飯——送到嘴里——吃下去,這個簡單的活動是有可能完成的,但動作會很不熟練,他很可能吃得很慢,打碎碗,或灑得到處都是。媽媽的做法可以是放手讓孩子自己吃。孩子吃飯的過程中,隨時給他一些提醒和鼓勵:“寶寶吃得真好,勺子可以握低一點,這樣很容易就可以舀滿滿一勺的米飯,而且不會灑出來,你看,就像媽媽這樣。”然后,給孩子作出示范。但要記住,不要奪過孩子手里的勺給孩子做榜樣,可以另外拿一個勺示范,否則獨立性強的孩子會生氣。為防止孩子摔了碗,灑了飯,媽媽可以提醒孩子吃飯的時候離飯桌近一點,用微波爐碗或其他不易碎的碗給孩子盛飯,每次盛的量不要太大,防止孩子灑出來,而且孩子可以快一點吃完一碗增強自信,愿意接著多吃一點。
2。當孩子的安全遭到威脅時,媽媽必須自作主張。
當孩子正準備做一件危險的事情,媽媽必須首先果斷地制止他,然后用替代性活動滿足孩子的獨立需要。例如,媽媽剛倒好一玻璃杯的熱開水,恰好被孩子看見了。孩子走上來,想端這杯水。媽媽必須立即強行制止他,把水拿開,告訴他:“水很燙,會把手燙得很疼?!比缓?,換一個塑料杯子,裝半杯涼開水,讓孩子端著,滿足他的愿望。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父母的意愿強加在孩子身上或炫耀父母的權(quán)威。如果父母濫用權(quán)威命令、強迫孩子,無疑大人肯定會贏,父母的專制態(tài)度會導(dǎo)致孩子的抵抗情緒,并最終導(dǎo)致日后孩子出現(xiàn)各種破壞性和攻擊性行為。
孩子們?yōu)槭裁聪矚g嘲笑別人
語言能力的增強也對嘲諷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七歲到十歲的孩子能夠表達較為復(fù)雜的思想,而且學(xué)會了把價值觀念附加到自己的觀察上去。一個幼童會天真地評論說另一個孩子超重了,而七八歲的孩子就會附加一個觀念上去,在這個例子中,這種附加是負面的,因為他們會說這個孩子笨手笨腳,這樣,一個超重的孩子就得到了一個標簽“胖傻蛋”。
嘲諷還給孩子以一種控制他人或控制局面的快感,嘲諷者很快地發(fā)現(xiàn)聰明的嘲笑會產(chǎn)生兩個結(jié)果,其他孩子的哄笑與被嘲笑者的反應(yīng),大多數(shù)孩子都承認他們嘲笑同伴主要是為了尋找樂趣。
7歲-10歲的孩童喜歡嘲笑他人是有原因的,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再因為喜歡同一種顏色或同一首歌而交友,相反,他們喜歡與外表相似、行為也相似的孩子在一起,嘲笑他人能使這些孩子團結(jié)起來,孩子們也用嘲諷來表達他們的競爭意識。在學(xué)校里,在功課與運動方面,孩子們經(jīng)常要參加考試,以分出個上下,而嘲諷是顯示自己占了上風的最簡單方式。
語言能力的增強也對嘲諷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七歲到十歲的孩子能夠表達較為復(fù)雜的思想,而且學(xué)會了把價值觀念附加到自己的觀察上去。一個幼童會天真地評論說另一個孩子超重了,而七八歲的孩子就會附加一個觀念上去,在這個例子中,這種附加是負面的,因為他們會說這個孩子笨手笨腳,這樣,一個超重的孩子就得到了一個標簽“胖傻蛋”。
為什么孩子上幼兒園總哭
寶寶在幼兒園鬧哭,究其生理、心理原因,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1生理上的問題
和一般所認為的單純情緒上的問題不同,生理上產(chǎn)生病痛也會讓寶寶出現(xiàn)哭泣的行為,如感冒、發(fā)燒、腸胃不舒服時,寶寶因為疼痛、難過而哭泣。
2.生活習慣被打亂
2~3歲的寶寶很敏感,已經(jīng)建立了一套比較固定的生活習慣和生活程序,而去幼兒園突然打亂了他原來熟悉的生活程序,新的生活程序和原來的又天差地別,這讓寶寶感到恐懼和不安,所以會哭鬧。
3.不適應(yīng)陌生環(huán)境
從熟悉的環(huán)境突然到一個自己完全不熟悉的地方,寶寶無法對周圍的食物產(chǎn)生安全感,而且他不知道如何和周圍的人相處,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么、怎么做、從而產(chǎn)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并通過哭泣來發(fā)泄自己害怕的情緒。
4.產(chǎn)生挫折感
寶寶在家是眾星捧月般被呵護和照顧著的,家里的大人都圍著他轉(zhuǎn),但是到了幼兒園,不再是唯我獨尊,要和其他的小朋友共同使用玩具等,老師要同時照顧好多小朋友,不會對他特別關(guān)注,寶寶能敏感地察覺到各種"待遇"上的差異,從而產(chǎn)生挫折感,并通過情緒反應(yīng)出來。
5.精神不好,想睡覺了
寶寶想睡覺了也是會哭泣的原因之一,寶寶在家的活動時間是非常自由的,基本上累了、困了想睡覺時是不會有什么阻礙的,但是在幼兒園不一樣,也許正在上課時寶寶想睡覺了,但潛意識里他知道不可以,所以就會開始哭。在寶寶上幼兒園后,家長要保證寶寶晚上的休息時間和休息環(huán)境。
6.個性原因
除了這些原因,有時候也是寶寶的個性使然,如有的寶寶本身就比較膽小、內(nèi)向,或是不喜歡與他人相處,這樣的寶寶在幼兒園哭泣的幾率會更高。
7.逃避處罰
寶寶做錯了事,不知道如何面對來自老師的"處罰",只好先用哭來對付。有時候,當寶寶想要向家長或老師提一些要求時,也會用哭鬧的方式來達到目的。